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诚信更应该靠道德维护结辩
诚信更应该靠道德维护结辩
谢谢主席,各位好!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今天的辩题,我们说诚信更应该靠法律维护,还是靠道德维护,是因为今天我们的诚信遇到了危机。诚信生病了,我们想维护它,但是要如何维护。对方辩友告诉我们更应该靠法律来维护诚信,因为法律具有强制力,它见效快。这个逻辑我们仔细思考一下它对不对?就像我的手臂感染了,我就要去治,我要用药,而您方告诉我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把这只手臂给截掉,这样合理吗?维护诚信我们可以用道德教育,可以用社会舆论,更可以用我们共同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这些方法或许不如您方直接设立《诚信法》来得立竿见影,但它却是可以被我们接受的。因为一味依赖强制制止造成畏惧的政策,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当然,我方并不反对适当设置法律来维护诚信,但这些只能是辅助,不能代替人作为主体去做。我们都知道法律是由人制定、遵守并执行的。但如何保证立法公正、守法自觉、执法严明,这些都依赖于人的道德水平啊。
其次,不是没有法律的制约,但是像如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地沟油、瘦肉精等企业不诚信经营的违规行为仍旧层出不穷,是因为法律的局限性根本无法改变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性。如何用法律杜绝这类不诚信现象不再发生,对方辩友无法回答。难道不该从道德源头上提高他们的诚信意识,以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吗?
再者,法律并没有做出提高说谎者成本的相关规定,才会有了彭宇案、殷红彬事件。法律对受助者诬陷的不诚信行为并没有明确惩治规定,又如何保障助人者的权益。对方辩友也无法回答。于是,今天我们看到有人跌倒都不一定敢扶了,这难道不是法律的判决伤了我们的心吗?而中国好人网在首届“搀扶老人奖”评选中将最委屈奖给了彭宇,这难道不是道德对诚信的维护吗?
希望对方四辩在待会的结辩中可以就以上几个问题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道德的力量吧。是的,道德很抽象,因为它看不到,不像法律那样是一纸公文。但道德又很具体,因为它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是我们行为规范价值判断的总和。我们会发现,道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普照到世间每个角落。于是,我们发现,道德对诚信的维护作用也许不像法律那样明显,但是我们却可以感觉得到,道德就像春雨润物细无声,道德对诚信的维护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感动。相信大家也都还记得信义兄弟孙东林、孙水林的诚信之举,那样的接力还薪靠的显然不是法律,而是“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的道德承诺真正地让“诚信”遍地开花,感动了整个中国。
哲学家康德曾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事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另一件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准则。我们的道德虽不强制,却潜移默化。我们所追求的并不是人们因为畏惧而诚信,而是因为信仰而使诚信深入人心。这个追求,需要我们从道德上做出根本的努力,因此,诚信更应该靠道德维护!谢谢!
第二篇:诚信靠他律二辩材料
1、请问对方辩友,如果对方知道你在说谎,你还会继续把这个谎说下去吗?
对啊,知道真相的人越多,谎言就越难生存,我们就是要通过他律,让更多地人知道真相,让谎言无处容身。
2、请问对方辩友是否坚定地认为诚信靠自 律?
很好,请问对方辩友是否认为只有讲诚信的 人才能在社会立足?
因此我们要讲诚信对不对?
感谢对方辩友的回答。根据对方辩友的回答,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方辩友认为要自律讲诚信,因为不诚信无法与他人相处好,这正是他人对我们行为的影响。正是他律的作用。
3、刚才对方辩友提到在同样标准下有的人不诚信的问题,请问对方辩友,在同样的老师,同样教学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同,我们能怪老师吗?我们能放弃后进的同学吗?
同样的他律标准之下,人的行为差异,我们不能责怪他律,当然,我们也决不会放弃任何一个还未能实现诚信的迷途者。
1、请问对方辩友,谈恋爱是一个人的事吗?
