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在教学高效课堂直面常态课有感(本站推荐)
实在教学高效课堂直面常态课有感
上好“常态课”是教师基础素质的积累,是上好公开课研究课评优课的必须前提。记得以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主要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这几年里逐步向新教学理念、新课标靠拢,但有些课心里总是觉得在教学过程中环节处理的不好,热热闹闹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感觉在作秀,有点华而不实的感觉,认真上好常态课,听课评课,感触颇多。结合自己实际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继续认真学习钻研教本教参。认真备课,尤其也要认真备学生。平时自己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试想如果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所以要找准学生的起点,才能思考怎么教——为什么教——学生的终点。关注学生的起点,关注知识的生长点是我以后备课有一大重点。
2、重在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经常发现自己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这样的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今后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3、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时让学生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时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常态课堂应该是实在且高效的课堂,其本质仍然是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是实施素质教育和道德课堂的具体体现。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因此课堂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课堂的实施者——教师和学生,尤其是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我们要深入研究、多思善想,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善于反思、总结提高。我们要认真上好“常态课”,这才是我们教师施展才华的真正舞台。我们必须扎根于常态课,才能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
第二篇:直面“271高效课堂”
直面“271高效课堂”
近年来,山东教育改革走在全国前面,出现了以“三三六”自主学习的“杜郎口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和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模式为代表的课改三面旗帜,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为把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推向深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我校高
一、高二备课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共计60余人由校领导带队分两批先后到山东昌乐二中实地考察学习。昌乐二中充满活力,自主高效的“271高效课堂”模式使老师们深受启发,触动很大。考察回来后,老师们热烈研讨,认真总结,形成了对“271高效课堂”的整体认识,并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情况,积极投入了“课堂革命”。
和传统的教室相比,山东昌乐二中的教室有以下几点不同:一是每个班学生分成6—7人数个小组,学生面对面按照小组坐着,以便于讨论合作探究学习;二是教室后面的黑板报内容被移植到教室外的墙壁上,教室后面的黑板按班级学习小组数被分成了数块,学生上课时可以在前后两块黑板上板演;三是每个班级都有供学生集中摆放书本的架子,这样学生上课的桌子上不再有“书山”。
山东昌乐二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出发,总结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为特点,以“促进教师工作转变,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为目的,“包括“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的“课堂教学271法则”,形成了昌乐二中教学的最大特色。
一、“271高效课堂”的内涵 1.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
20%(约10分钟)——教师指导、点拨、答疑 70%(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 10%(约5分钟)——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2.学生组成方面
20%学生——优秀学生 70%学生——中档学生 10%学生——后进学生
3.学习内容方面
20%的知识——自学能会 70%的知识——合作学会 10%的知识——老师教会
二、“271课堂法则”释义
1.第一个含义是对时间的划分:“2”是课堂上老师讲不超过10分钟,不一定是连起来讲,可以是分开讲;“7”是学生学习(自学、讨论、展示)30分钟;“1”是5分钟反刍过关。
2.第二个含义是对学生组成的划分:20%是优秀学生,70%是中档学生,10%是后进学生。一个班50个学生,10个学生是能够自学学会的,35个学生是需要通过与同学讨论、老师点拨才能学会的,5个学生是大家帮助的对象,通过小组讨论、老师帮助把这5个学生成绩提高。教师要充分利用好10个优秀学生资源,让他们明白,给别人讲一遍,胜过自己考虑两遍,同时再给他们准备自助餐,保证他们学得更好;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35个学生的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成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比重,同时把原本10%的后进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从理论上讲,这种模式消灭了“差生”,充分体现了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尊重。
