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散文阅读考点归纳总结常见考查题型
散文阅读考点归纳总结常见考查题型:
(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解题钥匙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
考题形式
一、品味词语。1.解释词语含义。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解题钥匙
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三、【理解句子的作用】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1、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2、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四、语言赏析。A、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B、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C、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另外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
①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②中心句和点睛句。③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④描写句。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⑤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⑥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四)、【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五)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增强语言气4.反问:加强语气5.反复:强调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8.夸张:极力的表现。
(六)题目的作用(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说明文知识点总结
一、【什么叫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兼用叙述、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用以介绍事物、解说事理,给人以科学知识为目的。因此以客观介绍为主。阅读说明文要抓住文章的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征。
二、【说明文的分类】从内容上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区别:事物说明文重在介绍事物的特征,而事理说明文则重在揭示事物的本质。所以,属于哪一类说明文,取决于说明的内容侧重于特征,还是其本质。
三、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般来讲,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事物说明文一般采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我们阅读此类文章把握表示时间和空间的关键词语以便区分。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阐述前因后果。
四、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是什么?
1、作比较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举例子
2、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3、举事例: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4、常见的说明方法的作用公式:·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作比较:把()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打比方:将()比作(),从而形象生动的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下定义:用 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是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五、【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回答语言类问题时可采用一正一反一体现的公式。如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与客观事实不相符。说明文从语言上分为生动性说明文和平实性说明文。
2013中考作文写作技巧指导:结构
知识要点:
1、结构是文章的骨骼。
2、一篇文章要写的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前后一致,就必须妥善安排结构。
3、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考试说明】:组织材料,安排结构,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详写和略写】确定材料的主次和详略是结构的重要问题,它对表现中心思想起保证作用。详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大的材料写得具体些、详尽些;略写,就是把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太大的材料写得概括些、简略些。详略得当,能使文章中心明确,重点突出,结构紧凑。详略不当,势必造成文章主次不明,使读者无法把握中心。【处理详写和略写】,首先要根据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文章的中心事件或中心议题要详写,其他事件和问题要略写;有典型意义的材料要详写,一般性材料则略写。例如鲁迅的《故乡》是以“我”回乡的见闻为线索来展开故事情节的,可写的人物和事件很多,但作品只选取了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的事来写。这两个人中,又分了主次。杨二嫂的故事,只是在一个场面里,用几句精彩的话,展示了她的性格。写闰土就不同了。作者以细腻的抒情笔调描写了少年闰土活泼英俊的形象,娓娓动人地叙述“我”和闰土三十年前的一段交往。接着作者又精细地刻画了阔别三十年后的闰土的面貌、衣着、动作和性格的巨大变化,诉说闰土所遭受的种种苦难和不幸,抒写了“我”的感慨和希望。这样处理,完全是由“它揭露在三座大山压迫下,农村凋敝,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证明农村需要来个变革,为下一代开辟一条新出路”这一中心思想所决定的。【其次】,要根据文体性质决定详略。说理的文章,重在阐明主要论点的论证部分,因此,说理部分要详写,引证事例则略写。例如《纪念白求恩》介绍白求恩的光辉事迹,开头只用了七十四个字,接着便详尽地阐述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指出我们应向他学习的地方。
2、【段落和层次】写作时,为了把文章的中心有层次地表现出来,一定要分段。划分段落要根据中心的需要和内容的多少而定。既要注意一个段落只说明一层意思,又要注意不要分得太细,同学们习作常出现两种情况:有时段落包含的内容太多,本来好几层意思,硬挤在一起,弄得层次不清;有时段落又分得太细,本来只有一层意思,硬分成几段,搞得支离破碎。
3、【过渡和照应】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在文章中,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之间,不仅要有内在的联系,而且在相连的地方要彼此衔接,语气贯通,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的一个范例。照应是说写文章要瞻前顾后,前后应衬,首尾呼应。例如《一件小事》,文章的开头写道:“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文章的结尾写道:“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的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这是开头和结尾相照应。为了显示文章的脉络,在文章的中间也要有必要的照应。例如,《反对自由主义》的第二部分,开头说:“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以下十一个小段,分别列举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而后又写了两个小段,以便跟前后相呼应:“还可以举出一些。主要的有这十一种。”“所有这些,都是自由主义的表现。”在这两段之后,很自然地转到自由主义的分析批判上去了。
4、【开头和结尾】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根据文章的不同而变化。开头的方法很多,但可以大致地将其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开门见山”的写法,或“落笔入题”,说明写作缘由;或“开宗明义”,揭示全文主题;或“言归正传”,即速开讲故事;或“单刀直入”,挑明论敌谬说。另一类是“形象化”的写法,或描写环境,以引出人物;或抒发感情,以渲染气氛;或先叙委婉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诗词谣谚,以为叙事的开端。好的开头,新颖生动,引人入胜。结尾的方法也很多,或总结全文,以揭示主旨;或展示未来,以鼓舞斗志;或抒发情怀,以增强文章感染力;或造语含蓄,使读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好的结尾,余味无穷,发人深思。
第二篇:高考语文人物传记考查题型总结
高考语文人物传记考查题型总结
考点考查方向:
人物传记在考试中的常见题型及经常设考的角度。①对传记中的重要词语与句子含义的理解考查; ②对传记中一些重要信息的筛选能力的考查;
