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教师素质要求
2.4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要素及内容
由于专业素质所涵盖的要素及内容较多,因篇幅所限,本论文所探讨的专业素质主要指 英语专业知识、英语教学相关的理论素养、英语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四个要素。
2.4.1英语专业知识
掌握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是适应英语教学的保障,英语专业知识一般指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内容,还包括准确而流利的英语语音、语调、一定的词汇量、牢固的语法 修辞及文体方面的知识以及本国与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政治结构、价值观念等领域的文化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是英语教师首先要具备的专业素质。系统而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言语技能是中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语言素质。语言 基础知识包括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文化修养几方面。良好的言语技能包括 听、说、读、写、译等几方面。英语教师应具备听、说、读、写等教学理论与技巧,应该具 有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具备上好新授课、复习课等课型的良好的专业 授课技巧等。此外,他们对语言测试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也应有所了解。
2.4.2理论素养
中学英语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还涉及到相关的其它专业知识,就理论 素养而言,中学英语教师应该具有现代外语学习理论、语言学、二语习得理论、外语教育心 理学、课程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1)外语学习理论
母语与二语习得理论、英语测试、英语教育史、英语教学法等对中学英语教师来说是非 常必要的。这些知识有助于英语教师充分认识中学阶段英语教学规律及科学的测试方法、提 高教学效率。不掌握现代语言学习理论,就不能使自己在现代教育系统中自觉、准确地定位。近年来有关英语错误分析、学习者学习心理和学习者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中学英语教学 实践有很大的启发,这就要求外语教师熟悉这些理论,并对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的特殊性有 清楚的认识,使学生掌握学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外语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外 语教学法知识。外语教学史上有多种外语教学流派,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 法等等。这些教学法都是在一定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中学英语教师应了解 不同教学法的历史和体系的特点,汲取长处,掌握外语教学中的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丰富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知识和教学技能,改进课堂教学。
(2)现代语言学理论
“语言学是外语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它为我们寻求外语教学的科学规律提供了理论基 础。在外语教学史上,语言学理论的更新总是带来外语教学法的改革”(左焕琪,2002)。因此,只有了解最新的语言学理论,掌握较为系统的现代语言知识,对语言和语言交际能力的本质、特点和规律、语言分析方法、语言理论的发展趋势等有系统的了解,才能自觉地利用语言学 方面的知识来指导外语教学实践;对外语语音、词汇、语法、语意和语用方面的知识,不仅 要知其然,并且要知其所以然,才能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语言教学的人文性。只有具备本学科 的一些专业理论和方法,才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驾驭初等学科理论体系。才能指导初等教育。
(3)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育具有科学性,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的指导,特别是素 质教育更需要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应该掌握教 育学、心理学、外语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遵循教育规律,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学 生学习外语的心理特征,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教育现代 化的新成果,要善于把教育科学理论与中学英语教学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培养自己把理论应 用于实际的能力,使教育科学理论真正发挥作用。
教师要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规律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教师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
素的开发,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恰当地选择和调整教育教学策略,设计恰当的真实 语言情景和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根据学生的记 忆规律和遗忘规律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特征 和认知过程,了解学生的情感和需求。教学是一门艺术,高超的教学艺术应该建立在了解学 生的学习情况、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智能发展和英语知识的特点进行 教学,努力提高外语教学的组织能力和教育实施能力。所以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于 中学外语教师也是非常重要的。
(4)综合学科知识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的具体目标之一。语言教材是综合载体,它的内容可以包括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学生的生 活经历和体验大都与语言活动密切相关。语言教育的优势就是通过课程整合,促进学习者的 整体发展。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人际交往的需要,也是为 了用英语获得各方面的信息,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所以,英语教师要有学科整合的思想,了解和掌握一些其它学科的内容。
