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认识)

时间:2019-05-15 01:55: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90后大学生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90后大学生认识)》。

第一篇:90后大学生认识)

2008年,以“90后”为主体的大一新生进入全国各大高校,这一群体有着市场经济和互联网时代所赋予的显著特点,如何针对这一特殊的群体,探索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是当前高等教育者需要思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90后” 大学生 特点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9682(2010)02-0080-02

2008年秋季,以“ 90后”为主体的大一新生进入了全国各大高校,开始了他们的求学生涯。这一群体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成长,拥有无比优越的物质条件;处在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是信息时代成果的一群优先体验者。“90后”身上明显有着市场经济和互联网时代所赋予的特点。他们既渴望独立,又希望被照顾;既漠视亲情,又渴望亲情;既推崇个性,又眷恋集体;既成熟,又冲动..总之,是一个个复杂的矛盾综合体。“90后”走进大学校园,对高等教育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

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结合“90后”的大学生存在强烈的独立意识,讲究个人隐私,不喜欢自己的事情被父母、老师干涉。互联网的普及使他们从小就开始接受海量信息,他们的思想更为早熟,有自己的想法和看问题的视角,喜欢独立地观察、认识和思考问题,独立判断的能力越来越强。但同时大多数的 “90后”都是独生子女,有的还生活在“四二一”的家庭环境中,集祖辈的溺爱与父辈的宠爱于一身,是家里名副其实的“小太阳”。父母们一直灌输给孩子的都是只需要把学习学好就行了,其他的都不需要管,因此大部分“ 90后”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衣服不会洗,被子不会叠..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在日常事务和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性非常大。

2.自信与脆弱的矛盾结合“90后”是自信张扬的一代,他们充满激情,勇于尝试,敢爱敢恨,敢说敢做,表现自我毫不掩饰,“谁的青春有我狂”、“舍我其谁”、“唯我独尊”成了他们的座右铭。“90后”又是脆弱的一代,他们拥有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同时一出生他们就面临着社会给予的极大竞争的压力。家长、老师的高要求时常超出了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使他们每天生活在竞争、受敦促、受批评的环境中,久而久之,轻者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现象,重者产生焦虑、焦躁甚至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由于没有经历过太大的风浪,致使他们的心理普遍比较脆弱,常因为一点小事受挫就会感觉人生毫无意义。网上频频报道的自杀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不能不引起教育者的深思。

3.自我意识强烈与渴望集体生活的矛盾结合大多数的“90后”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一方面他们习惯于把自己当成群体的中心,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满足自己。另一方面由于亲情友情的缺失,使他们缺少心灵的默契与感情上的沟通,“90后”注定成为孤独的一代,他们又眷恋和渴望集体生活,希望能从集体中得到温暖和快乐,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虽然渴望,他们又不愿意“屈尊就驾”,不愿主动和同龄人做深入的交流,把自己处在一个既渴望又排斥的尴尬境地。就像冬天里的两只小刺猬,虽然感觉到寒冷,但是却不能相互拥抱取暖。

4.“成熟”和“冲动”的矛盾结合近年来,报纸、网络上,90后“××门”事件层出不穷。其中 95%涉及到两性问题。这一现象不能简单理解为是学校对青少年性教育的缺失,以为只要普及或者是加大教育力度就可以解决。教育工作者应该从根源上分析这些现象,找出原因。

青年们的生理条件趋于成熟,对两性开始有着正常的需求。但是接受大学教育的青年,由于教育周期比较长(4~5年)、缺乏物质条件等一系列客观原因,使其无法组织起家庭,因此校园成为两性问题多发的“热点”地带。

现在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再仅凭着所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等等标语性口号来要求 “90后”青年们理性处理两性问题,违背人性是很难达到很好的教育结果。但是这并不代表可以不管或者放纵他们的两性行为。虽然青年们的身体已经成熟,但是自我控制能力却远未达到成年人标准,冲动之下的选择往往使双方的身体和心灵都受到极大的伤害。以至于在许多“××门”事件发生后,当事人无不追悔莫及,后悔自己的一时冲动给朋友、家庭、学校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烦恼。因此如何处理“成熟”和“冲动”这一矛盾,是值得当今高校教育者深思的重要课题。