对啊,一个人谈恋爱那叫自恋。同样诚信也不是一个人的事呀,而是整个社会的事。
2、请问对方辩友,你们认为人不自律就无法他律,是不是?
首先,不能自律的人就更需要他律了嘛.再者,不法商贩生意失败时就不能对他儿子说:“儿啊,你要诚信啊,你老爹我就是吃了不诚信的亏呀!”
3、请问对方辩友你知道3.15是什么日子 嚒?
对方辩友对这么重要的实施他律的日子都 不够清楚,可见对方辩友对他律的不了解 啊。难怪对方辩友无法理解他律的真谛啊。
4、请问对方辩友,当你花了大价钱买了假 冒伪劣产品时你会怎么办?
对方辩友很坚决地回答道,当他的权益受到 侵犯时,他会第一时间找商家,对商家实施 他律,进行监督。而不是等着商家良心发现。
对方辩友向监督维权部门求助,是希望用他 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实现社会和谐而不是 等着商家良心发现。
第三篇:诚信靠他律总结 二辩
谢谢主席:
下面由我来进行立论补充,在这里我只想给大家理清三点。
第一点,诚信他律和诚信自律具体内容是什么。诚信他律要求主体的道德责任和价值主要取决于道德规范本身,不是出于主体的道德意向,是受外在根据支配和节制的。而诚信自律则是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活动中,逐步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成为自我内心的道德法则,自主地进行道德分析、判断和选择。也就是说,诚信自律是内心对美、对善良的主动追求,没有功利心,是满足和愉悦的。因而诚信自律需要经历由外在诚信规范内化成内心法则的过程,显然这个过程是漫长、曲折且不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总是相对稳定固定的,所以诚信他律也是较为稳定的。
第二点,诚信他律和诚信自律有什么联系。由两者的具体内容,我们可知,当我们强调自律时,不应该忘记和否定自律是以诚认他律为为前提和基础的。他律给自律提供了根据和标准.只有自律而无他律的诚信,实际上忽略了它借以律己的客观依据。当然只有他律而无自律的诚信,只是空洞的说教。因而他律的目的是自律,他律告诉人们好坏之分,倡导人们向善,指引人们自律,也就是说他律不仅为自律提供了依据和基础,并且营造了一个自律的氛围环境。
第三点,诚信自律现状是怎样。饭桌上的地沟油,奶粉里的三聚氰胺,饮料里的塑化剂,不胜枚举的不诚信行为。或许你会说我太忧国忧民,但所有的这些都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当今公民的诚信自律能力普遍不容乐观。在他律的制约下,尚有这么多危及生命的不诚信事件,我们还能奢望自律来主要挑起诚信的重担么?不,我们只有意识到诚信主要靠他律,然后细化优化他律,让他律坚毅的高举诚信的旗帜,才能让这个社会更美好,更自律。
第四篇:维护人际关系靠互信。一辩稿
谢谢主席,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方的辩题是,维护人际关系靠互信。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些概念。维护是指维持和保护,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交往的总和,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而互信是指相互信任,以诚相待。互利是。下面我从3个方面来论证我方观点。
首先,互信是打开人际关系大门的金钥匙。人际关系必须要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前提下我们才可以继续深入的交往,如果没有互相信任,而是怀着互相猜忌的心态,那么我们就无法踏出交往的第一步,也就无法有人际关系。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会求助于他人也会向他人伸出援手,这是出于对他人人格和能力的信任,而并非仅仅是获取利益的需要,我们维护人际关系更多的是为了满足人对群体的归属感需要,我们需要温暖、需要关怀、需要理解,这就是当一段人际关系无法给予我们利益的时候仍然维持它的原因,而互信就是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其次,以互信维护人际关系更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只要互相信任没有被其中一方认定为不存在,互信就不受现实中是否得利情况影响。俗话说得好,买卖不成,仁义在。讲的就是当共同利益消失后,人们仍可依靠建立积累的感情和谐相处,这种共同认可的存在,就可以催生出沟通、理解、合作等多种积极的行为。在互信的条件下,可以产生更大的,更长久的互利。现实中的例子足以表明没有互信的互利关系,短时间内的确是可以建立,但是会在一段时间过后,会因更大利益的诱惑,而无法保证自己不受损失的防卫心理和人情关系的淡漠而产生嫌弃,因此无法长期存在,那么它,就无法对人际关系起到长期、稳定的维持作用,最后,孔子告诉我们,无信不立。而“信”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没有它,人就不可能立足于社会。所以,从这方面来说,传统社会之所以是一个信赖社会,原因在于人们得在“信”的生存环境使然。八荣八耻告诉我们,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从古至今我们盛行之风都是以信为本,今天,我们国家,民族,个人也应该一样,才能在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更好的维持这种人际关系,和睦相处。
第五篇:人大代表更应该菁英化(三辩稿)
一.
