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后感 黄沛源
观《愤怒的小孩》有感
镇巴县城关小学六(4)班 黄沛源
收好心绪,我开始回味《愤怒的小孩》这部影片。银幕上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孙小傲与小兰一起流浪街头,与坏人斗智斗勇。这部影片可谓是五味杂陈——光明背后的黑暗,感动背后是愤怒,亲情背后是利益,风趣的一幕幕却令人深思,更是极大地讽刺了那些万恶不赦的不法人士。
这部影片中孙小傲出走的那一幕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更加珍惜现有的生活,没有分别,没有等待,没有割舍的美好生活。或许,我们应该对大人们说——请多陪陪我们,用微薄之力撑起孩子们心里的碧海蓝天。
最让我感动的是老爷爷的角色,也许在大人们眼里有些许幼稚与不现实,但在孩子们的眼里,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明。他代表着许多人物——警察,老师,医生,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无论稚儿身何处,天下皆有人来陪。
愤怒是一部影片中必不可少的,小兰被卖走的那一幕让我目睹了人间丑恶。虎毒不食子,论古言经皆有此言。被自己的父母抛弃,她会想些什么?也许,她会痛恨自己的双亲;也许,她会选择挣扎;也许,她从来没有放弃。一个少小无猜的孩子却要面对残酷的现实,前方的路怎么走?她不知道,也许只是一片黑暗,但我们要让她们知道——光明所至,皆为福地。有大家在,你们不会深陷于苦难只中,有大家在,你们不会形单影只。
剧终了,我还在久久地回味中。
散场了,心中还残存着些许感动。
离开了,带回了一片惆怅和深思。
收好心绪,我感动于那完美的结局。破镜重圆,当苦海退去应迎来最纯真的笑容。他们的故事还没结束——也许,孙小傲会和他的父母团圆在一起;也许,那位老爷爷会加入他们的家庭;也许,小兰寻到了自己的梦想。涅槃重生,理应珍惜自己的生活。也许黑暗会盘踞在光明的身后,但终有一日会柳暗花明。
敢问真情何处有,亲情所至皆为福。
(指导教师:何万春)
第二篇:《黄大年》观后感
《黄大年》观后感5篇
《黄大年》观后感1
人来到世上总免不了有一天要走向死亡。有的人死了却没人会记得,也没人会在意,但有的人死了却留后后人无尽的精神财富,让人们用各种方式去怀念、去追忆、去学习。黄大年就是后者,黄大年的爱岗敬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精神震撼着无数人的心灵,全国上下都在以各种方式学习他的先进事迹。黄大年从事教研和科学工作,他完全只要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就行,但是他却用平凡的身躯践行了什么是敬业、什么是忘我、什么是科研、什么是不懈奋斗,仅就这一点就值得我们所有人点赞和引以为荣,所以尽管他的生命短暂,但他所留下来的精神却永垂不朽、永不磨灭。
黄大年的精神,告诉着我们每一个人,人人生来都是平凡的,但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当前在以中国领导下的繁荣中国,我们更需要这样兢兢业业、勤于奉献、开拓进取的人才,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走在世界前列、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黄大年》观后感2
在中国,有许许多多无名、有名的科学家,他们抛弃一切,毅然回国,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黄大年教授就是其中一位。
7年前,黄大年教授在英国的科学界享有很高的地位,金钱、名誉、地位和国际一流的科研团队。但是,这些对他来说都不重要,他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就这样,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他回到了母校吉林大学。他从回校的第一天起,就投入到了高强度的工作中,别的同事都是每天工作8小时,而他却把一天24小时的时间全部时间投入工作当中。
在这7年中,他凭着高深的科学专业技术水平和一股刚强的毅力,填补了我国在地球地理控测的多处空白。有专家说过,黄大年同志在这7年中的成绩相当于别人五十年的成就。他的这一股爱国情怀也深深感染了他的学生,不少同事也都说他是一个超人!
