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中国市场主体诚信品牌的建立
论中国市场主体诚信品牌的建立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市场主体面临主体地位和人格的严峻挑战。应该正视诚信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自立自强,向世界亮出中国自己的诚信品牌战略,走自主品牌战略之路,强化主体要素诚信品牌建设,优化诚信品牌 战略文化,推行政府诚信品牌工程,在国内外树立良好的诚信品牌形象。
[关键词] 市场主体;诚信;品牌
诚信不仅仅是一种德性,也是一种社会契约和行为规则。随着经济和贸易全球化的推进,社会的诚信程度已经关乎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和民族的国际生存。中国加入WTO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市场主体的诚信体系及机制的建立就变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市场主体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一般指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大公司的跨国经营和金融国际化,它标志着世界范围经济活动相互依赖的加剧和加深。经济全球化最基本的特征是商品、技术、信息以及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它作为一股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涤荡着全世界,当然会对中国市场主体产生冲击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中国市场主体的主体地位形成挑战。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从经济全球化兴起之时,发达国家就把它作为谋取经济、政治霸权的手段,而中国经济体制及企业制度尚处于转轨之中,这势必造成对我国市场主体地位的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是跨国公司。在全球拓展中,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在很大程度上主宰了产业的分布,实施世界范围的经济扩张和少数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这样,就形成了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在产业上的垂直分工,而如果产业结构雷同,就有可能使我国行业结构层次低、较为单一,从而使竞争增大,“后发性优势”减小。产业结构的差异及跨国公司的经济扩张,使我国的市场有可能越来越被外资所占有,使原有的市场主体的地位受到极大的威胁。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发达国家对我们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反倾销”此起彼伏,而西方国家对其占优势的高科技产业,尤其是信息技术产业主张实行开放,这更给我国的市场主体地位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市场主体的主体人格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所谓人格,是人具有社会意义的各种特性的统一体和配合方式,是制约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变量。其中,品质在各种人格特性中居于核心的地位。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形成与特定时期相适应的人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世界经济已步入了“诚信经济时代”。现代企业在竞争商品的同时,也在竞争着诚信,诚信已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融入了企业,成为企业能否长久生存的一个决定因素。
二、诚信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诚信及信用体系建设已成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必须认真面对和彻底解决的重要课题。只有遵循诚信原则,才能在国际国内经济交往中站稳脚跟,收获市场果实,成为最后的赢家。具体来讲,诚信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如下方面:
1.诚信是一种有助于开拓国际市场的利器。开拓国际市场,固然需要建立能及早掌握市场动向,并针对需求来作细致且迅速对应的体制,设立生产和销售据点,拥有一个与市场直
接连贯的完善的供应体制,还要首先以诚信示人,树立一种重规则、讲诚实、守信用的国际形象。诚信是一种比技术、产品等更具膨化作用的形象要素。一个诚信生产和经营的企业必然致力于向各国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合理的商品价格和一流的销售服务,并以此来树立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赢得市场所必需的信誉。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容不得一丝一毫的背信弃义行为;否则,将在国际信用体系的严密监控中失分、降级、进入黑名单,不仅形象受损,口碑尽失,而且还面临制度的重罚和市场的驱逐。实践证明,以诚信为本的企业可以创造更大更成熟的消费群体,可以在开拓国际市场上获得先机。
2.诚信是一种协调国际经济关系的润滑剂。在现代国际化企业普遍标榜企业社会责任、推行企业社会责任认证制度的背景下,讲求诚信的企业能比较自觉的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协调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关系,从而达到与社会同步前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处理国际经济关系同样如此。诚信经营可以使涉外企业赢得合作者的信任与支持。因此,企业要在国际上求生存,谋发展,就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依靠众多的合作伙伴的信任和支持。而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以诚信原则为基础的。诚信有助于使合作各方意识到合作关系的潜力,节省交易成本。即便是发生涉外经济纠纷、经营矛盾、贸易摩擦时,诚字当头就成为调解和协调的重要策略,以诚换情,以诚维权,以诚致远,以诚谋和,不唯一时一事之得失,但求有始有终之仁义。如此终将获得关系对象的理解和尊重,以诚心换诚心,以信誉换信誉,达到双赢或多赢的局面。反之,倘若不讲诚信,拒绝承担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惟利是图,便会造成劳资关系紧张,给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危害,那必然会激化各种矛盾,引起公众的不满,最终会使企业走向孤立甚至衰败。
