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阶段性理论与外语词汇教学论文[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5 10:0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记忆阶段性理论与外语词汇教学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记忆阶段性理论与外语词汇教学论文》。

第一篇:记忆阶段性理论与外语词汇教学论文

摘要:心理学对记忆的研究揭示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大脑处理信息的现象,它分为三个阶段:感觉储存阶段、短时记忆阶段和长时记忆阶段。词汇教学应根据记忆的阶段性特征安排符合记忆规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首先词汇教学的内容要重点突出,循序渐进,不能使短时记忆超负荷。词汇教学的方法要符合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规律,调动学习者的各种感官,加深对词汇的印象;利用各种手段、媒介使词汇反复进入短时记忆,最终进入长时记忆。词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自觉学习新词汇并能够自如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词汇教学;联想

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外语教材对词汇学习的系统性、规律性和词频特征,词汇复现率对词汇学习的影响等因素考虑不周,阅读材料、翻译材料或视听材料中出现什么词汇,教师就教授什么词汇。这种依附于其他语言技能训练的词汇教学方法的采用是依据这样一种观点:词汇量的扩大会随着其他技能的提高而提高。而语言教学的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并不能确保学生可以实际应用的词汇量有效增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语教学工作者开始认为应该对词汇教学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具体的规划,并作为一项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列入外语教学大纲。Lewis(1993)[1]认为,词汇应属于语言教学的中心内容,因为“语言是由合乎语法的词汇组成,而不是由词汇化的语法组成”。语法是构建完整的语言体系的框架,而词汇是建筑材料;语言体系缺少了二者中任何一项都是不完整的。任何语言学习者要达到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目的都要以一定的词汇量为基础。与语音体系和句法体系比较起来,语言的词汇体系似乎是语言的任意性特征体现最充分的体系,因而对于多数语言学习者来说也是最耗费精力的部分。目前很多外语学习者深感单词背得很辛苦,而效果又不好,遗忘快又不会用。这些其实都和记忆有关,因此外语教学工作者不能不了解记忆的规律,并要遵循记忆规律开展外语教学。

一、记忆的三个加工阶段

记忆是大脑对信息进行处理的一种复杂的活动,它与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的发展密切相关。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以获得知识为先决条件,而知识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记忆。近年来由于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对人类记忆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它也促进了外语教学。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些心理学家如Sachs(1967),Jarvella(1979),Bransford,Barclay,Fanks(1972)设计并进行了许多实验以研究人类记忆的方式、结构和长短。他们一般把记忆分成三个阶段:感觉储存阶段、短时记忆阶段和长时记忆阶段。感觉储存阶段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对客观世界的直接感知,所获得的信息短暂地储存在记忆中。短时记忆有时也被称做初级记忆(primary memory)或活跃记忆(active memory);短时记忆容量小,信息保存时间短(约30~45秒),与长时记忆的似乎无限的容量形成对照。也有学者把短时记忆描述成一种将少量信息活跃地储存于大脑中并可以随时随地提取的能力。一般来说,一部分短时记忆的内容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进入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持续的时间短,信息只能在大脑中短暂停留。多数对短时记忆的研究表明它储存信息的时间不到1分钟,甚至不到30秒。要使信息进入长时记忆而不被遗忘就要周期性地、定时地重复该信息,使该信息反复进入短时记忆。

心理学家一直都对短时记忆到底可以储存多少信息感兴趣,米勒(George Miller)[2]在他的文章《神奇数字7,加或减2》(The Magical Number Seven,plus or Minus Two)中指出:世界上很多事物都与数字7有关,如七大奇迹、七种罪孽、七种基本颜色、音阶的七个音符、一周的七天,等等,这并非偶然的巧合,而是体现了人类短时记忆幅度约为7个单位。他把记忆的单位称为“组块”(chunk),组块不同于一个数字或一个字母,一个组块可以是一个单独的数字或字母,也可以是一组数字、一个单词或一个抽象的概念。既然短时记忆的幅度有限,我们就可以通过增加每个组块所包含的信息量,建立更大的组块来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比如说,要记住12个数字(1,9,6,6,1,7,8,8,1,0,6,6)有一定的难度,而要记住3个年份(1966,1788,1066)就相对容易了。这是因为记住第一组信息需要占用12个记忆单位,而记住第二组信息只需要3个记忆单位,这符合人类记忆的经济原则。心理学家还发现记住7个任意的字母与记住7个任意的单词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几乎相等,尽管7个单词所包含的字母要远远多于7个。

