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销售误导综合治理表态发言稿
中国人寿甘州区支公司综合治理销售误
导表态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今天、张掖分公司全市系统召开“二季度个险渠道业务启动机暨综合治理销售误导会议”,按照大会议程安排,我代表甘州区支公司对综合治理销售误导专项工作做表态发言。我主要从对综合治理销售误导的认识、落实此项工作的具体举措等两个方面向分公司党委、总经理室和与会同仁做以下表态。
一、认真学习会议精神,提高全员对综合治理销售误导的认识。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抓服务、严监管、防风险、促发展”的监管要求。日前,总部、省市两级分公司分别召开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工作会议,传达贯彻近期保监会人身保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工作会、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会、防范化解退保风险工作座谈会等重要会议精神,保险行业及公司系统上下全面深入开展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工作拉开了序幕。近年来,甘州区支公司在分公司党委、总经理室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员工和营销员伙伴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年保费规模近亿元。但在发展的同时,一些违法违规问题,特别是销售误导已经成为甘州区市场最为突出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的中国人寿的声誉和形象,有可能动摇甘州区支公司持续发
展的根基。按照分公司党委和总经理室的安排,我们利用司务会议在班子成员、各职级主管和内勤人员当中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广泛的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并在4月5日召开了“甘州区支公司一季度总结二季度启动和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全员大会并进行了相关的培训。通过一系列的前期工作,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已经成为我们的共同心声,是防范经营风险的客观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是甘州区支公司长远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一定会引起高度的重视,我们也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物质财富不断增加,老龄化社会问题突显,广大农村客户养老和医疗保障需求将快速增长,甘州区农村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我们只有发展好、保护好、挖掘好现实的和潜在的保险资源,必须从现在起加大力度治理好销售误导问题,营造良好的保险生态环境,为下一步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制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举措,强抓综合治理销售误导的落实工作。
一是开展诚信教育 杜绝销售误导。在今后我们始终高度重视销售误导治理工作,持续开展“诚信我为先”主题教育,推动销售人员诚信品质建设,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等工作部署,深入开展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工作。不断加大违规行为惩戒力度,确保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和根本性的改观。
二是成立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工作小组,健全客户服务机制。为切实抓好销售误导治理工作,甘州区支公司将成立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公司销售误导治理工作提出五项指导原则,即坚持综合治理、坚持重点突破、坚持日常监督、坚持完善制度、坚持正面引导。从支公司管理人员到基层农村服务所,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建立健全保险销售体系和服务体系,力争通过最短时间的综合治理,实现销售行为规范,队伍素质大幅提升,客户满意度不断提高,销售风险有效防范的总体目标,逐步形成责任清晰、措施得力的综合治理销售误导长效机制。
三是开展自查自纠 树立支公司新面貌。针对当前销售误导的问题,我们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认真梳理排查可能产生误导风险的售前、售中、售后流程,从销售资格、销售培训、宣传资料、销售行为、客户回访、销售品质和客户投诉等七方面着手彻查销售风险,健全完善管控机制,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树立行业诚信形象。
四是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保险销售人员依法合规经营的自觉性。建立健全规范销售人员销售行为的相关制度、强化防范销售误导行为的内控措施,将销售误导问题作为评先评优和激励的重要内容。在产品宣传、产品促销等方面,严格执行分公司制定的相关规定,不给销售误导行为的产生留下空间。同时,加大教育培训投入,提高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真正做到实实在在卖保险。
通过以上行之有效的工作,借本次从上到下综合治理销售误导的有利时机,在分公司亲切关怀下,在广大销售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甘州区支公司真正实现组织领导要强有力,自查自纠要见成效,日常执行要下功夫,机制建设要上台阶的目标,构建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开创和谐发展的新局面,营造和谐发展的新氛围。促进队伍、业务和基础管理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第二篇: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整改工作报告提纲
