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腾讯-360事件网络舆情分析报告》-南大谷尼
2010年春节前后,腾讯利用假期在二三线城市推出“QQ医生”软件,界面及功能酷似360,但是这次尝试并未成功。5月31日,腾讯将QQ医生升级至4.0版并更名为“QQ电脑管家”。新版软件涵盖了360所有主流功能,用户体验与360类似。
中秋假期,“QQ软件管理”和“QQ医生”在后台静默升级为“QQ电脑管家”,此举很快引发了360激烈反应。9月27日,360发布直接针对QQ的“隐私保护器”工具,宣称其能实时监测并曝光QQ的行为,由此引起了网民对于QQ客户端的担忧和恐慌。当天,腾讯对外发布声明回应,称腾讯QQ软件绝对没有窥探用户隐私的行为。
9月28日,腾讯科技在显著位置发表文章,称360浏览器涉嫌借色情网站推广遭公安立案调查。360随后进行了回应,称该报道“造谣”并“已向公安局报案”。
9月30日,腾讯制作“360抹黑腾讯QQ追踪”专题,分析“360频繁打压对手用意”。10月11日,360发布《用户隐私保护白皮书》,阐述360旗下每款软件的工作原理。同日,腾讯公布QQ安全检查原理、机制和效果,称将对360采取法律措施。
10月12日,腾讯QQ向1亿多在线QQ用户大规模弹窗称“被某公司诬蔑窥视用户隐私”。
10月13日,360回应称QQ涉嫌扫描用户隐私是长期存在的历史问题,用户有权力监督。
10月14日,腾讯宣布正式起诉360,要求奇虎及关联公司停止侵权。当天,360声明称腾讯起诉360是打击报复,对此360将反诉。
10月15日,金山和卡巴斯基参战,指责360软件存在重大安全漏洞。奇虎360CEO周鸿祎立即做出回应,表示360免费杀毒颠覆了传统收费杀毒,所以遭到行业嫉恨。
10月27日,百度、腾讯、金山、傲游、可牛五家公司发布联合声明抵制360,随后腾讯QQ的在线用户马上接收到了关于此消息的弹窗报道,指引用户进入页面观看声明并参与评论。当晚,360也终于按捺不住,以强制弹窗的形式传播着自己的回击声明,使得这场“口水战”升级为“弹窗战”。
10月28日,360公布QQ软件扫描超级黑名单,这个名单里共包含685款软件。10月29日,360公司宣布推出“扣扣保镖”,360称该工具全面保护QQ用户的安全。当天,腾讯立即宣称扣扣保镖是违法的,可牛随后宣布称将推出“361特警”。面对腾讯的“违法指责”,360称其完全合法,且还能让QQ更安全。
11月3日:北京朝阳法院正式受理腾讯诉360不正当竞争案,腾讯索赔400万。
11月3日18时,对于360与QQ之间的纠纷,腾讯发布《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称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业内认为,腾讯这招是逼迫用户作出二选一的选择。随后,360扣扣保镖下线,其官方网页和下载页面均已不能正常访问,而且也无法找到这款产品的任何入口。21时,360发出一封《反抗QQ霸权,需要你的力量》的致网民的求救信,呼吁用户停用QQ三天。当天,360宣布推出Web QQ客户端。不过这一客户端推出没多久就遭到腾讯“封杀”,腾讯紧急关闭其WebQQ服务。
11月4日9时30分,腾讯发布致QQ用户的第二封信《难以承受之痛的背后》,对其做法进行解释,称其对360已经退无可退,让无可让。随后,360表示,没有窃取QQ用户隐私信息的软件行为,并决定搁置争执。当天上午,工信部和公安部介入此次事件,进行多方商谈。
11月5日,WebQQ2.0官方网页已经恢复正常,允许用户登陆并使用这一服务,但用户需要使用除360浏览器之外的浏览器才能登陆。人民日报记者赵亚辉通过微博称,马化腾透露的最新数据称,腾讯不兼容360软件的措施只在15%的少数用户中实施,其余85%的用户可以同时正常使用QQ和360软件。
11月5日,马化腾表示,工信部倾向于认定腾讯无辜。并向公众解释腾讯的自救做法
是不得已。而360董事长周鸿祎于11月6日凌晨对外发出一封公开信,表示腾讯此前抄袭360安全卫士并强制推广的行为,是欲置360于死地。
11月5日,金山、傲游、可牛、百度四大厂商,宣布或将不兼容360,称360是中国互联网最大的安全谎言
11月7日,360董事长周鸿祎称,扣扣保镖已送权威部门检测,而360的卸载量不到20%。
