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加全县新课改现场情况汇报材料
参加全县新课改现场情况汇报材料
为推动全县初中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和不断深化,县教研室于5月15日在黄家铺中学和泾川二中举行了为期一天的泾川县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在王校长的带队下,我校八年级课改实验教师陈海明、吴凤英、朱会娟和我一共五人参加了此次现场会。现就现场会内容和几点收获思考向各位老师做以汇报,并就我校下一阶段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做以部署安排。
一、现场会基本情况
全县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公公组观课和大会交流两部分内容。
1.分组观课:在黄家铺中学我们分组观摩了开放式课堂教学,黄家铺中学当天上午第三四节课全部对观摩人员开放,不管是语、数、英、理、化等基础科目,还是思品、历史、地理、生物等科目,毫无保留地展示给所有观课人员。黄家铺中学课堂教学改革采用的“预习—展示—反馈”的模式,基本上沿袭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课桌分小组摆成“餐桌式”,每个小组一面小黑板,老师有一到三面小黑板。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是老师用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和预习提纲—学生按照预习任务阅读文章,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预习任务—分小组展示预习成果—教师出示检测题,反馈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任务完成情况。
在泾川二中,我们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小组分别观摩泾川二中的有效课堂教学。我观摩的是一堂语文课,授课内容是八年级《云南的歌会》,这堂语文课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了多媒体投影,课桌摆成餐桌式,授课流程跟黄家铺中学的授课流程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泾川二中的预习在课外,课前给学生发放活页导学单,学生提前完成课堂内展示、反馈。
2.大会交流。首先由县局教研室康君老师通报了全县初中课堂教学改革情况,并对黄家铺中学和泾川二中的课堂教学改革作了介绍,在康主任的通报中,对我校学习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特别提到了我校课改教师陈海明。候局长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做了专题讲话,把这次现场会定性为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的促进会,强调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要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抓“双基”,追求三维目标的落实;二是坚持教材是基本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教学资源;三是坚持真正的学生主体,要在教师的组织带领下;四是坚持以“开放式”教学为主,追求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多样性;特别强调搞课改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课改是提高课堂教学高效和有效的必然选择,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必须突出四个方面工作,一是突出课堂教学设计质量,实行分层教学;二是突出抓好学生预习的环节;三是要突出精学精练,学练结合,突出学的针对性和练的有效性;四是加强教学质量的反馈,最后,主管基础教育工作的张局长做了总结讲话。
二、收获和反思
通过一天的课堂教学观摩和大会交流,联系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现状,对我触动很大,也为我心中困惑的几个课堂教学改革问题找到了解决的途径和思路,也算是参加这次现场会的一点收获,谈出来与大家分享、探讨。
1.理念决定行动。黄家铺中学走杜郎口教改模式是在2008年12月底,到现在已从借鉴模仿阶段走出,进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并且在全校所有年级、所有科目全面推开,全校上下真正用课改理念来支配自己的教学行为,而我校的课改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未有自己较为成熟的特色。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原来我们较多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现在,我们理更要强调学生角色的转变。黄家铺中学、泾川二中的课堂教学秩序看起来有点乱,但深入其中就会发现是“活”不是“乱”,黄家铺中学七年级的地理课(“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泾川二中的语文课,展示阶段讲台成了学生的展示平台。
3.课改需要先进理念的支持,更需要教师课前的付出和不懈地坚持“台上一分钟,台
下三年功”:①备课,反馈。②教学的预设与生成,黄家铺语文课单薄,二中的语文课有厚度、深度。
4.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得到了根本转变,黄家铺强调看学生的活动,二中的有效课堂教学评价表有学生的参与度和活跃度。
三、对我校课改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具体做法:
在本周的行政会上,我向各位领导汇报了参加现场会的情况,学校管理人员就我校新课改工作进行了专题讨论,就困扰我校新课改进展的具体问题达成了共识,一是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要继续毫不动摇的深入开展,由点及面阶段全面推进;二是课改的目的就是为了课堂的高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要根据学科特点,在借鉴洋思、杜郎口模式基础上,走出适合自己的课改之路,落脚点在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果好起来。
为此,学校后半期课改的思路和具体做法是:
一是点上深入,课改督评小组加强对课改实验教师课堂教学督评,由教导处牵头,教研组负责,课改实验教师实施,对语、数、英三科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反思、总结,形成较为成熟的模式。
二是面上推广,主要针对思品、历史、地理、生物这四门课程通过形式的约束和教学基本要求变革,解决这几门课程的低效和制约合格率的“短板”现象。基本思路是:1.变革授课模式,借鉴“预习—展示—反馈”的教学流程;2.变革备课形式:①教学目标、重难点;②预习任务或复习任务;③巩固、检测题。3.从下周教案由教导处统一审阅。
三是常规做实,细节抓严。
四是转变评课标准,由关注教师的“教”转身关注学生的“学”。
第二篇:参加灵石现场会后汇报材料
会议时间 2009 年11月2—4日
会议标题 山西省远教工程背景下乡镇教研专题现场会
会议地点 灵石县二小
参会领导 省教育厅副厅长 张卓玉(预备会后因另有紧急会议离开)
省教育厅基教处副处长副处长 徐建和
省电教馆馆长 朱文焕 副馆长 安秀堂 韩建梁 赵晋华
晋中市教育局局长 鹿建平副局长 郭云先
灵石县政府县长 杨洪 副县长 张学东
参会人员 各市分管局长和电教馆长及部分县(市)分管副局长、馆长、联校长、校长共计150多人。忻州市教育局副书记王定平参会,原平市教育局副局长宋建熙、轩岗联校长刘文山参加了会议。
会议主持人 省电教馆馆长 朱文焕 副馆长 安秀堂
会议日程 2日下午,朱文焕主持召开了领导预备会。
3日上午参观了南关中心校:分四组乘4辆大吧一起参观了南关小学,其中一组留下,其余三组分别去了道美小学、紫金小学、仁义小学参观(我与宋局去了仁义小学)。
3日下午参观了灵石二小,并在二小会议室安秀堂主持召开大会:由灵石县长致词,灵石县教育局、灵石县南关镇中心校、灵石县坛镇中心校介绍经验,并现场解答与会代表的提问。
3日晚灵石县教育局宴请参会人员。
4日上午安秀堂继续主持召开大会:临汾尧都区枕头联校、吕梁交口县双池中心校、临汾尧都区枕头联校圪垛学校、灵石二小介绍了经验,晋中市教育局鹿建平、省电教馆馆长朱文焕、省教育厅基教处副处长副处长徐建和分别讲了话。
4日下午集体参观了王家大院。
参会感想
1、灵石县经济发达、领导重视。
灵石县虽是晋中市同蒲六县中的唯一山区县——1206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90%以上是山地和丘陵地区,但有70%的面积有煤和石膏等。全县25万多人,财政纯收入25、79亿元。农远工程在国家一次性投资384万元的基础上,采取县、乡、村、校联动的办法,又投资516万元,使项目校的标准普遍提高。2所项目校(一所初中,一所小学)实现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学,所有模三学校的多媒体设备由原来的一套增至三套,80%的模二学校达到和超过了模三的标准;所有城区学校和乡镇所在地的中小学都接入了光纤,其它项目校全部接入宽带,构建了以县教育局远教网络资源中心为辐射的县域大网,全县乡镇中心校和初中全部建立了网站,30%的骨干教师建有个人网页。县网络中心优化整合了网络和本地资源(校本资源),各乡镇所在地的大校结合本校的实际自建了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资源库。
2、电子备课、电子管理
学校利用专用的电子备课室,学科组教师在教导处的安排下,进行集体备课。首先由每位教师对自己收集下载的教学资源进行展示说明,其次是同学科教师集体研究进行取舍,通过同题异构的办法,形成整合共案,统一打印发给教师,同时此共案要复制到教师U盘上并由学校电子储存发到校园网上。再次是教师根据所带班级学情进行补充修订形成个案用于教学。这样减轻了教师写教案的负担,腾出了时间和精力钻研教材,研究学情,加工个案,提高了备课的质量和效率,并且通过共案应用反思,可以不断修订完善共案资源,提高教师整合资源的能力。
3、网络化教研模式
在南关中心校参观,感觉到是本次现场会的最大亮点:我们从南关小学参观后去了仁义小学,在教研组有6位数学教师正在通过视屏观看南关小学的一节现场实时数学课,南关中心校的其它学校的教师(包括参观者)也在观看。下课后,一次有趣的网络化互动教研开始了,先由上课教师说课,后由各校的教师互动议课,相互听得见,看得着。我们看到他们解决了联片教研活动占据教学时间,耗费教师精力,往返交通、食宿费用支出过大的问题。他们前后投资30万元,建立了“双向视屏教研传输系统”,进行互动教研(通常是利用双休日),召开各种会议。通过这个平台,各学校、教师可以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中心校可以及时掌握一线教师的动态,及时组织有关教师、教研人员通过互动交流,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确实提高了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设施一流,管理规范
各校都是崭新的校舍,单看厕所就能说明问题:贴着墙砖,铺着地板,一尘不染。我们在二小开会的会议室要比原平市黄河京都的会议室好,教室楼道有3米宽;各校的校园文化氛围特别浓,档案资料齐全、规范。
第三篇:新课改汇报材料
坡渡镇中心学校
新课改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坡渡镇中心学校的全体师生,对莅临我校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和老师表示热烈的欢迎!
自2012年4月以来,我校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施行)》的精神,认真落实桐梓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精神,积极投身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扎实有效的开展课改。下面我将学校基本情况和新课程实施情况作简要汇报,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给予批评指导。
一、校情分析
