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技术专业教学研究及该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哈尔滨师范大学
论文
题目教育技术专业教学研究及该专业教学改革的建
议
学生鄢宇恒
年级2010级
专业教育技术学
系别教育技术系
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技术专业教学研究及该专业教
学改革的建议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的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知识与技术的迅速更新,使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理论基础的同时,面临着能否紧跟技术的前沿,拥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不致力于与新技术相脱节,只注重理论的学习,而忽视了技术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学习技术的能力。针对教育技术专业,在研究教学模式之后,提出了针对该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关键字 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工作适应能力
引言:
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无处不存在着网络,网络的重要性已如同人们吃饭穿衣一样,是生活不可缺少的物品。网络技术的更新速度也正随着它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而迅速的更新。就读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处在技术更新如此之快的风口浪尖上,既体现出该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又体现出该专业学生在技术上的滞后性。如何来理解这句话呢?重要性是因为该专业的学生必须时刻保持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因为技术的更新迅速绝不允许像传统学习那样,理论知识甚至技术,学会之后,几年甚至几十年,可以风雨不动,坐吃山空。如今的技术,就拿软件来说,可能几个星期,几个月。新的软件就会产生。面对这种情况,该专业的学生不得不像等待上战场的士兵。时刻高度专注等待着自主学习的开始。由此看出,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而在技术上的技术滞后性又如何理解呢?由于技术的快速更新,该专业的考试既不能授之以鱼,也不能受之以渔,这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远远高于传统教学的要求。就拿一个新软件的教学来说,教育技术的教师不仅仅要求介绍该软件给学生,简单的介绍软件的操作比学生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的学习态度。因为一个软件更新迅速,使教师没有那么多精力逐一讲解教学,一个软件教会了,可能几个月,几年后这个软件就淘汰不用了。而如果学生仅仅从老师那里掌握了授之以鱼的该
技术,那么如何能跟上技术的迅速更新?所以说,这是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学习滞后性。根据以上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情况,以下将做更深入的分析。
一、教育技术专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及其前景
纵观教育技术的发展,几乎是顺着一条这样的路来发展的:视觉运动——视听教-——程序教学——系统技术——信息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使教育技术专业面临着大量信息技术的教与学的问题。而随着信息的重要性,各种小学对信息技术老师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对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第一,近年来,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的入学率迅速提高,这使得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供过于求的现状,教育技术作为一个二级学科,既要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又要注重技术的学习,而在技术飞速迅猛发展的今天,技术的快速学习将是对该专业学生的考验。第二,教育技术专业招生院校增多,但整体水平却不重,教学质量与学科等级一直排在边沿,这使得该专业的学生不仅数量迅速增多,也导致整体水平不断提高。缺乏专业的高端人才。因此大学对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进行人才式的教育更应该被引起思考。第三,教育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网络技术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对于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不仅仅是要掌握理论化的知识。对新技术的自主学习要求也在提高。除了理论与技术的学习,能够学会自主学习的能力更为重要。
二、对于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就业趋势及工作适应能力的角度探讨教学的改革与对策
由于对学校教学技术与实践相联系的认识不够。认识不到在实践工作中拿些方面的重要能力不够。造成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专业知识的学习难以适应实践工作的要求。同时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造成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较差,工作适应能力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工作适应性的定义一个人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逐步了解和熟悉工作的条件、环境、胜任岗位的一种能力状态,是人与职业在经济和社会的活动过程中达到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过程。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普遍从事的工作是信息技术教师、管理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和其他学科教师。在工作的适应能力中,需要加强的能力有:教育技术基础理论
