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训练(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10:0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诗词训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诗词训练》。

第一篇:古诗词训练

1、春雨常常是历代诗人们吟颂的对象。“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你像牛毛,像花针,伴着温和的春风,打在身上将湿未湿。此刻,我想到了唐代诗人韩愈的一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还想9到了另一位唐代诗人杜甫的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三句诗都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细细密密的特点。春雨也有不高兴的时候。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也有突如其来的,令许多花儿“绿肥红瘦”的春雨,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风是巧夺天工的裁缝,而在我最喜欢的是和风细雨,“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是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刚刚开始开放的荷花,亭亭玉立,令人喜爱,而盛开的荷花却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到“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时候,预示着夏天已进入尾声了。

4、按要求写诗句:

(1)秋“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秋“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秋“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4)秋“露”“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5、“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文天祥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临终前还告诫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王昌龄发出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满脸豪情,而丘逢甲在万紫千红的春天却这样悲叹“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岳飞则怒发冲冠,仰天长啸“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6、“酒”与中华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酒能消愁,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能使人心旷神怡,李白说:“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酒能增进友谊,王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写出了庐山的多姿多彩,“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写出了敬亭山的百挑不厌。

8、儿童是那样天真可爱。“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写出了儿童捕蝉前的专注,“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写出了垂钓时怕鱼儿吓走时的担心;“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写出了儿童放风筝时的天真,“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写出了儿童剥莲蓬时的稚态,“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写出了儿童模仿大人种瓜时的讨人喜欢的样子。我还想到了描写儿童的这样一句诗“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9、根据“松竹梅风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写出至少4句相关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春光二月迎新绿,四季常青不老松” “潇洒自然成族居,心中有节不全虚 ”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 “南园桃李花落尽,春风寂寞摇空枝。”“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10、“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不错,正如一句诗“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所说的那样,美好的事物是任何禁锢也阻止不了的。

1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告诉我们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诉我们死读书是没有用的,要做到知行统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只要敢于探索,展现在你眼前的景色将别有洞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时间如流水,不会倒流,我们要珍惜时间;“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告诉我们今日事,今日毕。

12、《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是,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写人,其中“梅”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特点,“竹” 具有刚强勇敢特点。请写出《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明)。

1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谁只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另一首《悯农》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

14、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她写了一首赞颂项羽,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夏日绝句》。诗句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5、当我们回忆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情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中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6、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17、离家在外的游子对着一轮明月思乡思亲,这样的诗句有:《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泊船瓜州》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8、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诗人的绝笔是《示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我还知道其他的爱国诗,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句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19、我们学过的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古诗有王昌龄的《出塞》,诗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卢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王之涣的《凉州词》,诗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0、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这个问题。

21、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个性。

22、湖边那株丰姿绰约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望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缠缠绵绵。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3、即将告别母校,告别亲爱的老师和同学,我们自然会想到送别诗,“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李白送别 孟浩然时写下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离别之情。他还在送别好友汪伦时,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高适在送别董大时也写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表达了对好友的美好祝福。此情此景,我们还想到了用诗歌来表达我们的送别之情:“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24、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在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第二篇:古诗词专项训练(教案)

古诗词专项训练

一、分析形象

1.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村即事 [元]周权

寒翠飞崖壁,尘嚣此地分。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山翁邀客饮,闲话总成文。

诗中的“山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通过描写溪村的清雅、幽静、深远的世外仙境,山翁邀客饮酒,闲话成文,写出了一个不同凡俗、耿直孤傲、高雅脱俗的山翁形象。同时,寄寓了诗人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悠然自得(闲逸)、返朴归真的情怀。

2.阅读下面的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清]龚自珍[注]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 自幼博学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首词就写于这一时期。

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6分)答:“孤花”是词人自己的人格写照,在满院荒芜之中,一朵明艳、绚烂、寂寞、充满生机的“孤花”与四周的沉闷芜杂形成强烈的对照。那正是词人自己的生机、绚烂、寂寞与“阳春暮”时的沉闷芜杂的对应。这为我们刻画了一个超然世外、高标独立、不合时宜者的形象。3.(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缺:指月圆。③列宿:众星。

(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分)

答案: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的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二、景与情的关系

4.(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题目。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解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5.(210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答: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2)

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答: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舟下建溪

宋 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江宁夹口三首(其三)舟下建溪

宋 方维深

客船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问: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答:①“月黄昏”三字为两诗营造氛围,表达心绪定下了基本色调。客船、“无灯”、野(小)店、半死枫树,②这一切都笼罩在昏黄的月光中,暗淡朦胧,营造了一种凄迷、萧索、沉寂的氛围。③表达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

三、艺术技巧

7.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5分)

定 风 波

苏 轼

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问:“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三句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艺术效果? 答:

答:运用了夸张(通感)的修辞手法。她的歌声使人感觉到风起雪飞,使炎夏变得清凉。(2分)对柔奴“清歌”的夸张描写突出了歌声的清凉悦耳,也暗示了歌者高旷美好的心灵。(3分)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风 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注] 宝剑篇:唐前期名将郭元振落拓未遇时所写的托物抒怀之作。郭元振上《宝剑篇》,深得武后赏爱,终于实现匡国济世之志。新丰酒:马周落拓未遇时,西游长安,宿新丰旅店,店主人很冷淡,马周便取酒独酌。后来他受到皇帝赏识,拔居高位。

这首诗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任意一种,并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赏析。

