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如把握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纲)
浅析如把握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纲)
摘 要:义务教育新课改,启动了语文学科教学的新变革。但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免不了要加班加点进行补习辅导,学生的负担也变相加重了。如此恶性循环,导致苦教厌学之现象,那么如何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为做到这一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便是一个首要问题。本文就这个问题在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一,更新观念,优化教学思想。第二,落实课前准备,为优化课堂教学铺好路。第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主要实施步骤。第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把握;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质量
如何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我认为增强高效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等诸多要素在课堂教学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相对稳定的组合方式及活动序列。我认为,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教学的程式化,而是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课堂教学结构的本质;要充分认识课堂教学结构的多样性、典型性、参照性的特点。学校教育和学科教学的目标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必然要跟着不断发展变化,其稳定性、规范性、科学性,总是相对于一定情况下的教学状况而言的。
一、更新观念,优化教学思想
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切实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2、要树立正确的全面的语文教学观,把小学语文的工具性和思想性、人文性紧密结合二、落实课前准备,为优化课堂教学铺好路
1、准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原有的认知状况。
2、教师准备,通读教材,熟读教材。
3、准备教案,科学处理教材,准确把握文本
三、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主要实施步骤
情景导入 问题探究归纳拓展迁移应用概括整合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一)优化教学内容
1、识字教学
2、阅读教学
3、口语交际
4、习作教学
(二)优化教学方式
1、课堂教学生活化
2、朗读目标明确化
3、图文运用一体化
4、角色转换演绎化
(三)优化教学模式
1、启发式教学模式
2、互动式教学模式。
(四)优化教学手段少讲精练,练有重点,逐步提高。
总之,有效的教学,应为通过教师设计,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最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之小学语文教学中找准切入点 课堂更精彩
何谓切入点?我以为,切入点就是理解文本的最佳着力点。从认知心理看,它是读者情感与思维的兴奋点;从文本内容看,阅读教学内容的取舍决定与鲜明的文本个性和阅读的感情倾向。文本个性千差万别,情感倾向却异中
何谓切入点?我以为,切入点就是理解文本的最佳着力点。从认知心理看,它是读者情感与思维的兴奋点;从文本内容看,阅读教学内容的取舍决定与鲜明的文本个性和阅读的感情倾向。文本个性千差万别,情感倾向却异中有同,这就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内容,既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随心所欲,与此相联的课堂教学形式决不可能固守模式、千篇一律。它是作品思想艺术个性的凝聚点;从教学组织看,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理想的课堂教学情境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从认知心理看,真正优秀的文本总是与众不同的“这一个”,它记录着作者微妙而深刻的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因此,教师凭借着知识、智力、阅历的优势,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感受作品的魅力,并用自己的话语诠释这种魅力,并以此作为点燃学生多的探索、发现、创造激情的“引火线”,这种心智活动的“切入口”就是解读作品的切入点。确立这个切入点有赖与教师所获得的阅读感悟和本身的鉴赏能力,有赖与教师对学生阅读感受的尊重和阅读潜能的开发,它与教学参考资料上长篇累牍的解析没有多大关系。有了这种心理支点,教师、学生与隐性的作者的心灵才会在作品所营造是境界里,产生强烈的共鸣;阅读的人文力量也才能得以充分。
在语文教学中,找准课文的切入点,是课堂教学最为关键的步骤。首先,从这个突破口入手,我们就能提纲挈领地对课文进行全面剖析,把课文分析透彻,分析到位。切入点把握得好,一篇文章就能很流畅地讲完;切入点模糊,就会出现上课时无从下手的情况。只有找准切入点,努力提高提问效率,才能使课堂呈现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局面。下面就谈谈“切入点”的确定和切入的形式。“切入点”的确定同课文重点的确定密不可分,既相似又不完全等同。教师必须先根据单元课文及体裁的不同,确定每一篇课文的授课重点。再依据体裁的不同,确定每一篇课文的授课重点。如小学第十二册中的《草船借箭》以分析人物性格为重点;《郑人买履》以欣赏讽刺艺术为重点。讲课时以重点带动全部,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如记叙文可以记叙的要素、线索、人物形象的分析为重点,说明文可以说明事物的特征和说明方法为重点,这样就可使学生在不同体裁课文的学习中获得各种知识。
确定了一篇课文的授课重点后,就要考虑其“切入点”。在一篇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技法不同,切入点也不同,我们要揣摩作者的表现手法,找出合适的切入点。以下是几种比较常见的切入方法。
一、直接从课文题目切入
