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翻译:谈信息时代的翻译
英语翻译:谈信息时代的翻译
一、不译则亡
翻译是国际间理解的钥匙,据说,西欧的文明归功于翻译者(据L.G.凯里,1979),可见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翻译。在未来的世界里,也许一个文化族群的存亡就取决于一个词的及时而准确的翻译,因此,有人惊呼“不译则亡”(Translate or die.)。(Engle andEngle 1985:2)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平常很少为公众所了解,只有当交际的失败造成罢工、秩序混乱、法律问题或致命的事故,有时甚至是战争,公众才去加以注意。1970 年,有几个美国人吃了一种有毒的蘑菇,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救治,数日之内便有两人死亡。一位药剂师听到了无线电广播对此事的报道,他知道有一种治疗方法在 1959 年曾成功地得到运用,并于 1963 年公诸于世。为什么事隔 7 年之后,美国医生竟然不知道呢?估计是由于治疗方法的报告仅仅发表在欧洲大陆的各种语言杂志而非英语杂志上。(据D.A.E.谢泼德,1973)这个例子说明没有及时、正确的翻译将对国家造成极大的危害。
中华民族要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了解世界,同时让世界了解自己。要让国人了解世界就需要将外文信息转换成中文,要让世界了解自己则需要将中文信息转换成外文。作为翻译工作者应该有强烈的使命感,充分发挥翻译在信息交流方面的桥梁作用,保证信息交流的顺利进行。
二、文化全球化对翻译的影响
数字革命带来的新型电子通讯使我们进入一个新的纪元,人们将互相促进发展丰富多采的文化,在共同的全球性问题上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世界文化将走向全球化。可以说文化全球化是人类不同文化群体互相包容吸收,互相理解认同的过程,同时也给翻译跨越文化障碍造成极大的方便。过去我们讨论翻译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比较多,Andre Lefevere 说根据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凡是陌生的,不同的,或‘别人的’都应归化到译入语和译入语文化中去,以使译入语读者能马上理解。”(Whatever is strange, different, or “other” has to be naturalized into the target languageand culture, so that it is immediately understandable.《外语与翻译》1996, 3)现在我们是否应该换个视角,翻译的目的是促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吸收,而不是将外来文化归化。文化全球化并不是以某一种文化统一天下,每一种文化都应该能包容天下,而不是包打天下。我认为解释性翻译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它既可以保存源语文化的独特性,又可以让译入语读者理解外来的文化,从而增进不同的文化群体间的相互理解。我们当然不可能对所有有文化内涵的词语都用解释性的翻译,但尽量保留源语文化的独特性,促进不同文化群体间的理解则是翻译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三、英汉语言混用问题
新技术使计算机大幅度降价,计算机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信息高速公路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随着新型电子通讯的发展,地球将变成一个真正的小村庄。如果我们把这个“小村庄”看作一个并合地区(convergence area),那么对于产生语言的混用现象就不会觉得奇怪。根据《语言和语言学词典》,“并合地区”是指“一个语言集团(Speech community)和另一种相邻语言接触的地区。在这个地区中,经常性的语言接触会产生混合语言、双语现象,并发生语言演变。”造成双语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政治、军事、宗教、文化、教育等方
面的原因。但就目前的英汉语言混用现象而言,主要还是由于英语在全世界普及造成的。在国际交往中唯有英语超过其它任何语言,成为最常用的工作和交际语言。据语言专家估计,到本世纪末,会使用英语的人口将超过 15 亿,除了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外全球将有10 多亿人会熟练使用英语。据统计,全球四分之三的信件是用英文写成的,因特网上 80% 的电子信函是用英文写成的。由于英语在信息交流中的强大优势,近年出现了不经翻译直接吸收英文术语的现象。现在随便翻开《光明日报》的计算机周刊,常常可以看到 internet、Windows、homepage、web、Dos、KV300、UCDOS 等计算机术语混用在汉语当中。除了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文本中有英汉混用现象外,在其它方面也出现了英汉混用现象。吴仪部长在电视采访中就直接用英语讲 APEC 而不是讲“亚太经合组织”,中央台广播员直接用英语讲 CCTV,NBA,MTV 似乎已经司空见惯。就连《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也已经收入“卡拉 OK” 这样英汉混用的词条。美国畅销书 FIT FOR LIFE 在香港译成中文时,题目也译成英汉混用的《 FIT 一世》。尽管《光明日报》后来也公布了internet 的标准译名为“因特网”,但该报文章中仍然经常直接用 internet。混用语言有的是自身选择,有的是被迫的,目前这种状况应该是自身选择的结果吧。