但是,超人也有累的时候。20xx年底,他终于倒在了病床上。但他心中的脚步却从没有停歇过,在病床上,他坚持给学生讲课,耐心地讲解学生们的疑惑。
20xx年1月8日,黄大年教授最终没能战胜病魔,不幸离世,长眠于祖国的土地之下,享年58岁。他走得太突然,走的太可惜,对于我们,对于国家,对于世界,这都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黄大年教授虽然去世了,但我们要学习黄大年教授的爱国之情怀,鞠躬尽瘁,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黄大年》观后感3
昨日有幸去到广西艺术学院观看话剧《少年黄大年》。惊叹许多,感触许多。
演员精湛的演技,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少年意气的黄大年。不论是课堂前与同学们讨论地质问题,还是半夜溜入实验室做实验,这些都是一个少年,在追寻梦想的路上留下的一个个脚印。我想,也许正是他在少年时就有的这种科研精神,才使得他在未来获得了成功。
还有一处,也是让我十分触动的。是莫大爷讲起他在抗美援朝时的经历,他刻骨铭心的经历,教导了黄大年等一群少年,也教导了我。我也是这个新时代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觉得我也应该像他说的那样,在风华正茂时努力学习,在未来为祖国做出贡献。
黄大年与苏小刚在地质勘察时的惊险经历同样让我触目惊心。这么陡峭的山峰,这么湿滑的地面,两个人就这么走着,实在让人为他们捏一把汗。他们那样拼尽全力的拿回记录本。我想,也许那就是暴风雨中的一道光。他们为地质队,为祖国贡献了许多,就像苏小刚说的一样,他这一辈子值了。这辈子能为人民,为祖国做出点贡献,也不枉来一趟人间了。
黄大年怀揣着一颗炽热的心,一步步的朝着梦想前进,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断前进。少年有梦,不应该止于心动,他用努力和汗水将梦想变为现实。
这,或许就是人们一直在寻找的光的方向!
《黄大年》观后感4
黄大年曾说,自我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始终用自我的默默付出立德树人、化育英才。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帮忙每一名学生设计成长路径,为他们修改每一篇论文;他爱生如子、倾注关爱,热心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关心学生们的思想和生活;他慧眼识才、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和凝聚了一大批创新人才。在学生眼中,黄大年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而是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黄大年深情诠释了师者本色、学者风范,在人们心中刻下一个大写的“人”字。
这是真正的民族英雄”“铁肩担起兴邦任,归心不移故土情”……连日来,黄大年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带给人们深深的感动与深沉的思考。人生在世,为了什么、图个什么古往今来,无数像黄大年这样的国之脊梁用生命书写答案,在历史的天空上,构成无比璀璨的精神星座,指引着今日的人们崇德向善,把自我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创造更有价值和意义的无悔人生。
《黄大年》观后感5
有多少人可以放弃优越的条件,来到穷苦地方艰苦奋斗?有多少人可以不畏艰难,恨不得一天都在工作,连睡觉都觉得奢侈,连煮饭都觉得浪费时间?他,就是吉林大学教授,一位以生命来教导学生的战士:黄大年。
黄大年是享誉世界的地球物理学专家,20xx年,他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怀着一腔爱国热血,毅然回到祖国。担任母校吉林大学地球探测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在工作上与时间赛跑,一刻也不停歇,带领团队攻克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突破,为国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性的奇迹。而然就是这样一个伟人,却得了癌症,但这也没有阻挡他工作的脚步。20xx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去世。
这件事情给我的感触很深:在国外优越的条件下,还能想着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祖国,有多少人能做到?而黄大年同志,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来祖国做出伟大贡献,难道这种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他带病坚持工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冬天冒着严寒送快递的快递员、坚持守在边境一线的解放军战士……他们都是像黄大年同志一样,奉献自己,方便别人的人。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向黄大年同志学习,做一个不畏艰苦,勤奋好学,热爱祖国的新时代好学生。
第三篇:黄倩姬观后感
观后感
于6月7日,在庆祝建团90周年之团员学习大会上,团委和学生会的学生干部都聚集在一起观看团历史和胡锦涛主席五四讲话的视频。在观看这个视频之前,我是完全没有了解团的发展过程,也完全没有关注国家大事。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深感惭愧!作为90后的我们,是否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呢?我很自信,我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感恩在心中是我发自内心的说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生活中,我也参透到,没有老师的鞭策就没有今天的我。9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一代又一代青年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彪炳史册的壮丽篇章。团这个组织一路走来,路途坎坷,却不乏团结!听到五四讲话上的《团结就是力量》,歌声嘹亮,可以表现出当代青年是多么的有大志!在胡锦涛主席的讲话中,我领会到了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们是无比幸运的一代,有事肩负重任的一代。我们任重而道远。现在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关注时事,把个人理想和奋斗目标与社会目标和理想达成一致,真正做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从小事做起。广大青年确实是我国社会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支力量,确实是值得信赖、堪当重任、大有希望的!