课文的题目是文章耳目,它与文章的中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文章题目甚至就是中心。把握住了题目,有时我们就可以顺着它,抽丝剥茧,顺藤摸瓜,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优美语言的感染。如: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全文以“背影”这个特定的形象为叙事线索来表现父亲爱子深情,重点部分在描写父亲买桔子的背影。上课时,我们便以“背影”为切入点,设以下问题:课文几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哪一次写得详细?父亲的背影是什么样的?各处描写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用意?切入点找到后,一系列的问题都围绕这个切入点喷涌而出,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就能理解《背影》这篇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再如:教《狼牙山五壮士》时,可以从题眼“壮”字切入,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不用“战士、勇士”,而用“壮士”?使学生明确了文章主要是写“狼牙山五壮士在战争中英勇献身”的事。这样,学生就有了探究课文的欲望:是一次什么样的战斗?他们为什么要全部献身?他们牺牲的经过是怎样的?接下去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还如《倔强的小红军》、《美丽的小兴安岭》、《难忘的一天》,可分别从“倔强”、“美丽”、“难忘”切入,去思考梳理“在文中是怎样表现的”,自然走进了理解、分析、鉴赏的思维状态。
二、从文章中的中心句切入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诗眼是一首诗画龙点睛的词语,文眼则是一篇文章的一两个关键句子,多数是中心句。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有中心句,它不仅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作者思想感情,而且还是作者写作手法的妙笔之处,更是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好的切入点。在语文课中以中心句为切入点,将这个句子的理解和文章思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机结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脉路清晰,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地思维、读书,顺利达到学习目标。如在讲《小珊迪》时,开篇就让学生找出中心句“饱受饥寒的小珊迪那高贵的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然后将中心句分解为“饱受饥寒”、“高贵品质”、“打动人心”三层意思,再从课文中找出体现这三层意思的句段引导学生分析感悟,从而能顺利地完成了整个课堂教学。又如《赵州桥》一课,也可抓住“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一句,从“坚固”和“美观”两方面理解、感悟,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进而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完成教学目标。
再如《詹天佑》一课,我们可以抓住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来展开学习,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他的杰出才能和爱国精神。这就是文章的精妙所在。所以抓住了中心句,就抓住了打开课文理解的钥匙,教学导读也就起到去繁从简的效果。又如《云雀的心愿》,文章中作者以云雀的口吻写了自己看到洪水泛滥,听妈妈讲森林储存器,感受到森林是空调器,而产生将沙漠变成绿洲的心愿。细读课文之后,我们会发现文章最后一句“我要将沙漠变成绿洲,这是我的心愿。”其实就是文章的中心句。读了这句话,我们就会想到云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顺着这条线索我们就可以一直导读下去。
三、从词句理解的疑难处切入
教师在挖掘教材时发现疑难词句时,可精心设疑,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新审视和思考。例如第十册教材中《飞夺泸定桥》一课。通常老师们在讲授这一课的时候,都是围绕着红军战士“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是如何飞夺泸定桥”这样的思路来进行教学的。可是这样一来容易造成教师引得不够,牵得太多,达不到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没有注意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没有架起使学生从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我在教学这一课时是这样设计的: 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些地方是自己深受感动?学生经过了认真的思考后交流了自己的体会。
【生1】第四自然段的“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全身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这几句话很让我感动。因为他们为战胜敌人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这样很容易生病,但战士们没有管这些继续前进。
【生2】我从这句话体会到了战士们不怕辛苦。
【生3】这几句话使我也深受感动,我想给大家读一读。
【师】这位学生读得很有感情,特别是在读“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这一句时很用情,可以看出他感受到红军战士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
如果到这继续让学生谈下一处令自己感动的语句,必然放过了“红军战士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事件的起因部分。于是我抓住学生的语言,巧妙地设计了一个问题,从而自然地切入了这一部分的学习中。
【师】刚才这位同学哪读的好? 【生】一整天没顾上吃饭。
【师】是啊,你们有没有想过战士们怎么会一整天都顾不上吃饭呢?为了搞清这个问题,请大家联系上文再认真地读读课文。
学生们带着问题回顾了文章的起因部分,然后纷纷举手发言。
【生1】我觉得是因为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我军北上抗日,现在又调了两个旅增援,他们人很多。如果敌人先到泸定桥那我军就更难过去了。
【师】这位同学是从人数上考虑的,多好啊!还有从别的角度上想的吗?