应该承认这种直接借用英文原文的方法,有它的可取之处。第一,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没有时间去逐一考虑每个术语既对等又巧妙的译名。直接用原文比较省时。第二,用原文可以避免误解。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有时不同的译者对同一个术语有不同的译法,如果不看原文就会被那些术语搞糊涂了。葛传规先生编的《英语惯用法词典》中所有的语法术语都是用英文,吕叔湘先生译的《文明与野蛮》一书中连“社会群体”(social groups),“文化”(culture)这样的术语都注上英文,足见两位先生治学之严谨。现在港、台及海外其它地区的华人所采取的译名往往与大陆有很大的差别,比如AIDS,大陆译为“艾滋病”,而港、台译为“爱死病”,有了原文就可避免误会。第三,用原文可以将在汉语中一时找不到对等译名的概念直接引进来。包容吸收其它民族的语言是对本民族语言的丰富和发展,英语本身就是各民族语言的大熔炉,它广泛地向其它语言直接借用了大量的词汇。象ai-hua(白话)、wok(锅)、wonton(馄饨)等汉语词汇都已直接进入英语。正是英语词汇的这种世界性,才使它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而且英语离开英国本土后就再也不是英国人的专利了,它和新技术一样可以被其它民族所利用,成为信息交流的载体。实际上用直接借用的方法不但丰富了本民族的语言,而且使本民族的语言更容易与其它民族的语言接轨,从而更方便各民族文化的交流。直接借用的词可能一开始会比较陌生,甚至难以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接受的。用惯汉语数目字的人刚接触阿拉伯数字时一定很不习惯,可是现在汉语已经完全接受了阿拉伯数字。十几年前,有人说“的士”、“巴士”、“打的”等港、台词汇不中不洋,不伦不类,可是现在这些词都已收入新修订的《现代汉语词典》了。
第二篇:英语翻译 摘要翻译作业
Application of Tomography Technique in Detecting Coal
Mining Goaf
TANG, Zhao jian
(The school of resource and earth science, CUMT, Jiangsu, Xuzhou, 221008)
AbstractGoaf, one of potential geological disasters produced by human activities, seriously threats to the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the lives and property of the people.To treat goaf, the key is to make clear the location, buried depth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mined-out area.Only we fully underst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ld coal mining area, governance has a definite object.Conventional seismic refection method detecting goaf is based on continuous, homogeneous and smooth reflection interface.The size and the scope of goaf can't be directly described in mined-out area that the reflection interface is damaged affected by mining activities.Applied seismic data to inverse the material property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 tomography technology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in determining internal fine structure and local inhomogeneity of formation.The application of tomography technology is mainly studied in detecting coal mining goaf in this paper.We respectively build goaf tomography by surface-to-surface first break time and hole-to-surface first break time through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which