知识、教育技术管理和评价、软件操作能力、教学技能、资源开发和利用能力。而在这些能力中,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能力尤为重要。与专业对口的工作有信息技术与教育、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其中最被重视的是多媒体与网络的就业方向。第二,从工作适应能力反映出来的问题。首先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实践开发能力不强,许多毕业生提到本科阶段学的比较肤浅,刚入了这个软件的门又进入另一个软件的门,普遍认为要精通一门软件的操作,并没有达到“一专多能”的培养目标。其次,科研能力未得到充分的重视。科研能力为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所重视的原因在于,教育技术理论不仅可以用来指导实践,而且还可以为广大的信息技术教师科研提供理论指导。从另一个方面看,也反映了学校在本科教学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致使学生的科研能力比较欠缺,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毕业生普遍对加强信息教学能力重要性都非常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毕业生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有一个较大的不足。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普遍不高,由于信息技术教师不是主科老师,所以还要从事多项教辅工作。一些刚参加工作的信息技术教师普遍认为“刚毕业,对工作十分不适应,在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同时还要兼顾网管、辅导教师课件制作、培训工作、学生考级培训、软件培训、电脑维修、教务处的工作(包括学生成绩处理,制作成绩录入系统)”这样繁琐的工作对该专业的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求学生在本科就读期间扎实掌握知识、熟练技能。而掌握知识不能一蹴而就,仅凭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理论知识,这要求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加强,因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十分必要。只有在学生拥有自学的意识之后,在走向工作岗位时才能临危不乱,时刻学习时刻提升。从毕业生的自我评价与分析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值得引起学校的重视: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实践开发能力、信息技术学能力、科研能力。信息素养能力的方面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导致工作适应能力较弱。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的技术、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是影响工作适应性的关键因素,同时该是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
三、针对教育技术专业对教学改革的建议
“在实践工作中最需要的技术,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这四种能力可以说是教育技术专业最核心的四种能力。那么要怎样提高工作适应性的这四
种核心能力呢?又怎样才能提高毕业生对工作的适应性?教育技术专业教育改革应以提高对工作的适应性为目的,依据以下三个方面为改革基准。首先,在课堂设置和教学方式上,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尽量体现学科的发展前沿,重视用人单位的需求。第三是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强调教学效率的提高。基于以上三个方面的基准,提出了一下针对教育技术专业,对教育改革的建议。第一是培养学生使用教育技术来解决问题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第二是完善实践性环节教学,开辟实践教学的新途径,丰富专业教学资源,完善教学实践环境,应向学生开放专业重点
实验室,重点建设一批学生专业能力训练与实践的创新实践基地或岗位,为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提高专业实践动手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第三是坚持走合作的道路,加强社会、中小学、企业与院校的合作,教育技术人才培养必须坚持面向用人单位实际需要,与用人单位合作。第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通过动手学习从而从做中学到知识与技能,同时能培养出自主学习的能力。第四是实行多导师制,与其他专业不同的是,教育技术专业是分为理论知识与技术两个方面。实行多导师制可以把理论与技术分开指导,形成术业有专攻的形式。使学生由传统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探索者,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础,包括科研基础知识、技能、经验能力等。参加教师科研课题,让学生在研究中充当助手,参与科研方案的制定。在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尝试着独立承担一些课题,参与软件开发等活动。同时理论方面开创大量的讨论课程,进行研讨式学习。讨论课对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对加强学生的科研能力,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开设大量研讨式课程,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同时能改善教师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结束语
伴随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各种软件,网络技术的更新,不再是传统教学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旧观点。更适用于大学生的是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人生态度。教师在教学观念中则是学生学习的督导者,再也不是知识与真理的代言人。正确认识教师与学生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中教与学的地位和作用。改革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要面向社会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在我们的周围。成人高考,广播电视大学。各种
