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哲学思考

时间:2019-05-12 00:5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梦的哲学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梦的哲学思考》。

第一篇:中国梦的哲学思考

中国梦的哲学思考

在2013年3月份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习近平表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习近平同志提出中国梦的思想,有其深刻的哲学基础和内涵。以下是我对中国梦的几点哲学思考。

首先,从唯物论的角度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世界的主观映像。社会实践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并发挥主观能动性。

“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是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对中国发展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正确的指导作用。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是我们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表现。

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另外,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抓住机遇促成质的飞跃。

中国梦紧紧抓住发展的观点。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从近代中国到当代中国的发展来看,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也遇到了许多艰难险阻,但我们要勇敢面对挫折,迎接挑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这就要求我们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当前要着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不失时机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更多地依靠内需拉动,“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实际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也体现了整体和部分密不可分的联系。个人和中华民族是密不可分的,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中国梦追根究底是人民梦。所以总书记说,“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人民,这句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梦中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

中国梦作为体现马克思人学核心思想的价值理想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境界,必将开启中国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二篇:关于中国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国梦的几点思考

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对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和中华民族近现代奋斗史的总梳理,是对亿万中国人家国情怀的总回应,是对未来中国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动员。认真学习领会中国梦的重要战略思想,对自觉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宏伟实践,汇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作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是贯穿中国近现代史的根本主线,也是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从亡国灭种的危险边缘到今天走向繁荣富强,这幅艰苦卓绝而又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展开的。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在继往开来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党郑重提出中国梦的战略构想,蕴含着一系列重大考量。

深厚的历史渊源。中国梦一经提出就引起广泛共鸣,是因为这个梦想根植于深厚的历史土壤。围绕中国梦的“寻根”、“萌芽”、“成形”、“圆梦”四个环节,可以把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分成四段来考察:中国梦首先是一个复兴梦。从秦汉到明朝后期,中华民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梦的根源就在这个时期。从明朝后期到20世纪初叶,中华民族的发展落后于西方列强,逐渐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从洋务派“自强求富”,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再到孙中山喊出“振兴中华”,都体现了中国梦的萌芽。上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实现中国梦找到了领导核心和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而战斗,为民族富强而奋斗,通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事业,引领中国踏上了现代化的发展道路,重新回到了国际舞台的重要位置。这是中国梦成形的时期。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将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也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四个发展阶段,可以概括为中华民族“前天的辉煌”、“昨天的苦难”、“今天的奋斗”、“明天的美好”。而把中华民族的前天、昨天、今天和明天串联在一起的基本线索,就是中国梦。

现实的国情基础。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期、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期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期,社会思想和价值追求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日益鲜明。如何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求共识、在多变中找恒量,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而中国梦恰恰就是全体中国人利益的最大交集,是中国社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只有中国梦能够把全民族的期盼和追求凝聚起来,把十几亿中国人的利益整合起来,因此具有强大的力量。中国梦的提出,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用中国梦这个“一”来整合“多”元社会的执政智慧,标志着我们党找到了新形势下把全体中国人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高度联系起来的价值纽带。

宏大的国际视野。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大国崛起的过程无不伴随着全体国民共同的期待与奋斗,无不是以宏大的国家梦想作为精神引领。近代以来,世界历史上出现了三次大国崛起的浪潮。第一次是18到19世纪以英国、法国、德国为代表的大国崛起,这次崛起的国家是千万级人口规模。这些国家的崛起,离不开以航海梦、工业梦为象征的“欧洲梦”的支撑。第二次是20世纪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国崛起,这次崛起的国家是上亿级的人口规模。美国的崛起,同样离不开“美国梦”的支撑。第三次是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崛起,这次崛起的国家是10多亿级人口规模,远远超越历史上任何一次大国崛起,因此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这就更加需要用中国梦这样一个伟大的梦想来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塑造积极健康的大国国民心态,养成昂扬奋进的民族精神特质。

