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0的认识
0的认识
小桥小学
蓝玉环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16-19 页信息窗 4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认识 1—10 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呈现的是学生摘苹果的连环 画情境图。第一幅图描绘的是学生摘苹果,复习1-10 各数的认识;第二幅图是苹果摘完了,借助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引出对“0”的认识。教材设置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情境,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0”,在这一活动中经历符号创造的过程,并在这一现实情境中体会“0”表示的实际意义。同时图中借助直尺、温度计上的“0”,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还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线,让 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认识“0”,了解其含义,会写“0”。
2、掌握 0-10 各数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学生能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和兴趣。
4、在认识 “ 0 ” 的情景中体验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研究“ 0 ” 的活动中体会学习成功 的喜悦。
教学重点:感受 0 的含义,熟练掌握有关 0 的加减法。教学难点:理解“0”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线。教学用具:苹果树挂图、课件、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见过苹果树吗?你摘过苹果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棵特别的苹果树,(出示苹果树图):你发现什么了?1个红点和一个绿点(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如共有10个苹果,每个苹果上面都标有 一个数等。)你们想摘下这些苹果吗?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摘苹果的游戏,好不好?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亲切、自然,由学生感兴趣的摘苹果游戏引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自然过渡到下面的问题情境中。]
二、师生共同探讨新知
(一)摘苹果,提出问题
1、说明游戏要求: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苹果摘下来,告诉大家上面的数是几?表示什么意义?然后再把它贴到黑板上。
2、指几名学生上前摘苹果。
3、提问:苹果摘完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引导学生观察,小组交流提出: 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能不能把这些苹果排排队? 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怎么表示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做中想、做中学。通过摘苹果这一活动既复习了前面所学的有关数的知识,又在活动结束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自主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独立回答,交流不同的方法。
2、如果把这些苹果排排队,可以怎么排?同桌相互说一说。让学生上前排,展示不同的排法。
3、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怎么表示呢?请你自己想一个表示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
4、教师说明,在数学上,一个也没有我们用“0”这个数字来表示。(板书“0”)
[设计意图:让学生数数、排列,运用了前面所学的知识,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引导学生及时把自己的成果与他人进行交流。](三)生活中的“0”,学习写“0”。
1、现在想一想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0呢?(门牌号码上的0、电话号码上的0、直尺上的0„„出示有0的图片)课前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0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直尺、台秤、计时秒表、温度计的图片)
2、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1)课前同学们也准备了直尺,拿出直尺,放在桌上。找一找0在哪里,小手指向0。你能大声的把直尺上的数字读一遍吗?
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这些数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从0 开始的)这个0表示什么呢?学生小组讨论
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起点的意思。(板书:起点)
(2)出示图片(温度计)
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生尝试说)
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所以这里的0表示分界线。(板书:分界点)
小结:0可以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分界点。
3、学习写0(1)写“0” 同学们看“0”像什么?你会写吗?试一试,看谁写得最漂亮!(学生写后,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写“0”的正确笔顺,再让学生在课本田字格里写 几个“0”,同桌相互比一比,议一议。)
(2)现在,我们的数字大家庭里又添了一名新成员:“0”。把它排到什么位置合适呢?为什么?(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一起按顺序读一读这些数:(0,1,2,3,4,5,6,7,8,9,10)[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 0,引导学生用一双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丰富了学生对 0 的感性认识。]
三、巩固练习:
1、写一写(自主练习第 1 题)盘子中各有几个苹果呢,请你数一数,写一些。看谁写得最漂亮!
2、连一连(自主练习第 2 题)你们看,这些调皮的数打乱了顺序排列在这儿,你们能按照顺序连一连吗?如果你连对了,就会得到一份有趣的礼物!快开始吧!