【生2】120公里的路要步行,而且只剩下20多个小时。我体会到了时间很短,路途很长,所以红军战士根本顾不上吃饭。
【师总结】120公里一步不停地走也要走两天,而我们的战士只有20多个小时的时间。因此他们没顾得上吃一顿饭,没顾得上停下来歇一步,就是这样咬紧牙关,不停地继续前进。之后再读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学生对此句的理解就不单停留在字面上了,而是边读边想象到了红军战士们在与敌人争分夺秒地抢时间而不顾个人的饥饿与劳累的动人场面。读起书来更是声情并茂。
四、根据不同文体切入
文章文体不同,作者写作的要求和方法也不同。如文学作品中小说需要把握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散文需要把握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诗歌需要把握它的意象、情感、节奏、韵律;戏剧需要把握它的矛盾冲突、人物个性、环境渲染等。又如实用性文体中,记叙文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事件经过、事件结果六要素;议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说明文有说明对象及特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要素。所以抓住以上特点,我们的教学思路也会变得十分的清楚。
五、从文章的人物切入
小学语文教材中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写人记事的课文很多。这种类型的课文如何实施教学呢?从阅读的角度来说,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读懂人物,要读懂人物不外乎要读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显而易见,如果能从人物切入课文,就会游刃有余地组织教学。如:《丰碑》一文是以将军思想感情的发展为线索。教学中以“预习”要求学生“在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神态的地方作上记号”为切入点,让学生读文划句子、读句子思考、从神态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挑山工》一课,挑山工的外貌描写是一个极佳的教学信息,要以读懂人物外貌为切入点,如:教学中抓住“矮”“黑”,让学生读文找原因,进而悟出挑山工的伟大人格——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再如《全神贯注》一课,常规的教法当中,很容易忽略茨威格这个人物。其实仔细研究课文,茨威格这个人物对于我们分析课文很重要,他不仅在全文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而且还是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品质的重要铺垫。茨威格作为罗丹的挚友,又是罗丹邀请的客人,却受到了冷落,从侧面烘托出了罗丹对艺术工作的认真态度。而且,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情景,也是通过茨威格的所见所感表现出来的。另外,茨威格这个人物的品质也是可贵的,在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时,他依然怀着敬仰之情欣赏着罗丹的一举一动,还将漫长的等待和罗丹的冷落当作是一次重要的收获。抓住了茨威格这个人物作为切入点,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分析、体会茨威格的所见所感,从而被文章中两个人物的高贵品质所感动,加深了思维的深度。
六、从文章的插图切入
课文插图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和文字一样,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与文字相比较,色彩亮丽的插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和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使他们获得课文的相关信息,激发他们的美感,激活他们的思维。因而,以美丽的图画为切入点,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教学《草原》第一课时,首先,通过课件展示几幅优美的草原风景,在尽情地欣赏画面之后,留给学生足够的自由表达的时间,质疑、赞美、渴望将溢于课堂,接着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学生们会感到“草原”景美,人美,文也美。依景学文,依文赏景悟情的教学会如行云流水。
七、从文章的背景切入
文章背景的介绍是学好语文的有效手段之一,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对文章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是纪实的,有的是历史上的真实故事,有的是现代社会中的生活片段。让学生了解一定量的课外资料,对于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是有帮助的,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文本,而对于这一类文章,其背后总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来历。而这些课本以外的趣闻轶事,对于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是很有帮助的,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不过有一点必须注意,讲述文章的背景知识时不能机械地宣读,要编成精彩的故事片断讲给学生听。当然,文章背景的引入要讲究策略,讲究艺术,要适时适量。可以采用编故事讲给学生听,可以由学生收集资料汇报,可以通过多媒体、观看影视片段等。所以,背景的切入要以激发兴趣,加深理解,引起共鸣为出发点。譬如教《倔强的小红军》时,由于讲述的内容距现在比较久远,最好通过多媒体手段重现当年的长征电影场面,使学生了解当时生活环境的艰苦和自然条件的恶劣,了解红军战士在长征中英勇顽强的表现,从而进一步体会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小学语文中的课文,有写人叙事的,有写景说理的,可谓内容丰富,文体多样,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并不能机械地将某篇文章归入哪一类来寻找切入点,一篇课文的教学,要抓的“点”,要切入的“点”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走进文本,细细研读,发现最能让学生及时有效地走进文本的地方在哪?最能让学生有所收获的地方在哪?最能让学生思维有所发挥的地方在哪?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信息和路径
具体到每一篇文章,我们并不能千篇一律地将文章归入某一类来寻找切入点,要细细品味文章,看看文章中最能让学生有所收获的地方在哪?最能让学生的思维有所发挥的地方在哪?寻找文章的切入点,其目的不只是为了读懂课文,而是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选择教学切入点也需注意:
一、切口要小巧,视野要宏大,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往往切点越小,越能体现作者别具机杼的匠心,越能激发学生研讨交流的兴趣,越便于师生集中有限的时间突破重点难点。
二、要透辟深刻,切点中肯。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应是师生研读全文的一个突破口,这个切入点必须有较强的辐射性,有一定的深度。否则切而不入,事倍功半,甚至把学生引入思维的歧路,弄巧成拙。
总之,找准最佳切入点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多花点心思钻研文章,找出文章学习的突破口,设计出引起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就能做到“由一斑而窥全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第三篇: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现结合我校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有计划地开展语文教学
开学初制定语文教学工作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在教学中,要因班制宜采用适合本班的教学方法落实到每节课中,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学生某些薄弱的语文能力,应加强培养。除上课多让学生说自己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之外,还让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书报、课外书,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课文中的听说训练,结合学生的周记、作文,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德育以其方向性贯穿与诸育之中而居主导地位,决定着培养人才的方向,起统帅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品词析句、朗读体会、作文教学等来渗透德育。平时,课堂上要与学生通过平等交往,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受到激励和鼓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这样,不仅有利于他们踏上将来的人生道路,而且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以提高教学质量。
三、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中,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主动,并富有成效。小学这个年龄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呢?游戏、故事和活动!所以要让他们对学习内容重视并感兴趣,就必须让他们在活动中学。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将所学的内容编成故事,有时引进音乐、游戏等形式,赋予教学内容以灵与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中参与学习。在教学中,以“鼓励”为主线,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获得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和动力时,往往会发现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鼓励与呵护是教学走向成功的因素之一。老师进课堂应该准备一千顶“高帽子”。其实,什么样的教育都应当体现出学生的人文关怀,这种关怀就从学生的细节入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理解、尊重和关爱,老师那毫不吝啬的表扬的话语,使学生找到自信,学习起来信心百倍,因为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但成功又都是从自信开始,而自信,可能就是从老师的一次不经意的鼓励开始的。
四.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识字与写字教学,教师可让学生说说字形结构,增强对汉字规律的科学认识,引导学生按规律有序归纳所学生字。也可让学生给字找朋友,开展游戏识字,如汉字开花、汉字加减法、猜字谜等,还可以组织百字竞赛等。识用结合,则可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不但课堂上多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让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在辅导中,对学生因材施教,特别是对个别学困生,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改变他们的学习现状。同时,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利用好语文教研活动,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写作方面,在课堂上多做一些小练笔,然后进行指导,从细节着手,写一个小片段,拿出几篇各种类型的文章,师生共同交流,找出优点与不足,然后自己再去改。
五.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学生就会学会学习,自觉学习,合理安排学习生活,这样会受益终身。
六.增加知识储备,更新教育观念
作为教师,应该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因为打铁本要自身硬,自己不具备丰富的知识,不掌握先进的教 学理论,怎么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人才呢?同时,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也建立不起来,学生对你的教学也会不买帐。教师应该牢牢树立教育的四大观念:一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二是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应该放下自己的师道尊严;三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作用,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四是树立一种大语文观。
第四篇: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结构研究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结构研究。
一、概念的界定
特级教师: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称号。特级教师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特级。特级教师的经验,为在职的和未来的教师“提供了生动的成功的教学范例”,“积累了宝贵的素材”。