实现中国梦,必须把凝聚中国力量作为根本依托。凝聚中国力量,对实现中国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什么是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就是13亿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力量。中国梦既是宏大叙事的国家梦,也是具体细微的个人梦,是千千万万个求学梦、安居梦、创业梦、成功梦等个体梦想的总和。只有让每个人都为个体梦想不懈努力,才能汇聚起一个国家最为持久的追梦力量。团结才有力量,团结是胜利之本。近代中国之所以积贫积弱,除了武器装备和综合国力的差距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当时的中国四分五裂、一盘散沙。今天的中国已经到了实现中国梦“关键一跳”的时候,汇聚中国力量的任务显得尤为迫切,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群众路线。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改进作风作为工作开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是要通过优良作风汇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让每个普通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享有同祖国同时代一起进步成长的机会。

第三篇:关于中国梦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国梦的几点思考

6月27日

■中国梦是对中华民族奋斗历史的深刻总结,是对国家、民族和人民长远利益的深入思考。

■中国梦是用形象通俗的语言,把深刻道理融入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之中,让每个人体会到实现中国梦的好处,自觉认同中国梦、实践中国梦、感受中国梦。

■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前提,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引起了广泛共鸣,产生了巨大反响。有必要就提出中国梦的深刻背景、丰富内涵、实现途径等,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

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梦

中国梦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提出中国梦时,回首了“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过去,审视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现在,展望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未来。这说明,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深刻总结中华民族伟大而艰辛的奋斗历史,深入思考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使命担当,深情展望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未来提出来的;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爱国主义民族情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统一的产物。中国梦的提出,是我们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反映人民诉求、广泛凝聚人心、充满执政自信的表现,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升华的表现。

中国梦是对中华民族奋斗历史的深刻总结。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奋斗历程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梦源于民族自信。上下五千年,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特殊优势;纵横一万里,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沃土。中国梦始于民族自觉。近代中国最先觉悟的仁人志士和先进分子,为挽救危亡尝试的洋务梦、变法梦、宪政梦等都行不通,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找到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中国梦成于民族自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必须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坚强品格。

中国梦是对国家、民族和人民长远利益的深入思考。老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任何伟大的民族,都是怀抱梦想、赋有远见的民族。中国梦从辛亥革命开始实现了“三级跳”: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并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使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醒来了”;新中国成立,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目前处在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第四跳”阶段,即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使国家“强大起来”。中国梦就是承接历史、深入思考现实和未来提出来的,主要是清醒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面临的新任务和更高目标。

怎样理解中国梦

总书记提出并阐述的中国梦,不是空洞的口号,也不是单纯的奋斗目标。而是历史感、时代感、使命感相统一的战略思考,有着丰富的历史涵盖、时代特征和思想内容,需要全面加深理解。

中国梦首先是国家富强梦、民族复兴梦。作为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做出过伟大的贡献;1840年以后,中国逐步沦为被帝国主义列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建立的丰功伟绩,使今天的中国处

于近代历史以来最好的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国梦植根于中华古老文明的沃土,浓缩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苦难辉煌的历史,承载着无数仁人志士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是不变的中国心、民族情在当今时代的集中体现。中国梦首先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分量。现在,我国就处在这样一个势不可当的民族复兴上升时期。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幸福梦。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群众。正如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这是中国梦所以产生广泛共鸣和巨大反响的重要原因。老百姓只有从切身利益中感受到中国梦的好处,才有实现中国梦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个人也只有把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连在一起,才能实现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人梦想。“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这就是中国梦与人民梦的关系。每个中国人都是“梦之队”的成员,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经历者、受益者。

中国梦与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问题。我们党过去和现在之所以能够成就一个又一个伟大事业,就是因为始终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己任。但是,我们党不只是实现中国梦的领导者,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也就是说,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后,我们党还要带领中国人民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国共产党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而是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与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有远见的先进分子。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与我们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一致的,两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梦将为人类文明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当今时代,任何国家都与世界紧密相联、密不可分,追求自身发展必然要以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合作共赢为外部条件。中国梦不是帝国梦、霸权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而不是威胁。中国好,世界会更好;世界好,中国同样会更好。中国梦是把我国人民根本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把发展自己与促进人类文明崇高事业统一起来,为人类文明不断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梦的实现,无疑为落后国家争取民族自强找到新路,客观上为广大发展中国家选择发展道路提供经验,也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创造新的成功模式。中国梦与其他国家的梦并不冲突,更不可能脱离自己国情照搬别国的梦。