5.想要学习和不知如何学习的矛盾结合能够接受大学教育的青年学生,在高中时代一般都是班级中深受老师喜爱的学习尖子。但是进入大学校园后,周围的同学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佼佼者,精英和精英扎堆在一起学习生活,彼此之间不分高下,很容易使这些骄傲的青年学生们产生挫败感。

同时,大学不像高中,大学教师在上完课后便匆匆离去,从事自己的科研研究。大学更强调的是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初高中式的“监督性”学习。这就造成了一部分学生,特别是男同学们的困扰,一方面从自身骄傲、不愿落于人后的角度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优异的学习成绩;但另一方面,不像从前,有老师、父母在一旁指导、监督,加上青年人爱玩、懒惰等习惯,使之无法适应大学里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新环境。这种精神满足感的失衡,久而久之,就会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罢学的心理,把书本丢在一边,把精力放在网络或者其他更容易找到满足感的事情中。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大一新生中挂科率往往比较高。

二、“90后”大学生的教育对策

首先,作为一名高校教育者应该本着一种包容、关爱的态度看待这些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青年学生。虽然他们身上存在着一些缺点,但是,每一代青年人都有着自己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一面。要给予 “90后”大学生更多宽容与认同,相信他们会在历练中不断成熟、成长。就像原本被舆论称为“垮掉一代”的“ 80后”现在已经成为社会中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90后”不是脑残的一代,崩溃的一代,就像 “80后”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不是垮掉的一代一样。

其次,尊重青年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选择空间,教育者应该扮演的角色是适时的为学生们提一些指导性建议。两性问题上,不能粗暴制止,而是有效疏导,告诉男同学,哪些事情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情是不合时宜的;同时教会女同学学会自我保护,知道应在何时说“不”。

再次,把集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挫折教育等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学科来使学生们参与其中。

集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不应该仅局限在平时办个联欢会或者节假日去一趟敬老院孤儿院之类,也可以考虑组织一些时尚的集体活动,比如素质拓展训练或者带领学生们去一些宠物收养所做义工等等,通过这些手段,增进同学之间的信任感和培养对待弱小者的爱心、同情心。

挫折教育就是要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比较艰苦困难的条件,让青少年在与困难和挫折斗争中经受磨练,受到教育,从而提高他们战胜困难、对付挫折的一种教育方式。

最后,但却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一名教育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有爱存在,用一颗充满爱的心对待学生,会比任何教育手段创新都更加有效

三、特征及表现

(一)了解中国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但没有形成正确的现代价值观,缺失理想、信仰和真正的偶像。

90后”生活在一个主张多元化、追求多样化的社会。中国当前时期的主要特征是社会阶层和社会诸要素的急剧分化和重新组合。体现在社会生活方面,则是“四个多样化”,即: 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社会分配方式多样化。这些“多样化”必将对身处其中的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着重大影响,尤其导致作为“90后”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冲突和紊乱而造成内心的空虚和失衡,缺失了理想和信仰。

(二)信息和知识丰富,对每样事物有自己的见解,态度理性,却极力表现与众不同

90后生活在全球化、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电视、网络、报纸无不随时冲击着他们的世界,特别是网络信息的透明、快捷,网络的交互性、平等性,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让90后的思考多了理性的态度,法制精神、公平诉求、竞争意识得到90后的广泛认同,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大为提高, 多元价值观问题、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问题、腐败问题等也引发了他们深层的思考,他们观点深刻、逻辑严密、善于表达。但在他们更早地懂得世界,在强迫自己以成人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理性分析问题的同时,却又极力表现自身的与众不同,极力表现自我。

