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谈课改
我谈课改
第一次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我觉得课改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恰似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首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学过程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让每位充满个性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选择自由,从而得到充分的发展。即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使课堂充满自由、民主、和谐的氛围;它更注重的是师生的交流、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体验,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课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关系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课改应是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的大事。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的过程。我们常常说沟通从心开始,课改的对话就是一场社会性的、多重网状式的对话。
第一,课改需要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心灵对话。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当然, 教师在对话中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第二,课改需要加强教材、理念与家长的对话。课改涉及千家万户,家长的理解与支持是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课改不仅对老师提出要求,也对家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许多课都需要家长配合辅导,或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让家长了解新课程,取得家长对课改的支持,是这次课改实验区普遍的做法,也是课改的应有之意。我校采取了多种办法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新课程是怎么一回事,如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理念。
第三,课改需要加强各校之间的对话。“路漫漫其修远兮”,课改途中困惑多,疑难多,教具少,信息少。面对共同的处境,各校纷纷群策群力,进行一场场多形式的课改对话,例如:开学初的新课研讨及现场的听课、评课和送教下乡等活动,这些使得课改理念真正体现在课堂教学,扎根于课堂教学中,作用于每一个学生。群众的智慧是无止境的。对话中大家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开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决定课改教育的前途。正因为这样对话,我们的课改出现了“百花齐放”教学新局面。有了这样的对话,一线老师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单。
最后,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科研兴校”已逐渐成为广大中小学领导和教师的共识。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我们的课改也迫切呼唤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探寻教育规律及有效途径。
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个好士兵”。参与课改实验的一线教师应该给自己一个重新的定位,树立科研意识。启动课改以来我们力求通过加强课程改革的研究,达到以科研促进实验的目的,依据本校特色,将课改工作与“探究--发展”课题相挂钩,以科研为先导,开展群众性课题研究。
因而,课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师人才的一个平台。广大教师应增强科研意识,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专题,进而创造出一种浓厚的教科研氛围,形成一种教科研网络。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抓科研,课改必将出现欣欣向荣的新层面。
在实践中可采用“以动制静”的方法,有以下三点做法:
1、课堂教学的形式要灵活多变:可以倡导由学生主持、主讲的主体式形式。例如,每个单元的许多阅读课,在前面精读例文的学习后,结合单元教学目标让学生主讲,组织讨论解决;可以倡导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的活动式教学形式,例如在写作教学中,可组织学生模拟采访活动、辩论大赛活动,这些多向互动的教学形式能够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充分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和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人本价值。
2、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载体。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引导中要精心设计好问题,要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设计事实性、经验性、创造性和评价性问题,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自行解决问题。教师要倡导无错原则,即疑问无禁区、疑问无错误,告示学生珍惜并行使问题咨询权。
3、语文课堂教学要力求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埋下伏笔。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应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仍然让学生保持继续学习的兴奋点。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研讨并联系实际进行教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又活跃了思维,更提高了“环境”意识。
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同样,我们老师更要发挥我们的创造力,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找到更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彷如一把钥匙打开一把坚锁。课改恰如一阵春风,正应了那句古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们沐浴着课改的春风,定会迈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第二篇:课改感悟点滴谈
“课改感悟点滴谈”教师例会发言
白鱼九年制学校
张立龙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早上好!