[设计意图:通过数数、写数,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并且培养学生认真写数字的学习习惯;通过连线,巩固 0-10 的顺序,学生完成后的交流,增加学习的乐趣。]
第二篇:一年级上册《0的认识》教学设计
《0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P29页上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1—5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呈现的是学生摘苹果的连环画情境图。第一幅图描绘的是学生摘苹果,复习1-10各数的认识;第二副图是苹果摘完了,借助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引出对“0”的认识。教材设置了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情境,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示“0”,在这一活动中经历符号创造的过程,并在这一现实情境中体会“0”表示的实际意义。同时图中借助直尺、温度计上的“0”,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还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线,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情分析:
“0”的认识是比较抽象的。因为它表示一个也没有,所以不能提供直观、具体的数量与之建立联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0”不仅表示一个数,还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线,受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的影响,接受起来会有小小的障碍。为此,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时从生活实际出发,尽量创设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为顺利教学创设良好氛围。教学目标:
1、认识“0”,了解其含义,会写“0”。
2、掌握0-10各数的顺序,加深认识数的排列顺序。
3、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的观念观察事物的习惯。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0”,了解其含义。教学难点:理解“0”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线。
教学关键: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0”、理解“0”表示的含义。教学准备:
教师:苹果树挂图、课件、在黑板上画好田字格 学生:田字格本、直尺 过程设计:
活动一:情境引入
谈话:同学们见过苹果树吗?你摘过苹果吗?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棵特别的苹果树,(出示苹果树图):
你发现什么了?(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如共有10个苹果,每个苹果上面都标有一个数等。)
你们想摘下这些苹果吗?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摘苹果的游戏,好不好?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亲切、自然,由学生感兴趣的摘苹果游戏引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自然过渡到下面的问题情境中。] 活动二:摘苹果,提出问题
1、说明游戏要求: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苹果摘下来,告诉大家上面的数是几?表示什么意义?然后再把它贴到黑板上。
2、指几名学生上前摘苹果。
3、提问:苹果摘完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小组讨论一下。
引导学生观察,小组交流提出: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能不能把这些苹果排排队?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怎么表示呢?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做中想、做中学。通过摘苹果这一活动既复习了前面所学的有关数的知识,又在活动结束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树立初步的数学问题意识。]
活动三:自主解决问题
1、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独立回答,交流不同的方法。
2、如果把这些苹果排排队,可以怎么排?同桌相互说一说。让学生上前排,展示不同的排法。
3、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怎么表示呢?请你自己想一个表示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汇报时注意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鼓励个性化的表示方法,让每个学生的想法都得以展现。]
4、教师说明:在数学上,一个也没有我们用“0”这个数字来表示。(板书“0”)[设计意图:让学生数数、排列,运用了前面所学的知识,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并引导学生及时把自己的成果与他人进行交流。在这一活动中注意解题策略的多样化,鼓励学生出现与众不同的方法。]
活动四:认识0
1、写“0”
同学们看“0”像什么?你会写吗?试一试,看谁写得最漂亮!
(学生写后,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写“0”的正确笔顺,再让学生在课本田字格里写几个“0”,同桌相互比一比,议一议。)
2、找生活中的“0”
想一想:生活中什么地方见过“0”?它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后,利用课件展示温度计上的0、直尺上的0,并说明其表示的含义。)
3、介绍0的发展史
其实,最初在阿拉伯数字中没有“0”,那么“0”是怎样演变来的呢?(课件展示小资料——“0”的形成过程)
4、现在,我们的数字大家庭里又添了一名新成员:“0”。把它排到什么位置合适呢?为什么?(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一起按顺序读一读这些数:(0,1,2,3,4,5,6,7,8,9,10)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找生活中的0,引导学生用一双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丰富了学生对0的感性认识。通过介绍小资料,开阔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增加学数学的乐趣。] 活动五:巩固练习
1、写一写(自主练习第1题)
盘子中各有几个苹果呢,请你数一数,写一些。看谁写得最漂亮!
[设计意图:通过数数、写数,巩固10以内数的认识,并且培养学生认真写数字的学习习惯。]
2、连一连(自主练习第2题)
你们看,这些调皮的数打乱了顺序排列在这儿,你们能按照顺序连一连吗?如果你连对了,就会得到一份有趣的礼物!快开始吧!