3.诚信是一种接轨国际经济体系的粘合剂。与国际接轨,当然要从立法立规、制度建设上下工夫。但首要的方面是在观念上接轨,特别是诚信理念的内部一致和外部契合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在立法与国际接轨时,诚信具有先发的优势,即以诚信为重要内核,在指导原则、立法精神等方面向国际标准靠拢,并依据国际标准废除那些违背市场经济规律、妨碍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法律法规,修改、完善部分内容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法律法规,加快有关对外贸易的法律建设,使对外贸易与国际接轨,通过法规系统性,尽快实现贸易规范化。另一方面,从与国际接轨的当前重点来看,作为是否讲诚信之标志的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成为与国际接轨的当务之急,具有以点带面的功效。在新经济时代,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诚信成为时代的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时代的重任。我国尽管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但仍存在诸如侵权盗版、假冒伪劣等问题,与当前知识保护与国际贸易多边制裁挂钩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的大趋势很不协调,这将会导致更多的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必须在全社会进一步倡导诚信,加强立法和执法,使企业和个人能够自觉地坚持执行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使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
4.诚信是一种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资本。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竞争力中的关键因素,它和货币资本、劳动力资本一样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在国际间的竞争更趋激烈,不仅是技术、设备、产品等硬件的竞争,更是诚信、形象等软件的竞争。企业的信誉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与企业技术创新等硬件方面的优势一起造就企业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诚信具有资本属性,它能使企业的成本降低,使企业的形象升华,使企业的利润增殖。我国加入WTO后,为各外贸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国际竞争的最终结果是信誉的竞争、品牌的竞争。诚信是国际商业伦理的基本规范,诚信经营可以使企业更加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无论在国内市场上与跨国企业竞争,还是走出国门作为跨国企业与其他企业竞争,都有必要经营好自己的诚信状况。对于外贸企业来说,诚信经营,在消费者及合作伙伴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信誉,积累起“雄厚”的信誉资本,将有利于各外贸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赢得国际市场。否则,它不仅在国际上无立锥之地,在国内也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随着WTO和多边贸易协定的落实而丧失基本的竞争力,最终必然被市场竞争所淘汰。
三、中国市场主体建设诚信品牌的战略
目前,中国市场主体正处于“品牌信誉时代”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中国市场主体必须把诚信意识提到一个战略高度来思考和应对,向世界亮出自己的诚信品牌战略。
第一,走市场主体诚信品牌战略之路。即企业始终以诚信为基础,从诚信品牌的战略、定位、宣传、管理、维护、延伸诸环节上加强诚信策略,树立诚信品牌战略环节。要瞄准品牌定位中的诚信战略,追求高质量的诚信品质,准确清晰、具有差异化并长期坚持。注重品牌宣传中的诚信战略,实事求是、不浮夸,长期保持一致。落实品牌管理中的诚信战略,防止和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增强危机管理意识,不推脱责任,注重管理的伦理要求。第二,使市场主体成为诚信品牌的维护管理要素。即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员工、合作团队都来自觉提升道德观念,成为诚信品牌要素,达到主体全员诚信。首先,提高企业经营者素质、信用意识、人格信誉是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健全企业信用机制和提高诚信水平的决定性因素。诚信经营是企业发展之本,企业家的人格信誉是企业信用行为的人格化的代表。诚实守信是经营领导者人格品德和管理能力最重要的评价标准,也是他们经营行为的最重要特征。其次,打造员工诚信是企业信誉的重要保证。企业的全体员工应增强品牌诚信经营的战略意识。企业是靠全体员工对品牌的关心、爱心和忠诚的精神铸成的,因此应注重在员工中深入进行品牌诚信经营的教育,让每一个员工自觉地、持之以恒地用自己一流的工作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来创造品牌,保护品牌。再次,建立诚信的团队和管理组织,使企业与合作伙伴及社会之间的达成诚信的关系。具体来讲,要建立团队内部诚信关系,使团队能够为实现更广阔范围内的战略目标而共同行动,相互协调,应对困境;要建立管理组织之间的诚信关系,使企业不同部门之间在诚实和信任的基础上密切合作;要建立企业与合作伙伴的诚信关系,获得伙伴的信任,维持合作的最佳保障,保持合作的持久,以便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要建立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诚信关系,使以顾客为导向成为当今品牌竞争的共同和最高的战略,并始终贯彻于品牌经营的全过程;要建立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诚信关系,使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发挥为社会创造产品、提供服务的功能,承担着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公众需求的满足等社会责任,而这就是其对社会的诚信表现。
第三,抓好诚信品牌文化建设,优化诚信品牌战略文化。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品牌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品牌文化通过品牌将视野扩展到整个文化领域,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并不断将其转化为资产。但是,品牌文化必须建立在言行一致、真实可信的基础之上,即成为诚信品牌文化。它的形成,一要形成一种对现实的共同观点和前景认识,即认识到外部的挑战之严峻或竞争之艰难,产生同呼吸共命运的认识和感觉,相互形成信任,从而使诚信的品牌文化扎根。二要依靠真正被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生存。诚信文化需要一整套全面的价值观和规则来指导个人和团队的行为,使品牌经营中形成并巩固一套“维系诚信”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实行和遵守的过程就是诚信品牌文化的建立和形成的过程。三要突出一些有力的诚信“标志”。在形成诚信品牌文化的过程中,对反映诚信要求的各种典型事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类整理,形成诚信的代表性指标或“标志”,从正面和反面同时对员工进行教育和现身说法,使大家都知道诚信的要求和界限。当这些诚信“标志”印入人脑,并以此为根据投入品牌的经营中,诚信文化也会成长起来。第四,政府讲诚守信,率先垂范,打造优良的政府诚信品牌。中国政府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一贯讲诚信、重诺言,树立了一个大国政府负责任的良好形象。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在世界经济事务中的地位得到提高,相应的,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威望和公信力
也得以提升。然而,在经济改革和政府改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影响政府诚信形象的不和谐现象。因此,民众呼唤“诚信政府”,“诚信政府”的建设应运而生。在诚信势在必行的大环境下,诚信省、诚信市、诚信公务员创建活动纷纷出台。如南京市政府提出“建信用南京城,做诚信南京人”,大力推行以提高政府公信力为主要内容的政府诚信建设。而上海的杨浦区则率先开始在全区公务员管理中引进个人诚信教育和个人信用报告制度。
