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技校生到研究生
·从技校生到研究生
http://www.xiexiebang.com[2008-11-14]
1997年,那个属于我的夏天和我的中考,39度高烧的我是在迷迷糊糊中度过的。原本是学校考重点高中的培养对象,最后却拖了后腿„„看到儿时的伙伴们有的早已弃学打工,有的子承父业,可我实在不想就这样在小镇里去过我的一生!后来一所高级技工学校给我寄来了录取通知书,于是,我便匆匆地踏上了这条求学路。
技校毕业,我选择了一个充满未知却又充满诱惑的地方——深圳特区。那年的深圳人才市场上本科学历是最抢手的,而技校生所能得到的机会很少,周折了一个多月始终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恐惧和迷茫把来时的豪情壮志扫得荡然无存!为了维持生计,中秋前夕我在一家酒楼做两个月的“月饼暂时工”。这就是我在特区的第一份工作,也是人生的第一份工作,那段日子使我真正体会到了异乡人漂泊在外求职是何等的不易与艰辛!后来,我去一家四星级酒店做了一名客房服务生。每天必须负责16间客房的整理清洁工作,一个人推着清洁车在走廊来回奔跑,重复着查房、铺床、擦玻璃、吸尘等烦杂的工作,面对着客房的四壁、面对自己、面对一张张无情冰冷的脸。房一间间清理下去,日子一天天过去,心血一点点冷却„„
每当周末,我总喜欢一个人游荡在深圳大学和暨南大学中旅学院的校园里,看着学生们自由自在的学习、生活,心中便生出无比的羡慕!后来,我想到了去邮局给自己定一份《中国青年报》,当劳累了一天,我终于可以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在每个平静如水的夜晚,我便躲在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细细品味着这份精神美餐。中青报便成了我那时唯一的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
2000年春节过后,辞职的想法渐渐占据了我的思绪。当咨询得知技校生也可以参加成人高考时,我的心一下亮了起来,仿佛看到了未来。我告诉自己,无论如何,一定要去尝试,与其被环境改变自己,不如自己去改变自己。我还年轻,年轻就是资本,那怕是赌,也要赌得壮观、赌得精彩!于是,我开始了我人生第一次自主选择,也开始了我求学生涯中的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策划。
从辞职到考试,我用了三个月时间完成了报考、复习、考试的全过程。可以说那是一种接近疯狂忘我的学习状态,对于求知的渴望从来没有如此强烈过,要求改变命运更使我突破了一切障碍。终于,凭借“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信念,同年7月,我被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录取。
2001年7月,我开始了第一次从社会到校园的回归。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依然能使我怀着谦卑的心态去珍惜眼前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我的课余时间都几乎与书泡在了一起,那时我的阅读很广泛,哲学、文学、历史、管理等几乎都想去读,图书馆有文科类的书被我轮流重复借阅。因为遗憾没上过高中,于是我还偷偷地借了高中三年的教材通读了一篇。
2003年专科毕业后,我先后是在旅行社当过导游干过公司业务销售等工作。后来,我加入了广东某出版社,参与筹划创办一本投资招商类杂志,在随后的两年轰轰烈烈的创业经历里,我跑遍了省内的50多个市、县和开发区,采访过上百位各地政府官员。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创业经验和教训后,我意识到自己受于学识和视野所限,而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如果自己不寻求改变和提升,也许某一天就会被淘汰。于是,我决定第二次辞职深造,我必须让自己有一个安静的空间去好好策划自己的人生。
