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教育学课堂主要讨论记录及反思
《学前教育学》课堂主要讨论记录及反思
时间:2007年11月23日(第12周);2007年11月30日(第13周)地点:奉贤校区四教A座321室
学生:06级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堂讨论的准备与要求
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开学后的第四周即9月28日那天布置的,要求学生先选择一个问题搜集资料、写成论文以作为平时的成绩,并准备一份ppt文件作为课堂发言讨论稿。当然,学生们也可以不选择老师布置的题目、而自行选择与学前教育有关的其它问题,但前提是不能避难就易,所选择写作并要讨论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争议性、不可确定性。
按照计划,本学期第12周学生们的集中讨论如期进行。为了不使讨论流于形式、而真正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高质量的互动,本人提出了如下讨论要求:
第一,学生要提前对问题进行充分的准备;交流时不仅仅是汇报自己的经验、事实或步骤,更要针对具体问题提出自己核心的观点及支撑观点的证据,避免逻辑混乱、或者证据不能支持观点的现象。
第二,明确交流的过程不是一种观点、答案受到控制的过程,而是共享思想观点的过程。如,参与者以完整的句子解释自己的观点、直接对他人的评论作出反映。
除了对学生的要求外,本人也为自己树立了一条原则:对学生的成就作出较高的社会性支持,包括:鼓励学生的努力、参与的热情与表达自己观点的意愿;对所有学生都表达自己较高的期望;鼓励学生们“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表现”正确的答案给老师和同伴观赏。
二、讨论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看,参与交流和讨论的学生人数较多,占了2/3的比例。交流和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儿童读经:你是赞同还是反对
儿童读经问题最初是台湾师范大学的王财贵教授发起的,在东南亚国家的华人区有比较大的影响。传到大陆后,首先受到北京一些大学国文教授的拥护,从而在大陆的一些幼儿园和中小学推行。但同时,却遭到一些教育界人士的极力反对,如南京师大的刘晓东教授一再地撰文反对儿童读经。由此,不同领域的学者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这个问题争执不下,至今没有达成一种统一的认识。
之所以把它列入讨论的话题,一是这一问题的复杂性非常适合讨论,二是让学生面对对学前教育有影响的疑难。这个现实中争执不下的问题自然也不会在学生中达成共识,因此,持不同观点的同学也各自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最有代表性的是刘晓璐和周梦辰二人的分歧。
刘晓璐从“阅读经典是否有必要”入手,分析了“幼儿读经”的必要性,认为:读经能潜移默化一个人的气质;每个人不论年龄大小都应该读一些经典。并对“读经活动的一些认识偏差”进行了辨析,这些偏差包括:以成人的视角来考虑儿童,认为读经活动给幼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并且将之认为是拔苗助长,而实际上在成人看来很难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并不是如此。另一偏差是将读经与孩子的快乐绝对对立起来,而且提倡儿童读经不等于培养天才儿童。至于如何读经,刘晓璐认为:父母首先要调整好心态,坚持进行,不计较一时的速度和效果;具体的方法上可采用录音机教学。对此,周梦辰不以为然,她认为时代不同乐、语言习惯不同乐,读经并不适合现在的儿童、尤其不适合大陆儿童;而且读经倡导者提倡的只管背诵、不求理解的做法根本就是机械教学,根本就行不通;再说儿童的天性也不是机械背诵。
显然这种交流有助于双方及全体同学从多方面这个认识问题。
第二,教育应该不应该向培养超常儿童的方向而努力
望子成龙一直是每个父母的心愿,中国父母的这种心态更为突出。近年来,中国中小学校不断涌现出培育“神童”的天才班,甚至在幼儿园里也有了天才班。天才班的学费虽比普通班高出一到三倍,但不少家长仍然争先恐后送孩子就读。针对以上这一现象,我们应不应该向培养超常儿童的目标而努力呢?