各样技术培训学校琳琅满目。有不少大学生宁愿花费比学费高出几倍的钱去参加培训班的学习,这种行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在向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信息全球化不一定要走进学校才能学习,然而走进大学学习还是每个大学生必走的学习之路。可是各种学习班,学习网站盛行的同时。学生选择学习的原因。除了学习,更重要的原因是学习气氛的影响和大学期间大学精神的影响。思想的更新和提高,教育学生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跟随教师走,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新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看出问题并采取行动,那么教学的重心应该是教师培养学生,使学生自己根据情境需要和学习需要进行计划学习的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督导者,学习者应该有更多的机会提出问题,并对问题寻求同龄人不同的解释。以开阔自身的眼界,在一个合作的学习环境中最重要的是学习者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李克东教育技术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谢幼如新型教育模式的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丁念金研究方法的新进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第二篇:关于教育技术学专业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教育技术数据结构教学质量
论文摘要:本文从教育技术学专业“数据结构”课程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学校管理政策、教师教学和学生自身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并深入研究其解决策略。最后,提出了有利于教学发展的几点建议,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引言
教学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保障等诸多因素在一定的时空环境内综合作用的复杂活动。高校教学具有教学任务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高深性、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教学情境的复杂性和教学过程的探索性等诸多特点。“数据结构”作为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理解、分析和研究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对象的特性,从而选择适当的数据结构、存储结构和相应的算法,并熟练掌握算法的时间分析和空问分析技巧。而且,“数据结构”还是教育技术学专业部分专业课的先导课,如“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络编程”等,所以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其它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在专业建设的地位十分重要。因此,本文针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特点、数据结构课程的性质以及相关的学校教学政策,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进行了研究。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数据结构课程在教育技术学专业中的开设时间已有多年历史,但目前数据结构在教育技术学专业中的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管理政策、教师教学和学生自身等个方面。
1.学校管理政策方面。(1)当前各大高校都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很多高校教师认为搞好科研是“名利双收”的事情,因此往往在科研上投入的时间较多,而忽略了教学。(2)在教学设备上,跟计算机专业的硬件设施、多媒体设备以及上网条件相比,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条件相对差一些,学校对此的重视还不够。
2.教师教学方面。(1)观念陈旧,缺乏研究能力。一般来说,承担“数据结构”课程教学的老师都具有较深厚的计算机知识,可是他们往往偏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忽略了教学方法的革新问题,而教学方法的革新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缺乏研究能力的教师,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往往只能被动地跟着走。(2)“数据结构”教学课件形式死板、文字较多、活泼性差、甚至出现文字错误,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板书中,字体较小、文字歪斜、字迹潦草、层次不够清晰。
3.学生自身方面。(1)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层次不齐,而且跟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相比,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相对较弱,掌握的编程语言较少,编程水平较低。(2)对于数据结构这种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大部分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积极性比较差,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3)数据结构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学生往往把握不了课程的知识脉络,对理论知识理解较困难,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相对薄弱。(4)实验中,学生往往忽略了算法的分析和研究,而只着眼于怎么把程序调通,偏离了数据结构实验教学的方向。数据结构课程的核心是算法设计,不能等同于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强调的是基本数据组织与基本处理方法,应该注重基本算法设计能力的培养,用这些基本内容构成程序设计的核心。
三、解决策略
从教育技术学专业“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其教学改革要从教学制度、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设备、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九个方面着手。具体措施如下:
(1)在管理制度上,学校应加强对教学的重视力度。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向教师倾斜的分配制度和管理机制,这是确保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的重要保障。比如采取“骨干教师评选和奖励制度”以及“教学成果积分制”等,提高教师教学和探索教学方法的积极性。