我很荣幸今天能在这样的场合发言,今天我发言的内容是: “ 课改感悟点滴谈”。不足之处请各位同仁给予批评和指正。
课堂模式的改革已经提出一年多了,而本学期我们才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通过“洋思模式”、“杜郎口模式”的视频学习,我感触很深,教师只是课堂的参与者,引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课堂是学生展示的舞台。课堂中学生发言积极,通过展示调动了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展示也是多样化的,整个课堂成了一场精彩的演出。同学们时而是舞台上的表演者;时而是舞台下忠实的观众,时而是裁判,给予演出者真诚的评价。课堂气氛融洽,学生参与度高,课堂学习效果好。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的轻松。因此,我对这样的课堂产生了兴趣,学起了洋思教学模式和杜郎口教学模式。
通过近两个月的学习和实践,不管是洋思教学模式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还是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导学、自学、讨论、汇报展示。都离不开导学、小组合作探究这两个环节。这里所谓的导学是教师提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有目的的自主预习,这一环节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基础。小组合作探究是把学生分成六至八人为一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共同协商,解决疑难问题,达到一种有效地合作交流,这是这种教学模式环节的关键。目前这两个环节我们都在尝试着做。但存在的问题是:(1)小组合作的管理机制环节缺失,仅凭教师的个人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是远远不够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台小组合作管理措施;(2)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约束性差,竞争意识淡漠。学校应充分利用校会和班会加强对学生的培训和教育;(3)奖励措施不到位,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不起。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4)学校课改领导小组对课改提出了大方向,但操作过程,具体细化分工不够;(5)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太过单一,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兴趣就会被冲淡;(6)学生家庭环境不同,家庭教育差距较大,多数学生家长外出务工,学生在家学习的监管缺失,给学生自主学习带来很大难度。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以上仅代表我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但它出自我的真心和思考,虽然过多的指出了不足,却都是真话,真话虽然不多悦耳,但它好比良药,苦口利病,希望各位领导和同仁能帮助我解决这些困惑,我将感激不尽。俗话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努力,克难奋进,我们将在白鱼中学的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谢谢大家。不足之处,多多指教。
2012年5月
第三篇:我与课改
我与课改
厦门市第四幼儿园 龚欣
厦门市课程改革已轰轰烈烈地开展三年了,这三年也是我与课改共同成长的三年,因为课改经历的三年是我由一名一线教师→管理者→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转变过程,可以说在这三种角色的转换过程中,我获得了比别人更多的学习与实践的机会,其间的体会更成了我教学生涯中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所以今天想从这三个时期谈谈对课改工作的体会:
教师
三年前我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所处的厦门市实验幼儿园已经率先在99年就开始尝试建立以“主题探究活动”为主的综合性课程结构的模式,作为有幸提早搭乘上了课程改革列车的我而言,对课改有了一定的了解,自身的教学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时却总觉得底气不足“我到底能用什么理论依据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呢?”因此我决定先从加深自身理论根基开始,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研究,充实理论学习打造自身基础。尽快实现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而在反思自己以往的学习经历中,经常是为了应付眼前的工作需要或是写论文、碰到问题时才会去有选择地查找有关的信息资料,这种学习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只能产生应急效果,不能达到真正有深刻内涵的学习。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
(1)从表面的学习深入到有内涵的学习
对《纲要》、《指南》进行更深层次透彻的解读,我不再为自己能随口背出其中的某一段而引以为荣,更多的是将文字表面融入实际工作、当前遇到的一些难点问题中来剖析和理解。对照《纲要》《指南》分析班级孩子现有的发展水平怎样?还可进行怎样的拓展?通过这样理性学习和思考,我对这些法规文件更多了一份感性的理解。同时,经常通过专业杂志、教育网站、外出听课学习等多种渠道汲取国内外的先进理论经验,除了参加省、市、园内培训之外,定期自学了教育行动研究、多元智能等理论,在这些书籍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扩充自己的眼界,提升理论水平。
(2)从涣散的学习到有针对性的学习
我将学习的目标定位在“主题探究活动主体性作用发挥研究”、“幼儿园英语教学研究”上,以此为目标列出一学习计划,选择相关材料,学习后注意筛选和梳理,并分类成册,短短一年时间就归整了十几册的一手材料,为经验总结奠定积累。
(3)从纯粹的学习到运用的学习
学习的关键是能运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之中,我将学习后的反思运用于实践,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并先后根据实践经验撰写了论文《主题探究活动中师幼互动现状的调查报告》、《在主题活动中促幼儿主体性发展》、《让孩子在听说实践中习得英语》、《幼儿园英语教学探究》,分别获市基础教育课改论文评选一等奖,并发表于《厦门市幼儿园课程改革论文集
(二)》、《福建幼儿教育》、《福建省第二期幼儿园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教 育科研论文集》中。
这段时期最深的感受是深信厚积才能薄发的道理,只有以加倍的努力和热情去关注教改信息、洞悉教育理论体系与基本模式,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见地、有根基的新型教师,才能真正适应课改的需要。
管理者
2002年由于幼儿园的工作需要,我成为一名分管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者,从教师转变为管理者,角色的转换让我一下子感到无所适从,始终都觉得自己的压力很大。但看到领导、同事、朋友信任鼓励的目光不由化压力为动力,相信自己能迎难而上。
我认为作为一个管理者应为课改服务,树立服务意识,真正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困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于是我静下心来从教师的角度考虑:教师在课改中最需要的是什么?想一想自己作为教师的经历,有许多心得也有许多困惑,因此我深入到老师中间,了解她们在课改过程中碰到的实际困难有三怕:一怕开课,二怕发言,三怕写论文。这三个顾虑实际上也体现了课改中教师最需解决的问题:教学组织能力、反思概括总结能力、实践提升到理论的能力,如果这三个问题能解决,那么教师的专业素质自然也就提高了,于是我开始尝试以教师为本,以教师伙伴者的身份,将帮助、扶持、推进的工作作风渗透入管理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
1、说什么?怎么说?
