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时代

时间:2019-05-12 14:30: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网络信息时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网络信息时代》。

第一篇:网络信息时代

摘要:阐述了网络时代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及由此产生的图书馆的新的信息服务模式的变化。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需求;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7(C)-0339-0

2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中心,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无论是用户的信息需求,还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容、方式、技术手段等,都将面临新的调整与变化。

一、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需求特点

加强用户信息需求的研究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石。网络时代,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有了很大的变化,图书馆只有充分研究和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才能积极迎合、引导、开发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多种方式的信息服务。

(一)信息需求用户的多元化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们的信息意识日益增强,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与使用己成为日常行为的必需,社会上每一位成员都将是信息和知识的需求者,对信息与知识的需求已成为人们自觉努力的方向和习惯,这使得用户对图书馆的信息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对象也有了全新的变化,从有条件限制地为本地区用户服务,转变成无条件地向全社会用户服务,因此用户群迅速庞大起来。

(二)信息需求的多样化

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概念己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于经济建设以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用户除了需要学术研究方面的文献外,还需要其他一些全方位的综合性信息,内容涉及众多的学科领域,而且,图书馆信息用户的多元化也加剧了信息需求的多样化。

(三)信息需求的多层次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量的激增,学科的交叉渗透、综合化、整体化越来越强,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动态的,也有回溯的;既有国内的,也有社会娱乐方面的;既有科学研究、生产应用方面的,又有社会娱乐方面的。在网络环境下,这种需求更加突出,呈现出明显的多层次性。而且由于信息用户的职业、专业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用户个体的知识特征和知识储备不同,也决定了他们对信息需求的层次不同。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这种多元化和多层次的信息需求将越来越突出。

(四)信息需求的知识性

信息时代,人类社会生活进一步个性化、多样化,从事的工作更具专业化和创新性,人们再也不满足直接提供文献信息的初级信息提供方式,而是更需求以解决问题、形成方案为目标的、注重知识内容的针对性极强的深层次服务。这使得图书馆不再满足于为信息用户提供一般性服务,而要通过知识信息分析、综合、整序,以新的序列化的知识单元提供给用户。

(五)信息需求的经济性

在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多方面的。除图书馆外,互联网、新闻媒体、其他信息机构等也是读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读者在获取信息时,其方便程度、信息成本等成为读者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六)信息需求的系统性

过去,用户的信息需求只能在一个图书馆或一定范围内得到满足,所以用户需求的全面性与系统性是相当有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不断涌现,读者需求已由单一学科向多学科综合信息发展,希望能一次性地获取有关某一主题的目录、论文和著作的全文、照片、图像、声音等全面系统的信息。

(七)用户信息需求的精确性

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在给人们创造了无限的信息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信息污染,大量信息垃圾造成了信息缺乏。重复的低水平的网上资源占用了大量的上网时间却找不到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用户在要求获取全面系统的信息时,不再认为信息愈多愈好,而更注重信息获取的精确性。

(八)信息需求的新颖及时性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及时新颖的信息是抓住机遇,正确决策的生命;同时它又是启迪创新思维,激发创造智慧的火花。因此,用户对信息的新颖性和时效性显得越来越注重。

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模式

网络环境下,随着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虚拟化,用户的信息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促使图书馆信息服务也将要朝着电子化、虚拟化方向发展,图书馆将为用户提供主动的、全天候的交互式的信息服务。

(一)服务方式虚拟化

因特网的普及使越来越多的图书馆设立自己的网站,建立自己的网络信息导航系统,以求在网络上收集资源与相关网址链接形成虚拟馆藏。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在自己的主页上设立了“网海导航”栏目,链接全国的大学、学院、在线图书馆、搜索引擎、大众媒体等,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组织、整理和有序化的重组,建立为特定用户群所需的信息资源指南系统,为用户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供导航服务。图书馆从单纯的以馆藏为基础的文献服务方式,转向文献服务和信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将成为现实。

(二)服务系统网络化

网络所具备的点对点、点对面的实时和双向的多媒体信息传递与分布功能,在电子信息服务系统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一方面,图书馆可在网上发布信息、提供信息服务,把其服务半径从本地扩展到整个网络空间,而成为网上虚拟图书馆。另一方面,读者利用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网络技术向图书馆提出服务需求,并反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而不必考虑时间、空间的因素,由此成为图书馆的“虚拟读者”。

(三)服务模式动态化

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将是一个随时间而变化的动态系统,可实现1对N、N对1和N对N的信息传递方式。它改变了传统信息服务的静态式、被动式、直接式、实物交互式的服务模式,以一种更为主动的姿态和超前意识向读者提供多维的、动态的信息服务,这包括对网络信息在内的各类信息进行系统化、逻辑化的分析和深加工,不断激活静态信息并挖掘其潜在价值,为信息主动寻找最合适的读者,以提供增值信息服务等。

(四)服务内容多元化

尽管网络上的虚拟图书馆有着信息量大、便于查阅的优点,但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图书馆,因为如果没有传统图书馆的选择、收集、加工文献信息,虚拟图书馆中的信息资源就会匮乏。相反,如果没有虚拟图书馆提供新的信息环境,传统图书馆也不可能突破原有工作的局限,有限的馆藏和服务就难以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传统图书馆与网络图书馆之间不存在替代关系,而是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图书馆要继续做好传统的信息服务。

