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笔记,师生互动交流的有效载体
读书笔记—师生互动成长的有效载体
心有千千结,总得要有一个发泄的窗口。
“初次与你相见/是新学期的第一天/你给我带来了书香满卷/赐与我灵魂的甘霖/伴我一起成长/
曾是我心中的夙愿/把他孕育成心语串串/用流淌的笔触倾诉情感/心从此与你结伴/用鼓励编织梦幻的摇篮/
终有一天/我丰满的羽翼/你满园的春色/那最娇艳的一朵/是我对你最深切的眷恋......”
这是临近期末一个学生写在语文“读书笔记”作业中的一段充满诗意的文字,作者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在畅谈着 自己对“读书笔记”诗意般的感悟。品读着它,思绪回到了从前。
那是临近期末的时候,我因为要出公差,不得不与我的学生们要分别几天,临行时,我突发奇想,准备给同学们布置一道特殊的反思作业——叫同学们写“读书笔记”的心得体会或自我反思。
几天时间在不知不觉中一晃而过,我出差回来一到班上就准备来个突然袭击——检查出差前布置的作业。
同学们不慌不忙的把作业交到我面前,在检查同学们作业的过程中,我被一阵又一阵的感动启迪着我自己对语文作业更深层次的理解。同学们的反思,让我学会了坚持,使我认识到了语文作业特殊的育人功能。在此,摘录几个片段,以期抛砖引玉。
“通过本学期的读书笔记改革和积累,我的字有所改进,对文学多了几分兴趣和好奇,也在’‘互动平台’栏目中得以陶冶,写作水平有所提高。我终于领悟了什么叫‘集思广益’,相信我自己能坚持下去,一定会受益更多!”
“读书笔记让我受益非浅。快乐有人分享,悲伤有人开脱,心中一片净土,全力以赴赶学习,更重要的是它记录着我的喜与悲,酸与甜,苦与辣。当我再次翻开它时,发现了自己进步的地方。特别是您意味深长的评语永远值得我永远珍藏。虽然我语文并不拔尖,但我很喜欢它,它是精神的培养。有人说学语文的人是不爱动脑筋的人,我并不这么认为,它比数学丰富!”
“通过‘今日感受’我们学会了很多,其实有时说话比写下来更差,说的就不很中听,而写下来觉得这人是很有礼貌的。这不仅只是这些好处,同时让我们跟老师成为朋友,把心铺开,用心交流,也让老师了解我们,我认为这对于我们这种现代中学生是非常好的交流方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让老师帮我们出主意,解决问题,让我们更相信老师。”
“暂时没感觉到它的价值,不过呢,生活中少了它好象不行,当有心里话不便对人说时,就把它全写在这一页纸上,想发脾气时也写在这一页纸上。每天与老师‘纸上谈兵’,也学到了不少‘大师兵法’。现在养成了习惯,以后想改也改不掉,我想等毕业后,我还是继续坚持写日记吧,看以后我再来回忆时会不会有特大收获、很多惊喜。”
“‘读书笔记’让我认识到原来这个世界并不是全都美丽,也不是全都丑恶。” “这个学期在随笔方面作得比较好,以日记的形式记下了每天的感想,现在再回头看眼一看,得到的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摘抄的语段,几乎都是精华,我觉得以这种方式很快就会提高写作水平,总之,自我感觉比较好。”
“说不清楚这做得是好是坏,心里只有两个字‘感谢’。您说得对,教书重在教心、交心,做读书笔记,真的让人受益匪浅。回首遥望,昨天虽已悄然离去,今天已正在脚下蔓延,但与您相交的日子,会成为我脑中永不褪色的记忆。在这最后几天里,我们将全力以赴,来迎接这次期末考试,但我想问您:为什么最后4天就不做了呢?是因为期末考试吧,还是因为我们?其实,做读书笔记真的乃读书一大快事,它让我喜欢上了作文,在这之前,我很讨厌写作文,因为每次写的大多都是口水话,无根无底。正是这个读书笔记,让我喜欢上了作文,还让我知道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谢谢您,老师,希望在今后的岁月里,我们能了解更多。‘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明天,一定必成不败!高瀑下必有深潭,逆境之中必有强人,今天,我虽然是一块朽木,但我自始至终都相信:‘朽木也可雕也’!”