针对如何促进教师们积极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大胆分享自己的经验我采用的方式是:
1)改全园性的教研研讨为小组式的研讨,根据课改工作重点制订几个研讨的小专题,请骨干教师担任组长,教师选择自己关注的熟悉的专题,更有利于她们大胆、独立、充分地发言,作为管理者给教师更大的自主权,通过研讨记录、与教师事后的沟通了解研讨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提早告知讨研讨内容,在每次研讨的前一星期,我们都会告知老师们下次教研活动要研讨的内容,并在园设立的资源库中投放相关资料,请老师们列出发言提纲,这样有备而来的教师们在活动中既能又条理清晰又能从容不迫地侃侃而谈了。
3)选择教师当前关注问题为议题:要使教师们能愿意发言,必须以教师为本,以课改的难点为出发,如我们结合幼儿园课改特色,进行了“幼儿个案分析”活动,教师们以一个幼儿为例从现象、原因、采取措施、有何效果、目前存在问题、今后思路等几方面分析,在分析交流中互相研讨,解决困惑;经常性地交流各班主题活动进展现状、有何成效,存在问题等等,老师们都愿意抓住这种时机多提、多说,在不断的互动中促进学习。
4)以多样的形式让教师愿意发言,使发言转化为内在动机,如课改知识竞赛、课改辩论会针对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分正负两方展开激烈的争辩等形式,教师们十分喜欢这些形式,往往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会自觉收集学习大量课改资料,无形中促进自身教育理念的提高。通过以上这些方式,教师们从以往的“不愿说”转变为“抢着说”,都希望以此为契机分享一些经验,解决一些问题。新课程对教师要求的能力也在无形中提高。
2、写什么?怎么写?
学期后的总结反思有利于教师对本阶段工作回顾及对下阶段工作提出新的方向,我认为教师的总结反思能力是急需提高的能力,尝试以每个教师的课题研究为切入点解决这一问题。
1)从注重形式的研究到注重实效的研究:
以往在制订课题研究方向时关注的是有无新意,是否新颖,现在关注的是幼儿的发展需要,管理者根据幼儿园的发展方向、从教学一线老师们的所思所想出发制订大课题,指导教师根据自身疑惑或感兴趣的内容选择制订出相应的子课题,并订出自己的研究方向,教师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朝着这个方向积累相关资料、针对问题反复“反思----实践”,从反思到实践,从改进到进步的反思这个不断循环、螺旋式的上升过程中,教育实践得以改进,教育内涵也不断增加,只有这样经过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教师才能使自己的经验总结有价值。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高了,由量的积累上升到质的突破。
2)变硬性规定为弹性评价
以往总是硬性要求教师每年要写一篇论文或经验总结,新课程的理念不断浸润着我,“衡量一个教师是否具有总结反思能力的标准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因此我们让教师将经验总结与课题的研究相结合,自己弹性掌握总结的时间。
3、谁来教?教什么?
