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的现代性批判
摘要:马克思一生都贯穿着对于现代性的批判,无论是青年还是老年,作为其思想史上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向全世界呐喊的无产阶级宣言,分析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的现代性批判思想对于研究马克思整体的现代性问题具有代表意义。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马克思;现代性批判
前言
笔者之所以选择以《共产党宣言》为文本解读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是因为这是孙成竹老师《发展哲学》课堂上未竟的话题。我国发展哲学的研究肇始20世纪90年代,关于发展哲学的定义各家莫衷一是。邱耕田认为“发展哲学是将人们的发展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1]
(P4)。简言之,发展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发展观。而邱永健认为“发展哲学揭示了人类社会运动发展的特殊规律,其主要内容包括:
(1)
社会发展的人本规律是发展哲学的核心内容;(2)
社会发展的代价规律是指在发展实践中,由于社会发展自身所包含的客观矛盾性而导致的具有必然性的付出和牺牲,或由于客观与主观的原因而发生的与一定的发展目标相悖的种种消极后果。(3)社会发展的全球规律是指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世界的发展已呈现全球化的特征。(4)
可持续发展规律是指人类在发展中必须做到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更要追求长远利益,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生存的空间”
[2]
(P5)。笔者认为发展哲学就是反思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所以现代性问题一直是发展哲学的题中之义。纵观马克思的一生从青年到老年,都贯彻着对于现代性的批判,而《共产党宣言》作为无产阶级向世界发出的宣言与呐喊,可以说在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著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现代性”的概念
前言中我们说到现代性是发展哲学的题中之义,那么何为现代性?
最早使用“现代性”一词的是法国文学评述家波德莱尔,他认为“现代性”主要是表示人或事物所具有的一种性质或品质。福柯在《何为启蒙》中说到“所谓态度,我指的是与当代现实相联系的模式;一种由特定人民所作的志愿选择;最后,一种思想和感觉的方式,也就是一种行为和举止的方式,在一个相同的时刻,这种方式标志着一种归属的关系,并把它表述为一种任务,无疑,它有点像希腊人所称的社会的精神气质。”
[3]
(P430)福柯认为现代性是一种精神气质,一种思想和感觉的方式。后来随着社会发展,现代性越发凸显,对现代性的研究也越发深入。
现代属于历史范畴,在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中,他将人类历史划分为四个时代——黑暗时代、中世纪、现代时代、后现时代,其中现代时代是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学者大多认为,现代性的缘起与资本主义起源密切相关,资本主义起源较为模糊,大家没有一致的意见,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现代性发展中的重要运动。
现代性这一术语有其历史的和社会经济的指称范围,指的是西方历史的一个特定时期。人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现代社会的特性。如果忽略时期的不同,可以看到现代性是一种解放和异化的混合物。一方面,工业、资本主义、理性把人们从宗教、蒙昧、传统、权威之下解放出来,另一方面人们也承受着失去方向、失去意义,和伴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和工具理性的高风险造成的不安全感。现代性带来种种神奇,但是“现代性所设计和创造的世界是一个抽象的单向度世界,现代性神话总是把自己的合理性建立在这样的两分性结构之上:认识论上,直觉、本能/理性、科学;在心理学上,情绪/理智;在伦理学上,道德论/功利主义;在文化上,人/机器;在人类学上,道德关系/金钱关系;在艺术上,精神/物质……现代性追求把上述的后项作为其基本的价值理想而把前项悬搁一旁,并用前项为目标来建构生活于其中的世界。”
[4]
(P23)于是有许多人来批判这个贫乏的世界,这样就有了现代性批判,后现代主义。
在学术领域中,现代性本身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它既不是哲学家的专利,也不是社会学家的专用语,作为一个包容性极大的文化范畴,现代性为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所以现代性成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各个领域可通约的“共识性”话题。
二、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的现代性批判
探究《共产党宣言》中的现代性思想,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文章未曾出现有关“现代性”的字样,也没有提出现代性的概念。那么马克思是否在《共产党宣言》中表达了关于现代性的想法呢?答案是肯定的。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的上升期,“相关的历史矛盾并没有充分展开,因而人们对于现代性问题的关注没有成为西方生活的主流话语”
[5]