is based shortest path algorithm and Simultaneous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IRT).First, the horizontal resolution was analyzed by comparisons of single goaf models with different scale and double goafs model with diverse space beneath the smooth surface.And then the borehole-to-surface deep goaf model with complex surface condition was built to discuss effects of tomography imaging.Finally, the paper analyzed several factors which affect results of tomography.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by model data analyzing: surface-to-surface tomography has approving result in shallow goaf detection with little surface relief and hole-to-surface tomography could have satisfied results in deep goaf with complex surface condition.Applied practical seismic data from Shanxi and Xuzhou, we has separately carried on processing of surface-surface tomography and borehole-surface tomography detecting goaf which obtained a good effect and proved the conclusion.Keywords: tomography;coal mining goaf;velocity inversion
第三篇:谈信息时代传播方式的重要性
谈信息时代传播方式的重要性
多媒体竞争的信息时代,传播方式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对比美剧在国内市场的失利与风靡,我们可以发现。合适的 传播模式和策略,将会是决定跨文化传播成败的关键点。关键词:文化折扣 文化接近网络传播在第三次浪潮的影响下,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过程中伴随的跨文化传播行为使得各民族各地域的文化相互碰撞并且整合,产生了文化全球化 的现象。作为生产和消费文化的受众,由发达多样的媒介,我们可以在世界的不同地方注视同一个文化符号、分享同一种文化现象;它们不仅是原貌 呈现,并且其更新也具有了即时性。比如现在谈到美国,人们不再只注目于其标志性符号可口可乐、麦当劳或者是万宝路,在经历了星巴克与嬉皮士 的风靡时代之后,与奥巴马、金融危机并肩而行的是一股“美剧热”。
美剧从引进到风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之前在国内的收视败北到如今的引领风骚,究竟是什么让美剧能够一跃成为受众的新宠?笔者针对这 一现象进行了分析。电视时代:遭遇滑铁卢在此,我们以《绝望的主妇》为例。这道美国所推的文化“主菜”曾经在多国收视率极高,被誉为“可以跨越文化和语言障碍”。而2005年在国 内的收视率仅为0.4%,完全不及同时期播出的韩剧所拥有的良好收视率。现实效果与预期理想的差异,以及之前《成长的烦恼》、《老友记》等剧的 “碌碌无为”,似乎都昭示了美剧在国内市场的无可作为。
根源:文化及语言的差异性。在跨文化传播研究中,文化和语言被公认为是最能抵消外来电视节目影响的两项因素。主要由于电视传播所面对的 是国家和地域中最具代表性和大众性的民众,多具有传统和保守的意识形态。
首先,“文化折扣”的现象造成难经济论文发表/jjlwfabiao/以解读美剧魅力。“文化折扣”指根植于某种文化的节目文本,可能在某种环境里具有吸引力,而在其他地方 吸引力减弱,因为受众会发现很难认同文本所论及的事物的风格、价值观念、信仰、制度和行为方式。正是由于中国和美国两种文化所具有的差异性 的影响,中国受众很难适应美剧中原汁原味的幽默、刺激、大胆和跳跃性;另外在价值道德、生活方式上的不同,加上脱离了美国本土的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条件,美剧中所包含的社会意识、文化价值观很难被大范围的理解和接受。
其次,本土文化“滤镜”的存在导致价值道德判断的差异。本土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语境使得受众在理解文本之前就具有了一定的意识形态和价 值观念倾向性,这在受众理解、接受和处理文本的过程中起到了“滤镜”的作用,受众会像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由特定的民族文化传统而理解和对 待异域文化与意识形态,对呈现的生活产生偏差性理解。比如儒家文化、家庭亲情观和个人隐私意识的影响往往可能让国内受众在对同一件事进行价 值判断的时候,产生与美国观众大相径庭的效果。