答:①用典:首联,引用郭元振的故事,说自己尽管也怀有像郭元振那样的宏才大略和匡世济时的热情,却没有他那样的幸运,只能将满腔怀才不遇的悲愤、羁旅漂泊的凄凉托之于诗歌。尾联,引用马周的典故,说自己只有马周当初怀才未遇时的落拓,却无马周后来的幸运,所以只盼望着用新丰美酒一浇胸中块垒。这两个典故都表现了作者愤郁不平的心情。②对比:颔联上句用风雨中落满地的黄叶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与下句的青楼管弦形成一寂一喧的对比,形象地展现出沉沦寒士与青楼豪贵苦乐悬殊、冷热迥异的两幅对立的人生图景。③象征:诗中的“风雨”象征着包围、压抑、摧残才智之士的冷酷的社会现实和社会氛围 9.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5分)

解佩令·登大别山

清 史承谦

澄江如练,碧峰孤拥。指晴川、片帆催送。转眼春归,奈客里、登临谁共?踏残芳,玉鞭飞。

东连彭蠡,斜通。古山川、楚天遥控。落日鱼龙,唤长笛、一声吹动。恨茫茫,北云南梦。(1)开篇“澄江如练,碧峰孤拥”两句描写景物,有何特点? 答:描写了山、江的色彩;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从远眺或俯视的角度来描写所见之景;化用了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中“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的诗句;(1点1分,任意3点给3分)

(2)“古山川、楚天遥控”中的“控”字历来为人所称赏,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古山川、楚天遥控”这句话,描写了诗人站在山巅所看到的景象,远处古老的、寥廓的山川历历在目,似被楚天牢牢地控制住了,(1分)这个“控”字,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化静为动,(1分)形象地突出了大别山的高大。(1分)

(3)这首词寄托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词作内容作简要说明。

答:感叹时光飞逝 “转眼春归”(答“惜春”亦可);对客居在外的无奈(“奈客里”),作客异乡的孤独(“登临谁共”);异地思归的迫切心情(“踏残芳,玉鞭飞鞚”);对天各一方的遗憾、怅惘(“恨茫茫,北云南梦”)。(1点1分,须结合词句赋分,任意3点给3分)10.(2014江苏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⑴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答案】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⑵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答案】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解析】“城郭休过识者稀”,是言不要经过城郭,因为认识他的人少;“哀猿啼处”,是言他住在深山老林里,不然哪里来的“猿啼”;(此句有点深)“柴扉”,是言他家居简陋;“渔樵路”,是言他过着渔樵生活,是隐也;“日暮归来雨满衣”,是言他完全与山相融也,亦隐也。⑶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答案】第一首诗的结句,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的山满覆白雪,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友人住处清冷的环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诗风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洁的品性;第二首诗的结句,傍晚回来,山雨打湿了所有的衣衫,想像(或虚写)友人整天与山为伍、与自然相融的隐逸情趣,(或者从作者角度作答亦可)表达作者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

四、炼字

11.(2015湖北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劳停驿

欧阳修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4分)

答: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4分)

答: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五、语言特色

12.(2013年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醉 眠 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l)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答: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答: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门掩世味”、“拈笔忘筌”暗含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愤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13.(2013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

答: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

答: 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六、诗眼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问: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词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一】(步骤一)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步骤二)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之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题中的“招客”。

【答案二】(步骤一)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步骤二)首联写眺望的远景,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

六、思想情感

15.(2015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答:尘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答: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

②比拟,如“柳拂”。

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香湿”。(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第三篇:古诗词鉴赏综合训练

古诗词鉴赏综合训练(含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参考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解析](1)由词中所描绘的“桑”“蚕”“细草”“黄犊”“斜日”“暮鸦”等意象构成的意境可知,叙述时抓住关键词,注意每个事物的情态和特点。

(2)“愁风雨”的“桃李”和在春光中争艳的“荠菜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褒一贬,态度鲜明,也表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诗歌的写作背景可知作者绝非在纯粹地写“桃李”“荠菜花”,而是和诗人的自身境遇有关,因此,所谓的“代人赋”只是托辞而已,其实是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思想。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梅花与雪花,“一家”指的是大自然。

(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参考答案】手法:对比(反衬)。情感: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解析](1)根据题目及词的意思,两种是指“雪花”与“梅花”,作者就是通过梅花与雪花的对比,表达对梅花的赞美,词中“风流”是指“风度”或者“气质”,“一家”是指“大自然”或者“寒冬”。“两种风流,一家制作”这句意指梅与雪同处于冬天,都是大自然的产物但气质不同。

(2)这首词通过雪花与梅花的对比,着意歌颂梅花的品格。分析时应该抓住最后两句“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这两句生动地表现了梅花的孤高与雪花的随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形象地说明了“梅花惟高一着”之意。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阅读下面的曲词,回答问题。

折桂令 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借代、反问。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解析] 此曲选自清代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哀江南》。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明朝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明之痛,表达了强烈的追怀哀思。南京原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国都,后来燕亡朱棣迁都北京。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自缢,清兵乘机入关后,明代宗室苏昆生(长期生活在秦淮河上的唱曲名家)目睹了明朝的灭亡。明灭亡后,他故地重游,抚今追昔,百感交集,唱出这套沉郁、悲壮的曲子。

曲词文字较为浅显易懂,透过文字,作者的思想情感也表现得较为明显。抓住关键词 “旧日窗寮”“破纸”“坏槛”,扑面而来就是一股衰败、凄凉之气,“粉黛”自然令人想起“六宫粉黛”无颜色,借代的修辞一目了然。“嫩黄花”“新红叶”点明了初秋的时令,而“端阳不闹”“重九无聊”“无个人瞧”等又倍添冷清萧索之感,今昔对比,心中无限伤痛。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注]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想当年”“到而今”两个句子领起。