(2)加强“数据结构”等计算机专业课的硬件教学设备建设,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老师和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和上机环境。(3)要确定每次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要抓纲务本,因材施教,紧扣目标,突出重点。为了适应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提升教学内容层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对于在职的教师队伍,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方式,通过参加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或参加学术会议,为高校教师灌述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从影响很深且又习惯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中走出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5)在教学中应该将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学生参与,师生合作讨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样可以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争取较以前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6)加强教材建设。高校必须重视教材建设,教育部鼓励各高校使用“面向2l世纪课程教材”和近3年出版的新教材,重要目的是为了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结合专业调整,加快教材的更新换代,要杜绝质量低劣的教材进入课堂。
(7)数据结构课程中算法设计是一个关键方面,也是学生普遍感觉比较难的一个问题。教学中,教师应该对算法给予准确描述和举例,并对实例采用工程化的函数设计(即函数设计中包含充分的注释语句)方法来引导学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中的参数。
(8)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建立和完善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充实基础实验室设备,改善实验教学条件,积极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探索实验教学与科研课程相结合的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多开新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四、几点建议
(1)当前各种语言如c++、Java的广泛使用和蓬勃发展,使得数据结构的描述语言也越来越丰富,使用C++或Java的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已经普遍存在于高校的计算机专业中。因此,扩大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语言学习范围、提高各种语言的使用能力也是势在必行的。
(2)对教师来说,要搞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合理分配教学和科研的时间,重视教学的同时,不耽误科研的进度。高校将“教学”和“科研”融为一体,由一个部门统一去管理和操作是时代发展的需求。现在一些地方将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两个部门合并,统称“教育科学研究院”,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3)大学扩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质量,较差的学生影响了班级的学风建设。政府部门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教师授课中学生水平良秀不齐的压力。
五、总结
总之,教育技术学专业“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要设计正确科学的课堂讲授思路,强化阶段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把教育技术专业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教学质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篇: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研究
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研究
摘要:国际贸易专业推行双语教学是顺应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和改革发展和培养国际化高级人才的需要。本文从国际贸易专业的性质出发,分析了该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同时,对该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模式、目标体系以及教学实践环节进行探讨,以期能促进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深入, 国际贸易规模飞速发展,市场对国际贸易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业人员不但要熟练贸易业务, 而且还要会外语。双语教学必须从源头、从学校抓起。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推进专业英文教学, 而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在应用外语中更新知识、开拓视野, 在工作中更好地交流的“ 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国际商务参与者和管理者。
自2004 年大部分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高校多在国际贸易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改革。在专业课程中推行双语教学,依据专业特点,课程在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具体结合课程教学大纲,设置双语教学这种课堂组织形式的教育教学目标,从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使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提高有机结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应该是可行的思路,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对这一问题做初步探讨。
一、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推动“双语教学”是国际贸易专业适应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大环境的需要