从2005年开始,我带着一颗疲惫的心和破釜沉舟的勇气开始了考研历程。对于没有上过高中,没有读过本科的我,一切只有从零开始„„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消耗战,不仅仅是知识和时间的竞赛,更是一种心智和毅力的考验。2006年第一次参加全国研究生考试,结果以11分之差而落榜。无法去抱怨命运的多磨和不济,也无法去衡量付出与收获之间的差距,我坚信,一切终将过去,只要心在梦就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终于,在2007年全国统考中,我以总分387分的成绩被西南交通大学录取,获得国家一等奖学金。至此,我断断续续的求学历程终于划上了一个句号。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回首漫漫求学路,那段且行且苦且上的历程总让我感慨良多。我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教育,正因为这样,让我比同龄人更早的被放到现实社会中去锤炼自己,感悟人生冷暖。有人问我:从一个技校生到研究生,你是如何做到的?我知道,这缘于一颗不甘的心,这种不甘是内心深处压抑多年而没有释放出来的力量——“自强”。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每一段经历也都会有一番独特的滋味。这些年,我有过失去时的痛苦,有过面对选择的茫然,也有过收获成功的喜悦。走过这一程,我真切地体验到了一个人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超越自己、挑战极限,并去收获拼搏所带来的那份自信、充实与乐趣。(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郑浩生)
第二篇:从自考生到北大研究生
回望那破釜沉舟的美丽
——从自考生到北大研究生的风雨历程
不要以为只有有成就的人才是天之骄子,其实谁都可以。只要懂得不在虚无飘渺的希望中沉沦,懂得拾起希望并付诸行动,懂得怎样把希望握在手中一点点接近现实,还有,永远都不要放下希望。
——题记
记得谁曾说过,只要还有记忆,过去的永远不会过去。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在我的书桌上,近在咫尺,我终于可以平静下来,写下艰难考研历程中发生的许 多故事。我想,无论将来再发生什么事情,这几年的点点滴滴,我是不会忘记的。在江南淅淅沥沥的雨声里,一些从未磨灭的印象渐渐清晰……
一纸之间梦灭,梦生
记忆中的1999年,骄阳似火,周边洋溢着希望与快乐,中考后的张张稚气面孔仿佛都扬起了向远方象牙塔宣战的神态,而我,只是敛起所有的希翼,学会漠 然。因为家里的贫穷,让我失去了梦想的可能,连高中都念不起的我,又怎么去想象那遥远的大学?于是,我带着全县第一的中考成绩走进了大专。
大专生活的前两年,我生活得很痛苦。百无聊赖的日子里,我虚度青春,画地为牢,那个微笑着面对生活的女孩,那个用美妙的诗唤醒意志消沉同学的女孩似乎 已经死了。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老乡曾华锋的《风雨考研路》。他也是湖南邵阳人,师范毕业,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自考的本科文凭,并考取了北京大学中 文系文艺学专业的研究生。看完这篇文章,我兴奋得差点在教室里大叫。曾华锋的经历给了我莫大的鼓励,我想,我不应该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既然已经错过了太 阳,我不能再错过群星。晚上,我激动地在日记本上写下一行字:沉睡得太久,我要飞翔了!
2002年,寒风萧瑟,我踏上了追求梦想的道路。
一开学,我就跟老师请了一周的假,除了同桌我没有再和其他人打招呼,悄悄地去往长沙报名自考。在那个陌生的城市,我无所依靠,独自背着大书包,到湖南 师范大学文学院办理所有的手续。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在摇摇晃晃的车厢里疲惫地睡去,在颠簸中以梦想温暖二月阴冷的空气,梦中,我依稀听到到故乡的呼唤。凝望着那渐远的小小校园,我发誓,这里,将成为我生命的拐点。
