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资料(★)

时间:2019-05-15 10:0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资料》。

第一篇: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资料

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①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③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的特性。

曹植的成就:

①曹植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对五言诗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他现存诗歌九十余首,其中有六十多首是五言诗。

②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曹植的诗风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建安文学中成就最高的诗人。

③曹植的诗歌文采富艳,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④善为警句,工于起调,在运用比喻、对偶、蝉联、炼字等方面都有创新,对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建安七子”。

阮籍的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充满苦闷、孤独的情绪。其内容一是抒写孤苦寂寞和忧生惧祸之情;二是讽刺时政,揭露社会丑恶腐败;三是表现饮酒、求仙生活。艺术特色一是长于抒情,二是工于比兴;三是精于用典;四是善于曲笔。具体手法一是将象征手法与寓意的不确定性结合起来,再加上典故的多义性,使诗作寓意深邃难明;二是用多种比兴构成完整的意境,使寓意藏而不露。风格深隐含蓄,所谓“阮旨遥深”、“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左思《咏史》八首,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这是他对中国诗歌史的独特贡献。他的诗多引史实,故曰“典”。左思风力:是对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语出钟嵘《诗品》。左思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风格刚健,感情深沉,和当时流行的华丽诗风迥然不同。他的诗承建安风骨,抒写怀抱,抨击现实,多不平之音。气势雄健,笔调挺拔,辞采壮丽,形象鲜明,风格独树一帜,人称“左思风力”。左思《咏史》八首是中古咏史诗的杰作。其艺术特点,一、八首诗各自独立成章又互相承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组诗的形式可以容纳更丰富的内容;

二、继承了建安诗人抒情与言志相结合的传统,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将咏史与咏怀更紧密地结合起来;

三、表现上更加富于变化,如比喻、对照、比兴、议论等多种手法兼用,进一步丰富了咏史题材的艺术表现力。

钟嵘《诗品序》:“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即举张协、张载、张亢兄弟,陆机、陆云兄弟,潘岳、潘尼叔侄以及左思作为西晋诗坛之代表人物。

陶渊明的田园诗特点及代表作:

①描绘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如《归园田居》、《饮酒》。

②有的田园诗着重写躬耕的生活体验,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最为可贵的部分,表现诗人热爱农业劳动、强调劳动意义。《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出了陶渊明从仕途归隐田园从事躬耕者的切实感受。

③歌咏闲居生活的乐趣,表现与人交往的情谊。或春游、或登高、或酌酒、或与朋友谈心,或采菊东篱下,《和郭主簿》、《归园田居》(野外军人事)、《移居》。

④反映诗人生活的贫困,揭示农村凋敝的惨象。《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归园田居》(久去山泽游),通过这些诗可以隐约看到,在战乱和灾害中农村的面貌。

⑤建构桃花源式的社会理想蓝图。如《桃花源诗》。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①情、景、事、理浑融一体,意境高远。善于把自己的情感倾注于景物描写上,写自然景物不求形似,而是着意于神貌的点染,通过平凡的事物与通俗的语言表现自己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偶一举首,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那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自己心里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

②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桑麻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已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陶诗也很少用夸张,只是采用不事

雕琢的白描手法。

③质朴无华的语言和不事雕琢的白描手法,使陶诗形成了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

北朝民歌与南朝民歌的差别:

南朝民歌篇幅短小,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在语言上最大的特色是运用双关隐语,不仅使语言活泼流畅,而且使情思的表达也更加委婉含蓄。北朝民歌语言质朴刚健,风格粗犷豪放,自然清新,多杂言格式而以五言为主。

(一)题材:

①北朝民歌中,表现北方的景色和风俗,最富有地方特色。

②北方民族以畜牧为业,善于骑射,他们锻炼出了雄健强悍的体魄、粗犷豪迈的个性和豪侠尚武的精神。频繁的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严重而突出的问题,因而北朝民歌中反映战争的诗也较多。

③北方民歌中,还有不少反映羁旅行役和流亡生活的怀土思乡之作。

④北朝民歌中有不少反映爱情与婚姻题材的作品,这些歌曲坦率直截,与南朝情歌缠绵婉转的情调是大不相同的。

(二)修辞上:

北朝民歌少修辞,南朝多修辞,如双关、排句等。

(三)风格上:

北方歌唱直率而朴素,毫无忸怩羞涩之态,与南朝民歌相比,也同样有直与曲,刚与柔之别。

鲍照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

鲍照的诗、赋、骈都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他将满腔的悲愁苦闷之情与怨愤不平之气发而为诗,因而其诗歌的突出内容就是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抒发寒门之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其中充满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与抗争精神,代表着寒士的强烈呼声,如:代表作《拟行路难》。

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俊逸豪放,奇矫凌厉。

1、试述鲍照诗歌的思想内容?

参考答案:

一、反映社会的不平,抨击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抑,抒发贫士不遇的苦闷和愤世嫉俗之情;

二、描写边塞争战生活,抒写报国的壮志,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揭露社会黑暗,同情人民苦难;

四、另有游宦思乡、抒写爱情、感伤年命和写景咏物的作品。

2、简述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及其对诗歌发展的贡献?

参考答案:鲍照诗歌分五古与乐府两大类,继承汉魏乐府诗形式及传统,笔力雄健,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工于写景,长于比兴,声调抑扬顿挫,句式长短不齐;奇特瑰丽,气象雄浑,风格豪迈俊逸,雄恣奔放,颇富浪漫色彩。

鲍照继承和发扬了汉魏风骨,代表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对诗歌发展的贡献:一是对边塞诗的创新,增加了边塞风物和征人边愁的内容。二是对七言体的创制,他是第一个有意识致力于七言诗创作并取得高度成就的诗人,变七言歌行逐句韵为隔句韵,又开创了杂言式七言歌行。另外,模仿南朝乐府的小诗和边塞题材的诗歌对唐代五绝的形成颇有影响。

永明体(名词解释):

又称作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诗体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故史称“永明体”。永明体的兴起与对声律的追求有关。它主要的创造者为沈约、谢朓、王融、周颙等诗人。永明体的产生,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为唐代格律诗的出现及繁荣奠定了基础。

谢朓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的发展和对新诗体的探索,名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宫体诗:主要是以宫廷生活为描写对象,具体的题材不外乎咏物和描写女性,情调上伤于轻艳,风格上比较柔靡缓弱。这类诗歌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宫体诗中有少数作品表现宫中淫荡的生活,如:萧纲的《咏内人昼眠》、《和徐录事见内人作卧具》、《率而为咏》、《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等。

庾信遭逢亡国之变,内心受到巨大震撼。感伤时变、魂牵故国,是其“乡关之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在抒发个人的亡国之痛时,也能以悲悯的笔触,反映人民的苦难,并归咎于当权者内部的倾轧和荒嬉。叹恨羁旅、忧嗟身世,是其“乡关之思”的另一重要方面。庾信的《拟咏怀》27首,从多种角度抒发凄怨之情。庾信对近体诗的形式发展做出了值得注意的贡献,他使诗歌进一步律化和骈俪化,加上广泛的题材、刚健豪放的气骨和苍凉悲壮的意境,他的诗歌真正融合了南北诗风,对唐诗的发展有直接影响;其辞赋和骈文也达到了六朝的最高水平,成为南北朝文学之集大成者。