(5)课程理论知识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英语教师首先应当明白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重要性,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和自主性探索学习方式结合起来,丰富他们的亲身经验,锻炼他们的各种能力,培养他们积极的态度、情感。本次课程改革以 及《标准》提出了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方面的目标,要求教师至少 理解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课程结构等理论知识和观点;应该懂得课程设计、开 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中学英语教师要对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有深刻的了解,对课程 理论方面的知识以及对中学英语教材的分析都应该有相当的认识。能够清晰地解读《标准》,在中学英语教材的选用和校本课程的开设、活动课程等方面都应有较好的基本素养。
2.4.3教学能力13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运用教科书、其他有关教学材料或采用某种特定方式从事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罗树华2001)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最佳的知识结构,而且要有最佳的能力结构,这样才能创造性地搞好教学,科学的传授知识,开发学生智力,树立一代新型人才。那么,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应具备如下的教学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
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师一项非常重要的专业能力。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本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英语教师的表达能力表现在口语和书面语两方面。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主要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它体现在导入、呈现、讲解、组织、评价 等各个教学环节上。口语表达要求教师能尽量用流畅地道的英语组织教学,包括询问方法、交谈方法、有效表达技术、母语和英语的使用策略、学生话语失误处理、知识性提问与交际 性提问有机结合、课堂交际英语的系统掌握等话语能力,教师的语言应做到速度适当、语言 规范、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逻辑性和幽默感。书面语能力指教师能用中英文 规范工整地板书,能用英语写出有条理的教学计划、教案、作业评语、教学经验总结及科研 论文、英文书信、便条、启事、广告、海报等各种应用文体。
(2)表演能力
教学艺术和其他艺术的共性在于两者都有借助于表演去输出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反复的 说教和灌输只会给教学增加强制性色彩,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理解力的发挥。教师的 表演要根据教学目的来设计,在黑板上用简笔画来表现一个特定的环境比语言更形象,教师 根据课文的情节进行带有感情色彩的朗读,会加速对语言内容的理解,教师的一个明快的手 势会使全班学生立即明白一条命令的含义。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
能力,才能适应当前英语教学的工作。
(3)课堂教学设计与组织的能力
外语学习是一种技能,需要有一定的技巧。中学外语教学,涉及到课程标准、教材、教学 方法、现代教学手段、学生主体等多方面的因素。教师如何综合各种因素科学地组织英语教 学,对教学效果有着不同的影响。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时,教师要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方法,避免单一的语言教学模式,能根据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生活的各种交际任务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学会用英语做事,体验学习语言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具有英语教学的构思、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创新能力,成 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同时教师应具有组织儿童开展各种合作学习的技能,如合作学习单词、合作练习对话、合作阅读、合作完成一份作业、合作玩游戏等。
(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为适应现代化的教学,一个合格的中学英语教师必须具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充 分利用幻灯机、录音机、投影仪、语言实验室及多媒体教室等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和 手段进行教学。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初中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 学生多种感官,提高他们观察、想象等能力,拓展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这对改 革英语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也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利用网上资源,可以培养学生获取、14
分析、处理、运用、传递信息的能力,更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中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具有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而且还要具有配合教学活 动的实际制作能力,如能设计制作各种教具和多媒体课件等。这是衡量未来中学英语教师是 否具有新时代专业能力的标准之一。
(5)指导学习的能力
《标准》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加强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 力、创新精神和能力”作为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要求教师把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过程也作为 自己认识的对象;由注重“教法”转为注重“学法”,不仅看重学生的“学会”,更看重学生 的“会学”。语言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的建构、体验、合作、实践、探索的过程。