我校是一所乡镇中心学校,教师结构中老年化,50%以上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地处县边远乡镇,经济条件落后,办学条件薄弱,社会文化氛围不浓。多年来我校办学水平一直在原地徘徊,社会家长对学生的认同度不高,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由于老师的观念落伍,教学方法陈旧,严重束缚学生主体能力的发挥,学生从上课到下课,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似乎轻轻松松,大量作业压到课外,导致课外作业负担过重,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组织建设
为切实加强我校新课程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建立了组织管理与业务指导机构。一是成立新课改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新课程的改革做出决策和部署,并负责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审定课程的设置,落实国家小学阶段课程实施方案,保障经费投入、制度建设、师资培训。二是建立检查指导机制,学校领导定期和不定期对课改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不断完善和丰富活动内容,使课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三是制定课改考评方案,对参与课改活动的实验教师,进行过程性和终结性考评,并把考评结果和评优评先、职务晋升挂钩。四是制定《课程改革实验奖励办法》,将安排专项经费奖励实验教师。对积极参与课改工作,成绩突出的教研组、班级、老师和学生进行表彰奖励。
三、教师培训
教师是新课改的主力军,没有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新课改就难以健康顺利实施。我校把教育理论学习与培训作为新课改的最重要的环节,切实抓好教师培训工作。
(一)教师全员参与学校内部培训学习。每年8月下旬,学校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为期一周的新课改通识培训。
(二)参加“国培计划”网上学习。
(三)参加省内各种形式的培训。这几年来,校长、教导主任和骨干教师参加了省、市教科局组织的不同层次的培训。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模式及方法
(一)、概念界定
1.“1+2+1”教学模式指:(1)课堂教学的40分钟分别按照1:2:1的比例,划分为“10+20+10”三段六环节,即准备(习旧引新、发现目标)——操作(尝试探究、合作交流)——迁移(达标评价、拓展提升);(2)教师的课堂主导作用划分为三段,1)导——诊断与出示,2)拨——启发与点拨,3)评——评价与补救;(3)学生的自主学习划分为三段,1)尝——自学与尝试,2)探——合作与探究,3)展——展示与迁移。(4)课堂时间划分为三部分,1)教师讲授点拨10分钟,2)学生合作探究20分钟,3)课堂巩固提升10分钟。
2.“1”是指习旧引新、发现目标10分钟,这是准备阶段,准备对应的教学事件是引起注意、告知目标、刺激回忆先前的知识。“2”是指尝试探究、合作交流20分钟,这是操作阶段,操作对应的教学事件是呈现刺激、提供学习指导、引出行为、提供反馈。“1”是指达标评价、拓展提升10分钟,这是迁移阶段,迁移对应的教学事件是评价行为、促进保持与迁移。
(二)、实施内容
(1)、加强课堂上合作交流的指导,深入研究指导学生预习的有效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教导处组织全体老师在摸索试验的基础上,与其它试点班级互相交流,进行教学模式学习大讨论活动,让每位教师深刻领悟理论,并付诸于实际教学中。
(3)、各教研组以“课改”为校本教研内容。通过课改的示范课,做好听、评、研课活动,探讨、学习“1+2+1”教学模式的新方法。最后在学校全面铺开。
(4)、由教务处组织教师学习相关材料,改变观念,明确“1+2+1”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重学轻教,教师是引导者,点拨者,而非灌输者。
(5)、自主备课,分工协作,完成本学期每堂课学生自学提纲与当堂训练编写任务。
(6)、通过下发学习资料、学习交流、举办公开课等活动,进一步深化“1+2+1”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7)、加强对教师全程跟踪听评课指导活动,即教务处在进行听课安排是,对一位教师的课要从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个课型进行全程听课指导。
(三)、实施范围
根据我校实情,在课改工作上又是刚刚起步,因此学校特以三年级和五年级两个班为课改实验班,其它年级逐步推进。
在“1+2+1”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启发与点拨的作用,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我负责的班级是五(1)班,在实施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实施课改,又根据我班学生的特点,我班采用了分小组的形式。在班上,我们制定了班级评价机制,从学生的一言一行来约束学生的行为,来进行奖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制定本组的学习目标,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每周用一节课的时间,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来评出学习之星、劳动之星等。在小组评定中,不单单是以学生的成绩来评定“三好学生”的,而是看那一组的同学表现的最好来评定的。通过几个星期的课堂教学,从一味的教师灌输、强迫学生学习,到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每一堂课,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还有少部分学生还没有适应这样的方式。
五、困难和困惑
问题1:设备和资金不足。目前学校现有的信息技术教室落后,不能满足新课改多媒体技术课的需要,如果添置则需更多的资金。
问题2:上级对课改指导有些地方不明确。尤其是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方面,什么时间测试?考什么?没有明确的文件精神。