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教高字[2001]4号)中就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贸易、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 2005年1月,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文件中再一次明确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的要求。
2.国际贸易专业课推行双语教学是适应WTO的要求的需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世界文化的融合,要求通过提高高校国际贸易学的双语教学,培养既有丰富专业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又有较好外语水平,精通WTO规则和世界经济的国际化的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贸易专业课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在国际贸易学专业推行“双语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推进专业英文教学,其真正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未来的商务人士、创业者,应用外语在工作中交流,或应用外语在专业上学习,更新知识,自我提高能够具备同合作伙伴、国际竞争对手沟通和对抗的能力,真正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竞争、具备国际经营头脑”的国际商务参与者和管理者。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与国际先进教学模式的接轨,离不开对西方先进管理思想与方法的研究和借鉴,更离不开英语这一国际贸易通用语言的运用和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国际贸易实务开展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
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内容具有国际性, 其教学目标具有外向性的特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目标的涉外性和教学内容的国际性,决定了该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同时,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不仅是贸易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而且也是培养国际性、复合型经济人才的需要。具体而言,在实践中, 开展国际贸易实务存在三种模式。
1.简单渗透型
在国际贸易教学中以中文授课为主, 用英语讲授一些国际贸易术语, 并穿插使用一些常规的课堂用语, 学生的考试采用中文形式。这种模式对教师的英语水平要求不高, 适合英语基础和接受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从教学效果上看, 学生容易形成系统的以中文为媒介的知识体系,而英文掌握的只是零散的一些专业词汇。双语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在专业文献的使用上、专业实务具体操作上能够做到双语自由转换。这种双语教学模式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比重十分不平衡,教学过程中英文信息量不足,所培养的学生就其专业的英文知识而言十分有限, 很难达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标要求。这显然是简单渗透型的双语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2.过渡型(混合型)
在双语教学中以英语为主,采用英语板书和原版教材, 在英语授课的同时辅以中文解释和说明,学生的作业、考试用英语出题,但用中文回答。这是目前我国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中采用最多的一种模式,穿插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双语的比重趋向均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与上种模式相比,教学过程中的英语信息量有了明显增加,但是对教师和学生要求相对提高了,特别是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英文水平,否则很难感知英文教材,更难听懂英文讲授。
3.浸入型(全英语型)
在双语教学中基本上使用英语,采用原版专业教材,课堂板书用英文,学生的作业、考试用英文出题, 学生答题一般用英语。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外文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
以上三种方式各有所长。浸没式双语教学让学生有一个很好的语言环境, 因此教学效果较好, 但是对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比较高, 尤其是语言环境的创造有诸多困难。过渡式双语教学将第二语言逐步引入教学全过程维持式双语教学则是将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同时, 继续用母语来维持学生理解的一种的教学模式, 这两种模式比较适合双语教学的起始阶段, 但母语与非母语的比重难以把握。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主要采用以英语浸没式教学法为主, 辅以参与法的教学模式。
三、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体系
双语教学的目标体系是国际贸易专业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双语教学的能力体系两大部分。双语教学的课程体系包括国贸专业知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两部分。双语教学的能力体系包括英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两部分。
1.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的总目标
通过双语教学,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英语技能, 更要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与英语技能的应用。通过本专业的学习, 学生将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加深对国际贸易业务的理解;学会运用外语技能, 增强学生外贸业务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潜能, 增强其就业竞争能力。
2.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目标