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整改工作报告提纲
为全面落实开展工作更进一步推动自身业务的发展,积极响应分公司及保监会的号召,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全面梳理各项风险点并及时整改落实,认真开展了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
银保部成员迅速召开了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保监会会议精神,并认真组织全体销售人员学习《关于人身保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在销售人员早、夕会反复学习文件,将文件精神传达到每一位销售人员,要求认真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安排,明确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的精神,是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人身保险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做到不走过场、不留死角,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制定举措,严抓落实
为迅速贯彻落实人身保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工作会议精神,快速响应关于人身保险销售误导问题的工作部署,加大对销售误导的综合治理力度,银保部对防治销售误导工作做了系统、细致的部署: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为确保此次综合治理工作顺利进行,相关部门合规岗人员全力配合参与综合治理工作。
2、制定方案,开展自查
重点围绕从销售资质、销售培训、宣传资料、销售行为、客户回访、销售品质和客户投诉等七个方面入手,对销售环节是否管理到位,销售行为是否依法合规,内控制度是否健全合理有效,客户回访信息资料是否真实等问题全面开展自查工作。
3、加强培训,落实责任
通过晨会、夕会等多种形式加大对一线销售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教育培训,确保销售管理严格、销售行为规范。
4、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建立防范销售误导的长效机制 将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明确管控责任作为建立防范销售误导的长效机制,切实抓紧抓好。明确工作重点和要求,在全面梳理业务流程和相关内部制度基础上,查漏补缺。
同时,对涉及销售管理各个环节的管理职责和权限予以明确细分,以严格的考核体制为约束,确保防治销售误导的各项政策措施层层贯彻落实到位。明确责任追究制度,是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保障。对于查实的销售误导行为,除对当事人严肃处理外,要追究有关管理人员的责任。销售误导问题的主要表现
销售误导是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中出于故意或恶意,使得投保人相信并购买保险产品的行为。其行为表现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夸大宣传:营销员面对面推销形式,将自身产品与同业类似产品或其他金融产品比较时,夸大自己,自我抬高,令消费者形成错误认识,进而盲目投保。
二、片面介绍:例如,营销员只按高档利率预测分红水平,不演示低档和中档红利收益;只按公司以往投资收益描述分红情况,不如实告知分红不确定性;只介绍产品的投资收益功能,而对有关费用扣除、退保损失、投资风险等情况不明确提示,使消费者无法全面真实掌握新型产品的风险特性。
三、概念混淆:为吸引客户,增强说服力,销售人员将保险与其他金融产品概念相混淆,蒙蔽视听。
四、同业诋毁:为了招揽客户,有的销售人员将自身公司实力及产品的优势与同业的劣势相互比较,有的利用同业公司的负面消息进行诋毁攻击。
销售误导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整体素质不高。
一是营销员基础素质偏低。保险中介市场起步较晚,从业人员数量多、成分杂、分布广、底子薄,加上行业准入门槛偏低、人员流动较快,造成整体素质低。二是诚信合规意识淡薄。2.诚信动力不足。
营销员队伍的行业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尤其对于进入行业时间不长、收入波动性大的营销员而言,诚信展业的动力普遍不足,更容易产生不服从所在机构或团队管理的心理,也更容易为了眼前利益而误导客户。3.侥幸心理作祟。
在“业绩至上”的行业经营环境下,营销员往往容易在业绩考核的重压之下铤而走险。如果一次销售误导行为未被及时发现或有效制止,侥幸心理就可能持续存在并导致继发性的误导行为。
三、整改工作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银行保险业务方面
1.规范银保业务展业销售行为,严禁客户经理在销售的过程中通过夸大收益,与银行存款、基金进行类比等不合规方式销售保险产品。客户在投保前客户经理必须提示客户阅读投保提示书,并根据客户需求、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推荐合适的保险产品,不得进行误导或不实宣传,不得代替客户填写投保单等重要单证。
2.银保业务各类宣传品均由总公司或分公司统一印发和管理。严禁销售人员擅自印刷、制作宣传材料或者变更其内容。3.做好银保业务的售后服务工作,指定专人负责客户退保、咨询,积极做好退保客户的解释工作。对于非正常退保,应与合作渠道联合制定处理原则和标准流程,加强协调、密切配合,主动防范化解退保风险。对于涉嫌严重违规或可能导致群体性事件的投诉应立即向分公司书面汇报。
(二)个人营销业务方面