电子信息服务系统将一改传统信息服务系统中收集、处理、存贮和流通物质形态的文献信息产品的单一局面,为读者提供更为多元化、纵深化的服务,如二、三次文献的开发利用、数据库服务、系统集成服务、专题咨询、定题服务、用户能力培训等,以此满足网络环境下社会日益增长的多方位信息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应根据用户的专业、研究领域和信息需求等情况,以文献跟踪服务的方式,主动、持续、系统地向用户提供满足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服务,并不断调整检索策略,把经过筛选、分析后的检索结果定期、及时地传递给用户。

结语:网络,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使用户对图书馆的信息需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它带给我们更多的是工作的便利,以及信息服务的周到。网络也离不开图书馆,网络的发展拓展了图书馆事业,为图书馆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网络,将为图书馆信息服务开创更美好的前景。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双鸭山市集贤县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方玮.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应重视的几个问题.图书馆论坛,2002年第1期.[2]伍昭嫦.新时期深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思考.图书馆论坛,2002年第1期.[3]金业阳.网络环境下深化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若干问题及对策.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4]马燕.网络环境下开展信息服务的新思路.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年第1期.[5]刘彩虹,杨玉红.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尝新.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年第1期.

第二篇:信息时代的网络伦理问题及对策[范文]

信息时代的网络伦理问题及对策

杨沈同

思政0205班

[摘 要] 现代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网络伦理道德问题是其中之一。在虚拟世界里,网络伦理道德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文明程度,因此对于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论述了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表现形式,并针对网络伦理道德问题从技术、法律、管理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网络 伦理道德 对策

人类历史按照各个不同时期发展的特点可以划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在经过了漫长的耕种灌溉和蒸汽机时代后,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通讯和信息为支撑的信息网络时代。今天,国际互联网络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无论用“飞速”还是“指数式”增长等字眼来描述信息网络的发展状况都不为过,与此同时,它还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一个重要因素,它扩大了生活领域,丰富了社会生活,跨过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将人类连接成一个紧密的整体。

网络技术与历史上曾多次出现的技术转变一样,不仅涉及到技术本身的进步,而且还会在多方面引起社会结构和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化。信息网络直接进入千家万户,对社会的影响力在广度和深度上将超过以往任何一次技术革命,鉴于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对科技的错误运用曾经带来的一系列伦理问题,例如生态伦理,英国的泰晤士河在遭到破坏后整整150年才得以恢复,那么对网络的不合理使用也有可能对人类造成类似的危害,如目前由网络所引起的隐私权等等社会伦理问题,我们不得不考虑网络在这方面的负作用。随着互联网的扩展和延伸,有关网络的负面伦理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一、网络伦理道德问题的表现形式

网络伦理道德是人们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进行社会交往时而表现出来的道德关系。它主要探讨人与网络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网络社会(虚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电子信息网络实现的是人类信息交流方式的全球化和全面化,由于信息交流本身对人类存在的本质意义和网络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要和影响,使得它成为从具有技术创新意义扩展到具有全面社会意义的新事物。信息的全球化既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性,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的伦理道德问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布或传播虚假信息,这既包括虚假承诺,也包括在网站上的以讹传讹。

2.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这包括营销企业在网站或电子刊物上未经允许便采用他人制作的网页背景图案,图片,外观设计,程序代码,转载其他媒体(包括书籍)上的信息资料等。

3.违背他人意愿强行发布商业信息。这类行为最典型的事例是发布垃圾邮件(SPAM),主要包括不请自来的商业邮件(UCE)和不请自来的群发邮件(UBE)滋扰邮件接收者。

4.不分对象地发布或传播受限制的信息。涉及暴利、色情、迷信和违反通常道德法则的信息,一旦被缺乏鉴别能力的未成年人阅读,会对他们的身心造成损害,也要避免未成年人涉足富有赌博性质的网络游戏。

5.为了商业目的无节制地占用免费或廉价的网络资源。互联网上有许多免费资源供公众利用,例如共享软件交流区, BBS讨论区,新闻组以及免费登录的搜索引擎等,但大部分营销企业却滥用这些免费资源。

6.滥用跟踪和信息记录技术。现在网站广泛采用的客户跟踪和信息记录技术(如Cookies)使访问者的隐私受到了威胁。

7.出卖、转让或泄漏网民个人资料,这些资料可能包括网民的通讯地址、电子信箱地址、电话号码等私人信息。

8.单方面随意或频繁变更承诺过的交易条件,利用用户的转移成本盘剥用户。例如,将原本免费提供给用户的电子信箱更改为收费信箱,更改信箱容量的大小,改变交货时间或者忽然让用户承担货物的运输费用等。

9.通过恶意编码违背他人意愿在他人的计算机上安装程序或篡改他人计算机上的设置,这包括有意或无意地向网民传播计算机病毒,也包括强行更改用户浏览器的起始页面浏览器图标栏上公司信息。

10.侵犯知识产权。这主要包括著作权和专利权。主要表现为3种形式:(1)网络主体对网络外社会中知识产权的侵犯;(2)网络主体对网络主体知识产权的侵犯;(3)社会对网络主体知识产权的侵犯。