与短时记忆比较起来,长时记忆在理论上的储存容量和持续时间是无限的,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人的知识,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被激活。实际上,一个人的知识并非可以随时随地激活。比如说,我们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偶遇一位老友,却想不起他(她)的名字;在考试中遇到以前背过的词,却想不起它的意思。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瓶颈效应”。这种瓶颈效应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通常对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搜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缺乏与所需信息相关的搜寻线索,就会造成搜索失败或遗忘。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网络,这些信息在平时处在非活跃状态,在需要的时候通过知识网络的一定的路径来激活,安德森(Anderson)[3]称之为激活扩散(spread of activation),即一个概念被激活,其他与之相关的概念也被激活。

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不十分清楚短时记忆是如何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有人认为信息能否被永久地储存在长时记忆中一方面取决于该信息在头脑中能被处理到什么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长时记忆的结构。心理学家对长时记忆的模式提出了不同的假设,究竟哪种假设更接近事实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实验表明人们处理相关信息要比处理互不相关的信息更加省时省力。另一个不能忽略的因素是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并非总是处在静止状态,它是随时变化的,随着信息不断地由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新信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与旧信息联系并组合起来,整个信息系统随之不断变化,人的知识不断得以丰富,认知能力不断提高。

二、根据记忆规律安排词汇教学

1.根据记忆容量选择词汇教学内容

词汇教学是外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而人们对词汇教学存在很多误解。很多外语教师在对词汇的处理上随意性强,不能遵循一定的规律;多数教师认为选择什么词汇教给学生是教材编纂者的事情,教师没有选择的余地。事实果真如此吗?

从认知的角度看,外语学习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该过程与人类记忆系统的工作机制密切相关。人类短时记忆所能接受、处理并记住的信息是有限的,对一般人来说,要记住一种语言(即使是母语)的全部词汇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这就要求外语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对词汇的选择要谨慎。语言是不断变化的,而语言中的词汇又是语言变化最敏感的部分,到底什么样的词汇才是教学重点呢?乍看起来,这并不是外语教师所能决定的,因为教材是固定的,所选词汇也是固定的。而实际上,即使是这样,外语教师在词汇教学中也并非毫无自由。众所周知,语言中的词汇并非同等重要,有的词汇处于核心地位,而有的处于边缘地位。正像原型理论[4]所阐述的那样,在某个特定的类别中,有些成员处于中心地位,有些成员处于边缘地位,处于中心地位的称为原型,原型具有更多的典型特征。人类对某一类事物的认识总是始于原型,随着阅历的增长、知识的加深加宽,对边缘成员的认识也逐渐清晰。该理论同样适用于外语词汇学习,外语学习者总是先学会基础词汇,先了解并记住词汇的基本意义,然后才是其他词汇,词汇的引申和扩展意义。

在外语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哪些才是基础词汇,哪些应该是教学重点。这里我们要澄清的是基础词汇和边缘词汇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划分标准不同,其划分的结果自然不同。有一种分类方法是按照词频进行划分,比如说,按照美国布朗英语语料库的统计,使用最频繁的十个英文单词是the,of,and,to,a,in,that,is,was 和 he,这十个词中多数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功能词,而多数语言学习者更关注实词,这也可以从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得到证实,一般儿童学习语言都是从实词开始,儿童早期的语言一般都具有缺乏虚词的特点。因此根据词频安排词汇教学重点、教学进度要格外慎重,不能简单地按照词频高低来判断。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略词汇的语体特征,某一类别中的原型在其他的领域则不一定是原型,比如说所谓的“饭店英语”、“旅游英语”、“商务英语”、“科技英语”、“美国俚语”等都是指语言的语体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来安排词汇教学的重点。2.根据记忆阶段性特征安排词汇教学方法