总结当前在政府诚信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认为政府诚信品牌战略的关键在于政府在国家诚信建设中扮演好公正的裁判员、公开的市场经济建设师、公平的人民公仆和严格的监管员四个重大的诚信角色。公正的裁判员要求政府诚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牢固的制度保证,关键在于政府本身要有很高的诚信度和公信力。公开的市场经济建设师要求政府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不仅是社会经济活动规则的制定者,而且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政府的作用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公平的人民公仆要求大力加强政府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的角色意识。同时,必须加大惩罚措施以提高腐败行为的风险成本,处理经济活动中各种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时应该采取效率和公平兼顾的原则,公平地对待百姓,切实解决他们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严格的监管员要求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各尽其责,完善诚信监管制度、加强诚信监管力度,使诚信有规可循、有规必循,达到提升守信企业诚信等级和鞭笞失信主体的目的。
总体来讲,中国市场主体在进行诚信品牌建设的时候,既要从主体内部系统思考构建市场主体的要素诚信品牌战略和过程诚信品牌战略,又要关注企业外部环境与其系统内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同时,由于作为国际化的市场主体,中国市场主体的诚信品牌建设与国家政府和文化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有必要构建政府的和文化的诚信品牌战略。
第二篇:毕节市七星关区建立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毕节市七星关区
建立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
为加强我区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交易安全,维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近日,区人民政府决定建立毕节市七星关区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该制度是在区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统筹、协调、指导我区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研究制定全区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相关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监管以及信息征集和公开中的重大事项。制度规定联席会议由召集人或常务召集人主持召开,根据会议内容和工作需要,可邀请有关单位列席。联席会议以会议纪要形式确认会议议定事项,印发各成员单位和有关部门,并抄报区人民政府。联席会议办公室可根据工作需要,报请联席会议召集人同意,不定期组织各成员单位召开专题会议,并及时向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通报会议议定事项。制度要求联席会议要定期向区人民政府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主动研究我区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的有关问题,积极参加联席会议并认真落实联席会议议定的工作事项,并加强相互沟通,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共同做好我区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加强与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做好会议记录、纪要的印发及有关信息的收集和档案管理工作,并按成员单位要求及时提
供资料信息。同时,对市场主体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对策建议,应经联席会议讨论通过,上报区人民政府。
七星关区纪委孙站
第三篇:论如何建立完善的司法鉴定诚信体系
论如何建立完善的司法鉴定诚信体系
摘要:
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司法鉴定诚信体系,但现行的司法鉴定城西体系还不够完善,为提高司法鉴定公信力度,如何建立司法一个完善的司法鉴定诚信体系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建立完善的司法鉴定诚信体系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建立司法鉴定诚信体系进行了思考。
关键字:
司法鉴定;诚信体系;体系构建
司法实践中,人们常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没有证据就别打官司。可见司法鉴定结论作为确定事实的法定证据,对诉讼、仲裁起着重要乃至决定性作用。因此有人说司法鉴定是“证据之王”,是捍卫司法公正的“科学卫士”。在“重证据、轻口供”的今天,司法鉴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如何保证司法鉴定的社会公信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司法鉴定诚信体系建立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司法鉴定意见属于我国诉讼法律规定的七种法定证据之一,不仅其本身具有证据功能,而且有印证、判定其他证据的独特功能,对于查明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保障诉讼活动依法、顺利进行,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而这种作用的发挥,必须依靠科学的司法鉴定体制来保障,依靠有效的司法鉴定管理来保证。从我国司法鉴定实践来看,现行的司法鉴定制度要明显滞后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步伐和诉讼制度的改革,存在着不少弊端。这些弊端的存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鉴定的客观与公正,影响了诉讼活动的开展与成效,也影响到鉴定结论的公信力。建立完善的司法鉴定诚信体系是提高司法鉴定公信力的有效途径。《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建立司法鉴定人诚信档案,对司法鉴定人进行诚信了诉讼活动的开展与成效,也影响到鉴定结论的公信力。建立完善的司法鉴定诚信体系是提高司法鉴定公信力的有效途径。《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司法行政机关依法建立司法鉴定人诚信档案,对司法鉴定人进行诚信等级评估。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诚信作为一种调节和整合人们相互间利益关系的非正式制度,在人类道德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是人的立身之本,更是当代司法鉴定人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面对当今司法鉴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强司法鉴定人的诚信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建立和完善司法鉴定行业诚信体系是加强司法鉴定人诚信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司法鉴定诚信体系建立情况