如何实现中国梦

中国梦既是一个历史命题,也是一个现实与未来的命题;既是一个理论命题,也是一个实践命题。中国梦是用形象通俗的语言,把深刻道理融入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之中,让每个人都体会到实现中国梦的好处,自觉认同中国梦、实践中国梦、感受中国梦。

中国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前提。“道路决定命运。”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前提。中国梦是远大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统一,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就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发展的过程,体现了建设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的本质要求。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中国不可能再回到封闭僵化的老路上去,那是一条缺乏生机活力、只会越走越窄的路;更不可能走照搬西方模式的邪路,那是一条脱离国情、食洋不化的死路。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有优越性。明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今天中国的国际地位,明明是“风景这边独好”,为什么我们还有人要“言必称美国”,将中国梦解读成“宪政梦”、“民主梦”、“自由梦”?

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人心决定成败。”实现中国梦,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民无魂不立,国无魂不强。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无论物质上多么富有,不可能真正自立自强。只有让梦想插上理论的翅膀,才能闪耀思想的光芒,从而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当今中国,要解决信仰危机、道德缺失问题,要形成思想共识、汇聚巨大能量,要澄清模糊认识、防范杂音干扰,要增强软实力、抗衡西方的“普世价值”等,就必须开启艰巨的“铸梦理论工程”,把中国梦进一步从理论上讲清楚、讲全面、讲深刻、讲通俗、讲到位,建立起中国自己的“普世价值”体系。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梦不可能在精神上、思想理论上扎根。这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

化的新引擎,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矢”,射当代中国发展改革现实之“的”,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民族特性,将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当今时代的新水平。

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梦在前方,路在脚下。”中国梦是人民群众利益的汇合点,实现中国梦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使中国梦在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不竭的力量源泉。这是复兴之本、圆梦之基。没有“天上掉馅饼”的白日梦,更不能做损人利己的投机梦,而要靠艰辛诚实的劳动成就一切梦想。中国梦不是少数人的“专利”,人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要公平地为每个人创造实现梦想的条件,正如总书记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要时刻倾听群众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使发展改革成果公正地惠及全体人民,稳步实现共同富裕。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心全意帮助他们圆就业梦、宜居梦、上学梦、公益梦、成才梦、致富梦、汽车梦、城市梦、环保梦、健康梦等等。

实现中国梦还有不少障碍要排除。未来10年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时期。这10年,上接中华民族170多年来的苦难辉煌历史,中继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势头,下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面临机遇和挑战,未来征程不可能是坦途。我国还有1.28亿人口处在贫困线以下,人均经济总量世界排位靠后,科技军事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城乡差距、社会公平、腐败现象等问题亟待解决。我国转型发展和改革开放处在不进则退的攻坚时期,面临的观念差异、利益纠葛、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必须一个一个地啃“硬骨头”。加上还有外部干扰和挑战,以及应对自然灾害等。当然,机遇和有利条件也很多,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国梦。(邱敦红 作者单位:中央政策研究室)

第四篇:中国梦的思考

中国梦的思考

“百姓生活提高、权利得到保障才是真正的中国梦”

个人也认为中国从古至今,百姓在感受到切实的经济压力后才会有抗争的动力,中国老百姓“越过越穷”,总有达到极限的一天,从而衍变成社会矛盾的爆发:“不平等不公正的感觉会加深,还有腐败、环境污染等问题,临界点就会越来就近,社会不稳定因素就会越来越突出。按道理来讲可以通过改革或制度性的根本变革、强力推进市场化来消除这些矛盾,但现在的情况是相反的,官方一方面在维持既有的统治秩序,一方面在不断加重老百姓的负担。”

“习李时代”已经开始,习近平(专题)提出的“中国梦”成为近日中国官媒的主题,夏业良表示所谓的“中国梦”如果没有百姓生活的安宁和富足,就不能称其为一个强大的“中国梦”:“中国连国民的基本利益都不能保障,不是外强中干吗?老百姓的生活将会有哪些提高?权利会得到什么样的保障?”