(1)词汇的感知

词汇教学的目的简单说来就是让学生记住词汇,并且学会使用词汇。影响记忆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词汇是如何呈现在学习者面前的,它包括词汇在什么样的语言环境下,以什么样的方式被学习者所感知。很多人有这样的体会:记住一段歌词要比记住同种语言的同样长度的一段课文或演讲稿要容易,尽管表面看起来一段歌词的信息量可能更大,因为它除了文字以外还包含曲调和旋律等信息。从电影对白中学会的词汇不仅不容易遗忘,还能被恰当地使用,因为语境(视觉的或听觉的)作为另一个信息源为语言信息的加工提供了背景,使语言信息在大脑中进行更深层次的加工处理。这说明在词汇教学中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于英语的初学者,教师可能会这样教:字母h就像一把椅子,J就像雨伞的伞把。这是让学生对字母形状进行观察,通过图形的联想帮助记忆。在词汇学习阶段,教师同样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个词汇的图形特征,而不是像传统的记生词的方法,把生词的字母按从头至尾的顺序拼读出来,因为人类短时记忆的容量决定了如果单词的长度超过了7个字母,这种拼读的记忆方法的效率将大大降低。心理学研究表明,多数人的思维是依赖语言的,而少数的具有“过目不忘”的能力的人通常还很擅长图像式思维。比如有人可以记住圆周率π的小数点后的几十位数字,其中有人这样描述他的记忆方法:他把这些数字分成5个一组,然后观察每组数字,他的眼睛就像摄像机的镜头一样拍摄每组数字,然后把这些照片存在大脑中,每组的第一个数字又构成另一种组合,被拍成另一组照片,在需要提取的时候只需要把这些照片按照不同层次和顺序提取出来,这样他就很容易记住几十个数字。我们不一定要记住几十个连续的数字,但这种方法对我们还是很有启发。在外语单词记忆方面,我们的视觉潜力还应该得到进一步开发。教师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等感官,充分发挥想象力,挖掘甚至创造词汇与各种已知信息的联系,加深印象。

(2)词汇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

词汇教学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个单词表,教师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怎样才算认识一个词,认识单词有什么意义;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单词,并使词汇量持续有效地增加。任何词汇要进入长时记忆系统都要经历短时记忆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不是学习者可以有意识地控制的,但是研究表明如果信息量超过7个记忆单位,短时记忆的效果将受到明显影响,这就给外语教师一个启示,即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不应明显超出普通人的短时记忆所能负荷的信息量,否则过犹不及。那么外语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课堂传授的信息量并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呢?答案是扩大单位信息的容量而尽量减少信息单位的个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词汇是以井然有序的方式储存在记忆系统中的,语义相关的词汇储存在一起,并可以随时提取,新的词汇必须以某种方式与已知词汇或信息建立起某种联系才能进入长时记忆。传统的外语教材通常是将生词按照生词表的形式列出来,加上音标、词性和翻译,学生经常花了很长时间记忆还会经常遗忘。人类的记忆系统的本质决定了遗忘词汇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刚见过的生词。这是因为它还处于词汇学习的起始阶段,学习者对与该词汇相关的各种信息还不了解,还不能与已知信息建立起联系,在学习者的短时记忆中一个生词占据一个独立的记忆单位,而不是一个已成体系的记忆系统中的构成部分,要使该词进入长时记忆还需要一定的重复。如果教师只向学生介绍生词而不能在教学中使该词重复出现,则学生很有可能在短期内将该词遗忘。其实,许多教材在选材、难度梯度、单词复现率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除了重复,联想在记忆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联想意味着对信息进行积极处理,各种各样的信息、知识连成网络,当一个概念被激活,其他与之相关的概念也被激活,这种激活扩散的过程就是联想,通过联想,记忆系统的存储量得以扩大,心理学实验表明多数信息是通过联想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这是因为如果新信息不能和已知信息建立起某种联系就不容易被理解并记住。就英语词汇的记忆而言,联想可以帮助学习者更深刻地理解词汇,建立词汇进入长时记忆的途径。从英语教学的角度而言,教师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比如,教师可以把生词按照语义域进行归类,例如,arthritis(关节炎),appendicitis(阑尾炎),bronchitis(支气管炎),gastritis(胃炎)都属于疾病范畴;breaststroke(蛙泳),backstroke(仰泳),sidestroke(侧泳),butterflystroke(蝶泳)都属于游泳方式。联想不仅可以发生在词汇意义的层面上,也可以发生在词汇的语音和词形层面上。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在语音和词形上都有联系的一组动词: perceive,deceive,receive,conceive,以及它们各自所对应的名词:perception,deception,reception,conception,形容词:perceptive,deceptive,receptive,conceptive。通过观察发现它们在语音和词形上共同的变化规律,这样学生就可以轻松地记住这一组词。每一个单词都是词汇网络中的一个三维实体,与其他词汇在音、义、形上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与此同时,词汇网络又与我们生存的物质世界及人的精神世界密切相连。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并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尤其是视觉和听觉来接受词汇,同时在传授新知识的时候,教师还要有意识地联系旧知识,这样学生既可以巩固学过的知识,加深印象,又可以为新知识进入长时记忆系统创造途径。