借代。

(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参考答案】“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参考答案】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解析] 这首词写于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守鄂州时。全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层次分明。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领起,“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出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珠翠”,妇女佩带的首饰,这是指代宫女。“珠翠绕”当然也是夸张说法。第二段由“到而今”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的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平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铁蹄满郊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问自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却无辜被戮,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平静的。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那种快乐,恐怕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目,表示今日“靖康耻,犹未雪”,未能尽游兴,“待重头收拾旧山河”后,定再驾乘黄鹤归来,重续今日之游以尽兴。乐观必胜的信念与精神洋溢在字里行间。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却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

5.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1)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参考答案】苏轼、辛弃疾 豪放派

(2)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参考答案】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第二问:“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描写,由自我想象而进入一种主观幻觉心理的境界。词人不说自己的行船为大风所阻,不得行驶的实况,相反却抒写自己幻觉的意象,水神热情地邀请他欣赏那美好的夕阳景色。晚霞映照的水面,闪动着像鱼鳞般的波纹。作者的用意不是正面描绘汹涌澎湃的波浪,而是着眼于波臣风伯的“善戏”。豪迈气势、乐观胸怀,略见一斑。

[解析](1)题较为简单,分清豪放派与婉约派即可。(2)第一问紧承上题。第二问:如“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参考答案】“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诗的前两联,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诗的后两联,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解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到元符元年(1098)之间,诗人是时隐居黄州。该诗从怀古开始,联想历史上的英雄借助这虎踞龙盘的形胜处所,建立盖世功业,如滚滚东去的万叠波浪一样流之无穷。后四句写眼前实景,写悠闲的白鹭、高飞云端的鸿雁,直抒自己对垂钓轻舟生活的羡慕。(1)找出第三联中的传神字,即找诗眼,特别要注意其中动词的表现力。(2)作者向往的生活中蕴含着作者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体现的,要注意诗中意象闲适的特点。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题李世南①面扇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③知村近,隔坞④闻钟觉寺深。

注释: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参考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 这幅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②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解析](1)本诗属题画诗。解答时,先读懂全诗,找出构成画面的景物,串联在一起,进行描述,再从整幅画面中体会其气氛。

(2)画面往往展现的是具体的物象,为静止的事物。动的景物不能展现,如“水潺潺”和“秋风瑟瑟”。由物象所感知到的东西也不能展现,否则就没有想象的余地了。如诗中的“村”与“寺”。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1)请写出本诗诗眼,并结合相关内容谈谈其成为诗眼的理由。

【参考答案】诗眼是“安闲”或“安闲一老翁”。理由:全诗紧紧围绕“安闲”二字展开,“卧迟”“睡美”“未起”等诗句都表现出老翁的安闲,此句也勾画出老翁喜静厌动、恬淡寡欲的形象与心境。

(2)分析末句“霜叶满阶红”这一环境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①照应首句,使诗歌浑然一体。②运用反衬手法,夜来的风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 秋风秋雨无情地扫得飘零满阶。写自然环境的冷酷无情正是为了反衬老翁的“安闲”,突出老翁的清净淡泊。(或运用双关手法,“霜叶”既指自然环境,又指政治风雨,反映出诗人对政治的风雨已毫不在意,政治上心灰意懒、生活上孤寂闲散的状况)

[解析](1)解答此类题,首先,必须明白“诗眼”的含义,即最能表现诗歌主旨的词语或短语。其次,要能准确概括诗歌的主旨,如本诗表现了诗人安逸闲适的生活情调;再次,回答其成为诗眼的具体理由时,必须从该词语(短语)对全诗起统率作用的角度分析,具体分析全诗是怎样围绕这一词语或短语展开描写、抒发感情的。

第四篇:古诗词鉴赏考前训练题

古诗词鉴赏训练题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6分)

咏 柳 咏柳

贺知章曾 巩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诗,诗题完全相同,但作者对“柳”的态度完全不同。请根据诗意作简要说明。

贺诗着重表现“柳”的形象美,表现了诗人赞美、欣赏的态度;曾诗“倚”“狂”等词表现作者的愤怒、嘲讽、憎恶的感情。

(2)咏物诗,有的有“寄托”(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达方式,常常借物象言人事,寓事理),有的无“寄托”。上面两首《咏柳》诗,哪一首有“寄托”?这“寄托”的内涵是什么?

曾诗有寄托,以“柳”比喻小人,表现他们得意忘形的丑态,用“日月”“清霜”比喻正义和清明,形象地揭示出这样的小人必将受到惩罚的规律。

2、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劳 劳 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遣:使,令

李白的这首诗,与李商隐的诗《离亭赋得折杨柳》“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都以离亭为题,都是从离别想到杨柳,又由杨柳想到春风,写春风深知离别之苦,对人间的离别深怀同情。可以说从同一目的出发,但他们对柳条的结论却完全相反。请分析它们的不同点。李白的诗设想春风因不愿见到折柳送别的情景,而不让柳条发青;李商隐的诗则设想春风为了让人们在临别之际折柳以表达情意,而不惜让柳条被人攀折。(参考答案)

3、阅读下面的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定**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作,词前有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词。”

(1)请从词中找出两个能够表现作者对待风雨态度的词语。(2分)①“莫听”②“何妨”③“谁怕”④“任平生”。1

(2)作者在另一首题为《独觉》的诗中写道:“(xiao,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诗的后

两句与题中词的后两句大体相同,作者为什么独爱这两句?(4分)