1、建立司法鉴定机构及司法鉴定人诚信档案。司法鉴定诚信档案就是将司法鉴定执业主体的执业行为,以档案的形式记录下来,将执业的每个环节、整个工作流程以及执业行为的考核评价、跟踪管理等全部纳入监督视野,形成科学完善的监督体系。共包括司法鉴定机构档案和司法鉴定人个人档案两种,是不同于司法鉴定业务档案和统计档案的一种新的档案管理形式,档案内容包括司法鉴定机构及司法鉴定人的基本信息,以及业务特长、工作业绩、受表彰情况、不良纪录、投诉渠道等可以反映诚信程度的有关事项。我市利用三个月时间指派专人负责建立健全了全市司法鉴定机构及司法鉴定人诚信档案,全市通过年检注册的10家司法鉴定机构,100名司法鉴定人都有独立的诚信档案。司法鉴定诚信档案的建立对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进一步丰富了司法鉴定执业监督的形式,对于解决当前司法鉴定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促进执业公开、公平、公正,提高鉴定机构的规范化建设水平、司法鉴定人的执业能力和司法鉴定工作质量,促进全市司法鉴定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制定司法鉴定机构诚信管理制度。为维护全市司法鉴定机构的信誉,规范司法鉴定机构的执业行为,加强司法鉴定机构及其鉴定人的诚信制度建设,提高司法鉴定管理工作透明度,强化自律意识,维护司法公正,树立司法鉴定机构的社会公信力,根据我市司法鉴定行业现状,制定了司法鉴定机构诚信管理制度。制度中明确规定司法鉴定人应当以诚信为本,恪尽职守,珍惜信誉,提高业务素质,廉洁自律,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提高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司法鉴定行业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依法、准确、及时、便捷”的原则,分类建立司法鉴定机构及其鉴定人诚信记录档案,全面准确地反映司法鉴定人执业情况。对违反本规定的司法鉴定机构及其鉴定人,由市司法行政机关视情节轻重报省司法厅进行处理。
3、实行服务质量监督卡制度。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司法鉴定机构的诚信建设,促进司法鉴定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增强司法鉴定的社会公信力,提高司法鉴定机构的服务质量,加大社会监督力度,我们在全市司法鉴定机构中实行服务监督卡制度.凡是签定委托合同办理的司法鉴定事务,司法鉴定所与当事人签订合同的同时,必须向当事人发放《司法鉴定服务质量监督卡》,并告知当事人填写及收回方式。监督卡实行编号登记,结案后统一收回附卷存档。监督卡采用当事人问卷评价方式,主要内容包括:服务态度、鉴定质量、鉴定收费、举止仪表、语言文明和举报监督电话等。
4、开展诚信星级创建活动。市司法局同市司法鉴定人协会为加强司法鉴定机构的诚信建设,促进司法鉴定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共同研究决定,在全市司法鉴定机构中广泛开展诚信建设星级创建活动,并制定出台了《七台河市司法鉴定机构诚信建设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司法鉴定机构诚信建设目标考核分为综合工作目标和诚信工作目标两大项进行,其中诚信工作目标占60%,包括建立公示、回避制度,投诉调查处理和错案赔偿制度,建立司法鉴定人服务监督卡制度,规范委托合同,质量监督等工作情况。考核采取单位自查、检查组抽查和年终评比的方式进行,最后报市司法局考核领导小组审议通过。诚信星级单位由市司法鉴定人协会命名颁发诚信牌匾,并挂牌公示。目标考核内容每年修订一次,挂牌不搞终身制,每年开展一次评比,第二年的星级等级重新评定。挂牌期间如发生严重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经考核领导小组研究决定随时予以降级。开展司法鉴定机构的诚信创建活动,有利于提高司法鉴定的社会公信力,推进司法鉴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司法鉴定诚信体系,增强司法鉴定公信力
1、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质量是司法鉴定的生命和灵魂,是司法鉴定公信力的源泉和保证"。司法鉴定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声誉,而且直接关系到诉讼中事实的认定、法律的适用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保护。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必须充分认识提高司法鉴定质量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切实加强司法鉴定质量管理;要正确把握司法鉴定的发展方向,始终坚持司法鉴定客观、独立和公正的原则,明确司法鉴定的公共服务性质,坚决纠正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无视鉴定质量的行为。
2、要建立健全司法鉴定管理规章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颁布实施后,我国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法律基础逐步增强。我们应当认真贯彻执行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用制度规范人、用制度约束行为的良好氛围。紧密结合本地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和管理规则,以推动司法鉴定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3、要不断强化对鉴定执业行为的监督管理。随着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深入,司法鉴定社会化的程度将会越来越高。我们必须尽快适应司法鉴定形势发展的需要,强化职能意识,切实履行好对司法鉴定执业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根据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需要,在规范管理行为、增强管理能力、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管理、民主管理和依法管理,规范鉴定行为、监督执业活动、预防和治理违法违规鉴定,维护司法鉴定工作的良好秩序。
4、要切实加强司法鉴定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司法鉴定人队伍是司法鉴定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是做好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根本,也是优质高效地提供司法鉴定服务的重要保障。作为司法鉴定管理部门,我们要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严格依法加强管理,全面推进司法鉴定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树立司法鉴定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李冰.司法鉴定学[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2]何家弘主编.司法鉴定制度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3]卞建林郭志媛.规范我国司法鉴定的思考[N].检察日报.2001-04-05.[4]孙业群.构筑我国司法鉴定新体制[J].现代法学.1999.[5]尹丽华.完善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两个问题[J].律师世界.2001.