幼儿园课改中的许多好经验、好做法都是通过观摩的方式来展示经验的,主要采用几个做法:
1)变个体参与为全体参与
在以往的对外公开课活动中幼儿园往往都是选取几个教师作为开课对象,其他教师锻炼的机会比较少,在我园采取的以“主题探究活动”为课程模式的课改后,采取了全面开花式的观摩方式,每位教师在各种省市观摩活动中都承担任务,她们珍惜机会,屡战屡胜,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面对观摩任务,都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成功或失败,当成一次检验自己课改实践的锻炼机会。
2)变指定内容为自选内容
以往的观摩活动内容都是由管理者指定,现转变为自下而上,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实际发展需要确定公开观摩活动内容。
3)变被动式为主动式设计
以往的每一个观摩活动,管理者都经过反复推敲、设计后再由教师执教,教师充当的只是一个表演者的角色,现在我们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性,让教师自己设计,管理者在此基础上与教师共同商讨、略微修改。
另外还采用了其他方式对教师进行多种渠道的锻炼。慢慢地,“三怕”现象在教师们身上慢慢地看不到了,她们渐渐地由被动转为主动,教育思想发生了变化,逐步树立 了“让每位幼儿多元智能得到更大发展”的教育观念,注意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作为活动主题,通过环境创设,到实景参观感受,探索研究来开展活动,鼓励幼儿主动与环境互动,鼓励幼儿多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们学会了学习、学会思考。
作为分管教育教学的管理者,我深深体会到在课改工作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因为教师是课改实验的直接执行者,课改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们的观念。要实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借助于富有内涵的帮助和推进,经常与老师进行倾心交流、思维碰撞中不断支持,才能推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整体提升。
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2004年夏天我幸运地成为一名福建省中小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同时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调到了第四幼儿园,我觉得这是对我的又一次考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如何能够在两年之后顺利地成为一名学科带头人,如何胜任第四幼儿园副园长的工作成为压在我身上的两副重担,妥善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对我提出了一大挑战。
面临压力、对新环境的适应,我重新调整、找准定位,以四幼课改特色“发现每个幼儿的天赋,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为出发点,同时将自己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的研究课题“幼儿发展评价研究”与之相融合,把课改工作立足点放在如何促进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的提高,将关注点放在让幼儿真实有效地发展上,并以省课改基地园开放为契机促进教师专业素质成长。
我和老师们一同从解读孩子入手,让老师们选择部分幼儿作为观察对象,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运用照相与文字等形式,坚持每天对观察对象进行细致的观察记录,从活动镜头、活动实录、指导策略、指导设想等方面进行不断分析、反思、发现并及时分析观察对象的点滴变化,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并形成了经验汇编《读懂孩子》,取得了“个体差异”教育的极佳效果,同时还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而我自己在此过程中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我深深感受到“学科带头人”这个称谓不应只是光环,不是成长道路上的句号,而是提供展示自我的更大的平台,更多的是应该通过不懈的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使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理念、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创新意识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不断发挥自身作用,和教师们共同成长,初见成效: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她们逐步树立了“发现天赋、张扬个性、活动丰富多彩、家园形成合力”的教育观念,先后迎接了几次省、市、区课改工作检查观摩均取得了专家的较高评价。当面对专家们提出的种种问题,老师们能一一解答,思路清晰,有理论有实例。在课改基地园开放活动的反馈中教师们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师创设的让幼儿参与的环境、体现教师为多元智能发展获得的潜心研究得到了专家的高度称赞。
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我们大家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和考验,我们曾经有过的迷茫和困惑,曾经经历的艰辛和曲折,都将敦促着我们不断地去学习、深入地去思考、坦然 地去面对,作为同时肩负教师、管理者、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三种角色的我,更深感任重而道远,今后我还将继续凭着追求卓越和优秀的精神动力、不断超越的进取心继续投入到课改之中。朝着学科带头人的方向——校本教研的引领者、学科教学的示范者、课程改革的探索者、青年教师的培养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而努力!