(三)智商高,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但内心有时较为空虚,脆弱而敏感

90后成长的特殊时代和“优生优育”的政策造就了了他们自认为自己必然是智商高,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的一代。但独生子女的家庭模式使得90后的情感世界很孤独单一。市场经济的深化父母给与他们更多的是金钱是的关爱,而不是情感的感化。90后的一些家庭经历过拆散重组,这样无疑带给他们情感上和心理上的创痕,使他们变得冷漠而自私,脆弱而敏感,缺乏应有的温暖感和亲切感。

(四)追求时尚,享受生活,名利化,缺乏吃苦精神

伴着中国经济的腾飞,90后享受着父母的关爱、时代的娇宠,这让他们逐渐习惯于从家庭和社会索取。手机、电脑、MP4„„,NBA、宽带、报刊电视、美国大片、名牌服饰„„他们拥有前所未有的品牌意识和对时尚的敏感度。提早过度享受名利世界,缺乏自我创造意识,不愿意吃苦,承受挫折能力较弱,即使遇到不大的事情也会有很大的情绪反映,采取过激的行为。

(五)对网络十分依赖

90后比80后在更小的年龄接触了网络(绝大部分80后是在大学时代,而90后更多是在初中),也更依赖网络。根据调查90%以上大学生每天的生活离不开网络,电脑已经成为学生的必需品。网络内容的不确定性和网络交往的不稳定性使部分90后沉迷网络,逃避正常的社交,甚至影响到他们正常的交流能力、产生漠不关心情感和自闭的心理定位,导致不利于他们健康人格和正确人生观的塑造。

第二篇:0的认识教后反思解读

《0的认识》教后反思

上完了《0的认识》,感慨颇多。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设计《0的认识》一课中,考虑到学生对0的认识并不是一无所知,部分学生知道0表示没有的意思,并会计算简单的有关0的加减法,因此设计该课教法时能从学生的实践出发,主要有如下特点:

1、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课本主题图。本课教材设计是先认识0表示没有的含义,再认识0表示起点的含义,接着教学0的书写,最后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由于考虑到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0,因此,设计教学过程时,把本课教学内容编成一个有关小猴子的故事,把有关0的加减法的认识蕴涵在0的认识中。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对小猴子的情景很感兴趣,并且教学情景有连贯性,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没有打破教学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热衷于学习无需教师过多的组织教学.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教学中,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睛”,让学生观察小猴的表情,然后再采用帮小动物排队的动画形式呈现,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学习活动;其二创设了一个学生自由交流(谈谈在什么地方看到过0,你能想办法用桌上的文具、书包里的书或其它东西表示“0”吗等想一想,动一动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理解和掌握知识。

3、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认数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0的认识》就突出体现了它的基础性、价值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0”在生活中的作用,特别是起点的理解中,老师反复让两个学生在同一起点、不同起点进行跑步比赛,加深“0”的两种含义,在体验中学习这一内容(0的意义的必要性。

总之,感到学生学的认真、轻松,对0表示没有,又表示起点的意义掌握的不错。

开学以来的半个月,学生们还没完全适应小学的学习,课堂纪律不是很好。第二,在让学生观察起点,有的学生没有“尺”,而我课前没有叫学生去其它班借。所以个别学生就缺少了一次仔细观察的机会。

2011.9.10

第三篇:0的认识

《小猫钓鱼》教学设计

灵璧县实验小学 吴艳春

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第三课 P9—10 页 《小 猫钓鱼》。〖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表示的几种含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时的温度、起点的含义等等;并且学会正确地读、写“0”。

2.使学生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会运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以及探 究、交流、合作的品质。