1.全员持证,确保合规。对营销员资料进行整理,对上岗前人员进行集中代资考培训,并组织参加代理人考试,统一在系统中申请展业证,并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打印展业证。2.严格把关,注重营销员素质。在营销员招募工作中,严格把关,加大营销员入司审查力度。
3.加强营销队伍管理,加大培训力度。银保部定期组织对销售代理人进行职业道德等的培训,强化诚信意识,对优秀代理人进行表彰活动,树立典范。
(三)客户服务方面
1.加大信息披露,做好客户风险提示工作。做好风险提示工作,确保保险合同和投保提示书由投保人亲笔签名确认,新型产品的风险提示语句由投保人亲笔抄录。
2.确保客户回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开展。回访是纠正误导销售的关键环节,督促业务人员指导客户正确填写联系方式(包括地址、邮编、电话),确保回访成功。对回访过程中发现的误导销售、虚假电话、代签名等现象要追究业务人员的责任并给予经济处罚。
3.妥善处理回访中发现的问题。对回访中发现的“投保人不知购买保险”、“年缴产品按趸交产品售卖”、“承诺高收益”等问题,进行沟通解释,尽可能挽留客户;对于可能涉及纠纷投诉升级的,可提请派专人陪同前往,协助妥善处理相关纠纷。
4.合规经营、提升业务品质。继续采取如定期召开业务品质分析会等具体措施,不断查找、改正业务开展中不合规的做法,杜绝误导销售,不断提升业务品质,确保各项业务良性发展。
5.加强对业务人员的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教育,加强诚信建设,不断提高业务人员规范展业的意识。做好客户保全、理赔等客户服务工作,及时满足客户需求,不断提高经营服务的质量。
自查自纠销售误导,一切落实于执行层面,有效执行才能改变现状。银保部全体同仁审时度势、强化教育。规范经营,齐抓共管,构筑健康持续的业务基础。
2012-9-19 ***公司
第三篇:黑龙江综合治理寿险销售误导调查报告
黑龙江综合治理寿险销售误导调查报告(1)2012年7月24日 14点10分 来源:中国保险报 作者:杨春风 刘伟 字号:T|T
[标签]寿险 销售误导
寿险销售误导问题深受社会各界诟病,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严重影响行业形象,危及行业生存、行业长远发展,成为“顽疾”。综合治理,刻不容缓。着眼于综合治理寿险销售误导,重点把脉剖析“根源”,寻求综合治理之策,黑龙江省保险行业协会和黑龙江保险学会联合开展了对全省寿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问题的深入调查。
寿险销售误导的主要表现形式与特点
在调查中,各家公司列举的销售误导表现形式大同小异,在业界也有着广泛共识。归纳起来,对消费者权益危害较大的主要有夸大宣传、混淆概念、片面介绍、同业诋毁、存单变保单等。销售过程中,主要围绕客户更多关注的“收益、保障”两大方面进行误导,表现形式集中为“三个夸大”,即,夸大产品收益率、夸大产品保障功能、夸大本公司产品,甚至把保险产品说成其他产品。
销售误导主要特点可概括为“四不”:1.不讲诚信。保险合同是最大诚信合同,保险经营遵循最大诚信原则,销售误导本质就是“不讲诚信”。2.不讲道德。有的销售误导行为,纯属于销售者的主观行为。3.不讲法律。有的销售误导涉嫌欺诈,违背客户意愿或是不征求客户意愿,擅自代签名或教唆投保人代替被保险人签名,或是引导消费者隐瞒不符合投保条件的事实。4.不当销售。作为一种产品,要销售给需要的人,销售给有消费能力的人。
综合治理销售误导 逐步改善保险消费环境
一、积极倡导绿色保险发展之路,逐步改善保险消费大环境。
绿色保险发展之路,是借用的概念,将生态观念引入保险业。旨在通过整合保险业各方面资源,逐步改善保险消费大环境,追求保险消费者和保险经营者、保险业与社会和谐共赢的发展局面,满足行业持续发展需要。
各保险市场主体从固本兴业出发,确立科学发展理念,更加注重长期发展规划,实施“绿色营销”战略,明确目标市场,持续提高业务发展质量和效益,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切实加强市场需求分析,推出适合国情、适合消费需求的保险产品,积极推进保险条款通俗化;更加注重引导销售人员诚信销售,高度重视并坚持执行投保提示工作,正确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自觉抵制销售误导等“有害营销”,努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健全和完善科学的考核机制、内控管理机制,逐步改变行业粗放发展、粗放管理的模式,以自身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监管部门组织行业协会、学会和各保险主体积极开展保险正面宣传,加强保险市场培育,加快保险知识普及力度;审慎推进保险费率一定范围内和幅度下的市场化,尽量改变保险产品同质化;高度重视信息披露,进一步加强保险主体信息披露管理,公开“行政处罚、人事任免、办事程度”等监管信息,让消费者获得更加充分的消费信息,引导社会公众逐步树立绿色保险消费理念;强化与银监局等代理渠道主管部门的协作,进一步规范保险代理市场;加强保险业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机制建设,利用好12378保险消费者投诉维权热线,健全纠纷调处机制,聘请社会监督员,使消费者维权途径便捷、高效;加大行业诚信自律建设和保险企业信用监管,建立健全覆盖全行业诚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二、稳妥审慎推进营销体制改革,逐步实现保险销售队伍职业化。
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必须从源头上治理销售人员的销售误导行为。在目前尚不成熟的营销体制下,保险营销员管理粗放、大进大出、素质不高、关系不顺等问题日益突出。作为保险业销售主力的营销员销售行为的“短期化”,已经成为销售误导产生的主要根源之一。可以说,改革保险营销员管理体制势在必行。但因其涉及到保险业内诸多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是深层次上的体制改革,务必稳妥审慎。应该在保持现有营销队伍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分层次、分步骤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工作,需要保险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与积极探索,需要劳动、人事、法律和监管部门的协作与配合,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