③对传记中作者所表现出的创作意图、文章结构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的考查; ④对作者作传的观点态度的把握;
⑤对传记中的疑点和难点,文本的深层意蕴及其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即通读全文,把握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归纳概括传主的主要经历、重要事迹(事件))掌握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
1、时间变化
2、地点变化
3、职位(工作)变化
4、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
5、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
筛选归纳传主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方法归纳:
1、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
2、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
3、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
4、关注文章的过渡句。
2.理解分析句子含义:基本含义、特定含义(概括意义、警策意义)、深层含义(象征、比喻、双关、言外之意。句子所在的文段。
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①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②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③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④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重要句子的含义,指的是透过句子的字面意思所表达的深层内涵。方法:
1、切分挖掘法:切分句子的层次,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从正确理解句子关键词语的字面意思入手。
2、还原法:将该句还原到原文中去,看其在选文中所处的位置。
3、瞻前顾后法: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这样答案就能从原文中“抠”出来。
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及作用分析。应注意区分开进行分析,如:A、开头、中间、结尾段落的安排用意、某些特定段落的作用都需要从内容与形式两个角度分两个步骤进行分析。
3.传记中引用的作用: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21、传记的最后援引了贝尔教授的描述,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成绩不佳的数学大师》)答: ①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 ②补充出了传主的个性材料,使读者对他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③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埃尔米特的完美人格;④引用名人评价,增加传记的真实性、可信度。
20、这篇评传中,作者多处引用贝多芬书信中的原话和他人的评语,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不朽的贝多芬》09佛山二模)
答:(1)引用传主的原话,直接展示传主的精神,增强了感染力,也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2)引用他人的话,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也能从侧面塑造传主的性格;(3)二者与作者的评述相结合,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提升了传记的阅读价值)。
答题切入口:对传主、读者、文本、作者的作用(四方面入手)
4.领会把握结构安排: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烘托铺垫,前后呼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5.分析运用表现手法:分析表现手法:
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人称:①第一人称(自传):指文本以当事人的口吻来叙述的方法,兼有描写抒情。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作用: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③第三人称(他传):指作者以局外人的视点进行叙述的笔法。作用: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 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传记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有首尾照应、修辞手法、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烘托、衬托、对比、象征、先抑后扬等。此外,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同事、同学、学生、国际友人、西方同行者的回忆,档案资料等材料。作用:①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②传记写作充分使用传主的有关资料,可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③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倒叙手法:作用是设置悬念,增强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2分);与结尾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上浑然一体(1分)。A、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B.人物描写方法:
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一类记叙文体,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接近于小说。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记叙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不写事件,传记无以表现人物;不写细节,作者无以使人物生动起来。因此阅读传记需要特别关注细节描写。作者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各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还可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另外,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与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
如:文章开篇写了贝多芬去世时天气的恶劣和“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这一细节,有何作用?请分别说明。(《不朽的贝多芬》)
答:(1)渲染贝多芬去世时天气恶劣,象征贝多芬一生遭受的苦难;(2)暗示贝多芬不认识的人也对他无比崇敬,表现贝多芬的伟大。
如:赴美传授经验是件大事,但袁隆平如何传授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如何开设讲座等内容作者略过不谈,反而将笔墨重点落在接机时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认错人这个细节上,这样的处理用意何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袁隆平》)
答:①写袁隆平如何传授杂交水稻制种技术、如何开设讲座是为了表现一个学识丰富的袁隆平,但这一点已经为人们所熟知,所以写作价值不是很大,不符合作者写作意图。②作者记录了袁隆平三件“小”事情,是为了突显人们不熟悉的袁隆平的另一面——淳朴。③一个拥有先进科学技术、站在世界领先科技前沿的科学家如此淳朴,说明他拥有扎根基层,脚踏实地的科研作风和敬业精神。④威尔其认错人就是因为袁隆平太淳朴,不像一个名满天下的科学家,此细节描写符合作者的写作意图需要。
6.探究题:
漫谈认识探究问题:结合人物的经历和性格特点,结合具体的历史年代,结合现代社会的认识、需要。
要求表明自己的观点,按照题目要求,结合文本/现实/自身体会,去论证这一观点。【探究题最主要的设题点是】:
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②、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③、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探究题答题格式及层次(总-分-总)
①、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可用“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看的”,或“我认为什么什么”,“我觉得如何如何”等句式来表述); ②、分点陈述理由;
③、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整体把握,内引外联。(内引外联的解题方法:内引即不离句,不离段,不离篇;外联即由阅读的文本联想到与文本密切相关的背景及社会生活知识,进行知识的拓展迁移。)④、总结自己的观点;
⑤、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书写工整。解答探究题应遵循的原则:
(1)探究所持的观点应该是健康的、合理的;
(2)探究要有依据,要立足文本,从文本中寻找佐证自己观点与看法的材料与依据,但又不囿于文本;
(3)探究不能任意发挥,无限开放;
(4)答题时一般先亮出观点看法,后依据文本进行论证分析。
3、为什么要简要疏理行文思路?如何快速疏理?