问题3:教师跟进培训滞后,主要依托校本培训,上级对阶段性培训缺乏连续性。
问题4:虽然各级对教师的培训做了很多工作,但教师的观念一时难以转变,对新课改的认识也是各不相同,课堂教学效果差别较大。
困惑1:如何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
困惑2:如何定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型?
困难3:如何平衡升学考试和教学过程的评价?
总之,通过新课程教学实践,参加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观念得到了更新,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改善。但我们深知,课程改革之路任重道远,我们将进一步更新理念,坚定信心,增强意识,克服困难,努力把我校的新课改工作做实、做优,把新课程改革不断推向深入,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新课程改革工作实施仅一个月,我校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2012年9月
第四篇:新课改汇报材料
平乡一中新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平乡一中全体领导班子及全体师生,对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的各位专家和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
自2009年秋季河北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按照《河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意见》、《河北省普通高中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试行)》、《邢台市高中新课程课时与学分安排建议》和《邢台市高中新课程模块教学安排指导意见》等上级文件精神,认真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下面我将学校基本情况和新课改开展情况作以简要汇报,敬请各位专家和领导给予批评指导。
一、学校基本情况
平乡一中是我县唯一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现有高中教学班40个, 学生2460名。其中,高中一年级10个班,684人;高中二年级11个班,700人;高中三年级19个班,1076人。学校拥有教职工199人,其中专任教师139人(男64人,女75人),这些人员中,特级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16人,中学一级教师66人,学历达标率95%,平均年龄35.3岁,初步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富有创业风貌的师资队伍。
经过五十多年,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发展,学校规模日益扩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占地面积由2003年前的122亩扩大至现在的185余亩,约12.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5.4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学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领导班子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形成了一支富有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战斗集体。学校实行包年级管理负责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实行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学校设有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法制办、督导室、体卫处、总务处、团委、创办室、妇 1
委会等10个科室。
由于工作扎实,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 “河北省园林式单位”、“河北省文明单位”、“邢台市文明单位”、“邢台市绿色学校”、“邢台市卫生校园”、“邢台市理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学校党总支连年被评为“平乡县红旗党组织”。
二、新课改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组织,完善课改方案
为切实加强我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及时建立了组织管理与业务指导机构。一是成立课程委员会,负责对学校新课程的改革做出决策和部署,并负责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审定课程的设置,落实国家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保障在经费投入、制度建设、师资培训等。二是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负责为每个学生组建学分档案,制定学分认定标准,统一学分认定程序,认真监督学分认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公平、公开。三是成立选课指导小组,制定学生选课的各种政策,向学生提供学校详细的课程安排、任课教师名单与课程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发展趋势,为学生选课、补修、重修、改修做好参谋。四是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领导小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五是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组织实施评价工作,审定评价结果。