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依法理顺和明确保险公司与保险营销员的法律关系,切实维护保险营销员的合法权益,走保险营销队伍职业化发展之路。建立营销员与公司、与消费者之间“利益共同体”的关系,增强营销员的职业归属感、行业忠诚度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促进保险营销队伍稳定发展,有助于从体制上治理营销员的销售误导行为。
三、切实突出综合治理重点和难点,立足当前实际务求治理取得实效。
营造绿色保险消费环境,改革保险营销员体制是根本之策,也是一个较为漫长的渐进过程。综合治理销售误导,不能等,不能观望,必须拿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
黑龙江保监局于2011年开始积极探索治理销售误导的根本之策,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广泛调研,听取了消费者、消费者协会、新闻媒体、律师、保险公司及保险销售人员等各层面的意见和建议。学习借鉴了其他地区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治理寿险销售误导工作的意见》,配套制定了《黑龙江省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工作方案》,多层次、多角度、系统性安排了近几年全行业在治理销售误导方面要开展的重点工作。
如,狠抓电话回访环节、狠抓销售人员素质、狠抓银邮等重点领域。这“三个狠抓”切中了要害。通过统一寿险公司电话回访话术标准,规范回访工作,可以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也可以使保险公司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起到发现和化解销售误导的作用;通过严把营销员入口关,要求营销员100%持证上岗,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营销员的专业素质,对于持证率低的公司,保监局坚决给予省级公司分管副总警告及罚款处理,体现了监管的严肃性,显示了治理销售误导、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决心;通过重点加强银邮类机构兼业代理资质监管,细化商业银行保险业务监管指引等相关要求,初步遏制了银邮渠道销售误导行为。
四、建立起行业内综合治理工作互动机制,努力打造保险市场主体共同治理销售误导的工作格局。
在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工作上,黑龙江省各保险市场主体态度端正,按照保险监管部门和上级总公司的部署,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治理工作,按照要求开展了自查自纠活动。有的公司提出要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遇有公司在履行保单责任,与客户之间产生理解分歧、各种矛盾和纠纷时,从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诉求出发,不去机械地执行保单条款,积极主动承担保单责任,履行社会责任。
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务必治本抓源头,务必从保险市场主体的治理出发。为此,黑龙江保监局在全省寿险业建立了综合治理销售误导互动机制,不定期地组织各保险市场主体进行治理销售误导工作的交流与研讨活动,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形成了“保监局牵头,行业协会协调,保险主体抓落实”的“资源整合与资源共享、共同治理与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治理销售误导工作格局。
通过此次对全省寿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工作的调查,我们认为,全行业对于治理销售误导达成了广泛共识,能够客观承认行业上存在的种种销售误导乱象,能够深入剖析销售误导产生的深层次根源,能够真正认识到销售误导对于行业的严重危害,能够按照监管部门的部署,自觉主动地开展治理销售误导工作。我们相信,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是寿险业长治久安的固本兴业之策,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得到根治。
第四篇:销售误导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品质进一步得到了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及家人保障问题,使得中国保险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某些保险公司一味的追求保费的规模,没有确实做到以客户服务为核心,产生诸如:理赔难、销售误导等现象,从而导致国内的保险形象不佳。
中国保监会于2月份下达了“关于人身保险业综合治理销售误导有关工作的通知”,可以说此次文件的颁布,预示着中国保险行业即将面临着一场“革命”!同时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2月10日主持召开主席办公会,研究寿险销售误导专项治理工作。项主席强调今年将重点解决车险理赔难和寿险销售误导问题,保险监管部门要做到下决心、动真格、出重拳,坚定不移地抓好寿险销售误导治理工作。一是强化保险公司责任。二是强化高管人员责任。三是建立评价体系。四是建立长效机制。五是做好舆论监督。
中荷人寿保险公司对14号文件的颁布极度重视,并对公司各个省市员工组织学习,通过切实的例子,让我们再次深刻领会想在这个行业扎根生存,必须切实做到合序、合规、合法。
追根揭底,销售误导产生原因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片面追求签单成功率、图省事简化销售环节、熟人么不用说的太多、自身业务不精通错误理解保险条款、缺乏职业认同感片面追求短期利益。误导的产生对销售人员、客户、公司以及行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及不信任感。在以后的工作中要通过不断宣导让客户经理认识到误导的危害,做到自己及客户经理自查自纠、自负其责。把误导现象消灭于萌芽中。杜绝“误导”违规行为,是我们全体销售伙伴的共同目标,让我们一起努力!