(1)A、有利于我们快速读懂文本。B、帮助我们在解题时明确答题区间。
(2)结合传记的文体知识,根据段落顺序,明确文段记了人物(传主)哪些事,引了人物(传主)哪些言即可。
可见训练考生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简要概括的能力是复习的一个重点。
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人物传记类文本往往因为其反应了传主独特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对一个时代的影响,因而对读者和现代社会有着非同一般的教育意义和借鉴作用。因此,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
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⑴要点须全面;⑵陈述有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
具体步骤:
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 接下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 2„„ 3„„”,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7.写作意图
如:
21、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黄侃先生二三事》)(《核按钮》P263)09广东卷
答:①给我们介绍一个很有个性的学者。②用黄侃的性格和言行,来表现那个时代学者的自由风貌③说明那处时代的新旧学者,在内在精神方面也有不少相通之处。
答题切入口:
1、突出传主怎样的精神品质?
2、人物的价值、意义及对时代的影响。
8.要求结合全文,概括要点。
示例:邓肯被誉为“时代最伟大的艺术家”。请根据文本,分点概述邓肯作为一位“伟大艺术家”所具有的特质。(4分)
示例: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4分)
解题技巧:这类题目主要是考学生的筛选概括能力,最主要是审清题目,找准答题区间,答案是在整篇文本中寻找,还是在某一段落,如“请根据文本,分点概述邓肯作为一位“伟大艺术家”所具有的特质。”从题目的要求“根据文本”,可判断答案应在整篇文本中寻找。此外还可以根据赋分值判断应答几点,一般来说,每一点的分值应取整数。这道题是最为基本的,一般是送分题,各点应找齐,能得的分数尽量的满分。
9.要求分析文章中某句话/某段话/某几段话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理解这句话/这段话/这几段话的含义及作用。
示例:文本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如何?(4分)
示例:第4自然段“既离民众„„但这也不过白圭之玷”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4分)解题技巧:这类题目主要是考学生的筛选概括能力,应从结构形式(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和内容这两个方面解答。
第三篇:散文题型总结__2012
散文题型总结2012-03-02 09:58:46|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散文题型繁复而庞大,因此,我总结了散文的题型如下:
散文类型赏读。
文体意识:明确各种文体的相关特点。不同的文体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结构、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语体色彩,因而也有不同的解读方法。
散文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如下方面的阅读思路:
①记叙性散文—记人叙事—细节描写—反映世态
②抒情性散文—咏物状景—借物抒情—言志抒情
③议论性散文—议论见长—典型言行—杂感随想
散文题型展示及总结。
从形象、构思、语言、选材、手法、主旨等方向思考。
一、有关鉴赏形象的题型:
人物形象:
⒈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⒉答题要点: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指出人物的典型(社会)意义。
3、答题思路:概括(特点+身份)+具体(分条,明确特点+举例阐释)+典型意义
例如:《溜索》(2010江苏卷)13.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答案:(1)“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2)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3)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4)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 :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景物事物形象:
1、提问方式:概括文本中某某景物事物的特点。
2、答题格式:分条+特点+象征意义
3、注意点:概括特点要全。要分条。事物的鉴赏要注意象征义。
例如:09全国I《彩色的荒漠》1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案:第一问:①戈壁滩环绕的恶劣;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第二问: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②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
二、内容要点概括类试题
1.命题类型:
⑴全文内容要点概括。
第一种:概括某些原因
答题要点: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结
尾的“果”)从何(“因”)而来,那就是前面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所以这类题设题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
例如:09江苏《上善若水》⒓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
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第二种:围绕标题关键词语进行内容概括
答题要点:因文章的表述中心常常表现在散文文题上,关键词就是文章的表述中心,所以文题中的关键词常常是命题者关注的对象。答题时一定要从全文着眼,全局兼顾。最好的办法可能还是要使用段意概括和层次切分的办法。对于多侧面内涵的关键词,要注意依据“先概括后具体”的原则。
第三种:文中作者的多种情感概括
答题要点:多种情感,指的是对不同的人、事、物而表现出的不同的情感,或是对同一人、事、物的前后情感变化。答题时最重要的是在分点概括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几个答案并列成同一层意思,或者同一内涵的答案分成几条。
例如:09全国II《岳桦》16.作者坚信岳桦与白桦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
答案:①它们的命运不同:白桦生长在山下,养尊处优,而岳桦生长在山上,身处绝境;②它们的形态不同:白桦挺拔明快,而岳桦身躯匍匐;③它们性格不同:白桦风流浪漫,而岳桦倔强壮烈。
三、选材题型设计及解答:
设问方式:
①文中为什么写到某事物或者人物或者某件事?②文中为什么引用某诗句、名言?