刘文妍同学对这个问题明确回答“不,不应该刻意去培养天才儿童,而是顺应孩子的天性,从旁点拨,助其成长。”其理由是:过早得到一些东西,必然也会过早失去很多同龄人应该得到的东西;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方仲永”那样的“神童”就是借鉴。对此,黄婉莹则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向培养超常儿童目标而努力”是有理论依据的,超常儿童有各种类型,如智力超常儿童;音乐、美术、体育、语言等方面明显突出的儿童等等,教育就应该扬长避短,培养不同类型的超常儿童。
第三,关于特色班的是是非非
目前,上特色班、兴趣班在幼儿园孩子中颇为盛行,反对者以孩子的口吻加以抨击:“都是你的错,让你生下我,使我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童年的快乐。”中立者顺从孩子的意愿,愿意上“班”则上,不愿上“班”则罢。赞成者认为“不要让孩子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纯粹的玩乐有害于儿童的心智。”同样,学生们意见不一,比较典型的是雷丽萍和肖雅等人的分歧。
雷丽萍同学明确提出:“在我看来,特色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在幼儿时期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说早期教育对儿童一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点上,作为一名负责任的家长有必要为儿童提供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当然她同时反对这样的做法:一是没有选择与目的地盲目地选择各类特色班,二是将孩子生活的全部都给兴趣班,特色班填满,也即是说家长应适时适度适量地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而肖雅等同学认为,时下一些幼儿园的不少名目,主要是为了经济利益而来,而且教学都没有针对孩子的特点,机械灌输、军营式管理,这些行为都是以牺牲幼儿健康发展为代价的。退一步说即使这些名目教学科学,也不应该让孩子的时间都浪费在这些特色班上,而应该给与孩子充裕的自由探索时间和空间。
另外,一些同学还交流了对于孩子的“出格游戏”的看法、关于幼儿园全面发展问题的认识,但因为这些问题难度较大、所选择的学生很少,所以讨论的不充分,而只要是教师的讲解。
三、关于讨论时机及结果的反思
课堂中的讨论到底需不需要计划,学者们有着不同的主张,有的主张讨论前需要作好比较充分的准备,然后集中安排讨论的时间;而有的则主张这种安排太
机械,而应该随机地贯穿于平时的授课中。而本门课程的讨论,本人选择了集中安排,因为讨论是一种对学生的智慧和知识面及知识的深度都有很高要求的学习活动,学生若没有相应的知识基础、没有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就不可能保证讨论的效果。
从学生参与的人数看,绝大多数同学都非常积极,踊跃发言。从他们的发言也可以看出,多数同学都作了精心的准备,课堂气氛利于同学们畅所欲言。但仍有一些棘手问题没有解决,主要是:
第一,如何促使学生相互实质性地讨论双方的分歧、而不主要是陈述自己的观点;
第二,不同的学生所选择的主题不同,选题不同的学生往往就不会去关注对方的观点,这样交流的主题就相对宽泛;而若让学生选择相对集中的主题以便于交流,则必然影响到所涉及的知识知识面,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尚不明确。
第三,是采取全班集体交流的形式还是分组交流的形式,尚难决断。
第二篇:学前教育学教学反思
《学前教育学》教学反思
五年高职学院:刘满荣 2013年12月24号
基于《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理论的几点反思
一、关于这门学科的概念及其体系
如果说一门学科的概念构成了它的逻辑细胞,为人们理解并探讨该学科提供了一种范式或规则的话,那么一门学科的体系则向人们揭示了该学科的基本范畴及其相互之间的逻辑联系与结构。事实表明,发达的学科必然有着成熟的概念及其体系。因此,建立和发展科学而成熟的学前教育学学科,有必要首先对这门学科的概念及其体系进行研究,并努力建立概念明确、逻辑严谨的学科体系,这是学前教育学学科成熟与否的一个基本标志。研究和建立学前教育学学科的概念及其体系,是创建科学而成熟的学前教育学学科的前提和基础,它将深化我们的理论研究并推动学科建设走向成熟。
不可否认,近20年来我们在学前教育学学科的研究和著述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这门学科的理论现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既缺乏理论的高度概括性和普遍说服力,无助于深化人们对学前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又没有能很好地发挥学前教育时间的指导作用。虽然,造成这种局面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但通过对学前教育学学科自身建设进行反思,我们不能不说概念的混乱及其体系的不严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这门学科的成熟与发展,并限制了它本应该发挥的深化认识和指导实践的功能。
(一)关于概念
如果我们对现行的学前教育学学科(表现为各种著述)进行分析,就会发现,这门学科存在着缺乏一套自己专有的明晰而严格的概念,以及概念混乱、表达不准确、不一致等问题。这门学科现行的概念来源主要有二:一部分是从其他学科借用或套用而来的,一部分是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述的。现行的学前教育学著述中,广泛使用的是从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伦理学、系统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中借用过来的一些名词术语。这种做法,对于那些已经建立起自己准确明晰的概念框架的成熟学科来说,其建设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对于尚在创建阶段的我国学前教育学学科来说,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能使我们了解学前教育学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启发人们的思维,扩大这门学科的视野,打破这门学科传统的固有的知识框架,寻找新的理论依据、借鉴与
吸收各相关学科的新的成果和方法,促进这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但是,这样做也容易导致这门学科自身概念与范畴的虚无化倾向,不利于其自身的专有概念和术语的建立,干扰了这门学科内在的系统性和逻辑一致性,并进而使人们对学前教育学学科的独立性产生怀疑。这是对学前教育学学科的科学化缺乏深入思考的表现。
