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能源统计工作调查报告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地提出,到“十一五”末全国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20%,这是一个政治任务,也是一个约束性指标,能源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加强能源统计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是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一个重要抓手。现结合纳溪能源统计实际,谈谈当前能源统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能源统计现状
1、领导重视,建立健全了能源监测统计机构。纳溪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能源统计工作,及时成立了能源监测统计股,设立了办公室,建立了能源统计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落实了人员。各乡镇、街道办明确了1名能源统计人员,建立了能源监测统计制度,建立了能源监测统计台帐,配备了电脑等信息化办公设备,统计力量基本得到了保障。
2、经费保证。目前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了专门的能源统计经费,对统计工作所需的必要经费采取了实报实销的方式给予保证,保证了能源统计工作顺利开展必须的经费开支。
3、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现行能源统计报表制度是在工业能源统计制度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目前,区级统计部门只负责公共机构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能源统计工作,统计范围仅包括全区公共机构单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等。统计内容为能源产品的生产、购进、消费和库存等情况;设置的报表周期为月报、季报、半年报和年报,主要表种有:公共机构基本信息、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状况、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耗统计部门汇总情况、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表、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和库存附表、主要能耗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表和工业企业水消费表。
二、能源统计存在的问题
(一)能源统计队伍稳定性差。能源统计人员身份构成比较复杂,主要来自公务员、事业人员和“村官”。据了解,从近两年来看,全区乡镇从事能源统计的人员变动达到三分之二左右。由于能源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加之能源统计业务受人、财、物等多方面的制约,虽每年举办数次业务培训,但仍达不到本专业的要求,造成新接手的人员业务不熟、概念不清,直接影响了能源统计数据的质量。
(二)能源统计人才严重缺乏。据调查了解,全区乡镇能源统计人员虽然大多数均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但无一人是学统计专业的。加之统计人员多数身兼数职,对能源统计业务钻研不够。短期的培训满足不了专业的需求,能源统计专业水平明显较低,难以适应新时期能源统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能源统计基础薄弱。近年来,能源统计基础工作得到了明显加强,特别是能源监测机构的成立,带动了全区能源统计工作的发展。但是,随着统计人员的频繁变动,新接手的统计人员不了解能源统计工作,甚至找不到统计报表,严重地影响了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有的企业和单位对能源统计工作的配合程度不是十分理想,对能源统计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尽管大会小会三令五申要完善能源统计基础资料,但是极少数到目前也未完成,甚至一些不引起重视。当前纳溪区能源统计基础工作面临新的课题,需要各方面的关注来加强工作。
(四)能源统计工作任务繁重。近年来,能源统计工作任务有增无减,要求越来越高。既有月报、季报,还有半年报、年报,加之各项专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及大型普查任务,基层既要纸质报表,同时还要网上直报。报表的逻辑关联逐年增多,能源统计审核任务十分艰巨,专业技术性强、质量要求高。能源统计涉及面广,报表种类多,工作量大,如此繁重的能源统计任务,尤其是在年报期间和普查年份,能源统计任务与统计力量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几点建议
(一)充实能源统计力量,加强能源队伍建设
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给予支持,充实和强化能源统计队伍建设,要给机构、给编制、给人员,积极组建专业化的能源消耗统计机构和网络。基层能耗单位是能源数据的源头,是实施GDp能耗公报制度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各能耗单位要有专门人员负责能源统计工作,为圆满完成能源统计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以适应日益繁重的能源统计工作。
(二)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狠抓能源统计执法检查。
要进一步加大新《统计法》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开展大张旗鼓的、形式多样的统计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统计人员及社会各阶层的法律意识,营造依法统计、支持统计、重视统计的良好社会氛围;要进一步加大能源统计执法检查。切实改变处罚不到位,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对违反《统计法》的单位和个人要坚持依法处理,并通过新闻媒介予以曝光,真正起到教育作用。
(三)强化能源业务培训,提高能源统计水平