学生的发展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是学习化社会的教育趋 势。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做到持续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教师要能从学生学习外语的特点、方法、习惯等方面着手,把学法研究与教法研究结合起来并将学法指导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帮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培养自我监控能力。如在单词学习中运用“读音记 忆法、联想记忆法、复习记忆法”的记忆策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认知风格,并 根据这些特点选择能提高英语水平的策略,如“善于利用图画等非语言信息帮助理解”的策 略、“注重发现语言规律并运用规律举一反三”的策略、“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接触英语”的策 略等等。因而,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已被视为未来中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教学 技能之一。
2.4.4教研能力
中学英语教师的全面素质还应在科研上有所体现。教育科研可以逐步培养教师自身发现 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探索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不搞科研或不会 搞科研,很多教师对科研不感兴趣。教学和科研相辅相成,科研是教学活动和成果的总结与 概括,同时又指导教学和促进教学,教学的创新、教学成果的推广、教学艺术的探讨都离不 开科研。科研能力的低下,教学理论的肤浅都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深化。因而,中学教师要具
有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教研能力。
(1)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的能力
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于观念的现代化。教师要有接受新观点、新理论、新教育信息的能力; 要善于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能对问题加以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英 语教师不仅是英语教育工作者,而且要努力成为英语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教师需 要重新认识自己和继续学习,探索新方法、新经验。新课程改革更体现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 式的变化。《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新时代的英语学习是全方位的全人教育,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应该是课堂活动的主要内容。中学英语 教师要在课程建设和开发、教学设计创意、指导学生自学、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等方面进行15
积极地探索,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研究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开展探究、动手、合作 的学习方式,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
(2)英语课程标准、教材的分析能力
能够研究和掌握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正确确定教学目的、任务、教学重点、难点是中学 英语教师最基本的科研能力之一。研究《标准》的体系、内容、特色,理清《标准》的理论 脉络,了解英语课程的发展。特别是在新《标准》倡导的“一纲多本”原则下,一名合格的 中学英语教师,应该能深入细致地着眼所教的各类教材,把握教材的整体内容结构、编写原 则及体系、教材的重点、难点及关键点,能纵横联系,适当扩展,充实教材内容,吸收新知 识,反映新成果。
(3)教育调查与教学评价的能力
新《标准》不仅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和价值观等方 面的变化和发展;不仅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生、家长或社会参与的评价。这些对教师的 评价观念、知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该注重学生语 言学习的过程,学会对过程进行评价,正确地评价学生在语言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用客观、全面、发展的意识评价学生的学业。评估方式并不完全以考试、测验成绩为依据,更多的是 关注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如通过试卷测试的分析,教师关注个别差异,帮 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如问卷调查、档案袋评价 等,掌握更具人性化的评语的写法。此外,中学英语教师还应具有听课和分析评价课堂教学 的能力;具有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分析和总结、吸取别人优点和克服自己缺点的能力;具有语 言测试评估、试卷测试、评课等教育调查与教学评价的能力。
(4)研究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
本次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去重视学科而忽视经验的倾向,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 练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 究发现、交流合作,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经验。这种改变必须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这样,英语教师必然要具有研究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是让本土资源和经 验、让学生的生活进入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他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中学英语教 师要成为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能够有开发和用校内外多种课程资源的能力。
中学英语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不仅仅是教育的对象,而是最重要的资源。教师要充分重视 开发和利用学生的经验、兴趣、差异等资源以及来自家长、社会等方面的资源。同时,教师 还要具有整合课程资源的能力,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特别是要能够运用现代 教育技术自制语言教学活动。