(P3),现代性问题还没有成为一个包容性极大的“共识性”话题,故而马克思没有明确的提出“现代性”的概念。尽管《宣言》中没有明确的提出“现代性”,但是马克思却使用了大量的有关现代的词语,全文中充斥着“现代社会”“现代工人阶级”“现代资本家阶级”“现代资产阶级”“现代雇佣工人阶级”“现代的国家政权”“现代工业”“现代工人”“现代的无产者”等字眼,而且文章中可以看到马克思基于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深刻反思,具体的历史的阐发了自己的现代性思想,我们可以看到其清晰科学分析现代性的逻辑思路。以下是关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关于现代性批判思想的论述。
(一)现代性具有二重性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视野中的现代性是具有特有的历史性的,它等同于强大的正在发展的资本主义。马克思认为现代性具有二重性——积极的历史进步性和消极的历史局限性。
1.积极的历史进步性
首先马克思看到了现代性所具有的强大生产力——“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6]
(P120)现代性所带来的是一切封建时代所不敢想象的东西,它凭借着科学与技术,开拓了世界市场,破坏了封建统治的经济根基,打开了各民族之间封闭的状态,把世界连成一体,开启全球化;它把人们从长期束缚的封建关系、宗法关系、天然尊长、宗教神圣中解放出来;它变革了生产方式,改变了生产关系,革命性的使人们冲出了封建牢笼。总而言之“一切固定的僵化的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素被尊崇的观念和见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关系等不到固定下来就陈旧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
[6]
(P121)。它是革命的,作为斗争主力与封建主义抗衡,并最终取得胜利——将欧洲长期以来阻碍社会发展的封建主义连根拔起,极大的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在它的推动下,西方历史由封建社会迈进现代社会,人们从各种束缚中解放,开启运用理性的征程,用理性印证自身的本质力量。于是封建主义在资本主义的面前低头,新的社会开启,旧的已经过去,“代之而起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
[6]
(P121)。
2.消极的历史局限性
然而在强大的所向披靡的力量之下,存在着种种危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术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6]
(P123)。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过于强大,使得现行的生产关系不足以与之相适应,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匹配,那么危机就会来临。生产过剩不可避免的就出现了,人们眼睁睁的看着大量的由自己引以为傲的生产力生产出来的产品被轻易的抛弃或者毁灭,而资产阶级却没有有效的解决危机的办法,他们只能消极的重复的使用一种办法——消灭大量的生产力和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这种治标不治本的解决办法只能使得危机越来越频繁和强烈。在危机频发的同时,资产阶级加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劳动者的生活正在遭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压迫。“无产者的劳动已经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因而对工人也失去了任何吸引力。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要求他做的只是极其简单、极其单调和极容易学会的操作。因此花在工人身上的费用,几乎只限于维持工人生活和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
[6]
(P124)当劳动无法确认自身的本质力量,当肉体的需要占据生活的全部,无产者失去了自身所具有的价值。
现代性在向人们展示优越的不同以往的生产力的同时,也表现出深刻的矛盾和危机。
(二)现代性诊断的路径是资本
上文中我们提到现代性的二重性问题,那么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对现代性的诊断是如何进行的呢?这个分析不是文化的,不是形而上的,而是具体的实践的进行。马克思在分析现代性时,从资本出发来看待现代性问题。正如俞吾金所说
“资本构成现代社会的基础和动力,也构成各种现代性现象的核心和灵魂。”
[7]
(P12)为了积累资本,获得更大的利润,人们不断的发展生产力,生产更多的产品,为了推销产品,人们不断的奔走于全球各地,打破传统地理的局限,开拓海外市场,而世界市场的开拓“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消灭了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资本的活力带来了现代社会所具有的解放和进步。然而资本存在的前提是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的形成和增殖是通过剥削雇佣劳动产生的。雇佣劳动使得工人完全沦为商品,自相竞争。马克思说资本是“剥削雇佣劳动的财产,只有在不断产生出新的雇佣劳动来重新加以剥削的条件下才能增殖的财产”
[6]
(P124)。资本家通过资本的积累,使得财富越来越多聚集到少数人手中,形成对比的是工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低,可以占据的财富越来越少。资本自身所具有的缺陷造成了现代性自身的冲突。于是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终于到了一方要消灭另一方的地步。马克思从资本出发,从经济视角出发,将现代性问题具体化、历史化,避免了形而上分析所具有的学理性的缺陷。更加现实的来解答现代性的诸多矛盾。
(三)从否定到扬弃