解题思路:散文中的事物往往起到衬托或者对比的作用;做铺垫、引起下文等作用;对主要事件往往起到补充、丰富等的作用。
例如:08江西《朦胧的敬慕》17.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为何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
答案:衬托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作者孩提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跛脚小孩对鲁迅先生的敬慕。
解题思路:引用诗句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内容上印证作者的观点或者强化、抒发作者的某种情感,或者突出文本的主旨;结构上是为了上下文的衔接,或者照应上文,或者引起下文,等等。
例如:《又见鹭鸶》6.联系全文,鉴赏文章结尾引用《蒹葭》诗句的好处。(4分)
答案:引用《诗经》名句呼应了作者寻觅鹭鸶的过程;寄托了作者人鸟同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抒情韵味。
四、结构、行文思路答题思路汇总:
注:明确不同句子在结构上因不同位置而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的不同术语:
如果首段是写景句段答题格式:描写(渲染、烘托、营造)了某一自然环境的„„画面(气氛、特点、氛围),表现了人物的„„情绪(心理),为下文写„„作铺垫或者形成对比衬托等。
(一)要求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或结构)
答题思路:这类题的答案绝不是各段落大意的简单累加,而是把文章各层次的层意概括进行组合。答题程序应该是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答题格式:第一部分(先)写了什么,第二部分(然后)写了什么,第三部分(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例如:
1、08湖北《雾》19.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答案:①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②来加德满都后,开始“喜欢”进而“欣赏”后来“赞美”雾景。③雾引发了作者的理性思考。④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幻象中。
2、08江西《朦胧的敬慕》17.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采用了“总—分—总”结构方式。①②段总写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③—⑩段分写为鲁迅守灵时的所见所感;⑥—⑩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是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⑾⑿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二)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描写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1、如果句子或者段落位于中间:
答题要点:第一结构关系一般为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或自然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作用。二是要在内容上考虑它与主体内容的关系。
答题思路:作用术语(如:承上启下)+分析(内容概括)
2、如果句子或者段落位于开头:
答题要点:一是与文题是否照应;二是是否能够自然引出下文主体内容,为下文作铺垫;三是与结尾是否照应;四是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反衬。
答题思路:结构作用术语+分析(本段内容和下段内容概括)
例如:09山东《记住回家的路》19作者在文章开头说自己“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有“随便走走”的习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内容上,以个人习惯类比人生,引发感悟;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
09北京《司马祠》18.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在结构上统领下文,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起下文„„;内容上表现司马祠的地势由低到高的走向;暗含对司马迁的敬仰之情。
3、如果句子或者段落位于结尾:
答题思路:结构作用术语+内容(本段和上文内容)分析
五、散文语言方面题型类
1、解释语句在文中的含义。
答题要点:①还原修辞句的本义;②揭示警策句的哲理;③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④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例如:《针挑土》(2011全国卷)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4分)
(1)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2)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
答案(1)这句话采用拟人修辞,富于表现力,不仅交代了时间已经很晚,而且暗含人与物的比较,太阳已经有倦容了,但为苗绣的保存与继承发扬做出贡献黑妮还不见疲倦。看似不经意的一句,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黑妮的钦佩与称赞。
(2)黑妮的眼睛素净,显示了黑妮献身保存民族工艺的“针挑土”式工作的执着与坚持;而她的眼睛亮了,则表达了工作有了成绩的喜悦,以及对他人给予这种工作支持的感激之情。答题格式:手法+效果+内容(人物、事物、景物特点)+作者的情感、观点
2、赏析语句或者分析语句的表现手法、表达特色。
答题思路:
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突出了事物的何种特点+景物营造了何种意境+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情感、观点态度。
例如:08天津《敦煌》20.赏析本文第五自然段画线的文字。
答案:采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将静态画面赋予动态美,表现了对生命的张扬和自由的渴望。
3、语言风格展示。
简练准确,朴素自然(朴实、质朴),清淡平实,清新明快,豪放粗犷、气势磅礴,细腻婉约,繁复浓丽、辞藻华丽,典雅清新,舒缓自然、热烈奔放,地方特色、方言口语,委婉含蓄,幽默讽刺等。
例如:
1、《灯笼红》(2008上海卷)11.概括本文的语言风格,联系文章主要内容进行赏析。答案:11.本文语言本色、平实(1分)。文章主要叙写了“我”的童年回忆,塑造了曾祖母这位慈爱、温厚的乡村老年妇女的形象(1分),语言与人物形象特征相吻合(1分)。
2、09天津《老屋》19.第五自然段划线部分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语言表达有何特点?这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案:通过对儿时生活片段的回忆,表现了淳朴、快乐、悠然自在的乡村童趣。生动形象有画面感,朴实自然有乡土气息。引起下文。
六、表现手法考虑角度:
(一)叙述人称
⒈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例如: 2000年全国卷《长城》中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
答:⑴将长城拟人化:A.便于与长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
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手法
1、人物描写:肖像、神态、动作、心理、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2、景物描写:再现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对比、衬托: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主要情感,对比鲜明。
