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及可持续发展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14:2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能源及可持续发展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能源及可持续发展调查报告》。

第一篇:能源及可持续发展调查报告

能源及可持续发展调查报告

情况:目前,多数农民家庭都以烧玉米秸、稻草和杂草为主要燃料,冬天大多烧煤,都是各家都生各家的火。在政府的扶持下,也只有几户人家修建了沼气池。人民为了生活,开垦了许多森林和草地,导致大片森林和草地消失。近年来,这里大多数年轻人都出外打工,种地的人越来越少,森林都承包到户,再加上国家实行退耕还林,大部分耕地都植树造林了,茂密的森林又开始越来越多了。木柴基本能够提供人们生火所需。总体来说,该片区能源供给还是靠传统的、原始的生火方式,能源供给比较单一,经济基础比较落后。要想实现能源及可持续性发展,实现能源供给的多样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农村能源供给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几户村民的走访,发现该村大多数家庭的能源供给情况都是靠原始的生火方式。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我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我发现这里的能源供给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能源浪费

由于每一户都单独生火,而且是用的土灶,有的甚至用三角架,会造成能源的大量浪。一年下来,只是烧柴,消耗的木柴吨数就很可观,这数字是相当的惊人的。

2.卫生与安全

我们都知道燃烧木柴要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仅是造成温室效应的元凶,而且人如果在封闭的环境下吸入过多的二氧化碳,就会窒息而亡。因此,燃烧这么多木柴,简单的算一下就会发现要向空气中放出许多二氧化碳。特别是安全问题,因为这里到处是柴草,很容易发生安全隐患的。

3.供给不足

通过我们上面的简单计算,发现这个地方每年烧掉的木柴的数目是相当惊人的。这样下去,柴草会越来越少。如果还不采取能源供给的多样化,估计以后,柴草会更缺少,更严峻,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

4.燃料种类少

天然气相对来说是较好的燃料,可是目前还未在农村广泛使用。如今建设沼气池也是广大农村的一座形象工程,沼气建设带来了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有效地保护了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地方修建了一些沼气池,但是,宣传力度不够,技术推广不够广泛。有的就可能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只重数量,轻质量,疏于管理。修建的沼气池,没有得到好好的利用,甚至许多地方都没有建设沼气池。很多人都不知道.修建一座沼气池,就完全能够供应几家人的烧火、煮饭、点灯的问题了,同时,环境也会得到大大的改善。

鸡蛋沉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了解鸡蛋在淡水和盐水中的浮力大小对比

二、实验日期

三、实验材料

1.玻璃杯2.食盐3.鸡蛋4.茶勺5.筷子

四、实验过程

1.取出玻璃杯,倒入自来水(就是淡水),水量约为杯子容量的3/4;

2.将鸡蛋放入淡水中;鸡蛋很快沉入水底:

3.取出鸡蛋,往水里加入3大茶勺食盐;

4.拿筷子在杯中快速搅拌,使食盐充分溶解在水里;

5.将鸡蛋放入刚刚搅拌好的盐水中 鸡蛋没有沉入水底,而是浮在水面上:

五、实验结论

1.清水的浮力小,在清水中鸡蛋会沉入水底;

2.盐水的浮力大,在盐水中鸡蛋会浮在水面。

朝鲜轰炸延坪岛近一个月后,12月20日韩国再在该岛举行射击演习,引起各方关注。但这次危机和以往不同,使用战争边缘策略参与博弈的玩家不止朝鲜一家,各方都以为根据自己设定的游戏不会爆发大战,也没有一方希望出现大规模冲突,只希望在危机边缘多赚一些,但这么多玩家一起互动,一个稍微的计算失误,就足以令局势失控。在这情况下,六方会谈重开只会更困难,起码不是各方目前的首要关注。

局一:朝鲜Vs美国

朝鲜战争结束后,朝鲜把与美国关系正常化列为头号外交任务,一直希望绕过六方会谈机制自己和美国谈,只是美国一直拒绝。朝鲜以为通过激进手段可逼得美国直接对话(而不是通过六方会谈一类迂回框架对话),例如在1960年代的朝鲜扣留美国军舰事件,就成功逼使被俘美军签悔过书。只要美朝对话,无论说什么、达成什么协议,也是金正恩的伟大成就。

美国最理想的策略其实是放下朝鲜不管(这是研究朝鲜的权威学者Brian Myers的理论),但自从布什在美朝关系相对缓和时无故将朝鲜列入“邪恶轴心”,美国已失去道义上不谴责朝鲜的弹性,也令金正日觉得被出卖。

可能失控点:朝鲜假如只攻击韩国军事设施,美国尚有回旋空间,但若一再伤及平民,经媒体发酵,美国不可能不干涉。

局二:朝鲜Vs中国

朝鲜目前最担忧的却是中国,说明朝鲜企望中国支持金正恩。中国对金正恩接班并非没有保留,派***出席朝鲜大阅兵、拒绝给予朝鲜歼10战机等,都是传达信息。

可能失控点:假如西方朝野不断向中国施压,以为中国确能完全控制朝鲜,惹来中国反弹,北京只能被逼支持平壤,正中金正恩下怀。但假如西方以合作者态度拉拢中国,中国对朝鲜的支持自有保留。

局三:中国Vs美国

奥巴马为了向国内右翼交代从伊拉克撤军的软弱,以及证明自己有力驾驭中国崛起,特别在中期选举受挫后,有在适当时机对华强硬的需要。美国高姿态重返亚太,重建亚太紧密军事合作联盟,保住日本、韩国的军事基地正是战略部署的一环,紧张局势升级,可向日韩证明美军角色的无可取代,也可令菲律宾、澳洲等其他亚太盟友各自表态。美国到黄海军演,对中国的震慑力更大于对朝鲜。

中国解放军多次警告美国不要在黄海军演,对希拉里拉拢连串亚太盟友十分反感(美国现在连越南、缅甸也开始拉拢),加上也有自己的接班问题,也不能过分显示软弱。

可能失控点:美国过度利用朝核危机做出针对中国的部署,朝鲜却可能以为自己才是主角乱应一通,也可宣传“协助中国抗击美国”拖北京下水。局四:中国Vs日本

日本外交近年以“普通国家化”为目标,争取自卫队正名、“希望对维持区域和平做出贡献”,钓鱼岛事件也好、延坪岛事件也好,只要能达标,朝野多乐观其成,特别是目前政府要宣示和鸠山由纪夫的“软弱”划清界线,现任外相前原诚司就是典型新现实主义者。眼下日本既宣传要保护韩国日侨,也担心朝鲜再次核试,加上刚宣布新的防卫政策,这些都令日本可能对朝鲜未来动作做出更大反应。

一旦日本有角色直接扮演,中国最敏感的神经会被触碰,国内民族主义者的压力会令官方不得不正视。

可能失控点:激进中国爱国者可能做出宣示主权一类行为,令“反日”和“援朝”被逼合流。

局五:韩国执政党Vs在野党

李明博当选韩国总统后,放弃前任的阳光政策,不信任六方会谈机制,以对朝鲜强硬著称,希望以此制造长远和平。韩国虽然姿态强硬,其实它并不能发动战争:韩国军队依然由驻韩美军指挥,10年前美军交还了和平时候的韩军指挥权,但依然握有战争发动权,因此不少韩国领袖认为自己的激烈言行没有实质后果。