能源统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事能源统计工作的人员,既要有专业的统计知识,也要有能源消耗与计量等方面的相关知识。目前,区级及区以下企业统计人员业务素质都较低,水平急需提高。要通过培训学习、交流经验、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提高统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只有不断提高能源统计人员业务水平,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有效保证能源数据质量。
第二篇:统计工作落实能源统计工作通知
各相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完成“”期间全区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工作目标。全区各相关单位应切实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及时准确地提供统计数据尤其是能源消费数据,作为区政府作出有关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决策的主要依据。为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国务院转批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36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节能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府发[]9号)、《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加强节能降耗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府发[]17号)等文件精神,对本区各相关单位进一步落实统计制度提出如下工作要求:
一、强化依法统计观念
统计法规定企业事业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准确、及时提供政府统计部门规定的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各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和统计工作人员要继续强化统计法制观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履行统计法赋予的各项义务。
二、配备符合规定的统计工作人员
《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国家统计局第10 号令)和《上海市统计局关于<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实施办法》中规定“统计人员必须具备统计从业资格,任何单位不得聘请、任用未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全区尚未配备合格统计工作人员的各相关单位,收到本通知后应立即着手选配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本单位统计工作。
三、夯实统计基础工作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统计基础工作一直比较薄弱。为了使统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全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各相关企业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做好本单位的统计基础工作:一是建立本单位重要统计数据基础台帐,避免发生重大数据差错;二是做好各类统计报表的分类存档,以备数据核对和统计执法检查之需;三是规范数据填报流程,保证数据采集的口径、方法、时间周期的相对稳定。
四、进一步落实能源统计制度
能源统计是一项新的统计任务,存在着业务知识新、经验不足、统计难度大、新情况新问题多等实际困难。但准确、及时的能源消费统计资料是制定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许多重大决策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全区各相关单位必须高度重视能源统计工作,努力学习能源统计知识、准确掌握本单位能源消耗情况,严格贯彻执行能源统计制度,做到报送数据及时、准确、规范。
五、做好统计数据网上直报准备
为提高统计数据报送的效率和质量,经过充分试点与评估后区统计局决定在全区推广统计数据网上直报,各相关单位应积极做好网络硬件平台准备。今年6至8月份,区统计局将会同镇、街道统计部门分批组织针对各相关企事业单位统计人员的网上直报操作培训,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各相关单位收到本通知后,应对照通知要求对本单位统计工作进行梳理、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整改。区统计局、区经济委员会将在适当的时候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各相关单位的能源利用率和能源统计数据质量进行检查。
第三篇:天津市能源统计工作规定
天津市能源统计工作规定
津统〔2011〕41号
能源统计是反映能源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为进一步夯实能源统计基础、完善能源计量、提高能源统计数据质量,准确地反映全市各行业能源消费和能源利用效率情况,更好满足“十二五”期间对各区县、各部门开展节能降耗考核工作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实施细则和《天津市统计管理条例》等统计法律法规和能源统计制度的有关规定,结合天津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一、能源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指定一名主管领导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能源统计管理工作,责成相关部门、设定专人具体负责组织落实能源统计工作,确保能源统计渠道畅通、数据准确。上报的能源统计数据应由计量管理人员确认。区县统计机构应成立能源统计机构,配备2-3名专职能源统计人员。能源统计人员应具备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具备从事能源统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层单位的能源统计人员还应熟悉本单位业务经营过程中能源消耗的各个环节,了解能源计量工具,掌握能源计量方法。能源统计人员要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节能降耗工作需要,加强能源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能源统计管理制度,为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提供咨询服务。