“在整个学期下来,读书笔记总是枯燥中带有甘甜,单调中带有生趣。” “从整体上看,实施“读书笔记”这一方针是有益无害的,可以通过大量的事实去证明它:
1、每天写读书笔记,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是否坚强,意志不坚强的则半途而废坚持不下去,意志坚强的则使自己的身心得以锻炼。而我的意志,则得到锻炼。
2、‘互动平台’使一个人无拘无束、想说就说,有什么心里话就说出来,这一栏目也是我最喜欢的。
3、读书笔记,使我的字得以提升。”
读着这些心语,犹如在与一个个语文教育大师在进行着心灵的对话,我在这些对话中思考着、进步着、成长着......
第二篇: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交流发言稿
如何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交流发言稿
黄 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构建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课堂教学能有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对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是有着重要意义。我认为构建有效师生互动方式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创建“宽松、民主、和谐” 课堂氛围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帮助者,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创建适合学生参与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充分进会。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如我校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的教具、语言的激励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回答问题争先恐后,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在课堂教学的互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活动参与者,他们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加工者。教师设计教学的核心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个体的有效参与和学生的个性的发展,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地投入到有效的师生互动中来。
二、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都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发他们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教师不能情绪带进课堂,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尽力克制和调控,以饱满的热情和健康的心态出现在课堂上,那么学生也会以愉快、轻松的情绪听讲,积极参与到师生有效互动活动中来。
三、关注每一个学生,也是构建有效互动的必要条件。
教师所面对的学生知识水平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自然有所不同。有时,教师追求课堂教学效率,会经常与那些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善于交流的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而对于那些不善言辞的学生或学困生关注较少。只有教师真正关注这样的学生,平时多给予他们关爱和鼓励,交流中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有开口的机会,提高他们说话的勇气。对口语表达不流畅的学生,教师要有充分的耐心,允许他们说错,并适当降低标准,让他们由易到难,逐渐参与到师生互动合作中来;同时,教师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一点点建立起自信心,产生上进的动力,进而喜欢师生、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的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树立起“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全方位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善于创建“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关注每一个学生,就能充分发挥有效师生互动这一教学方式的作用,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2013.10.19
第三篇:实施有效师生互动,构建高效课堂平台
实施有效师生互动,构建高效课堂平台
广东省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孟令平
论文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方式的转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就是要改变学生单一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强调师生的交流与合作。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构建高效课堂平台?本文从营造和谐课堂氛围、重视课堂情感交流、发挥教学机智等几个方面,就如何实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师生互动课堂教学高效课堂
在我们日常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而教学过程是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科书为主要认知对象的,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从教学过程的定义可以看出新时期各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些重要特征:即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师生的相互作用。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师作为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更应该转变观念,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大胆放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积极实现师生互动,构建高效课堂平台。