韩国在野党(如民主党)宣传李明博为局势恶化的始作俑者,希望借危机揭露其色厉内荏。他们认为李明博监控反对党人士的丑闻刚出现,有可能成为政治危机,朝鲜半岛局势成为焦点后,内政问题已不是核心议题,似是李明博希望转移视线的“以危制危”策略。

可能失控点:在野党的路线赢得民望,韩国经济恶化,李明博判断软下来同样会下台,唯有情愿冲突升级败中求胜。事实上,假如朝鲜没有发炮,根据国际惯例,任何国家在主权有争议的海域进行军演并非无可议。

局六:朝鲜金正恩系Vs非金正恩系

金正恩接班人身份确立后,评论早预计会不断出现类似冲突,因为在“先军政治”管治的朝鲜,金正恩必须靠冲突做三件事:得到击退美日韩的“战功”,提升“有功”亲信和支开非嫡系将领,并方便他继承先军政治的释法权。

类似地,非金正恩系的朝鲜老将,也不会以温和派面貌出现。越是非嫡系的朝鲜高层越要强硬,以维持自己的地位,并让控制不了局面的80后大将哑巴吃黄莲。处理本次危机的前线军官应是典型例子。

可能失控点:朝鲜前线军官出于不同动机谎报军情,传达敌人大举挑衅的信息,金正恩就算心里有临阵退缩的念头,也要在维系威信的前提下被逼回应。小结

假如上述棋局只是单一棋局,双方悬崖勒马的默契还是有的。但当这危机触及数国复杂的内政、外交双层游戏,只要有少许失控而各方缺乏沟通,蝴蝶效应将不堪设想。最讽刺的是上述博弈当中,根本无一触及朝韩双方的结构性矛盾。假如上述提及的可能失控点出现一至两项,作为尽责任的国家,必须离开这个多重斗鸡博弈场,主动改变游戏设定。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陷入僵局已经两年多了。自朝鲜炮击韩国延坪岛以来,李明博一直坚持对朝的强硬立场。韩国、美国和日本一直冷淡看待中俄提出的恢复六方会谈、缓和高度紧张局势的建议。就在近日,持续半年多的朝鲜半岛危机转向缓和。但是,必须认识到朝鲜半岛国际政治生态发生的影响深远的变化。

第一,朝鲜半岛危机动摇了“阳光政策”在韩国的社会基础。即使这次危机平安度过,对抗和冷战也将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南北关系的常态。

第二,战争边缘政策已由单向变为双向,迎面相撞的可能性骤增。在南北关系中,朝鲜一向坚持“以超强硬对强硬”政策。而长于享受发展成果的韩国则由对战争的恐惧演化为浓重的人质心态,其表现即为韩国政府“同级同量反击、不使冲突升级”的作战原则。

第三,美日韩战略同盟巩固发展,东亚冷战时期集团政治有可能死灰复燃。面对严峻局面,韩国向美国寻求安全保障。

第四,有关各方准备摊牌,朝鲜半岛已成火药桶。美国尽速解决朝鲜核问题的紧迫感正在与日俱增。有美国专家认为,应该在朝鲜的导弹技术和核武器威胁到美国本土之前解决。

评:在中国对韩国提出朝鲜半岛局势恶化将可能威胁“半岛7000万同胞安危”的告诫后,在俄罗斯在安理会提出就韩朝炮击事件举行紧急磋商之后,专家认为,朝鲜半岛局势将从危机转向缓和。

因为这两件事情,一显示了中国这个被称为“对朝鲜影响最大的”国家的原则态度和坚定立场;另外则显示了中俄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高度协作。这两点意义非常重大,它首先是中俄在道理上向国际社会说清楚、讲明白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为将来一旦朝鲜半岛有事、中俄必然介入提供道义高地的不可缺少的一个步骤。

专家认为,只有中俄双方明白无误地向国际社会表明姿态:那就是一旦朝鲜半岛局势有变,中俄有道义介入、也必然会介入,朝鲜半岛才会有真正的和平,那些试图在朝鲜半岛冒险赌博的力量,才会好好地掂量掂量自己行为的不测后果,将可能是陪了夫人又折兵。

目前来看,它们掂量的结果已经出来了。我们看到,在中俄此番分别表态之后,日本在朝韩炮击问题上基本不再吭声;而美国也释放朝鲜要和自己谈核燃料棒出售的消息;而一度为“急统大梦”有点忘了“我是谁”的韩国政府,终于表示要通过六方会谈来缓和高度紧张的半岛局势。

当然,专家认为,指望韩国政府当前就立即把自己一度炒作起来的“统一梦”踩到脚下,那也是不现实的。韩国已经给自己设了一个套子,只好在这个套子上暂时吊着了。

原因很简单,朝鲜半岛是否统一、何时统一,不是韩国说了算的,也不是美国说了算的。要是这样的话,那么朝鲜半岛50年前不就统一了吗?因此,尽管韩国政府今天依旧把这次朝鲜半岛危机宣传成是统一的“曙光初现”,那不过也是自说自话式的自我陶醉。

中朝转变策略 韩国一无所获

朝鲜《劳动新闻》《朝鲜人民军》和《青年前卫》3家报纸1日联合发表元旦社论表示,朝鲜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及实现整个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立场和意志不变。

评:专家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正是由于有了中俄两国不同形式的表态,面对美韩日三方高度压力的朝鲜,才能从根本上打消安全顾虑,才能后来在韩国勉强进行炮击训练之后,表现出出人预料的淡定,称韩国的“拙劣表演不值得还击”。

朝鲜应对韩国挑衅策略的改变,可以说让韩国一些人心情非常复杂。在这份难言的滋味中,既有庆幸,也有不甘。庆幸的是,韩国终于可以向自己此前放出的狠话有所交代。不甘的则是,朝鲜以出人预料的平静姿态来应对韩国的挑衅,显示的是朝鲜对国内局势把握的信心,朝鲜根本不像韩国某些人说的那样,如果“不进行还击,就会引发内部危机”。

更重要的是,朝鲜的这一姿态,还使其获得了稳定朝鲜半岛局势的积极形象。相反,韩国倒是有点进退失据了。因此,我们看到在朝鲜没有还击之后,韩国竟

又接二连三地搞了几次大规模军事演习。不过,这些演习都是在韩国境内搞的,所以除了显示“家里硬”的形象之外,并无其他好处。

专家认为,朝鲜策略的改变使得自己处于道义上的主动地位。如果说其背后有来自中国或者俄罗斯高人的指点,专家也不意外。而这次元旦社论,则体现出朝鲜这一策略的转变,可能并非偶然为之,而是一种战略性的改变。

从“天安舰”事件,到这次朝韩炮击事件,连续近半年的东北亚紧张局势,可以说暂告一段。在直接较量的朝韩双方,专家认为,韩国付出的代价不小,但所得寥寥。而朝鲜则将可能在获得中俄对朝鲜安全的“不便明说”的保障后,开始一个新的经济和政治乃至外交的大改变。

美也释放缓和信号 日韩难逃“政治棋子”命运

美国白宫前不久宣布,应奥巴马总统的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1月19日访问华盛顿。