课堂教学结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因素在时间、空间方面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的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理论背景
长期以来,中外教育学家在努力探索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私塾学校就创立了语文教学的“逐字句直译讲解”基本模式。最早在我国新式学堂里广泛运用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四段论”。赫尔巴特也是最早提出课堂教学结构理论的教育家,他的四段论曾经风靡欧洲,其四段论的具体教学要求是:①明了——用讲授法和直观法分析,使学生明了教学内容;②联想——用“谈话法”使新旧知识联系起来;③系统——用叙述法使知识系统化并获得新结形;④方法——用练习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掌握技巧。我团在改革开放前长期受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其“组织教学一复习旧课一讲授新课一巩固新课一布置作业”五环节教学模式成为我国“文化大革命”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这几种课堂结构的模式对我国教学影响十分深远,也大大激发了我国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不同学料的教学模式。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成果十分喜人,只要打开教学刊物,就可以看到新的成果出现,但理论性强,值得广泛推广的还不多,还要我们广大教师努力探求。
(二)现实背景
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的基本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落实。但是,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仍比较严重,在课堂教学上,许多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而在教学新理念、新方式的实践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课堂教学环节零乱繁多,一些环节形同虚设,只是摆花架子,走过场,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是松松垮垮,效率低下。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落不到实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得不到较好地培养,而且随着山东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学工作的全面规范,学科课时较以前明显减少,现实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很难使学科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
三、重点研究的问题
(1)教师的言语比率
即教学时段内教师言语的比率,数据愈高,表示上课时教师言语的比率愈高。
(2)学生的言语比率
学生话语比率,即教学时段内学生言语的比率。数据愈高,表示上课时学生言语的比率愈高。
(3)课堂沉寂比率
课堂沉寂比率,即教学时段内课堂学生沉寂的比率。数据俞高,说明上课时学生沉寂比率愈高。
(4)技术使用比率研究。
技术使用比率研究。即教学时段内课堂教师使用技术的比率。数据俞高,说明上课时使用技术比率愈高。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学习课堂教学结构的相关理论,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跟踪当前教育发展趋势,了解国外理答的研究状况,吸纳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
2.观察法:课堂观察是该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课堂观察:研究者首先大量观察当今课堂教学中各类理答现象,对各种现象加以记录,然后对其进行梳理和归类,最后研制出观测特级教师课堂的观察表和统计表,作为理论框架分析依据。
3.调查研究法:用研制出的观察表去现场听研究对象的课,现场记录观察现象,统计观察结果。访谈研究对象、语文专家和普通教师:主要采用个别访谈法,每次访谈笔录、录音、录象相结合,并进行了多次电话访谈、手机短信访谈等,对特级教师经典案例的课堂教学结构基本特征与归因的分析。
4.经验总结法:教师通过实验,总结出教师课堂理答的成功经验,形成有效理答的常用策略,撰写相关的论文。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采用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办法,在每一阶段结束前,及时整理分析,运用评价手段检测实验的效度。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下一阶段实施研究的侧重点。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13年3月——2016年3月,共分为3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2014.03——2014.09):研究的准备阶段,主要工作
1.学习总课题组的有关文件,组织实验教师研究专题教研会
议,制定实施方案。
2.制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方法;
3.确定研究对象,同时启动课题的研究。
第二阶段(2014.10——2015.08):研究的实施阶段,主要工作:
1.观看特级教师的课堂录像,系统的运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IAS)统计数据,积累课题研究的实践原始资料,开展课题研究沙龙,并撰与相应的研究心得;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化课题研究,不断巩固提高。
2.根据总课题组研究实施方案,正式开始课题研究,开展初步的实践探索,以整合后的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3.在研究过程中逐步小结研究内容中涉及的研究问题,撰写研究成果
4.研究成果做到边研究边推广。(以研究课的形式)
5.通过深入实践和研究,进一步完善优质教学理论体系,扎扎实实的改善教学方式,学习方法,教学管理机制和教学研究方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阶段(2015.09——2016.03)研究总结阶段,主要工作:
1.结题总结与分析。整理、分析课题研究材料,进行研究反思并进行总结。
2.结题报告撰写工作。将研究过程和研究经验撰写成调查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完成结题工作。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结构情况的调查报告