11.网上恋情、网上交友在年轻网民中十分流行和时髦。可是在其网络交往中搀杂了很多欺骗和隐瞒事实的行为,在其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甚至也给他们的学习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12.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络主体的难以确定性进行商业犯罪、商业欺诈,给许多网民带来了财产的损失和精神上的伤害。例如,有人在网络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盗用他人财物,进行网络犯罪。

二、解决网络伦理问题的对策

1.加强相关法律的建设

由于传统的传播法规已不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 世界上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都在对旧的传播法规进行修订或制定新的法规条例, 以保障网络信息传播者的权利。我国在1996年2 月1 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暂行规定》;2005 年颁布并实施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该规定对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网站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和社会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 为依法管理互联网提供了法制基础, 成为我国规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规章;另外, 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即将出台, 这个条例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在新技术条件下如何明确规定传播权的范围主体以及对哪些传播行为违法与不违法进行详细的界定。虽然我国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但是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主要在培养立法、司法、执法部门的专门人才和加强网络传播准则、规范的全民教育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与实际工作。

2.加强网络道德的建设

道德和法律一样都是社会控制必不可少的工具, 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中, 法律建设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 在这种情况下应发挥道德的作用。在网络传播道德建设中要重视道德教育以及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加强道德教育一是要求网络主体对自身的道德责任有发自内心的认同, 同时也能感受到外界要求自己遵守各种道德规范的无处不在的强烈压力以及违约责任。二是要加强网络文化的引导和管理, 规范网络行为, 维护网络道德。社会舆论的广泛性特点能够使其不必在意评价对象的自愿与不自愿, 也不存在传播场景的限制, 它无所不在的强制性压力不得不使个体放弃不道德的想法与行动, 因此社会舆论具有定向、调节和催化的作用。

3.加强网络安全的建设

网络安全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的安全挑战。伴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 网络犯罪率也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计算机病毒的危害“、黑客”的攻击等安全隐患日趋严重。为了保障信息传播的安全性, 必须采取一系列网络安全技术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保护和控制。比如数据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网络反病毒技术等等。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加大了对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力度, 美、日、德等国将信息安全技术列为国防、科研的重点, 并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信息安全产业。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没有形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面对当前网络技术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的现状, 我国应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特别是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 以防止其他国家利用先进的技术对我国信息主权的侵犯。

4.加强网民伦理意识的培养

由于互联网络的特殊性, 仅仅依靠法律或技术途径进行网络信息管理效果不会很明显, 根本解决之道在于提高互联网用户的网络道德素质。要建立一个有序的、安全的、净化的互联网络, 不仅需要法律和技术上的不断完善, 更需要网络中每个人的自律与自重。因此在网络传播活动中强化网民的伦理意识尤为重要, 通过这种意识的培养可以使网民在上网时能够自觉地遵守网络传播道德和法律, 使其能够抵御住来自各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

5.加强网络管理的建设

(1)组建网络行业协会。由行业内最有影响力、最有号召力的企业带头组建网络行业协会,协会会员单位的义务和权利通过协会章程明确的加以规定,章程的义务条款中明确规定协会成员不允许出现不道德的网络行为,协会受理网络消费者投诉,一旦发现成员单位有违反规定的不道德的网络行为,则立即将其开除出会,这样该协会确立的行业行为规范就会在行业中树起一面旗帜,协会也会因此成为网络伦理中不道德行为斗争的堡垒。

(2)加强各个网站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各个网站的管理者有责任维护好其管辖网站的网络环境,对不道德的网络行为及时的发现并进行清理,以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向上。

网络伦理建设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伦理道德建设问题。网络本身的虚拟性和网络交往范围的跨越时空性决定了网络伦理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困难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有赖于网络社会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又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惟有如此,方能建立适应网络发展的网络伦理,促进网络健康有序运行,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刘向晖.不道德网络营销活动及其治理[ J ].商业研究, 2003.王露璐.网络经济活动中道德缺失及原因剖析[ J ].哲学研究, 2005.庞海燕.论网络传播中的伦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G ].图书馆学刊,2007

第三篇:浅谈信息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对策

浅谈信息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道德 教育

论文摘要:信息网络在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带来了一些意料不到的负面影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针对大学生道德现状,与时俱进,对大学生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已深人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社会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特别是对中国网民中的特殊群体—青年大学生影响颇大。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其中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占网民总数的45.2%。然而,信息网络就像潘多拉的魔盒,在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带来了一些意料不到的负面影响。研究并对作为互联网主力军的青年大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及原因

大学生在网络道德方面存在着一些困惑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1.道德认知缺失。网络的出现和普及,使信息的传播出现超地域特征,打破了原有国家、地域之间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约束,使人们在网上交换信息的过程中,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冲突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由于我国在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方面与西方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必然会带来信息流量和流向的不平等,使得一些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可以趁机利用信息资料的垄断优势,到处传播其意识形态和文化信仰。特别是对我国青年学生传播错误思潮,传输其政治、价值观念和文化道德,以削弱我国优良的文化道德传统和基础。这种传播图、文、声并茂,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缺乏辨识能力的青年学生极易受骗上当。据《计算机世界报》1997年发布的统计数字,在互联网上的输人、输出信息流量中,中国仅占0.1%和0.05%,而美国的这两项指标都达到85%以上,这个对比是惊人的。