二、传播路径分析
2010年2月25日,搜狐IT发文《QQ医生打补丁遭奇虎360“警告”或涉嫌不当竞争》,这则新闻立即被各大网站转载,腾讯与360之争也成为各大媒体的关注对象。
5月31日,新浪科技发文《QQ医生升级版QQ电脑管家发布:与360直接竞争》。9月27日,太平洋电脑网发文《真的开战了!360推隐私保护器对抗腾讯QQ 》,再次引起媒体对腾讯与360之争的关注,9月30日,《京华时报》发文《腾讯与360深陷“窥私”之争》,至此全国各地纸媒、电视台都纷纷关注这张“战争”的进展。网友们也开始关心自己的利益是否会受到侵害,在网上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10月11日,新浪科技发文《反流氓软件联盟呼吁360及腾讯公布技术原理》,报道了第三方的看法。当天360发布《用户隐私保护白皮书》,详细阐述360旗下每款软件的工作原理,并呼吁其他互联网软件厂商把自己的行为全部透明化及公开化。随后,腾讯也在其官网上公布了QQ安全检查模块技术原理。双方公布技术原理的消息立即被新浪科技报道,并被各大网媒转载。
10月12日,《每日经济新闻》发文《腾讯360之争未息 金山加入“隐私保护战”》,这场“战争”进一步升级,越来越多媒体“观战”,《东方早报》发文《腾讯QQ产品团队回应360:将采取法律行动》。《重庆晚报》发文《腾讯QQ发声明暗示要告360》。各大媒体把焦点放在双方是否会“对簿公堂”上。
10月29日,《第一财经日报》发表评论《腾讯和360之争 赤裸的“免费”》。同日,《广州日报》发表《5家公司呼吁集体封杀360》,在众多的媒体关注下,这场“单挑”发展成为“群殴”。
11月3日,腾讯在其官网上发布致广大网民的一封信,消息立即被新浪、搜狐等网媒报道。360也于当晚做出回应,发布了给网民的求救信,新浪和搜狐等网站也报道了这则新闻。“战争”也在网友的评论(主要阵地是微博客和论坛)中进一步“白热化”。
11月4日,全国各地媒体的版面上都充斥着双方给网民写信的新闻。当天有关公安部、工信部介入的新闻也被多家媒体报道。
11月7日,《羊城晚报》等媒体报道《360董事长周鸿祎:扣扣保镖已送权威部门检测》,继续关注事件的发展
传播路径总结:专业网媒报道--网络转载--纸媒、电视跟进--网民讨论--媒体跟踪报道、评论--网民讨论形成舆论峰值--媒体形成主流观点
三、主流媒体评论的主题偏向分析
网络隐私难以保障(21%)典型文本:中国广播网发表评论《奇虎360和腾讯爆发窥私之争:隐私能否得到保障》,认为不管事态如何发展,都应该“看到如何保护网民的合法 '隐私权',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新华网《谁来保护网民的隐私?》指出“隐私保护需要行业和用户的共同监督,网民起诉腾讯也好、腾讯和360互诉也罢,希望这些成为隐私保护机制走向完善的开始”。
实为利益之争(16%)典型文本:《第一财经日报》发表评论《腾讯和360之争 赤裸的“免费”》指出,双方的“口水战”实为利益之争,“虽然双方都高举着'为了广大用户的利益'的旗帜,但对于这等商业组织而言,企业的利益是必须的,毕竟,他们不是慈善基金会。”
不应该侵犯网民权益(37%)典型文本:《第一财经日报》刊登《软件口水战:以网民权益不受侵犯为准绳》提出,现在360与腾讯的口水战也好,两家的利益并不是重点,网民的权力和利益才应该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可惜,遗憾的是,网民的声音无法汇集成为主流,往往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东方早报》发表评论《360大战腾讯不应劫持用户利益》认为,两家打着“保护用户利益”旗号的软件巨头,实际上做的,却是不顾甚至损害用户利益的事。红网发表评论《腾讯、360混战,勿拿网民利益当棋子》,“我们需要警惕;同时要表明的是:无论是任何一方,切勿拿网民的利益作为营销和互相攻击的棋子,还是切切实实做出些替广大网民利益着想、为广大用户服务的举措出来”。