词汇的认知有三个层次,能够辨别读音是最表面的层次,记住词素形态是更深层次的认知,了解词的功能和掌握与其他词的搭配是最深层次的认知。因此,对词汇的掌握不仅要依靠词汇的重复出现,还要依靠恰当的重复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创造出生动的情景,给学生布置一些有实际意义的任务,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的用法和意义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法。因为如果学习者不能经常使用学过的词汇,遗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重复是必须的,而且最好在单词初次输入之后的一两天内、之后一周内再次重复,之后一个月内再次重复,只有这样该词汇才能被牢固地储存在长时记忆中。另外要鼓励学生借助广播、电视、电影、杂志、报纸等各种媒体学习词汇并强化记忆,这样词汇在不同媒介的重复也可以使学生温故知新。掌握一个词汇不仅仅是认识它,更重要的是会正确地使用它。教师要培养学生用英语记英语、用英语学英语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帮助学生把所接受的词汇变成具有生成力的词汇,只有在学生感到自己需要了解并记住这个词汇的时候,学习才会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三、结语

词汇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外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高效率地扩大词汇量,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了解人类记忆系统的基本工作机制。心理学研究揭示了人类记忆呈阶段性特征,使我们对词汇的感知和在头脑中的储存方式有了大致的了解,这给外语教学尤其是词汇教学一定的启发,外语教师可以根据该研究成果安排词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归根结底,任何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使学生可以不再依赖教师而独立自主地学习。

参考文献:

[1]Lewis M.The lexical approach: the state of ELT and the way forward[M].Hove,England: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ⅵ-ⅶ.[2]Miller G A.The magical number seven,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f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1956,63:81-97.[3]Anderson J R.Retrieval of propositional information from long-term memory[J].Cognitive psychology,1974,6:451-474.[4]Taylor J R.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 pr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第二篇:外语阅读教学理论与方法

外语阅读教学理论与方法

自文字诞生以来,阅读作为了解他人想法,传承人类文化的一种途径与人类的文明史一起前进。现代化的信息社会,阅读作为人类汲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认识周围世界的途径之一,是学习所有学科的基础,也是掌握外语的重要途径,是现代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认知活动。20世纪60年代之前,受语义学理论的影响,阅读被认为是读者从文字出发来求解文意的过程。外语阅读通常是从文字出发,在弄懂词句的基础上达到对篇章的理解。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阅读理解并不是一种单向的接受信息活动,也不只是对词、句甚至语篇的理解。阅读理解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心理语言学过程。这是一个以理解为目的的、多层次的、相互作用的、不断进行推测的过程。阅读理解的过程乃是读者在大脑中建立一种模式的过程。阅读是一种个人现象,使大量的语言想象在个体的头脑世界里无声地进行的。阅读理解的心理过程研究促进人们对外语阅读个体因素的研究,促进人们对对传统外语阅读教学的进一步反思。

一、对外语阅读的认识

阅读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同样也是英语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是理解和吸收语言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它能给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和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及文化等。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可以按年级制作媒体课件,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通过强化培训技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言学家古德曼(Goodman)曾说:“阅读是一个复杂过程”。长期以来,阅读与听力一样,被认为是被动地吸收语言知识的“接受性技能”,大多数人把阅读看成一个理所当然的活动,很少意识到其中所牵涉的复杂心理过程。随着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对阅读理论的探讨不断深入,逐渐认识到外语阅读是在第一语言环境中学习第二语言并获取相关语言材料的主要途径,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认知和解码过程,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各种心理资源都得到调动以求理解得以实现。人们在阅读与听的过程中,人脑一直处于积极的信息处理与交换的状态之下。它需要依靠读者的思维、语言能力、知识水平等综合因素去理解语言、分析语言,并达到获取信息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选择适当的阅读策略提高学生和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并运用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对阅读策略的掌握和运用。