面对这种冲击一方面,青年学生作为网络主体,因其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确立的阶段,这种冲突对他们的影响就更为明显,容易破坏学生已经积淀到心理层次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时期,大学生道德认知也正处于激烈的动荡和交锋之中,长期接触互联网,易于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道德认知上的混乱和动荡,再加上我国网络道德教育的步伐没有及时跟上,使青年大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认知处于缺失状态,没有一个稳定的正确的网络道德认知。

2.道德取向紊乱。尽管各国对网络社会都有意实行监管.但由于不同国家和法律的迥异,现有技术手段的限制,任何国家都难以按本国的意志对跨国界的网络社会实行有效的超国界监管。这使得网络社会在政治宣传和动员中能充分展现混饨学所言的‟„蝴蝶效应”。当某广有影响的事件出现以后,在网络上各个电子公告栏(BBS)、新闻组(News—group)以及邮递列表(mailng-list)等地方会迅速做出反应,并以“多对多”(many—tOmany)的交流形式在电子空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经常上网的青年大学生来说,经常接触到这一类情况,他们的价值观念在网络的冲击下趋于个性化,多样化,而社会的价值观念也难以保持统一,以至于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呈现出双重或多元价值标准并存的局面,而社会道德的主要规范一直所起的支配性作用则可能消失,由此而来造成的道德评价失范、道德相对主义最终必然导致青年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

互联网所容纳的信息的产出已无法由法律加以有效的控制。且法律的控制还处于自身提倡言论自由却又控制言论自由的两难境地之中,这样,就更增加了无意自律的消息生产者向社会大众倾泻反伦理的色情、暴力内容。大学生群体在信息消费中无法在完全自主的情形下认

知事物和判断是非,道德的判断力因此下降甚至丧失。因此青年大学生在网络社会里由于互联网造成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出现道德价值取向紊乱的现象。

3.行为选择不定。网络主动给大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平等的机会.非群体活动对象的选择多由大学生自主完成,因而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的彰显。但因为信息网络同时也是信息的垃圾场。如果大学生不具备相应的审视和判断能力,学会选择,就会为一大堆信息所淹没。这些不良信息主要包括:一是有害青年学生身心健康的黄色流毒。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因特网上一年有45万个色情图片和文件,平均每天可收到1232个色情信息;二是制造社会政治经济混乱的黑色信息。世界上存在着对立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过去,由于自然屏障的存在,制造社会政治经济混乱的黑色信息多数不能直接侵人他国民众.而在信息网络四通八达的情况下,天然地域的屏障作用已经消失。这类信息虽然数量不多,但其造成的危害却远远超过黄色信息。三是导致青年学生人格擅变的网络游戏。丰富多彩的网络游戏尽管可以开发青年学生的智力,还可以提高其英文的阅读能力,但同时,如果青年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念,则可能长时间沉腼其中,导致生活规律紊乱,人格发生改变。在不良信息的包围下,青年大学生因道德认知的缺失,道德取向的紊乱,同时由于网络的匿名造成的责任感、诚信的缺乏,使得大学生作为网络道德行为主体在进行行为选择时显示了不确定性。一是不确定自己如何选择。因为判断的紊乱,无法确定选择标准,所以大学生不能(无法)确定自己怎样选择才是对的。二是行为选择具有不确定性。因为标准的多重性,加上选择多由大学生自主完成,网上行为选择又具有匿名性,可以摆脱他律,所以青年大学生在网络道德行为选择过程中常出现摇摆变化,不仅在不同场合不同行为选择不同,而且在不同场合其同一行为的选择也不同。

4.道德行为失范。传统社会在一定意义上是一个“熟人社会”,在这一“熟人社会”里,依靠熟人的监督,青年大学生们的道德意识较为强烈,道德行为也相对严谨。然而,由于他们的道德行为常常是做给他人,特别是可能对自己有影响的人“看”的,自律意识较差,所以一旦“进人”反正没有人认识“我”的互联网这个“自由时空”的界域,那条熟人的目光、舆论和感情筑起的防线便很容易崩溃。另外,网络行为的“数字化”、“虚拟化”的特点,使图像、文字甚至人以数字的终端和符号显现,彼此不熟悉,因而很难对网络公民的行为加以确认、监管。“网络社会”比传统社会更少人干预、过问,更难以管理和控制。运用它的一些青年大学生还没有从精神境界上与之匹配,因此很容易造成道德行为的失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计算机网络犯罪。犯罪主体以青少年的介人为主,且大多数是精通电脑的学生。据统计,在国际互联网上肆虐的“黑客”中,多为年龄在14-21岁之间的高中生或大学生。二是“网上交友”。网上交友本来无可厚非,但有一些大学生在网上打情骂俏,谈情说爱,倾诉心事也说尽谎话,骗取对方的信任。三是学习不诚实。在信息网络上,只要你交付一定的费用,符合要求的论文就会及时地发送到你的电子邮箱里。因此,有部分缺乏自律的青年大学生从网络上下载文章作为作文交给老师,毕业论文甚至硕士、博士论文也能从网络上购买。