(5)教学反思的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倡导反思性教学,有学者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 成长。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教学反思能够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地位。它赋予了教师新的角色定位,改变了教师被动 地接受教育理论和适应专家指导的地位,通过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研究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得教师从从业者变为研究者,进而改善自己的社会形象与地位。教学反思能够拓展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空间。语言教育尽管有其特殊性,但仍须遵 循普通教育的一般规律。在教学反思中,英语教师不再局限于语言问题,他们也开始关注教 育原理、教育目的和教育后果等更深层次的问题,他们在不断拓展观察、分析、解释和决策 能力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能够端正英语教师对发展专业能力的认识:专业能力的提高不能依赖外在的指 导,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设计活动、观察过程、收集数据、根据得出的结论调整自己 的教学行为。在教师的教学思想、观念转化为正确的教学行为过程中,教师经过不断循环的 反思,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促进其专业成长。
教学反思为英语教师提供了一种在职教育、继续教育和终生教育的形式。使得广大教师 在研究中学习理论、在运用中掌握方法、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成为可能。
以上分析了中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要素,以期引起讨论,同时,中学英语教师的 素质结构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动态系统,其内涵也随着时代和教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 丰富。
第二篇:教师专业素质要求
教师专业素质要求
为了实现《课标》提出的小学英语教学理念,我们培养的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能力,它包括语言技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和教学技能(teaching capacity)。前者指通过学习所掌握的语音能力和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后者指通过学习与实践所掌握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技巧。
1标准纯正的语音语调
学习外语起始年龄早,其主要的优势在于语音方面可以打下良好的基础。儿童语言模仿能强,有较好的语音能力,但准确的语音、语调只能通过模仿准确的发音而获得。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语音纯正、口语准确,熟练掌握基本语调调式,把握语流的节奏特点,尤其注意易受地方音影响的音素和发音习惯。因为孩子一旦模仿了教师错误的、不准确的语音语调,将来纠正起来要比从头学难得多。其次,不合格的语音语调也会影响学生的听力和口语的学习与练习。为了不给中学,以及今后的英语学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语音技能尤为重要,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要下大功夫通过语音关。
2扎实的语言技能与课程知识
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英语的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训练。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过硬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专业知识,一定的听、说、读、写、译水平和跨文化交际的素养,以适应教学要求。作为小学英语教师首先要了解、掌握功能性语言教学观的内涵和有关课程方面的知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将功能性语言教学活动与自主性语言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教师应该明白语言的功能是交际,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的基础是语言能力(1anguage competence)。事实上语言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虽然小学英语学习阶段还不能使学生达到相当的听、说、读、写能力,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流利性(fluency)和正确性(accuracy),尤其是语言的得体性(appropriateness)。这样尽管学生掌握的语料还无法满足需要,但他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通过教师正确而有效的训练,从而达到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
3突出的口语能力
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量说英语,刺激学生的听觉神经,诱导他们的新异感,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技能训练要侧重训练输入性技能,就是听和读。做到输入量大,输出的基础就雄厚。尤其是“说”,听清楚了(不一定懂),就跃跃欲试,开口模仿,模仿性说的反作用又能使听力迅速提高。听说练习可增强音感和语感,通过重复训练,获得语感,并且能大大降低母语的负迁移作用。因此教师准确、流利的口语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欲望的基本条件。
4良好的文化修养
增强小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是《课标》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接触英语国家文化,对语言教学有直接关系和影响,有利于更好地学习、理解和运用英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文化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的物质与精神财富,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要结合语言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文明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传统习惯和生活方式等,提高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得体程度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第三篇:英语教师备课要求
英语教师备课要求