3.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数学的过程 中能够结合进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 0 的两种含义。难点:能够正确地书写 0。【教学准备】课件,铅笔,数字卡片。〖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发挥想像力 师:同学们看,这节课老师给大家请来四位朋友(课件出示四只不同表情的小 猫头像)。它们是多多、乐乐、平平、气气。一天,四只小猫结伴去钓鱼,回来的 时候,多多很开心(出示课件:多多钓到 3 条鱼),你知道为什么吗?用几表示呢? 乐乐也很高兴(出示课件:乐乐钓到 2 条鱼),为什么呢?用几表示呢?平平也觉得 还不错(出示课件:平平钓到 1 条鱼),为什么呢?用几表示呢?可是,气气却是满 脸的不高兴(出示课件:气气没钓到鱼),为什么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件,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设计意图:创设“小猫钓鱼”的故事情境,以趣导入,设悬引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所有学生都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全身心地投入到故 事情节和教师的问题中去,“0 的认识”自然引出。

(二)揭示谜底,教学 0 的第一种含义――可以表示“没有”

1.初步感知 0 表示“没有”的含义。师:原来是因为气气没钓到小鱼,那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数字,它能表示“没有”,它就是“0”。板书 0 并领读。2.实践体会 0 表示“没有”的意思。游戏 师:老师手中现在一共有几枝铅笔?(3 枝)[首先创设“小猫钓鱼”的故事情境,以 趣导师:老师左手现在有几枝铅笔?(2 枝)你们猜猜老师右手有几枝铅笔?(1 枝)(教师面向学生,将双手和铅笔放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 2 枝铅笔,请学生猜一猜。)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铅笔?(3 枝)你们猜猜现在右手有几枝?(0 枝)(教师再次将双手和所有铅笔藏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 3 枝铅笔,请 学生再猜。)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铅笔?(0 枝)你们猜猜现在右手有几枝?(3 枝)(教师再次将双手和所有铅笔藏到身后,然后用左手向学生出示 0 枝铅笔,请 学生再猜。)请学生利用学具盒中的小珠子,两人一组,模仿教师进行猜数游戏。(对小组 游戏中的合作情况进行评价。)设计意图:用铅笔进行猜数游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 0 作为一个数,表示“没 有”的意思。游戏中所隐藏的拆、分数的行为,为以后加减法的学习打下了伏笔。同时,猜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教学设计采用了 2 人的小 组合作学习。教学本课时,学生刚入学不久,多人小组合作有困难,因此从 2 人 小组合作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同时通过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3.比较大小。师:现在老师左手有几枝粉笔?(1 枝)右手有几枝粉笔?(0 枝)0 和 1 比,谁大? 你是怎么想的?(0 表示“没有”;1 表示有 1 个,1 比“没有”多,所以 1 比 0 大。)(三)教学书写“0” 师:0 像什么?同学们的想法真多,有这么多的方法来表示 0。1.教师示范写“0”。

2.一边示范,一边提醒学生,要写好“0”应注意什么(起笔的位置、笔顺、在田字格中书写的格式等)。3.学生书空,再在书本第 8 页描写“0”。4.描红后请学生总结写 0 的注意事项。师:你们觉得写 0 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才能把 0 写好? 5.请学生在书第 9 页的空白田字格中练习写 0。设计意图: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你都在哪儿见过 0”,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 空间,然后再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体会到“0”的丰富含义。

(四)唱起来,跳起来 教师带领学生唱健康歌,一边跳舞。

(五)我的发现 师: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在哪儿看见过 0 呢?(尺子、温度计、电话、时钟??)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先独立思考 5 分,然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要求每次提出在哪里见过 0 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这里的 0 表示什么。)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要求汇报的内容不能与别的组重复。1.0 表示起点的含义。课件出示直尺,让学生进行观察,了解“0”的另一个含义。师:同学们看(出示直尺),直尺上也有“0”。尺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呢?(用来 量东西)师:那尺子上的 0 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起点)2.0 表示水结冰的温度的含义。师:(出示课件)噢,温度计上也有 0。那这 里的 0 又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 0 度)小企鹅博士也同意同学们的想法,不过,他 想补充几句,让我们来听听,企鹅博士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课件出示逗趣的小企 鹅动画)我现在正在南极,这里的天气可真冷,每天都在 0 摄氏度以下,成天冰天 雪地的。同学们肯定都知道,冷到了一定程度,水就会结成冰。水结冰的这个温 度就是 0 摄氏度――出示温度计,0 在这里表示水结冰的温度!同学们,等你们学 了很多知识,长大了,欢迎你们来南极考察!