我一直是个有梦想的人,那些梦想华丽而遥远,我总是远远地看着它们。第一次,我为了实现梦想而踏上一条艰难而漫长的道路,为着梦想忙碌奔波,做很多很 多事情,只是为了离它能近一些,再近一些。这种努力的过程,艰难而又甜蜜,我第一次感到青春的美好,还有,澎湃的激情。
在遥远的梦想里独自前行
回到学校,我开始了早出晚归的生活,连睡觉对我来说都是奢侈的,更不用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种幸福生活。
学校熄灯熄得很早,我每天晚上都打着手电筒在阳台上看书,夜里两三点才强迫自己去睡,而且往往无法入睡。幸而,我的精力在梦想支撑下变得无比的充沛,熬夜的辛苦没有让我贪恋床的温暖,每天五点半,我都保证准时起床,开始一天的学习。我们学校的学风不太好,整栋教学楼时常就只有我一个人。空荡荡的教室,呼呼的风声,让人觉得分外凄凉。人是寂寞的动物,只有不断地做些什么才能忘记这种寂寞。我没日没夜地看书,基本没有休息时间,只有这样,我才觉得充实。
师范后面几年的时光,对别的同学来说无比美好,对我而言留下的只是关于寂寞的惨淡回忆:我很少说话,心里无比苦闷,却无人可以倾诉,也没有人会懂。但 工夫不负有心人,我报的所有课程一次性全部通过,而且门门都在80分以上。2004年,我大专毕业同时也顺利通过了主考院校的论文答辩,拿到了湖南师范大 学的本科文凭。由于成绩优秀,我还获得了学士学位证书。希望和信心犹如苏醒的种子,在经历了漫长的冬季之后,在荒芜已久干涸的土地上重新萌发了生机。
现实睡了,梦想醒着
我以为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好好准备报考北京大学,然而事情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
北大有着美丽的校园、古朴的校门,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心情愉快地迈进那道门槛,粥少僧多的尴尬让每个想考北大的人在现实和梦想的巨大落差前狼狈不 堪。而我,是那极少数扔抱着幻想不放的人。
考研向我抛出的第一道杀手锏,是用残酷的事实去挫败我看起来强大实则脆弱不堪的自信。
得知我决心报考北大,一位平常待我极好的老师专程找我谈话,说北大的门槛高不可攀,考北大的风险实在太大,还不如换一个比较有把握的学校。我的神经变 得空前脆弱起来,在难以企及的梦想与相对保险的退步中飘忽不定,犹豫不决。一位北师大的朋友也说:“报考我们学校嘛,把握大多了。要是真考得特别好,大不 了你以后去未名湖大哭一场嘛。” 我有点想放弃了。可是放弃之前,我想,无论如何,我都要去看一眼我如此深爱的北大,去哀悼这梦想的破灭。于是一个人坐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
北大比我想象的更漂亮,未名湖杨柳依依,杜鹃花花香醉人,学生骄傲快乐,恰到好处地映衬着肃穆、神圣的北大校园。那是一个燥热无比的星期天下午,而我 取得了一场胜利,我再次寻回了自己的执着信念。那个下午宁静美丽的北大校园,我定下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我还是要考北大。
我的斗志再次被唤起,我不甘心一个做了十几年的梦就此清醒,我不甘心这几年来不顾一切地拼搏就为了“保险”两个字而葬送。即使在现实面前我会撞得头破 血流,即使在考场上我会输得一败涂地,我仍然不后悔自己的决定。当时的我,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执着到傻气的劲头会有多大的魔力,让我坚持北大梦,我甚至没有 意识到要用什么样的代价去交换这个儿时就有的美丽的概念,只是紧紧地跟着它,一遍又一遍地默念它。
我在毫无知觉得情况下用自己的狂妄换来了一丁点的优势,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实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执着,让梦想终于如愿
从北京回来后,我在床头贴上一张“杀进北大”的特大标语,每天入睡前都大喊几遍,以增加自己的信心。