3.第三个含义是对学习内容的划分: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能会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这样就都学会了。
三、“271高效课堂”模式
(一)课前准备
1.老师要提前到教室,组织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书本,发放好学案,准备好多媒体,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2.规范板书学习目标至黑板的右上角。
3.鼓励学生通览学案,初步感知本节课学习内容。
4.组织课堂,起立并互相问候,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来。
(二)目标解析
教师简要地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联系高考简单解析其地位,增强课堂针对性。
(三)回顾训练
1.学生自主总结上节课复习内容。
2.通过针对性的题目对重点内容进行训练。
3.小组展示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并由此引入本节课复习内容。
(四)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前由老师提出要求,包括时限、重点、注意事项等内容。2.以学案为中心,结合课本等相关材料,自主学习,强化记忆。3.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记录好出现的疑点和新发现的问题,准备好讨论的自主内容。
4.自主学习时间学生必须安静(记忆内容除外),集中注意力,快速、高效、按时完成自学任务,绝不能任务未完成就开始讨论。
5.引导学生学会在自主学习中清理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好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
6.学生自主学习期间,老师要一边巡视一边加强对个别学生的辅导。
(五)有效讨论 1.讨论内容为自主学习过程中记录的问题和学案上老师设计的重点问题。
2.讨论规则:讨论前由教师规定讨论的时间和要求,由小组长控制好讨论的进程;先在小组内分层(可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指20%的优秀学生,B层指70%的中档学生,C层指10%的后进学生)一对一进行讨论,并做好记录;在此基础上扩大至小组讨论,其中A层重点帮助解决B层问题,C层旁听学习或先整理C层讨论的成果;然后B层帮助C层解决,A层进行自主拓展;问题经小组讨论未能解决的要以书面的形式反馈至老师手中。
3.老师在巡视过程中要积极参与部分小组的讨论,掌握学生出现问题的一手资料。
(六)合作探究
1.分组展示:总体原则是B层展示,A层点拨,C层提升。(1)各组任务不同时,可让小组按顺序展示汇报,其他小组负责质疑、提问和补充。(2)各组任务相同时,可利用评价调动组与组之间展开竞争,并把竞争结果作为评价依据。(3)各组任务互补时,要让相邻两个小组成员相互交换成果并给对方修改和批阅,在批阅过程中学习他人好的做法,同时要注意该同学前面出错的地方。这种展示方法适用于量较大的作业或检测的评价。
2.老师负责控制展示进度,调节好课堂氛围,并及时记录出现的典型问题和新生成的学习目标,为点拨评价做好准备。
3.老师针对各组的展示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形式可用分数、掌声、口头表扬等形式进行。
(七)点拨评价
1.对于记忆内容可先进行组内一对一互查,然后由教师提问,由各小组主动回答。
2.对于非记忆性内容,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纠正、完善,指导学生自己概括和总结所学习的内容,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树立主干,形成网络。
3.老师围绕既定学习目标或生成学习目标对本节内容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从整体的角度分析重点,剖析难点,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
4.课堂上要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梳理本节课内容,整理笔记。引导学生注意做好别人想到自己却没有想到的答案或创意的记录。
5.根据内容的不同,高效展示和点拨评价环节可以结合。
(八)检测落实
1.老师以课堂检测题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落实情况,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拓展知识,形成应用能力。
2.下课前学科班长要根据各组的表现和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点评。3.课堂最后由老师小结课堂内容并布置适量作业。作业的布置要精选;要注意指导学生进行拓展提高;要分层设计,不同层次的同学完成个性化的作业;要规定时限由学习小组长督促及时完成收齐上交,由课代表送任课老师处。
4.老师要及时批阅作业,及时反馈,并做好个别学生的面批和谈话,强化落实。
四、“271高效课堂”模式要求
(一)总体要求
1.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教育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质疑、合作、讨论、提高。
2.抓好学习小组建设:
(1)每组六人,分上中下三层,首先分层一对一讨论,后分层解答疑问;
(2)担任小组长的同学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热心、最有责任心、组织管理能力最强的。(3)培训好组长,发挥学习小组长的管理、组织、检查作用;
(4)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杜绝为评价而评价,用恰当的评价培养小组积极思考、深入研究、高效学习的学习精神,把评价变为一堂课的佐料,自然顺畅。
3.编好用好导学案、训练学案:
(1)导学案、训练学案的编制要符合新课标要求,重点突出,按“271高效课堂”要求,注意问题设置的层次性。
(2)导学案、训练学案编制要走程序,提前一周确定好编制人,每周一编制人开始编制学案,周三与两位备课组长和包科领导研讨修改定稿,周四发给各位老师,每位老师都要做一遍,周六最后定稿印发给学生。周一集体备课最后再对学生的使用进行通研,对内容再修改。学校检查用红笔修改了的学案。
(3)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相应练习、当堂检测等内容,其中自学指导部分尤为重要。学案设计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