现行的学前教育学著述中还有一些概念是直接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表述的。日常用语由于与人们的经验和实践有着直接的联系确实通俗易懂,尽人皆知,并在人们的实际语言中处于牢固的地位。但是,日常用语存在着歧义性和不明确性,缺乏严格的界定,使用起来随意性很大,概念和定义的表述不准确、不严密。而且往往由于人们认识的多样性、时间的复杂性和经验的差异性,导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进而使人们对这门学科的科学性产生怀疑。可见,日常用语的使用不利于这门学科更高的理论思维水平的发展。因此,应该重视并进行对学前教育学学科的概念的研究,注意处理好借鉴其他学科的概念与建立自己的专有概念之间的关系,注意严格区分常识与科学概念之间的差别,概念及其表述要严密、准确、单一,这样才能确保学前教育学学科的独立性和科学性。
(二)关于体系
每一门学科都有与其内容相适应的逻辑表现形式,都表现为一定的体系,并以体系的方式而存在。在建设科学而成熟的学前教育学学科时,要重视对这门学科的体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因为体系同内容、理论实质具有内在的联系,只有建构起系统而严密的学前教育学学科体系,才能使其概念作到严格的界定和准确的表述,进而提高其理论的科学性。
现在出版的数百种学前教育学著述,在体系方面进行了不同的探索,对我们认识学前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于建立成熟的学科体系是有益的。但是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它们绝大多数是作为教材而编著的,而为了发展这门学科所进行的理论研究及其学术专著几乎没有。也就是说,学前教育学教材被当作了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教材体系被视同为学前教育学学科体系。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教材体系所固有的局限性,更多的是从教育目的和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而选择编排的。这种编排容易降低这门学科内在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在这门学科本身还不成熟的时候,尤其如此)。事实上,现在的各种教材体系的确存在
着不够严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内在的联系和逻辑推演性,没有形成一个严密和完备的知识系统。许多教材中所论述的,都是学前教育过程中的表面现象和直观经验性问题,各章节是围绕着学前教育(尤其是幼儿园教育)的工作活动而展开的;学前教育有什么工作,相应地就有什么内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各项具体工作的操作性建议,而缺乏必要的抽象概括和理论深度。从而把学前教育学学科建立在直观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层面上,降低了这门学科的科学性和理论水平。作为学科体系,应该有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理论概括性,有内在的推演性和自我论证性,这是谁都知道的。
由于每一种体系仅仅是人类实践和认识发展到某一阶段的产物,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因此在保证和坚持每一体系的严密性的同时,要注意体系的开放性。一个严密的学前教育学学科体系,并不意味着它已解决了实践和理论的所有问题。严密性不等于封闭型,并不排斥开放性。在注重学前教育学学科体系严密性的同时,要注意不断地研究新问题,吸收新的成果和方法,不断地丰富、补充和完善自身,以保证体系的动态适应性和鲜活生命力。此外,要鼓励人们从多种角度进行探讨。多种体系的存在是正常的,是学科健康发展的保证,是使这门学科的体系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二、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建设科学而成熟的学前教育学学科,必须正确认识学前教育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深刻理解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际上,现行学科建设中存在的概念及其体系方面的问题以及其他基本问题,都与没有正确把握和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有关。
目前,人们对学前教育学学科诘难和指责最多的大概就是说它的理论与实践脱节,没有真正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事实际工作的教育者们认为,它的理论太空泛、抽象、脱离实际,应用性及实践性都不强,对实际工作没有什么具体帮助;而许多从事理论工作的研究者,也觉得它苍白无力,没有发挥其提高认识、指导实践的功能,并为此而自责。这些看法有其正确的一面,但也有其片面性,没有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对理论与实践的本质特征及其各自的局限性缺乏深入的认识,对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的含义也缺乏全面的认识。现实中,许多人对理论有着不正确的理解,对理论抱着一种不切实际 的期望,认为学习了学前教育理论就能解决实际问题,就能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否则理论就是不切实际的、抽象的空论。一些理论工作者或由于自身的认识局限或迫于压力也赞同这种看法,认为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应告诉人们具体工作应该怎么做,并在教材中给出了一些操作性建议。岂不知,越具体越不切实际,越有局限性,其可运用的范围就越小;而普遍性越低,也越容易被复杂多样且不断变化的现实所否定和证伪。这种看法本身是对理论的一种误解。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理论的目的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规律及普遍原理,它的功能是深化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并指导人们的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并不意味着理论直接运用于实践,理论之所以指导实践不在于它的具体性和直接性,而恰恰在于它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学前教育理论并不提供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的现成答案,而仅仅提供一种认识问题的角度和基本观点,形成人们正确的教育信念和正确的教育观,使人们具有一定的教育视野。至于如何运用理论去取得实际效果,那不是理论的能力所能及。实际上,这门学科现在不是理论性太强、太抽象,而是相反,它的理论性太差,概括性不强,普遍性不高,因而也就难以发挥深化认识、指导实践的功能。