1、学习教学大纲和分年级要求,全面掌握教材内容,切实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制订教学计划,超前备课一周。
2、备课时要按照教学目标,恰当处理和组织教学内容,做到分散难点,突出重点,抓住要点。
3、根据教学大纲和分年级要求,进行单元(章节)备课,明确每一课教学目标和课时分目标,明确知识点和德育渗透点,两者有机结合渗透。
4、认真备好教学语言,设计好讲解语言,评析语言,过渡语言和小结(总结)语言,语言要规范,术语要正确,导语要自然。
5、科学设计教学结构、环节、教法与学法、板书计划。
6、精心组织(设计)练习作业,要注意坡度与难度,作业量要适当、合理,练习要分散在每一课中。
7、写好教案及课后随笔(每学期至少5篇),积累教学资料,总结教学经验。英语课堂教学要求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形式。要切实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必须认真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教师要根据“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紧扣教学目的,组织好教学。任课教师不得随意调课、改课、停课。具体要求如下:
一、教学技巧
1、教法的选择——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选择最佳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2、课堂的调控——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采用多变的手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的规范——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实际,符合大纲要求。对教材处理深浅合适、重点突出,渗透美育、德育情感,面向全体,注意关心后进生。
4、反馈的原理——及时发现情况,耐心诱导,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消除学生心理影响,灵活掌握知识。
5、训练的设计——形式多变,坡度适当,拓展适量,提倡当堂练习当堂巩固。
6、效果的显示——教学目标达成,学法指导重视。思想教育到位,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课堂气氛活跃。
二、情态要求:
1、仪表——穿着整洁大方,举止端庄、文明。不坐着或靠着讲台上课。
2、语言——用标准的普通话讲课,语言亲切、生动、形象。
3、情感——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情景。
4、书写——规范清楚,注意笔顺,讲究板书设计。
5、作风——准时上课,不早退,不拖堂,尊重学生个性,发扬教学民主。
三、纪律要求
1.严格按课表上课,不擅自调课。调课必须有教导处通知或征得教导处同意。
2.保证每位学生参加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做到专课专用。严禁利用活动类课程或拓展型课程为学生补差。
3.预备铃响,必须进入教室巡视,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进入上课状态,上课铃响之后准时上课。
4.对随班就读的困难学生要尽可能地多加关注,让其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5.课间严禁擅自离开教室,按时下课不早放,凡因教师工作疏忽而造成学生伤害事故的一切后果由任课教师自负。6.不讽刺挖苦学生,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四、处理意见
1.违反上述纪律规定1、2、3、4中的任何一条:
一、评优不予考虑;
二、扣发当月考核工资的1/10。
2.违反上述纪律规定5、6中的任何一条,造成后果,视情节轻重作出扣发当月考核工资的50元、1/2或以上及处分、解聘等处理。英语作业布置与批改工作常规
学生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工作是教学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组织作业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提高素质。批改学生的作业是检查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手段,也是调控教学诸因素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好下列工作。
一、学生作业本规范要求
1、作业本封面要有四章。(即学校、班级、学生、教师)
2、作业本的书写要规范、清楚、端正。低、中年级用铅笔书写,高年级用钢笔书写。
3、作业格式要符合各学科的规定。作业书写如有错误进行修改,不得用修正液和修正纸,要用统一规定的修改符号。(各教研组统一作业格式及批改要求)
4、作业本要保持整洁,不乱写乱画,页面(四角)不翘。
二、各学科作业布置要求
1、精心设计安排题目练习。
2、作业的设计即要有口头的也要有笔头的,力求口头作业和笔头作业有机结合。
3、作业练习要精选,做到一题多用,触类旁通。
4、严格控制作业量,课内作业以一般学生在5~10分钟内完成为宜。课外作业:低年级不布置回家作业,中年级每天作业时间不超过半小时,高年级不超过一小时。
三、作业批改规范化要求
1、批改作业及时,批改符号和格式要统一。
2、批改字迹端正、清楚,为学生作楷模。
3、批改态度认真、细致,不错批、漏批。
4、批改一律用红笔,有一定量的面批作业。
5、批改评价公正,要用等第或分数表示。对于较好或较差的作业有描述性评语。要有批改日期。
6、批改反馈及时有质量。表扬优秀,辅导后进生,出现普遍性问题全班讲解
第四篇:时代要求与现代教师素质
时代要求与现代教师素质
【摘要】新世纪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对教育提出了新问题,对教师提出了新挑战:时代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应主动走出传统教育的圈子,提高自身素质,适应当前社会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需要。为此,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思想,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掌握好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多方位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今天、走向明天,才能教好书、育好人。
【关键词】时代要求 教师素质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百年校庆上要求教师做到:“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十六大报告提出“终身学习和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这对我们当代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时代呼唤高素质教师队伍。本文试图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从实际工作这个层面作一些讨论。
一、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思想