二、能源统计计量管理
能源计量是指在消耗能源流程中,对各环节的数量、质量、性能参数、相关的特征参数等进行检验、测试和计算。能源计量是能源统计的技术基础,基层单位要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工作,严格遵照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能源计量管理要求,保证量值单位准确可靠。
(一)依据《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国家标准,配齐用好计量器具和设备,保证安全、正常运行。
(二)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各种有关能源数据,并保证信息的可靠性。
(三)建立计量管理制度,保证计量器具准确可靠。
(四)根据各种能源的形态,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主要包括:
1.煤和焦炭只允许用称重法计量。
2.原油、轻油和其它石油制品,可以用容积法和称重法计量。
3.电能计量用电子式、感应式或机电式电能表法计量。
4.水、煤气、蒸汽、压缩空气用流量计法计量。
5.液化气用称重法计量。
6.能源工艺计量和电能平衡测试可采用温度、密度、粘度、压力、电流、电压、热量、质量等参数来计量。
不论采用何种计量方法,最终都应折算成能源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相关能源指标所列的计量单位。
三、能源统计原始记录
能源统计原始记录是基层单位通过一定的表格、卡片、单据等形式,对能源活动过程和成果所作的最初记载。
(一)建立能源统计原始记录的总体要求:各基层单位要根据业务经营活动的性质、规模以及能源经济管理和填报能源统计报表的需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能源统计原始记录。
(二)建立能源统计原始记录应遵循的原则:从本单位实际出发,符合能源经济管理要求;满足统计、会计、业务核算等方面的需要。
(三)能源统计原始记录主要包括:
1.能源生产和销售方面的原始记录。如产品验收入库单、能源化验单、产品销售发票、产品出库单、货运单等。
2.能源购进方面的原始记录。如购进能源的凭证、本单位的验收入库单等。
3.能源领用消费方面的原始记录。如水、电表的查表凭证、领取能源材料的领料单、退料单、材料代用卡等。
4.能源调拨方面的原始记录。如调拨单、出库单、外协拨料单等。
5.能源库存方面的原始记录。如能源盘存表、盘盈盘亏报告单等。
(四)使用要求:能源统计原始记录必须真实可靠、资料来源有据,填写清楚完整,同时还应注明发生日期、经手人及审核人姓名,并且要统一编号,装订成册,妥善保管,作为备查。
四、能源统计台帐
能源统计台帐是基层单位按照填报能源统计报表和能源管理与分析工作等需要,分类汇集、整理和积累能源原始记录的帐册,是填报能源统计报表的依据。
(一)能源统计台帐的各项指标、统计范围、分组标志、计算方法都应与能源统计报表制度相一致。
(二)能源统计台帐的登录要准确、及时和完整。按时间顺序及时登记,在时间上不间断,各能源事项应注明资料来源(原始凭证统一编号),字迹工整,不能随意涂改和空缺,必要时可附加文字说明。能源统计台帐数据应与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相互衔接一致。
(三)能源统计台帐管理要规范。要建立能源统计台帐的使用、保管、交接、归档制度。
(四)逐步推行能源统计电子台账。市统计局根据能源统计报表特点,研究制定了《天津市能源统计电子台账》,将数据收集(即填报统计报表)与初步审核、评估、电子台账的功能结合起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逐步应用和推广,从数据收集阶段严把数据质量关。
五、能源统计调查制度
能源统计调查制度是由国家与地方政府统计机构和业务主管部门根据能源经济管理工作需要,按统一确定的表式、指标项目、报送时间,定期自下而上提供基本能源统计资料的统计调查制度。“十二五”期间,国家统计局将部署实施“企业一套表”,能源统计纳入“企业一套表”范围。在“企业一套表”工作模式下,基层单位通过联网直报将能源统计资料报送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心,各级统计机构、各级主管部门实现数据在线共享,并按规定的权限处理数据。
(一)纳入“企业一套表”的能源统计报表种类及填报范围。
1.《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205-1表)和《工业企业用水情况》(205-4表),填报范围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附表》(205-2表),填报范围为有能源加工转换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3.《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205-3表),填报范围为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4.《能源消费情况表》(205-5表),填报范围为建筑业及第三产业规模以上法人单位。
(二)其他能源统计报表的种类及填报范围。
1.《能源平衡表》(TP203表),填报范围为有能源产出、供应、使用的单位。
2.全社会用电量情况(P407表),由市电力公司根据全市用电情况填报。
(三)上述能源统计报表的种类及填报范围如有变动,应按照新制定的能源统计报表制度执行。
(四)能源统计报表的填报要求。
1.各基层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能源统计报表制度,报表中的统计指标、计量单位、核算方法以及结算期等均应严格执行制度的统一规定,不得擅自更改。同时还应按照制度规定的时间及时报送报表,并对报出的能源统计数据质量负责。
2.综合单位要对所属基层单位的能源统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确保本地区、本部门能源统计范围齐全,数据审核认真,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制度规定时间验收、报送数据,并对本地区、本部门的能源统计数据质量负责。
3.为保持全市能源统计数据与其他统计指标的协调性和匹配性,能源统计报表范围要随调查单位名录库范围及时调整。市级名录库管理部门更新维护名录库后,综合单位要及时对新增基层单位部署能源统计报表任务,督促新增基层单位及时报送能源统计报表。
(五)基层单位填报的能源统计报表必须印章齐全(包括单位印章、单位负责人印章、填表人印章等),字迹清晰,并填写报出日期。在“企业一套表”工作模式下,能源统计人员要按照联网直报系统设置的各项信息如实填报,并留存纸介质统计报表。
六、能源统计数据质量管理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能源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能源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各项管理制度和评估制度,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一)建立能源统计报表的审核查询制度。基层单位要严格审核报表数据,确保上报的能源品种、计量单位、核算方法等内容符合能源统计制度的规定,发现问题及时更正。综合单位对接收的基层能源统计报表也要严格审核,发现问题及时查询,并留有审核查询的详细记录。