(4)每个导学案、训练学案都要有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签字、日期、编号。
(5)每个导学案、训练学案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4.认真备课:按“271”课堂的五个环节,精心设计,确保课堂大容量、快节奏,围绕学习目标,加大课堂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每一个目标下的学习内容,老师都要对时间、方法、过程、结果有明确、具体、严格的要求,每堂课的容量和强度都要达到学生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
5.每节课都要板书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学习内容、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设计科学、时间分配合理,切忌模棱两可。板书要认真、工整、醒目,写在黑板右上角,不能擦掉。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每个步骤都要围绕目标进行。
6.强化落实、注重整理:当堂内容要当堂落实,每节课都要清出底子。每节课后要跟上巩固性练习,不怕重复,把知识和能力落实到学生身上作为唯一目标。
(二)课堂步骤及具体要求 1.预习自学、探究问题
每位同学根据学习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静下心来、动起脑来、认真预习、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用红色笔标注出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
2.完成学案,训练应用
在预习之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学案,学案中大部分内容,中等以上学生通过自学后都能完成,但一些综合思考性题目或答案不唯一的题目需讨论解决,要注意标记。做学案一要强化思考和规范,二要书写认真、标注清楚,一定用红笔记出自己的问题,注重题型、思路、规律的总结。
3.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这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仅仅是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更是让全体同学把思路打开,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教师全面掌控,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围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首先在组内三个层次中分层一对一讨论,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仍然解决不了的向上一层同学请教,这样做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解决问题。注意讨论时要控制好时间,进行有效讨论,要做好勾画记录。同时注意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以便展示。老师要巡回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备针对性点拨。
(以上三个环节约占课堂30分钟时间,即“271”中的“7”)
4.展示点评、总结升华: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把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或提炼的典型解题思路,展示到黑板上,由一名学生讲解点评。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不能一一展示,每个组选一名代表,同时到黑板上展示,老师要充分利用好前后黑板和两块小黑板。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可以用其它颜色的笔对展示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其他同学一律做导学案,让所有学生在展示环节中都处于紧张状态,有事可做。同时也可以进行小组间展示,未参加黑板展示的同学将自己的成果写在学案上,相邻两个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换并给对方修改和批阅,在批阅的过程中既学习了其他同学的优秀创意和想法,又可以注意到容易出错的地方,这种展示方法可用于训练量较大的内容或拉练检测。然后老师再进行点拨,老师点拨一是针对学生的展示点评,肯定好的,指出出现的问题,二是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做出准确的答复,三是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归纳方法、规律,老师的讲要语言精练,直奔问题,点深点透,四是针对展示点评情况科学评价各小组,激励到位。
(该环节约占10分钟,即“271”中的“2”)
5.清理过关,当堂检测,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思维比较活跃,这时需要静心总结归纳,反刍消化,清理过关,使知识更加完善,掌握更加扎实。最后进行达标检测,检测方式:可以是口头检查,也可以是学生之间一对一的检查,可以用小纸条,还可以设计题目进行书面检测,总之要根据当堂内容灵活检测,注重实效。下课前让学生整理课堂所学内容,整理好典型题本。分层次布置适量的自习作业。
(该环节约占5分钟,即“271”中的“1”)
昌乐二中的课堂,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倡导民主、尊重、平等、宽容、欣赏、和谐、进取等现代理念,影响学生思想;让“学习小组”成为“动车组”,让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学生成功欲望的满足、小组集体荣誉的实现、课堂分组展示的竞争成为课堂高效推进的驱动力,学生们如沐春风,教师们如鱼得水,教学相长,其乐融融。每节课堂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变学为思,变学为悟,学习成为享受,学习效益大幅提高,课堂真正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这也正是现代中学课堂教学的理念和追求。
第三篇:反思常态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反思常态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1、以课堂的视角审视轻负高质:激起学习者上课期待,合理准确的课堂定位,形成明晰的课堂思路,寓教于乐的课堂过程,渗透基本的学习方法,营造互学的具体场景,事理交融的分析讲解