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变革,都是以思想观念不断更新为先导的,同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必须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为先导。因此,教师主动走出传统教育的圈子,理解、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已成为当务之急。
传统的教育观念先把教育过程看作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知识传输和人格培养的过程,教育者是主体,学生是客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是上与下、主动与被动、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这种教育理念是将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的适应者,而不是创造者。
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是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辩证统一。这是针对传统教学法只重知识传播,不注重能力培养的传统教学方式而提出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人的发展也是有差异的,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个受教育者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在社会群体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
二、教师应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第三次全教会明确提出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勇于探索、执着追求。
创新意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对中小学生往往更多的是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创新思想,提高创新能力,不断用创新思想和能力影响学生,发现学生的创新火花,保护他们创造的积极性。
三、教师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
传人之道,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灵魂。作为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确立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特殊的身份,要求教师爱岗敬业。江泽民同志要求教师“志存高远,爱岗敬业”,要求教师把平凡艰苦的工作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因为我们培养的学生就是祖国的未来,这是教师素质的核心。一个具有高尚敬业精神的教师,会视事业如生命,视岗位如阵地,竭尽全力勤奋耕耘,将毕生精力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之中。
高尚的职业道德还表现为对学生的热爱和尊重,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唤,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爱、才能教育好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四、教师应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各种媒体的广泛利用,增加了人类相互交流的机会,使当代教育产生了变革,这种变革促使教育内容、传授方式等都发生了极大变化。新的教育技术要发挥作用,教师首先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活动,这就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改变习惯的思维方式,跳出传统的教育模式,以积极心态迎接挑战,对新技术不回避、不排斥,树立良好的自信心,积极主动地运用教育技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通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可见,教师掌握娴熟的现代信息技术,得心应手、恰到好处地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五、教师应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文化修养
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超强的教育能力。教师必须精通所授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框架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教师有了深厚的知识,才能透彻地理解教材,准确地讲授教材。教师还要精通教育理论,用创新的、与时俱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创造出新的理论和方法。
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求知欲,做到学而不厌。要加强人文科学的学习,增强人文底蕴,培养人文精神,传统文化中既有做人的道理,又有做学问的道理。要培养“大气”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大气”的人格素养。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深入新的知识、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多方位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今天、走向明天。
教师必须具备拼搏进取的精神,有理想、有追求,严格要求自己,紧跟时代步伐前进,不保守、不安于现状、不固步自封,要推陈出新,勇往直前,迎难而上,百折不挠,不被困难和挫折所吓倒,积极向上,求真务实,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变革,保持着开放的心态,有决心和勇气攀登教育高峰,反思教学,与时俱进,志向远大,开拓创新,自强不息,不懈奋斗。
十六大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键在教育,现代化的教育呼唤着大批具有全新素质的教师,我们有理由相信,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与能力,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育队伍形成之日,必将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实现之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之时。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
[2]郭振有:观念更新和角色转变,教育督导[J],2002年2月
[3]魏 纶、舒 玲:通向名师之路,湖北教育[J],2004年10月
第五篇:论21世纪教师的素质要求