第四篇:(正文)由中国好声音的成功——论选秀节目品牌的成功建立
由中国好声音的成功——论选秀节目品牌的成功建立
摘要
近年来,音乐选秀节目异军突起,活跃荧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收视高潮,已经成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主流形态。2012年7月13日,一档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风靡全国,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同前些年成功的选秀品牌节目《超级女声》一样,凭借极高的收视率、极大的影响力和丰厚的广告收入,再次成为音乐选秀节目成功的典范,将选秀节目推向了另一个电视收视高潮。《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是多方努力的成果,本论文以《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为例,通过对节目的内容、受众定位、功能定位进行分析,对节目的规则设计、营销模式进行系统阐述,深入探究选秀节目品牌是如何成功建立的,《中国好声音》是如何弘扬和传递主流价值观的,为我国今后的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提出值得借鉴的意见,促进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国好声音 选秀节目 品牌 品牌塑造
近年来,各大电视台都在积极筹划具有创新性、高收视率的品牌节目作为有力的武器在竞争激烈的娱乐节目中独树一帜,独占鳌头。《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我是传奇》《我爱记歌词》《职来职往》等真人秀品牌节目,凭借自己独具特色的节目形式,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中国好声音》作为2012年最成功的音乐选秀节目,已然成为浙江卫视的品牌节目,本文将《中国好声音》作为成功的典型案例,深入探究选秀节目品牌是如何成功建立的,通过对节目的内容、受众定位、功能定位进行分析,对节目的规则设计、营销模式进行系统阐述,从而引发选秀节目品牌成功后的反思和启示。采用文献法、归纳法、对比法等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俺联系,为选秀节目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改革意见,促进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健康发展。
第一章 电视品牌节目与选秀节目
第一节 电视品牌节目的理论概述
一、品牌与电视品牌
1、品牌的内涵
20世纪60年代,品牌理论是国外学者大卫·奥格威提出的,他主张要对品牌的内在形象进行塑造,必须从深层次上去区分竞争品牌,品牌的塑造并不是突出产品之间的微小差异,而是要提高品牌在市场上的地位。国内知名学者黄长福提出,品牌是一个多维度的综合体,包括产品形象要素、产品功能、消费者心理要素等等。随着电视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品牌塑造已然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
一般来说,品牌的构成包括精神文化部分、物质文化部分和行为文化部分,这三大部分形成了品牌的三大系统,即精神文化系统、物载系统和行为文化系统,从而构成了完整的品牌系统。三大系统相辅相成,对品牌的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电视品牌的内涵
众所周知,电视台的发展要考虑收视率这一重要因素,稳定性是收视率的一个重要保障之一。于是,品牌成为了电视台着重打造的部分,通过品牌节目吸引稳定的受众群和广告赞助来支撑电视台的长远发展。
电视品牌既然作为一种品牌,它就具备了品牌的一般特点,即风格独特、标识统一、质量稳定,并且在目标受众中有较高的知名度。因为品牌具有相对稳定性,品牌效应一旦形成,在无形中就能创造出市场价值,不仅有利于节省大量的宣传成本,而且能够取得很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品牌化”战略已经成为各大电视台竞争的杀手锏。
第二节 国内选秀节目概况
一、西方和本土:选秀节目的演变
选秀节目做为一种节目形态,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在全球兴起和蔓延,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国外的选秀节目具有创新性、趣味性、原创性,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精神需要。作为院子西方的“舶来品”,选秀节目在中国的发展也只有短短十年时间,任何节目形式都要适应本土的特点,在不断地演化过程中寻找自己真正的特色。近两年,音乐选秀节目迅猛发展,几乎所有的电视台和视频网站都重磅推出了自己的品牌节目,比如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我爱记歌词》、湖南卫视《快乐女声》、优酷视频的《我是传奇》、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都成为家喻户晓的优秀选秀品牌节目,让所有怀揣梦想的人们,借用电视台为他们搭建的表演平台,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开启了一个“民星”的时代。
二、国内选秀节目出现的问题
虽然选秀品牌节目成功造就了像吉克隽逸、平安、吴莫愁、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尚雯婕等一批又一批的“明星”,但是,井喷式的发展和骄人的成绩背后,也同样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首先,“一夜成名”是选秀节目的常见现象,年轻人都有追逐梦想的权利,但是这种“一夜成名”的心理会促使他们急功近利,怀着侥幸的心理,不能脚踏实地的生活,有报道称有的年轻人为成名,全年奔走于各类选秀节目,浪费时间和精力,即耽误学习又影响正常的生活。其次,中国的选秀节目大多照搬国外的节目形式,缺乏自己的原创性,比如《中国好声音》是照搬荷兰的《The Voice》,不利于中国电视节目的长远发展。再次,中国选秀节目擅于炒作,炒作选手的丑闻,对青少年和社会都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比如《中国好声音》中的徐海星,被爆曾经经常出入夜店,生活不检点,造成了恶劣的的社会影响。
第二章 《中国好声音》的品牌定位
第一节 《中国好声音》节目内容简介
《中国好声音》是由浙江卫视联合星空华文传媒旗下灿星制作公司强力打造的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自2012年7月13日播出以来收视率屡创新高,首期收视率破1.5%,第二期2.8%,仅推出第三期节目后的电视收视率已经飙升到3.1%,而同期爱奇艺网的网络播放量突破7000万次,节目冠名费6000万。节目邀请刘欢、那英、庾澄庆和杨坤四位华语乐坛的一线巨星担任评委,组成了中国音乐类节目中最为专业的明星导师阵容。
第二节《中国好声音》的受众定位
《中国好声音》首播获得高收视率,第三期节目电视收视率飙升到3.1%,并且获得了网络等其他媒体的高关注度和热议,主要是因为该节目满足了受众的许多需求。
1、放松紧张的心情,满足受众休闲娱乐需求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都承受着很大的精神压力和生活压力,人们都希望在一天繁重的工作结束后能够打开电视收看一些能够缓解精神压力的娱乐节目。《中国好声音》作为一档音乐选秀节目,蕴含了诸多吸引受众的娱乐元素。动人的音乐、炫美的灯光、饱含悬念的结果、四位导师相互调侃、盲听盲选、选手反选等等都成为娱乐大众的刺激点。
2、追求自我的价值,为自我评价提供参考框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中国好声音》就为有梦想、有故事、爱好音乐的人提供了一个最求自我价值的平台。《中国好声音》的受众是青年人,经过一周繁忙的工作,在星期五晚上很想与家人一起收看娱乐节目来放松心情。另外,《中国好声音》坚持只要你有梦想、爱音乐,无论长相、地位、身份都可以来参加比赛,这样就出现了像出自大山的吉克