[设计意图:通过连线,巩固0-10的顺序。通过完成后的交流,增加学习的乐趣。]
3、猜一猜(课本自主练习第3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然后动脑筋猜一猜:可能剩下几个,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想象、猜测,找到答案。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只要学生的说法合情合理就予以肯定。] 活动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回顾、总结,并能提出新的研究问题。逐步培养善于反思、提问的意识。]
板书设计:
0,1,2,3,4,5,6,7,8,9
第三篇:小学一年级数学 0的认识 教案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0”的含义,会读写数字“0”,熟悉0.2. 初步理解并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 0 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有关 0 的计算方法。教具:ppt课件、实物、数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1——5这几个数了,下面老师出示卡片,请看卡片上是几就拍几下手掌。最后,老师出示0的卡片,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揭示0的第一层含义:0表示没有
1、看一看、想一想
师: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在干什么?
生:小猴,吃桃。师:第一幅图小猴看到了几个桃子?可以用几来表示? 吃掉了一个,还有几个?
再吃掉最后这一个,还有几个? „„
第三张图片盘子为空,一个桃子也没有,用数字0表示。
2、听一听,猜一猜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里面放了两个硬币)的小茶叶桶,使劲摇,让学生猜猜里面是什
么东西?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同学们众说纷纭,耳朵、眼睛全都集中到我手中的小茶叶桶上面来了,这时揭开谜底——硬币)
再让学生猜猜有几个硬币呀,学生有说1个的,有说2个的,还有说3个、4个的,当他们争论不休时,教师打开桶盖将硬币倒在桌上,当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2个。师:用数字几表示呀?
生:用2表示。
师转过背去,将硬币取出,再摇,没有任何声音。全班同学大声喊道:没有硬币了,0个。(让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听一听、猜一猜的游戏中,对0表示“没有”的含义已经都能接受了。)
3、说一说,做一做
(一)、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与0有关的事件。(2)、引导学生说说在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
(二)揭示0的第二层含义:0表示起点、开始
请你拿出直尺,找一找“0”在什么位置.让学生自己发现“0”在尺子的起点位置,从而引出“0”表示起点。出示图片:直尺图。
“0”不仅表示一个也没有,它还可以表示起点.你们看,直尺上的“0”就作为起点,排在了1的前面。问:“0”除了表示没有和起点这两个意思以外,你还知道它可以表示什么吗? 引导学生说出:“0”还可以表示界限,如:生活中常说的温度,以零度为界限,有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三)教学生正确书写“0” 指导书写,演示“0的写法”(注意转角要写得圆滑)学生观察以后,练习描红。
(四)有关0的加减法
1、有关0的减法。(1)、课件出示教科书上第30页的小鸟图
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谁会列式? 谁能说说这里的3、3、0分别表示什么意思?(2)、xX同学表现得真棒。老师这有两朵小红花送给他吧。请问,老师手中现在还有几朵小红花?
能列一个数学算式吗?
还能说几个这样的算式吗?
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呢?(生自由发言)继续引导观察发现:(如减号前面是3,减号后面还是3。都是几减几得0。一个数减去它自己,就等于0。)
2.有关0的加法。
(1)、课件出示(有4只青蛙蹲在荷叶上,又漂来一片荷叶。)能根据图意提一个问题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还能怎么列算式呢?为什么? 板书:4+0=4 0+4=4 师:还能写出这样的数学算式吗?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又有发现了什么小秘密呢?
(同学们越来越厉害了。小秘密藏都藏不住。把大家说的综合起来就是,我们学习的是关于0的加法,一个数加上0或者0加上一个数,都等于这个数本身。)
3.想一想:5-0=?(一个数减0,等于这个数本身。)师:还敢接受我的挑战吗?5-0=?为什么?
师:同学们说得实在太好了。我也同意5-0=5。其他同学呢? 板书:5-0=5。师:还能再说几个像这样,用一个数减去0的算式吗?
师:这些算式看起来也很有意思。它们又藏着什么小秘密呢? 问:谁还能举出几减0的例子?