随着韩国总统李明博近期转向强硬的对北政策,美国政府内部的忧虑也在增加。因为过于攻击性的韩国有可能骑虎难下,奥巴马政府的官员们感到忧虑,目前的忧虑虽不严重,但在逐渐增加。

虽然美国的大部分相关官员赞同韩国实施延坪岛炮击军演,但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卡特莱特在军演前夕表示:“炮击军演有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评:对于这次美方前所未有的提前公布中国领导人访问美国的日程以及宴会安排,专家认为,这是在中方就朝鲜半岛局势表明坚决立场之后,美国方面一种主动转圜的姿态。

毕竟,在此时刻,美国对中国所求,远大于中国对美国所求。而且,美国当前要维护的利益是全球性的,更容易顾此失彼。君不见,就在此次朝鲜半岛危机期间,欧盟已经趁美国忙于关注东北亚的时机,大胆地挑破其成员国更多的债务问题,并力图解决。欧盟有此胆识,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在朝鲜半岛局势牵动中美俄日韩关系的时候,全球资本已经把欧盟看作是一个更安全的地方。不仅如此,欧元区还继续扩大其地盘,于1月1日正式吸收爱沙尼亚加入欧元区,成为第17个成员国。

对美国来说,人民币是未来的威胁,但欧元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威胁。美国与中国经济高度互补,而与欧盟经济则高度竞争。在此情况下,与中国在朝鲜半岛发生冲突,对美国而言,无疑是非常不明智的。须知,今天的美国已经早不是巅峰时候的美国了,即使是在巅峰时期,美国也没有信心同时与中俄发生冲突,更何况在国内经济焦头烂额的当前,美国还有多少勇气在朝鲜半岛打一场没有胜利把握的战争?

因此,我们不仅看到美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转圜,还看到美国媒体少有地担心自己的盟友韩国的强硬立场,会引起朝鲜半岛的“连锁反应”。可以说,日本也好、韩国也好,指望从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中获利的一个前提就是中美冲突或者

关系紧张。在这方面,日本和韩国的算盘尽管是打得劈啪响,但是,终难改变它们是美国政治棋子的命运。因此,当美国姿态稍微转变,那些曾经躲在美国后面,以为抱着美国大腿就可以张牙舞爪的势力,立即就做“鸟兽散了”。

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右)在平壤会见了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双方就中朝关系和半岛局势进行了坦诚、深入的谈话,达成重要共识。(新华社)

分析家认为,这表明平壤可能同意不再使局势恶化。

(首尔/北京综合电)据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报道,中国和朝鲜通过“坦诚的”会谈,就朝鲜半岛危机达成一致意见。分析家认为,这表明平壤可能同意不再使局势恶化。

新华社说,国务委员戴秉国在平壤会见了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在通过坦诚和深入的会谈后,双方就双边关系和朝鲜半岛的局势达成一致意见。”

这是金正日在该地区发生近年来最严重危机后,第一次会见外国高级官员。

朝鲜中央新闻社说:“就加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和双方关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会谈。”

两国通讯社都没有提供进一步的详细情况。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王栋说:“很难说新华社提到的一致意见的真实含意,但是从„深入‟和„坦诚‟这些字看,金正日对这次会谈肯定采取了积极态度。戴秉国可能从朝鲜那里得到一些口头承诺,朝方不会使局势升级。中国可能让金正日做出一个友好的表示,使另外4个国家回到六方会谈桌上。”

上海复旦大学国际研究学院教授蔡健说,尽管金正日和戴秉国取得了一致的立场,北京似乎仍在幕后对平壤施加压力。

这次会谈正值中美在如何处置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问题上继续发生争执。中国拒绝屈从美国的压力,让它的穷困的盟友承担上月炮击韩国的责任。迄今中国拒绝与世界各国一起谴责朝鲜在11月23日炮击韩国。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上将指责中国支持和怂恿金正日集团“不计后果的行为”。

对于美韩两国拟再多次进行军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希望有关各方以大局为重,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慎重行事,多做积极努力。

第二篇:可持续发展调查报告

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

这份报告以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为主题,集中讨论在现阶段中国城市发展的战略背景、战 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设计;对于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落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援农业、缓解城乡差别、实现社会公平、完成城乡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系统的研究成果。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要点

一、城际之间、城乡之间是一个区域系统在一个地域中,平面上的空间充填是一个有序的体系。人为的分割,虽然有利于行政管理,但却与真实的系统行为运行有很大的背离,既不符合几何原则,也不符合生产原则。因此,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城际关系,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城乡关系,必须如实地看作是一种结构有序、功能互补、具有统一基础的复杂系统。从地理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应当符合空间充填原理,它们在宏观上是可辨识的,在微观上是随机的,实际上可以把大、中、小城市看作是立足于乡村平面上的、具有等级特点的一组空间充填物,共同构成一个区域综合体,并相应地发挥各自的功能。从社会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社会分布原理,它们在本质上是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和创造能力的差异,产生了在获取财富、分配财富、消费财富上的差异,但最终它们必须服从一个临界阈值,即作为区域内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人,都至少应当获得作为体面生活标志的最低门槛,满足基本人权所赋予的“机会平等”。从产业结构看,城际之间与城乡之间符合产业升级原理,它们在产业链形成与产业集群形成上,既有外在的联系与制约,又有内在的联系与制约。农村作为第一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生存支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育功能。城市作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集中地,提供了产品、服务及相应供需支持系统,从区域的整体上是互补的和不可分的,因此,不应单以“结果平等”的眼光去对待。从智力结构看,城际之间和城乡之间符合人口流动原理,乡村提供了人力资源的丰厚土壤,不同等级的城市对于人才的吸纳和创造“生态位”的条件差异,表现出宏观可识别的吸附特征。由以上的阐述,可以发现只有把城市融入到区域的整个体系之中,并且始终把农村作为区域的基底平面,才能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城乡统筹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两大转折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经验指出,必须慎重把握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的两大基本转折。第一个转折,是在财富分布空间相对平衡的区域内,形成大小不等的点状分布(亦可视为区域增长极),随之发生了急剧的人口集聚能力、经济密度集聚能力、二三产业集聚能力和资本集聚能力的中心。这一个转折,表现在城市开发度急剧增强,工业化利用土地的规模急剧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的集中度急剧增强,科技含量和创新步伐等的急剧增强。这类急剧增强的结果,就在地理区域的空间平面上,形成了大、中、小城市等级布局的空间充填,使得广大农村与城市之间在财富创造、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扩大,二元结构系数加大,形成了以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的基本格局,在力度和流向上“以农补工”占据主导地位。第二个转折,是在财富分布空间已经相当不平衡的区域内,在城乡二元结构系数很高的态势下,在城市开发度达到中期和工业化程度较高的状况时,必须及时地将城市化战略转移到以城市反哺农村、城市支持农村、工业支持农业、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实施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主流之中。这一转折的特点是,在不降低城市生产力的前提下,降低城乡二元结构系数,减少贫富差异,推进社会公平,补助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大城市对农村的转移财政支付力度,从政策导向、物质扶持、资金倾向、项目带动等对农村实施全方位的反哺。我国在2003年,已经达到了人均GDPl000美元的水平,工业化水平也已经达到了工业化中后期的阶段,城乡二元结构系数已经平均高达1:3.0以上,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都处于较高的数值,因此我国城市化战略进程进入了第二个转折期,即必须把统筹城乡发展,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援农业,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今后时期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流。