5、正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6、虚实结合:丰富形象,拓宽画面,激发人的想象力,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7、象征手法及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更加直观,形象生动。
8、想象、联想:丰富内容,拓宽境界,激发想象。
9、角度:远近高低空间角度,古今、早晚等时间角度,味觉、触觉、感觉等感官角度。多侧面展示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情感。
(四)修辞手法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七、文章主旨的概括
概括方法:
①关注文题。标题能提供阅读的线索。(标题隐含了信息-----写作对象、重要事件、作者情感等,甚至可以借此把握文章的主题。)
一类如:08福建《吟风》,08天津的《敦煌》,08湖北的《雾》---直接明确了写作的对象。写作对象明确了,按照散文的行文规律,一切材料、段落的安排都是为了中心(散文的“神”),那么神是什么?一定是作者通过对写作对象的叙述、描写,来表现作者的喜、怒、哀、乐(某种情感),从而表达作者的某种生活感悟(道理启示)。
一类如: 08全国1《阳关古道苍凉美》,08四川《我爱水》----文题不仅明确了写作对象,更是明确表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抓住文尾的议论、抒情语句。这些语句常常是结尾点题,明确主旨。
③在概括段意、整合层次的基础上,再高度概括层意,概括出的语言就是主旨。
答题格式:本文通过记叙(描写)„„事物,揭示了„„现象,抒发了作者„„情感态度。
例如:09天津《老屋》20.请你结合对文中“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本文主旨。为凸显文章主旨,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句意理解:社会进步速度惊人。本文主旨:通过感叹新房迅速变“老”,反映了社会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表现手法:对比。
八、散文探究题
命题特点及答题思路:
从命题类型看,有两种:
一类是文本内探究。一类是文本内涵(可以看作是主旨)探究。这类题按照命题指向基本属于文章主旨内涵范畴的探究。或者说,这类探究题要求必须准确把握主旨,否则就无法完成答题要求。答案基本都是文章多层内容的高度概括。这需要能够准确把握命题指向,准确切分文章相关区域的表述层次,并能够高度洗练地进行语言概括。这类题答题时要分点答题,且答案要全面,不能遗漏。
答题格式:结合文本逐条阐释。
一类是有文本内的写法技巧延伸到写作实践进行感悟总结。这类题答题要求走三步:第一步,胸中要积累一些写作技法,并要有一定的认识能力;第二步要能准确判断文中使用了何种突出的写作特色;第三步谈感受,在平时的作文实践中要有感受、启发的厚实积累。
例如:08山东《歌德之勺》22.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写作技法
答案:主要是以小见大的手法。启示主要有两点:①要善于观察,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如本文对歌德故居中的炊勺的发现。②要精于思考,学会从具体事物中发现和发掘深刻的意蕴,就像作者从炊勺中看到了歌德的非同一般一样。
九、关于散文标题的题型
(一)标题的作用
答题思路:内容+结构
(二)标题的妙处、可否更换标题
答题思路:语言特点+内容+结构
第四篇:散文阅读常见题型解答技巧(邱)
散文阅读常见题型解答技巧
一、思路结构类试题
1.考查的普遍性及重要性。
散文阅读愈加重视结构思路的考查,高考这类命题极其广泛:绝大部分试卷都有此考点; 08年有12个省市考查了这一考点;09年有10个省市考查了这一考点。08——12年大面积考查,且分值较高,大多6分。
之所以如此重视,本义无非是通过行文脉络的梳理考查是否读懂了文章。思路结构毕竟是一篇文章的骨架。
2.命题类型:
⑴要求分析全文的行文思路(或结构)
08重庆《时间怎样地行走》15.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12全国大纲卷《听朗诵》17.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题思路:这类题的答案绝不是各段落大意的简单累加,而是把文章各层次的层意概括进行组合。答题程序应该是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格式一般为:第一部分(先)写了什么,第二部分(然后)写了什么,第三部分(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如:
08重庆15题答案: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后来对时间麻木而无所作为—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
⑵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描写文字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09天津《老屋》19.第五自然段划线部分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趣?语言表达有何特点?这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12安徽《往事》
(二)13.“清静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原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得很”父亲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答题要点:因这类题涉及的内容皆在文中,所以考虑它的作用,要注意两点:
一是它身处文章中间。第一就要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结构关系,甚至是全文的各个部分的关联。一般为承上启下(或前后呼应,或自然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作用。如:
09天津19题答案:通过对儿时生活片段的回忆,表现了淳朴、快乐、悠然自在的乡村童趣。生动形象有画面感,朴实自然有乡土气息。引起下文。
二是要在内容上考虑它与主体内容的关系(一般为因果关系、反衬关系、对比关系等,或作为主体内容的背景等)
答题思路:“作用(如:承上启下)+分析(它是怎样承上启下的)”结构形式,绝不能仅只回答“承上启下”“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一定要有作用分析。
⑶开头有什么作用(“开头为什么要从„写起”)
09江苏《上善若水》⒒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12广东《荷叶》16.文章开头描写宏村对秋景有什么作用?(4分)
答题要点:因这类题型的特点是先言其他,再引起文章主要内容(主要事 件、主要人物),它在文章中的位置决定了这类题答题有四个要素:一是与文题是否照应;二是是否能够自然引出下文主体内容,为下文作铺垫;三是与结尾是否照应;四是与主体内容是否形成反衬。
答案研究:
09江苏11题答案: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答题思路总结:开头点题,照应文题(或首尾呼应),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文叙写„„事(人、物)作铺垫,使行文自然巧妙。
⑷文中某处景物描写的作用。(或在开头,或在中间)
09全国I《彩色的荒漠》1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09全国II《岳桦》14.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长白上之行时插入了一段事后的回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题要点:有四个要素,一是景物本身的自然环境特征;二是对人物的烘托作用;三是对社会环境的暗示(这一点要视情况而定,不要生拉硬扯);四是在结构上为下文铺垫。
答案研究:
09全国I 14题答案:第一问:①戈壁滩环绕的恶劣;②戈壁滩色彩的单调;第二问: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巨大贡献埋下伏笔;②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先抑后扬,激发读者兴趣。
答题思路:描写(渲染、烘托、衬托)了某一自然环境的„„画面(特点、氛围、意境),表现了人物的„„情绪(心理),为下文写„„作铺垫。如:
二、内容要点概括类试题 命题类型:
⑴全文内容要点概括。这一类题型很多。第一种:概括某些原因
12安徽《往事》11.“我”认为看守灯塔是“最有诗意的生活”,其理由有哪些?