(故国之思、大量用典)

所谓“徐庾体”,是指徐、庾父子置身东宫时所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文,就其文学渊源而言,是沿着永明体讲究声律、词藻的方向,进一步“转拘声韵,弥尚丽靡”。

骈文的特点:①用典繁博;②修辞巧丽;③对偶。

鲍照的骈文:《登大雷岸与妹书》。

志怪小说按内容可分为三类:

①地理博物。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张华的《博物志》。

②鬼神怪异。如: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吴均的《续齐谐记》等。

③佛法灵异。如:王琰的《冥祥记》、颜之推的《冤魂志》。

(《搜神记》中的《三王墓》叙述楚国巧匠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反被楚王杀害,其子长大后为父报仇的故事。)

《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虚清谈,也可以说这是一部魏晋风流的故事集,从而也起到了名士“教科书”的作用。

《世说新语》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先生曾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一千五百多个,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如《俭啬》:“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仅用16个字,就写出了王戎贪婪吝啬的本性。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时间:唐代初期)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确有文才而自负很高的诗人,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结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当“四杰”以才子齐名出现于文坛而崭露头角时。怀着变革文风的自觉意识,有一种十分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这是针对争构纤微的上官体的流弊而言的,是当时诗风变革的关键,也是“四杰”为代表的一般士人的诗风与宫廷诗风的不同所在。(初唐四杰的特点)

代表作:卢照邻的《行路难》;骆宾王的《帝京篇》;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杨炯的《从军行》。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宋之问的五律《度大庾岭》。

律诗的格律特点:

①字数和句数固定;②对仗(中间两联)、押韵;③(本质特点)平仄律非常严谨。

复归风雅是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集中体现为他创作的38首《感遇》诗,这些诗中有很多于作者的政治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如武后时期重用酷吏,大开告密之门,朝臣中往往有因一些失慎而被杀者,以致人人自危。陈子昂在《谏刑书》和《谏用刑书》里对此加以劝谏,认为滥杀无辜将酿成祸乱。在《感遇》诗里,有一部分是表现作者侠肝义胆的述怀言志之作,将匡时济世的人生抱负化为慷慨悲歌的情思,具有昂扬壮大的感情气势。如《感遇》其三十五,此诗作于诗人第一次随军北征期间,亲临沙场,有感于心、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这种兴寄方式蕴藏着壮伟情怀,展现出不甘平庸、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从“四杰”那开始的那种渴望建功立业的昂扬情调,在陈子昂的这类兴寄之作里更显激越,带有壮怀激烈、拔剑而起的豪侠之气。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提倡风骨与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格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陈子昂在著名的《修竹篇序》里表达了他的诗歌革新主张。首先,他用“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概括了前代文学的弊病和不足;其次,他明确标举“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反对没有风骨、没有兴寄的作品;第三,他提出了“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的诗美理想,要求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采之美结合起来,创造健康而瑰丽的文学。这就指出了文学发展的新方向。

王维与孟浩然的比较:

①王维静,孟浩然动;

A王维很早就归心于佛法,精研佛理,受禅宗影响较大。王维将禅的静默观照与山水审美体验合而为一,在对山水清晖的描绘中,折射出清幽的禅趣。

②王维清秀,孟浩然清淡。

A王维晚年隐居,他所欣赏的正是人在寂寞时方能细察到的隐含自然生机的空精之美,他将自甘寂寞的山

水情怀表露出来,在明秀的诗境中,让人感受到一片完全摆脱尘世之累的宁静心境和难以言说的自然之美。B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尽管他的诗中也有刻画细致、用字精审的工整,但非有意于模山范水,只是一时兴到之语。观其全诗,多以单行之气运笔,一气浑成,误刻画之迹。妙在自然流走,冲淡闲远,不求工而自工,不似王维之笔。

C孟浩然遇景入咏时,随意点染的景物与清淡的情思相融,形成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意。比王维诗作更能给人以洗尽铅华之感,情思的净化、语言的清省和诗境的明秀融为一体。

D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更贴近自己的生活,出现在孟浩然诗里的景物描写,常常就是他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带有即兴而发、不事雕琢的特点。相比较而言,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

王昌龄的七绝特点:

①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情感;②章法井然,意脉贯穿,清而刚,玩而健,有气骨。

高适与岑参的区别:

①高适悲,岑参壮;②高适理,岑参景;③高适实,岑参奇。

高适、岑参同以边塞诗擅名,同长于七言歌行,诗风同样豪放。但也有不同:“高适诗尚质主理,岑参诗尚巧主景。”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高适诗超过岑参;在题材丰富新奇方面,岑参超过高适。高适诗将追求不朽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苦难与崇高相对照,表现出慷慨悲壮的美;岑参诗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具有浪漫色彩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奇伟壮丽之美。艺术上高适诗以沉雄质气和浑厚骨力取胜,殷璠称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岑参诗意奇、语奇、调奇,殷璠评其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艺术成就(论述):

①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写。如:《上李邕》yōng体现的是自信与进取的志向和傲世独立的人格力量。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又爆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点。如:《鸣皋歌送岑征君》gao抒写对于政治黑暗、是非颠倒的愤慨。

②想象特色。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他的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随情思流动而变化万端。如:《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想落天外,匪夷所思。③意象类型与词语色调。李白的诗歌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同时也不乏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李白诗歌语言风格清新明快,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如:《渡荆门送别》意象阔大壮观;《玉阶怨》中明月、白鹭等明净景物构成清丽景象。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安史之乱。“诗史”是后人对杜甫诗的评价。杜甫用他的诗,反映了他所生活时代的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所提供的史实,甚至可以补充历史记载的不足,具有史的认识价值。不仅如此,他的诗还提供了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杜甫有“三吏”、“三别”。杜甫诗歌用叙事手法写时事。客观的真实的叙述与主观的强烈抒情融为一体。

杜甫律诗的成就。

杜甫以律诗写组诗最为成功,是七律。如《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特别是《秋星八首》,可以说是杜甫律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这组诗写于滞留夔州kui时期,此时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而外族入侵,藩镇叛乱,战争仍然不断。挚友已先后离开人世,诗人自己仍漂泊沧江,且疾病缠身。山城秋色,引发他的故园之思和对于京华岁月的怀念,回顾一生,感悟哲理。八首诗就是从这一思想脉络上展开,一层深入一层。杜诗的艺术风格:

①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澜起伏、反复低回。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感情回环反复,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

②杜诗风格另一方面是萧散自然。如《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组诗把萧散自然的情怀抒写得从容和优雅,让人神往。

大历十才子:指活跃于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不同史籍所载十人姓名略有出入。主要有钱起、卢纶、李端、司空曙、韩翃等。所作诗歌多应景献酬,流连光景,粉饰现实。部分诗作抒写沉沦下僚,怀才不遇之感。诗歌艺术造诣较高,多为近体,五律成就尤高。

韩孟诗派: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与元白诗派同时崛起于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亦称“奇险诗派”,即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诗歌流派重要诗人还有李贺、卢仝刘义,马异等,韩、孟成就最高,故名曰“韩孟诗派”。奇

险怪异是韩孟诗派的审美倾向和艺术追求,并因此形成了共同诗风,“不平则鸣”说和“笔补造化”说是其理论主张,锐意创新是其艺术价值追求。

韩孟诗特点:

①怪奇之美。韩孟诗派追求诗风的雄奇怪异,他们有意打破诗歌传统的表现手法,在艺术上创新求异,探索诗歌的新形式、新风格。主要表现为:(1)采用过去不常用的内容甚至是世俗、丑陋之事入诗,逞奇矜博,出奇制胜;(2)想象奇崛,意象怪奇,构思奇特,标新立异;

②诗歌的散文化倾向。韩孟诗派大胆创新,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融叙述、议论为一体。注重造语炼字,用奇字、造拗句、押险韵,将散文、骈赋的句法引进诗歌,使诗句可长可短、变化多端。元白诗派:

中唐贞元、元和时期与韩孟诗派同时崛起于诗坛的一个诗歌流派。主要作家有: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李绅等,元白成就最高,故名曰“元白诗派”。用新乐府进行创作,浅近通俗是其主要特征,与“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相对,对晚唐和宋初诗风影响较大。代表作:白居易《杨柳枝》、张籍《春别曲》、元稹《悯农二首》、王建《织锦曲》。

(致力于通俗晓畅、指事明切的乐府诗创作,白居易作诗甚至要求老妪能理解,一时间蔚为风气)唐传奇:

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的通称,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传奇”一名始自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其情节奇特独异,一般用以指称唐、宋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如《南柯太守传》《长恨歌传》《李娃传》等。唐传奇艺术构思奇异新颖,寓于变化,叙述事件简洁明快,人物对话生动传神,词汇丰富,句式多变,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杜牧怀古咏史诗代表作及主要内容:书338页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成就:

①李商隐的抒情诗情调幽美。如:《春雨》为所爱者远去而“怅卧”、“寥落”的心境,设想对方远路上的悲凄,思绪往而回复,表现得幽深窈渺。

②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如:《锦瑟》中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一个个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

③内涵上具有多义性。

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与诗中独特的意象组合有很大关系。意象和句子之间的跳跃性很大。

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把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

④李诗大量用典。他往往不用原典的事理,而是着眼于原典所传达或所喻示的情思韵味。如:“庄生晓梦迷蝴蝶”,原典不过借以阐发万物原无差别的思想,李商隐确抛开原典的哲理思索,由原典生发的人生如梦引入一层浓重的迷惘感伤情思。

花间词派:

后蜀广政三年,选编十八家词人的词五百首为《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代表作家除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和凝、韦庄等。其特点是崇尚雕琢,追求婉媚,充满着脂香腻粉的气味。多写闺阁情事,情致缠绵,辞藻富丽。温庭筠《菩萨蛮》;韦庄《女冠子》。

第二篇:古代文学史

神话是人民在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任何神话都是一定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反映,神话具有现实性、幻想性和艺术性。

诗六艺:《周礼》所总结的“六诗”被汉代儒家经生变为诗的“六艺”说。这个“六艺”说,历代歧义颇多。而影响最大,被后代所沿用的说法是“三体”“三用”说。从体类上分为风雅颂,风即音乐曲调,国风是民间的歌曲,牙是朝廷正乐,颂指宗庙祭祀之乐;写作上分为赋比兴,赋是铺陈直述,比是比喻的意思,兴是起,指借其他事物以开头。

变风变雅:指的是“乱世之音”或“亡国之音”在周幽王,厉王以后,由于风衰俗愿,产生的一批讽刺时政的作品。对时政充满怨恨和讽刺。

四家诗:在汉代,解说《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这四家诗派解说各有特点。四家诗虽有特点,但都不同程度地有曲解诗意,解释说教的倾向,给《诗经》蒙上了,许多封建意思。他们的贡献在于,一方面为我们保留了不少上古的文献资料及有关的有关的上古礼仪和民情风俗,一方面在文字顺顾上也为我们的阅读提供了方面。

香草美人:是屈原《离骚》中两类意项,美人:比喻君主或自喻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作为独立的象征物,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比喻系统。使诗歌变得含蓄生动。

楚辞:战国时期以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是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掉、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其直接渊源应该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

汉赋:汉代出现的一种半诗半文的新文体,源于荀子的《赋》,其风格特点是韵散结合、主客问答,铺陈写物、赋歌而颂。

乐府:原意为西汉时期出现的一种专门采集诗歌的政府机构。乐,即诗歌;府,即政府机构。到了魏晋六朝,乐府专指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歌形式。

互见法:司马迁在创作《史记》人物传记时为了维护历史真实性和文学艺术性的统一,保证一篇传记中历史人物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因此把历史人物的部分材料移至其他历史人物的传记中,使《史记》在历史人物描写上具有全面性和真实性,也让该传记的历史人物显现出鲜明的性格和突出的形象。

建安风骨:建安诗人继承《诗经》和汉乐府的优良传统,用他们的诗篇真实的反映大**、大分裂时代所造成的残酷的现实,表现他们同情民生疾苦的情怀,抒发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情调大多慷慨激昂,激越深沉语言自由流畅,被后人称为“建安风”“建安风力”

太康诗风:以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为代表的西晋诗风,这种诗歌风格繁缛,语言又朴素古值趋向华丽藻饰,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句式由散形趋向骈偶。

第三篇:古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拟话本小说: 以“三言”和“二拍”为代表,“三言”之前的拟话本小说是明末文人模仿话本形式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2.神魔小说:

以神魔、怪异为主要描写对象,参照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斗争,比附性的编织了神魔故事,其主要特征是非人间、超现实,尚“奇”贵“幻”,富有浪漫色彩。3.七十回本:

明末金圣叹砍掉七十一回以后的内容,伪造了卢俊义惊噩梦的结局,改第一回为楔子,世称“贯华堂本”,是清代最流行的本子。4.《聊斋志异》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聊斋志异》用唐宋传奇的艺术手法(以离奇曲折的情节刻画人物言行心理,曲尽人情物态),来写鬼怪狐妖的故事,继承了六朝简约记叙奇闻异事的志怪小说传统。5.南戏:

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形成于北宋末年永嘉(今浙江温州)一带,故又称为“温州杂剧”、“永嘉戏曲”。因为主要用南方音乐来演唱的,故又称“南词”。后人为了与北曲杂剧区别,简称之为南戏。

二、重点篇目要点(注:作品选内容,重点句子会出选择,字词和赏析为上课讲的内容)

1《西厢记 长亭送别》P45 重点句子:A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B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重点字词:柳丝:代表人的感情 靥儿:贴的装饰品 2《牡丹亭 惊梦》P347—350 重点句子:A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頽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B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C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重点字词:梦回莺啭:倒装,应为莺啭梦回

烛尽沉烟:倒装,应为沉烟注尽

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恁:怎么 似:比较,程度的加深

三春:孟春、仲春、季春

【皂罗袍】中的合:幕后合唱 重点段落赏析:【醉扶归】通过动作、神态、景语来刻画杜丽娘的游园前的心理 活动:虚度青春的惋惜,是顾影自怜,是欲行又止

【好姐姐】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牡丹是春尽的时候才开,叹息牡丹开得太迟,占不了先机,不能在春光烂漫开放。用牡丹自比,概叹自己美丽的青春耽误的幽怨和伤感。

3《琵琶记 糟糠自厌》P87—91 重点句子:A【孝顺歌】呕得我肝肠痛,珠泪垂,喉咙尚兀自牢嗄(音同啊)住。糠,遭砻(音同龙)被舂杵,篩你簸扬你,喫(音同吃)尽控持。悄似奴家身狼狈,千辛百苦皆经历。苦人喫着苦味,两苦相逢,可知道欲吞不去。

B【前腔】糠和米,本是两相依,谁人簸扬你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共夫婿,终无见期。丈夫,你便是米么,米在他方没寻处。奴便是糠么,怎的把糠救得人饥馁?好似儿夫出去,怎的叫奴供给公婆甘旨?