师:观察这几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4、做一做 3+0= 4-0= 0+2= 0+0= 5-4= 1-1=
三、巩固练习(练习四的一些题目)
1、看图写数(第1题)
2、排序 :4、3、1、0、5、2(第2题)
3、小猫吃鱼
4、计算卡片练习。
四、小结、质疑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四篇:小学一年级《0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0的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0的认识》教学反思1
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是:1)0的含义;2)0的书写;3)0的有关加减法。这三部分内容,我在时间分布上呈现出1:1:2的比例。
从整堂课来看,我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有:1.创设学生喜欢的游戏情境。在巩固“0表示没有了”的时候,我设置了“猜一猜”的游戏环节,让学生猜我手里的硬币有几枚——硬币一枚也没有,用0表示。这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提高课堂效率。2.重难点突出。在突破难点,即理解有关0的叫减法的算理时,我反复问学生“这表示什么?”让学生再说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学生比较容易消化。
但是从整堂课的教学氛围来看,师生的互动有些僵硬,似乎学生说的比较少,而我说的比较多,学生在听老师说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注意转移,因而后半堂课明显感到学生有些疲倦与力不从心;引导的力度不够,使得学生对于我的提问有些茫然不知所措。“0的书写”一块,由于投影仪出现的问题,对于学生常出现书写错误并未完全呈现出来;“0的有关加减法”一个模块,学生对于减法学习之后的加法学习产生了负迁移,而我对于这部分考虑的不够周全!
但是,让我特别感恩的是,在几次磨课的过程中得到了师傅和其他老师的指点,对我的帮助很大。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的呈现遵循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老师说学生听”转换成为“老师引导学生说”;在语言上也尽量精简,说得太多反而让学生产生听觉疲劳,课堂效率难以提高;在学习方面,我将继续向同事与组内成员交流学习,争取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
小学一年级《0的认识》教学反思2
《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0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在此之前,学生对“0”已有初步的感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并能正确书写。难点: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想通过多种情景来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认数过程,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心理特点等因素基础上,营造情境氛围,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具体事物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0的含义。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能主动探索,学习0的有关加减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与学生共同收获着成功的喜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运用多种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快乐学习。
例如:引导学生理解“0”表示没有这一含义,首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三毛掉毛”这一动画情境让学生从视觉上初步感知0的第一个含义,表示什么也没有;接着,让学生猜罐子里的硬币加深对印象;最后,还让学生举例说明,用放磁铁强调。这样,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认识了0表示没有的含义。
二、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有关0的加减法,为了让学生发现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结果等于0;一个数加0,结果等于这个数本身;一个数减0,结果也等于这个数本身的规律。我先让学生看图列出有关算式,再举生活中例子让学生列有关算式,最后让学生自己举出类似的'算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课堂上的组织教学还不够到位。由于学生首次到学校五楼多媒体教室上课对周边一切都很好奇,加上多媒体教室相对教室大得多我没带扩音器,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纪律较涣散、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减少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应该做到一手抓组织教学,一手抓学科教学,两手都不能误。
二、调控课堂的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教学预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需要教师随时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为学生获取知识服务。但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为考虑到课件的问题,所以在个别环节显得啰嗦。如,“三毛掉毛”环节,学生说三根毛都掉了,头上没有一根头发,成了光头,我应该顺势引出:没有一根头发用哪个数来表示。可考虑到下一张课件,却做到一再啰嗦三毛头上有三根头发用几来表示,二根头发用几表示,一根头发用几来表示,而后才问没有一根头发用几来表示,致使教学显得啰嗦。
学无止境,在今后教学中我将把有效组织课堂教学、随机调整预案,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作为努力的一个方向。
小学一年级《0的认识》教学反思3
一、创设童话情景,给数学插上五彩的双翼
孩童时代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时代,在童话中,学生能找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神秘、有趣都吸引着孩子的好奇心,在这里,孩子们的眼里平凡的现象往往会变得非同寻常。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小兔采蘑菇”、“四弟采萝卜”的故事,学生们激情投入。
1.从“小兔采蘑菇”的故事中,他们初步感知到0的存在,他们也明白到:如果像四弟那样做事三心两意就“一无所有”了,有的学生还联系到学习上,如果学习不专心也会什么知识也学不到了。
2.故事情景的创设应该贯穿在探究的过程之中,所以在探究有关0的'计算时设计了“四弟采萝卜”的故事,学生在情景中深入探究,并通过对具体事例的研究发现数学的。在此,教师进一步渗透思想教育:要有四弟那份知错能改的心。
这样,运用现代代技术手段,把学生一个学期所学的知识内容,整合到一个连贯的、生动的故事情节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播放出来,学生边看边思考,边捕捉故事中的数学信息,将知识的逻辑发展顺序与故事的发展顺序紧密联系起来,并且在故事中引申出做人的道理,对学生的启发多么大呀。