作者所以特别喜爱之两句诗,在于它映现了带有作者独特个性的心理过程:诗人

沐浴着雨后的清新的风光,虽然略感凉意,回首刚刚走过的风雨萧瑟处,既已云销雨霁,斜阳也收敛了光辉,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了。经过阵风骤雨,依然轻松平静,自然如此,人生之旅亦然。实写遇雨,暗写的却是自己一生经历政治风雨的内心体验和人生态度。作者在雨中悟出人生哲理,风雨即人生坎坷。作者的人生体验与处世态度,就是履险如夷,泰然自若。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早雁 ①

杜牧

金河②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③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④岸莓苔。

注: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八月,回纥贵族南侵,大肆掳掠,难民内逃,诗人因作词诗。②金河:河名,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③仙掌:西汉长

安建章宫有铜仙人,掌托承露盘。词与“长门”一样泛指长安宫殿。④菰米:一

种生于浅水中的草本植物,茎为茭白,果实为菰米,与“莓苔”均指鸟类食物。

(1)首句中“ 秋半”一词点名了入侵的时间,第二句表面写大雁的“惊飞四散”,实质上要表达的意思是(2分)

写出北地边民因兵灾向内地逃难的凄惨景象。

(2)请任选一个角度,对本诗表达技巧作简要分析。(4分)

采用象征手法,以早雁象征边地难民。通过写它们受胡人侵扰南非的情景,表达

诗人对西北民族进犯中原,给边地居民造成灾难的深深的忧虑,形象传神,充分表现了灾民的惊恐、离散及思归。或:

三、四两联都采用了直接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劝说中流露着深深的无奈,表达了对难民的同情关怀及对战争的谴责,真切感人。

5、阅读下面一首绝句,回答问题。(6分)

绝句

杜甫

急鱼捎溪足,斜晖转树腰。

隔巢黄鸟并,翻藻白鱼跳。

(1)结合具体诗句,说说前两句中动词运用的妙处。

“捎”是“拂掠”的意思,表现了“急雨”之快;“转”是“滚动”的意思,表现了阳光斜照,已近黄昏。这两个动词,不仅符合景物特点,而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忽雨忽晴的天气变化过程。

(2)简要分析这首绝句四句话的组织技巧。

前两句展现由雨到晴的过程,第三句“黄鸟”直承第二句的“树”,第四句“藻”

“鱼”呼应首句的“溪”,形成完整的画面结构。这种组织技巧,既符合自然变化规律,也顺应了诗人观景的顺序。

6、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苦寒吟夜雪

刘驾白居易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两首诗抒发的都是孤独寂寞的感情。

(2)简答:结合诗句分析:这两首诗分别用怎样的手法描写雪夜的寒冷?

《苦寒吟》用的是拟人:泉水因寒冷而冰冻,好像在呜咽。《夜雪》用的是侧面

描写,人因寒冷不能入睡,故能看见“窗户明”,听见“折竹声”。

(3)简答:这两首诗各自描写了夜雪怎样的特点?

《苦寒吟》描写的夜雪是小而轻盈,不为人知;《夜雪》描写的夜雪大而猛,铺天盖地。

7、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6分)

待储光曦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①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②不相顾,临堂空复情③。

注:①要欲:好像。②了自:已经明了。③空复情:空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曦不会再来看望自己?

天色已晚,下起细雨。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

盼好友来到的期待,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具体细节: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或坐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

响声,正要出门迎接,哪知是自己弄错了。

8、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

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①。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

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星河鹭起,画图难足:长江白鹭飞起,再美的画也画不出。②门外楼头:

用典,隋军已经兵临城下,陈后主(陈叔宝)和宠妃张丽华仍在结绮楼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1)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

刻含义。

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

饰太平,寻欢作乐。

(2)综合分析《桂枝香 金陵怀古》《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

古》三首怀古词,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

①怀古实为伤今;②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③上阕多为写景起兴,下阕多为抒情议论;④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现实;⑤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⑥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有人说,诗中一个“香”字用得极佳。请你说说“佳”在何处。“香”字不仅写出了柳花之香、店内酒香,还写出了店外各种扑鼻之香,营造了

温馨热烈的氛围,使诗人流连忘返。

(2)试分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运用反问(反诘)、对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李白的愁之深、愁之长。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从军行塞上听吹笛

王昌龄高适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指乐曲《关山月》。②梅花:指乐曲《梅花落》。

(1)填空:王昌龄和高适都是唐代边塞诗人(填派别),这两首诗都写了

乐曲声和 月色,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2)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两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便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

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借问梅花何处落”,用了拆字离

合的手法。)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望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我家襄水曲:孟浩然是襄州襄阳人,这一代是古代楚国的地域。曲,即水道

迂曲的地方。

(1)分析这首诗起句“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的表达作用。“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二句,对全诗来说有两个作用:一是开门见山,点

出“早寒江上”的题意;一是为全诗营造气氛。“木落”呈现萧条之意,“雁南渡”

引发思乡之意,“北风”展示 悲凉之意。开篇即将怅惘、迷茫、悲怆的情绪表现出来,构成了全诗的总基调。

(2)结句“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表达了怎样的意味?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是说“想问一问出路在哪里,但水天漫漫不知所往”。

这两句诗将漂泊的旅人的孤独、辛酸,找不到归宿,不知道归期的凄惶心绪表现得颇具感染力。

1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 雪雪

柳宗元罗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从内容、写法两个角度评析这两首同题诗各自的特色。内容:柳诗中所描绘的纯洁空灵、纤尘不染的白雪世界,正是诗人内心向往的、与浑浊现实对照的理想世界,也是诗人超然脱俗、奇峭幽深的感情世界的投影。罗诗虽以“雪”为题,但实际上并非咏雪,而是借题发挥,别寓深意地由“瑞雪