呼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12%)典型文本:财讯网发表评论《腾讯与360“挟持”网友电脑 恶性竞争谁人管?》,指出“QQ和360的这场激战提醒我们,《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规需要赶快建立,中国商业互联网应该早日脱离这种不负责任的恶性竞争。”凤凰网发文《腾讯360之争显示网络环境已急需国务院立法规范》,认为两家互联网公司之间的争斗反映出了我国的网络环境已经到必须出台法律法规进行规范的地步。
相关部门监管缺失(14%)典型文本:《南方日报》的评论《腾讯VS360,真相到底是什么?网络安全谁负责》指出,应该建立互联网第三方监督委员会或网民代表机构,对互联网公司侵害用户权益威胁网络安全的做法采取严厉措施,呼吁“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和减少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第一财经日报》发表《360与腾讯之争值得业界共同反思》,指出“互联网产业作为一个飞速发展的行业,监管难以完全跟上,制度建设难以及时跟上,都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绝不是”裁判“可以缺席的理由。”
四、网民舆论的立场偏向分析
在本研究之前,关于腾讯与360之争,新浪调查开展了一项“腾讯与360纠纷”的非随机样本在线调查,截止至11月7日晚22点30分,共有1803481位网友参进行了投票。调查数据显示,如果在360软件与QQ软件之间必须卸载一个,58.6%的网友会卸载QQ,而选择卸载360的网友只有23.3%。
我们的主题倾向判别研究则显示,在这场“战争”中,截至目前为止,反对腾讯的网民比例为41%,认为腾讯的“安装360的用户将停用QQ”的行为是一种要挟;反对360的网民比例为19%,这部分的网民认为360为抢占市场利益不择手段;可以没有360,但是不能没有QQ这个聊天工具;而对双方恶战感到厌恶、反对双方的网友比例则为33%,网民认为双方所谓的“为用户着想”是假,“为各自利益”是真,他们的“弹窗大战”严重损害了用户的利益;最后,有大约7%的网友立场未明确。
以下是可以代表不同网络舆论倾向的网民立场的主要观点:
二者之争苦了网民(8%)典型文本:网友春风化雨发帖《腾讯360大战,苦了网民》,认为二者到底谁是谁非,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但只是苦了这些网民,称360和腾讯的产品覆盖了90%以上的用户,现在这些用户却不得不在二者之间作出选择。“网友江南晨曦发帖《腾讯与360网上大战,害苦了网民》,斥责道”腾讯太过份!大有贼喊抓贼!害苦的是我们网民!对我们网民如此不负责任。“
让其他软件商得利(8%)典型文本:网友张小闲发帖《腾讯360之我见》,指出二者之争是很典型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时候如果出来一个什么聊天软件,肯定是很受益的,今天6点腾讯的公告一出来,很多人就选择了重回MSN。“ 网友满树都是红荔枝发帖《扶额,鹬蚌相争渔翁得利,360腾讯这是何苦啊~》,认为这两个公司斗下去,MSN将获益,便宜国外的软件、得不偿失。
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8%)典型文本:慈溪论坛上的网友邵岙湖发帖《360和腾讯的吵架都是监管部门的渎职》,指出腾讯威胁用户,监管部门却保持沉默,是他们对工作的渎职。网友system发帖《腾讯与360热战如火 监管部围观 》,指出”无论是工信部、还是国
家产品质量监督部门,都还在沉默当中“,是监管的缺失才导致这场”战争“"白热化”。
我的电脑我做主(14%)典型文本:天涯社区的网友mmm1338609发帖《致腾讯和360的一封公开信:我的电脑我做主》,文中提到“我们不管你们怎么打,但是我们的电脑用什么软件必须是我们自己说了算,不需要你们替我们用户去选择我们,你以为我们必须在你们中选一吗?我们还可以联名告你们去,不管腾讯还是奇虎。不要太嚣张了,你们是明目张胆的侵犯我们电脑用户,干涉我们的自由,我们的口号是:我的电脑我做主。”
不要太依赖某一软件(8%)典型文本:网友吴钩沐雪♂情发帖《这次QQ 360告诉我们不要太依赖某一软件》,呼吁广大网友不要太依赖某一个软件,“要尽量同时多用几个同类软件。不然你永远是软件公司的儿子!”