看书和做试卷再次成了我生活中的全部内容,睡觉的时间一天比一天晚,叫醒的闹钟却越拨越早。有时候我在家里背书背得眼泪都要掉下来,想把书都扔到窗外 去。可是,只要默念几遍“北大”马上就会平静下来。我带着沉重的脑袋、空白的心,心甘情愿地埋在那间似乎要被枯燥的时间腐蚀掉的小屋里,一遍遍地看政治、英语、专业书和学术著作。几十大本密密麻麻写满批注的笔记,半米多高的仔细做过、修改过、分析过的试卷,还有三百多本看了两遍以上的专业学术著作。在冷得 要命的冬日和气候反常的春天里,我用龟裂的双手和粗糙的笔迹一个字一个字、一道题一道题地编织着心中那个神圣而又惟一的梦想。
这一年来,我带着一名自考生的自卑,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悲壮和现实做着最后地搏斗。苦闷中我曾试图握住手中的筹码——然而什么都没有,除了努力。我 想,那些曾经拼搏过的考研人一定都能体会这种断掉所有退路、别无选择的狭隘的美丽,都会感受过那种悲壮而无助的心情。
报完名以后,以为会在这忙碌而踏实的日子中走入考场,可就在考试前两周,由于压力过大,我生了场大病。重感冒,吃什么药都不见效,后来打了6天点滴才 好,考试时手臂上还满是针眼。由此我得出一点结论:备考时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还是必要的,考研实际上是智力和体力的双重比拼。
考试的那两天,紧张是免不了的,但对于身经百战的我们来说,像平时做模拟试卷一样,坦然面对就没有问题。最后一门考的是专业基础,我最后一个交的卷,教室里已经没有人了,监考老师露出了难得的笑容:“考完了?”“嗯,我的考研生活终于结束了。”走出考场的那一刻,脚有一点发软,脑子里面嗡嗡作响。疲倦 像大山一样压过来,我累了,真的累了,交上了考卷,仿佛交走了半生的寄托。
几百个饱含汗水与泪水的日日夜夜啊!
排山倒海的感觉涌过来,把我无声无息地淹没。
4月6日,北大在网上公布了录取名单,我被录取了。就这样,我的考研生活轻轻地划上了一个句号。那一段让我流泪让我忧愁地倔强成长,带走了自己青葱岁 月里数不清的往
事。但是那些远去了的故事呵……是怎么也抹不去的涂不掉的,像夜风中的一曲竖琴,颤巍巍地撩拨着人的心弦,直到永远,永远。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从专科到研究生到工行
从一个差的都要倒闭的学校的专科生到重点大学的研究生一直到最后签约工行,成为工商银行的正式编制人员的路子是很辛苦的。
从小我就是一个学习一般般,贪玩也一般般,智商也是一般般的孩子,反正就是没有什么特点,父母是花了不少的钱才把我弄到我们市里面最好的一所高中去读书的,但是好像在高中的时候成绩也一直都是处于中游,然后也稍微有点贪玩,记得第一次高考的时候我考的很烂,连二本的线都不够,又不甘心去读专科,结果就去复读,在复读的时候总觉得老师教的这些东西我都已经学过了,而且自己也都掌握了,所以也没怎么用心去读书,结果第二次高考的时候只比第一次考的好一点,这次上了二本的分数线了,但是记得好像只超过二本的线5分,当初想想能读个本科也差不多了,当初想的只能去读某某农业大学的本科,这样的话只超过5分还有戏,还基本能上,但是没想到的是那一年某某农业大学的本科线超级高,比往年要高出许多,所以很显然,又一次落榜了,本科二批落榜的结果就是只能去读专科了,我在想既然天意让我去读专科我也就认了,因为确实不想再去复读一次了。于是当初报名填的是北京的一所专科学校,那时候也没去过北京,不知道哪个学校好。所以当初纯粹是看学校名字来挑的,而且也没有现在的网络资源这么发达,可以在网上查到相关的信息,因为那时候网络在我们那里还没有普及,也没想到要去网上查,后来看着中国防卫科技学院这个名字不错,所以就报了,没想到最后竟然被录取了,紧接着就到了北京来了。
因为我的家乡是在南方那边比较靠南一个地方,我的父母从来没去过北京,我也从来没去过,但是我还是一个人去的,当初反正觉得自己一个男的,没什么好怕的,正好那个市里有直接到北京的火车,所以我父母就帮我送上去北京的火车,然后就没管了,因为他们也管不了,他们也没有时间陪我去北京,他们也觉得男孩子就应该独立一点去外面闯一闯。