六、课堂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七、作业。课本 10 页的第 2 题、第 4 题和第 5 题。

第四篇:0的认识

《0的认识》教学反思

东阿县铜城联校 杨春燕

上完了《0的认识》,感慨颇多。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设计《0的认识》一课中,考虑到学生对0的认识并不是一无所知,部分学生知道0表示没有的意思,并会计算简单的有关0的加减法,因此设计该课教法时能从学生的实践出发,主要有如下特点:

1、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用课本主题图。本课教材设计是先认识0表示没有的含义,再认识0表示起点的含义,接着教学0的书写,最后教学有关0的加减法。由于考虑到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0,因此,设计教学过程时,把本课教学内容编成一个有关小猴子的故事,把有关0的加减法的认识蕴涵在0的认识中。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对小猴子的情景很感兴趣,并且教学情景有连贯性,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没有打破教学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热衷于学习无需教师过多的组织教学。.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本课教学中,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睛”,让学生观察小猴的表情,然后再采用帮小动物排队的动画形式呈现,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自主的学习活动;其二创设了一个学生自由交流(谈谈在什么地方看到过0),你能想办法用桌上的文具、书包里的书或其它东西表示“0”吗等想一想,动一动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理解和掌握知识。

3、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认数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基础的知识之一,《0的认识》就突出体现了它的基础性、价值性。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0”在生活中的作用,特别是起点的理解中,老师反复让两个学生在同一起点、不同起点进行跑步比赛,让学生量一量教室的门、黑板等来了解“起点”,加深“0”的两种含义,在体验中学习这一内容(0的意义)的必要性。

对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心得体会

东阿县铜城联校

杨春燕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数学综合实践课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活动,目的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更不是为了场面的热热闹闹,而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所体验(比如: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有所感悟、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如何把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在此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本质上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空间,数学实践活动的环节包括:“确定活动→探索实践→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等。如在数学第九册第一单元“节约能源”这课时,先让学生结合自家的实际情况,分别把近两个月用水、用电情况进行数据统计,把自己调查的数据与全班同学交流,并比较用水量、用电量、水费、电费相关数据。通过交流选出学生家庭中用水量、用电量高中低三种不同的数据,并加以比较,哪位同学家里用电量、用水量少,哪位最多。为什么?让学生评价。在课程设计上尽量体现以学生参与实践为主,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感受中,达到自觉节约能源的目的。

二、要注意关心学生的学习过程

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新课改要求教师由传授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要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如教第四册“简单的统计”时,让学生结合实践情况,组织学生各自观察学校路口、家门口、十字路口、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自行车流量的情况,用喜欢的方法收集数据,并提出具体操作过程的要求。这样学生经历一个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学会一些探索的方法。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科学选择内容,注重实践应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内容和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明确了小学实践活动“做数学”的内涵,我们确定了实践活动的内容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围绕学生所学的课本知识,结合所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这样的内容有书本上提供的,如一年级下册的《奇妙的回形针》、《小小信息员》等。也有师生自行设计的,如在教完“人民币的认识”之后进行的实践活动“我去买东西”,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人民币在生活中的应用。不管是书上的,还是师生自行设计的,这样的实践活动的特点是时间短、见效快、紧密结合教材;重点是解决单一课堂教学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类的活动一般安排在某一部分教学内容之后,起到巩固知识,加深理解的作用。如一年级的《奇妙的回形针》,学生在认识完100以内的数和图形之后进行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加强学生对100以内的数和图形的认识,同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而言之,数学综合实践课就是让学生“做数学”,关键在“实”,形式要“活”,一定要“动”,而活要有本(以教材为依托),“活”而不乱,“活”中增智,“活”中求实。力求“动”而有序,“动”而有导,“动”而有得。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是一门新的课程,但是我们会继续下去。我们将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逐步完善,使实践活动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论文写作计划