隽逸、来自知情家庭的平安、音乐学院学生张玮等等一些平凡的人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它提醒受众只要拥有梦想,不断追求梦想,就会有希望,受众从这些选手的身上获得了自信和希望。
3、提供热议的话题,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中国好声音》自播出以来就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各大电视台、报纸、视频网站、微博都对选手、导师津津乐道,成为了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论话题。大众对选手的淘汰、选手的身世、导师的指导以及选手的八卦新闻颇有兴趣,网站论坛称赞声和质疑声不断,人们彼此互动,热烈讨论,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第三节 《中国好声音》的功能定位
一、节目形式——娱乐
选秀节目是一种文化商品,追求经济利益时无可厚非的。当然娱乐室选秀节目最为重要的功能,节目的目的就是为观众提供娱乐,借以获得回报。选秀节目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文化消费品,需要以受众为导向,满足受众的娱乐消费需求。
《中国好声音》的出现,为选秀节目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以其特殊的节目形式在众多娱乐节目中独树一帜,动听的音乐、炫美的灯光、幽默的导师都无疑成为人们获得娱乐感受的重要因素。《中国好声音》的新闻也时常成为在报纸、杂志和视频网站的头条,充分发挥了其娱乐功能。另外,导师之间相互调侃,争夺学员,在历年的选秀节目中也是首创之举,导师放下身段,与学员之间是平等的关系,这种特色也深深吸引着受众,成为大众的娱乐谈资。
二、节目内核——励志
《中国好声音》沿袭了历年以来的选秀节目的精髓,比如灯光、气氛、舞美、造型,并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散发出独特的精神魅力,其中“励志”成为了该节目的精神内核。一群有音乐梦想的人聚集于此,展现自己的实力,这种励志精神激励着现代年轻人,有着积极的社会影响。在每个学员表演之前,节目都会播放一段该学员的VCR视频,简单的介绍学员的音乐之路,比如来自大山的吉克隽逸、来自知青家庭的平安和音乐学院学生吴莫愁,都凭借他们对音乐的执着和热爱实现了自己的音乐梦想,成为了耀眼的“新星”。他们的精神力量必然激励着还在为梦想拼搏的人们。
第三章 品牌节目的设计:《中国好声音》的内容设置
第一节 节目规则的设计
一、盲听盲选
“盲听盲选”是《中国好声音》最大的亮点之一,它一改以往选秀节目评审和选手面对面的形式,评委采取盲听的方式选择自己喜爱的选手。每位选手出场时,四位专业评审是背对着他们,他们只能通过选手的声音来进行选择,这样的选拔方式独树一帜,很有新意。节目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导师之间会相互调侃,给人亲切的感觉,镜头对四位导师盲听时的表情进行捕捉,观众们可以通过评委们的表情和语言猜测他们会不会转过身,随后经过一番唇枪舌战的“劝导”,选中的学员又会选择谁作为自己的指导老师。导师们转过椅子的情景很有震撼力,这也产生了绝佳的节目效果。
二、擂台PK
擂台PK是历年选秀节目常用的一种节目形式,它不仅带给观众动人的音乐,也给人带来一种拼搏争斗的刺激感,充满悬念的结果也是吸引光中的重要因素。与《超级女声》《我型我秀》等选秀节目的PK环节不同,《中国好声音》的淘汰速度更快,在第二轮PK环节,一场节目就会淘汰一半的选手,这就避免了节目过于繁琐的晋级模式而导致的观众的烦躁情
绪,以往的选秀节目每场节目只会淘汰2—3名选手,后来还会有复活赛,赛程过于复杂,这会影响节目的品质。电视节目的最终目的是吸引观众的收看,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从而促进电视台的良性发展。加强与观众的互动是提高节目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大众评选
在《中国好声音》总决赛的环节中,学员的导师无法决定自己学员的去留,学员是否能继续唱歌是由场外观众的短信投票决定的,这一方式体现了全民的互动效应,不仅能够提升节目的品牌效应,而且能够取得丰厚的经济效应。
第二节 谁参与了节目
一、选秀者与专业评审
在《中国好声音》节目中,声音好听、有特色的选手会引起光中的热议,选手的才华和能力是一档优秀选秀节目成功的灵魂。选手不仅要拥有好声音,他们的个人品质也会成为光中热议的话题。《中国好声音》在每位选手演唱之前都会放一段选手的VCR,挖掘选手背后的情感故事,这些故事深深感动着观众。例如吉克隽逸之所以受到热议,除了她为了完成自身的梦想之外,还是为了完成母亲的梦想,这种朴素的母女深情让评委和观众潸然泪下。观众为选手的个人魅力而感动,也增强了选秀节目的感染力。
专业评审一定要体现专业性和公平性。《中国好声音》的四位评委均在内地歌坛有相当高的道义,专业水准有目共睹。从总体上看,刘欢、杨坤、庾澄庆、那英所组成的评委阵容是近年来音乐选秀节目的最强评委阵容。四位评委在节目中分别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庾澄庆轻松幽默,刘欢专业沉稳,那英个性豪爽,杨坤温柔感性。俗称“32郎”的杨坤以“32场巡回演唱会”来招揽学员,在网络上引起热议。
二、主持人
主持人自电视节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品牌栏目的标志。《中国好声音》的主持人华少拥有丰富的娱乐节目主持经验。尤其是他在节目开始前会以极快的速度播报一连串的广告,显示了极佳的口才,人们也竞相模仿,成为了热议的焦点。在节目的“盲听盲选”阶段,华少的出场并不多,但是在后来的“擂台PK”和“总决赛”中都有着出色的表现,在节目中,主持人华少担任了节目进程的掌控者,把握着节目的节奏快慢。当然,华少凭借出色的主持风格,也成为了《中国好声音》品牌节目的重要标志。
三、大众评审
大众评选体现了全民的互动一档成功的选秀节目,不仅仅要有选手参与和导师互动,电视节目的最终目的是吸引观众的收看,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从而促进电视台的良性发展。加强与观众的互动是提高节目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大众评选也成为了电视节目与观众互动的一个重要方式。《中国好声音》在“擂台PK”阶段采用了大众评选的方式,同一位导师的两位选手对决,导师根据学员的现场表现和发展潜力将100分分配给每位学员,再由各大电视台、网络媒体、报纸等媒体组成的大众评审来投票选择自己喜欢的选手,最后将两方的分数相加,低分者淘汰。大众评选是一种很常用的选秀节目形式,为品牌节目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舆论导向。
第四章 品牌节目的推广:《中国好声音》的节目营销
第一节 节目品牌营销——网络互动与交流
一档成功的品牌节目,精准的节目定位和精心的节目设计是节目成功与否的内因,但是系统全面的节目推广更是节目成功的催化剂。节目品牌的强化以及核心理念的推广需要依赖于各种媒体营销手段。
《中国好声音》不仅节目形态独树一帜,节目选手唱功非凡,节目制作技术精良,而且十分注重网络媒体宣传和观众互动。它在搜狐网、新浪网、腾讯网等门户网站上设立了专门的专题页面对节目进行造势宣传,并且利用新浪微博同观众进行互动,发布节目预告、节目精彩片段、节目预测、选手新闻,全方位的传递节目信息。
此外,《中国好声音》考虑到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与爱奇艺和百度合作,推出了《酷我真声音》,这档节目由杨坤主持,对学员进行访谈,每期节目10分钟,在视频网站上播出。与优秀的视频网站合作有助于扩大节目的传播范围,通过视频留言互动促进品牌节目的良性发展。
总之,《中国好声音》借助电视、网络、报纸等优势资源进行全方位的宣传造势,为观众打造了精品品牌节目,充分夸大了节目的受众群,是值得推崇的好模式。
第二节 个人品牌的营销——展现个人魅力
个人品牌,指的是个人通过自己的外在形象或者内在修养,向他人传递自己的魅力和影响力。在现代社会,不仅是企业和产品需要建立品牌效应,个人也需要建立个人品牌。成功的个人品牌主要包括三个基本特征:
1、独特性,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2、相关性,与自己所处的环境有联系;
3、一致性,人们能够理解其行为。在《中国好声音》中,每一位选手的表演都是一个建立个人品牌的过程。
《中国好声音》的每一位选手要面对电视机前的观众、现场的观众,更重要的事要面对刘欢、杨坤、那英、庾澄庆四位重量级的专业评审,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选手能否成功的展现自己的个人品牌,将直接影响到导师是否会选择他进入下一轮。
《中国好声音》的第一个阶段是“盲听盲选”,选手在这个阶段并不需要过多的注重外表的打扮,决定因素在于声音,声音是打动导师的唯一因素。这就出现了《中国好声音》的第一位学员“王大嗓”光着脚丫子在舞台上唱歌的情景。但是到了节目的第二阶段和决赛阶段,这两个阶段是导师和学员面对面的,因此,外在形象气质与声音一起,成为了导师考察的综合标准。学员们不仅要注重声音的完美表现,也要注重舞台风格的表现。当然,个人品牌除了包括个人的外在形象,也包括内在修养。在很多选手的背后都有动人的故事,例如吉克隽逸之所以受到热议,除了她为了完成自身的梦想之外,还是为了完成母亲的梦想,这种朴素的母女深情让评委和观众潸然泪下。徐海星的父亲去世,通过唱歌振作起来。因此,外在形象的表现和内在修养的体现是塑造个人品牌的关键。
第五章 《中国好声音》的品牌价值:主流价值观的弘扬和传递
《中国好声音》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其原因表现在很多方面,它拥有别具特色的节目形式以及优秀的参赛选手,对节目品质的完美追求有助于品牌节目的成功。《中国好声音》弘扬了公平、真诚、为梦想拼搏的主流价值观,成为2012年中国电视音乐选秀节目中成功的典范。
首先,节目的公平与真诚品质源于四位专业评审。在以往像《超级女声》《我型我秀》等音乐选秀节目中,评审们总是高人一等的,他们与选手之间的对话并不是平等的。而在《中国好声音》中,专业评审与选手们之间是平等的关系,四位平日里都是内地歌坛的天王巨星,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然而在节目中却成为亲切耐心的音乐导师。不仅如此,他们还会请求优秀的参赛者选择自己作为指导老师,他们用真诚的语言打动参赛者,为抢到心仪的学员而互相调侃。更让人感动的是,他们也会因选手饱含深情的歌声而感动得落泪,这些情景在其他选秀节目中是很难见到的。另外,残踩着得到了刘欢、杨坤这样权威专业导师的栽培,并且同自己的偶像一起同台表演,这是许多参赛者梦寐以求的,这就是《中国好声音》的魅力所在。
四位评审在中国乐坛中拥有很高的声誉和地位,他们并没有夸夸其谈、自吹自擂,而是表达出自己对于音乐的理解,与选手们真诚地交流。这和《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定位是一致的:“我们一开始就给节目定了基调,要为中国音乐节目树立标杆,要规范音乐标准。拒绝
‘毒舌’,杜绝绯闻,以真声音、真音乐作为节目的唯一宗旨,让四位明星导师找到值得培养的乐坛新人。”因此,《中国好声音》摒弃炒作,绯闻满天飞的节目制作手段,以权威专业的操作还原真实的音乐,防止混淆观众视听,力争对音乐产业和年轻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用于追求梦想,坚持梦想也是节目表现出来的重要品质。《中国好声音》的每一位参赛者都有着不同寻常的音乐经历,对音乐充满了执着和渴望,而节目将这些不同寻常的经历与对音乐深沉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在舞台上绽放,用动人的音乐感染了每个人的心灵。《中国好声音》节目中每位参赛者都坚持着音乐梦想,不管家境贫穷或者富裕,不管从事着怎样的工作,音乐始终是他们人生中的非常重要的部分,虽然学员们性格不同、背景不同,但是他们身上都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有梦想、有报复、热爱音乐,热爱生活。他们用自己的经历告诉观众不要放弃对梦想的追求,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梦想,获得认可。同样,节目组更希望这些参赛着的优秀品质能传达出主流价值观,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六章 结语
文化内涵是品牌节目的灵魂,文化内涵的分量对品牌节目价值的高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一定要树立和加强品牌文化意识。本文以《中国好声音》选秀节目品牌的成功建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节目的内容、受众定位、功能定位进行分析,对节目的规则设计、营销模式进行系统阐述,深入探究选秀节目品牌是如何成功建立的,《中国好声音》是如何弘扬和传递主流价值观的,为我国今后的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提出值得借鉴的意见,促进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健康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得如日中天,文化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电视产业也应该以此为标杆,最初更过相应精神文明号召的品牌节目。新的科技发展环境和文化体制改革环境下,我国电视产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但也带来不少问题。
中国的电视音乐选秀节目经历了2005年的辉煌,再也没有出现繁荣的景象,直到2012年《中国好声音》横空出世,又点燃了观众对于选秀节目的热情。《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是节目形式独具特色,节目参赛者拥有个人魅力,节目设计公平公正,节目评委真诚专业,节目气氛稳重大气却不失娱乐快感,节目品质内涵丰富综合作用的结果。另外,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视产业正向制播分离的企业化运作模式转化,这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出现,形成更大的竞争态势。在强大的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很多节目制作方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会各出很多奇招怪招,媚俗之风日趋严重。在广电总局“限娱令”的影响下,在各类选秀节目屡屡出现的情况下在选秀节目屡屡出现的强大竞争下,《中国好声音》品牌的成功建立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品牌建设应该获得社会各方的关注,笔者真诚地希望我国的电视媒体能够树立媒体责任意识,不断推出更多具有深厚文化内涵与积极因素的精品娱乐节目,为我国电视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 李方毅.品牌论战[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9.[4] 韩青、郑蔚.电视娱乐节目新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2.[5] 尹鸿.电视“真人秀”元素分析[J].现代传播.2005(5).[6] 陈龙.《在媒介与大众之间:电视文化论》(M).学林出版社,2001年版
[7] 谢耕耘、陈虹.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报告(J).新闻界.2006.2
[8] 孙宝国.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89
[9] 宋丽丽.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分析(J).青年记者.2006.20
[10] 李曦著.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流变[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第五篇:诚信中国
参天大树挺拔耸立,靠的是深扎大地的根的默默支撑;凌云高楼气势撼人,来自厚重坚硬的基石无语的支撑;那么,人,又是靠什么来支撑起无比睿智的人生呢?那就是——诚信!