火车到达北京的时候都已经是黄昏了,火车站那里正好有这个学校的接车,然后就上了车开始往中国防卫科技学院走,结果走啊走,走啊走,中途经过了天安门,那时候已经是晚上了,第一次见到天安门也没啥感觉,结果还是走啊走,走啊走,在车开了将近三个小时后他们说到了,然后下车一看,心里在纳闷,这是北京吗?怎么这么荒凉,附近人烟稀少,晚上外面还黑漆漆的,比我们家那边的小镇都差的远啊,这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北京,后来才知道,这确实不是北京,这是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镇,挨着北京,而中国防卫科技学院这个学校就是在这里。这个学校比我的高中还要小,比我的高中还要破。
后来慢慢的一步步了解这个学校,原来我们是这个学校正式建校以来第一批正式高考招生的学生,后来很多人都发现这个学校很烂,中途有不少人退学了,但是我坚持着,因为我想既来之则安之,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其中来这个学校读专科的人大部分都是学习成绩比较差,来这里混日子的人,但是我不是,在他们每天都打牌,玩游戏的时候,我在他们的干扰声中学习,估计跟当年毛泽东在闹市看书有的一拼。学习成绩虽然说是中上等但是还是不拔尖,后来很快三年的专科生活就要结束的时候学校说可以给一部分人名额直接升本科,综合成绩排在前14的人可以直接再读一年就可以直接升本科,和正规的通过国家高考招生的本科没什么区别,而且又不需要专门的专升本考试,这点很奇怪,一般来说专升本是要考试,而且考上了也还要再读两年,一般来说专科上来的话总共要读5年才是本科,而我们总共只需要读4年就是本科了,和普通的本科一样了。但是杯具就是杯具在我是综合成绩排在16名,应该是没有我的资格了,不过后来学校不知为何又多加了两个名额,总共16个人有资格升计划内的本科,而我正好是第16名,我当初直接从地狱又到天堂了,happy的不行了,估计是天意吧。后来到大四的时候很多人都想考研考出去,我也是其中之一,但是其实很多人都去报名了,结果只是考着玩玩,碰运气,但是我却不一样,我还是像以前那样坚持着,很多人都在玩,考研碰运气的时候我还在自己看书,在他们打牌,打dota的声音中继续学习。考研的结果就是整个年级就我和另外一个坚持的人考上了,也就是说我们整个专业就考上了两个研究生。整个学校考上研究生的人也不多,估计也就是十来个吧。
我考的是北京一所重点大学的研究生,专业对于他们学校来说应该不算热门专业吧,我当初就冲着这个去考的,因为考上的几率大的很多,我想对于我来说,只要我考上了,无论是冷门还是热门,那就代表我成功了,后来我真的成功了,我真的做到了。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再次提一下我专科也是我本科的母校----中国防卫科技学院。因为我是我们学校第一批正式招进来的人,所以学校管理的还算一般般,至少没有怎么乱来,但是从我的下一届开始学校就开始违规招生了,就是说那些学习成绩差到连专科都上不了的人花上几万或者十几**校就承诺给他们正规的本科或者专科文凭,结果每年因此招了不少的人进来,结果到最后学校都没能履行它的诺言,都不能有教育部注册的正式的本科或者专科文凭,结果这些花巨资买进来的人当然就觉得被骗了,就开始闹事,最后闹到教育部去了,教育部查下来的结果就是停止招生一年,但是第二年又是这样骗了不少的学生,结果第二年还是停止招生,第三年好像还是则样骗了不少的学生,第三年又停止招生,连续三年停止招生这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就意味着要灭亡了,因为没有生源了。
其实我现在想想学校大量违规招生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这样的学校教育部是不会拨款一分钱的,但是办学还是要很多钱,没办法,只有自己想办法捞钱来经营学校了。结果就是大量的违规招生,结果就是饮鸩止渴,自取其亡。这与教育部也有关系,你既然批准他独立成为公办学校来招生,干嘛不拨款,你不拨款那么学校怎么经营,逼着人家去违规,这或许就是中国教育的一种悲哀。其实最悲哀的不是那个学校,而是每年被学校违规招生过来的那些学生,花了那么多钱先不说,白白浪费了几年的大好青春,结果就是知识也没学着,钱也浪费了,学历还没有,这对一个年轻人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我是从这个学校走出来的,所以我深有感触,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反正我今天算是走出这个学校了,据说这个学校现在应该是没有什么人在了,前几年学校的主页还能进,现在学校的主页都关闭了。真的是悲哀啊,现在别人问我本科是哪里毕业的我都不好意思说,因为这个学校都倒闭了,但是既然我写出来了我就不怕坦白自己的心声,我就是这个学校毕业的,反正你们也不认识我。