三、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本世纪头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对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城市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了解我国城市化50年的状况,明确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借鉴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在城市发展中的经验,探索新时期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的选择、战略形态的转变以及发展动力的提升,由此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中国城市体系,寻求引领国家财富台阶式增长的制高点,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新一轮经济增长战略机遇期的总任务和发展总方向的把握,必须回答七个严肃的问题:(1)如何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2)城市发展方向是否仍然依照传统式的单极扩大?(3)如何改变城乡分离、城际分离、地方保护、恶性竞争的弊病?(4)如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有效克服二元结构的社会矛盾?(5)如何消除日益严重的“城市病”?如何构建生态城市和绿色人居?(6)如何扩大城市就业,创造可持续的就业机会?(7)怎样实现以“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为总体目标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以上七大问题的统一解决,只有明确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并通过城市化发展形态的革命性变革,即由原先的单极式城市扩张转变为组团式城市群和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培育,一举克服传统城市化进程中的弊病,真正做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获取高额“发展红利”、降低发展总成本、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等,才能达到社会公平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状况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将对全球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许多国外学者都把“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统计数字表明,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发展,城市化程度的明显加速是一个重大标志,其增长过程与财富积累呈非线形的对应关系。中国从建国开始的发展战略中就有“积极推进工业化,相对抑制城市化”的主导思想,加上长期“恐城症”的制约,中国城市化50年的变迁,一直都在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道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速度达到同期世界城市化进程速度的两倍,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城市化程度仍然十分落后。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在2002年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平均为75%,中等收入国家为62%,低收入国家为30%,而中国城市化率尚未达到40%。至2000年底,中国城市化率比世界平均低12个百分点,比世界发达国家平均低40个百分点。虽然从1949年全国建市67个增长至目前的600多个,但随着人口总量的增加,城市人口的比例仍然过于偏小。中国城市化发展水平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工业化发展水平这种局面,已经成为严重制约我国综合实力提高与国家竞争力增强的“巨大瓶颈”。未来20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时期,大力推进中国的城市化,尤其是寻求城市化战略的进一步提升,缓解长期以来制约中国社会公平的二元结构矛盾,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又是有效解除中国经济社会约束“瓶颈”,保障中国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和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五、中国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为了支撑中国未来实现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城市化率将从现在的40%提高到75%左右。这就意味着只有每年平均增加约1%左右的城市化率(即每年约1000万—1200万人口从乡村转移到城市),才能满足现代化进程的总体要求。在急剧推进的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我们必须面对以下的挑战:(1)城市人口三大高峰(人口总量、劳动就业人口总量、老龄人口总量)相继来临。(2)城市对能源和资源的超常规利用。(3)加速城市生态环境“倒U型曲线” 向右侧移动的良性逆转。(4)促进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有机融合与协调发展。(5)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质量。(6)加速克服“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之间的共同富裕。(7)城市信息化进程的急速推进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现。(8)城市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六、城市化是解决“_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之一。虽然国家投入了巨大的力量,从政策到资金,对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但是就其整体性解决的目标而言,目前仍有很大的距离。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的到底在哪里?我们认为,中国“三农”问题根本出路的一个要点在于大量减少农民的数量。而大量减少农民的数量,大量吸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唯有靠实现城市化战略、提高人口的素质和技能、大力创造就业机会才能够最终完成。一旦当农村人口数量下降到总人口的25%以下时,农村土地的价值才能达到市场化要求的成本阈值,此时农业土地的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生产才达到一定水平,农业的科技含量、服务水平和农业成本才有了大幅度改善,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整体素质才会有明显的进步,至此,中国“三农”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才能得以彻底解决。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中国城市化战略的核心,构筑开放、流动、有序、互补的中国城乡体系,是解决中国“大城市能力不大、中城市经济不活、小城市实力不强、小城镇总体不优”的根本战略举措,由此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七、中国城市化已经走出四大误区中国城市化战略的健康实施,已经走出认识上的四大“误区”:误区之一:认为城市的发展必然引发“城市病”。必须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下,形

成“以发展克服城市病”、“以规划减少城市病”、“以管理医治城市病”的全新观念。误区之二:认为必须严格控制大城市的发展。不同规模的城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城市规模结构是一个具有等级、共生、互补、高效和严格“生态位”的开放系统,大、中、小城市都应当在统一规范下得到合理的发展,组团式城市群的形成与完善是达到这一要求的正确选择。误区之三:认为城市化的结果应当是均衡分布遍地开花。必须考虑到自然基础的差异、地理区位的差异、发展阶段的差异和生态条件的差异对于城市格局与结构的影响。应充分认识到城市宏观布局在三维模型中(时间、空间、速度)必然是非均衡的、非对称的和非线性的。必须认识“以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不均衡,换取实现社会公平程度的相对均衡”这个基本道理。误区之四:认为城市化的结果必然拉大城乡差距,造成更大程度的贫富差异,加剧社会的不公平程度。事实上,只要严格把握城市发展两大转折的要点并实施城市补偿农村,工业支持农业,大力推进乡村的产业化、市场化进程,上述误区必定可以得到很好的克服。

八、中国应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社会先进生产力体现的平台,集中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市场的国际竞争力。2001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斯蒂格列茨认为,新世纪对于中国有三大挑战,居于首位的就是中国的城市化,他提出:“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生最重要的经济利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指出:“城市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世界银行认为:国家的GDP达到1万亿美元是一个标志性台阶,意味着财富积累将步入新的航道。与国际已有的经历相对照:美国的GDP总量在1970年达到1万亿美元,在10年后的1980年,GDP总量达到2.7万亿美元;日本的GDP总量在1978年达到了1万亿美元,在其后的10年中GDP总量达到2.4万亿美元;中国的GDP总量在2000年达到了1万亿美元,依照国家规划在其后的10年(即2010年)预计GDP再增加1万亿美元。为什么美国用了10年的时间使得GDP增长了1.7万亿美元,日本增长了1.4万亿美元,中国分别比它们少增长0.7万亿至0.4万亿美元。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注意到美国当时的城市化率达到81.5%,日本的城市化率超过64.5%,而中国在2000年的城市化率仅为36%时,也许可以更深一层地认识到城市化率的不同所导致的社会财富集聚能力的差异。因此,在21世纪的头20年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加快中国的城市化步伐是发挥城市中心作用、提高经济效率的必由之路,也是消除二元结构、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由之路。中国城市化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成为激发新一轮财富充分涌流的载体。