二、创设生活情景,让数学走进现实的生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除了学生平常无意识的观察、感受以外,有意的生活体验的积累也很必要。在课中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感受生活的机会。
因此,在课中我先让学生自己尝试找生活中的0,然后老师利用课件显示生活片断,和大家一起寻找0的足迹。有的找到电话、遥控、住房号码、计算机……,还有同学想到100元、50元、10元上也有0。学生越找越多,像开了锅似的,不愿意停下来。
学生身临现实情景,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就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在课堂上,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毫无倦意。
三、创设游戏情景,让数学成为快乐的驿站
一年级孩子刚入学,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创设游戏情景,重在激趣。因此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游戏的练习“小猫钓鱼”。老师把得数是0.5.4的小背篓贴在黑板上,把写着算式的小鱼送给上课认真的同学,请他们把小鱼贴在对应得数的小背篓下面。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
实际上,创设情景的途径是各种各样的。还有角色扮演情景、电脑模拟情景、图画再现情景等等,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情景创设就在我们的身边。
小学一年级《0的认识》教学反思4
本节课从学生们兴奋的表现中可以看得出,孩子们喜欢这样轻松而且生动的课堂。本节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将小猴子吃桃子的经过播放出来,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捕捉到了故事中的数学信息,从而掌握了0的数学意义,很直观,而且学生的印象也比较深刻。本节课另一个亮点是能够通过让学生找出身边的“0”,教师给予及时肯定,鼓励了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善于观察的精神,也许学生也就从此刻开始拥有了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
然而,这一节课并不是一节完美的精品课。审视自己这节课的教学环节,从效果上看还不是很有效;手段比较单一;教育机制并不很及时、适时,我认为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课堂常规管理不足
那个时候,我是一名刚刚踏入低段教学的数学教师,面对处于幼小过度时期的一年级孩子,我甚至有些束手无测,而且没有引导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使得我这节课在开始初期用了将近3分钟的时间在维持秩序,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正常的教学。
2.课前教师的引导不到位
本节课,在师生互动方面教师动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然而学生的主体性却没有得到很大的发挥。教师仍然是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例如:在讲授“0的起点的含义”时,学生说0可以表示开始,而教师硬是要强调应该用“起点”二字,这样,部分学生在一节课下来仍然不改往常的叫“开始”,而另一部分学生则被教师强调的不知道改如何说是好,此时,我也没有给这部分学生做个及时的引导,从而使得最后总结的环节出现脱节的现象。
小学一年级刚开始,不仅是学生入学后的适应期,也是我转入低年级教学的适应期,同时也是我从教道路是上的一个巨大挑战期。总之,我要感谢这段时间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领导与同事们,是他们教给了我好多成功的教学方法。同时,我更感谢与我朝夕相对的.孩子们,是这些可爱的孩子们给了我成长和锻炼的天地,今后我还继续在孩子们的帮助之下丰满自己的教学羽翼,这几年来的蜕变让我成一个青涩的执教者成为一个助学者,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这些年的点点滴滴的积累。希望更多的老师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见证教学的奇迹!
小学一年级《0的认识》教学反思5
刚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新生,他们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由于没有将这些经验提炼为数学知识,特别是对“0”表示起点知之甚少,所以这只一个难点。但是学生因为好奇,对生活中的事物或动态、有趣的事物特别感兴趣,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力求从生活实例中导入,找生活中的“0”。
好的方面:
1、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数学含义,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能明白“0”的`含义及写法。
不足的方面:
1、在教学活动中,总是想把学生的思维定在自己设想的圈子中,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一定限制。
2、在教学活动中,我没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以至于有些环节脱离了主题。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教案
0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2.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过程与方法
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教学用具:猴子和桃子图片、直尺。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二、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
1.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板书:0的认识。领读“0”。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都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出示直尺。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发散思维,充分联想。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
四、教学书写0 1.学生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3.学生写“0”,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优缺点。
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0。
五、巩固练习。
1.课本第31页的第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2.摆一摆。要求:
(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3)鼓励不同的排法。
六、作业:抄写0.板书设计:
0的认识
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第二种含义:起点。
课后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