坚守诚信,就是坚守气节和操守;坚守诚信,就是坚守做人的根本。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诚信首先是一个伦理范畴,所谓诚者信也、信者诚也,《说文解字》对“诚”、“信”二字的互释,验证了诚实守信的内在联系。重诚守信,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并且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国应该有充分自信把这一优良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中国诚信走过了历史,走进了现代,也必定要走向未来!
然而在我正视中国诚信的时候,我的视线在一个个令人咤异的新闻中逐渐模糊,心境在一组组令人震惊的个案中逐渐沉重。从假烟假酒假文凭,到假账假证假报告;从普通百姓的恶意消费透支,到政府官员的虚假政绩工程,从从关系百姓民生的毒米、毒酒、毒奶粉,到影响产业财经的基金黑幕、股市造假、证券~,我们还可以听到假球、黑哨、兴奋剂,听到论文抄袭、学术失范……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诚信的缺失如同瘟疫蔓延,泱泱中国似乎成了一个充满虚假、欺诈、伪造的染缸!在功利目的的驱动下,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会漫生出诚信缺失的丑陋与罪恶。
再来看看我们大学生的诚信,据东华大学团委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诚信竟然只是大学生的一种“理想主义”,并非他们的实际行为。由于大学生自身因素和教育因素意识以及社会体制问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行为相距甚远。
调查显示有88.39%的同学认为诚信在当今社会很重要,诚信的意义、价值不容忽视,但在实际行为上却不能做到这一点。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还贷,高校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会不还贷或是有意拖欠贷款;第二是考试,虽然同学们签过“不作弊”的承诺书,但一旦到考试时还会有人选择铤而走险。另外,不少同学承认自己曾做过上课代人签到、迟到旷课、作业论文抄袭、简历灌水等等不诚信的行为。
还有28.57%的同学明确表示,“诚信”两字只是纯粹的理想,难以真正实践,比如说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自己为了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得到一份好工作,也就不自觉地会夸大简历、伪造获奖情况等。虽然在他们主观意向上觉得诚信很重要,但社会竞争迫使他们选择了投机取巧。
诚信行为缺失的原因在哪里,该调查也专门透视了大学生的心态,归纳出主要原因:
有73.21%的同学认为失去诚信的主要原因是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的滋长,在巨大的物质利益面前,诚信有时似乎成了一种负担,远没有金钱利益来得重要。
有58.64%的同学认为“从众心理”是他们不诚信的原因,很多人不能以冷静的头脑来明辨是非,而是随波逐流地跟着别人走。因此当他们看到别人作弊或是注水简历时,也常常会效仿;甚至觉得别人既然都这么做,自己一个人诚信也不会得到更好回报。
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诚信缺失,与诚信教育淡化有关。因为诚信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一种传统美德,无须再去进行系统的教育,事实上我们大学生的思想很容易被外界所左右。
从更深层次来看,信誉及~的产生,绝非偶然现象,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与文化原因的。尽管崇尚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但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原因,这种美德并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的国~识。一方面,长期的封建统治,形成了以本位利益为社会标准的社会意识。在这种意识支配下,凡是合乎本位利益的都是对的,为了本位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平等互利的原则始终没有成为国民的主流意识。另一方面,千百年来长期的人治社会,长官意志、家长意志盛行,加之长期的农业经济,自由散漫的小农意识渗透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领域,没有形成按规则办事的国~识。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厉以宁在痛斥诚信缺失的社会现状时大声疾呼:一个国家诚信体系的崩溃不仅会给国民经济和国民消费带来损害,还将对整个社会体系形成深远的影响;它必将造成人情的淡漠,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法国大仲马也说过,“当诚信消失的时候,肉体也就没有生命了1
历史上的种种都证明了:不讲信誉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人,不讲信誉的民族是堕落的民族,不讲信誉的社会是混乱的社会,不讲信誉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
缺失诚信,失我国魂!缺失诚信,国将不国!
中国呼唤诚信!中国需要诚信!中国必须诚信!
中国诚信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营造的系统工程!
诚信中国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奋斗目标!
我们当代大学生不能对此无动于衷,也不能空待诚信体系的趋于完善,才释放自己心里那微弱的诚信。心底坦荡天地宽:诚信为人,必能取信于人,立信于人,收获的一定是朋友;诚信做事,必能韧如江流,动如海啸,赢得的一定是信赖和尊重;诚信对待生活,才能挫之不馁,安之不燥,我们终将能取得成功。
诚信是驿站,给劳顿的步履以歇息;诚信是力量,给疲惫的身心以补给;诚信更是我们做人处世之根,安身立命之本,给我们生命以支撑,给我们一路跋涉以意义。
让我们携手共创诚信中国!诚信从你我做起!诚信从现在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