三、选择

1、元杂剧四大爱情剧:《西厢记》

《墙头马上》

《拜月亭》

《倩女幽魂》

2、元杂剧四大悲剧:《窦娥冤》

《梧桐雨》

《赵氏孤儿》

《汉宫秋》

3、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peng)、揭傒斯

4、北方戏剧圈:纪君祥《赵氏孤儿》

石君宝《秋胡戏妻》

康进之《李逵负荆》

尚忠贤《柳毅传书》

高文秀《双线功》

郑延玉《看钱奴》

5、南方戏剧圈:郑光祖《倩女幽魂》、《㑇梅香》、《玉粲登楼》

乔吉《两世姻缘》、《扬州梦》

官天挺《范张鸡黍》

秦简夫《玉溪馆》

6、水浒戏双壁:高文秀《黑旋风双线功》

康进之《李逵负荆》

7、四大南戏:《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

《杀狗记》

四、填空

1、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带过曲。

2、元杂剧的体制结构一般为一本四折,加一个楔子。角色分类:末、旦、净、杂四类

3、《录鬼簿》是元人钟嗣成编写,记载白朴剧作15种,现存元曲《梧桐雨》、《汉宫秋》。

4、元曲四大家及绰号: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曲状元)。

5、关汉卿杂剧创作的内容:公案剧、爱情剧、历史剧三类。

6、关汉卿的语言特色是本色,王实甫的语言特色是藻丽(花间美人)。

7、《窦娥冤》的题材来源:东海孝妇。其中窦娥的三桩誓言是:血溅白练、三伏飞雪、亢旱三年。

8、《西厢记》全剧围绕崔莺莺、张生的爱情故事,创造了长篇巨制的结构,共五本21折。在演唱方面,《西厢记》各自独唱,旦、末也可以交互对唱。

9、白朴的《梧桐雨》受白居易《长恨歌》影响,“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描写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白朴的《墙头马上》受白居易诗《井底引银屏》的影响,描写裴少俊和李千金的爱情故事。

10、《梧桐雨》是末戏本,《墙头马上》是旦戏本。

11、南戏中兴之祖:《琵琶记》代表了南戏的最高成就。

12、《琵琶记》的题材来源:《赵贞女蔡二郎》

13、《牡丹亭》属于昆曲,其题材来源:《杜丽娘慕色还魂》 14.中国古典小说最早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15.刘义庆《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干宝《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16.宋元话本小说主要有小说和平话两类。

17.明代拟话本小说以“三言”和“二拍”为代表。冯梦龙的“三言”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凌濛初的“二拍”包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叠居齐程客得助》)。18.元明清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19.清末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老残游记》

《孽海龙》

20、明代四大奇书:(四部章回体长篇小说)《三国志演义》(中国第一部长篇

章回小说)

《水浒传》 《西游记》(世代累积型作品)

《金瓶梅》(第一部由文人独立

创作的长篇小说)

21、“会校会注会评”本是《聊斋志异》在新中国建立后最全的的刻本,近五百篇。

22.《聊斋志异》中用文言句式写的是《红言》,有诗话倾向的是《黄英》、《婴宁》。

23.《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字敏轩,自号秦淮寓客。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讽刺艺术)

23.《儒林外史》中市井四奇人:季遐年、王太、盖宽、荆元。24.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

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

神魔小说《西游记》

世情小说《金瓶梅》(兰陵笑笑生)【①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②第一部世情小说】

历史小说《东周列国志》(冯梦龙)

《儒林外史》(吴敬梓)

《红楼梦》(曹雪芹)

《聊斋志异》(蒲松龄)

五、简答

1、《西厢记》故事流变

唐元稹《会真记》始乱终弃,宋秦观、毛滂作《调笑转路》,赵金时十组《蝶恋花》延长崔张故事,开始有同情崔莺莺的倾向,金代董解元所写的诸宫调《西厢记》将内容大为增加,加入许多人物和场景,最后结局改为张生和崔莹莹不顾老夫人之命,双双出走投奔白马将军,申其做主完婚。元代时王实甫基本根据这部诸宫调将《西厢记》改编成多人演出的戏剧剧本,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融合了古典诗词,文学性大大提高,但将结尾变为老夫人妥协,答应其婚事,大团圆结局。

2、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王实甫《西厢记》的不同

(1)题旨的改造: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强调“自古至今,自是佳人,合配才子”落入俗套。还把崔莺莺对张生的爱情和报恩联系在一起。王实甫《西厢记》笔下,才貌不是他们结合的唯一条件,他们在共同反对封建礼教的基础上加深了感情。所谓“天下有情人皆成了眷侣”认为真挚的感情纯洁无邪,不必涂上“合礼”“报恩”之类保护色。

(2)人物形象的改造: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表现张生在功名方面庸俗、在 封建家长面前怯懦对爱情有轻浮和游移,崔莺莺虽追求爱情,但又要遵礼,又要报恩,又要报德;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张生是“至情种”,莹莹心中也唯有情。

3、北杂剧和南戏的区别

(1)北杂剧又叫元杂剧,是在直接继承金院本和诸宫调基础创造出的戏剧文学形式。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形成于北宋末年永嘉一带,故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因为主要用南方音乐来演唱的,故又称“南词”后人为了与北曲杂剧区别,简称为南戏。(2)结构体制 北杂剧:

北杂剧结构一般为一本四折,加一个楔子,也有少数五折或六折; 北杂剧的曲词一般是有一个主要演员歌唱,同一折的各支曲押同一韵; 北杂剧的宾白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一般故事情节是靠宾白串联;

④北杂剧的角色大致分为末旦净杂四类,正末主唱的一本戏称“末本”,正旦主唱的一本戏称“旦本”这种“一人主唱”可以极大的发挥歌唱艺术的特长,酣畅淋漓地塑造主要人物形象。南戏:

南戏结构称为“出”,一部戏一部戏一般有四五十出组成;剧本开头通常以“副末开场”;

南戏在音乐形式方面是用“宋人词调”和“里巷歌谣”相结合来演唱,比较轻柔婉转不像杂剧高亢;伴奏以管乐、鼓板为主,不像杂剧以弦乐为主;一曲用多宫调的曲子组成多套曲,一出中不限通押一韵;上场各种角色皆可演唱,除独唱外,还可以合唱、接唱、对唱,演唱形式多样,比杂剧更加灵活;多用南曲,也杂用北曲,称“南北合套”;

以生、旦为主,还有净、末、丑、外、贴,明代传奇戏曲大体上沿用了南戏戏文体制,科范叫做“介”。

4、《琵琶记》主要人物形象

蔡伯喈形象:1)软弱知识分子的典型;

2)忠孝两重的正面人物;