2、影响课堂质量的几个因素:学:缺乏学习动机,缺乏相关知识,缺乏学习技能,缺乏成就体验……教:缺乏合理内容,缺乏生动过程,缺乏明晰思路,缺乏课堂亮点,缺乏生活支撑,缺乏思维引导……
3、新课堂——新问题:(1)注重以往经验——新课理念落实不足;(2)注重教材学习——指导意见钻研不足;(3)注重分析教材——教学设计创造不足;(4)注重知识目标——能力情感激发不足;(5)注重引用素材——有效开发整合不足;(6)注重教师讲解——激发学生主体不足;(7)注重开放设计——有效归纳提炼不足;(8)注重媒体运用——简洁有效体现不足;(9)注重课件播放——精美板书运用不足;(10)注重进度追求——有效落实反馈不足
4、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余文森教授)
铁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种发展水平的思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也称现有发展区),第二种水平是最近发展水平(也称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强调指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从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讲,先学立足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后教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这是先学后教的心理学依据。现有发展区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必须依靠教师或同学的帮助、点拨、启发、引导才能解决。
铁律二:先教后学——以教导学。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处于依靠教师的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这条铁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必须先教后学(边教边学),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先教后学的本质就是把教转化为学,具体来说,也就是把教师的教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我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不在于老师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数学家或文学家,而是老师能给学生以启蒙教育,教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思维去学习,终身去学习。
——温家宝
2009年01月05日
铁律三:温故而知新——学会了才有兴趣。一切教学都要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温故知新的本质是化难为易,由于变简单了,学生就能学会,而学会了,学生便容易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学习就能进入良性循环的机制:学会—兴趣—愿学—学会……相反,如果学生读不懂、学不会,就会越来越没兴趣,这样学习就进入了恶性循环:学不会—没兴趣—不愿学—学不会……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5、高效教学模式的一般特征:模式简洁,策略实在;先学后教,顺学而导;教学民主,注重互动;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新课堂——新要求:(1)三维目标统一,构建生本课堂;(2)贯彻指导意见,强化有效取舍;(3)实施先学后教,强调顺学而导;(4)关注生活话题,遵循认知规律;(5)情境问题引导,适度互动探究;(6)提倡多元思维,鼓励独立思考;(7)落实当堂训练,强化课堂反馈;(8)归纳演绎结合,逻辑思路顺畅;(9)课件简洁有效,板书美观实用;(10)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科情感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新课教学模式:①“基础检查,情境导入”:5分钟以内,一般以提问、默写、解题竞赛的形式进行检查;以切合本课主题的生活和时政热点材料(话题)来创设情境,重在引出课题;② “展示目标,自主学习”:5分钟左右,教师出示根据《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及《省高考考试说明》及教材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和根据情境材料创设的问题(目标问题化!),让学生看书、思考、讨论;③ “互动探究,解决问题”:25分钟左右,简单问题通过学生回答直接解决,重点主干知识和难点知识通过引入互动探究(包括理论、观点本身的探究和情境探究——即“情境——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反馈小结”,根据需要围绕1--2个中心话题设计探究
1、探究2…,在探究过程中,老师注意点拨、引导、归纳、提升)和老师的讲授解决;④ “课堂小结,总结知识”:5分钟左右,老师指导学生对本节课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形成知识结构,并让学生把知识结构记在教科书相应位置上,在书本上做好记号并巩固;或直接让学生讲一讲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平时多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再让学生花1—2分钟把主干知识记下去。⑤ “当堂训练,提升能力”:5分钟左右,根据《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及《省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和新课程高考命题规律围绕教材主干知识精心选编3道左右选择题或1道热点材料主观题进行当堂训练,并当堂反馈。
淳中郭冬凤《货币的基本职能》课堂点评:优点:①素质优良,讲功不错;②教法传统,演绎为主;③讲练结合,提升实效。建议:①贯彻指导意见,强化有效取舍;②落实先学后教,强化顺学而导;③归纳演绎结合,设计精致板书
余晓峰《货币的本质》课堂点评:优点:①课堂思路清晰,教学语言生动;②点拨引导合理,课堂落点明确;③适度互动探究,突破教学难点;建议:①贯彻指导意见,强化有效取舍;②课件简洁有效,提升思维层次;③运用图表比较,突破教学难点
章晓军《唯物论的整合运用》课堂点评:优点:①注重知识整合,微观敲打到位;②注重规律总结,方法思路明确;③知识解剖细致,课堂层次清楚。建议:①注重话题引领,转变教学方式;②落实先学后教,打造生本课堂