1.外语阅读要素

对任何一种体裁的文章进行阅读的目的往往都是为了获取信息,影响人们获取信息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呢?在英语阅读中,主要有词汇能力、句式识别、篇章理解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四个要素。

首先,词汇是生成语篇的基本单位,词汇理解是阅读理解的前提和基础。任何阅读都是以一定的词汇为基础的,因此所阅读材料的生词量必须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一般来讲,生词量不能超过8%,最好维持在4%左右。一旦超过10%,阅读就变成了生词查阅的游戏。结果虽惹得满眼的奇花异草,但最终只会疲惫不堪、徒劳而归。推断能力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上,若超过一定的生词量,重要信息之间的联系就必然会割裂,生词推断也变得凌乱不堪。所以,无论是从获取信息还是从词句学习的角度,英语词汇的掌握都至关重要!

其次,句式识别就是辨认句子的构成形式。它本身包含了两层含义:对句子句法结构的识别和对该结构所包含的相关意义的识别。英语学习者们往往在阅读时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句子里的每一个单词都认识,但是连成句子就不知所云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学习者尚未能很好地把握句式识别的基本阅读策略。对规则意义句式的识别来说,由于规则的句法结构是有章可循的,所以这类句式中,复杂的句式结构是阅读过程中句式理解的一大难题,可以通过规则的句法分析来解决。对非规则意义句式的识别来说,可以通过识别这类非规则句式中蕴涵的文化因素和情感因素来理解其内在含义。也就是说,对这类句子的识别过程实际上就是对某种文化或某种情感的识别过程,即所谓的“意会”。

再次,篇章理解,顾名思义,就是从篇章的全局来把握文章,理解文章。这是阅读理解的高级阶段。段落是构成阅读篇章的最高单位。段落的理解对于整篇文章的理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整篇文章理解的关键。要准确地理解篇章,就要求学习者能够通过词汇、句式来理解段落,找出全文的主旨和作者观点,认识理解作者的立场,从而准确找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最后,有些外语阅读还涉及到目标语言国的一些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如科技类、农业类、政治时事类、民俗习惯类等,这需要广大外语学习者在平时的学习阅读中秉着时刻学习的观点,时时注意积累知识,扩充自己的文化储备,以更好地应对未知的学习与阅读,为日后的个人提升奠定基础。2.外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

自古以来,有学就有教,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所谓教学相长,也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实际的外语阅读教学中,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外语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获得各种阅读技能。其次,教师要积极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阅读缺陷。同时,老师要善于为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并设计出适合学生的阅读任务和活动,加速学生阅读技能的获得和提升。最后,老师要通过激励、理解、适当的帮助等手段使每个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只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学生也应是阅读教学中最积极的因素,学生应主动去了解阅读材料的结构,阅读技能的选择及阅读方法的运用,增强自我认知意识,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成为合格的读者。最后,学生应能够在课堂上具有冒险的精神,敢于犯错才能克服外语学习的紧张情绪。

3.外语阅读的关注问题

(1)阅读的选材。阅读材料的选择应注意难易适当,范围涉猎广泛,不给学生的阅读造成过多的困难和心理障碍。在内容上,所选材料要尽量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文化教育、风土人情、传说、时事、人物及科普等,这样能够尽可能地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助于他们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的养成会给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阅读英语的习惯,通过定时阅读、随机阅读、补充阅读等方式促进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持之以恒。