为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学校在修订完善原有的一些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还制订了《平乡县第一中学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平乡县第一中学新课程实验课程设置方案》、《平乡县第一中学学分认定实施方案》、《平乡县第一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平乡县第一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方案》、《平乡县第一
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等一系列方案。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师资建设入手,建立起一套可操作的管理系统。发挥组织的管理功能,保证新课程实验的顺利实施。
(二)实施多层面、多形式的新课改培训
1、开展全员远程培训,让教师感知新课程。
2009年7月,组织教师参加了教育部实施的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学科教师全员远程培训,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高中新课程的理念、目标、结构、内容定位和教学要求,了解高中新课程实施的情况,学习借鉴成功经验,促进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提高了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为顺利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提供师资保障。
2、系统学习课改理论和实践经验。2010年暑假学校开展了暑期教师培训工作,购置了大量有关新课程的书籍,给全体老师印发了大量的学习材料,从《人民教育》、《河北教育》等期刊上选印了许多有关新课程的内容和优秀课例供老师们学习。采取集体学习、分组学习、个人自学的形式了解新课程标准的产生背景和基本理念。教导处组织教师看光盘、看录像,集中培训学习;组织教师在深钻新教材的基础上,上好新教材研讨课、观摩课。课后教师们对每一节课都进行了评课、议课,对新教材进行广泛、深入地研讨。教师们在培训中学习,在培训中提高,边培训,边实践,边提高。
3、充分利用教育网络,扩大教育资源。利用教育资源网、人教网、园丁网、中国基础教育网等网络资源,提高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激活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
4、内引外联,吸取外地的先进经验。(1)2009年我校派出高三教师赴北京、石家庄、邢台参加高考信息研讨会。(2)2009年6月,派出骨干教师去石家庄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管理模式等。(3)2010年7月,学校多次组织高中骨干教师在多个教
育网站进行新课改远程教育培训。(4)2010年10月,教导处孙主任等同志参加了北京神州智达组织的新课改经验交流会。(5)2010年1月,我校副校长李民锐参加了清华大学组织的伟新校长管理培训。通过以上培训,使全体教师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的,转变了观念,也增强了实践的信心。
(三)借鉴名校经验,推广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我校与北京市知名学校育英中学结为友好学校,2008年9月29日,北京育英中学曾海平校长带领该校骨干教师来我校交流。双方签署了“手拉手协议书”,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帮扶活动安排表。根据协议,我校领导和教师每学期到该校学习,每学期聘请该校领导和骨干教师来我校开设专题讲座和示范观摩课,同时利用网络技术汲取北京市育英中学的教学经验、高考信息、试题库等优质资源。通过借助名校示范作用,推动学校在办学、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上档升级。我校2009年6月,由主管校长、教导主任带队,组织各科骨干教师到该校学习参观,深入课堂学习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听取了曾海平校长关于该校开展新课程改革的工作介绍,通过学习交流,开阔了我校教师的视野,推动了学校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四)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我校全面启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以来,一线教师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积极探索、研究。首先,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组织学生到县聋哑学校、县敬老院义务劳动等活动,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爱弱势群体、奉献社会的热情,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其次,关注社会生活热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益的社会调查活动,使文化课知识得到有益的应用。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