3)优柔寡断、委屈求全的软弱性格。(体现:三不从:辞试不从、辞婚不从、辞官不从

三不孝:生不能养、死不能葬、葬不能祭)

赵五娘形象:1)孝服贤妻的典型,赡养公婆,忍辱待夫;

2)忍辱负重,吃苦耐劳,敢于负责,自我牺牲的优秀传统女性形象。

5、《水浒传》主题、艺术成就

(一)主题思想

1、写出了“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现实 全书以“众虎同心归水泊”为轴线 奔上梁山:李逵、鲁智深 逼上梁山:林冲、宋江、杨志 拖上梁山:卢俊义

2、揭露鞭挞了大小官吏的残暴(西门庆、蒋门神)

3、歌颂了建立在个人感情基础上的友谊和义气

(二)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就

1、面向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创作养料

2、精心设计人物出场和绰号

(1)人物的出场多用韵语,介绍人物能抓住特点。

(2)人物的绰号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有助于人物性格的表现。取其性格:霹雳火、拼命三郎

(3)用丰富的细节描写和富于动作性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复杂性格和内心世界。

(4)在对比中凸现人物的个性差异和性格发展

6、《西游记》的原形精神

1、桀骜不驯的个性自由精神(大闹天宫的故事)

2、造福人类为目的的不畏艰险的追求探索精神(1)自然环境的险恶

(2)邪恶势力的侵扰(车迟国斗圣、比丘国救婴)(3)取经者自身的人性弱点(猪八戒好色)

7、“三言”的艺术特色

1.编织故事上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1)较多的使用巧合和偶然的艺术手法,简化故事的漫长进程。

(2)善于运用具有细节特征的小道具来扭结、推动故事情节,增加戏剧性,如“珍珠衫”“出师表”等。

(3)善于设置伏笔和悬念,作品的多数故事不是直线展开,而是跌宕起伏,一波 6 三折,以其曲折多变而引人入胜。代表作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十五贯戏言成巧言》、《钱秀才错赞凤凰俦》

2、人物塑造上的成就(1)将人物放在激烈的冲突中(2)富于个性的语言和动作(3)细致的心理描写(4)运用对比、映衬等手法

3、语言使用上典雅而不是通俗

改变了过去书面语和口头语分离的状况,完全采用通俗晓畅的白语,力避文白间杂、风格趋于统一。在口语基础上,大量采用谚语、俗语,使小说寓于浓厚的生活气息。

8、《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足有讽。

1、“讽刺的生命是真实”

2、讽刺的态度:秉持公心,把握分寸 针对不同人物采用不同的讽刺谋略

3、讽刺特征:寓戚于谐,悲喜交织

范进发疯,范母喜极一命呜呼;严监生因两根灯草不肯咽气。

4、讽刺策略:丰富多样性

(1)撕下文化面具,展示礼教与人性的矛盾

如王玉辉女儿早寡守洁(2)前后对比,暴露原形

范进中举后,银镶杯著不用,用朴素的筷子,最后还是吃了大虾元子。(3)冷静客观,不动声色与自我暴露(4)合理夸张

周进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严监生死前不肯咽气。(5)小说人物取名

王德、王仁即忘德、忘仁,也即亡德、亡仁。

腐朽的“二进”竟然名“进”,而姓周姓范,周有方正,范为范式之意,这就是鲁迅说的“婉而多讽”。

五、论述

1、罗贯中的《三国志小说》的主题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主题有三个层面:(1)反对分裂,歌颂统一。

描写各路英雄在东汉帝国瓦解的废墟上问鼎逐鹿,致力于新的统一。

(2)拥护仁君,反对暴君。

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

(3)赞美忠义,抨击奸伪。

《三国演义》主要是以忠义思想来臧否褒贬人物的。

2、罗贯中的《三国志小说》艺术成就

(一)虚实相间的艺术构思(“七实三虚”)

1.戏剧演绎,塑造历史 2.虚中有实,借题发挥 3.改头换面,本末倒置 4.移花接木,合类并举 5.采用传说,大胆虚构

(二)成功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

1、艺术手法:

(1)对比(2)冲突(在尖锐的冲突中加重刻画人物性格)(3)虚写

2、“三绝”形象分析

(1)“智绝”诸葛亮: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三气周瑜

(2)“奸绝”曹操:奸诈,自私,残暴嫉妒,雄才大略,权谋机变,才能出众

例:以怨报德杀害吕伯奢全家、屠戮徐州无辜百姓(3)“义绝”关羽:

①勇武: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温酒斩华雄 ②忠义:刘关张结义,千里寻主

③风度儒雅:举止豁达而不粗野,言语磊落而不莽撞

④性格弱点:重义而模糊敌我,如华容道义释曹操;傲气而不讲策略,如拒绝孙权攀亲;对“五虎上将”的不满,大意失荆州。

3、人物塑造上的缺点

(1)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

可能是受了民间传说人物定型化的影响和历史材料的局限。

(2)想象夸张有时不合情理

鲁迅:“写好的人,简直一点坏处都没有;而写不好的人,又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三)网状的结构方式

他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的矛盾读者为主线,来网状组织全书的故事情节,既写的曲折多变,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又主从密切结合。

(四)杰出的战争描写艺术

1、丰富:全书共写大小战争四十多次展现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其中尤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最为出色。

2、深刻:描写关键性的大战,以人物为中心,把斗智斗勇和战斗过程结合起来,写出战争的各个方面,如双方战略战术,力量对比,地位转化。

3、生动:充分体现了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既写出了战争的激烈、紧张、惊险,又表现的从容不迫、动中有静、有张有弛。

(五)文白相杂的语言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

3、《金瓶梅》的社会意义

1、金钱的巨大能量

全书描写了西门庆从发迹到败落的兴衰史 西门庆赚钱的途径:

(1)经商所得,经商时偷税漏税(2)放高利贷(3)娶妻得财

2、女性世界的悲剧

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淡漠名节,崇尚情欲、物欲、肉欲

小说通过金、瓶、梅三大淫妇的毁灭,生动反映了晚明时期人欲放纵的悲剧。

3、世态炎凉的丑剧

小说通过西门一家的兴衰,深刻的暴露了当时的世情的虚伪、冷漠和整个社会的利己主义本质。西门生前身后围绕着他的那些人的举动,生动的为我们展示了末世的世态炎凉、人心险恶。

《金瓶梅》的艺术成就

1、题材的转变

它是第一部以家庭生活和世态人情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主要通过普通人物的人生际遇来表现社会的变迁,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标志着古代小说艺术成就的渐趋成熟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重大发展为此后的世情小说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审美趣味的转变

在创作主旨上,从立意歌颂理想变为着重暴露黑暗,从表现美变为表现丑。《金瓶梅》之前的长篇小说主要讴歌美好的理想,《金瓶梅》实现了古代小说审美观念的美转变。

3、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塑造

(1)在人物塑造上从单色调变为多色调,从平面化转向立体化。(2)美丑并举,善恶并存的矛盾组合,人物性格具有丰富性和流动性。

4、网状结构的高度成熟(1)从线性发展转向网状交织

(2)全书围绕西门庆一家的盛衰史而开展,并以之为中心辐射到整个社会,使全书组成一个意脉相连、情节相通德尔生活之网,既千头万绪又浑然一体。

5、口语化的市井语言(口语化、俚语化)