第五篇:销售误导
最近,某公司的一位寿险营销员极力向记者推销一款寿险附加重大疾病保险的组合,并说这款组合产品是同类产品中最便宜、性价比最高的。记者不禁怀疑:寿险产品真的有性价比最高的吗?相信不少消费者也会遇到像记者一样的情况,面对寿险营销员的强力推销,对保险知识知之甚少的消费者害怕一不小心就被销售误导了。
保险产品的专业性和复杂性,使消费者很难准确解读保险产品责任及其合同条款,加上很多保险营销员在销售过程中未能充分履行“明确说明”的义务,导致销售误导行为时有发生。很多消费者在买保险时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听起来差不多的产品,价格上会有差异呢?能否根据产品的价格来选?
一位寿险公司精算师告诉记者,寿险产品的定价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过程。产品价格的确定除了要考虑保险公司对该产品的经验假设,还要综合考虑保险公司的产品策略及定位、产品面对的客户群体、核保及风险筛选的标准和方法等因素。举一个例子,某公司对产品的核保要求比较严格,其要求对所有申请投保的客户都进行体检,只有体检合格的客户才可以承保。这样的要求使该公司的预期死亡率和逆选择风险都得以改善和有效控制,但是,也使保险公司的营运成本有所提高。所以,最终对价格的影响要综合衡量这两方面不同的因素。
事实上,我国寿险产品的定价主要是根据生命表和预定利率来测算的,但是目前各公司的预定利率存在差异,参考的生命表也并不统一,所以价格上无法比较。但是,有一点可以让消费者放心,所有产品设计出来后都要报备保监会,然后才能上市销售。
“寿险产品单纯比较价格毫无意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庹国柱表示,寿险与财产险不同,虽然一直以来说寿险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但是市场上根本找不到两款同样的寿险产品,各公司的同类产品都存在差异,在保险期限、保险责任、除外责任等方面不可能完全相同,所以单纯比较价格没有意义。消费者在购买时可以货比三家,但比的时候不能光看价格,还要看其保障范围、期限等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
上述寿险公司精算师也表示,如要做比较,就须做综合全面的比较,消费者在购买保险产品时不应该只简单考虑产品的价格。对消费者来说,所购买的保险产品是否能满足其保障或其他方面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同时,购买一款寿险产品,消费者还要考虑保险公司所提供的服务及服务质量、保险公司的品牌以及保险公司的财务能力等。
其实,说到底,寿险产品之所以难通过价格比较,根本原因还是其条款没有实现标准化。一些条款设计基本实现了标准化的产品是可以比较价格的,比如车险和家财险。而寿险产品的标准化进程比较缓慢,目前,除了重疾险的基本保障疾病进行了标准化之外,只有一些简单的定期寿险可以拿过来比一比。
很多消费者在购买寿险产品时,都希望能够“明明白白买保险”,而“明明白白买保险”需要建立在产品条款标准化基础之上。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不能仅限于实现“通俗化”,用几个“您”和“我们”这样拉近距离的词语,更重要的是尽量实现同类产品条款的标准化,比如在具体的保障责任和理赔范围上,需要制定全行业的统一标准,不能只告知保障范围,不告知除外责任。
在2012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表示,今年保险监管工作要重点解决车险理赔难和寿险销售误导问题。而逐渐实现寿险产品在产品条款、理赔服务等方面的标准化,也是解决销售误导的途径之一。令人欣慰的是,保监会已经把保险产品的标准化放到了议事日程之上,早在2008年便提出了“定期寿险、终身寿险和年金保险等将走上标准化条款的道路”。希望相关举措能够早日推出,诸如重疾险这样的标准化保险产品能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