此外,我们对实践的理解也不够全面。我们强调实践是基础,往往要求理论工作者深入到具体的实践第一线工作中,似乎只有这样才是联系了实际。这就狭隘地把实践等同于个人的现实的感性活动。实践是理论的源泉和基础,是针对人类认识活动的整体而言的,而且实践作为人类能动的活动具有前后相继和不断超越自身的特点。前代人或同代人的实践的成果及其提出的问题,构成后代人或同代人的条件和基础,人类的认识正是这样前后相继的发展和提高的。研究前人或他人在实践中提出而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也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马克思从来没有当过产业工人,可是他却深刻地分析了当时的工厂制度。他是在吸收前人的成果及研究前人和他人所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并不能因此说它缺乏实践基础。这样来理解实践,有助于促进学前教育学学科理论的成熟。
第三篇:学前教育学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网 络 教 育
《学前教育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儿童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样品,如绘画、纸工、泥工样品,供儿童观察,模仿学习,该教师运用了(B)
A.示范法B.范例法C.观察法D.参观法
2.在有关邻居关系的故事中,某教师让儿童对邻居王阿姨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问:“王阿姨心里怎么想的?有什么感觉?”该教师运用了移情法中的(A)训练技术。
A.认知提示B.情绪追忆C.巩固深化D.情境表演
3.教师通过利用良好的班级气氛,亲密的师生关系,有安全感的平等发展的集体,让儿童深入其中,从而培养儿童关爱、互助等良好品质,该教师运用了(C)
A.直观形象法B.参观法C.环境体验法D.演示法
4.幼儿园在某一阶段内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是幼儿园的(B)
A.中期目标B.近期目标C.远期目标D.活动目标
5.在幼儿园实践中某些教师认为幼儿进餐、睡眠、午点等是保育,只有上课才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唯一途径,不注意利用各环节的教育价值,这种做法违反了(A)
A.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功能原则B.重视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原则
C.尊重儿童原则D.实践性原则
6.为托儿所婴儿选择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注意事项,正确的描述是(C)
A.婴儿玩具应高档化
B.废旧材料如空纸盒、碎花布等不适合作为托儿所婴儿游戏材料
C.应根据婴儿年龄特点选择玩具
D.给婴儿选择的玩具越小越好
7.对待3岁前婴儿“口吃”现象(A)
A.这是学话初期常见的正常现象不必紧张B.应强迫孩子再说一遍
C.应反复练习加以矫正D.应进行心理治疗
8.目前,我国幼儿园办园形式更加灵活,提供节假日临时收托孩子服务,早晚接送孩子服务,根据家长需要安排教师上下班时间等,主要是为了(D)
A.幼儿园创收B.补偿教育C.增加幼儿园知名度D.服务社会
9.对于入园初期适应困难的孩子,幼儿园教师可以(B)
A.要求幼儿严守幼儿园一日生活制度,按时入园离园
B.允许他们上半天,如中午午饭后由家长接回,再逐渐延长在园时间
C.多批评爱哭闹的孩子
D.通知家长接回孩子
10.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是(A)
A.出生的第一年B.3-4岁C.5-6岁D.6-10岁
11.“玉不琢,不成器”说的是(C)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B.自然环境C.社会环境和教育D.生理成熟
12.卢梭教育理论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思想是(A)
A.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把儿童看作教育中的一个积极因素
B.提出了“社会本位论”的儿童观
C.提出了“白板说”
D.为儿童拟定了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大纲
13.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按顺序依次是(C)
A.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具体运算思维阶段、形式运算思维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
14.“儿童中心论”的倡导者是(B)
A.蒙台梭利B.杜威C.维果斯基D.加德纳
15.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世人誉为“幼儿教育之父”的人是(B)
A.裴斯泰洛齐B.福禄培尔C.卢梭D.洛克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简述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
2、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试述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及危害。
2、结合实例说明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简答题。
1.答:幼儿教师的劳动特点
一、幼儿教师劳动的艰巨性
二、幼儿教师劳动的细致性
三、幼儿教师劳动的自主性
四、幼儿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五、幼儿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和感染性
六、幼儿教师劳动的整体性
2.答:现代教育的特征
(1)教育的发展急剧增长;
(2)教育体制和结构的显著变化;
(3)教育的内涵扩大;
(4)教育作用愈加重要;
(5)教育的不平等依然存在。
二.论述题。
1.答:
(一)原因:
(1)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
(2)师资力量薄弱
(3)办学条件差
(二)危害
(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
(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
(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2.答:作用(1)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2)游戏能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3)游戏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4)游戏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
第四篇:学前教育学
龙 岩 技 师 学 院
11中幼教(1)-(5)班《学前教育学》学习材料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因素