在语言艺术上,妙在口语家常,从说书体语言发展为市井口语。

4、“三言”的主题思想

1.对“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的反动(1)对经商活动的正面赞扬(2)对经商活动艰辛的描述(3)商人以正面形象出现

代表作:《刘小官雌雄兄弟》、《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鲜明的重商思想:

《赠芝麻识破原形》:“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

《叠居齐程客得助》:“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及在次着。” ·“三言”商人往往“重义”,多为善良致富,辛劳发财。《吕大郎还金完骨肉》的布商吕玉拾金不昧,心地善良。《卖油郎独占花魁》的小贩秦重,“做生意甚是忠厚”。2.以个性自由为基础的情爱观念(1)肯定男女情欲的合理性与正当性

(2)将真情说贯穿到作品当中,将对美好爱情的认识上升到了情感上相互了解、人格上互相尊重的高度(3)鞭挞负心汉、薄情郎

代表作:《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3.市民眼中的社会黑暗面(1)官场黑暗

10(2)社会秩序混乱等

代表作:《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一分钱小隙成奇冤》、《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5、《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

《红楼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达480多个。其人物塑造上把共性和个性,形似与神似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时把人物放在斗争中对比描写,以自身的言行和心理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思想与个性。其主要特点是:

1、塑造了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

2、人物没有类型化的缺点,而是个性鲜明,各具面目。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1)贾宝玉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时而有情。1.思想叛逆

他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 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混世魔王”成为他性格的基本特征。2.民主意识 思想平等

人格意识----男女平等 嫡庶平等主奴平等 贫富平等

交友自由----贾宝玉无意仕途,对那些追名逐利如贾雨村之辈,也深恶痛绝,称他们为“须眉浊物”、“国贼禄蠹”,最不愿与之交往。3.带有民主色彩的爱情观念和恋爱方式

宝、黛爱情自始至终表现了爱情与家世利益的冲突,表现了封建正统观念与叛逆思想的激烈斗争,从而赋予了这个爱情悲剧以深刻的社会政治内容,有三个主要特点: 其一,他们是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以互爱为前提的爱情关系。

其二,双方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思想认识和生活理想的基础之上的,他们都是封建正统观念的叛逆者,都向往纯洁的爱情。

其三,他们的爱情带有民主性和平等性的色彩,没有一点“男尊女卑”的观念。

为了达到爱情的目的,他们不惜同家长、兄弟、姐妹乃至家族决裂,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2)林黛玉

1.孤标傲世而又尊重他人(纯真)

心灵纯真,无视“温柔敦厚”的封建规范。蔑视权势,从不讨好封建家长,对周围的庸俗与虚伪常用“比刀子还利害”的语言予以反击,以致被周围的人认为“刻薄”、“专挑人的不好”。

其实也有谦和的一面---宽待姐妹,与人不存介蒂,对“下人”从来没有耍过威风,没有说过一句恶言恶语。2.多愁善感而又坚强不屈(叛逆)

蔑视权势,从不讨好封建家长,她向往自然,从不遵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说教。

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不但读《四书》,而且跟宝玉一样,喜读“移人心性”的“杂书”,如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深有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小说即表现了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3)薛宝钗

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不及。1.娴雅动人的美女

2.知书达理,“冷”“热”兼备的书香小姐

3.谙于世故,善于揣摩,“尊上睦下”,明事达理,精于处事

3、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不同人物性格的细微区别。

例如:抄检大观园时,各房的丫鬟、姑娘她们的反应都不一样。其中晴雯反抗性最强。

4、处处从生活的整体出发去刻画人物,因而写一个人物,常常起到一种互相关联的映射作用。

例如:林黛玉与晴雯、薛宝钗与袭人等的关联、映射作用。“影子描写术”

5、善于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进行描写。中国古代小说在此方面相对薄弱,而《红楼梦》却取得了巨大进步。

例如:妙玉虽说是“槛外人”,应该对人世间的红尘往事不在理会,但是在宝玉生日的时候却发来贺卡,在贾母一行人去拢翠庵的时候将自己的杯子给宝玉用。

第四篇:古代文学史

古代文学史笔记

先秦文学

一、远古社会-------公元前221年(秦建立)

1、先秦时期的社会状况

原始群 群体生活-----------氏族公社(母系)传说有巢氏、神农氏、伏羲氏→(父系)传说有黄帝、尧、舜、禹---------奴隶制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 2、先秦时期的文学

(一)诗歌和词赋

(1)原始诗歌

产生于原始社会是在原始人类为求得生存的发展的集体劳动中产生的,是集创作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是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歌乐舞三者一体

(2)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分风 雅 颂

风指国风即民风

是文学成就最高的部分

雅分为大雅、小雅

颂即宫廷乐曲及祭祀

写作手法:赋比兴三种

(3)《楚辞》 屈原 爱国诗人

风即国风属于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骚即离骚属于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各领风骚数百年的风骚是指国风

《离骚》是楚辞的一部分

二、散文

包括历史散文、诸子散文

(1)历史散文以记言记事为主 《尚书》是中国第一部古代文献资料汇编的散文总集

《左传》以记言为主《尚书》以记言为主

《战国策》是汇编 的(2)诸子散文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包括《论语》、《庄子》、《孟子》、《老子》、《墨子》、《孙法》、《荀子》、《公孙·孟子》、《韩非子》等的文学成就最高。

(3)寓言和神话 寓言很少 神话有《女娲补天》《夸父逐日》《混沌开天》《鯀禹治水》《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 第一章 上古神话

一、神话 概念:神话 是指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通常以神为主人公,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神话的产生是以语言为前提的

功能:

1、是为了保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2、是把 个人与集体联系为一体的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3、神话传说宣泄了人们的不安情绪。

二、《山海经》

《山海经》是保存了古代神话最多最集中的一本书。《诗经》《楚辞》《左传》《国语》《庄子》《孟子》《墨子》《韩非子》《淮南子》《吕氏春秋》《 逸周书》等也多取材于神话

三、《山海经》

时间:战国时期至汉朝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神话保存最多最集中的资料。

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五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外,宗教祭祀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材料。

《山海经》中的神话反映了人类早期的思维特征,不少故事已经具有清晰的轮廓,甚至可以得到相当完整的故事和形象,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神话的一座国库,对我国神话的传播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中国神话及其蕴含的民族精神

共8页

第1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一、创世神话

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盘古开天辟地)----------垂死化身

是对宇宙等自然现象的积极探索

二、始祖神话

故事有《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商颂·玄鸟》、《大雅·生民》

是对人类起源的探索

三、洪水神话

故事有鲧禹治水、大禹治水

四、战争神话

黄帝和炎帝在中原的战争(阪泉之战)、黄帝和蚩尤之间的战争、刑天与天帝之战

五、发明创造神话

燧人氏发明火、有巢氏发明家、神农氏发明种子、后羿发明弓箭等

它标志着人类自身的主体性突出了

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

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 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 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六、神话对民族精神的形成及特征的影响:

1、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2、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爱民意识

3、中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 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一、以己观物、以己感物

二、具体形象的思维

三、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

四、是一种象征性隐喻性思维

象征、隐喻就是具体的物象和某种特定意义之间的联系。第四节

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

一、神话的历史化

途径:删(削)