兆丰年”引出自己的见解:为瑞不宜多。写法:两首诗构思有别:柳诗由雪及人,重在写人;罗诗由雪而理,重在议理。两首诗都用铺垫:柳诗以雪为背景铺垫,突出人的斗寒傲雪的精神;罗诗以“雪中贫者”铺垫,使“为瑞不宜多”的议论言之有据。

13、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越中览古苏台览古

李白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的共同特点。

两首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等。

(2)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14、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6分)

黄鹤楼登金陵凤凰台

崔颢李白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又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这两首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从内容和表达手法两个方面分析比较两首诗。《黄鹤楼》诗首联、颔联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表达了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写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颈联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前两联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颈联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托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回应前文。《登金陵凤凰台》诗首联写凤凰台的传说,连用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唯有江水流动,自然永恒。颔联进一步抒写“凤去台空”的感慨:昔日繁华的吴宫已经荒芜,东晋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经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煊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颈联写“三山半落”“一水中分”的景象,气象壮丽,对仗工整。尾联转回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寄寓诗人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意在言外,饶有趣味。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但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的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犹为深远。

第五篇:中考语文复习训练:古诗词鉴赏

强化训练古诗词鉴赏

一、(2015·杭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九日寄子约①(明)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释】 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代指故乡。③羁宦:离家在外地做官。1.从首联登高、望远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里的“九日”是指重阳节。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对花惊白发”写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见雁忆黄河”写出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乱后书来少”表达对亲人的牵挂;“不堪羁宦日”表达对宦游的厌倦;等等。

解析 “九日”,指的是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中国人都有登高望远、怀念亲人的习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兄弟情深,溢于言表。而皇甫汸的这首《九日寄子约》,意蕴则更加复杂深沉。

二、(2015·嘉兴)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崆 峒①(清)谭嗣同

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松拏②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

【注释】 ①此诗写于1889年。当时的清政府腐败不堪,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崆峒,山名,在甘肃平凉西。②拏(ná):执持。

1.此诗想象奇特,从形、神两个方面描绘出崆峒山高峻、雄伟的特点。(各填一个词语)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中的景物的赏析能力。要善于抓住诗中重点的语句来分析:自“斗星高被众峰吞”“阻断尘寰”可见其“高”;“剑气昏”“划开天路”“龙斗”“兽奔”可见其“勇猛奔放”的气势。

2.尾联意蕴深刻,谈谈你的理解。

示例一:这里的春景如同桃花源一样美,以后可不必再去寻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了。示例二:这里纵然像桃花源那样美,可是国家正处在多难之秋,要面对斗争,不要像桃花源人那样躲避到桃花源里去。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主题思想的分析能力。应联系诗句内容,结合诗人的经历及注释,从表面意思和深层内涵两方面考虑。

三、(2015·金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春水生① 杜 甫 其一

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鸬鹚莫漫喜,吾与汝曹②眼俱明!其二

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③。

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

【注释】 ①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二月,杜甫寓居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作《春水生》二首。②汝曹:你们,这里指水鸟。③禁当:阻挡、拦挡。

1.诗题为“春水生”,这两首诗写出了春水的什么特点? 迅速溢涨,水量很大。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词语的赏析能力。分析时应联系全诗内容来理解其特点,如“门前小滩浑欲平”。

2.这两首诗都写春水,诗人的心情却完全不同,请结合诗句分别加以分析。

“其一”描写春水初涨,万物欣然,诗人同水鸟们同享春光,目光明澈,诗人为时序更替、万物复苏而喜不自禁;“其二”写春水猛涨,草堂前即将水满成灾,诗人生活困顿,没有钱买船只以避水患,为自己的艰难处境而忧苦不堪。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人感情的赏析能力。应从关键的词句入手来分析,如“其一”诗中“莫漫喜”;“其二”诗中“数日不可更禁当”“无钱即买系篱旁”。

四、(2015·衢州)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问题。

陇西行(唐)陈 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①丧胡尘。可怜无定河②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注释】 ①貂锦: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这里指战士。②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1.《陇西行》和《破阵子》中都有“可怜”一词,其中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陇西行》中用“可怜”一词使现实与梦境、悲哀凄凉的枯骨与年轻英俊的战士形成强烈的反差,表达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破阵子》中用“可怜”一词打破词人想要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美梦,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消逝的悲叹、壮志难酬的愤懑。

解析 本题考查通过重点词语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应结合诗中内容和所了解的相关背景,谈出“可怜”的含义,从而分析作者所要传达的具体感情、思想。

五、(2015·泰州)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望夫石 王 建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月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望夫石① 刘禹锡

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

【注释】 ①《望夫石》:亦作《望夫山》。

1.“化为石,不回头”与刘禹锡诗中“只似当时初望时”一句意思相近。2.刘禹锡诗中“望”字出现了三次,请赏析其妙处。

全诗紧扣题面,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望”字三见,诗意也推进了三层。

一、二句从“望夫石”的传说入题,是第一层,“终日”即从早到晚,又含日复一日时间久远之意,可见“望”者一往情深。第三句“望来已是几千载”比“终日望夫”意思更进一层。望夫石守候山头,风雨不动,几千年如一日,这大大突出了那苦恋的执着。“望夫”的题意至此似已淋漓尽致,但在写“几千载”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现“初望”二字。这出乎意外,又尽情入妙。因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写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地表现了相思之情的真挚、深切和久远。这里“望”字第三次出现,把诗情引向新的高度。