1.2.3.4.5.6.7.识记:简述物质环境的内容?P14 领会:简述物质环境与学前教育的关系?P15 识记:精神环境的概念是什么?P15 识记:精神环境对学前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哪些?P16 领会:经济与教育的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P16 领会:现代教育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有哪些?P17 识记:学前教育的目标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经历了哪些变化?{200807单选,201007单选,201107单选} P17
8.识记:简述政治的基本概念?P17-18
9.领会:政治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200904简答,201104单选} P18
10.领会:政治对学前教育有哪些影响?{201104单选} P18-19
11.识记:文化的概念是什么?{201004单选,201007单选} P19
12.识记:文化与社会的关系是什么?P12
13.识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200904单选} P20
14.领会:我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有哪些?{200807单选,200904单选,201004单选,201007简答} P20-21
15.领会:简述文化水平对教育的影响?{200907单选,201004单选,201007单选} P21
16.领会:简述文化传递的概念及传播对教育的影响?P21-22
17.领会:简述文化选择的概念及其与教育的关系?P22
18.领会:简述文化变迁的定义及其对教育的影响?P22-23
19.领会:简述文化与学前教育的关系?P23
20.领会:简述人口对教育的影响?P23-24
21.领会:简述我国人口现状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P24-25
22.领会:简述人口与学前教育的关系?P25
23.识记:个体社会化的概念是什么?P25
24.识记:个体社会化过程有哪些分类?{201104单选} P25-26
25.领会: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哪些?P26
26.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联。如教育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和社会政治的关系,教育与人口关系,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同时也要理解教育和人的社会化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认识到其间的关系在作用的性质、作用的程度和作用的过程是各不相同的,务求把握得当,发挥教育的积极、正面的社会功能。
重点应掌握经济、政治、文化的概念及其对教育的关系和影响。
第五篇: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学前教育概论 参考资料;1.李生兰.学前教育学.上海: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版 2.梁志.学前教育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版 3.黄人颂.学前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版 4.唐淑.中国学前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版 5.杨汉麟.外国幼儿教育史.北京: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版 6.桂景宣.学前教育概论.北京:高教出版社.2007年版 课 时:34 周学时:2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学
知识结构:理论知识50%+实践能力50% 成绩匹配:考试
总成绩(100%)=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50%平时成绩(50%)=建立良好师幼关系5%+教育目标设计5%+教案撰写5%+说课10%+模拟教学10%+评课5%+游戏创编5%+与家长沟通5% 期末成绩(50%)=笔试50%(选择题20%+案例分析30%)职业标准:无 教学目标: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了解婴幼儿教育的注意内容和方法,具备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须的教育理论的基础知识和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学前教育实际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素养,使他们初步具备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1.了解学前教育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各个阶段; 2.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发展观、教育观; 3.掌握学前教育的目标;
4.掌握学前教育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及途径; 5.掌握学前教育课程的概念,了解学前教育课程的相关理论; 6.了解游戏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掌握角色游戏、结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和评价标准,学会创设园区活动及正确选择游戏材料;
7.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要素,组织形式,能够独立设计幼儿园工作计划; 8.了解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的重要性及途径。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部分 理论教学
第一章 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学的概念内涵及历史发展,了解学前教育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各大流派的主要观点有所认识和了解。
教学重点: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学的概念内涵 教学难点:学前教育的各个流派的理论及观点 教学时数:4学时
授课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学
一、学前教育
(一)概念
(二)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 1.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 2.农业社会的学前教育 3.工业社会早期的学前教育
4.现代社会(20世纪下半叶)的学前教育