(3)精读泛读紧密结合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量。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才能建立起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学的敏锐感觉,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学生语感的训练,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悟性的重要途径。首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感知文章的写作背景、可能出现的人物、可能出现的语言环境、可能出现的情感情调等,指导学生在倾听录音中感悟、欣赏、体会文章;其次,在指导学生朗读文章时,要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境、心情、思想与意境,刺激学生的发散思维,加速获取、理解和处理文章的语言信息的速度、最终培养学生的阅读悟性。只有既注重阅读的量,又细化阅读的质,才能切实培养语感,提高学习者的阅读水平。(4)因材施教。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对不同年龄段学习者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也应有不同的要求。不同阶段的学习者,从培养阅读兴趣,到注重阅读思维能力,再到文章的深层理解上都有相应的侧重。同时,教师还应传授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心态。

(5)培养英语文化基础。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即使认识所有单词,也不一定能正确理解文章的含义。因此,教师应注重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对有关社会文化背景的知识进行补充介绍,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英语报刊,不断扩大知识面,从而紧紧跟上语言的发展,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流行的外语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直都是各界教育学者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重要课题。迄今为止,在外语阅读的教学方法方面,目前比较流行的主要有自下而上阅读法、自上而下阅读法、交互式阅读法三类。

1.自下而上阅读法

早期的阅读过程为“自下而上”(the bottom-up approach)法,也被称作信息加工法,它描述了阅读的整个过程,即从看到文字的那一时刻起一直到了解文字的全部意义为止。这个模式对单个的语言单位(如音位、字位、词)进行解码,并从最小的单位到最大的单位构建篇章意义,然后修正已经存在的知识以及给予篇章信息所作出的预测1。依照此种自下而上教学法,读者首先识别看到的每个字母,然后将它与相应的语音匹配,形成单词,最后形成意义。这种方法把阅读过程看成一个直线形的过程,即由书面信息直接到读者的大脑,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取决于文章所呈现的内容,读者仅根据书面信息(单词和句子)来理解文章的意思。

自下而上法认为读者获取信息是从辨认最基本的语言符号开始,即从字母到单词、短语、句子、段落最后到篇章,它要求学生由部分到整体地去理解语言材料,这种阅读模式可用于 1 姚喜明.潘攀.英语阅读理论研究的发展[J].外语教学,2004(1)外语初学者或对某一种篇章进行精读。许多学生,特别是处于学习英语初级阶段时,所学的阅读方法往往强调“部分”,如词汇和语法结构,这种方法就是“自下而上”阅读法的具体体现。应用自下而上阅读法时,需要学习者注意词、词组和语法,并且使它们相互作用,最后才能达到对整篇文章的正确理解和良好把握。

但自下而上阅读法由于过于强调语言的片断,而导致割裂了对语篇整体层次的理解,这与科学家在显微镜下研究生物物种的某一横段面有些相似,即它可以研究物种的某一特性,但却忽视了物种赖以生存的大的环境。它只是把阅读看成是从词到文章大意的信息解码过程。读者与文章的联系是单方面的,他只能通过一些词或词组来理解文章,因此读者往往会处于被动地位。运用自下而上阅读法很容易造成一种只知道词的意思却不知道或不完全理解整篇文章大意的孤立处境。例如,“see eye to eye”是指“达成协议”,但如果按字面意思来翻译却成了“看从眼到眼”,意思完全不同。

目前,在我国许多地区,英语阅读教学仍然基本上延续着自下而上的传统阅读法。大部分教师都擅长语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过度重视字词和句子结构,而忽略了把文章看作一个整体。这样,学生们就只学会了消极地处理表面信息。这种阅读方法使人错误地认为,成功的阅读仅需要掌握更多的单词和精确的语法。后果是,即使能够认识文章的所有单词,能够正确分析所有句子成分,他们仍然不能理解文章内容。这不但影响阅读速度,同时也打击了学习者的积极性。

2.自上而下阅读法

由于认知科学的出现和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学者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语言对外语阅读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1976年,美国心理学家古德曼(Goodman)指出,读者不是逐字的获取信息,而是猜测、过滤和验证他们已获取的知识,并对他们猜想进行修订,然后实现准确的理解。该模式被称为“自上而下阅读法”(the top-down approach),它体现了读者的积极影响和意愿。

自上而下阅读法是一种依靠读者事先所具有的句法和语义学知识的心理阅读法,因此也被称之为语言心理法。这种模式从高端的信息出发,根据已有的知识,对文章进行推测或假设。然后依据篇章信息对预测和假设进行验证。按照这种理解,“阅读过程就是预测、选择、检验、证实等一系列认知活动,有效的阅读在于用输入信息中尽可能少的线索作出准确地判断”2。