论21世纪教师的素质要求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的教育现状,论述了21世纪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有创新精神、民主意识、爱心和耐心、文化判断力、健康向上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素质要求创新精神民主意识人格魅力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指出:“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是一个新时代对于教育提出的呼唤,更是对教育活动的具体实施者——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每位教师都面临着一个新的“角色学习”、“角色规范”、“角色适应”和“角色创新”问题。那么,21世纪的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素质,才不失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呢?笔者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点素质才能适应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
一、要有创新精神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的四大发明史、屈辱的半殖民地史、崛起的改革开放史,无不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而创新这一民族灵魂的延续和升华,同样离不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创新是教师的首要必备素质、不可或缺的素质,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21世纪尤其是如此。
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多层面、多角度、互动互补的立体工程,诸如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个人素质、群体素质,单项素质、综合素质等等。而创新,是学生发挥潜力成长成才的基本素质。其培养,必须贯穿于素质教育立体工程的一切层面,所有角度。教师有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专业,但都必须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现者、传导者。因此,高素质的教师,首先必须是有创新素质的教师。
教师队伍的创新素质必须是成体系、全景式的,必须是有再生与辐射能力的。前者是指教师的创新,应该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的创新;后者是指教师的创新素质,主要不是体现于教案中、课堂里,而是体现于终端——教学对象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养成发展、开花结果。唯其如此,教师才能不做知识的传声筒,而做引导学生参与的组织者;不做南辕北辙的拔苗助长者,而做开聪启智的潜能开发者。不是逼着学生前进,而是当好助跑器,帮学生发力冲刺;不总是领跑,更多地应该指路,让学生自己去披荆斩棘。
开拓创新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素质教育活的灵魂。教育创新的先导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前途。开拓创新决定着教育发展的出路和素质教育的前途。教育思想滞后,教育观念陈旧,必将制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了以创新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全面更新教育观念,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努力提高教书育人的思想境界,是新世纪教师修养的一个重要课题。新世纪的教师,要想做到不辱使命、不负众望,就需要具有全球化的广阔视野,就需要具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宽广胸怀,就需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以能力为本的育人观和教育教学质量观。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有用的人才。全新的教育观念,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是新世纪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建功立业的先决条件,也是新时代教师为人师表不可或缺的可贵品格。
二、要有民主意识
毋庸讳言,由于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漫长,传统文化中一些消极因素——比如“师道尊严”观念——对人的影响至今尚未彻底肃清,我们不少教师的民主意识还比较淡薄。教师缺乏民主意识,也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民主精神的学生。而“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2],建设国家的“接力棒”不久将传到他们手上,可是,从小缺乏民主精神的培养,他们怎么能担当起建设“高度富强、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历史重任呢?没有民主的教育,便没有民族的未来。因此,教师是否崇尚民主绝不是一件小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具有民主意识、并善于培养学生民主意识的教师,在教学中他们会关注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关注学生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尽可能做到既完成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也满足求知欲望的需求;尽可能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实施知识、技能的教学。如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一种可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培养民主意识的方式,可避免“一言堂”,“满堂灌”;也可避免培养“录放机”式的学生。
而具备良好民主意识的班主任,则会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及全体学生的作用,请他们共同参与班集体的建设。在实施对班集体的管理过程中,一方面严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尊重学生意愿、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管理方式实施教育和管理,而不是仅作贯彻执行学校管理学生条例的“机器人”,从而使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感受、培养民主意识,减少逆反心理的产生。
三、要有爱心和耐心
英国著名教育家伯特兰·罗素在《教育与美的生活》一书中说过一句话:“为爱所支配的知识是教育者所必须的,也是他的学生所应获得的。”很多年来,教育拥有世界上最美丽、最动人的词汇。人们把它比作一首诗,一支曲,因为它使人懂得了什么是爱和如何去爱。因此,作为教育者,如果一旦忘记了教育的崇高性,忘记了教育需要爱心和耐心,那么,教育的诗意就会荡然无存了。