12广东《荷叶》17.结合文章,分析“我”为什么喜欢夏日的新荷。(5分)答题要点:很多散文,作家都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结尾的“果”)从何(“因”)而来?那就是前面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所以这类题设题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因”的数量找全。答案各点组织要尽量按照原文顺序。如:
第二种:围绕标题关键词语进行内容概括
08辽宁《雨韵》17.怎样理解“雨韵”的内涵?
09全国I《彩色的荒漠》16.作者为什么说,在他所看到的一切色彩中,最鲜艳夺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装的红色?
答题要点:因文章的表述中心常常表现在散文文题上,关键词就是文章的表述中心,所以文题中的关键词常常是命题者喜欢关注的对象,这从高考题此点考查的数量可以看出。答题时一定要从全文着眼,全局兼顾。最好的办法可能还是要使用段意概括和层次切分的办法。
08辽宁17题答案:①雨韵是人生四季的旋律②雨韵是增强生命记忆的媒介 ③雨韵是大自然美丽的乐意。
09全国I《彩色的荒漠》16题答案:①相比荒漠和油田建筑的色彩而言,石油工人工装的红色显得更加耀眼夺目;②工装的红色如花如霞,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美好心灵的赞颂和敬仰;③工装的红色如共和国旗帜的颜色,寄托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第三种:文中作者的多种情感概括(08、09未考)答题要点:多种情感,指的是对不同的人、事、物而表现出的不同的情感,或是对同一人、事、物的前后情感变化。答题时最重要的是在分点概括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几个答案并列成同一层意思。如:
第四种:其他类型
08四川《我爱水》15.文中描述了什刹海四季变化的景色,请加以概括。(画面概括)
09重庆卷《瓷器的意味》
15、阅读文章第③④自然段,从三个方面简要概括瓷器的演变。(过程概括)
⑵局部内容要点概括
08湖北《雾》17.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第⑤自然段的主要观点,不超过20字。
答题要点:这类题一般在组织答案时不需考虑全文,只需把握这一局部区域的内容即可。
以上两类概括题答题强调概括出的要点,一定要是不同方面的内容,答案应是各个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情感、不同事件的分类概括,绝不能是同一方面(同一角度,同一层次)的内容。
⑶文章主旨的概括
08安徽《我与地坛》17.综观全文,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09天津《老屋》20.请你结合对文中“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本文主旨。为凸显文章主旨,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题要点:
①关注文题。标题能提供阅读的线索。(隐含了信息——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甚至可以借此把握文章的主题。)
一类如:08福建《吟风》,08天津的《敦煌》,08湖北的《雾》,08湖南的《谈静》,08安徽的《我与地坛》——直接明确了写作的对象。写作对象明确了,按照散文的行文规律,一切材料、段落的安排都是为了中心(散文的“神”),那么神是什么?一定是作者通过对写作对象的叙述、描写,来表现作者的喜、怒、哀、乐(某种情感),从而表达作者的某种生活感悟(道理启示)。
一类如:08辽宁《雨韵》,08全国1《阳关古道苍凉美》,08四川《我爱水》——文题不仅明确了写作对象,更是明确表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抓住文尾的议论、抒情语句。这些语句常常是结尾点题,明确主旨。如: ③在概括段意、整合层次的基础上,再高度概括层意,概括出的语言就是主旨。
三、语句赏析题 1.命题特点:
考查频率最大。考查次数最多,07、08、09所有散文阅读都有这一考点。2.命题类型
⑴解释语句在文中的含义。或:分析下列语句的表现手法。
或1句,或2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这类提问表面看是就词、句设问,但考查的大都是词句在文中的含义,答题时需要结合上下文意,分析文句的字面含意和深层含意,整合作答。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08安徽《我与地坛》16.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上巅布散烈烈朝晖。
12全国大纲卷《听朗诵》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2)想到这里,我的心又平静了下来,清澈了下来。答题思路:这类题答题思路一般有两种:
⑴使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等)+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何种特点(景物何种意境)+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情感。
⑵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何种特点+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思想情感。
⑵某一语句的结构作用
09南通第一次调研《寒冷的味道》12.第③段中,“也许我对寒冷还只是一知半解”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引起下文,引出寒冷体验的叙述和对寒冷的感悟)
答题思路总结:
指出某种结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引起下文,总结上文)+上下文的内容说明。
⑶主旨句含义理解。
09天津《老屋》20.请你结合对文中“历史以一时难测的高速冲向前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本文主旨。为凸显文章主旨,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句意理解:社会进步速度惊人。本文主旨:通过感叹新房迅速变“老”,反映了社会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表现手法:对比。)
答题要点:这类语句一般皆是在文章末尾,都是议论句,起收束全文、点明主旨的作用。答题时不能一叶障目,语句含义要结合文题中关键词和思路结构题、内容要点概括题的答案综合而来。
⑷还有一类,看似是语句理解,实则是内容要点概括。
09江苏《上善若水》⒓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因为都江堰的建造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
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09广东《耕作的诗人》18.从全文看,作者把托尔斯泰描绘成“耕作的诗人”的意图是什么?(①揭示一个伟大作家与庸常写作者的最本质、最重要的区别。②揭示文学创作与体验生活的关系,批判当下纤弱、虚假、远离生活的创作风气。③高度礼赞了托尔斯泰生命不止、追求不息的创造精神)