双语教学课程目标是双语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国贸专业知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两大部分, 它涵盖了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必修的全部专业知识课程。在双语教学安排上从两大块来完成这两部分的教学任务, 一部分国贸专业知识的中文讲授包含了五大主干课程, 另一部分国贸专业英语素养的双语讲授包含了四大主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的目标分类方法有利于教师实施课程标准, 使整个课程目标落到实处。双语教学的实施是在国贸专业知识掌握的基础上来开展的, 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国贸实务的双语学习, 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减少许多国贸专业词汇带来的学习障碍。
双语教学课程体系目标两大部分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每个部分各有侧重。国贸专业知识目标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贸易理论、专业国贸知识和贸易惯例, 培养学生全球贸易观念, 掌握基本的国际贸易技能和方法。
3.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能力目标
双语教学能力体系目标主要指学生通过双语的学习所获得的用英语处理国贸实务的技能, 它包括英语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两大部分。实现双语教学能力体系目标, 一方面可通过校内实验室模拟国贸实务操作环境的测评、模拟国贸场景交易的测评、单证制作及审核测试、函电写作测试等来反映学生双语学习所获得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也可通过校外的实训实习基地参与国贸实际业务各环节的实践来测评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国际贸易专业课堂双语教学的探讨
1.在教学组织中贯彻教育目标
涉外经济活动人才经常从事国际经济业务,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接触英语国家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我门常常把培养国际性人才作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境界,这是因为我们深知,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形成的今天,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的重要性。因此,在双语课教学中,我们应该首先树立学生“民族性最鲜明的,也最富有国际性”的观念,把我们国家处理国际经济、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贯穿于教学中,讲清楚社会、经济、文化进步中的开放与保持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自豪的关系,使我们的专业教育目标通过教学实现。
2.正确设立课堂教学目标,以专业知识为主线组织英文书面信息呈现,以母语为主,阐释复杂深奥观点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教育教学目标的一个环节。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不同于大学英语等公共英语课教学,语言只是工具。依据课程教学大纲,每一次课堂教学时间内,基本教学目标是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不是形成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为此,宜采用英文呈现有关专业知识的书面信息。
3.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破除学生害怕出错、不敢自由表达的畏惧心理,树立学生表达思想的信心
在第二语言不熟练,或者没有经常性使用时,每要表达一定意思,总会出现先出考虑语法对不对的现象,这样反而妨碍了思想的表达。为此,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不怕出错,凡不涉及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思想被曲解,就不纠正学生,尽量避免使用试错、负强化等教学手段,而是通过正强化,总结等方式来传达正确信息。
4.严格使用学习评估方法
兰伯特(Lambert)的态度/动机模式(attitude/motivation model)认为,在双语学习方面,性向和态度是两个重要的、相对独立的影响因素;双语学习不仅需要某种认知能力,而且需要一种积极的态度;态度关系到动机。因此,双语能力基于性向、态度、动机的程度以及态度与动机之间的关系。依据这种理论,双语教学应该采用英文试题进行考试,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的严肃性,而且可以利用学生重视考试的心理,强化课堂学习的直接动机。
课堂教学组织技巧是教师使有组织的教育形式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有重点的内容组织,系统并赋予连贯性的师生互动下收到实际效果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教育艺术”的展示平台,各个教师可能有自己的独特做法和经验,但是,从整体上把握专业培养目标,把其作为处理教学中语言能力形成与系统专业知识讲述的大原则,有助于组织起知识传授与技能形成相融合的课堂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姜 瑾:双语教学面面观[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1).[2]王振宇 邓 弘:国际贸易主干课程双语教学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4.(3).[3]罗郑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2).[4]石碧涛:双语教学实验环节探索―――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J].高教探索,2007(6).[5]马小辉: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实践及问题研究[J].黑龙江教育,2007,(4).[6]陈燕:国际贸易专业课推行双语教学的SWOT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第四篇: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研究
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研究
——教学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陶昕