九、中国城市化的高端平台:三大组团式城市群组团式城市群是大、中、小城市“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空间镶嵌体系,体现出“以城乡互动、区域一体”为特征的城市发展的高级演替形态。在水平尺度上是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之间相互联系的城市平面集群,在垂直尺度上是不同等级、不同分工、不同功能之间相互补充的城市立体网络,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得规模效应、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联动效应达到最大化,从而分享尽可能高的“发展红利”,完整实现“区域发展动力、区域发展质量和区域发展公平”三者在内涵上的统一。城市发展的轨迹告诉我们,其空间形态的演进,具有明显的特征:城市的点状表征:0维模式(传统城市中心,强调集聚性,容易产生城市病)。城市的线状表征:1维模式(沿江沿路城市带,强调通达性,腹地相对狭小)。城市的面状表征:2维模式(城市群,强调网络性,功能相对不对称)。城市的体状表征:3维模式(组团式城市群,强调等级、有序、互补和立体协调性,最大限度获取“发展红利”)。而大力培育组团式城市群,既是中国城市化战略进程的跃升,也是中国新一轮财富涌流的高端载体,更是统筹城乡发展,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实现城乡区域一体化的必然举措。今后中国必须首先坚持发展三大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组团式大城市集群,打造中国城市化建设中的主力与经济增长能力的“航母”。国家三大组团式城市群必然是大、中、小城市“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城市体系,以寻求资源利用的空间最大“整合交集”为根本出发点,让发展红利得到充分体现。组团式城市群发展模式的战略突破主要表现为:(1)避免了城市摊大饼式的单极化扩张。(2)形成了以大、中、小城市相协调为特征的区域镶嵌体系。(3)建立了以地缘经济为基础的城市空间布局与城际战略联盟。

(4)构筑了以产业链为核心的城市等级系列集合。(5)实现了效率最大化的城市结构在区域中的逻辑充填。(6)充分协调自然—社会—经济的城乡时空耦合。(7)体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良文明典范。用组团式城市群代替单一城市扩张:经济上可以取得台阶式的提升;社会上可加速消

除二元结构;生态上可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文化上便于多样性的充分交融;系统上形成等级有序的效率体系。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美国三大城市群、日本三大城市群与中国三大城市群对于全国的经济贡献率有着较大差异,表明了中国三大城市群对于国家GDP的贡献率在目前仍比较偏低。如果按国家首位城市比较:美国纽约的GDP,占全美国的GDP总量的24%,相当于上海GDP总量的40倍,相当于北京GDP总量的75倍,相当于广州GDP总量的87倍。日本东京的GDP,占整个日本GDP总量的26%,相当于上海GDP总量的20倍,相当于北京GDP总量的30倍,相当于广州GDP总量的37倍。英国伦敦的GDP,占整个英国GDP总量的22%,相当于上海GDP总量的5.5倍,相当于北京GDP总量的9.5倍,相当于广州GDP总量的10.5倍。法国巴黎的GDP,占整个法国GDP总量的18%,相当于上海GDP总量的4.0倍,相当于北京GDP总量的7.2倍,相当于广州GDP总量的7.9倍。韩国汉城的GDP,占整个韩国GDP总量的26%,相当于上海GDP总量的1.9倍,相当于北京GDP总量的3.5倍,相当于广州GDP总量的3.8倍。上海的GDP总量是美国纽约GDP总量的1/40。上海的GDP总量是日本东京GDP总量的1/20。上海的GDP总量是英国伦敦GDP总量的1/6。上海的GDP总量是法国巴黎GDP总量的1/4。上海的GDP总量是中国香港GDP总量的1/3。上海的GDP总量是韩国汉城GDP总量的1/2。中国大城市的经济规模偏小,尤其是大城市群集聚财富能力偏低和贡献偏小的现象,已经到了必须认真考虑的时候了。

十、中国城市化的战略设计中国城市化战略设计必须突出“三维分布”制高点:(1)培育三大组团式城市群(面)。珠江三角组团式城市群;长江三角组团式城市群;京津环渤海组团式城市群。(2)创建七大城市带(线)。沿长江城市带;沿京广铁路城市带;哈长沈大城市带;济青烟威城市带;绵德成渝沿线城市带;长株潭城市带;海峡西岸城市带。(3)发展若干中心城市圈(点)。未来中国城市化战略制高点一旦成熟与完备后,在国土面积只占全国8%的总面积上,将容纳全国人口的55%(平均人口密度1600人/平方公里,不高于世界大城市带的平均人口密度),将有全国GDP的80%,将有全国工业总产值的90%,将有全国进出口总额的95%在上述地域中生成。这样中国其他广大地区的“发展压力”才会从根本上得到缓解。十一、三大组团式城市群是获取“发展红利”的最佳载体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发展的整体表现呈现出“点状拉动”的经济增长形态。以4个经济特区为起始,紧接14个沿海开放城市,近50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50余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上海浦东、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陕西杨陵等,努力发挥点状突破的带动作用,起到了窗口、辐射和示范作用,成为2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引领国民经济在20多年的时间,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5%,经济总量提前翻两番,为21世纪整体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奠定了重要基础。未来2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战略平台,必须注入全新的动力源。十分明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红利”的支撑,从农村改革、对外开放、生产关系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一直到全面的制度创新,给经济的快速成长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这种动力在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仍然是根本性的依托。同时,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已经具备了从“发展红利”中索取的成熟条件。所谓发展红利是指“一个区域、国家乃至全球由于空间结构、网络结构、产业结构、人力结构和营销结构的趋优调整,区域发展在等级、有序、互补、高效的整合中所获取的额外收益和潜在收益的总和,即区域整合之后所带来的发展潜力与整合之前的现状能力之差”。事实证明,当经济主体从一个低级平台向一个高级平台整合时,生产力要素的组合趋好、资源配置趋优、专业化分工趋强、发展成本趋低,发展红利的“自发”获取将呈非线性增长。例如从地级向省级规模整合时,发展红利在原有基础上平均提高10倍;但从省级规模向跨省规模整合时,发展红利在原有基础上平均提高100倍。以上规律告诉我们:人类长期以来一直追求在全世界筹划经济全球化的格局,其最高

理想就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发展红利,而组团式城市群则是目

前得到发展红利的最有效途径。发展红利的大小反映了以下七类区域优化的综合结果:(1)区域整合的规模与程度。(2)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程度。(3)产业链布局的合理程度。&nb

p;(4)发展成本的降低程度。(5)大、中、小城市与乡村的协调程度。(6)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程度。(7)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三大组团式城市群的发展红利初步估算如下:珠江三角洲约

提升GDPI.8个百分点,相当于2100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长江三角洲约提升GDP2.2个百分点,相当于29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京津环渤海约提升GDPI.3个百分点,相当于14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三大组团式城市群发育成熟后,所获,取的发展红利平均约为6400亿元(2001年不变价)。