第五篇:从哲学角度分析中国梦

习总书记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时定义的“中国梦”,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从历史任务的角度,中国最现实、最迫切的“中国梦”就是要完成两个100年的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让人民能够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过上物质和精神上的幸福生活,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目的;由人民群众来共同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齐心协力追梦,是实现中国梦的基本途径。所以“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梦”,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实现,才能造福人民。

个人是人民的组成部分,个人与人民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正是由于千万个“个人梦”才铸就了“人民梦”。

“中国梦”由“人民梦”来实现,“人民梦”由“个人梦”来实现,而“人民梦”和“个人梦”都是以“中国梦”为基础,理顺这三者的关系对于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每个中国人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摆正自己的理想与“中国梦”的关系,使两者从根本上相一致。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在国家的庇佑下,在享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成果时也要竖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理想和信念,努力实现个人理想,这样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理想目标,也能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

从哲学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决定共产主义人生观,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是进入共产主义的台阶,中国梦就是高度物质文明、高度精神文明的共产主义梦。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哲理依据梦想之旅从来就不是一路坦途一帆风顺。把中国梦变成现实还有很长的路需要付出长期艰巨的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必须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用勤劳的双手才能托起伟大的“中国梦

“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文化解读哲学理论怎 样实 现中 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中国道路奋勇前进

“中国梦”也是一种价值观。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价值观的形成也不例外,它是文明塑造出的民族禀性,它是党执政使命孕育出的政治文明,成为一个时代的道德制高点,那就是中国元素的时代价值。每一个人都有梦,梦是我们的理想信念。每一个人都有追求,追求是我们梦的价值观,只有有了价值的符号,我们的梦才有高度,我们的追求才是一种精神制高点的形成。

“中国梦”的时代内涵表现在它的历史意义上,也表现在它的时代意义上,这是由它的哲学属性所决定,因为中国梦是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实现中国梦就要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结合起来,从这个角度更加科学地形成我们的中国之梦,这也是它的时代特征。马克思曾说:“在一切东西中最丰富的东西是精神。人是需要精神的,精神是创造伟大、崇高、壮丽与不朽的源泉。”我们的精神就是我们的“中国梦”,我们的“中国梦”就是我们的时代精神。

下载中国梦的哲学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梦的哲学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哲学视角下的中国梦(合集5篇)

    哲学视角下的中国梦五千年民族魂,生生不息;一代代炎黄种,风雨前行;挥汗水洒热血,为国强盛;一人梦民族梦,中国崛起。梦,是一个人头脑中的虚幻;中国,是我们生活成长的地方。“中国梦”,则......

    中国梦践行与思考

    青春践行中国梦 摘要: 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中国梦,而每一个中国梦的诠释也不尽相同。何为"梦",何为"中国梦"?习近平主席在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时告诉所有人-—实现......

    哲学小品思考

    古阿斯指环恩格斯得带了古阿斯指环,随即他隐身了。开始几个小时,他到处闲逛,测试自己的隐形能力。一个他偶尔咳嗽一声,发现他也消声了。一旦习惯于隐形生活,他就想着下一步可以做......

    雷锋精神哲学思考

    命和建设的根本立足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在 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成为我们党解决一切问题的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 方法论原则。在......

    关于乔布斯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的哲学思考

    关于乔布斯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的哲学思考 一、乔布斯其人 史蒂夫·乔布斯(Steve Paul Jobs),出生于1955年2月24日。1972年高中毕业后,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里德学院只念了一学期......

    中国典故和哲学

    习主席讲述的中国典故和哲学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山水之诗,歌鸿雁之章。 在这个秋冬之交,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周和“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东道主伙伴对话......

    《中国哲学智慧》

    《中国哲学智慧》课程教学大纲 (2005年制定) 课程编号:310061 英文名:The Wisdom of Chinese Philosophy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选修课 学分:2学分 课时:36课时 主讲教师:谢树放 选定......

    中国哲学-概论

    中国哲学 概论 一、中国哲学基本线索与内容 1、中国哲学是以儒学为骨架,儒释道三家并存并融的一种思想体系。(儒释道三足鼎立,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儒学,中国哲学最核心部分;中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