腾讯“有我无他”太霸道(35%)典型文本:网友我是农民在凤凰网上发贴《腾讯凭什么不让装360的电脑使用QQ》,斥责腾讯的“逼宫”行为,“怎么越看这消息越感觉是腾讯在胁迫我!本来对360没啥好感,这么一搅和老子还就用360了,大了就是不用QQ,就不信不用QQ我身上会掉块肉。”网友裸猪发帖《腾讯太霸道,垄断太恐怖》,认为双方需要做的在公开的平台上借助技术的证据链证明自己的清白,而不是逼迫用户做非此即彼的选择,“把公司的商业战火延伸到用户,这是商业的霸权逻辑。”
卸载360(8%)典型文本:网友q07137356722 在百度贴吧里发帖《卸了360》,他觉得少了360天不会蹋,但是没了QQ,确实不行,“退一万步说,就算不用QQ,但是QQ陪伴了我们上十年,真要取舍,我还有我的朋友都会选QQ的。”网友影子在SEO论坛上发帖《师太,你就卸了360吧》,帖子说道“我可以不用360,但我必须要用qq。没了360我可以用卡巴,没了qq难道你用msn,用uc?就算你用的话,你的朋友也会用吗?你孤家寡人一个。”
QQ、360一起删(11%)典型文本:天涯发帖《刚刚卸了360和QQ,用什么替代他们比较好??》,帖主称已经受过了360与腾讯之间的纷争,“本人刚刚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卸载了QQ与360。”百度贴吧也有支持二者一块删的帖子--《不管你们有多少仇恨,别拿我们做筹码,整烦了把360,qq都删了,得瑟》。
五、余论
1.腾讯-360事件的本质:不仅是商业竞争的超限,而且是社会公德的缺失。任何一种公众依赖度达到一定强度的技术服务,其本质都已不单纯是商业应用,而兼具了公共服务性质。商业竞争至少应以不损害公关生活为前提。
2.超级垄断的现状导致一部分网络应用服务能在其市场上保持唯一卖者的地位,而用户则丧失了博弈资本。这是当前网络社会的主要威胁之一。
3.腾讯-360事件所暴露的,是中国部分IT企业的文化伦理不足,是行业的竞争无序,是管理部门的粗疏无力,它也展现了我们这个高度依赖网络技术应用的社会的失范和无序。
4.我们寄希望于互联网企业提振民族经济,我们也希望它们不仅能获得商业成功、而且能获得文明社会的尊敬,甚至,我们还希望它们能帮助社会重建理想的网络秩序。
附录
研究背景说明:
腾讯QQ是基于即时通讯的社交网络客户端软件,奇虎360则是互联网安全服务客户端软件,作为国内目前应用规模最大的两家客户端软件,不久前发生了一场全社会瞩目的技术道德纷争。
360指斥腾讯偷窥用户隐私,腾讯指斥360误导公众;腾讯指斥360以外挂软件“侵略”自己,360自我辩护为真正为用户服务。双方以用户的桌面为“战场”,以“程序战”演绎了网络应用竞争的战争,以“弹窗战”演绎了网络舆论竞争的战争。
在这一过程中,舆论风起云涌,观点莫衷一是,争论褒贬不一。为帮助关注者厘清事实,探析民意,南京大学-谷尼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实验室集合了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与谷尼国际软件有限公司的力量,以定向搜索为基本工具,对这次事件的网络表现做了一份初步分析,以供社会各界参考。
方法说明:
本研究在梳理事件过程中,以搜索事件首发信息源为起点,以发布时间为删选标准,继而整合主流媒体及门户网站的同质新闻作统计分析,务求完整、客观再现事件的过程。
传播路径分析系以谷尼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系统监测到的与事件相关的新闻、论坛、博客的内容为基础,参考转载率数据和媒体权重数据,描绘出事件发展的传播影响顺序,分析得出事件传播路径,以展示网络舆论的形成脉络。
舆情分析系以谷尼网络舆情监测分析系统到的相关意见,通过文本倾向性技术分析来明确传播者所蕴涵的态度、观点、立场,同时,辅以各类论坛搜索引擎作加权分析以形成统计结论。
研究局限性说明:
本研究结论属于搜索程序结合人工判断所生成的报告,而非严格意义的抽样调查研究,其意义在于为正式的科学研究给出初探性结论;
本研究的数据面向文章、网民、媒体的意见倾向,相关的意见结论未必与行为主体的行为选择成完全对应关系;
本研究基于当前资料及数据,而非完善的历时性研究。
南京大学-谷尼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实验室 腾讯-360事件舆情分析课题组 首席专家:杜骏飞教授 2010-11-9
第二篇:谷尼网络舆情监控系统技术白皮书
谷尼网络舆情监控系统
技术白皮书
(简版)
谷尼国际软件(北京)有限公司