为了说明问题,在此先引述一个故事:一位老师在课堂上问所有的学生:“雪融化以后变成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水。”有一位同学站立起来说:“雪融化以后是春。”言毕,教室内一片寂静,好似春天从窗外走进了课堂,走进了每个人的心里。好一个“春”字,真是一字之差,相差千里。如果来判断这两个答案正确与否,那都是对的。前者的答案应用了一个常见的物理现象,而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经过了文学的、美学的艺术处理及个人心理情感的提炼。这和学生在进行方案设计过程中所遵循的“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的宗旨是一致的。由此,我在这里不妨打个比方,笔者认为教授设计课程的老师的教学任务就是通过我们的教学将一个只能回答“雪融化以后是水”的学生培养成一个答案是“雪融化以后是春”的学生。下面,就以我在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的《室内设计原理》这门课程为例,和各位同行来探讨一下设计课中的教学方法。
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一年的专业课的教授,使学生能独立完成建筑装修工程的方案设计,并根据方案图,准确而全面地运用工程语言绘制施工图、效果图。这个教学目的就决定了这门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实训教学的过程。
二、课程内容的改革:实用、够用、物为我所用
众所周知,室内设计是隶属于工程类专业。但传统的设计专业的教科书,在编排上与纯理科类的教科书没什么不同。大多过于讲究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从发展历史到各种原理、原则,理论大而空泛,如同人有筋骨而无血肉,毫无生气。而这设计课程对每个学生而言,较之以往所学课目,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学习方法都有很大不同。首先,这是一门实训实操课。再次,设计课不像数理化等科目大凡有个标准答案,有一定的解题方法,再复杂的公式原理都是由一个个简单公式原理推导出来的。而设计是有法而无定则的,每个设计原理之间不是相互包含的,而是并列关系。在进行方案设计的时候,任何一个原理都不得偏废。在室内设计方案评判中,也不能用对错来说,而只能用多个方案比较而言,分出相对的好坏。因此,对于初学设计的学生来讲,书本上纯理论的堆砌,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老师满堂灌式的“一言堂”,难以达到上述的教学目的。针对这一点,我认为只有将各种理论融进每个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中去,从讲述工程实例入手,在此过程中让要讲解的理论知识自然地浮出水面。这样,既可在学习别人的设计实践中不知不觉掌握理论,又可使理论知识在工程实例中变得丰满起来;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该理论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应用,应用的效果又是如何。而非由老师强制性的、学生被动性的孤立学习某个设计理论。因此,我在编排课程内容时,首先,摒弃了不合当前实际的、不实用的章节,保留实用部分,同时增加当前新的理论、新的设计手法。其次,以教科书的章节为骨干,分成几个大课题,课题由简单到复杂。在每个课题中加入实际案例,进行方案比较,由此讲述各设计原理并发放该课题的设计任务书。在此,我利用自己来学院之前,在设计院从事了十几年工程设计的有利条件,对自己曾做过的工程项目进行筛选,设计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实训课题系列,并使之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该课题系列如下:单身公寓内装设计——商住楼套房装修设计——小型办公空间装修设计——大型办公空间装修设计——旅游建筑中的酒店大堂装修设计——餐饮类建筑的装修设计——商业建筑的外装设计——商业建筑内装设计(此设计任务书详见附件,以此为例展示我的设计任务书格式)。该系列中每一环节都有各自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另外,为了增强学生的学术氛围,搜集了一些本学科内各学派当前争论的焦点问题,给学生讲解并开展课堂讨论。比如,本学期就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场馆设计方案投标结果为主题,在课堂上展开讨论:“中国的建筑走向何方?”“中国是否正在成为外国建筑师的试验场?”由此引发“一个国家性建筑是否应体现自己的民族性”,“一个城市的建筑是否应体现自己传统的地域文化”,“北京四合院作为一个民族建筑文化遗产该如何进行保护”等问题。临时增设一些这样的讨论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即时了解学科的新信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社会责任感。另外,为了贯彻“教学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的教学精神,增设了现场教学课。在现场参观中,让学生零距离感受到每个设计原理在实践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从而增强了学习的直接性。另外,现场教学课可以使学生学习到平日课堂教学中一些无法讲述,无法感受的设计概念。如:空度感(图纸上只能表明空间尺寸、空间比例),装修材料的质感及设计中的材质对比。由此可见,现场教学课缩小了书本与实际工程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总之,在设计课程中教学内容方面,笔者本着“实用、够用、物为我所用”的原则,对传统的教科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在实际教学应用后,教学成果显著,得到了学院的推广与用人单位的肯定。
三、教学形式的改革
“三明治”教学法惯用的设计课的教学形式多半是传统的“三步曲”教学法,即“讲—做—讲”。就是,首先教师针对本课题进行理论讲解。然后,由学生按老师布置的设计任务书,应用工程语言,进行方案设计。待学生设计完毕后,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最后讲评总结。这就完成了一个课题的教学过程。但经过我自己的切身体会及与学生的沟通,我个人认为传统的“三步曲”教学法在教学效果上,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因室内设计是属于工程门类,那么它的教学应尽量和实际装修工程联系起来。而大多设计专业老师因亲自做的工程项目不多,尽管理论知识丰富,但缺少具体设计心得。在给学生布置设计作业的时候,只有一些文字性的设计要求,而没有特定的土建条件图作为学生进行设计时的依据。这样一来,首先,导致学生在做设计的时候,容易造成不切实际的异想天开及唯美的堆砌,使方案设计的艺术性仅仅是为了美观,而非是建立在功能上的艺术性。实际上只有在解决使用功能的同时,体现的艺术性才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其次,因老师给学生的设计任务书没附带条件图,导致学生在做设计时,无法找到设计的突破口。而一个好的室内设计方案,往往是从分析原有土建条件图存在的优缺点入手,找到设计突破口,在解决现存矛盾的同时,使该矛盾转化为一个设计亮点,起到一举多得的设计效果。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现存的这个问题,我编排的每个课题的设计任务书中都为学生提供了详细的原有土建条件图,使学生养成用理性的思维来解决艺术问题的习惯,让他们在规矩中找到方圆。