那么,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来提高课堂效率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觉得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师生互动提供保障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人际关系,是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保证。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实现高效的课堂互动,还必须为学生创设师生互动的最佳氛围,通过创设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来陶冶感染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自主发展。否则,就会出现学生厌学、怕学,课堂上不敢发言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原有的知识、经历和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要认识学生之间的差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各种不同见解,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和好奇心,为学生提供多种表达自己想法和质疑的机会,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1
为此,教师应该在上课之前,下足功夫备好课,不但要备课本知识,更主要的是“备学生”,要“深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前沿阵地,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做到与学生“零距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比如,在讲授数学归纳法时,很多教师都喜欢用“多米诺骨牌”的例子来讲解。“多米诺骨牌”的事例当然很典型,但是学生并不是很熟悉,若采用另一个类似的例子—“学校停车处整齐摆放的一排自行车”,效果也一样好。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举出更多类似的例子,并拿来讨论,哪些符合数学归纳法的条件。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为师生互动提供了轻松的平台。
二、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让学生乐于与教师的互动
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适时地加以引导。
首先,师生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情感场”。要尊重、爱护、体贴学生,富有激情,这样,学生对于所传授的知识就认真领会,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容易产生共鸣。
其次,教师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课堂上鼓励的眼神、赞扬的话语都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学生的思维一旦和教师协调,乐于与教师互动,那么你讲上一句,他便知下一句,这便是师生互动的很高的境界了。
再次,教师的情感必须有感染力。波利亚指出:当你讲授一个很熟悉的证明时,你要摆出一副兴奋的样子,要装出有很多点子,当你证明完时,你还要表示惊奇和得意。数学课堂上难免有难以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因此,教师除了以口、手、耳、目来相传、示范、模仿传递信息外,还必须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审时度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和交流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此时此刻,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他们就会乐意地参与课堂教学中去,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给师生互动提供发挥的空间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尴尬:本来准备好好的一节课,却突然被一个学生的不同意见或突如其来的问题而打乱。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是不予理睬,继续按计划进行,还是停下来,与学生们一块探讨呢?
教师在知识结构和经验上肯定超过学生,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经验导致了思维定势,但学生的思路却不受任何限制,很多奇思妙想往往会给我们以震撼!要想捕捉这绚丽多彩的思想火花,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学机智,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这些也是师生互动的绝妙时机。可能因为这些“插曲”,准备好的内容没能按计划完成,但由于师生互动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效果肯定比原计划的要好。
比如,在一次评讲课中,出现了始料未及的“插曲”,由此展开的讨论,又一次把课堂的互动气氛推向了高潮。
题目是这样的:
已知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F(1,0)作抛物线不垂直于对称轴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K点坐标为(-1,0),求证:∠AKB是锐角。
在备课时,我准备的方法是设出A、B两点的坐标,利用韦达定理及KA,KB的坐标,证明这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大于0,从而证明∠AKB的余弦值为正,从而证明∠AKB是锐角。刚讲解完毕,就有同学表示有不同意见。
学生1:因为K点坐标已知,设出A、B两点坐标后,直线KA、KB的斜率就知道了,这样可以利用到角公式,计算出∠AKB的正切值,利用这角的正切值为正,就可证明。
这种方法突破常规,与直线的到角公式巧妙联系,我马上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时,平时不怎么发言的学生2,好像也有话要说,果然,他的解法引来一阵赞叹和进一步的讨论。
学生2:我用的是几何法,不知是否适用于解析几何?(我示意他讲下去,并根据他的说法在黑板上画出对应的图形)因为K点坐标为(-1,0),这让我想到了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作出抛物线的准线,K点恰在线上,设线段AB的中点为M,以M为圆心,AB长为直径作圆M,则可以证明这个圆与准线相切,由于AB不垂直于对称轴,所以切点一定不是K,也就是说,K点一定在圆外,所以这个角小于圆周角90度,所以,就可以证明。
我马上把这种方法复述一遍后,反问学生:“你们认为学生2的解法有没有道理?”于是,课堂的讨论气氛马上热烈起来,简短的讨论后,纷纷表示这个解法是
对的。
说实话,我也被这种无懈可击、简洁流畅的方法所折服。马上对这位同学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并宣布“此种解法属于学生2!”同学们立刻对他投去了赞赏的目光。
不过,有的学生又提出了异议:为什么以AB为直径作圆M,这个圆就与准线相切?我马上意识到这又是一个与学生讨论的好题材。接着,和学生们一道在黑板上完成了证明。证明后,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不是抛物线,而是椭圆或双曲线,以过焦点的弦为直径的圆与对应准线相切吗?如果不是,位置关系有如何?