作为学生会的成员,我们的任务就是服务学生,把学生的意见反馈于学院甚至学校。落实好学生工作,尽力做到从学生中来,从学生中去!而团委则成为一个指导工作的组织,两者相辅相成。在学生会这样一个组织中,我们也应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指导学生的思想,引导青年跟着党的路线走。
第四篇:观看《黄大年》观后感
观看《黄大年》观后感
观看《黄大年》观后感1
有多少人可以放弃优越的条件,来到穷苦地方艰苦奋斗?有多少人可以不畏艰难,恨不得一天都在工作,连睡觉都觉得奢侈,连煮饭都觉得浪费时间?他,就是吉林大学教授,一位以生命来教导学生的战士:黄大年。
黄大年是享誉世界的地球物理学专家,20xx年,他放弃国外优越条件,怀着一腔爱国热血,毅然回到祖国。担任母校吉林大学地球探测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在工作上与时间赛跑,一刻也不停歇,带领团队攻克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突破,为国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性的奇迹。而然就是这样一个伟人,却得了癌症,但这也没有阻挡他工作的脚步。20xx年1月8日,黄大年因病去世。
这件事情给我的感触很深:在国外优越的条件下,还能想着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祖国,有多少人能做到?而黄大年同志,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来祖国做出伟大贡献,难道这种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他带病坚持工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人:冬天冒着严寒送快递的快递员、坚持守在边境一线的解放军战士……他们都是像黄大年同志一样,奉献自己,方便别人的人。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向黄大年同志学习,做一个不畏艰苦,勤奋好学,热爱祖国的新时代好学生。
观看《黄大年》观后感2
在中国,有许许多多无名、有名的科学家,他们抛弃一切,毅然回国,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黄大年教授就是其中一位。
7年前,黄大年教授在英国的科学界享有很高的地位,金钱、名誉、地位和国际一流的科研团队。但是,这些对他来说都不重要,他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就这样,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他回到了母校吉林大学。他从回校的第一天起,就投入到了高强度的工作中,别的同事都是每天工作8小时,而他却把一天24小时的时间全部时间投入工作当中。
在这7年中,他凭着高深的科学专业技术水平和一股刚强的毅力,填补了我国在地球地理控测的多处空白。有专家说过,黄大年同志在这7年中的成绩相当于别人五十年的成就。他的'这一股爱国情怀也深深感染了他的学生,不少同事也都说他是一个超人!
但是,超人也有累的时候。20xx年底,他终于倒在了病床上。但他心中的脚步却从没有停歇过,在病床上,他坚持给学生讲课,耐心地讲解学生们的疑惑。
20xx年1月8日,黄大年教授最终没能战胜病魔,不幸离世,长眠于祖国的土地之下,享年58岁。他走得太突然,走的太可惜,对于我们,对于国家,对于世界,这都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黄大年教授虽然去世了,但我们要学习黄大年教授的爱国之情怀,鞠躬尽瘁,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篇:《少年黄大年》观后感
《少年黄大年》观后感
《少年黄大年》观后感1
昨日有幸去到广西艺术学院观看话剧《少年黄大年》。惊叹许多,感触许多。
演员精湛的演技,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少年意气的黄大年。不论是课堂前与同学们讨论地质问题,还是半夜溜入实验室做实验,这些都是一个少年,在追寻梦想的路上留下的一个个脚印。我想,也许正是他在少年时就有的这种科研精神,才使得他在未来获得了成功。
还有一处,也是让我十分触动的。是莫大爷讲起他在抗美援朝时的经历,他刻骨铭心的经历,教导了黄大年等一群少年,也教导了我。我也是这个新时代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觉得我也应该像他说的那样,在风华正茂时努力学习,在未来为祖国做出贡献。
黄大年与苏小刚在地质勘察时的惊险经历同样让我触目惊心。这么陡峭的山峰,这么湿滑的地面,两个人就这么走着,实在让人为他们捏一把汗。他们那样拼尽全力的拿回记录本。我想,也许那就是暴风雨中的一道光。他们为地质队,为祖国贡献了许多,就像苏小刚说的一样,他这一辈子值了。这辈子能为人民,为祖国做出点贡献,也不枉来一趟人间了。
黄大年怀揣着一颗炽热的心,一步步的朝着梦想前进,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断前进。少年有梦,不应该止于心动,他用努力和汗水将梦想变为现实。
这,或许就是人们一直在寻找的光的方向。
少年黄大年小学观后感8
帷幕缓缓拉开,里面是一间明亮的教室,几位学正搞弄着自己的实验品——一台收音机。教室里的摆设,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刚刚诞生、朝气蓬勃的20世纪70年代的.新中国。
这部话剧描述着一位有着杰出贡献的物理、地质学家的青年时代,他就是那位“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黄大年教授。他在英国学习了各种技术,成为了该领域的顶尖专家。回国七年,他将自己毕生所学的知识全部奉献给了祖国,并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他研发了各种设备,填补了中国技术上的空白。
在他的学生时代,谁都不可能预测到他光辉的未来,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他的勤奋好学。在这部话剧中,我深刻感受到他对学习的热情,更感动的是他对梦想的坚持与不断奋斗。即使工作再难,他也从文放弃过,怀着一腔热血攻坚难题。
就是因为有了各种各样困难的磨练,他才能成长为一个伟大的人。
如果说,英雄的剧本与平凡人的剧本有些不同,我想那不仅是因为英雄的生活多么精彩、丰富,更重要的是他们实现了我们实现不了的梦想。这个世界是一个大舞台,在许多戏码之中,你可以任意挑选一个,你会选哪个呢?