青年大学生是整个青年群体的佼佼者。他们担负着传承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国家和社会现代化的重任。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将直接影响其历史使命能否顺利实现。特别是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将直接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因特网上不良信息泛滥,加之缺乏有效的网络监控运行系统,使青年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扭曲和错位。他们出现了思想观念的西化倾向、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减弱的倾向、语言的异化倾向、现实情感的冷漠化倾向、社会交往能力退化的倾向和法制观念的淡漠倾向。并因此产生了不良行为,特别是他们生活在网络社会,容易把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的规则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引发人际关系淡漠虚假等社会问题的产生,所以加强青年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和非常紧迫。

二、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1.加强网络管理力度。在宏观上国家要加强对互联网络的管理和建设。法律上,要加强网络立法,迅速提高司法人员在计算机网络管理与执法方面的能力,并制定网络使用管理制度,发挥法律和制度的规范约束作用,防止网上不良行为等问题出现;技术上,要探索新的对网络的控制管理方法,即把技术本身作为控制技术的手段,以技术控制技术,应用技术手段比如建立“信息海关”、“信息安全防火墙”防止“危害数据”、不良信息的进人,从源头上净化网络。同时,加大投人,加快中文网站的建设,大力开发中文信息资源等。

2.确定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必然反映网络社会的特殊要求和青年大学生身心特点。一是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使他们认识到网络道德是网络社会正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人际关系调节器。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里,大学生也应该遵守法纪,遵守共同的规则,做一名网上道德人。

二是帮助大学生培养高尚的网络道德情操。一方面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真善美”三位一体的标准,帮助青年大学生追求真善美境界。另一方面要启发爱美心理,培养高尚情操。在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要通过吸引人的形式,使青年大学生产生道德认同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启发他们追求高尚境界,有利于形成健康、积极、高尚的情操

三是教育大学生讲究网络礼仪。网络礼仪是在网络相互交往中所形成的,与网络社会的特点相适应,它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它是网民行为文明程序的标志和尺度,主要由问候礼仪、语言礼仪、交往方式礼仪组成。

四是要求大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根据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和我国网络发展的实际,当代大学生应当遵守以下网络道德规范:严格遵守互联网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不做协黑客”,也不做“黄客”;讲究社会公德和IT职业道德,做诚实用户;尊重包括版权和专利在内的知识产权;不利用互联网从事危害国家、集体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活动,杜绝与大学生身份不相符的网络行为。

3.探索网络道德教育的新方法。信息时代,大学德育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封闭的大学围墙已挡不住网络社会的渗透和冲击,因此,要不断探索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新的科学教育方法,笔者认为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要施行以辨识为主、辨识与灌输相统一的道德教育方法。

面对庞大的网络信息,大学生必须了解如何分析、鉴别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和垃圾信息,提高免疫力;必须独立进行道德实践,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破解道德难题与伦理困惑。因此,大学生应当具有独立的道德辨识能力,才能在相互排斥的道德理念中选择并确定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践履科学的道德理念,具有规范而高尚的网络道德生活。学生道德辨识能力的培养就是分析能力和道德能力的培养,也就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树立科学的伦理观念,在网络社会解剖和分析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与道德理念,识别和抵御各种乔装打扮的西方新思潮的侵蚀,进而巩固已经内化了的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采取适度的灌输是必要的。大学生的道德观念灌输应当着重于对道德理念与实际道德行为的理解和反思。通过道德理念的灌输帮助大学生接受道德观念,从而为道德辨识奠定科学而坚定的理论基础。

4.开拓网络道德教育的新途径。(1)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校园各种信息传播途径(包括报纸、广播、宣传橱窗以及校园网等)加大对计算机网络知识与正确的网络观的宣传教育,以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在大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也要恰如其分地宣传正确的网络观;在“两课”教学中也要引人树立正确网络观的相关内容;并开设有关网络法制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的专题讲座等等,帮助大学生提高对网络的认识,为规范大学生的网上行为打好“预防针”。

(2)开拓教育新阵地。一方面要开辟网上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教育站点和网页,奏响网上

主旋律。通过互联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大学生释疑解惑,同网上错误思想做斗争。要在网上更多地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大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使他们不仅从中受益,还能得到乐趣,增强吸引力。另一方面要开展多形式的大学生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利用“网上论坛”、“电子信箱”、“交友”、“热线服务”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心理咨询。要通过积极参与网上交流深人到大学生的内心,掌握大学生的关注焦点和心理动态,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开展社会道德实践。网络社会中的道德不像传统道德那样,主要依靠舆论来规范个体行为,而是靠网民以“慎独”为特征的道德自律。它所要求的道德是一种大道德,不是小道德,它排斥狭隘的实用功利。因为传统中存在的等级序列化和强烈的地域观念,国民的横向社会化程度较低,而且现在的青年大学生重知识轻实践。这与网络要求形成很大的矛盾,很容易导致青年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失控。针对这一状况,当前我们应大力推行广泛而丰富多彩的社会道德实践活动。使青年大学生使用网络更加理性,并帮助青年大学生积累社会经验,提高认识水平和审美能力,促进其思想的成熟,从而增强其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5.建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新机制。网络道德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乃至全社会齐抓共管,因此迫切需要形成一个适应网络化发展的有效的道德教育机制。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应加强网络伦理、网络道德规范、网民的道德人格建设。在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尝试制定比较系统地维护电子空间秩序、对网络人的行为加以约束和要求的新道德规范体系,使网络人的行为控制在一个有助于网络健康发展的范围之内。