十二、中国城市化必须支付的社会成本城市化必须支付社会成本。人口从农业向非农业的转变,绝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户口和身份的转变,更本质的是创造财富的能力与手段的升级。预测到2050年,中国城市人口总量将达到10亿~11亿,依照城市化“成本—收益”模型分析,每进入城市1个人,需要“个人支付成本”1.45万元/人,“公共支付成本”1.05万元/人,总计每转变一个农民成为城市居民平均需支付社会总成本2.5万元/人(2000年不变价格)。在现有城市人口的基础上,未来50年期间中国约增加6亿—7亿城市人口,城市化所需的社会总成本达到15万亿”16万亿元(相当于1.8万亿—2.0万亿美元,按2000年不变价格)。这个数量是2000年GDP总量的2倍。在未来50年期间,平均每年支付城市化成本约为3000亿~35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00年全年GDP总量的4%左右。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发展成本的高低,与城市的经济实力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城市经济实力越强,城市规模越大,城市财富集聚能力越强,城市发展成本也就越低。因此,加速中国城市化步伐,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功能,这是提高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效率、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十三、统筹城乡发展的城市群引发经济社会变革组团式城市群的构建,既有空间布局上的整体思考,又有产业布局上的合理调配,以达到组团式城市群在结构上与功能上的完善,以此去获取“发展红利”。即从知识互补、人力互补、技术互补、产业互补和设施互补中,降低交易成本,克服市场壁垒,取得协作效益,分散创新风险,形成良性网络,最终享受发展红利为区域带来的整体效益。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构建组团式城市群过程中,必须逐步实现三类经济社会的根本转变。l.促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变:解决城市化成本的基本出路。在未纳入组团式城市群范围时,土地是作为第一产业(以绿色植物作为初始生产力的存在形态)的载体而存在,其基本属性是作为资源,加上其他自然投入(如水、太阳光)和劳动力投入,形成了农业的初始生产力。当土地纳入到组团式城市群之后,其功能形态和使用价值将会发生根本变化,从原先以生产农作物为主转变为高资本型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生产。2.促进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培育城市发展的第一资源。中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城市化进程中一要在数量上将农民转变为市民,二要将农民的素质与积聚财富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将庞大的人口资源迅速转变为更加有效的人力资本,是建设组团式城市群的本质要务。3.促进民间储蓄向民间银行的转变:逐步走向扩大“内投”的稳健方向现在我国的民间储蓄已经超过10万亿人民币,与目前的国内生产总值大致相当,加上固定资产的占有,民间财富已经达到一个十分可观的地步,如何积极稳妥地将这个庞大的资本释放出来,转变为逐渐制衡外部投资额的程度,是推行城市化进程中扩大生产、解决就业、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和全面纳入市场体系的重要步骤。

十四、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七原则研究报告拟订了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的七原则:(1)必须将城市视作具有规模、等级、互补、共生及其在国土空间布局中表达出的有序充填(空间谱);必须将城市视作具有结构、功能、协同、进化及其在时间序列识别上表现出的整体协调系统(时间谱)。(2)在城市系统的内部结构中,各种自然生态因素、技术物理因素、经济增长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各种人文因素等构成了城市综合体的等级性、共轭性、异质性、多样性。(3)在城市系统的外部结构中,通过城乡之间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口流、资金流等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特别是通过城乡的物质代谢过程、能量传递过程、信息反馈过程和优化配置过程,去培育区域的自组织、自学习、自适应能力。(4)在系统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中,既要考虑区域承载力对于城市需求的制约,又要考虑城市发展对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力、扩散力、带动力。只有当一个城市向乡村的索取被该城市对乡村的回馈相平衡时,统筹城乡发展的运行才是健康的与合理的。(5)宏观监控城市发展的“动力表征”、城市内涵的“质量表征”和城市状态的“公平表征”,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设计的基本依据。上述三种表征的定量化,共同构成了城市化进程中质量的统一判别,并以此作为城市化进程健康发展的评价基础,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6)国家城市化的数量规模与空间布局应当有一个战略性的突破:建立以高密度为特征的三大城市区(群);建立以产业链为纽带的七大城市带,建立以区域发展中心为特征的几十个城市圈,分别从“面、线、点”的有机组合,作为中国城市化的主力军,完成中国城

市化空间布局的战略目标。上述的城市化战略空间布局,将充分发挥城市集群“发展成本低、土地占用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好、产业结构互补性强、市场竞争力和生产集约能力高、综合„成本—收益‟指数高、积聚国民财富能力高、能加速实现社会公平等优势。”(7)以发展克服“城市病”、以规划减少“城市病”、以管理医治“城市病”。国家城市化战略设计的着力点在于持续培育城市的竞争力,通过产业升级、结构优化、技术创新等,积极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经济全球化已成历史潮流,我国加入WTO后,中国城市发展已经纳入世界城市化进程。这就意味着在参与经济全球化中使用同一游戏规则,即在 更广泛的领域里接受全球化国际竞争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更新观念,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迅速提升城市发展的国际竞争力,切实提高我国城市化的整体水平。

十五、关于中国城市样本选择的说明本报告选择全国一些主要城市作为评价对象(暂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有关城市),其中包括:(1)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36个):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福州、厦门、南昌、济南、青岛、郑州、武汉、长沙、广州、深圳、南宁、海口、重庆、成都、贵阳、昆明、拉萨、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在这36个城市中有:直辖市4个,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副省级城市(包括省会城市)15个,分别是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南京、杭州、宁波、厦门、济南、青岛、武汉、广州、深圳、成都、西安;地级省会城市17个,分别是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合肥、福州、南昌、郑州、长沙、南宁、海口、贵阳、昆明、拉萨、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2)沿海开放城市和港口城市(9个):秦皇岛、连云港、烟台、威海、汕头、湛江、珠海、北海、南通。(3)代表性的资源型城市(2个):大庆、包头。(4)特别选择的城市(4个):唐山、无锡、苏州、温州。(5)拉萨由于统计数据缺乏暂未列入统计分析范畴。(6)本报告由于资料口径原因暂未包括中国的香港、澳门和台湾省有关城市。(7)本报告评价的结果仅限于以上所列城市的比较。本报告的一些基本观点,参考了2002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由同一研究组所做出的结论,并且在科学发展观统帅下,对当时的认识做了相应的提高和修正,在此一并说明。(未完待续)

第三篇:清洁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清洁能源与 可持续发展

清洁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从1972年的斯德哥尔摩会议到1992年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再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环境保护的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广泛重视。随着历史的演变,现代科学的发展愈发的依赖环境和资源的支撑,但由于人们无节制的利用和铺张的浪费,原本就有限的资源更加的紧俏,它的重要性也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保护环境,维持自然生态的平衡成为现在最密切关注的问题。在近几年之中,绿色能源与清洁生产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各个领域都不断倡导清洁生产,循环利用资源。

关键词:环境 能源 生产

一、全球环境概述和我国环境现状:

人类漫长的奋斗史中,在改造自然和工业生产,发展经济方面创造了卓越的成绩。但与此同时,由于工业化中对自然环境的处置失当,特别是不合理的开采和资源的浪费,造成了全球性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粮食短缺,土地沙漠化的加大,二氧化碳所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的腐蚀,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以及森林面积的减小等一系列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成为现今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

我国现处于工业化高度发展的境况之中,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采和利用尤为严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导致北方沙尘暴肆虐;淡水资源的短缺更加无法供应我国十几亿的人口需求;工业化污染的到处排放更致使我国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这对一个处于发展之中的大国无疑是最后怕的隐患,所以,加强绿色环保和清洁生产已经刻不容缓。

二、绿色能源与清洁生产的定义

绿色能源也称清洁能源,它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

狭义的绿色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这些能源消耗之后可以恢复补充,很少产生污染。广义的绿色能源则包括在能源的生产、及其消费过程中,选用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天然气清洁煤和核能等等。人们常常提到的绿色能源,如太阳能、氢能、风能等,绿色能源是一种古老的能源。

清洁生产是关于产品的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清洁生产意味着对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减降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对于产品,清洁生产意味着减少和减低产品从原材料使用到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于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意味着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取肖使用有毒原材料,在生产过程排放废物之前减降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企业来说,清洁生产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是否提高;二是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是否减少。如果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利用水平提高,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减少,那就说明企业在实施清洁生产。消耗越少,利用水平越高,污染物产生量越少,清洁生产搞的就越成功。