目录 2 3 4 系统概述........................................................................................................................................1 系统结构........................................................................................................................................1 系统特点........................................................................................................................................2 功能描述........................................................................................................................................3 4.1 4.2 4.3 4.4 4.5 4.6 4.7 5 热点话题、敏感话题识别...................................................................................................3 舆情主题跟踪.......................................................................................................................3 自动摘要...............................................................................................................................4 舆情趋势分析.......................................................................................................................4 突发事件分析.......................................................................................................................4 舆情报警系统.......................................................................................................................5 舆情统计报告.......................................................................................................................5
运行环境........................................................................................................................................5
谷尼国际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制 系统概述
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不仅需要各级党政干部密切关注,也需要社会各界高度重视。该方案可应用在政府的新闻监管、舆论监督等部门。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是一套利用搜索引擎技术、文本处理技术、知识管理方法,通过对互联网海量信息自动获取、提取、分类、聚类、主题监测、专题聚焦,实现用户对网络舆情监测和热点事件专题追踪等需求,形成舆情决策库、舆情简报等分析结果,为客户全面掌握舆情动态,做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分析依据。
谷尼网络舆情监控系统是以信息采集技术为核心,应用信息采集技术、内容管理技术、知识管理技术、信息分类技术,实现网络舆情监测和新闻热点追踪、新闻监管等功能需求。为客户全面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做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分析依据。系统工作流程如下: • 信息采集:互联网信息实时监测、采集、内容提取及排重;
• 信息处理:对抓取的内容进行自动分类聚类、主题检测、专题聚焦等; • 信息服务:将采集并分析整理后的信息直接为用户或为用户辅助编辑提供信息服务,如自动形成舆情信息简报、追踪已发现的舆论焦点等。系统结构
总体来说,网络舆情监控系统软件的结构如下:
谷尼国际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制 系统特点
该项目与国内外互联网舆情监控系统或类似功能的系统比较,具有自己显著的技术特点,如允许用户定制舆情监控的范围、方式等,具体如下: • 支持网页编码自动识别 • 支持URL去重识别
• 支持正文自动识别抽取,无须标签配置