严小莲《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课堂点评:优点:①生活意境贯穿,教学方式合理;②过程思路清晰,注重方法指导;③注重课堂精练,落实当堂反馈:建议:①课件再优化;②理念再落实;③材料再整合
方玉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探索》课堂点评:优点:①时政评析演讲,提升分析能力:②情境问题探究,凸显能力立课;③点拨引导合理,注重写的训练。建议:①落实先学后教,强化顺学而导 ②适度互动探究,提升总体效率
余日成《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点评:优点:①教师素质优良,课堂精神饱满;②注重习惯培养,学生预习较好;③引入情景探究,突出能力培养。建议:①贯彻指导意见,强化有效取舍;②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③适度情景探究,提升课堂效率
唐华英《公司的经营》课堂点评:优点:①视频欣赏,重在体验,意在引课;②自读教材,重在自主,意在铺垫;③概念解读,重在关键,意在深刻。建议:①贯彻指导意见,强化有效取舍;②引入生活话题,加深学生理解;③运用结构板书,促进知识掌握
王兵《公司的经营》课堂点评:优点:①遵循指导意见,内容取舍合理;②知识解读到位,凸显教师功底;③运用结构板书,促进知识掌握;建议:①落实课前预习,强化课堂铺垫;②引入生活话题,还要精当分析;③注意课堂细节,打造完美课堂
胡卫军《用对 立统一观点看问题》课堂点评:优点:①利用教材资源,促进知识理解;②注重知识讲解,过程思路清晰;③引用格言警句,展示哲学价值。建议:①强化学生主体,鼓励独立思考;②精选教学素材,更要整合运用;③重视课堂过渡,设计精美板书
王建军《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课堂点评:优点:①运用生活话题,促进知识巩固;②运用格言警句,促进知识理解;③运用表格填空,促进知识掌握。建议:①贯彻指导意见,强化有效取舍;②强化学生主体,鼓励独立思考;③重视课堂语言,落实当堂训练
汾中方成贵《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课堂点评。优点:①注重理念落实,构建生活课堂;②注重课堂小结,构建知识体系;③注重课堂训练,提升课堂实效。建议:①贯彻指导意见,强化有效取舍;②加强习惯培养,落实先学后教;③运用结构板书,促进知识掌握
陈新忠《市场配置资源》课堂点评。优点:①目标引导,自主学习;②师生互动,以本为本;③当堂训练,不准看书。建议:①注重习惯培养,全面提高质量;②遵循认知规律,引入话题探究;③注重知识教学,落实教师主导
唐升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堂点评。优点:①重视知识检查,夯实学科基础;②用好教材资源,注重知识解读; ③重视课堂小结,运用结构板书。建议:①注重习惯培养,全面提高质量;②引入热门话题,加强知识理解;③媒体辅助教学,提升课堂效率
倪富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堂点评。优点:①注重知识检查,课堂扎实有效; ②注重新课理念,构建生活课堂;③注重讲练结合,落实学法指导。建议:①遵循认知规律,合理处理教材;②注重材料整合,构建集约课堂;③注重点拨引导,观材互融互动
项红卫《传统文化的继承 》课堂点评。优点:①落实三维目标,构建生本课堂;②重视结构引领,落实自主学习;③引入生活话题,落实合作探究。建议:①遵循指导意见,合理处理教材;②注重材料整合,构建集约课堂;③注重话题选择,降低探究难度
威中徐翠迪《走进文化生活》课堂点评。优点:①注重基础检查,主线清晰合理;②注重话题探究,凸显能力立课;③注重答案展示,凸显关键词语。建议:①遵循认知规律,准确定位课堂;②构建知识网络,注重知识解读;③用好一本资料,落实系统训练
王宝英《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课堂点评。优点:①考点引导,落实自主学习;②情境探究,突出主干知识;③方法指导,突破辨析题型。建议:①导入简洁有效,复习全面有度;②展示规范答案,注重细节刻画;③运用结构板书,促进知识掌握
方婷红《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课堂点评。优点:①落实新课理念,转变教学方式;②落实知识检查,强化当堂掌握;③落实当堂训练,过程扎实有效。建议:①准确定位课堂,构建实效课堂;②强化结构意识,注重知识解读;③用好一本作业,训练系统扎实
杨海家《政治生活第五课》课堂点评。优点:①热门话题导入,激发复习兴趣;②展示学习目标,落实自主学习;③运用易混判断,加深知识掌握。建议:①减化课堂程序,打造实效课堂;②遵循指导意见,强化有效取舍;③构建知识体系,注重知识解读
唐平广《政治生活第五课》课堂点评。优点:①热门话题导入,激发复习兴趣;②展示学习目标,落实自主学习;③运用易混判断,加深知识掌握。建议:①减化课堂程序,打造实效课堂;②遵循指导意见,强化有效取舍;③构建知识体系,注重知识解读
第四篇:追求实在高效的地理课堂
追求实在高效的地理课堂
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与区域分异以及生产布局的科学,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地理教学,更能使学生获得促使其自身可持续发展所必备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思维,并能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因而中学地理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基础学科。那么,新课改精神指导下地理教学怎样才能落实课标要求,实现实在高效的地理课堂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入手。
一、设置有效的课堂问题
通过有效的课堂问题设置既可以带动学生的思维,又能使内容的衔接更加紧密,使知识体系更完整,使学生更容易被课堂吸引,顺利掌握所学内容,并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然而问题的设置不是以量取胜,也不能漫无目的地随意发问,要提高课堂效率,问题的提出必须是经过斟酌、推敲,能够让学生学到知识,锻炼思维,培养兴趣,这样的问题才是有效问题。
1、要注意问题主次关系的设置
问题的主次设置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视的环节。高效课堂应当在把握课堂内容重难点的基础上,确立引导问题的主次关系。比如,讲解“西北地区荒漠化”这一内容。荒漠化在我国影响大,分布广,但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有其自身的独特成因,因此这里的主要目的是把“荒漠化”与“西北地区”有机地联系起来,是围绕某个区域而展开的区域问题。问题的主要方面是西北地区的独特地理环境。因此我的第一个问题是:“看图说出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特点?”首先形成认识,整体特点是基于海陆位置基础之上形成的,接着再问:“西北地区的海陆位置对该地区的气候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下一个问题:“看图说出西北地区的降水状况”。由前两个问题,得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较少的特点,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引导,使学生明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背景—干旱。