接下来说说我的研究生生活。
到了这个211重点大学来读研究生了,这时候才发现大学生活原来真的是多么美好啊,说白了和我以前那个学校比起来真的是天壤之别,以前那个根本就不叫正规的大学生活,纯粹是混日子的地方,什么教学设备都没有,教我们的老师都是一些其他学校的在校研究生,到那里去混点生活费而已。所以我要做的就是把我大学期间应该要做的东西都要做了,来补偿我那不叫大学生活的大学生活,来感受一下真正的大学。
所以在研究生期间我努力积极的参加各种活动,而这些活动在我以前那个学校几乎是没有的,因为平时没有任何其他的活动或者组织。当然还念念不忘的是学习,到这里来之后发现我学习成绩还是一般般,因为毕竟还是牛人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可能以前的基础太薄弱了,很多我那专业应该有的专业课在大学期间都没有开过,我甚至在大学期间都没有学过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这样的基础课,考研的时候数学我纯粹是靠着自学来完成这些课程然后考上研究生的。
其实在研究生这三年我发现我学到的东西远远比我预想的要多的多,同时也弥补了很多我本科期间没有学到的课程以及一些专业课。而且我其他除了学习以外的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包括人生,理想,人际关系,社会事务处理,这些方面的提高我相信对我以后的人生会是一个绝对的有效的基础。
很快,研究生快毕业了,就开始找工作。
一开始找工作也没有找到方法,总是胡乱的海投简历,到最后收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其中很多是我根本就看不上眼的公司,我都去面试了,结果不是人家拒了我就是我拒了人家,就这样开始一直找啊找。到最后拿到offer的公司有以下几个,一个是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个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分行,还有一个是世纪东方国铁股份有限公司。前两个
公司我在求职的时候都比较人性化,面试啊笔试什么的都很规范,对应聘者也还不错。其中我最鄙视的就是世纪东方国铁股份有限公司,他们面试是一轮一轮面试的,每次由一个领导面试,一直到最后的总经理或者董事长,他们这个公司是在南四环,我们学校是在北四环海淀区这里,所以跑到那里去要两个多小时,来回一趟要将近5个小时,这还不算什么,为了找工作,累点就累点吧,但是最可恨的是每次叫你们去的时候都要等很久,一直要等到某位领导有空的时候才会给你面试,所以每次他们都要求我们下午一点必须到,所以我一般是早上起床后吃过饭就开始往他们公司赶,赶在下午一点的时候准时到他们公司,然后每次都是要从下午一点等到下午五点的时候才等到面试,而面试完就基本上天黑了,赶回学校就连晚饭的时间都错过了,这个公司一共叫我去面试了5次,也就是说我总共要花整整5天的时间浪费在他们公司面试,还有,去他们公司是要座9开头的那种公交,特别贵,所以总结起来就是我花掉好几十块公交车的钱,然后还花了5整天的时候去面试,结果就是杳无音讯了,然后一直等了估计两个月,他们也没说不要我,也没说要我,我都打算放弃的时候,那天去清华大学的招聘会上,没想到这个狗屁公司还在招人,我无奈了,当初就直接跟他们那个hr质问,因为我去他们公司面试的次数多了,那个hr也认识我了,然后解释说我们人还没招满,我们打算这段时间联系你。过几天后他们人力资源总监给我电话叫我去,我直接把他们给拒了,我肯定不会去这种公司,然后还建议他们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想,因为学生的时间也是时间,学生也是人,你们不能这么对待学生,因为现在学生找工作也不容易,希望你们公司在以后多多注意这方面的事情。那个人力资源总监肯定没想到我会直接拒了他们,把她惊讶的说不出话来,后来说了几句话也是驴头不对马嘴,然后就抱歉的把电话挂了。所以我建议各位千万不要去面试这个公司了。