谷尼国际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制
• 支持分页采集 • 可设置采集频率 • 支持分布式部署 • 强大的信息采集功能 • 智能化的中文信息处理
• 全面的敏感信息分布式检索系统 • 分类、聚类等中文智能处理技术广泛采用 • 实时增量备份原则
• 合理的模块化结构及方便的分类监控 • 灵活的调度算法
• 支持新闻、博客、论坛、贴吧的采集监控 • 基于内容相似性去重识别 • 支持互联网关键词搜索采集入库 • 支持敏感词过滤提取 • 支持热点发现 • 支持网页快照 功能描述
4.1 热点话题、敏感话题识别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可以根据新闻出处权威度、发言时间密集程度等参数,识别出给定时间段内的热门话题。利用内容主题词组和回贴数进行综合语义分析,识别敏感话题。
4.2 舆情主题跟踪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分析新发表文章、贴子的话题是否与已有主题相同。
是根据文档内容间的相关程度进行分组归并。聚类不需要类别及相关训练样本。聚类可以发现当前舆论焦点,或者相关文档的查找.谷尼国际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制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通过对同一个阶段搜索到的大量信息进行聚类,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发现当前关于什么类别的文章数量更多,那些信息之间的关系更紧密,这样我们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当前舆论的焦点,以及各个舆论点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
4.3 自动摘要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对各类主题,各类倾向能够形成自动摘要。
信息自动摘要的中心思想是让用户在查看搜索结果时候,无需点击进入每一个搜索结果去了解具体内容,而自动在搜索结果条目下显示摘要信息。这些“摘要”帮助用户迅速了解搜索结果的主要内容,提高了工作效率。
4.4 舆情趋势分析
分析某个主题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人们所关注的程度。
4.5 突发事件分析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对突发事件进行跨时间、跨空间综合分析,获知事件发生的全貌并预测事件发展的趋势。
谷尼国际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制
4.6 舆情报警系统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对突发事件、涉及内容安全的敏感话题及时发现并报警。
4.7 舆情统计报告
网络舆情监控系统根据舆情分析引擎处理后生成报告,用户可通过浏览器浏览,提供信息检索功能,根据指定条件对热点话题、倾向性进行查询,并浏览信息的具体内容,提供决策支持。运行环境
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XP/NT/2000/2003/ 数据库为:SQL2005/MYSQL/ORACLE 服 务 器:CPU3.2G/内存2G/硬盘40G以上 带宽要求:2M独享以上
服务器数量:2台(1台采集监控、1台 数据库服务器)应用规模较大,可以采用多服务器集群的方式
谷尼国际软件(北京)有限公司制
第三篇: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网络舆情分析报告
学号:6100114004
姓名:陈文鑫
专业:电子商务
新闻背景: 南昌大学14年9月1日开始全校实行自主保洁,寝室保洁阿姨全部被请辞,学生们要轮流打扫公共卫生,寝室楼道加公厕,然而在短短时间内,引起了在校学生的强烈反弹和社会网络的激烈讨论。
据钱江晚报记者赶赴南昌采访发现:南昌大学宿舍的卫生情况已经有了好转,事情该怎样发展?这是52岁的南昌大学校长周创兵度过的第27个教师节。面庞黝黑、显得有些疲惫的他在自己整洁的办公室里踱步,头也不抬的回绝记者的采访要求说赶着开会。
这位被“上头条”的校长,正与他履新一年的南昌大学共同深陷舆论漩涡——南昌大学“自主保洁”制度,激起校内学生的强烈反弹。
有学生在微博上直言,“我交了学费,不是来掏粪的”.更有学生调侃到,“学校有条韬奋路,我们都是掏粪男孩”,此事迅速成为微博热门话题。还有学生质疑,学校执意推广,破坏了校园民主,相关费用流向也未及时公开。而众多网友则批评,这些90后太娇生惯养,“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并声称“招人不招昌大生”、、、、“自主保洁”为何酿成轩然大波?南昌大学是否存在强行推广?相关费用流向是否公开透明?