(二)建立能源统计报表评估制度。基层单位在统计报表报出前,要将能源统计数据与生产经营、效益等相关指标进行逻辑性审核,运用趋势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并留有审核评估的详细记录。综合单位不仅要对所属基层单位报来的数据进行评估,也要对本级综合汇总数据进行评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三)建立能源统计数据订正制度。统计数据报出后,如果发现差错,必须及时向授表单位申请更正并留有记录。在能源报表接收和数据处理过程中审核出问题或接到上级单位查询后,要及时向填表单位查询,查询结果和订正情况要进行记录。综合单位不得代替所属基层单位填写能源统计报表或更改能源统计数据。
(四)能源统计数据质量管理的具体要求。
1.能源品种要填报完整。要根据本单位业务经营的实际情况,统全统准能源品种,凡本单位已经消耗的,不论其消耗量的大小,均应做好计量,并填入能源统计报表。正常经营的单位,必须填报电力消费。
2.能源品种的消费量要按照计量器具的计量结果统计。没有计量器具的,要按照能源品种的缴费凭证列示的数量和金额统计;既没有能源计量器具,也没有缴费凭证的,可参照能源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方法推算。
3.各能源品种的折标系数应符合给定的参考范围,在能源品种没有大的变动情况下,与上期的变化幅度应小于5%;折标系数由参考值调整为实测值,同期数据也应相应调整。
4.有能源加工转换的企业,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应小于100%,在生产工艺没有大调整的情况下,与上期变动幅度应小于5%;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应与工业报表对应的产品产量一致。
5.基层单位的能源消费应与本单位业务经营活动相匹配,其能源消费量增减变动与其主要业务活动量增减变动应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相差较大的,应核实并说明原因。
七、能源统计资料管理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应妥善保管能源统计相关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统计分析等资料,并建立能源统计资料管理、调用和移交制度,实现统计资料档案化管理。统计人员工作岗位发生变动时,应对统计资料进行交接。统计资料的保管期限除法律、法规有规定外,按下列标准执行:原始记录保存3年以上,统计台帐、内部报表和上报的统计报表保存5年以上,并按规定移交本单位档案管理部门。
八、能源统计自动化建设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应根据能源统计工作的需要,配备电子计算机等设备,能源统计人员要熟悉电子计算机操作技术,能够运用电子计算机完成统计报表数据处理工作;要努力促进能源统计资料管理电子化,提高能源统计工作效率。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全面落实“企业一套表”和联网直报要求,熟悉各项工作流程,基层单位应通过联网直报系统及时填报能源统计报表、审核和上报数据、接受数据查询,进行数据修改。综合单位
要及时查询、审核、修正、验收报送所属单位的数据。
九、统计法律法规的执行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统计法律、法规规定开展能源统计工作,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综合单位有权监督、检查所属基层单位对本规定的贯彻执行情况,对违反本规定的基层单位有权责令改正。对违反本规定构成统计违法行为的单位,由市或区县统计局依照统计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十、其他事项
本规定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16年11月30日。《天津市能源统计工作规定(暂行)》(津统【2007】59号)同时废止。
天津市统计局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八日
第四篇:加强能源计量与统计工作
加强能源计量与统计工作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和“十一五”行动计划的通知》(鄂政发 „2008‟013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全省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和统计工作,确保实现我省“十一五”节能目标,现加强能源计量与统计工作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能源计量和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
做好能源计量和统计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能源计量和统计数据,是政府依法实施节能监管,开展能源审计、考核,评价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能源计量和统计工作,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确保计量器具配置合理,统计数据真实、完整。
二、目标任务
“十一五”期间,全省年综合能源消耗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全部通过计量合格确认,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达到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列入湖北省“百家企业节能工程”企业名单的企业应按照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管理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建立健全测量管理体系;重点用能企业建立起稳定的能源计量和统计队伍;各类社会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齐全,统计数据准确、及时。各单位和企业务必围绕这一目标任务推进各项基础工作,充分发挥能源计量和统计工作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重点工作