东阿县铜城联校 杨春燕

1、网络环境下小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研究

我将围绕基于网络应用的小学生探究性学习,来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应用网络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与活动,强调获得知识的过程,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初步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学会自主、创造性地学习和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信息科技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2、网络环境下小学生的协作小组学习研究

大量实践显示,学生在具有良好组织结构的协作小组中学习,其效果远远优于传统的班级组织形式。学生之间为了达到小组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以期获得达到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在新学期中我准备在进行教学时注意让学生按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合作,让合作学习小组在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感受到个人学习的成功和他人的成功密不可分,形成学习者之间以融洽的关系,以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探测与个别化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是否更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3、网络环境下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另外,心理学科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认知和情意两个系统共同参与的,由认知活动逐步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构成智力因素(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五种心理素质),而由意向活动逐步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构成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种因素),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那么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应注意哪些问题也将成为研究的重点。

发表计划

通过撰写论文,把自己的专题研究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不断提高论文质量,力争每学期至少有一篇论文获奖或在县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1篇论文。

读《吴正宪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有感

东阿县铜城联校

杨春燕

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这次课程改革,不仅引起教育界而且引起了全社会的密切关注。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但要使教育改革取得成功,最关键的还是教师。吴正宪老师具有深厚的教学功底,以一个专家型教师的风采展示在我们面前,我从吴正宪老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体会到了新的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给我们带来了教育理念的革命。

吴正宪是一个重感情、充满人情味的老师。课堂上,她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她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她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她的课,充满了童趣、乐趣。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几十分钟的数学课,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其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与熏陶。这是吴老师课堂教学的一大特色。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整个课堂教学无不体现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了孩子明天的生存与发展出发来组织课堂教学,整堂课学生都沉浸的学会学习,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求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取了如何学习的方法与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和掌握学习方法是显性的,直接体现在教材之中;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则是隐性的,是活的教学内容,吴老师在教学中精心地发掘,并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学生深切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生不愿意下课,不愿意离开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就是明证。这样,教与学的活动由单向传输变成了双向互动,整堂课充满发展充满活力

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在教学活动中,吴老师十分科学地处理好了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是中心,学生的学是主要矛盾,一切围绕怎样学,怎样才能学好这个中心进行。《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吴老师首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怎样来表示一半。学生们用不同的方法,有的用画图,有的用文字,有的图文结合……这些都是学生的学习成果,吴老师十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包容了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方法。尽管这些方法,有的显得幼稚和原始,但吴老师没有把成人的思维方法强加给学生,由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优化,在学生进一步反思和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建构。吴老师留给学生较多的发挥空间,教师不仅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而且积极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去选择去创造去应用。又如在教学《相遇问题》一课时,教师把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方法转化为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交流——拓展与应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开放的教学情境下,学生解决问题时不是把问题和类型相联系,而是经历一个思考与再创造的过程,把思考还给学生。吴老师很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在她的课上有疑问,有沉思,有比喻,有赞许,有笑声,还有争辩。争辩是思维最好的触媒剂,我们看到过孩子们对“被除数与除数之间的变化是同扩同缩还是同增同减”,争得面红耳赤,也看到对问题“小明身高130厘米,跳进平均水深120厘米的小河中去游泳,有危险吗?”辩得不可开交。伴随着这些波澜迭起的教学过程,全体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了学习的全过程,通过交流、发现、辨析、整合,大终于获得了共识。值得一提的是,争辩和交流的过程,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倾听、接纳与评析,这对完善学生的人格,意义是深远的。

吴老师尊重每一个生,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去探索和获取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数学,她从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从强迫学生去认同。正如有的孩子说:“我们最喜欢上数学课,上课时想说就说,说错了也没关系。”

吴老师总是这样,以热的鼓励、殷的期待、巧妙的疏导与孩子们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她用那真诚的爱心感染了孩子们,贴近了孩子们的心。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导下,她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第五篇:0的认识