高校要建立健全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领导机制。学校应该重视网络条件下大学生道德教育,要形成校、院、系三级领导的教育机制,并制定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符合大学生的特点道德教育的系统规划。要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络道德教育队伍。各高校应积极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培养一支熟悉网络特点和规律,了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思维特征的思想道德教育队伍。

要积极研究开发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软件。高校要发挥高校的科技优势,组织人员参与软件开发,把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富有青春气息和教育意义的软件用到校园网上,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加,使青年大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真正受到良好的道德影响,增强抵御网络环境负面影响的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道德观念。

第四篇:走进信息时代的网络教研(精)

走进信息时代的网络教研

【摘 要】随着互联网在我国高速发展、各校教学条件的改善,网络教研逐 渐兴起。文章从时代的趋势、开展的基础条件、使用的途径和方法三个方面, 阐述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教研,使基于网络的教育资源最大化,促进教 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信息时代 网络教研

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教研模式越来越受到时代的冲 击,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同时伴随着互联网在我国高速发展、教 育信息化的推进、各校教学条件的改善,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提供了更为广 阔的天地,网络教研――一种全新的教学研究方式悄然兴起,逐渐为教育界认 同和青睐。

一、开展网络教研是信息时代的趋势

当前,素质教育正在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这对 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提出了时代的要求和崭新的挑战。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教师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教育、教学、教研问题, 形成教育思想的碰撞和教学理念的冲突。例如,如何更新和适应新课程改革的 教育理念,如何化解传统教育与现代化教育模式上的冲突,如何利用信息技术 手段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如何研究新形势下学生的学法等等,都是我们亟待 解决的问题。人们认识到,“网络”能迅速地整合教育资源,让信息及时便捷 的“东奔西走、飘洋过海”。

网络教研,它打破了常规教研的时空性,可以是学科与非学科间的,也可 以是国内与国外的,还可以是祖国东部与西部的。如果是今天遇到的教学问题, 我们可以在教研的网络平台上留言,留下教学情境的帖子,可以得到在线教育 同仁的回复,还可以看到其他同行针对教学问题不同的观点。网络教研,它又 打破了常规教研中教育专家的权威性,拓展了教学的创新思路。在多元化的育 人空间里,针对某一教育专家的教学理念可能不适应本地区的教学实际,我们 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有效地表达参与网络教研者的意见和观点, 有效地形成了教与学的互动乐园。

二、开展网络教研所需的硬软件环境

在我国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来,各学校轰轰烈烈地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语音室与“一线通九洲”的互联网结合在一起,构成 了现代化的校园网,同时也架设起开展“网络教研”的基础硬件环境。国家教 育部于 2012年 3月正式发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从国家层面对今后十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全面部署,为下一阶 段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

为了适应教学手段和方式的转变,多媒体教学逐渐与传统教学模式“遥相 呼应”,既能体现信息时代教学的特征,又能突破教学教材的重难点,既能让 教师利用多种媒体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又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余味未绝”,从而促进了教与学两相长,也促进了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 育教学中的应用。国家教育部于 2005年 4月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实施全国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随后组织专家根据《中小学教师 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作为中小学教学人员教育技术培训资源建设、开展中小学教学人员教育技术培训的基本依据。全国各省、地、市、州也逐步 开展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把信息技术作为新时期教师教学的 必备技能之一,这无疑是新时代教育对教师素质的再提高、再塑造,同时也构 筑起教师利用“网络教研”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

三、开展网络教研常用的途径与方法

教育改革的深入,育人观念的更新,呼吁教师由“教书匠”向“教研

型”“学者型”“专家型”转变,呼吁校本研究的开展,呼吁教师专业化的发 展。如何立足岗位教学,在本校开展教学研究行为,总结教育科学研究成绩, 实现教师价值的提升?网络教研也许正在你迷惘时,给你一个施展文采、提高 教学专业水平的舞台。

“博客(Blog ”,是网络日志(Weblog 的简称,用户可以以网络日志 的形式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还 可以加上丰富多彩的个

性展示。教育博客,当然是教育网络日志,具有网络留 言、网络评论等基本的网络互动形式,能够把相关的教育话题分门别类地组织 在一起。教师的教育博客,可以存放个人的教育理念,发表对教育个案的分析, 上传优秀教案,保留学生信息反馈,进行友好式教研网络互动,是一种操作简 便、容易上手的网络教研平台。相对于“教育博客”这种普及性的网络教研形 式,“个人网站”是一种更全面、更广博、更个性化的高一级别网络教研形式, 可以分别采用虚拟主机、主机托管、域名综合服务等多形式地开辟“个人网 站”,也有一些网站提供了免费的、小容量的主页空间。“个人网站”在网络 教研的途径与方法上与“教育博客”基本一致,更具特色的是可以根据教师个 人信息技术水平的熟练程度,制作出有个人个性风格的教学教研专长、门类齐 全的栏目网站。除了以上可用的网络教研平台,我们还可以使用电子邮件 E-mail 的收发、QQ 群的在线互动、视频的教研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实 现现代教研方式的更新。

网络教研是依赖于网络科技的硬件环境和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条件下开展的 一种有效的教研途径,它利用网络及时便捷、跨越时空等特点,追求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校本教研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原则,促进教师育人观念的转变,加 快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身份的转变,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从而深入推 动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3]李芒编.天津教育出版社.现代教育技术与运用, 2009.