三、四句层次上有递进关系,但通过“已是”与“只似”的呼应,又有一气呵成之感。

3.下面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诗句“望夫处,江悠悠”,采用了以动景衬静物的手法,也暗喻了思夫之情的绵绵不绝。B.“行人归来石应语”中的“行人”,是指经过望夫石的过路人。

C.“终日望夫夫不归”一句中,“夫”字的叠用达到了意转声连、音韵悠扬的表达效果。D.“望夫石”象征了恒久不变的忠贞之情,两首诗都是沿着这一传统指向进行立意的。解析 B项中的“行人”是指“望夫”中的“夫”,即丈夫。

六、(2015·济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1.《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绝句。诗中所写的季节应为秋季。解析 从字数、句数方面来确定体裁。“卢橘花开枫叶衰”一句表明了时节。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心情。(意思对即可)_ 解析 “出门何处望京师”显示了报国之情,“不为愁人住少时”抒发了忧愁苦闷之情。

七、(2015·陕西)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①,侧坐莓苔②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②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结合全诗,说说第二句写小儿“侧坐莓苔”有何作用。

写出了小儿很会选取钓鱼地点,同时也为后面写“怕得鱼惊不应人”作铺垫。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要仔细分析,首先要抓住关键词,然后分析其表达作用。结合注释可以看出“侧坐莓苔”表明小儿很会选取钓鱼的位置,这里阴湿、僻静,是钓鱼的好地方,同时也为后文写“怕得鱼惊不应人”作铺垫。2.诗中“遥招手”者是谁?为何“遥招手”? 垂钓儿童(或小儿)。他怕答话声把鱼惊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路人借问”及“怕得鱼惊不应人”可以看出“遥招手”的主人是小儿,从动作和心理两方面分析小儿“遥招手”的原因是怕答话声把鱼惊走。

八、(2015·成都)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锦江思 李 新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得鱼且斫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

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那些内容?请概括作答。

“思”到了在春风吹绿柳枝的时节,水面腾起淡绿色的烟雾,如能得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定会斫成生鱼片,悠闲地倚靠在渔船之上,伴着醉人的桃花香,等再上钩的鱼儿。

解析 “思”即“想”,诗人站在锦江边上想到的,就是诗人这首诗所写的内容,因此,只要能准确理解诗歌,便能答对这道题。

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醉”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简要赏析。不同。本诗中的“醉”是诗人在如画美景中,为美景所醉,表达的是一种悠闲、愉悦的心情。而“醉里挑灯看剑”的“醉”,是说词人醉梦中还不忘细细看“剑”,表达的是词人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解析 从这首诗的文字中可以读出诗人轻松闲适的心情,而“醉里挑灯看剑”出自辛弃疾的《破阵子》,这是学过的一首词。辛弃疾是一个有着崇高的政治理想,一生渴望杀敌报国的词人,联系到他所看的“剑”,再联系到这个人,便能得出“醉”所表达的情感。

九、(2015·镇江)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①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②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

【注释】 ①精舍:佛寺的别称,此处指柏林寺。②霁(jì):雨止天晴。1.请根据诗意,在下面括号内填写出诗人的行踪。(溪上或船上)→松径(或松林)→(柏林寺)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可从“溪上” “柏林寺”等关键词中得到启发进行作答。2.登高远眺,诗人眼中山色尤为苍翠,试根据第三句分析原因。

一是雨后,青山如洗,苍翠欲滴;二是白云映衬,更显苍翠。(意思对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意的理解。“青山霁后云犹在”一句中的“霁”字表明雨后初晴,所以“青山如洗云犹在”写出雨后天空中飘着白云,与青山相互映衬,更加苍翠的样子。3.“画出西南四五峰”不但写出了山峰的美妙,还表达了“望者”怎样的情感? 惊喜(或惊奇与愉悦)。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从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和诗人的行踪可以看出“望者”内心的愉悦,“雨后初霁”可谓“惊喜”。

十、(2015·淮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登岳阳楼 杜 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乾坤日夜浮”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的什么特点? “浮”有动态感,表现了洞庭湖宏大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的炼字。解答时不仅要注意字面意思,还要联系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2.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

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奈和伤心。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感情。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内容和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十一、(2014·德州)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斜”现读xié,在此诗中以求押韵,古音应读为xiá。

解析 本题考查押韵知识。“斜”字的古音,可以联系《过故人庄》中的“青山郭外斜(xiá)”。2.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 示例: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

解析 概括诗句描绘的景色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色的特点和情调。3.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

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人的勤劳;又用拟人手法,以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炼字的赏析。妇姑浴蚕去了,雨中的山村,唯有栀子花悠然无事地独自“闲”在庭院里。一个“闲”字,烘托出庭院中的一片幽静气氛。

十二、(2014·宁波)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东 坡①(宋)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 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1.前两句诗写出了月光下的东坡清幽、宁静的环境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意境的赏析能力,应结合前两句诗的景物、画面加以品析,然后用合适的词语归纳。

2.后两句诗景中寓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恬淡旷达(乐观)的思想情感。

解析 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要注意诗中关键的词句,如“莫嫌”“自爱”,再联系写作背景加以概括。

十三、(2014·温州)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问题。如梦令 春思①(北宋)苏 轼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③。莫忘小桥流水。【注释】 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②百舌儿:鸟名。③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繁茂、生机盎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中景物的赏析能力。应结合词中的具体景物加以想象、联想,构置画面,品析出景物的特点即可。