1.请问对方辩友,您觉得人大代表是否应该代表人民的利益呢?
2.既然对方辩友承认应该代表人民的利益,那是否您承认人大代表更应该代表人民中各个阶层的利益?
这就要求人大代表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纵观全局的能力。他要在平衡各方面利益的同时做出最有利于人民大众的选择。显然菁英在这方面比草根有更加突出的优势,而草根的选择更容易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例如,很多人都认为国有企业应该改革,但是具体到某一人身上的时候,“谁愿意下岗啊”,这就要求人大代表在认知上有统筹全局的能力。
二.
1.再请问,你认为,平民有观点,代表菁英能否听到?
2.(能,谢谢对我方观点的认同;不能,对方辩友在打这场辩论之前是不是应该去细读一下人大代表的义务呢。)人大代表有一项义务是:密切联系群众。人大代表要经常倾听群众的意见,积极向国家机关反映。也就是说,在倾听意见这方面,草根和菁英打个平手,但我想请对方辩友注意到刚才那项义务的后半句话:积极向国家机关反映,人大代表要将人民意见系统化,而不是零散的,带有个人主义色彩的。试问,草根难道比菁英有更加突出的优势吗? 三.
1.我想再请问,近几年来一些人大代表在人大上屡屡提出的关于解决房价问题,医疗改革,食品安全等问题,是否代表群众的利益和意愿呢?
2.那这些问题是否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3.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对方辩友也应该看到目前的现状是,我们缺乏的不是基层群众的利益表达者,而是缺乏能够实际解决问题的人,所以我们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应该是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的能力,是人大代表菁英化,让他们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总结
今天对方辩友一直想告诉我们的,无非就是这么一个道理:菁英是社会上流群体,无法像草根一样对大众生活中的困难矛盾有全面切身的了解,所以人大代表应该草根化。但事实是这样吗,显然易见的是,人民群众实际的需求困难国家已经看到了,像交通、医疗、就业等。但是这么一个13.7亿多人口的大国,要从体制和立法上解决这些问题不是简单的加减,需求满足的问题。而是需要人大代表能够权衡各方面利益,从经济、文化、政治等多元角度去审查,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所以我方认为比起草根阶层在人大中所占比例较小的问题,我们更加应该重视的是人大代表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试问,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人大代表又如何能真正为人民谋福利呢?
其二,对方辩友今天口口声声的人大代表草根化„„(对草根定义是否和我们的不同;对方认为将立法与政治神秘化的倾向都是不可取的;孙中山:军政—训政—宪政),如果一个草根得到人民的信任,被选为人大代表,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走菁英化之路。我们缺乏的不是草根利益的表达者,而是能够系统化表达人民群众利益的一个渠道,所以从将意见系统化整理传达的角度来讲,一个菁英化的人大代表才能表达更加大范围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使那些,懂经济懂法律,有较高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人大代表担任职务,行使管理国家职能,才能充分反映各个产业利益,促进国家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