学生们马上动起手来,讨论更加热烈,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若是椭圆,相交;若是双曲线,相离。
其实,充满教学机智的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升华,理应成为教师努力追求的理想境界。也只有拥有丰富的教学机智的教师,才能让课堂成为真正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
四、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全员有效互动
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我们的师生互动仅限于教师与个别学生,尤其是成绩优异、发言积极的学生的互动。这样的互动是需要的,但不应该是我们所提倡的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困难的学生同样有进取心,让他们获得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的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去。
追求成功是学生的一种现实体验,每一个学生都有这种追求,不管他在学业是先进还是落后。教师要尊重、热爱、信赖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要以平等、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特别是对待学习较差的同学,更要多一份关爱。可能,教师的一句鼓励的和赞赏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因此,教师在组织师生互动时,必须关注学生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尽量引导不同层面的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从而有利于调动各个层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建立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努力改善课堂交往的形式,从根本上改变那种以教师自己的优势去迫使学生服从的状况。我们可以通过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实施全员、积极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平台。我们也应该在师生互动的反思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驾驭高效课堂的能力,从而实现师生双方在互动中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屠新跃
2.顾泠沅
3.项天成转变教学观念,倡导主体提问[J],中学数学月刊,2001.9 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J],数学通报,2000.1对新时期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6
第四篇: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作者:田红华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使自己的教学目标和任务高效达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就显得特别重要,师生间有效互动不仅能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自主学习的兴趣,也能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接受所需学习的知识,培养实际的能力,而且对师生之间关系的协调,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起到很大作用,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何使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效,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做到有效备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要使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就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这些差异包括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前的学习成绩、自主学习的自我意识、家庭教育的要求和期望值等。互动离不开情感,离不开学生的热情和内心需要,所以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有效的去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同时还要深度的开发和利用好现有的教材和练习,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为了学生的有效学习,为了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为了学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在处理教材和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影响有效互动的各种可能的情况,教学目标的设计和确定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要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合认知现状,选择的内容不能过难,难点集中的地方要分解、细化,力求贴近学生的现有状况和能力,而且同时要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动态的、其中充满着变化。
二、注意上课的节奏
教师上课的节奏对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有很大影响,但常常被一些教师所忽视,当老师的教学节奏与学生的认知和能力相适应、相协调,此时师生间的互动会很有效,会使老师感觉到上课的讲授很轻松,且在整个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同时也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上课的艺术性。不是重点的地方不要长时间的重复、停顿,与教学目标和要求无关的话题不要扯的太远,要注意不同环节之间的过度,好的课堂教学中自然且切合实际过渡会为目标的达成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能增加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但是也不能为了互动而互动,把过多的时间和注意力放在个别学生或者少数学生的身上。
三、对学生充满感情,富有爱心
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他和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一样,也离不开感情的交流。我们应重视师生情感互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的基础,要增进师生自己的感情,首先要教师对学生富有爱心,其实所有的学生都是积极向上的,都想得到良好的发展,有的时候学生往往会因感受不到老师对自己的爱、对自己的关怀和重视,从情感和心里上疏远老师,从而大大的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这些学生可能会认为自己在老师心中的地位是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以后就是有和老师互动的机会和场合,也是消极对待,有的时候甚至会拒绝配合。老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深深的爱,对他充满感情,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这样他们才会愿意且乐意与老师交流,师生间有了感情基础,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也就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不仅仅是智力的活动,仅需要人的大脑参与,还需要情感,学习的过程是在情感的参与下进行的。师生之间和谐、健康的情感对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有效互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师生间的关系,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因此说情感是师生间合作的纽带,是教学目标和任务高效完成的催化剂,是师生之间互动的桥梁。爱是给予,,爱是奉献,老师给学生无私的爱、不附加要求和回报的爱,学生也会给予老师以同样方式、同样结果的爱。
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不仅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更需要教师想方法使学生想参与,愿意参与,乐于参与。只有老师和学生都真心参与其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实现,才能真正的有效,才能把教和学有机合一,把物理课堂教学变成我们一起的活动。
第五篇:语言互动:师生课堂交流的窗口-教学教案
生自由读课文。
师板书:辛苦艰难
师:哪位同学说说看?