马克思对于现代性的批判并不是止步于分析现代性的二重性上,他在通过资本路径诊断现代性之后,又对现代性的治疗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对目前的具有深刻矛盾和危机的现代性进行扬弃,构建出一种新的现代性。由资本诊断得出的二重性特点,在扬弃中,他保留了现代性成分中合理积极的因素,否定了阻碍现代性的成分。生产力的发展,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资产阶级在自身发展中所发展出的强大的革命的无产阶级等等都是他所主张,但是造成两大阶级对立的根源,不断产生商业危机的原因,使得劳动人民生活失去意义的缘由等等都是他诊断之后要治疗的方面。从扬弃出发,他首先替换了现代性的主体——由资产阶级到无产阶级;其次改变了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由私有制到公有制;最后改变了利润资本的获取途径——雇佣劳动不再产生。在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扬弃中,他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现代性的状态,那就是无产者的联合体。正如在《巴黎手稿》中所阐述的共产主义一样,在那里,劳动真正成为人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没有剥削,没有两极分化,没有阶级斗争,只有人的自由充分的发展。
(四)理性与价值的统一
无论是在传统现代性那里,还是在当代西方的反现代性理论那里,理性与价值都是割裂开来的。因为大家普遍有一个认识,那就是现代性问题之所以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此突出,是因为自启蒙运动之后,人们高扬理性所致,理性的滥用,使得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面目全非。所以许多人现代性批判的路径是从反对理性开始。但是“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考察既坚持对人类价值理想的终极关切,又正视历史发展的现实过程,并特别强调现代化实践既是理性与价值冲突的不断生成过程,同时又是这种冲突的不断消解过程,从而在理性与价值的双重审视中达到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
[8]
(P124)
在马克思看来,理性和价值既是人的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也是人类活动所追求的目标,同时还是作为人类掌握世界的特定方式而存在着的。在对现代性的批判中,马克思将对现代性理性精神的分析与对人的生存的分析结合起来,一方面肯定了理性进步在人类发展中的意义;另一方面也指出了这种理性进步带来的人的异化现象,并从二者的统一中指了扬弃人的异化、使理性与价值走向统一的道路。
结语
总而言之,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的现代性批判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坚持了唯物史观的科学立场,从资本路径,经济视角,具体化、现代性问题,揭示现代性自身的矛盾,提出治疗的药方,为现代性的发展指明一个应有的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在现代性问题中的应用。
注释
:
[1]
邱耕田.发展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
邱永健.“发展哲学”之我见[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5).[3]
[法]福柯.何为启蒙[A].汪晖.文化与公共性[C].北京:三联书店,1998.[4]
贺来.现实生活世界—乌托邦精神的真实根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5]
邹文广.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启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5).[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
俞吾金.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2005,(1).[8]
贾英健.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旨趣及其变革实质
[J].哲学研究,2005,(9).参考文献
:
[1]
邱耕田.发展哲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
邱永健.“发展哲学”之我见[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5)
[3]
[法]福柯.何为启蒙[A].汪晖.文化与公共性[C].北京:三联书店,1998.[4]
贺来.现实生活世界—乌托邦精神的真实根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5]
闫顺利.近年来发展哲学研究述评[J].临沂师范大学学报.1999,(03)
[6]
曾令超.发展哲学述评[J].疗程师范大学学报.2006,(02)
[7]赵景来.关于“现代性”若干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社会科学.2001,(04)
[8]
马莉.现代性内涵问题研究综述[J].前沿.2008,(08)
[9]
邹文广.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及其当代启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5).[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
俞吾金.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2005,(1).[12]
贾英健.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旨趣及其变革实质
[J].哲学研究,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