再次,内容的删减以及配音技术。由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在电视台引进美剧进行播出的时候,多会自主回避一些敏感性话题,比如删减性色彩 的画面、有所保留地翻译带有政治色彩的话语;另外,很多拙劣的配音技术音调失真、节奏和画面不搭调,使得美剧原有的风貌大打折扣,受众观看 时感觉到困惑和难以忍受。
相比之下,先入为主的韩剧成为劲敌。在美剧进入受众市场之前,韩剧就已经成功地打人中国市场,《大长今》、《看了又看》、《人鱼小姐》 等剧在中国掀起了一波波韩流,不仅家喻户晓,也创下了央视的收视纪录。相比而言,时髦靓丽的美国主妇不折不扣地输给了婆婆妈妈韵韩国主妇们。笔者认为主要因素有两点:
首先,韩国在文化上的接近性。韩剧能成功打人中国市场,关键的一点在于它找到了两种不同文化的契合点,实现了社会文化在心理上的接近。例如,《看了又看》中提倡的大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关爱、孝敬父母、夫妻恩爱等家庭伦理观念是十分迎合中国观众的;而他们的生活习惯、礼节礼 貌、集体意识也很符合中国人的行为模式。由于韩剧文本中所蕴涵的韩国社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并以此为根基融于 社会行为体系之中,因此两国在社会文化和受众心理上具有了相当的共通性,使得中国观众对韩剧文本和内涵的解读变得更容易、更深刻。
其次,风格的塑造适合电视剧模式。当电视作为传播媒体时,受众多是被动接受。他们观看电视剧的目的,多是工作之余的消遣和打发时间,观 看也往往呈现出无意识的伴随状态,比如同时在谈话、进食、做家务或是打瞌睡,他们需要的是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收不需要运用更多的感官和思 维活动就能理解的剧情。韩剧在传播上为受众提供了特定的模式,比如剧集长、情节发展缓慢、温馨、家庭氛围浓厚,非常适合主妇们通过电视观看。以至于其风格作为一种标志性概念逐渐被大众所认可与接受,为进一步占领中国电视市场这片蓝海打下了坚实基础。
信息时代:涅盘重生法律论文发表/fllwfabiao/20世纪末互联网的盛行无疑为跨文化传播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它所特有的自主性、即时性、多样性和互动性改变了原有的传播方式,很大程度 上消解了现实中的各种边界,便捷了跨文化传播行为。从另一方面来讲,文化的差异性在这里被淡化和忽略,受众更多的是以开放和好奇的态度对待 外来文化。网络技术所赋予受众的自主权与细分出来的受众自身所具有的特性可以说是相互影响,以2005年《越狱》的网络传播为起点,《绝望的主 妇》、《英雄》、《迷失》等美剧重整旗鼓,迎来了在中国市场的涅盘。
传媒革命带来了接受行为的转变。用互联网来传播传统意义上的“影视作品”。主要依赖的是受众自主下载或是在线观看的方式,这种点对点的 形式好比自助餐的模式,观看者可以“按需索取”,自己掌握播出和接受的权利。而借由网络的即时性和共享性的特性,摒弃了之前存在的时差干扰。受众不仅可以打破频道、节目播出时间表的限制,甚至能完全远离电视——受众不再娱乐致死,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在传播中具有了主导权和能动 性,这使得他们乐意并且着迷于这样的传播方式。
分众之后,网络受众的特征。如今媒介形式多样化,受众从被动接受模式化、同质化的信息到可以主动获取,选择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信息。网络的繁荣、其他新媒体的出现更使得媒介竞争尤为激烈,受众有了极大的自主性,地位进一步提升。新兴的技术革新肢解了大众,出现了分众的局 面。
第四篇:个人收入证明翻译,个人收入证明翻译样本,个人收入证明英语翻译
北京天博翻译公司 www.xiexiebang.com
个人收入证明参考样本
Embassy of [country name] in Beijing
[address]
Income Certification
To whom it may concern,We certify that [Mr./Ms.××[Passport No.××] has been employed by [company
name××] as a [title] since [month/year].We also certify that [his/her] current monthly salary is RMB[××](after/before tax).This letter has been only issued to assist
[Mr./Ms.××] for [his/her] application of a tourist visa.Yours sincerely,[Company Name]
Sign by:[Name] and [Title]
Dated:
第五篇:CASIO英语翻译比赛翻译作品
作家们怎样打造品牌
托尼·佩罗蒂提
所有作家都清楚,如今写本书并不是什么难事了。直到出版日期临近了,我们才不得不挽挽袖子开始真正的文学工作:狂热的自我推销。在这之前的几周里,我们被逼得用有新意的电子邮件和脸谱网消息提醒对所有亲朋好友和认识的人进行宣传。我们装饰自己的网站,改换年轻得让人生疑的照片,没完没了的写博客,发布推特状态,上传视频宣传片,企图把包括自己的阅读、签名、评论、谈话记录,还有电视演出(至少我们可以幻想得出)在内的一切通通告诉给一个已经被淹没了的世界。
在这个作家除了开印刷厂之外什么都可能做得出来的时代,自我推销已经太平常不过了,以至于我们几乎不用想。然而,每次我有新书要出版,我就不得不驱除这种恼人的感觉,总觉得自己吸引公众注意力的做法不大体面。因为有文学的高要求,像伟哥促销员一样挨户兜售自己的作品的做法仍然让我觉得奇怪。