第五篇:论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

论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1)

摘要:本文从信息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及网络教学的特点出发,了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网络教学的开展给学校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最后提出了开展网络教学的迫切需要关注的几个。关键词:信息时代,学校教学,网络,网络教学,课堂教学 On Network Instruction of School in Info-age

Tian Yi ,Wei Xianbiao,Zhou Hong Abstract: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the info-age's requirements to the talent quality struc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and network instruction, followed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school network instruction.It then analyses the new changes and new characteristics that network instruction brings to school teaching.It finally suggests that several problems should be urgently noticed in carrying out network instruction.Keyword: info-age ,school instruction , network ,network instruction, classroom instruction 有人说,多媒体与信息高速公路是推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两个技术杠杆。网络的,尤其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将信息时代的细胞(多媒体机和掌握了计算机技术的人)连成了一体,实现了人类智慧的连网,并由此创造出全新的网络文化。不少学校顺应时代需要建设了校园网,并连入了互联网,开始了网络教学的尝试。开展网络教学有何意义?它对学校教学将会带来什么?当前开展网络教学应注意些什么?本文想就这些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1、开展网络教学是学校面临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教育是一个产业,其产品的好坏需要社会的检验。我们不能脱离社会大环境来讨论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式。同样,网络教学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我们对网络教学的讨论也必须从信息时代的特点谈起。信息时代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知识膨胀”,信息量大;

2、知识更新速度快;

3、人才竞争激烈。这对信息社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具有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即具备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而不应当是只接受知识、只会记忆和背诵前人经验、不善于创新也不敢于创新的知识型人才。其实,创新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度、任何民族“进步的灵魂”,在信息时代,由于竞争的激烈,对人才的创新素质的要求显的犹为迫切。

2、培养的人才要学会认知,具有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加工的能力,即信息能力。这是信息社会所需人才的最重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信息社会知识多、更新快,者必须“有选择地学、不断地学”,想从老师那里学点知识以“一劳永逸”已经不可能了。“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明智的选择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寻觅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如何利用各种认知手段以不断获得新知,使自己与时代同步。

3、具备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信息的高速更新,一方面需要学习者学会认知,另一方面需要社会构建完善、方便的终身教育体系,使人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自由的接受教育、进行知识更新。

4、教育要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同样由于信息之多、更新之快、人才竞争之激烈,对教育除了有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外,还要求其、优化,使学习者可以优质、高效地接受教育。综上所述,信息时代一方面对教育的产品即人才的素质结构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教育的水平及受教育的机会和方便程度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计算机和网络,我们步入信息社会,同时,计算机和网络也为信息时代的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宽带网络与服务器及多媒体计算机相连,具有以下特点: · 资源共享

· 享受服务不受时空限制(服务器具备记忆功能且24小时服务、网络四通八达)· 可快速传输多种媒体信息(宽带网与多媒体计算机合作可以传输各种媒体信息)

· 多向交流(信息的多向传输)这些特性用于教育以后,可以为教育带来以下好处:

1、教育信息的共享(资源增值)

2、不

3、受时空限制(受教育的机会增多,4、学习更加方便,5、便于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实现)

6、多媒体多感官刺激效果好

7、超级连接,8、沟通便捷,9、便于合作、协商、求助所有这些无疑是对信息时代教育的极大支持首先,网络的信息量大、信息传递便捷、交互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其次,网络是信息社会最为有效的信息获取工具,开展网络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第三,开展远程,是信息最为有效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方式。最后,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优越的多媒体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为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服务日臻完善的时代,面临的是一个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开展网络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学校教学的必然选择。

二、网络教学给学校教学带来的新变化、新特点:

1、校园数字化随着网络教学的开展,学校将逐步形成依托校园网络的数字化校园环境。包括教学资源的收集、制作、管理系统,教学管理(包括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学生管理、成绩查阅、缓考申请等)系统,校园(包括实时授课、点播、答疑、作业提交等系统以及数字图书馆等)等等。

2、教材的化根据教学和传播理论,充分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和超连接的特性,网上教材将趋于多媒体化、非线线性化;更为重要的是网络教材更新迅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这将有利于者的意义建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生主体化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了认知的主体,从被动地学到主动地学,从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地学到带着任务解决实际的学习,从按部就班的学习到自定步调自定目标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而教师角色将逐步发生变化,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知识讲授者变成信息组织、编制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不是“讲坛上的圣人”,而是学生的亲密朋友、“指路人”。

4、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个别化学习、协同学习、课堂教学、远程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并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5、学生素质合理化网络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习者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素质结构更为科学合理。

6、学校开放化传统的“学校”,是限于围墙的学校。广播、电视教学已经突破了这一模式,网络教学特别是远程网络教学的开展更彻底改变了“学校”的概念,使学校成为开放、虚拟、化的学校。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了条件。