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

对当年清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怀恋和向往。(意思对即可)【解析】 “莫忘”表现的是一种怀念喜爱之情,“小桥流水”一般代指闲适的田园生活,如《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

十四、(2014·金华)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即 事①(宋)徐 侨②

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

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客至草具杯,事闲遣兴诗。外此了无挠,淡然心地夷。

【注释】 ①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作诗。②徐侨:南宋政治家,浙江义乌人,吕祖谦再传弟子,中年曾辞官归里十余年,潜心学术。

1.诗中具体表现“贫亦好”情趣的一联是“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语句的理解能力。紧扣“贫”“好”二字,在诗中寻找能体现这两特点的一联即可。

2.请从诗歌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

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是“淡然”,体现了诗人享受朴素宁静生活的淡泊情怀。解析 联系诗句的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然后谈出自己的理解。

十五、(2014·嘉兴)佳洲中学九(1)班准备以“古诗中的菊花”为题,编辑一本古诗评注集。下面的诗歌是其中的两首,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评注。【甲】咏 菊(宋)杨万里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 菊花自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①菊花。【注释】 ①外:见外。【乙】重阳后菊花(之一)(宋)范成大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评注】

甲诗偏于理性,前两句从“①物性”入手,用其他花来衬托菊花;乙诗精于描绘,“②金靥”一词写出了菊花的灿烂美丽。

甲诗直抒胸臆,赞美了菊花③主动选择风霜,傲霜斗寒的品性;乙诗借花抒感,表达了作者④讽刺世人的庸俗之情(讽刺世人没有高雅情趣)或:对菊花虽遭冷落依然灿烂的高洁品行的赞美。

解析 ①②注意根据题目要求,结合相应的诗句寻找答案。③④则是关乎诗歌主题的题目,注意其关键句,甲诗:“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自择风霜国。”乙诗:“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

十六、(2014·南京)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遣 兴(清)袁 枚

爱好①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还是初笄女②,头未梳成不许看。

【注释】 ①爱好(hǎo):追求艺术价值高的诗作。②初笄(jī)女:刚成年的女子。1.这是一首论诗的绝句。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阿婆还是初笄女”的理解。

这里的“阿婆”喻指自己的诗作,诗还没有修改润色好,就像“头未梳成”的“初笄女”,是不肯让人欣赏的。或:喻指诗人自己,他把自己当成写作的新手,因为写作水平不够高,所以不愿展示自己的作品。

解析 解答这类题,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风格和主题思想,然后再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进行品味。该题的题干已经提示这是一首论诗的绝句,再根据注释中“爱好”的意思,就可以初步推断出“阿婆还是初笄女”是采用了比喻的手法。

十七、(2014·台州)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田 舍①(宋)范成大

呼唤携锄至,安排筑圃②忙。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烟火村声远,林菁③野气香。乐哉今岁事,天末④稻云黄。

【注释】 ①田舍:农家。②筑圃:修筑打谷场。③菁:水草。④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

1.全诗洋溢着一种 “乐(或乐哉)” 的气息。(请用原诗中的一个词作答)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概括能力,要在理解诗中景物特点的基础上,抓住体现诗人感情的关键词(“乐”)。

2.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绘出“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的画面。

小孩子欢快地躺在落叶堆里玩耍(或在厚厚的落叶堆里酣然入睡),夕阳西下,一群群鸟雀在稻田上空飞翔,喳喳喳地叫得正欢。

解析 要在抓住景物特点(欢快、美好)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联想、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述出画面内容。

十八、(2014·荷泽)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寿阳曲 远浦帆归

夕阳下,酒旆①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注释】 ①酒旆(pèi):酒店的旗帘,酒家悬于门前以招徕顾客。

1.全诗境界清淡闲远,前三句中酒旆是近景,夕阳、两三航是远景,近景远景相得益彰。

解析 前三句用凝练的语言,铺排了“天空的夕阳”“江面上归航的渔舟”“岸上酒家的酒旗”这些景物。“酒旆”是近景,这是写近距离的视觉。“夕阳”“两三航”是远景,远远望去,夕阳下,只见江上有船,船上的人却看得不甚分明,这是写远距离的视觉。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渔人晚归。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解析 结合语句含义,这首小令描绘的是一幅江村渔人晚归图,仅用二十七个字便描摹出江南渔村的闲适生活,既写出水村小镇黄昏归舟的美景,又写出渔人劳作后的轻松及喜悦之情,表现了向往宁静生活的主题。

十九、(2013·义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野 望(宋)翁 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①,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注释】 ①湾:水流弯曲的地方。1.第一、二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解析 描绘画面时,应扣住前两句中的景物(一天秋色、晴湾、峰峦)及其主要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加以描述即可。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解析 注意诗中渗透诗人感情的词语,如“闲”“忽”等,联系诗中的景物,推测出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十、(2013·衢州)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塞下曲(唐)李 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春夜洛城闻笛(唐)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对以上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塞下曲》中“无花”既指“天山雪”,是积雪而非雪花,又有不见花开的意思。B.《塞下曲》中“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两句直接写出了军旅生活的紧张。C.《春夜洛城闻笛》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

D.《春夜洛城闻笛》第二句写优美的笛声似乎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能力。B项中“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两句写的是作者杀敌报国的壮志。

2.虽然两诗都写到了“闻折柳”,但两诗抒发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请分别指出。

《塞下曲》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爱国激情。《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意思符合即可)解析 诗句的思想感情要结合全诗的内容来理解。《塞下曲》写一种悲壮的报国之志;《春夜洛城闻笛》则是写思乡之情,分析时围绕两首诗的感情基调去比较分析即可。二

十一、(2013·东营)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卜算子 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①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释】 ①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渴望为抗金复国作贡献,却不为当朝重用,屡遭迁废,仕路坎坷。

1.词中“百种千般巧”的“巧”表现在哪里?