如兽——半人半兽——人

改造

如黄帝四面——

二、神话发展为仙化

中国古代神话发展变化的另一条道路,是被道教改造,成为仙化的一个来源。

仙化一般讲述的是通过修炼或仙人导引,使人长生不老或幻化成仙的故事,在仙化中,其中最突出的是黄帝和西王母。

三、神话作为文学素材

宋玉《神女赋》

巫山神女

曹植《洛神赋》根据洛神 而作

四、神话原型对后世影响

1、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

2、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欣赏效果等

如:孙悟空大闹天宫,根据刑天与天帝争神

贾宝玉坚持男的是泥做的,女的是水做的源于女娲造人

从孙悟空身上,我们不难看出“石中生人”的夏启,“铜头铁骨”的蚩尤,“与帝争位”的刑天以及淮祸水怪无支祁的影响。第二章 《诗经》 第一节 《诗经》的编订和体制

共8页

第2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一、《诗经》的编订

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

二、《诗经》的体制

1、风

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饿乐调。国是地方、方域之意。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凤、豳风

2、雅

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大雅河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创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74篇,大部分西周晚期。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 地位低微者。

3、颂

是 宗庙祭祀之乐,许多是舞曲,音乐较舒缓。

分三种:周颂31篇

鲁颂4篇

商颂5篇

三、用诗(诗的作用)

古人讲求

立身、立言、立命“三立”

1、作为教材《诗经》中的作品,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 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儒墨两家以此教人

2、在政治生活中,借以言志讽谏

四、传诗(诗的流传)

《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在汉代流传很广,出现鲁、韩、韩三家诗。汉时设立官学,三家诗兴盛一时,后“毛诗”晚出盛行于世即今本《诗经》(作者鲁人毛亨和 赵人毛莜)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一、反映战争徭役离乱的诗篇

如《卫风·伯兮》、《小雅·采薇》、《王凤·君子于役》、《豳风·东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二、反映婚恋题材的诗

如《周南·关雎》、《邶风·静女》、《郑凤·子衿》、《卫风·木瓜》、《郑凤·狡童》

三、反映剥削压迫的诗篇

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隰有苌楚》

四、反映社会黑暗的政治讽刺诗篇

如《邶风新台》、《秦风黄岛》

五、反映古老的祭歌 如《生民》

六、反映劳动生产的诗篇

如《 葛覃》、《七月》

《葛覃》反映的是奴隶主的剥削和压迫下努力地辛苦劳动,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积极创造物质财富的乐观精神。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

一、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造的基本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如《生民》、《七月》

比就是比方以比物比此物(比喻、拟人)如《魏风硕鼠》《硕人》、《卫风氓》 兴就是触物兴词,先言他物所引之词如《关雎》、《蒹葭》、《黄鸟》 既是比又是兴的如《关雎》、《卫风氓》

赋可叙事描写,也可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的。

二、强烈的现实主义情感

三、复迭又叫做重章迭句

共8页

第3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四、四言为主的句式丰富生动的语言形象如《木瓜》、《黍离》(-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双声词

2、重叠词 第四节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

风雅精神

:《诗经》表现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二、《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为后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

(艺术特色:赋比兴,尤其是比兴)

三、《诗经》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比兴:《诗经》所创立的比兴手法,经过后世发展,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传统,用来指诗歌的形象思维或有所寄托的艺术表现形式。第三章 屈原 楚辞《离骚》 第一节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楚辞

一、屈原的生平和思想

屈原名平,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为庚寅吾以将。

二、楚辞的含义

楚辞是指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北方诗歌以《诗经》为代表。

三、楚辞的编纂和屈原作品的真伪

编纂: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

东汉时

王逸作有《楚辞章句》

明朝时

朱熹作有 《楚辞集注》 认为屈原所创作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招魂》 不是屈原所创作的作品有 《大召》、《远游》《卜居》、《渔父》 第三节 《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 长篇抒情诗。解题:

1、司马迁、班固认为离骚的意思是遭受忧患的意思。

2、东汉的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意思。因为司马迁距离屈原的年代未久所出其说法最为可 信。

一、语言形式

语言形式生动活泼形象

句式杂乱长短不一

语言带有楚地方言如謇。

二、《离骚》的主要思想内容

1、美政理想

政治革新

举贤授能

修明法度

2、热爱国家 关心人民疾苦的强烈爱国激情

3、坚持正义 反对奸邪 表现九死未悔的斗争精神

如《湘君》、《湘夫人》

三、《离骚》的艺术成就

1、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2、运用神话传说 驰骋想象

3、发展了比兴的艺术手法(比兴源于《诗经》不是源于《离骚》,到《离骚》时,比兴有了系统性用一类比一类。

4、创造出了新的诗体形式和精美的语言

《诗经》以四言为主,《离骚》长短不齐的杂言形式,《离骚》语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第四节

楚辞的流变和屈原的地位

共8页

第4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一、宋玉等楚辞作家

宋玉的作品收入《楚辞》、《文选》的有《九辩》《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其中唯有《九辩》公认为宋玉所作。

《九辩》是宋玉的 代表作品,其内容主要是抒发他因不同流俗而被谗见疏,流离失所的悲哀,批判了出国黑暗的政治现实。作品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对君王的忠诚和自己的怨苦之情,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忧虑。第四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散文的产生是以文字的产生为前提的1、甲骨文

河南安阳小屯村首先发现甲骨文

用来占卜的卜辞的内容很丰富包括祭祀、农业生产、畜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许多方面。

甲骨文被称为先秦叙事散文的萌芽(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商周铜器铭文

商周铜器铭文反映了我国早期记事记言文字由简至繁的发展。三足而立商周时期铜器的特点。

3、《尚书》

历史著作

《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又分为古文《尚书》今文《尚书》)

4、《春秋》

以一字寓褒贬

春秋笔法 表达了作者的爱憎。

春秋时期经过孔子编订的《春秋》记事系统,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和写作义例,儒家为代表,维护周的正统地位,反对儹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主要的思想倾向。

贤者讳

宋人弑其君

杵臼

晋人弑其君

周蒲

莒人弑其君

庶其太子

《左传》

春秋三传

公羊高

《公羊传》

谷梁赤

《谷梁传》

左丘明

《左传》 《春秋》成为经

传指《春秋》三传

5、《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相传是鲁国左丘明所作。《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基本与《春秋》重合,但比《春秋》记载长13年历史,而且比《春秋》更重视人民(提高了人民的地位)为社稷着想。

《左传》文学成就(文学特色)

《左传》西晋杜玉称为”左氏之传,史之极也。”“高深若云海”

一、叙事艺术:善于叙事,精于裁剪

1、叙事手法多样化(77页)

作为编年史,《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发生,发展和结果。叙事手法有倒叙、预序、插叙、补序、实序、虚序、明序、暗序等29种。

2、叙事的完整性和戏剧性

《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左传》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就在描写战争。一般说来,《左传》血战争,不局限于交战过程的 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酝酿过程及其后果。

3、神秘化

《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作者面对即成的历史事实,根据历史人物的言行得失,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加入种种神秘化的故事,共8页

第5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预示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这样反映了春秋时代人们的世界观和认识水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左传》是一部历史著作,但作者有时就想一个讲述故事的人,把时间叙述的颇具戏剧性。