挖掘素材,来探索和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如组织高一年级的学生,开展植树造林、收集白色垃圾等活动,开设对家乡水资源综合调查的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结合理、化、生、地理等学科的知识和具体要求,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的想象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升。第三,重视活动课程的引导,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使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通过劳动技术培训,组织学生到县机械厂参观学习等活动,利用有限的工具、场地、时间,使学生动手机会得以落实,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断得到提升。第四,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县城爱国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参加全省自行车比赛的志愿服务,事后由任课老师指导学生填写综合实践活动报告单,使学生在社会综合实践中了解社会,提高综合素质。
(五)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校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高一、二年级开展了 “中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通过调查研究使学生了解了中学生近视的成因,既提高了学生对近视情况的了解,也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本学期,我校还组织学生对学生阅读情况进行调研,使学生对自身阅读的现状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六)认真组织学生学分评定工作及综合素质评价
根据《河北省普通高中学分管理办法(试行)》,在学生修完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后,通过老师的考核,对成绩合格的考生,由任课老师给学生相应的学分,学校组成由教务处负责的任课老师参与的学分评定小组,确保学分认定工作公开,公正,真实,客观。综合素质评价首先由学生小组评定,然后由班主任审核,评定小组确定,公示无异议后填入学生档案。
三、问题与思考
(一)我省首次推行新课程改革,教师对课程缺少整体把握,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教学资料虽多却不实用,使教师家长和学生无所适从。
(二)虽然各级对教师的培训做了很多工作,但教师的观念一时
(三)新课程改革需要配套相应设施,而由于资金不足,学校硬件条件距新课标的要求相差较大,许多教学要求难以达到。
通过一年多来的新课程教学实践,参加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观念得到了更新,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得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与其它兄弟学校相比,我校新课改的推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深知,课程改革之路任重道远,我们将借这次省市新课程教学视导的东风,进一步更新理念,坚定信心,增强意识,克服困难,努力把我校的新课改工作做实、做优,把新课程改革不断推向深入,进一步提升我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2010年11月23日 难以转变,对新教材的认识也是各不相同,课堂教学效果差别较大。
第五篇:参加新课改培训的心得体会
参加新课改培训的心得体会
做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有幸参加了新课程的教学。这对我来说应该是一种幸运,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压力。新课改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
“谈课改中的十二个关系”的发言,既生动又形象,使我对课改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课改要改革,但也不能把过去我们所有的做法都抛弃,任何事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活用好的东西,因为课改与传统教学不是对立的。
现在什么都在提倡绿色,如绿色奥运等等,把课堂称作绿色课堂,形象地比作做包子,各种好的理论,理念,就好比做包子的肉馅和葱花、姜末等作料,而课堂形式就是那张面皮,把这些东西调好了,蒸熟了,那就是绿色课堂。而正是因为如此,绿色课堂也就丰富多彩,各具风格了。不同的学生总会找到他们所喜欢的“包子”。
绿色课堂是温馨的时空,应该是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课堂的气氛应是祥和轻松的师生之间的关系应是融洽的。而这种课堂气氛的创造,就需要具备以下几心。哪几心呢?
教师要有三心:仁者之心、智者之心、宽容之心。仁者之心就是要爱学生。学生的行为有时确实让我们做老师的很生气,但此时我们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感,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不能动气,要心平气和的看待这些事。而智者之心就是要看教育的智慧,教育的艺术,教育的美。要懂得运用学科的美丽所在,以美育德,让学生较好,较容易受到感染,才能使之更快更好融入到学习中。宽容之心是什么?我想大家都是非常清楚的。
在如今的形式下,我们要真正的做到这三心,用真心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处于绿色课堂的环境中,感受到教师的真心和爱心;在这个美丽的大环境中,依据新课标的内容,运用新课改的新理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和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要不断回顾反思自己的教学,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对新课改的认识,使自己的思想和教学都上一个台阶。为了推进新课改,让我们共同进步,共同撑起课改的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