3、对当前学校开展网络教学几点思考结合我国学校网络教学的现状以及我们开展网络教学的实践,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提高认识,2、大胆实践,3、敢于迈出第一步开展网络教学的大势所趋,无论如何,我们即将面临的是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因此,一切有可能的学校都应该创造条件开展网络教学。在开展网络教学的问题上,我们应少一些彷徨,大胆实践,敢于迈出第一步。可以采取抓示范课的形式,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在干中求。

4、提供条件,5、自我加压,6、造就高水准的教育技术机构网络教学的主管部门(姑且称为教育技术中心)是学校网络教学的者、管理者、培训指导者和保障者,起着领头雁的作用。因此,教育技术中心水平的高低直接了网络教学的正常开展。教育技术中心应自我加压,潜心研究,广泛交流,注重网络教学的理论研究和研究。学校领导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为教育技术中心的研究和调研提供条件。唯此,教育技术中心才能够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评估体系,才能实施有效的培训和指导;才能为网络教学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7、运用教育技术,8、开展网络教学的培训与研讨网络教育的开展,给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技术机构应不断地对广大的教师进行网络教学方面的培训和研讨,可包括现代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设计理论与、多媒体机使用及课件的编制、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网上信息的下载、网页设计以及网上教学信息的开发、网络教学模式等)。当然最佳途径是利用网络开展培训,这样更为真实有效,更有说服力。邓小平说:电脑要从娃娃抓起。目前,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培养信息人才,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和我国的、香港都将计算机为主的信息科学列为幼儿园、小学、中学的主要课程,我国内地也将与2001年在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这对于后续网络教学的开展是大有好处的。

9、注重开发网络功能,10、为网络教学开展提供技术保障网络建成以后,我们只有不断开发其功能,才能为教学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支持。一些院校校园网建成以后,仅仅是作为文件传输的工具,网络运行效益极低,这不仅是巨大的浪费,更给网络教学的开展带来了技术上的障碍。目前,我们归纳网络教学主要有以下八种方式: · 视频广播:由网络管理中心通过播放视频(实时视频或录像)。这种形式与电视或播放录像没有太大的区别,学生无法控制,实际上一种直播课堂式的教学。它的好处是学习者不受地域和人数的限制,且占用带宽小(只需1.37M),多用于名师授课、学术报告、重要会议的直播等。· 视频点播:学习者可以根据需要对服务器中的视频进行点播。内容可以是电视教学片,也可以是课堂实况录像。由于是非实时的点播,所以我们可以对其精心设计(插入图文、视频、动画等)。NVP(network video presenter)是VOD的一种,它的好处是在教学的视音频信息的基础上同步播放电子幻灯,是普通VOD基础上的二次开发,有利于教学信息传递更为有效。· 视频会议:视音频多向实时传输的形式。由于设备昂贵,应用不是很普遍,多用于教师答疑。

· WEB教材:把教学内容作成网页的形式。其好处是编制难度不大,运行方便,因而使用普遍。

· 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语言或课件开发工具开发的教材,一般通过下载到本机运行。

· BBS论坛: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公告板的形式相互交流和协作;

· 聊天室(教学讨论区):师生间、学习者间通过文字、语音等形式异地实时交流; · e-mail:师生间、学习者间以电子邮件的形式相互交流;还有其它方式,有待进一步开发。总之,我们要依托校园网,营造数字化的校园环境,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下载网络信息时代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网络信息时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时代网络定制旅游服务诞生(精选5篇)

    信息时代网络定制旅游服务诞生当前的这种旅游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游客对旅游的个性化需求了,给私人定制旅游的出现提供了一个很大机会。客户在旅游网站搜索旅游目的地的信息,选......

    论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论文

    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 摘要:本文从信息时代对人才素质结构的要求、网络及网络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学校开展网络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网络教学的开展给学校教学带来的新变......

    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招生宣传策略研究

    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招生宣传策略研究 本文指出高校招生宣传过于集中于高考前后进行的弊端,主张招生宣传的持续性。提出招生宣传应放弃以传统的“招生简章和宣传材料散发;报纸、......

    网络信息时代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定稿)

    网络信息时代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探索 庆阳市第三中学王进军 【摘要】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对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

    网络信息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浅析

    网络信息时代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浅析 【摘要】 当今信息时代,网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和影响越来越重要,它日益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本文从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

    网络信息时代下室内空间设计新探索最新论文(精选5篇)

    摘要:当今社会网络盛行,通过互联网可以就达到目的,人们运用网络的机会越来越多,通过网络手段来解决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也成为一种方式,那么,如何利用网络带来的信息以及网络时......

    网络信息时代个人信息民法保护研究_程子扬[5篇模版]

    智库时代智库论坛 网络信息时代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研究程子扬 (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摘要:随着信息化网络的进一步普及,社会的发展开始进入新的篇章,即网络信息时......

    走进信息时代(说课稿)

    走进信息时代(说课稿) 新民小学寻英 每当我们提到长城,自然会联想到烽火台。烽火台筑在长城沿线的险关和交通要道上。古代士兵一旦发现敌情,便立刻点燃烟火发出警报。相传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