四、散文探究题 08山东《歌德之勺》(人物特写)22.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写作技法 答案:主要是以小见大的手法。启示主要有两点:①要善于观察,注意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寻找最佳的切入点。如本文对歌德故居中的炊勺的发现。②要精于思考,学会从具体事物中发现和发掘深刻的意蕴,就像作者从炊勺中看到了歌德的非同一般一样。
12湖北《耳边杜鹃啼》19.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深探究。(8分)
从命题类型看,有两种:
一类是文本内涵(主旨)探究。这类探究题要求必须准确把握主旨,否则就无法完成答题要求。从几道题的答案看,答案基本都是文章多层内容的高度概括。这需要能够准确把握命题指向,准确切分文章相关区域的表述层次,并能够高度洗练地进行语言概括。这类题答题时要分点答题,且答案要全面,不能遗漏。因为每道题皆是6分,甚至8分,一般不会让你仅就一点答题。
一类是有文本内的写法技巧延伸到写作实践进行感悟总结。这类题实际是考查写作理论认识。这类题答题要求走三步:第一步,胸中要积累一些写作技法,并要有一定的认识能力;第二步要能准确判断文中使用了何种突出的写作特色;第三步谈感受,在平时的作文实践中要有感受、启发的厚实积累。
注意一点:没有一题是完全开放的,不可能让你天马行空,使得评分不好操作。如:
08山东《歌德之勺》(人物特写)22.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命题指向是“突出特色”,那就只能是答案定好的“以小见大”,否则错误。而第二问的“写作启示”就只能是“以小见大”的启示。
12广东《荷叶》18.在第②段和第③段中,“我都见到了残荷,感受有什么不同?你认为造成不同感受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6分)
散文阅读题探究,我们分析这些,是建立在已经具备某种程度的知识素养的基础上的解题方法和解题能力的指导和提高,但方法的熟练程度和能力的大小归根结底取决于散文阅读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散文阅读指导要注意几个意识。
散文复习几个意识
(一)文体意识
明确各种文体的相关特点。不同的文体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结构、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语体色彩,因而也有不同的解读方法。
散文可以帮助理清如下方面内容:
①记叙性散文—记人叙事—细节描写—反映世态 ②抒情性散文—咏物状景—借物抒情—言志抒情 ③议论性散文—议论见长—典型言行—杂感随想
(二)系统意识
考试现代文阅读题失分较多,一方面是因为相关知识不系统,概念不清晰;或者是训练不系统,指导不到位。因此要做好下面三项工作:
1.构建阅读与鉴赏的相关知识系统。如: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系统: ⑴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8种;江苏6种)。⑵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
⑶表现手法(想像、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等)⑷选材特点(典型、真实、新颖、详略)
⑸结构特点(线索、首尾方式、铺垫、呼应、悬念等)另外人称变换的作用;文句在文头、文中、文尾的作用等。
2.指导阅读和鉴赏的一些常见的方法。如:对于一般文章中的关键语句的搜寻,就可以有以下常见的方法。
⑴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语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那些能概括段意的语句。
⑵从表达方式上看,要注意文章那些直接抒情或间接抒情的句子,注意那些发表议论的语句。
⑶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前呼后应、承上启下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全文或全段开头、结尾处的语句等。
⑷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等手法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
3.系统编制各类文体考查要点。
(三)整体意识
就是鸟瞰全局,把握整体,亦把握文章的主旨,即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把握了它,就能运用它直接或间接地答题。如不从整体上把握而去解题,容易犯“盲人摸象”的笑话。建议坚持按照我们今天散文阅读课的形式培养阅读习惯。
(四)文本意识
打破现代文阅读的神秘感,要有“答案就在(都在)原文中”的理念。纵观近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绝大部分题目以选文的句、段为命题点,且要求考生充分利用原文词句写出正确答案。在理解重要语句、概括内容要点时,要坚持把词语置于其语言环境中去分析;同时要尽量用原文中的话或稍加修饰的概括的话作答。实际上,一套阅读题,四个题目,句义理解以及内容要点概括这两道题,都可以在原文本中找到答案的,就是赏析题和探究题这两道题目也是要紧扣文本的。考生必须有较强的文本意识和语境意识,练就从原文中把答案“抠”出来的本领。
(五)规范意识
语文考试不仅考查会答,还有一个严格的要求是规范。语言要符合语法、逻辑和修辞,力避文理不通,且书写要工整。答题要有针对性,要针对题目要求答题,不要乱答,答非所问。表达要有呼应性,即题目有几问,你就要有几答,题目问“几个方面”你就要答几个方面;题目问“为什么”,你就要用“因为”“所以”来呼应。
同时,我们的答题往往犯不全面的错误。由于阅读老师往往是采点给分,为了达到“写”的全面性,一个方法是:近年考卷取消了字数的限制,可以多答一些。依据答题的赋分,分点作答,4分往往要答两点,6分往往要答3点以上。同时做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时要设①②③④等序数号来回答,这样明白、清晰,可以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注意:近年常考“作用”题,这样的题目要从两面加以回答,既要有内容上的作用,还要有结构形式上的效果。
第五篇:记叙文、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考点一: 叙事线索的考查 考点二:记叙顺序的考查 考点三:表达方式的考查 考点四:表现手法的考查 考点五:文章结构的考查 考点六:赏析语言的考查 考点七:结合实际的考查 考点八:作文片段的考查
考点一: 叙事线索的考查
考查类型: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叙事线索的几种类型:人物线索 : 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时间线索 : 按时间顺序
事件线索 : 中心事件
物品线索 : 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一件珍贵的衬衫》
特征线索 :某一事物的特征《背影》
感情线索 : 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紫藤萝瀑布》
答题格式: ①是贯穿全文的脉络;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④使文章条理清楚、层
次清晰;⑤表现文章主旨;⑥照应文章题目;⑦用于抒发感情; 考点二:记叙顺序的考查
考查类型:文章顺序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格式:顺叙的作用:线索清楚,层次明晰。