学生爆料:目前存在反雇清洁工现象
学校有规定,不分男女,一个学院的学生负责“承包”指定楼栋的卫生,包括厕所》同时,由于同一学院的学生分在不同的宿舍楼居住,以学院为单位组织,学生们可能被分配去打扫非自己居住的宿舍楼卫生。
学生反应,因为高楼层水压太低,秽物冲不下去,感觉恶心,连午饭都吃不下。
多名学生证实,在目前的“自主保洁”中,存在某些班级摊派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做清洁,以及反雇清洁工和学生工的现象。
校方回应:之前和学生沟通存在误会
舆论的发酵,已然席卷巨大风暴》面对来访的钱江晚报记者,南昌大学单位宣传部部长刘继荣表示,校方感受到巨大的舆论压力:“这几天,学校针对自主保洁开了不少专题会议。
“自主保洁”的提出,源起校长周创兵到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的一次调研。刘继荣介绍,抚州医学院的保洁改革很成功,“全宿舍楼除了两个保安,其他都是学生自主管理。”这让周创兵很受触动。所以才实行这一制度改革。
刘继荣解释说,之前和学生们国沟通存在误会,其实学校从未强制实行轮流打扫,或者强行摊派清洁任务。他出示一份署名为“学生组织联合会”的倡议书,倡议书里表明,学校决定自9月1日开始在全校推行学生公寓自主保洁服务工作,倡议积极参与班级(楼层)值日,认真完成日常保洁任务,积极争当志愿者,努力完成特殊保洁任务,积极参加大扫除。
一位校方知情人士分析,自主保洁走样,学校上下各级都有责任——从学院一级来说,“自主保洁”只是徒增他们的负担,没有什么实质性好处。
制度去向:不会取消,将推广行政人员“自主保洁”
在短短几天时间里,472名学生联盟上书反对,校方却称这些学生只占到了全校的百分之一。外界质疑,学校省下了保洁人员费用支出,是不是太抠门,省下来的钱哪去了。南昌大学学生宿舍与教室管理中心主任李永坚说:“不是学校抠门,实际上,学校还另外贴了4万余元,用于购买垃圾桶、废纸篓、劳动工具等。”
他介绍说,目前前湖校区实行自主保洁的共有34栋宿舍,涉及4万名左右的学生,按相关标准,这些保洁人员将会产生152万余元的保洁费支出。届时,学校将向4万名学生共返还152万余元,直接打到每位学生的银行卡里。
4名学生给校长寄拖把
如果校长能拿起扫把,我们将集体鼓掌
在社会和网络舆论的压力下,学校拟微调保洁政策,现如今校内学生表示赞同,这种做法的效应让双方都取得了想要的结果,所以说政策的实施成功与否,在于民意如何?学校应时时为学生考虑,布置工作要落到实处,多和学生沟通。
学生陈文鑫编辑
第四篇:网络舆情报告社会分析
‚广西杀妻碎尸案凶手因‘立功’改判死缓‛引发舆论抨击
‚翻案风‛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新闻背景:李昌奎案二审改判死缓后,媒体关注到各地近年掀起‚死缓翻案风‛。网曝云南男子赛锐27刀砍死女友判死缓。而桂林人梁勇杀害自己妻子并肢解水煮其尸,又被改判死缓。‚翻案风‛使受害者和网民愤怒。对传统国人而言,‚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少杀慎杀‛匪夷所思。
编者注:随着‚翻案风‛的不断刮起,舆论的作用凸显,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判决和裁决,网友在广西杀妻碎尸案凶手改判死缓表示了极度的不满,他们认为案件的改判难以服众,恶性杀人碎尸案不判死刑难免以后出现类似更多案件,同时对案件背后的黑箱操作表示愤怒,不公平的现象日益突出,司法机关的公信力受到挑衅。
一、舆论认为将案件罪犯改为死缓难以服众,缺失陪审团的法官不能正在了解民意
法律是为百姓谋福,为了百姓的幸福而起草的,然而法官的判决却不能服众,引起舆论的反感和质疑。‚怎么说呢,如果你有拿的出手的证据,证明确实可以缓刑,其实大家也不会那么激动,可现在是你们找的借口太牵强了,让大家接受不了‛、‚光有法官组成的队伍是不够的,因为你缺少民间陪审团,所以你很可能不是符合民意的。你们关起门来自搞一套,和外面的世界隔开,不懂当前民意,这就是你们犯错误的根本原因!‛、‚杀人偿命,天经地义;杀人不偿命,有违天意!‛、‚此人不杀,天理难容!‛
二、质疑司法背后的‚公正‛是钱权交易,司法机关的公信力受到挑衅