①姿致轻盈:花瓣薄如蝶翅,轻盈有致。②形小色艳:花朵固小,却猩红如燃,鲜艳娇美。2.词人借“天公”与“花事”的关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写对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曲折地表达了词人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凄楚、愁苦,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二十二、(2013·盐城)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峡口①进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②泪沾巾。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注释】 ①峡口:两山夹水的地方,这里指长江出蜀的险隘。②去住:指走的人和留的人。

1.“峡口花飞欲尽春”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季节。“花飞欲尽春”这一景象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渲染了凄凉忧伤的氛圉,烘托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解析 句中“峡口”表示地点,“欲尽春”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从峡口花已飞落,知道春将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诗悲伤的情调,诗人用伤春之景烘托离别的惆怅之情。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惜别之情。“天涯去住泪沾巾”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司空曙表达的感情是惆怅伤感,王勃表达的感情是乐观旷达。

【解析】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作者身为客人却反客为主,淋漓尽致地表露了自己送客时的惆怅心情。“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在临别时劝慰杜少府说:只要彼此了解,心心相印,那么即使一个在天涯,一个在海角,远隔千山万水,而情感的交流,不也如比邻一样近吗?可不要在临别之时哭鼻子、抹眼泪,像一般小儿女那样。王勃的诗句乐观豁达,一洗前人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

二十三、(2013·南京)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减字木兰花 琴(宋)苏 轼

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玉指冰弦,未动宫商①意已传。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注释】 ①宫商:这里指曲调。1.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词的上片,“神闲意定”描画出琴女弹琴前全神贯注的情态,一个“(1)静”字渲染了当时的气氛;“玉指冰弦”写琴女抚弄琴弦,“(2)未动宫商意已传”,令人想起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未成曲调先有情”。

词的下片,前两句写(3)示例:琴声如悲凉的风吹过,潺潺的水流淌,带给听者悠远寂寥的千古情思;末尾两句写词人听琴归来仍觉余音绕耳,侧面表现出琴女演奏技艺的精湛。要求:①用词中的字填空;②用词中句子填空;③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述。

解析 第(1)题,苏轼的这首写琴词并没有直接写琴的形状,而是通过描写一位弹琴人的神态、动作和其演奏的乐曲的韵味来反映出琴高雅的意趣。“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极言弹琴之人雍容淡定,一个“静”字,渲染了当时安闲宁静的气氛。第(2)题,“未动宫商意已传”一句,写了寂静之中,未见纤纤玉指拨弦发出乐音,却已是气韵流淌,音乐绕耳。第(3)题,“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一句写了音乐描绘的是悲风流水的情景,琴声如悲凉的风吹过,潺潺的水在流淌,此情此景使人联想到古往今来许多踌躇满志之士,体会到岁月蹉跎之感,绕梁余音久久不能忘怀。“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写了在这样的气氛中听到如此悲寥的乐曲,回到家里辗转难眠,似乎这音乐整夜都在耳边萦绕。

二十四、(2013·成都)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清平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1.请简要赏析上片“破纸窗间自语”一句。

“破纸窗间自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屋外狂风急雨,吹动窗上破纸,瑟瑟作响,就像自言自语一样,这样就把风吹动纸响给人格化了,生动形象;特别是“自”字衬托了诗人“独宿博山”的孤寂心情,渲染了凄凉破败的氛围。

解析 赏析诗词时,首先要考虑修辞手法,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次要理解这一词句的意思:糊窗纸被风撕裂,呼呼作响,仿佛自言自语。最后分析运用这一修辞手法的作用。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概括作答。壮志未酬的辛酸,志在千里的报国热情。

解析 诗人平生为了国事操劳奔走于塞北江南,终老时却落得罢官闲居、壮志未酬的结局,辛酸之情跃然纸上。他半夜惊觉,眼前的景象不再是沙场点兵,而是饥鼠蝙蝠、残灯破窗和自己的满头白发,落差之大可悲可叹。上片荒凉孤寂的景物为结语“眼里万里河山”的无限感慨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可见他失意时心系的不是自身处境的艰难,而是中原统一的大业,表现出诗人志在千里的理想和崇高的报国热情。

下载古诗词训练(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诗词训练(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名句训练题

    六年级语文古诗词名句训练题1.古往今来,当人们身处困境,进退两难时,便自然而然吟咏起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 ) ,( ) 。(4分)2.咏雪,古今多少人,惟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

    古诗词鉴赏训练[优秀范文五篇]

    古诗词鉴赏训练 http://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运地自偏。 采菊东篙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

    古诗词赏析及训练(推荐阅读)

    唐诗篇第一课时 王维 铙吹喧京口,**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送邢桂州 【译文】 铙歌鼓吹喧响于京口,乘风破浪扬帆......

    中考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

    中考古诗词欣赏训练题集锦 七上古诗词欣赏试题 一、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

    古诗词赏析训练[精选多篇]

    古诗词赏析训练 1.古诗词赏析(共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小学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

    小学古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题 一、《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1、这是一首汉代乐府诗,乐府是汉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

    马龙县大庄中学周恩艳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语文古诗词赏析训练240题 14、诗中表现哲理性思考的名句是: , 。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5、古诗中的一些诗句被后人......

    初中古诗词专题训练(分类)(共5篇)

    初中古诗词专题训练(分类) 1.古今诗文中表达雄心壮志的名句: 曹操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范仲淹的"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