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突出情节结局或情节中最精彩部分;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的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或主题。
考点三:表达方式的考查
考查类型: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
1、表达方式五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一般来讲,记叙文多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表达方式。最常考到的是描写方法的作用。
2、描写的几种形式:① 从不同角度(方面)来描写,如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局部到整体等
②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来描写③ 正面与侧面来描写(直接与间接)④ 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3、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指出人物xx地位、处境、经历。交代了人物的xx身份。
动作描写:表现动作过程;展现情节;显示人物xx内心世界;刻画人物xx性格;
心理描写:揭示人物xx内心世界或刻画人物xx思想品质。
神情描写:表现人物xx内心世界 ;刻画人物xx性格,反映人物xx品质。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渲染xx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xx心情;预示人物的xx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xx时代背景;渲染xx环境气氛;衬托人物xx心情;推动情节发展;
考点四:表现手法
考查类型:直接归纳文段的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及在文中的作用。
1、表现手法:衬托铺垫、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反对比、渲染气氛、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设置悬念、首尾呼应、篇末点题、烘托、承上启下、伏笔照应、象征
2、掌握几种重要表现手法的作用:
①衬托:以次要人物或事物衬托主要人或事物,突出其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这种手法也可以称为铺垫。
②铺垫:铺垫是主要情节蓄势、酝酿的过程。铺垫是为了突出其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使主要情节更丰满。
③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使文章形成波澜;收到出人意料
的感人效果。
④首尾呼应:使xx情节更加完整;首尾圆合;使结构严谨;使xx主题突出;
⑤伏笔与照应:伏笔,就是对要说的人、事、物,先作一个提示。照应就是对前面伏笔的回应。伏笔经常和照应放在一起用。伏笔与照应使文章的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中心突出。考点五:文章的结构: 考查形式:题目的作用
开头的作用
过渡段的作用
结尾的作用
从结构上、内容上、思想感情上三个角度答题。
1、题目的作用:文章的线索;交代文章内容;揭示文章主旨;交代描写对象;具有双重含义。
2、句子在开头的作用: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后文xx(内容)作铺垫;点明文章中心;设置悬念(如倒叙开头
设置情景开头);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有感染力;点出时令。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如景物开头)。
3、句子在中间的作用: 呼应前文;承上启下;由物及人。(如托物言志
如以物喻人)
专指过渡句。有时题干会明确指出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回答,有时直接问“这个句子在文章的作用”,回答应从三个角度回答。(结构上、内容上、作者思想感情上。)
4、句子在结尾作用:照应xx开头或题目;篇末点xx题;深化xx中心;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回味无穷;引发读者的思考。(如含蓄的结尾。)
5、记叙文中议论句、段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6、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7、人称在文中的作用:第一人称:真实可信;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情感;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8、人物在文中的作用(次要人物):对比、衬托;贯穿全文的线索人物,把人物和事有机结合,使文章条理清楚,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
考点六:赏析语言:从词语的表达效果
从修辞的表达效果
从哲理的角度分析
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动词、形容词(生动形象,具体准确)
成语(言简意赅,内涵丰富)
采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叠字;(具有韵味)
关键词(为中心服务)
2、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对具体句子的品析。
从修辞的角度: 比喻、拟人的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xx的思想感情。
此类题往往从三个角度陈述答案:①自身作用 ②内容作用 ③作者思想感情作用
3、其他修辞手法的答题策略:排比的作用:增强气势。
反复的作用:强调语气,强化内容。
设问的作用: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的作用:吸引读者思考;增强读者兴趣;增强语气;抒发强烈抒情。
对比的作用:衬托;强调;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
引用古文的作用:彰显文化底蕴;使文章语言典雅,具有文学色彩;有时可以画龙点睛。
4、从哲理的角度: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可以给人以启迪。考点七:结合实际的考查
考查类型:结合实际;结合自身(个人)实际
答题格式:结合实际可以是结合社会现象。也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更可以结合个人实际;结合自身实际一定在表述时有“我”
在里面。
考点八:作文片段的考查。
考查类型:记叙性片段、议论性片段、描写性片段
答题格式:此种类型的考查往往在提出具体要求后,规定字数。注意事项:①片断作文不同于整篇作文,无需题目;
②无需开头与结尾;
③只要按照题目的要求,抓住重点;
④按顺序展开;
⑤然后把片断写完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