三、实施清洁生产的重要意义

1、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和客观要求。我过许多企业技术装备落后,能源原材料消耗高、浪费大,是造成企业成本上升、效益下降的根本原因。实施清洁生产,为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的全新目标。

2、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是防治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和最佳方式。传统的以“先污染,后治理”为基本特征的“末端治理”模式,其局限性已日益凸显,一是污染处理设施投资大、运行成本高,企业没有积极性;二是处理不彻底,治标不治本;三是污染治理难度大、风险高;四是注重末端治理,忽视全过程的监控,把发展和环境保护分离开来。清洁生产开创了环境保护史上的“预防为主”的新阶段,通过不断改进企业管理、推进技术进步,达到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乃至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再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

3、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是现代工业发展和现代工业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内在要求。企业通过实施清洁生产,采用清洁的、无害或低害的原料、能源,生产出清洁的产品,实现少排放或零排放,不仅可以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环保形象,特别在国际贸易中增加国际市场准入的可能性,减少贸易壁垒。

四、清洁生产谋求的目标

进行清洁生产,首先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即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待用、二次资源的利用以及节能、省料、节水,以减缓资源的耗竭。其次是减少废料和污染的生成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五、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可获得多方面的效益

1、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整体预防,必然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全体职工素质的提高。

2、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质量好、成本低、产品佳是产品竞争的基础。企业的环境好、无污染,就是企业具有一个良好的形象,这一无形的资产可增加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信任度,对产品占领市场份额无疑是有利的。

3、对企业生存、发展营造环境空间。企业的环保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当企业的污染生产明显减少,做到增产、增效不污染时,就能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营造空间。

4、避免和减少污染环境的风险。全员的预防意识、完好的预防设施、严密的制度和严格的管制,可减少突发性重大污染事故的发生,避免减少对末端治理的冲突。

5、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改善职工的生产操作乃至生活环境,减少对职工身心健康的影响。

6、为取得ISO14000认证做准备。企业产品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必须通过完善科学的管理,推行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改善环境,是企业成为环境友好型的企业,这与IS014000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推行清洁生产会使企业更接近ISO14000标准的要求,为取得认证打基础。

六、清洁生产审核的基本步骤

清洁生产审核宗旨是为了推进染整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考虑经济与环境的相互协调,以促使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清洁生产的基本步骤如下:

1、策划与组织,只要执行宣传、发动和准备工作。

2、企业清洁生产预审,也称为预评估,主要是选择审核重点和设置清洁生产目标。

3、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也称为评估。主要是建立审核重点的物料平衡,并进行废弃物产生的原因分析。

4、清洁生产备选方案的产生和筛选,主要针对废弃物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方案并进行筛选,编制企业清洁生产中期审核报告。

5、方案可行性分析,主要针对筛选出的的中、高费用清洁生产方案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出可实施的方案。

6、清洁生产方案实施,验证方案的实施效果。

7、持续清洁生产,制定计划、措施,在企业中持续推行清洁生产,最后编制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清洁生产审核具有重大的作用。对于企业,可以真正降低成本,降低企业的原材料消耗和能耗,提高物料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于国家,真正包含的国家的节能减排的中心任务,是中国向世界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举措。对于地方政府,是完成国家规定的节能减排任务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七、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

根据清洁生产的概念和近几年来发达国家工业实践和应用清洁生产技术方面积累的经验,可归纳一些实施途径如下:

1、合理布局,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在科学规划和地区合理布局方面,进行生产了的合理配置,组织合理的工业链,建立优化的产业结构体系。

2、在产品设计和原材料选择时从保护环境出发,优先选择无污染的替代产品。

3、改革生产工艺,开发新的工艺技术,采用和更新生产设备,优化生产程序,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污染物的生产,尽最大限度实现少费或无费生产。

4、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通过资源、原材料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使原材料转换率达到最高,实现清洁生产的主要目标。

5、开发资源综合利用,尽可能多的采用物料循环系统,已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排污的目的。

6、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企业技术改革步伐,提高整个工业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通过重点技术进步项目,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取得

清洁生产效果。

7、强化科学管理,改进操作。落实岗位和目标责任制,法规之生产事故,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和运行率,组织安全文明生产,把绿色文明渗透到企业文化之中。

参考文献:

1、《清洁能源与技术转移》 张乃根 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清洁能源发展:美国经验与展望》(美)麦克纳尼,奇克 著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3、http://wenku.baidu.com/view/b9becaecf8c75fbfc77db2a0.html

4、http://wenku.baidu.com/view/b9becaecf8c75fbfc77db2a0.html

5、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52579/6838444.htm#viewPageContent

第四篇:《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教案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教案

1、了解什么是能源,了解什么是常规能源,了解常规能源的储备与人类需求间的矛盾

2、了解常规能源的使用与环境污染的关系。了解哪些能源是清洁能源,哪些能源可再生。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日常生活现象提高概括物理规律的能力

通过第二类永动机无法制成的讲解,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类改造自然时必须遵从自然规律,违反自然规律将一事无成

通过介绍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激励学生认真学习,提高为人类美好未来努力学习的觉悟

师:在日常生活和各种产业中我们都要消耗能量。另外,自然界中进行的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而产生的能量耗散问题,使得能源问题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能源。

一、能源:凡是能提供可利用能量的物质和自然过程。

1、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的储藏是有限的。

问:常规的能源使用带来了那些负面影响呢?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里温室气体含量增大而形成的。石油和煤炭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

酸雨:大气中酸性污染物质,如二氧化硫等物质会使雨水中的酸度升高,形成“酸雨”。煤炭中含有较多的硫,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等物质。

光化学烟雾: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中受到阳光中强烈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的二次污染物质。主要成分是臭氧。

另外常规能源燃烧时产生的浮尘也是一种污染。

常规能源的大量消耗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即损害人体健康,又影响动植物的生长,破坏经济资源,损坏建筑物及文物古迹,严重时可改变大气的性质,使生态受到破坏。

四、开发新能源: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绿色能源:在释放能量或能量转化过程中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能源叫绿色能源。

问:可以开发那些清洁相对无污染的能源呢?

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的中东地区一直是发达国家关注的焦点,外交、军事莫不围绕着这片从地表上看毫无魅力的区域打转。世界警察和他的随从们最愿意去管中东的事情:两次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说明能量消耗巨大的富国们对石油的心痛程度。

令以一方面,“替代品”??新能源的研发、形式层出不穷。

1、水能:水作为能量的载体,被太阳能驱动地球上三栖循环。地表水的流动时,在落差大、流量大的地区,形成可利用的水能资源。目前世界上水力发电还处于起步阶段。

2、海洋能:由于地球受月球和太阳引力的周期性不均衡,海水发生非气候性的涨潮和落潮现象,形成潮汐。潮汐蕴含着巨大能量,既可以用来推动机械装置,又可以用来发电。

此外,由于海水表层和深层间的存在很大的温差,利用这种温差也可以发电。法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温差发电站,发电容量为14,000kW。

3、风能:利用风的机械能发电,风能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能源。据有关专家估算,在全球边界层内的总能量为×1015瓦,一年中约为×1016千瓦时电力的能量,相当于目前全世界 每年所燃烧能量的3000倍。其中1/10为可取用的极限量。

风能的优点是:总能量巨大,利用简单、无污染、可再生。缺点是:能量密度低、不稳定性大,连续性、可靠性差,时空分布不均匀。

4、沼气:利用厌氧微生物在密闭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产生沼气,沼气具有很高的热值,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空气,不危害农作物和人畜健康。生成沼气的原料本身就是各种废弃物,生产过程可以减少垃圾的数量。

在农村到处可以看到许多生物质的废弃物,如人畜粪便、秸秆、杂草和不能食用的果蔬,等等。将这些废弃物收集起来,经过细菌发酵可以产生沼气,用沼气做燃料和照明,也可以发电。

5、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可广泛利用的清洁能源。我们目前的利用方式主要是两种??