2.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结构的经典案例(文字、光盘等)
3.《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的研究报告
4.课题相关论文
第五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1班 秦永梅
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阶段加强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精妙之处,激励着我去探索。现仅把我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肤浅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打牢语文基础知识
1、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感染
教师首先应该了解学生,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用学生的思维想问题,关注学生内心世界,时刻贴近学生,走进学生世界,用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去浇灌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学会做人。
2、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借助学生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寓学于乐,化难为易,这样,使学生更易于接受知识,增加文化底蕴,使学生受益终身。
二、语文教学要有序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学也一样,每个学期初都要根据课标的要求制定语文教学工作计划,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实际教学中,又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把教学方法落实到每一节课中,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课外让学生多阅读书报、课外书,以拓展知识面,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结合课文中的听说训练,加强对学生日记、作文的训练,从而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在我们班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三、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因素。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对一些游戏、故事、活动特别感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必须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中参与学习。以鼓励为主,真正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喜悦、学习的信心、学习的激情,这样往往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谓“细微之处见教育”。而这一细微之处,正是 “习惯”二字。良好的习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通过一定的措施才能收到成效。例如,针对自己班的情况,制定了以下的措施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1、每天坚持在黑板的左上角写上“每天一句”。“每天一句”主要是些励志的格言、名句,或者是大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小结出来的所感所悟,用于警醒自己的言行,同时也作为积累,在写作时备用。比如,前段时间小部分学生不交作业,每天都要补前天的作业,大家就此小结出一句“今天的事今天做。”只要有同学不交作业,大家就会对他说这句话,借以提醒,如今不交作业的同学越来越少了。
2、坚持让大家在作业登记本上写上完成作业的时间,以及复习功课的情况,并让家长签名以示监督。我们班的学生比较不会合理的利用时间,作业量并不多,但经常要做到很晚才能完成,针对这种情况,我让他们在作业登记本上记录完成作业的时间,以及复习的情况。这样就能起到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作用。如果比较晚完成作业的,我还另找时间跟他谈谈,引导他找找原因。
3、坚持每天读一篇课外阅读。吕淑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
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得益于课外。”所以要真正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就必须加强语文课外阅读。在加强语文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不能没有老师的指导。没有相应的督促和检查措施,最终还会沦为空谈。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阵地,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还能利用课内外,比如辅导的时间,给学生出点问题,设置一些悬念,让他们主动找书看,我们还能定期在班里办故事会,佳作欣赏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增加知识储备,更新教育观念
作为教师,应该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因为打铁本要自身硬,自己不具备丰富的知识,不掌握先进的教学理论,怎么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人才呢?同时,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也建立不起来,学生对你的教学也会不买帐。教师应该牢牢树立教育的四大观念:一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二是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应该放下自己的师道尊严;三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作用,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四是树立一种大语文观。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投身于课改教学之中,努力寻求更好的教学方式,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抓住教育的真谛,抓住培育生命,为人生、为民族、为未来奠基的教育真谛,那样我们的语文教育之树就会永远绿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