2.由于以往教师布置给学生的设计作业多为假设题,而非真实场地,导致学生在设计之前,无法到设计现场感受需要设计的空间大小。这就使原本缺乏空间概念的初学者在做设计时,更难建立空间尺度概念,也就无法从空间上考虑方案。众所周知,一流的设计师做的是空间,二流或三流的设计师才是做色彩和灯光。当然,我们的学生才刚刚入门,要走的路还很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可以把一个整体空间分割成各个孤立的平面来考虑方案,而是一个空间设计方案最终成为一个个面的设计的拼凑。这同时也违背了方案设计应从整体出发,而非从局部入手考虑问题的设计原则。打个比方,就如我们教1岁的小孩学走路,我们肯定一开始就要求他用脚走过来,而不是用手爬过来。尽管爬过来容易许多,但我们还是要求他只能用站立的方式走到终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奠定他以后奔跑的基础,才能使他长大后,在舞台上走出优美的台步、时装步。针对容易导致这个原则性错误的教学现状,我认为在学生刚入门的时候,就要一再强调从空间入手,考虑设计方案。一定要教会他们使用正确的设计
方法,让他们一开始就把路子走正。这样,对他们以后专业的发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设计课的教学改革中,首先,我给学生的每个设计任务书都是可以让他们亲自去勘察设计现场的。其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从一开始鼓励学生和我讨论方案的时候,尽量用一个个小透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到后来要求他们必须养成一边讲解自己的方案,一边用徒手快速画透视小稿的习惯。这样,一来可以培养学生从整体空间来考虑方案这一正确设计方法,二来可以提高快速表现能力,这个能力也是现在用人单位很注重的一点。
3.由于以往学生完成一个设计任务之后,只有老师的统一点评,而对初学设计者来说,设计能力提高的较快的途径之一是多次同一设计场地,不同设计方案的比较。因为,在方案比较中的学习更具直接性。如果可以和已建成的设计方案进行实地比较,那学习效果将更好。于是,为了加强学习的直接性,我布置的每个设计任务都是我自己设计过,并已施工完毕的工程项目。另外,以我熟悉且适用的设计场地作为教学载体,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以上传统“三步曲”教学法的局限性,在教学形式上,我做了一些改革,将“三步”增加到“五步”,即本着一切为技能训练服务的宗旨,采用理论教学先行,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交叉进行,在每个课题的教学中都采用了“讲—做—看—做—讲”模式的“三明治”教学法,逐渐提高实训课题的复杂程度,最后达到综合解决较大、较复杂室内设计课题的能力。教学法具体如下:
讲:每个设计课题在进行之前,有为该设计课题准备的理论课同类案例的比较,从比较中建立起设计概念。在理论课中设置了同类案例的比较,从比较中建立设计概念。
做: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根据土建条件图进行方案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根据每个学生设计能力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的辅导,遇到普遍性问题,当场统一讲解。
看:在学生亲自设计完成后,再把已实施了的设计方案公布出来给学生看,进行设计思路分析,让学生在自己设计的方案和老师的方案比较中悟出一些设计思路和设计手法。在此阶段,学生也可去实地考察。
做:然后,学生根据学习心得再完善自己的方案,最后绘制成图。
讲:图纸收上来之后,老师先给每张图纸进行评定,指出每位学生的长处和不足,然后发回学生自评。最后,老师总结该课题的学习效果及今后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子课题的教学循环过程。这种由“三步”变“五步”,多了两步,就让学生的设计方案多了一个回笼过程,也让学生在和老师做的方案比较过程中,有了一个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的过程。这同时也是一个有针对性的主动提高的过程。通过这种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形式,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不少,教学针对性更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加强了,从而也使学习效果较之以前,有显著改善。
虽然,这种将设计理论的学习与实际工程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刚学设计的学生而言,在初始阶段会造成较大压力,但这种办法对本学科而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这里我引述一个寓言来佐证这一观点:有人问鹰:“你为什么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鹰回答说:“如果我贴着地面去教育它们,那它们长大了,哪有勇气去接近太阳呢?”以上是我个人在从事室内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一些探索。教学是一门科学,如何更好地、更多地掌握这一科学,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以此共勉。
附件:商业建筑室内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学习商业空间的室内设计及店面的造型设计。重点掌握营业空间的装修设计要求、动线组织及视觉引导要求。进一步认识室内设计中的空间组织和界面处理的整体性。
二、设计要求
此场地(见附图)为一音像连锁公司的分店之一,请同学们依据现场条件,从考虑商店性质、各功能区的合理分布,货架其摆放方式,各界面的处形式及理、店内店外视线的通透性,用艺术的构思处理好人、商品、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连锁商店内外装修设计。
三、图纸内容
1.平面图1∶50(1∶25)手绘
2.各立面图及详图1∶25,手绘
3.天花平面图及天花详图1∶50(1∶25)
4.店外正、侧立面图1∶25手绘
5.效果图
四、时间安排
第13、14周:草图
第15、16、17周:正图及效果图
第18周:星期一中午12点交图
附:设计现场位置示意图:
纺织大厦华强
北
路肯德基分店振华路现代之窗大厦
设计场地
华强三洋大厦
新大好商城商业街赛格电子大厦深南大道
同学们可根据该商场的位置示意图,自行前去现场勘测设计场地。在老师给出的条件图基础上,进一步获取设计所需资料:
1.现场尺度感。
2.设计场地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3.细部尺寸:梁的位置及梁高、梁宽尺寸;旋转楼梯的踏步高及踏面宽;现场空调管网的布置情况及管道尺寸;喷淋系统、烟感系统的布置情况及喷淋头距离地面净高;柱面、墙面上的消防栓位置及尺寸大小。
(作者单位: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教育技术专业实验报告模版
教 育 系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及要求]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及分析]
[评语及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