用能单位应当按照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以下简称《通则》)和有关统计法规要求,不断提高能源计量和统计工作水平,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列入湖北省“百家企业节能工程”企业名单的企业主要用能设备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应达到GB17167—2006中4.3.5条的要求;能源计量器具计量准确度等级应达到4.3.8条的要求。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轻工、纺织等行业有产品能耗限额标准要求的企业,应根据限额标准中规定的统计范围及计算方法,配备满足测量要求的能源计量器具。
(二)强化能源计量器具管理。用能单位应建立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编制检定(校准)计划,实行周期检定(校准)。凡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必须送当地质监部门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强制检定。其它计量器具也要加强内部管理,定期自检或送计量检定机构检定(校准)。检定(校准)不合格或超过检定(校准)周期的计量器具一律不准使用。
(三)健全能源计量与统计管理制度。列入湖北省“百家企业节能工程”企业名单的企业要组织实施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管理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测量管理体系;其他年综合能源消耗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应通过计量合格确认。
企业应明确能源计量与统计管理部门和人员职责,建立人员培训、能耗定额管理、能源计量数据采集处理和汇总以及能源统计报表等制度。建立并完善统计资料台账体系,完整、及时、全面地反映企业能源购销存及消费情况。进(出)用能单位的能源应以强检计量器具测量数据为准,凡能够通过计量手段采集到的数据,必须通过计量检测获得,不得估算。能源统计数据必须有可靠的来源,要能追溯到原始计量测试记录。省统计局、质监局将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和统计数据质量制定具体核查要求。
(四)加快能源计量管理信息化步伐,充分利用好计量数据。用能单位应不断对能源计量器具进行更新改造,优先采用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能源计量器具,满足生产、管理过程中对能源计量准确性的需求。要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分析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能源计量数据的网络化管理。要通过对能源计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发现工艺缺陷、管理漏洞、技术潜力等问题,充分发挥能源计量数据在生产经营、成本核算、能源平衡和能源利用状况、统计分析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对工艺过程进行优化控制,对用能设备与系统进行优化管理,不断提升用能单位能源计量与节能管理水平。
四、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目标考核。各市州发改委、质监局、统计局要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对区域内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状况、耗能状况以及节能技术的应用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制定出每一个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管理和统计工作量化目标及阶段指标,建立包括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能源计量数据应用与管理、数据统计、工艺监控、节能效果等内容的考核办法;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分步组织实施。要将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和统计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和用能单位的节能目标考核体系,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定期组织监督检查,确保能源计量和统计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加强机构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各市州发改委、质监局要进一步提高计量技术机构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关技术机构要对现有能源计量产品性能进行改进和提高,保证能源计量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满足生产工艺控制要求;指导帮助用能企业使用高性能、高质量的能源计量器具,为节能工作提供技术保障;要加大在线检测及新型能源计量器具检测技术的研发力度,研究新型检定校准装置,建立计量标准,积极为企业提供能源计量技术服务。各级统计部门要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统计人员配备等统计基础工业的检查和指导,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统计台帐,不断提高企业的统计工作水平。
(三)依据法规要求,加强监督管理。各市州发改委、质监局、统计局要依据国家《节约能源法》、《计量法》、《统计法》等法律规定,监督指导用能单位实施GB17167—2006强制性国家标准,定期检定强检计量器具,落实能源统计制度,建立健全能源统计台帐等工作。认真审查用能单位计量数据,确保数据来源真实可靠。严格控制节能减排相关计量器具批准、生产许可证发放,实施周期性监督检查,确保投放市场的节能减排相关性计量器具符合规定要求。开展对计量器具检定(校准)试验室合格认可的检查验收,开展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授权机构专项执法检查,确保量值溯源和量值传递规范化。
(四)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能源计量、统计的各项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定期开展能源计量、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总结推广用能单位在能源计量、统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在全省营造准确计量、真实计量,合理用能、高效用能的良好氛围。