一是将阳光聚焦,将光能转化为热能。在日照充分的地方,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已大量使用太阳灶、干燥器和太阳能热水器。

二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再用化学能发电。比较常见的光电池是硅电池。许多电子计算器和其他小型电子仪器现在已经采用太阳能电池供电,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更是主要依靠太阳能电池来提供电力。

但是阳光在达到地面以前要经过大气的反射、散射和吸收,能量损失较大,加上阴天、昼夜变化和雨雪等降水过程的影响,目前地面上利用日光发电受到一定限制。

无论是生物质能、风能,还是水力、温差和潮汐能,归根结底都是太阳能的转化形式。即使矿物燃料,也是通过生物的化石形式保存下来的亿万年以前的太阳能。

6、地热能:用地热采暖、将地热用于农业、水产养殖业、工业生产等,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

利用地热能,占地很少,无废渣、粉尘污染,用后的弃水既可综合利用,又可回注到地下储层,达到增加压力、保护储层、保护地热资源的双重目的。*据美国地热资源委员会 1990年的调查,世界上18个国家有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兆瓦,装机容量在100兆瓦以上的国家有美国、菲律宾、墨西哥、意大利、新西兰、日本和印尼。我国的地热资 源也很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主要分布在云南、西藏、河北等省区。除以上利用外,从热水中还可提取盐类、有益化学组分和硫磺等。

7、核能:铀在自然界中有三种放射性同位素:U235、U238、U234,在衰变过程中放出热量。在军事上铀主要用来制造核武器和核动力燃料。铀的和平用途十分广泛,其中最主要的是用作核电反应堆的燃料。

由于核电具有发电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和安全等优点,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大力发展核电,估计到XX年核电将达到世界总发电量的25%左右。我国已建成秦山、大亚湾核电站,目前还有多处正在筹建。

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绿色能源储量丰富,只要我们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必将对人类做出前所未有的贡献。

第五篇:中国农业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内容:

中国是二十一世纪发展最突出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经济持续增长,相应的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发展速度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中国的资源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了当今中国所面临的最大问题。由于需求量巨大,供应不足,以及全国的环境不断恶化,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瓶颈问题十分突出。有人会说中国地广物博,资源绝对数量大,但是对于十三亿人口来说,人均占量却很少有少;类型复杂多样,平均耕地比重小;土地利用情况复杂,生产力地区差异明显;全国地区分布不均,保护和开发问题突出。关键字 : 能源问题;新能源;发展。

正文 :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五大要素之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经济、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前提。然而中国能源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呢?首先,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与能源供给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我国是当今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存在巨大能源需求,目前中国人均能源消费水平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中国的水能资源居世界的第1位,煤炭第3位,石油第12位,天然气第22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可开采储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第二,我国的石油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关系到国家的能源战略安全,更为严重的是,将有可能导致社会的动荡不安,因此,解决大规模石油短缺问题将是我国能源战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第三,能源利用中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仍然相对较低、能源消费的总体结构仍然处在相当不合理的状态。第四,农村及边远地区用能问题。我国目前农村人口多,居住面积广,收入水平低,还有很大部分的农村人口依靠柴草、秸秆做饭取暖,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造成较大的烟气和微颗粒污染低效率的利用还造成了毁林、草场破坏、水土流失、沙化面积逐年扩大等问题。第五,温室气体和气候变化问题。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承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减排任务,但是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仅次于美国。

面临我国能源发展存在着“供需矛盾突出、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等三大挑战,有人会说这些资源缺乏及方法不得当,干脆去进口不就解决了?这

是个错误的观点,进口只能解决短期的问题。中国虽然是个能源大国,只是没被合理开发而已,如果长期购入外国的能源,那么对中国的金钱消耗特别大。我国应该自主开发国内的能源,这样才能使我国的经济稳定的发展。

在能源上:

一:要加强对煤的高效开发和清洁利用的研究。不少煤矿主为了暴利而去加

速开发、违规开发,而造成了煤矿资源的浪费和人力资源损失。

二:开展解决液体燃料短缺问题的研究。我觉得这一点住要集中在“黄金作

物”玉米身上!玉米成本低廉,却作用非凡!可作食物,可做药材,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提取“新能源”乙醇!

三:展开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研究。现在社会上对回收还不是很重视,我是名

普通百姓,对于身边出现的回收资源项目还是觉得很少,不能达到理想状态。

在管理上:

一:注重科学的融合,加强和整合现有的能源科技研究机构,建立具有强大

技术集成能力的综合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任务从事清洁能源技术和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并注重国家能源供应系统研究。

二:引优秀人才,组织团队进行大项目攻关,保持精干和高效的科研管理队

伍;推动与国家大型科研机构及大型企业建立联合关系,促进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及大型公司的交流合作。

三:高校应突出高技术研究的特色,集中力量研究宏观思路,开展多学科交

叉,是高校的优势所在。

资源的不合理性和难再生性已出现在我们面前,难道我们现在要去吃后代的饭,用光后代的资源?没有人愿意看到这样的现象,我相信贯彻好可持续发展就在我们这一代!

参考资料:

《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

《专访<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能源专家组成员倪维斗院士》

下载能源及可持续发展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能源及可持续发展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反思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反思 “能源和可持续发展”一章内容是整个初中物理最后一章教学内容,对升学考试来说其所占分值几乎为零,但这一章所包含的思想教育的内容是极其丰富......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论文(精选五篇)

    1,可再生能源与中国经济 2,可再生能源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可再生能源-人类唯一的可持续发展能源 4,太阳能在我国发展与应用的构思和建议 5,人类可持续发展能源的思考 6,开发可再......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案(最终版)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篇一: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22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第4节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2 教学过程设计 3 4 5 篇二:九年......

    饭店能源调查报告(★)

    饭店能源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饭店得到了长足发展,饭店的数量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通过对该饭店的调查,使得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本饭店在能......

    贵州省能源调查报告范文

    贵州省能源调查报告 (长安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摘要:贵州省能源资源丰富,煤炭资源和水能资源两太优势并存。而且分布相对集中,开发条件优越,从而为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的......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优秀范文5篇]

    关于能源与环境、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思考 前言: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化石能源,其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全球范围来看,天然气资源量要远大于石油,发展天然......

    云南能源可持续发展对策咨询报告

    云南能源可持续发展对策咨询报告 新华网云南频道 报告人:伊继东——云南师大教授,党委书记 云南省第一届科学技术论坛 能源分论坛专家组 2003年11月 报告分四个内容: 一、云南......

    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

    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梳理: 1、化石能源:今天我们使用的 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所以叫化石能源、 2.一次能源:可以从自然界 能、 及能等。 3.二次能源 :无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