生(1):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见我们的船,都像雨点一样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师出示句子。
生集体读句。
师:哪个词写出了燕子很累?
生(1):疲倦。
生(2):太疲倦。
师:疲倦和太疲倦有什么不一样?
生:太疲倦比疲倦还要疲倦。
师:从哪几个词看出燕子太疲倦了?
生(1):就像雨点一样落下来。
生(2):伏在甲板上休息。
师板书:太疲倦了落伏
生集体读此句。
师出示比较句:(1)、燕子落下来,伏在甲板上休息。
(2)、燕子飞下来,停在甲板上休息。
师:这两句有什么不同?请大家一起读。
生集体读句。
生:第二句没有说出燕子很累,第一句写出了燕子很累。
师在关键字上加点,谁来做一做“伏”的动作?
生做,集体做。
师:燕子的累谁来读读看?
生(1)读。(误读为第一句)
生(2)读。(不太完整)
生(3)读。
师:谁来说说读得怎么样?
生:漏了一个字。
师:谁再来读读?
生(4、5、6)读。(其中生(6)较好)
师:谁来跟着她读?
生(7)读。
师:请大家自由读读。
生自由练习读。
第二小组读,第三小组读。
生集体读。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了燕子过海的辛苦艰难?
生(1)读。(误读为课文最后一句)
生(2):有的却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再也飞不起来了。
生(3)读。(完整句)
生(4)读。(完整句)
师出示句子:过了一会儿,有的燕子有展翅起飞了,有的却在甲板上停止了呼吸,再也飞不起来了。
生集体读句子。
师:读了这个句子,你知道了什么?
生(1):有的燕子却停止了呼吸。
师板书:停止了呼吸
生(2):知道了燕子飞过大海是多么辛苦艰难。
是:有的燕子怎么样了?
生:又展翅起飞了。
师出示:“一会儿”表示时间(),燕子在非常()的情况下,只休息了“一会儿”又起飞了。
生:“一会儿”表示时间短,燕子非常疲倦。
师:燕子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又展翅起飞了?
生(1):因为没飞到南方的时候,已经很暖和。
生(2):因为他们还没有飞到南方,要抓紧时间。
[评析]
师生课堂对话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主题。
课堂提问和回答是教师对学生一种动态的评估方法。通过师生问答的双边活动,启发、促进学生的思维,及时进行反馈。教师提出的问题,就好比在教学活动的湖面投进一块石头看看这“一石”能激起多大的浪,及时了解学生的认识范围、理解程度、学习态度、思考方法等,对学生的反应作出评估。
下面本堂课的师生课堂语言交流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就整堂课的教师提问而言,提问的层次较为明显。整堂课的教师提问由“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写出燕子的辛苦艰难--------当你看见燕子飞来的时候,你怎么做--------当你看见有人伤害燕子的时候,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这几个大框架的构成。大问题的层次分明,应该说抓住了“牛耳”,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但是大问题中的小问题设计过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层次感。
(二)、朗读指导有量的保证。朗读的很大,往往一个句子请了多位学生读。如两句重点句分别请了5---7位学生单独读。朗诵的形式也较多,自由读、单独读、小组读、集体等等。应该说,读得是比较充分的。但是,学生读了以后怎么办,评价这个环节应该说还不够完美。学生单独读后,应对其的朗读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指出读得好的地方,争取一遍比一遍有进步,这就提高了朗读的效益。否则,虽读的人很多,但收效甚微。
(三)、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有相应的评价。正确的要肯定,有创意的表扬,错误的给予鼓励,尽量减少模糊的现象。在这节课中,一些应该热情表扬和鼓励的时机已经错过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气氛。
(四)、学生有回答不完整的地方或不通顺的地方,教师应及时指出并纠正,并让学生再回答一遍。本堂课学生回答不完整的情况时有发生,但教师并未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