二00八年七月三十一日
第五篇:统计工作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大庆市乡(镇、街道)统计工作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大庆市总行政区划面积为21219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277.23万人,下辖29个街道办事处、58个乡镇、20个农林渔场、483个行政村、222个社区及居委会。为进一步推动乡(镇、街道)基层统计工作建设,按照省统计局统一部署,对大庆市下辖街道办事处、乡镇、农林渔场、社区居委会的统计工作基本情况开展专项调查,并针对专项调查表涵盖基本内容与各县区乡镇基层统计人员开展了专题座谈,形成此报告。
一、大庆市基层统计工作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大庆市乡镇统计工作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统计人员素质逐步提高,兼职统计工作普遍存在。这次共有108家单位参加此项调查,调查人员170人,其中专职统计人员70人,占全部人数的41%,兼职统计人员100人,占全部人数的59%。2000年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都设有统计助理编制(公务员),但在人员使用上较为灵活,岗位和编制不一致的现象很普遍,我市的70个专职统计人员也大都兼任会计、经管站、民政助理等其他职务。这些专职统计人员的平均年龄30岁左右,其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79%,高中(中专)学历的占21%,乡镇统计人员逐步呈现出了年轻化、知识化的主要特点,为开展基层统计工作基础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二是统计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办公条件还有待改善。目前,所有的调查样本单位都建立了基层统计工作制度。调查结果显示有独立办公场所的单位有48家,占
44.44%。乡镇统计工作办公条件繁杂不一,主要受到各乡镇、场的整体办公环境限制较大,经济情况好的乡镇,统计工作办公条件较好,有独立办公场所和专用计算机设备等;经济条件较差的乡镇,统计工作办公条件相对较差。凡是近几年新建办公楼的乡镇,都设有独立的统计办公场所。
三是统计基础工作走向规范,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在调查的108家单位中全部有统计档案柜或资料柜,乡镇级统计基础工作也逐渐走向了制度化和规范化良性发展轨道。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中,国家、省、市对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调查结果显示,统计上使用的计算机台数全市有103台,镇均0.95台,人均0.61台,萨尔图区、让胡路区、红岗区、肇州县、林甸县、杜尔伯特县都能镇均1台。连接互联网的全市只有13台,占17.11%,没有连接互联网的也都能够依托乡镇政府网络实现统计数据的网络传输;由于乡镇工作实际(大多不坐班)以及移动电话的普及,固定电话使用频率大为降低,各县区统计人员与乡镇统计人员的联系多为手机联络。
四是统计工作经费较为紧张,普查经费得到有效保障。在108家单位中,统计工作经费列入乡镇财政预算的有9家,占8.33%,未列入财政预算实报实销的有87家,占80.56%,2008年乡镇、场统计办公经费99183元,占乡镇、场财政收入的0.03%。可以看出,乡镇级政府在统计工作上的投入明显不足,日常统计工作仍然未受到基层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普查工作由于上级政府层层布置及硬性要求,能够得到基层领导的支持,2008年经济普查专项经费956547元,达到了普查工作关于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工资补助的标准要求,普查工作经费基本能够得到
有效保障。
五是基层统计人员工作繁杂,且基层工作量逐年加大。基层统计人员工作繁杂、工作量大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统计人员兼职现象普遍。统计助理大多兼任着民政、经管、会计、卫生、劳动保障等项工作,临时的换届选举、包村、抗旱排涝等工作任务也很多。二是统计工作任务也越来越繁重。随着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乡镇统计人员工作量不断在加大。2008年我市乡镇统计人员承担的表种数达到370个,数据处理量达到137万笔,除了承担常规统计报表业务和大量的临时性统计调查工作外,还要承担经济普查、农业普查、人口普查等大型国情国力调查工作。
二、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建议
通过这次调查和专题调研,我们梳理出对加强基层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增加统计办公经费。强化统计工作经费保障问题是改善基层统计工作的首要问题。基层统计工作繁重,尤其是财政状况差的乡镇在统计工作上的支出比例非常小,统计人员差旅费核销都要等上很长时间,办公经费的不足极大影响了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应当尽量增加来自于统计系统内的自上而下的经费投入。
二是改善统计工作环境。在不断改善统计工作办公条件(包括电脑、电话、办公
室等硬件设施)的同时,还要加快统计工作软环境的建设,各级政府和领导要加大对统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加强社会各界及广大公众对统计工作的理解和配合。
三是加强统计人员培训。目前在基层从事统计工作的绝大多数不是专职统计人员,与基层统计工作实际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统计系统应当对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加强统计调查、统计实务、分析写作等方面的培训,逐步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能力。
四是改革统计管理体制。积极推行抽样调查制度,避免重复统计,削减统计报表中过时的、无用的指标,减少基层统计人员工作任务。乡镇统计人员更换频繁也是影响基层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的重要问题之一,应当在乡镇统计人员由县直管方面做出改革尝试。
五是加强统计法制建设。借助《统计法》重新修订的契机,加强基层统计法制工作建设,扩大宣传力度,加大对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营造依法统计的良好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