网友对三年后死刑改死缓给予了极大的质疑,强烈建议彻查此事,将案件背后的钱权交易公之于众。‚.让凶手杀了法官的家人,就知道应该怎么判了‛、‚愤怒地问一句:为什么二审死刑后近3年都不枪毙?‛、‚在等什么?贿赂吗?收了贿赂后替死囚找其他案的线索,然后说是死囚提供的,促成死囚的‚被立功‛,为其开脱??‛、‚并不是公民们都惨忍,而是公众们不相信我们的司法是独立的。更多的公民相信我们的司法机关和犯人有权钱交易‛、‚问题是,死缓也就等于几年有期徒刑,过几年有钱收了,收了就放了‛
三、网友认为不公平现像突出,百姓犯罪被重罚,‚有背景‛的人则轻罚
自古以来,‚朝里有人好做官‛,有‚背景‛的人总是能通过各种途径减轻自己的犯罪罪过,不公平现象突出,引发百姓的声声叹息。‚前段时间有个什么奸杀警花的案子,三个罪犯早给毙了。杀警察一回可以枪毙三个,杀普通公民就可以不判决死刑,这才是法律真正存在的问题‛、‚假如杀的是省长,你说能死缓吗??‛、‚法律早就成了某些机关敲诈勒索的工具了,民有冤难审,有苦难诉。还有难道法律是由法官来起草的么‛、‚谁来维护法律的尊严!!法官枉法谁来治?‛
四、笔者点评
民意的表达是必然的,围观到一定程度时,会逐渐地理性起来,这是良性的过程,只有一个不独立的司法体制给了民众以提出翻案、质疑法律裁判的空间,如若希望案件能在最后定夺而不被重审等就得服众,只有堵住了悠悠之口才能风平浪静,随着舆论引导判决,舆论引导裁决的案例不断出现,各部门裸露在日光之下,管理更是重中之重。
相关链接
http://news.163.com/11/0804/04/7AJB4SR000014AED.html
第五篇:大数据时代与网络舆情分析
大数据时代与网络舆情分析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舆情在数据体量、复杂性和产生速度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网络舆情分析、网络舆论引导方法已超出了现有常用的框架。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网络舆情是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基础和晴雨表,准确分析网络舆情,把握网络舆情的内在特征及其在演化过程中的潜在规律,对于新形势下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维护网络社会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大数据在网络舆情分析中价值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海量数据集合,必须通过深度挖掘、计算、分析才能创造价值的海量信息。大数据的价值不在信息本身,而在于通过分析数据关联性预测未来。网络舆情分析是网络舆论引导的前提,而大数据技术为网络舆情分析、预测提供了支撑和保证。一)、舆情分析、预测是大数据的核心价值:传统舆情分析是对已发生的网络舆情进行监测,而这种方法的局限在于其滞后性。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就是挖掘、分析网络舆情相关联的数据,将监测的目标时间点提前到敏感消息进行网络传播的初期,通过建立的模型,模拟仿真实际网络舆情演变过程,实现对网络舆情预测。二)、网络舆情全面是实现大数据价值的条件:大数据技术要预测舆情,首要条件是对各种关联的全面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传统数据时代,分析网民观点或舆情走势时,只关注网民跟帖态度和情绪,忽视了网民心理的变化;只关注文本信息,而较少关注图片、视频、语音等内容;只观察舆论局部变化,忽视其他群体的舆论变化;只解读网民文字内容,而忽视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网络。从舆情分析角度看,网民仅仅是信息海洋中的“孤独僵尸”犹如蚁群能够涌现高度智能而单个蚂蚁如附热锅到处乱窜。大数据时代,突破了传统数据时代片面化、单一化、静态化的思维,开始立体化、全局化、动态化研究、分析网络舆情数据,地看似关紧要的舆情数据纳入分析计算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