诚然,教育以教授知识,解决学生的疑惑为目的,教师上完一节课也就完成了相应的教学计划。但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仅仅如此,那么,知识本身就会变得单调和索然无味,教学也就等同于机器生产零件,教育的世界也会因此而变得毫无生机。生命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有丰富的情感。作为教师,我们应意识到,我们每天是在与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对话,我们应用涓涓细流去滋润他们的心田。这不仅意味着,我们要教育学生爱生活与人生,而且还意味着,我们要怀着崇高的爱去传授知识,通过水到渠成的点化和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像春雨润物那样的言传身教。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启迪,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保持丰富而优美的灵魂。让他们年轻的心灵感受到生活的欢乐与美好。相反,如果对他们的需要和期待熟视无睹,一定会使教育黯然失色。知识是有用的,但没有爱的知识又有多少价值呢?21世纪的教师应让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阶梯。
四、要有文化判断力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正被无穷无尽的网络信息包围着。在网络世界中,还散布着各种消极的、颓废的文化。这些垃圾文化往往借助网络,披着各种诱人的外衣不断向我们涌来,并影响着我们学生对所需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特别是充斥网络的色情和恐怖文化,更直接污染了学生的心灵,诱发他们背弃伦理道德,形成扭曲的人格。谈情说爱这一现象在大学、中职学校、普通中学甚至小学都不是稀罕的事;而近期发生的、震惊全国的“马嘉爵事件”也不能说与此无关。要使我们的学生在健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选择健康的文化,将是我们教师的重要任务。
要给予学生正确判断健康文化的指导和教育,则要提高教师的文化判断力。教师文化判断力的培养有赖于教师广博的知识,只有广博的知识基础,才能对纷乱复杂的文化进行鉴别,才能分清其优劣、善恶。因此教师首先要多读书,尤其是多读我国古今的历史及名著。其次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它对人的思想、态度、行为倾向都有统领作用和整合作用。我们教师应树立起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接班人的人才的价值取向。第三,教师还要努力成为一个文化的研究者,认真研究中西文化,了解我国和西方的文化史和文化政策,并对中西文化有较强的理解力。这样,教师在指导学生时才能得心应手。
五、要有健康向上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体现为性格、能力气质的特征及其总和,从社会对人的认同上说,人格就是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真正的人格,系指人的美的内质。教师是教育人的人,而教育的本质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美好人格的教化与培养,对受教育者进行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前者是后者的内在动力,后者是前者的外部反映。因此,人格培育是教育之本,而要使受教育者真的能得到美的人格的教化,教师自身的人格塑造当为“立教”的前提。教师要想使自己真正“立”起来,关键也在于立人格,这样才会实现远大的目标,才能真正担负起时代与民族的重托。教师在人格方面的素质,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要注重性格的平稳持重和认识视野的开阔贯通
性格的平稳持重是一个教师应有的心理状态。要能以平等、热情、诚恳的态度面对学生,要让情绪稳定,善于自我调节。因为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言行是激发教师情绪的主要因素。这种激发往往是非预谋的、突发的。在情绪被激发起来的时候,教师要对那些不利于教学的情绪加以控制。特别是与学生发生矛盾、发生冲突的时候,教师更要有理智,不要声色俱厉,暴跳如雷,使矛盾冲突白热化,而应冷静沉着,宽宏大量,在健康的气氛中解决冲突,并使冲突导向产生一定的教育价值。教师要心态平和,而心境的平和又是与教师的知识素养和认识视野分不开的。认识视野窄,心境就易于浮躁,容易过高估计自己,长此以往,会染上“井底之蛙”“夜郎自大”的毛病。
2、要有较强业务技能和学术能力
业务技能,是指通过长期的某一业务活动方面的训练而求得的技术。如工整清晰的板书,标准的普通话,现代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等,都是一个教师必备的基本业务技能。学术能力,是指在业务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探索的个性特征。通常人们主张,“学思结合”、“做想结合”、“知行结合”。不能只停留在业务技能的层面上,而少于学术提炼,理性思考;也不能只醉心于学术见解的发表,而少于亲身教学的实践。
3、要有较强的逻辑能力和机智幽默的应变能力
因为各门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善于清晰地展现各门学科、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交给学生一张知识的网,并教会学生利用这张网去获取更多的知识。要织好这张知识的网,把各知识点、概念和结论的内涵和外延及相互之间的关系阐释明白,教师必须具备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机智、幽默同样是构成教育才能的重要因素,它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思维品质,它是教师的性格、修养、智慧的表现。幽默,可以帮助教师更灵活更巧妙地实现教学、教育的意图,学生也普遍欢迎富于幽默感的老师,而对那些过于严肃、不苟言笑的老师,则大多抱一种敬畏的态度。机智,就是应变能力,课堂上的情况瞬息万变,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幽默、机智实际上是以扎实的知识功底、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基础的,这个能力,只能在实践中培养。
综上所述,教师素质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与含义。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及个性心理素质等,这是教师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所必须的基本素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青年教师须明白时代对自身素质的要求,清楚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影响,以对教育事业的忠心和对学生的爱心为动力,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育改革和知识经济新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1993,2.
2.陶行知.学生自治问题研究.新教育.19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