最后我想以一个小故事来结束我的发言。(这个故事也是我在参加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培训时华南师大刘良华博士给我们举的一个例子)
——有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之职,日日如此,也觉逍遥。有一天庙内住持要换人取代他的位置。小和尚很不服气地说:“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难道不响亮?”
老和尚告诉他:“你敲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是钟声空泛、疲软,没有什么感召力。钟声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来的钟声不仅要响亮,而且要洪亮,还要圆润、浑厚、深沉、悠远。心中无钟,即是无佛,怎么能担当起神圣的撞钟职责呢?”(刘焕鲁)
我想以这个故事与大家共勉,让我们一起做有心人,心中有钟,心中时时有“孩子、家长、教师”,一起迎接课改的新一轮太阳的升起!
第四篇:我课改感受
我的课改感受
我小孩今年是四年级了,我们以前上学时,老师是课堂的主宰者,仅用他人设计好的方案去达到他人设计好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是一个被动执行者,学生也是被动地接受者,这样教法又怎能教出好的学生。
新课程的改革为我们每个学生都创造了一个交流和讨论的平台,它让我们每个同学都能享受彼此的快乐。在这个课堂上,老师讲问题的时候,每个同学都可以尽情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在上展示课的时候,每个小组的成员都会竭尽全力地为本组加分,无论是质疑也好,展示也好,每个人都会为本组贡献一份力量,尽管竞争力大,也正因为如此,老师让学生讨论的时候,这便是他们最开心、快乐的时候,因为这时候他们可以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才能和知识,课堂成为孩子们的天地。
这样的课堂开放了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让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知识;开放了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将知识寓于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熟悉喜爱的情境中领司、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开放了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结论,体会知识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愉快、轻松和谐的环境中主动探索、巩固新知,发展新知。
同时在学生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他人的竟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也增强了集体荣誉感。
第五篇:学习名家谈课改心得体会
学习名家谈课改“心得体会”
______官舟镇三完小:宋棕树
在局领导的精心运作和努力下,争取到中国教育报刊社培训中心的各位专家赴沿河进行课改培训,本人有幸于2014年3月16日参加了这次培训,虽然培训时间有限,但受益匪浅。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张永跃局长领导下的局领导以及全县的教管中心主任、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教务主任、各教研组长和部分教师都至始至终倾听了专家们的讲座,并认真做好笔记,这充分体现了局领导对此次培训的高度重视。身为教导主任,我深知本次培训的重大意义,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也充分说明沿河教育的课改势在必行,因此,要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勇于挑起肩上的担子,将课改工作落实到行动上,争取见成效。
二、课堂教学的基本现状
全国的绝大多少学校仍然还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以应试为唯一目的、以讲授为基本形式、以训练为强化手段、以学生成绩为绝对标准。自课改以来,不但没有减轻学生的负担,反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练了考、考了又再练,学生重复地经历这个过程,尤为突出的问题是: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即就是没有体现教育的公平性,没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大部分教师的心目中,只有学习成绩好才优秀,对后进生视而不见。这样的课堂教学谈何素质、能力培养,谈何整体质量的提高。
三、课堂教学新理念和方法
(一)新理念:所有的问题不是教懂的,而是学生想懂的。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激发学生,发展学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科学素质、艺术素质、信仰素质、人文素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公平,轻负高质。
(二)新方法:以“自助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为宗旨,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究新知的主人,只要教师不再是搬运工,能让课堂活跃起来,课堂效果就会好起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再到具体实践,即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教师备课要做到教学目标科学,简明可测,即知识技能要科学,过程与方法要合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具可测性。要从教学目标中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智慧和学习兴趣,教学过程思维渐进,合理分层,启发诱导,精要点拨;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七讲、四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混点、讲嫁接点、讲思路、讲规律,讲方法;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够解决的不讲、超出学生认知范畴的不讲、与教
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不讲;教师在课堂上要“惜时如命,惜字如金”。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后,才认识到自己并不优秀,认识到自己应该始终坚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同时也感到任务的艰巨,要立即行动起来,组织我校的全体教师,积极开展活动,共同探讨,共同学习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力争做到“一人一堂精品课”。
2014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