每当产生这种疑惑时,我就回顾历史以求恢复信心。令人欣慰的是很多伟大的作家曾使用过文学卖淫—我指的是自我推销—这种手段。
最受尊崇的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认识到公关的必要性。“对艺术家而言,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是怎样让自己受到人们的关注”巴尔扎克在描写19世纪早期巴黎文学生活的《幻灭》中说道。另一位大师司汤达在他的自传《一个利己主义者的回忆录》中评论说;“没有一定程度的厚脸皮,甚至江湖手段,想要取得大的成功是不可能的。”这些话确实应该刻在作家协会的盾徽上。
海明威为创造性的自我宣传做出了极好的表率。他的形象因在探险旅行、垂钓旅行和战区的照片造型而显得愈加光辉。但他也为啤酒广告摆过造型。1951年,美国《生活》杂志以两张版面登出了海明威签名的百龄坛麦芽威士忌广告,快照画面中的海明威在他的哈瓦那寓所中看起来很阳刚。在马修·布鲁克林和朱蒂斯·鲍曼编辑的《海明威和声誉机制》中详细地记述了海明威骄傲地出现在为泛美航空公司和派克钢笔公司做的广告中。他极其热情地把自己的名字卖给了今天的詹妮弗·洛佩斯或勒布朗·詹姆斯。其他美国作家显然受到了启发。1953年,约翰·斯坦贝克也开始为百龄坛当雇佣骗子,在结束了一天辛苦的田地劳作后他推荐了该品牌的一款冰啤酒。甚至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也对自我推销颇有鉴赏力,建议图片编辑们把他装扮成一个戴着帽子、身着短裤长袜在森林里神气十足的鳞翅目昆虫学家。“也可以拍一些关于我的其他的精彩照片,如一个魁梧而机敏的男子正在追踪一个珍稀昆虫,或从花头把它扫到我的网里”他热情地说。在大洋彼岸,布鲁姆斯伯里为20世纪20年代英国《时尚》杂志的时尚拍摄设定了固定的姿势。1925年,穿着老土的弗吉尼亚·伍尔夫甚至和该杂志的时尚编辑在伦敦的法国时装店开始了“漂亮女人”式的购物经历。
然而,自我推销的传统在摄像机发明几千年前就有了。大约在公元前440年,一位叫希罗多德的划时代的作家在爱琴海一带开始了自己的巡回书展。他的巨大突破开始于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当时他站在宙斯神庙里慷慨激昂的向权贵们介绍他的《历史》一书。12世纪时,牧师在牛津大学举行了他自己的签名售书会,希望吸引学生读者。根据珍·莫里斯编辑的《牛津版之牛津史》中的记载,杰拉尔德威尔士邀请了几位学者到他的临时寓所,用酒食款待了他们三天,期间朗诵他的黄金散文。但比起18世纪法国著名作家格里莫·德·拉·瑞班尔为推销自己的作品《对快乐的思考》而举办的“葬礼晚宴”来,宾客们离开的太容易了。宾客们发现自己被关在一个点着蜡烛的大厅里,餐桌是灵柩台做的,身着黑袍的侍者没完没了的上菜。而格里莫辱骂着他们,阳台那边有一个人看着这一切。这时宾客们的好奇变成了恐惧。当晚餐最终在早上7点结束了的时候,宾客们散播消息说格里莫疯了—而他的书很快
再版了3次。
然而,这些开创性的伎俩在19世纪自我推销的手段前失去了色彩。在《艺术大师的渐强音:景观,技巧和自我推销在革命时代的巴黎》一书中,历史学家保罗·梅茨纳写到新技术使巴黎的报纸数量急速增长,由此创造出了大量宣传选择。巴尔扎克在他的《幻灭》中评论道在巴黎用金钱和奢华晚餐贿赂编辑和评论家来保住评论空间是很常见的。市里张贴着为新书做广告的抢眼的海报。1887年,居伊·德·莫泊桑在塞纳河上发射了一个热气球,一侧印着他最新的短篇小说的名字“奥尔拉”。1884年,莫里斯·色雷斯雇人穿着广告牌宣传他的文学评论“Les Taches d’Encre”。1932年,科莱特创立了自己的化妆品品牌,放在一个巴黎的店里卖。(这个首创的以文学命名的品牌悲剧性地以失败收尾了)。
美国作家确实也不甘示弱。1885年,沃特·惠特曼为自己写了匿名评论“美国最后一位游吟诗人”,如今在亚马逊图书网上也许还占有一席之地。他写道:“他是慷慨的、自负的、深情的、伤感的、贪杯的和有教养的,他的装束阳刚而不羁,他的脸庞被阳光晒黑,布满了胡须。”但确实没有人能比上欧洲人的创意。或许史上最惊人的公关计策—必须能在今天的作家中引起敬畏—是写作了长篇小说《督察长梅格雷》的比利时作家乔治·西莫农1927年在巴黎策划的。为了10万法郎,这位多产的作家同意被吊在红磨坊酒吧外面的玻璃笼子里
用72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一部完整的小说。当西莫农在打印机上锤平纸张的时候,公众人士被邀请来选择小说人物角色,主题和书名。一则报纸广告断言这不小树将会是“一部创纪录的小说:创纪录的速度,创纪录的耐久力,我们斗胆再加上一句,创纪录的才能。”这是一个推销的妙计。皮埃尔·阿苏里在《西莫农传》里写到的,巴黎的记者“别的什么都不谈了”。
既便如此,西莫农也没有将玻璃笼子的花招进行到底,因为资助他的那家报纸破产了。然而,他赢得了相当高的人气(同时获得了2万5千法郎的预付款),他的创意也不胫而走。这个故事实在太好了以至于巴黎人总是会时不时地提起。几十年后,法国的记者们总是详尽的描述这次红磨坊事件,仿佛他们当时就在现场。(英国随笔作家阿兰·德·波顿的勇气似乎可以和西莫农相媲美。几年前,他在伦敦希思罗机场开了一个星期的商店,由此成为该机场第一个“在住作家”。而后他居然写了一本关于希思罗机场的书,该书被摆在了希思罗机场书店的最重要的位置。
从这些我们可以总结出什么经验?也许仅能得出一点,那就是最过分的自我推销方式迟早也会被承认。因此,现在的作家应该打起精神。我们可以穿得像美国娱乐节目中的Lady Gaga一样被吊在笼子上—如果我们当中有人就算几乎裸体看上去依然不错的话。
仔细想想,也许我们让代理商来控制公关创意也是合情合理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