我会对自己说,我肯定会选那一个不平凡的、甘于付出的那一个。“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奋斗吧,新时代少年!
《少年黄大年》观后感2
观看了话剧《少年黄大年》,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在这部话剧中我认识了一个少年,他有理想、敢追求。在生活中待人宽容、严以律己;在学习上刻苦认真、乐此不疲;在劳动时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对待科学他总能像个无底洞一样永远不知足地学习,对待友情十分珍惜——他就是黄大年。
一片漆黑中,出现了一位老者,他正讲述着一位令他骄傲的学生——黄大年。光暗了下来,等它再次亮起时,映入眼帘的是几位学生,他们正在捣鼓着一个收音机,这是黄大年研制出的收音机半导体。当收音机发出声音时,他们高兴得手舞足蹈,黄大年的研究成功了!看到这里,我也为他高兴。经过一点一滴的积累,他成为了“航空地球物理领域”的引领者。
话剧中,秦胜利要离开学校时,黄大年对他提出了一个比赛邀请——跑步。在比赛的途中,他们互相吐露心声,其中黄大年说的话令我感动:“可是在青春的道路上,我们就是要面对一切逆境,即使实现的不是最初的理想又能怎样,我们一定会打开另一扇大门……但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把挫折变成动力,成功就会在前面等着我们。”
是啊,我们不能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更不能半途而废!人生中,不可能做什么事都能顺风顺水,总会遇到挫折,如果直接放弃,你也许会错过一个美好的结局。只要在过程中努力了,结果再坏也不会后悔。一味地逃避到最后得到的是什么?是虚度的光阴!勇敢地面对这些挫折,努力去克服它,一次不行就吸取上次的教训再次与它战斗,直到击败它为止。虽然这个过程很艰苦,但是只要坚持下来,结果都是甜的。
黄大年高中毕业后,与苏小刚一起参加了广西第六地质队的招工考试,他们俩都被录取了,住在了小破屋里,过上了艰苦的日子。可是黄大年没有抱怨,反而乐此不疲。当队长布置任务时,黄大年欣然地接受,苏小刚却吵闹着要回家,因为看到许多同志在执行任务时遇难,他害怕了。苏小刚问黄大年怕吗,黄大年却说:“我不能因为自己害怕,就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黄大年这种敢于拼搏,甚至敢拼上性命的精神使我敬佩。就是因为有黄大年这样的人,我国的科技发展才会突飞猛进。最终,他们成功了,苏小刚对工作的态度也由不愿接受转变为为自己感到自豪!
演出结束,我如浪潮般澎湃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黄大年从小立下了“长大后为祖国的'地质事业做贡献”的志向,长大后他做到了。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为中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其实还有许多我们不知道的杰出贡献者,他们一直在祖国科技的战斗一线上努力着,至死不渝!他们是辛勤的劳动者,我们是享受着这些劳动成果的受益者。为了报答他们,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时光,好好学习,报效祖国!