2、要注意问题的先后次序设置
在讲授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时,要关注问题的先后次序。否则就会导致逻辑上的混乱,不便于学生理解。比如在讲“荒漠化”这一内容时,首先要明确教材这一内容的设立是为了让学生对荒漠化发生发展过程有一定的认识,有了这条主线索,问题的设置次序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了。我设置的第一个问题是“荒漠化的概念和发生过程”明确了荒漠化的概念和发生过程后,再问“荒漠化的原因有哪些?”“西北地区的荒漠化有哪些原因”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学生对于西北地区荒漠化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个整体的认识,通过有条理的讲解,让学生既把握了“荒漠”发展过程这一整体,又对期间各个环节形成鲜明认识。
3、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设置
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梯度,即“跳—跳够得着果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层层剖析中,既掌握了知识,又逐渐领悟出提问的一般模式,进而主动地模仿提出问题。
除上述主要方面外,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把书本回归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例如在《荒漠化的防治》教学中关于中斑点状荒漠化圈的讲解,我联系了我们当地农村的取水井周围土地退化让学生加以理解。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方面我经常采用一些漂亮的能给人新鲜感的地理景观图或视频资料来激发学生兴趣。
总之,课堂问题的设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环节,也是高效课堂的有利保障,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解决问题、知识传承层面上,而应当以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提问、勤于总结、敢于创新的综合素质为己任,培养更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二、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注重图文信息转换
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载体,是获取地理知识的重要源泉。新课标规定,读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掌握基本技能的要求中,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的地理图像。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不但应该让学生学会读图、识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地图,即会学、会用。古人云:“授之以鱼,得以一餐;教人以渔,终生受益。”学生学会正确读图、用图,不仅能在地理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对学生今后的毕业升学、踏入社会从事各种职业都有用处,可以说“心中有地图,走遍天下不迷路”。在地理教学中,我主要是图像为主线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教会学生正确读图
学习地图的目的在于用图,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会正确的读图方法,并通过反复练习,在实践中掌握。在地理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地图上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通过安排多次练习,教会学生在地图上辨方向、识图例、量算距离,并正确使用规范化的语言。对于教材中的插图,则要求学生看懂图意,学会归纳。例如在《荒漠化的防治》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能理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我利用了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图,西北地区地形图,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等引导学生看图讨论,最后由学生自己归纳西北干旱的自然背景。
2、培养学生正确用图
在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观察图像,思考问题,能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发挥想象,总结出新的知识,并从中学会记忆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在教学中,凡是能从图上获得的地理知识,都尽量运用读图来加强理解和形象记忆,有利于知识的牢固掌握。如《荒漠化的防治》的教学中,“天山南北坡降水量差异图”是全节的重点与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我在教学中是这样来处理的: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图形,结合我设计的问题进行引导,由浅入深的指导学生掌握读图用图的技巧。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养成运用地图来分析地理事物的习惯。
教会学生用图的同时还要注意加强学生图文信息转换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中进行萨赫勒地区商品性定居牧业对牧场环境带来的影响时,对学生加以正确的指导,让学生从图上获取信息并将所得到的信息转化为文字表述出来,加强图文信息转换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高课堂实效的重要途径。
教与学是永无止境的,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我会努力探究,追求实在高效的地理课堂!