其实找工作我觉得最好的选择是银行,而每年的年底都是银行大规模招聘的时候,从笔试到面试都会有一大批。我个人也投了不少银行的简历,但是都在面试关被挂了,但是这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杀进了中国工商银行的终面,但是一看最后进入面试的人都是清华北大,中央财经大学这样的学校的牛人,而我这个学校虽然说是211重点大学,但是和清华北大的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所以沉着应对,结果我面试的时候表现的很好,他们的问题包括很多心理素质测试,我很顺利的通过了,结果她们叫我回去等消息,工行第二天晚上就给我消息了(工行的效率就是高,不比我上面提到的某个公司),我过了,清华北大的被我给P下去了,然后体检,签约的时候都跟工行的hr聊的很好,工行的人对我们也很好,态度很不错,对我们的任何问题都面带微笑细心具体的回答的一清二楚,而且也不厌其烦的回答我们大家关于签约后待遇和发展的问题。
最终我说的其他几个offer我都没有去签,因为工商银行的待遇最好,是世界上市值最大的银行,是中国最大的银行,中国最赚钱的银行,对员工也很人性化,他们把这些大学生研究生当成人才看,而且很重视人才,很重视我们,所以我最终签了工商银行。
其实后来我申请了我们老家湖南省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是湖南省公路局,他们叫我回去面试,而且统一由长沙市政府报销往返路费,结果我就去了,我报的这个职位只招一个人,结果有10个人竞争这个岗位,都是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等这样省内最好的大学的研究生,面试很顺利,我是第一名,而且面试成绩远远高于第二名,结果省公路局的领导面试完找我聊天,第一,他们在面试当中看中我了,各方面都很不错。第二,我成绩第一名,而且远远高于第二名,所以他们当场决定要签我,问我是否愿意去。我说回去考虑一下,但是他们马上要把名单给报到省里去,而且报上去就改不了了,也就是说我如果答应他们去,他们报上去了,结果我没去的话那么其他想去的人又去不了,公路局这个职位也招不到人,经过慎重考虑后我决定不去了,把机会留给别人,要不然这样做太缺德了。
我觉得我之所以能够在面试中得到远远超出第二名的成绩,这与我在北京经历的这么多面试机会是分不开的,这些面试都把我给锻炼出来了,而相反的在湖南读大学的研究生就根本很少接触到这样的大型的面试,并不是说在学术方向我要比他们牛,而是在面试的时候
能够沉着应对,口才是练出来的,而湖南那边的学生就没有锻炼的机会,我想这就是我在北京的优势,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把小孩送到大城市去读书的原因吧,这就是为什么见的多才能识的广的原因吧。说了这么多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第一要努力坚持,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不要丧失斗志,否则我就不能从专科到本科再考上研究生。第二要多与人交流沟通,走向社会了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网络,要广泛结交朋友。第三要遇事不慌,从容应对什么事情就OK了,尤其在找工作的时候不用怕,因为hr并不一定比你厉害,有自信就什么都好。
不过研究生期间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正式的找过一个女朋友,这点大家应该要引以为戒。谢谢大家能够看完我这么啰嗦的经历,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直接问我:kqsrx212@163.com
第四篇:从三本毕业生到北大研究生
从三本毕业生到北大研究生:把握专业课复习的主动权
记得大一的时候,辅导员开班会的时候说:“全国的大学分为金牌大学、银牌大学、铜牌大学,:“你们觉得咱们学校是什么牌?”我说:“算是个铜牌吧”,老师摇摇头说:“充其量是个铁牌大学。”