《少年黄大年》观后感3
你真正问过自己吗?人生在世,到底什么是要坚守的,什么可以舍弃,到底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可以看轻的?一个人活着,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的内心到底想要什么,不被利益所苟且,不被金钱所迷惑,不被欲望所吸引。
近日,我观看了话剧《少年黄大年》。它讲述了黄大年同志高中时的经历以及毕业后参加地质队时遭遇的种种困难,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地质工作的辛苦与伟大,以及黄大年这一路走来的不易。黄大年用他的方式谱写了青春,用行动告诉我们,有梦想,就要勇敢地去追。
如开头所说的,黄大年就是这样一个人,任何困难都无法磨灭他对地质学的热爱,任何苦痛都无法改变他要通过地质事业报国的决心。他对物质的淡泊,对祖国的热诚,对信仰的坚守,都值得我们学习。话剧里有一幕让我感触至深:与黄大年同在地质队的苏小刚因为害怕任务危险而退缩时,黄大年对他说,“中国矿产资源无数次地突破,都是地质队的同志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啊!”不知怎么的,听到这句话,中华儿女一同刻在骨子里的使命感,和冉冉升起的敬意,使我热血沸腾。黄大年身上的崇高精神和对国之忠诚,是值得被我们铭记,被中华历史铭记的!
这是夸大事实吗?怎么会!自新中国创建以来,无数人对中国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也同黄大年一样,用无数次的坚持换来了成功,用永远不会停止的行动达成了自己的使命。在话剧中,黄大年报国的志向体现在他作为一个学生的优秀品质里;在话剧外,他报国的志向体现在一次又一次的行动里,体现在他呕心沥血地教诲里。黄大年是伟大的,是我们新时代少年的榜样。
同时,在他的背后,还有着更多英雄。他的父母,他的老师,都是为了国家兢兢业业,勤劳勇敢的'人们!黄大年的父亲坚持让黄大年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是因为他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信仰——为国奋斗的生命是有意义的;黄大年的老师因为同学们悄悄进实验室而被处分,却依然乐观,他觉得这是孩子们把问题探究到底的象征,这是他作为老师,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的责任……故事里,有太多这样的英雄,在那些不为人知的背后,也有很多人在默默坚守着对国家的使命,他们用生命来诠释什么是信念,我们应该对每一个这样的人抱有尊敬的态度,唱出美丽的赞歌。
整部话剧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就是让我知道了我的使命是什么,我的信仰是什么,我的价值又应该怎样去实现。我会永远学习以黄大年为代表的前辈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贡献!星星之火,永不熄灭。心有大我,志诚报国!
《少年黄大年》观后感4
在战略科学家黄大年身上,他用58载的短暂人生,书写了什么是奉献,回答了什么叫担当,以高超的学术、高尚的品德,筑就一段感人至深的生命历程,留下一座弥足珍贵的精神富矿。
人生有限,但品格的力量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提升生命的高度。“国家在召唤,我应该回去!”黄大年在海外功成名就之时,毅然放弃优裕生活和优越工作回国效力,把全部精力献给国家深探事业。在黄大年的人生词典中,没有“计较”“得失”等字眼,只有奋斗与奉献。为了赶超世界一流,他惜时如金、夜以继日,出差常订夜航班机,只为不耽误白天的工作;他身兼数职、手握资金上亿的项目,却从不考虑个人私利;面对荣誉头衔,他总是推辞——“先把事情做好,名头不重要”。即便被人议论“不食人间烟火”,也依然淡泊名利、一心为公。“为了理想,我愿做先行者、牺牲者。”黄大年用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实际行动,把对祖国最深沉的爱融入了科研事业。
学海无涯,人不能穷尽所有问题,但可以在不懈求索中不断抵达更高境界。指出,勇立潮头、引领创新,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在海外工作研究多年、积累了丰富经验的黄大年,回国后勇挑重担,带领团队义无反顾投身科技创新的竞技赛场。从白手起家、填补空白,到赶超先进、跨越极限,黄大年始终凭着一股子创新精神攻坚克难,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创造了非凡业绩。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他始终坚守正道、专注干事。抓科研,他只看绩效不留面子;用资金,他只认项目不认关系。黄大年的创新历程启示人们,唯有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执着,科技工作者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勇攀高峰,干一番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
黄大年曾说,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始终用自己的默默付
出立德树人、化育英才。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帮助每一名学生设计成长路径,为他们修改每一篇论文;他爱生如子、倾注关爱,热心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关心学生们的思想和生活;他慧眼识才、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和凝聚了一大批创新人才。在学生眼中,黄大年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而是亦师亦友的忘年之交。“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黄大年深情诠释了师者本色、学者风范,在人们心中刻下一个大写的“人”字。
“这是真正的民族英雄”“铁肩担起兴邦任,归心不移故土情”连日来,黄大年的感人事迹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带给人们深深的感动与深沉的思考。人生在世,为了什么、图个什么?古往今来,无数像黄大年这样的国之脊梁用生命书写答案,在历史的天空上,构成无比璀璨的精神星座,指引着今天的人们崇德向善,把自己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之中,创造更有价值和意义的无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