《0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赵场中心校 肖云

教学内容:0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0的存在。

2.通过游戏数数,找一找等活动,让学生理解0的不同意义。3.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写习惯。教学重点:认识0,理解0 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0的不同意义。

教学准备:少许小红花和一个数学百宝箱,一把米尺等。教学过程:

一、数学导入

师:同学们,谁能一口气从1数到5?请举手。生1: 1 2 3 4 5 师:真厉害,老师送你小红花一朵,那谁还能从5倒着数到1呢?请举手。生2: 5 4 3 2 1 师:你的声音真响亮,老师也送你一朵小红花!

师:同学们,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数一数,数得好的小朋友就有机会参与我们下面的有趣活动。

师生一同将1----5的数数一数。

二、猜一猜

师:同学们,刚才老师送出了2朵小红花,你能猜出老师的数学百宝箱你还有几朵小红花吗?

生1:1朵

生2:可能是3朵吧!

师:你真的相信是3朵吗?你为什么才是3朵呢? 师:同学们,想看一看到底是几朵吗?(展示百宝箱)生:原来一个也没有!

师:在数学上一个也没有可以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呢?谁知道?(一个也没有 0)板书课题:0的认识

二、找一找

1.师:同学们,0这个数哼特别,在我们的身边很容易找到,你在哪个地方看到过吗? 生1:在爸爸手机上有0; 生2:商店的电子称上有0; 的认识 生3:有的电话号码上有0; 生4:身份证上有0;

师: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可以发现0的踪迹,你们请看老师手里的三角板,它上面也有0的,想看看吗?

师将三角板是哪个的0让学生看一看。

师:不仅三角板上有0,在老师的直尺上也有0,还想看吗?(交流展示)师:同学们,这里的0 还是表示一个也没有嘛?它表示的是一个起点。板书:起点

三、写一写

1.教师示范书写“0”(生书空)

2.师:0在田字格里也只占一半,写在各自的左半格里。3.学生在树上的田字格里将0写5遍。教师巡视。

四、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又学到了什么?

五、课堂练习(第11、12页第1---4题)1.教师教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3.学生交流;

4.教师板书:3 0 4 1 0

六、布置作业(第16页第5题)

七、板书设计

0 的 认 识

0 一个也没有 3 0 4 1 0 起点 0 1 2 3 4 5

教学反思:

下载90后大学生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90后大学生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0 教案

    认识0教案 师姑庄小学 雷静 教学目标: 1、理解0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 2、掌握0—5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0的认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教学0的认识。0的含义有两层 1、表示什么都没有。教材先通过三幅画来展示一只小猴子逐次把两只桃吃光的过程来说明0可以表示什么也没有,使学生初步感知0的......

    0的认识

    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 设计题目: 0 的 认 识 所在单位: 镇远县羊场小学 姓 名: 联系电话: 2013年9月13日 0的认识 教材分析 0的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

    0的认识

    《0的认识》教学设计 希望小学 侯会荣 教学内容:冀教版教材第16-17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通过观察、思......

    《0的认识》的说课稿

    《0的认识》说课稿 易门县六街镇白龙小学 何秉寿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第一册第二单元“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内容,包括教科书第24页的例......

    《0的认识》说课稿

    《认识0》说课稿 授课教师:罗子卉2017年03月30日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培智类教材《快乐生活》一年级下册生活数学板块第二单元的第一课部......

    0的认识范文

    课题:第四课时 0的认识 授课日期:9月11日 星期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17页。 教材解析:例1从小白兔采蘑菇引入数0的认识,让学生知道一个也没有可以用0表示,0和3、2、1一样也是......

    0的认识教案

    0的认识 授课教师:罗子卉2017年03月30日 教学目标: 1、知识点:学生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知道0的含义是表示没有;了解生活中的0;规范0的写法,能整洁的书写0。 2、能力点:培养学生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