以上就是我演讲的主要内容,谢谢各位评委!
第五篇:追求实在高效的地理课堂
追求实在高效的地理课堂
凤州初级中学
古 文
在本学期我校初一年级进行的高校课堂教学实验中,我有了一些收获,也有了一些思考,现总结如下:
思考之一:衡量高效课堂的指标是什么?
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基于以上两点,打造高效课堂从学生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参与探究了吗?参与发言了吗?参与讨论了吗?与人合作了吗?提出问题了吗?观察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从教师的角度来衡量:这节课,我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了吗?有漠视学生的现象吗?有浪费课堂时间的行为吗?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带给了学生什么?各环节目标达成度如何?
思考之二: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转变学习方式
只要能让学生的思维总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地探索知识并试图将刚刚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是一节高效的课,成功的课。调动学生思维的几点做法:
1、创设激趣的问题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是课堂对话的开端,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兴趣的激发。问题的有效性表现在一要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二要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三要注意对象的层次性,以达到让不同的学生都拥有思考的兴趣,思维的空间。如:示范课中首先提出一天中为什么中午时气温高,早晚气温低这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
2、创造合作进取的学习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自然也主要看学生学习的效果。在和谐的气氛中,在充满自信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好,效率最高,课堂的高效也就水到渠成了。为此,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从课前预习开始,到课内探究和课后帮教,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对学习中的薄弱环节进行监控、反思、调节、补救,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通过小组合作互助,调动学生的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加上教师适当的激励,为实现全体学生高效学习做好准备。如:示范课中,分组研究总结,绘制大气的受热过程图,这个过程锻炼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绘图能力。
3、进行科学的学法指导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善于为学生创设提问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进而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总结规律和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思考之三: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优化课堂结构,构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结构既包括宏观的结构即一堂课的总体教学构想,教学流程,又包括微观的结构即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怎么进行,如何衔接,时间大体如何分配等等,这些需要教师从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上下足功夫。这里要特别注意除了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外,更要注意教学对象的年龄、知识、认知能力,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同时预想到在课堂上有可能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好预设。
学习了《和平区关于聚焦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指导意见》不同课型的基本要求很有启发,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很有必要。如新授课的基本要求:要采取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倡“先学后教,精讲精练,当堂落实”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书本上学生能自己看懂的知识,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在示范课中,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部分,学生通过看书完全可以自己解决疑问,因此这部分内容以自主学习进行,让学生总结对比填表完成。对于这样的内容在平时上课时,教师要舍得把时间还给学生,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自我总结的能力。而对于影响削弱作用的因素这部分内容,在教材基础上进行了深化,教师由浅入深的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这节课的尾声,让学生通过画图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既锻炼了学生的绘图能力,又使学生对整节课的内容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而且在每一环节完成之后,马上设置练习,以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巩固应用,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出的“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