二、写人特点

《左传》中广泛描写了各种人物,其中许多人物写得个性鲜明,人物性格丰富、复杂,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

《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为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物外貌、心里等主观静态描写。

三、记事语言特点

1、《左传》中记言文字

主要是行人问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初始他国专政之词和向国君谏话之词等。这类记言文字无不“文典而美”,“语博而奥”,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

2、《左传》叙述语言简练含蓄,词约意丰。《国语》

一、《国语》是一部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鲁晋战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时间成书于约在战国初年,传说是左丘明所作。

二、以记言为主,记事为辅

记言成就表现在:

1、谏对之词《邵公谏厉王饵谤》

2、有些篇章记叙了生动曲折的故事,在叙事中刻画了人物性格。《齐姜与紫犯谋遣重耳》。

3、《国语》语言简练简省。(这种语言对唐宋的古文的创作颇有影响。

《战国策》

《战国策》共三十三卷,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是由战国后期纵横所作。并且经刘向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战国策》主要是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

与《春秋》、《左传》、《国语》主要反映儒家思想不同,《战国策》突出表现了纵横家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在政治上他们冲上谋略,强调审时度势,肯定举贤任能,在人生观上则是追求功名显贵,富贵利禄。

《战国策》的思想价值,在于它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艺术成就:

一、人物:

1、首先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全书对战国时期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有鲜明的生动的描写。“士”形象的写得栩栩如生,光彩照人。

2、《战国策》还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

二、语言

“辩丽横肆

铺张扬厉”

1、引类譬喻

以小见大

循序渐进的封建语言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

2、用大量的寓言故事、轶闻掌故来增强辩词的说服力如《冯瑗客孟尝君》。

3、《战国策》的铺张扬厉,气势充沛,还与行文的夸张铺陈,大量运用对偶排比有关如《苏秦始将连横》。第五章

先秦诸子散文

一、诸子散文

定义:春秋站国时代,诸子百家阐述自己对自然社会不同观点和主张的哲理性著作。

二、发展脉络:

共8页

第6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春秋时期:代表作《论语》《墨子》语录体位表达方式 战国中期:代表作 《孟子》《庄子》对话体位表达方式专题论文出现但尚不成熟 战国晚期:代表作《荀子》《韩非子》专题论文成熟

三、《论语》

孔子“孔圣人”

儒家学派代表作 文学成就:《论语》的文学色彩在于 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含蓄隽永的语言。(简练、清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等)

四、《老子》

道家学派的代表作,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学派,佛教由印度而来,作者是老子,又称《道德经》。

《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说理文的另一形态。《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一、孟子

山东人

楚国人

名轲

字子鱼

被称为“亚圣人” 孟子是孔子孙子的弟子再传弟子。

区别

《孟子》 游说诸侯进行的政治活动

目的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行王道 施仁政。

纵横之家 游说诸侯进行的政治活动

目的 追求个人功名利禄

显达富贵。

《孟子》七篇是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和其弟子共同著作。其艺术成就:

1、《孟子》中的论辩文中,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类比推理,欲擒故纵,反复诘难)如《梁惠王下》

2、“孟子长于譬喻”,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如《齐人有一妻一妾》

3、“气势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风格特征,而且大量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是文气磅礴。(使用排偶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是学习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语言特点)

4、《孟子》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炼准确。《庄子》

一、庄子

名周

战国时期宋国蒙人,生活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二、《庄子》哲学思想继承了老子道的学说,并加以改进的思想和拓。

《庄子》先秦说理文。最有文学价值。《庄子 》33篇,分为内(7篇)、外(15篇)、杂(11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出于庄子后学。

《庄子》中的哲学观点:

1、齐生死

2、主张无用

3、否定一切仁义礼乐

4、主张无为

三、《庄子》艺术特色:

1、表达方式

大都是用“三言”形式说理。“三言”即寓言、重言、卮言。

(1)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寓言十九(十分之九)

(2)重言即借助长者、尊者、名人的言语,为是自己的道理为是他人接受,托己说于长者、尊者之言以自重。

(3)卮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之语言。

2、文章风格:

是一部哲理著作,但哲理性并不掩盖它文学说上的光彩。

3、文章结构:

深邃的思想 浓烈的感情。先秦时期规模最大的散文论述(无待:不凭借外物、不等待)(反社会是庄子的一种思想)

4、文章比喻很多:比喻之多,比喻之奇

四、《庄子》文章及其回响

共8页

第7页

9:44:30 PM

5/2/2015 古代文学史笔记

1、对诗歌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流派:游仙诗

玄言诗

山水田园诗

2、对小说的影响:,《红楼梦》

3、对中国戏剧的影响:《牡丹亭》(汤显祖)因梦而死,因梦而生 《荀子》

一、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

共8页

第8页

9:44:30 PM

5/2/2015

第五篇:古代文学史2

试论《雷雨》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开题报告

一、论文题目:

试论《雷雨》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二、学生姓名:王富芝

三、学号:011140020

四、指导教师:

五、课题来源:

《雷雨》原著、《雷雨》话剧剧本、《曹禺传》

六、选题依据:

根据曹禺先生《雷雨》中人物创作的生活素材、剧中对周朴园、周繁漪、鲁四凤、周萍等主要人物的表现特点及对剧情发展变化产生的影响,剧中人物悲剧结果的一致性特征等。

七、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追叙曹禺先生《雷雨》创作的生活背景及创作动机。

2、通过对《雷雨》中人物的分析,进一步揭露旧社会的黑暗、腐败及光怪陆离的社会扭曲现象。

3、剖析了《雷雨》中对人物外形的准确把握。

4、《雷雨》中人物刻画的鲜明特点。

5、《雷雨》中不同人物的表现,揭示了当时历史背景,适合不同层次人物的生活特点。

6、进一步说明《雷雨》的发生是旧社会人间悲剧的再现。

7、评论

八:本课题研究结果:

1、《雷雨》是曹禺先生深刻揭露黑暗旧社会人间悲剧的力作。《雷雨》充分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其故事的编撰源于当时生活,故事情节体现了与历史发展的一致性。

2、《雷雨》是对黑暗旧社会充满剥削、压榨人间悲惨境遇的充分解释。

3、进一步表现出历史背景下不同阶层人物的生活境迁及情感特征。

4、《雷雨》中人物的表现手法及特点。

下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代文学史题库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章 上古神话 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

    《古代文学史明清》

    一、明初宫廷派剧作家的杂剧创作 1、朱权和朱有炖。朱权和朱有燉是明初杂剧的核心人物。他们影响着一批文人墨客,形成了宫廷派杂剧创作的小群体。喜庆剧、道德剧和神仙剧是......

    古代文学史(一)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古代文学史(一)》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

    古代文学史题

    一、名词解释 1、上官体:指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旧唐书》本传:“工五言,好以绮错......

    古代文学史试题

    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 2004-8-13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题5分) 1、北山移文 2、九辩......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单选、填空。 1、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 2、关于神话的产生,一向比较通行的两种解释是劳动起源说和宗教起源说。 3、我国最早的一部......

    古代文学史二

    第五篇 宋代文学 第一章 北宋初期的文风与诗风 名词解释 西昆体 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

    古代文学史填空题

    填空题 第一编先秦文学 第二章《诗经》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