当时老师的话可能是无意的,但是名校的观念已经深深烙在了我的心里。关于进入名校学习的好处,我是在听Haiwen免费考研讲座的时候体会到的,讲座老师是他们的总裁,叫做张锐。张锐说,进入名校学习可以享受学校深厚底蕴的熏陶,最重要的是平台高,还有人脉资源,也就是有很多瞬间可以改变你一生命运的一些机会。
我决定考北大了,我明显感觉到周围的老师和同学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可能觉得我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吧。我选择的是新闻专业,英语和政治各100分,专业课两门,共300分。关于这个专业,老师都建议我不要去考,因为我是三本的学生,而且还是三跨考生(跨校、跨专业、跨地区),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我别无选择,我没学过数学,只能考300分专业课,把这300分专业课的主动权拱手让给了报考学校。
对我来说,其实英语和政治的复习难度并不是很大:我高中学文科的,政治基础还不错,英语我也已经过了六级。专业课,就是专业课是最让我头疼的一块硬骨头。
北大的新闻专业根本就没有指定参考书目,太困难了,根本不知道从哪里下手。Haiwen的老师讲座的时候说,对于这种从来不指定专业课参考书目的学校的来说,并不是没有参考书目了,而是以潜规则形式出现的参考书目,这个需要大家去咨询考上的师哥师姐,问他们复习的时候用的哪些书,这个叫做建议参考书目。
这就又出现了一个问题,我去哪里找北大的师哥师姐呢?由于我是Haiwen的政治英语全程班的学员,总部是北京的,通过Haiwen的平台我认识了一个在Haiwen北京总部上班的钻石卡咨询师,他是北大新闻专业在读研究生,他给我提供了参考书目。
我把参考书目通读了一遍之后,对新闻专业以及北大新闻专业的学术体系和构架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我就开始了专业课的针对性复习,我在Haiwen考研买到了北大新闻专业的历年真题,本科生上课的笔记,还有命题老师上课的课件和讲义。在这里补充一句,历年真题特别重要,因为通过历年真题可以把握该学校的命题规律,而且历年真题的重复率也特别高。如果网上有的,大家可以在网上下载,如果网上没有,可以找Haiwen购买。专业课的复习就是这样,信息到位了,主动权就有了,也就是说,所谓跨校的壁垒就少了。第二轮重点复习之后,我的知识体系逐渐清晰。2009年10月,我报了Haiwen的专业课班,亲自去了北京一趟,上课的老师是之前几年命过题的老师,他上课的时候给我们圈定
了一些核心考点,这对于我最后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另外我还结识几个北大新闻专业的师哥师姐,他们也给我提供了一些内部信息,而且成为了我永远的朋友。
剩下的两个多月,我把之前圈定的核心考点集中精力干掉了,还看了很多命题老师写的核心论文,论文不用多看,只把核心观点理解了就可以了,就是这样,我的专业课一考了125,专业课二考了130,我的北大梦想也终于成为了现实。我创造了我们学校的一个奇迹,从三本学生到北大研究生,老师说这个奇迹是不能复制的,我不这么认为,我希望更多的师弟师妹能够实现自己的名校梦想,如果有师弟师妹咨询我复习的诀窍,我会告诉他(她),把握了专业课的主动权,名校的梦想就已经实现了一半。
第五篇:从中职到研究生 职业教育通道将打通
从中职到研究生 职业教育通道将打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审议通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
会议确定,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探索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允许以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
会议审议通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草案对岗位设置、公开招聘和竞聘上岗、聘用合同、奖惩及争议处理等人事管理主要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