二、学前教育学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价值
1.对学前教育具有理性认识价值 2.对学前教育工作的理性指导价值 3.对学前教育工作的评估价值
(三)学前教育的基本任务
1.探讨学前教育规律(任何一门学科都在建设中,不断探讨其规律)2.建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 3.指导学前教育改革与实践
(四)研究内容
1.儿童观的演变与发展 2.教育观的形成与变革 3.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4.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与评价 5.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与实施 6.幼儿游戏的价值与指导
7.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与原则 8.幼儿教师的素质与培训
第二节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前教育理论的萌芽
(一)国内
学前教育思想散见于哲学、伦理学、政治学著作中,中国古代逐步积累了教育儿童的经验,史书记载了原始社会儿童公育的现象。颜之推《颜氏家训》 司马光《家范》 朱熹《童蒙须知》
(二)西方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
二、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一)西方
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
(二)中国
陶行知、陈鹤琴、张学门
三、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
(一)杜威
(二)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三)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伊德,埃里克森
(四)皮亚杰认知发展学派及其思想
(五)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六)意大利瑞吉欧的教育体系 第二章 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并能将此体现于实践教学中。
教学重点:儿童观的科学内涵
教学难点:当前学前教育的主要观点 教学时数:4学时
授课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第一学 儿童观
一、儿童观的形态
(一)社会主导的儿童观
(二)学术理论的儿童观
(三)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
二、儿童观的结构
(一)自然构面
(二)社会构面
(三)精神构面
三、科学儿童观的内涵
(一)儿童是稚嫩的个体
(二)儿童是独立的个体
(三)儿童是完整的个体
(四)儿童是正在发育的个体
(五)儿童是天生具有性别属性的个体
(六)儿童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个体 第二节 教师观
一、教师观的内涵
(一)从社会历史角度
(二)从教育过程来看
二、当前教育观的主要观点
(一)幼儿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主要力量,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当受到社会的尊重
(二)幼儿教师是幼儿健康与安全的保护者,又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引导者,他们的劳动是伟大的
(三)早期启蒙教育需要身心投入,并且有广博的知识,是艺术是科学,而不仅仅是教育
(四)幼儿教师具有童心、爱心和责任心,这种工作关系到儿童的未来和社会的未来
(五)幼教是专业的职业,有一套科学的方法理论,掌握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技能方法
第三节 教育观
一、学前教育观相关概念
(一)学前教育价值观
(二)学前教育目的观
(三)学前教育环境观
(四)学前教育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
二、当前学前教育的主要观点
(一)学前教育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
(二)学前教育在教育目标上,促进儿童身心健康、认知、社会性、情感全面和谐发展
(三)学前教育要有效率的进行,内容上要具有适宜性,连续性,针对性,不同内容进行方法决策
(四)幼教是一门科学,有规律约束,对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自身的规律
(五)学前教育是一项社会事业,各界人士都应关心她
(六)学前教育是一门艺术,轻松愉快
第三章学前教育的目标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什么是教育目标,结合教育工作领会教育目标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2.知道学前教育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关系懂得确定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 3.使学生必须全面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的内涵,形成科学的基础素质教育观 4.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任务 教学重点:幼儿园教育目标体系 教学难点:幼儿园教育总目标的内涵 教学时数:4学时
授课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教育的目标
一、幼儿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
(一)目标的社会取向
(二)目标的教育取向观
(三)目标的发展取向
二、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的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
(一)确立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
(二)确立幼儿园教育目标结构体系 第二节 学前教育的任务
一、学前教育的任务是教育目的在学前阶段的具体体现
二、学前教育的任务反映了人人的合理的素质结构和教育的组成部分
三、儿童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的相互关系
(一)儿童体、智、德、美四育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独特的作用
(二)儿童体、智、德、美四育又是具有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四、国外有关学前教育任务的一些提法简介 第四章 学前儿童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