Goodman, K.S.A Pa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 [J].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1970(4)自上而下的阅读法意味着读者应该使用基本常识,语言知识,和对主题的认识来理解整篇文章的意义,猜测不理解的文段的意思,然后仔细地研究他所表达的意思。它倡导阅读时不要逐字逐句地去译码,而是从宏观上去推测与理解成段和整篇材料内容的过程。在这种从上自下的阅读法指导下,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有目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读者在阅读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心态。

自上而下阅读法与自下而上阅读法截然相反。自下而上法注重从词的理解开始,而自上而下法注重从整篇文章的背景意义开始。不同于忽视读者的对阅读的传统看法,自上而下法在具体实践时特别强调读者的积极参与。首先,读者使用视觉方面找出的语言信息来改善,形成临时假设的文字资料。其次,读者使用经验及语言知识来验证临时的假设。最后,读者在再次阅读文章后对所做的假设进行证实或修正。因此,自上而下阅读法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否则,便无法有效地参与文章的主动思考和理解。如“Let’s go Dutch treat”是指各付各的钱,即AA制,但是字面意思却不同。这个短语必须结合背景知识来理解。因为在16—17世纪,荷兰是海上运输贸易的起源地之一,商人们为了他们的贸易到处奔波,居无定所,这种情况下邀请朋友吃饭便不是明智之举,往往请别人吃了饭,却再也见不到对方了。因此,荷兰人开始习惯各付各的钱。就是因为荷兰人喜欢把什么都分得很清楚,英语中用“Let’s go Dutch treat”来表示AA制。如果读者不知道这段历史背景,他们就不能充分理解这个词组的意思,对文章的理解也会产生偏颇。

但由于读者在这种阅读过程中持有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因此,基于文本字母和单词的识别只是用来确认他们所假设的文本的含义,“阅读成为了一场心理语言的猜测”3。根据这种看法,有经验的读者能够利用背景知识做出预测,而没有经验的读者只能局限于词汇,在阅读过程中不懂得利用上下文,更无法利用背景知识进行预测。即使他们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做出预测,所花费的时间也远远多余简单的认知单词。因此,自上而下阅读法也受到了一定的质疑。

3.交互式阅读法

交互模式(the interactive approach)实际上是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两种阅读方法的综合。上述两种模式通常被认为是线性的,信息处理需要几个非交互阶段。每个阶段独立工作后把处理结果传递给下一个阶段。信息传递的方向是单向的,高端信息无法影响低端的信息处理。而交互法则认为,阅读中的信息加工模式是从低、高或微技巧和宏技巧两个方面同 3 Goodman, K.S.A Pa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 [J].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1970(4)时进行的,即每一阶段的知识分析既有来自低级阶段,也有来自高级阶段的分析。只有当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信息吻合时,才产生令人满意的正确理解,否则假设就要重新修改和建立,直至两种信息完全吻合。之所以说它是交互式的,“是因为在任何阶段,不管在系统中处于那个位置,都可以和其他阶段任何阶段沟通”4。

简单地说,交互式阅读法是一种在阅读过程中对信息同时进行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处理方法的阅读法。Emerald Dechant认为,互动式阅读法要求读者选择性地利用所有层次上的信息(音素、语素、词、句子等等)来构建意义,而不只局限于某一层次。Kenneth Goodman 认为,在互动式阅读中,字面是一种输入,意义则是一种输出,读者本身也是一种输入。他通过与文章互动,选择性地利用文中线索来构建意义。

互动式阅读法的本质表明高层次的信息处理方法在阅读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同时,许多低层次的阅读方法、技巧对于阅读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读者需要熟练掌握一定量的词汇,这对于一些高级学习者来说同样重要。在实际阅读中,自上而下法与自下而上法是交替或同时出现的,二者缺一不可,但它们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两者所包含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

互动式阅读法吸取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阅读方法的优点,同时又克服了他们各自的缺点,在目前我国外语阅读教学中是比较实用的一种阅读法。在具体应用于英语精读教学中时,我们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指导学生阅读和理解:

(1)首先给学生讲解文章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对文章背景有个大概了解;

(2)让学生根据文章题目预测文章主要内容,这时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必要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

(3)给学生一些时间浏览文章,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主题,并跟自己的预测加以比较。并组织学生讨论,最后确定文章主题。

(4)对文章中出现的一些生词、习语以及难懂的句子加以解释。其中一些相对简单的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和背景知识自己推测意义。

(5)要求学生再次阅读文章,划分段落,明确段落大意。

(6)对于学生感觉困难的段落,要分析困难的原因,如,生词多、缺乏背景知识等。学生在这种交互式阅读法的指导下,很快就能学会把语言内容和形式融合起来,既提高了阅读速度,又增加了对文章的理解。长此以往,阅读水平必然会有一定的提高。因此,目 4 SAMUELS, S.J.& M.L.KAMIL.Models of the Reading Process [A].An Interactive Approaches 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C].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前,交互式阅读法在我国应用较为广泛,也得到了普遍认可和接受。

阅读时英语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是一项心理活动过程,它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只有了解了阅读的精髓,阅读教学才能进步。如今有很多不同的阅读方法,每种方法不能说是好还是坏,只能说是适合或不适合。每种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所试用的对象。只有明确学习者自身的阅读水平,期望达到的目标,选择最适合学习者的方法才能有效解决存在的阅读障碍,提高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 马瑞香:外语教学的哲学思考,外语学刊,2008(3)[2] 赵海艳: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之我见,教学交流,2010(12)

[3] 支永碧,吴延平:现代几种主要的语言观及其对外语教育的启示,国外外语教学,2007(1)

[4] 刘正光: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观与外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外语研究,2010(1)[5] 杜萍:高中英语阅读策略与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4)[6] 王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初探,外语教学,2007(8)

[7] 张红: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2(2)[8] 李顺春,贺亚男:语篇与英语阅读教学,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3(1)[9] 关翠琼:试论外语的阅读理论和教学,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10] 官芬芬:元认知策略在阅读中的作用及其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1)

[11] 姚喜明,潘攀:英语阅读理论研究的发展,外语教学,2004(1)

[12] 杨小燕:基于双重代码理论的国内英语教学研究综述,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6)[13] 刘芳:优化高中英语阅读技能探析,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7)

[14] 马雪静,李敏:从语言的体验性到“以人为本”的外语教学模式,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11(1)

[15] 李稳敏:“焦虑”对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的影响探析,外语学刊,2009(6)[16] 胡建伟:认知语言学视角的大学英语教师语言观调查,山东外语教学,2010(2)

第三篇:隐喻认知过程与外语词汇教学

隐喻认知过程与外语词汇教学

[摘 要] 介绍了隐喻应用于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作用: 隐喻认知对词汇语义范畴发展的作用;隐喻认知在词汇隐喻概念理解中的作用;隐喻认知对词义发展的作用。指出其对词汇教学的启示:重视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重视词汇隐喻意义和隐喻扩展义的教学,和重视词汇文化内涵的教学。

[关键词]隐喻理论;词汇教学;作用;启示

Abstract:The paper discusses metaphor theory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s well as its significance for vacabulary teach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vacabulary semantic category,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vocabulary metaphor concept, i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bulary meaning.In the vacabulary teaching, the following enlightenments should be seriously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basic category vacabulary, vacabulary metaphor meaning and metaphor extending meaning, and vacabulary cultural connotation.Key words:metaphor theory;vacabulary teaching;significance;enlightenment

隐喻与人类的认知、思维密切相关,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传统的隐喻理论普遍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手段,主要用在文学作品中。自1980年George Lakoff &Mark Johnson发表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以来,开辟了一条新的从认知角度来研究隐喻的途径。此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观的隐喻研究的全面开始。认知语言学认为, 隐喻是日常语言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它在本质上是认知的,不是修辞格,不是简单的语言的产物,它更确切地说是一种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我们赖以进行的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实质上是隐喻性的[1]。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会频繁地接触到教材中的隐喻现象, 它们体现在词汇、语法和篇章等各个层面。本文中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词汇学习层面,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词汇隐喻的认知机制及其对词汇教学的几点启示。

一、隐喻理论

Lakoff把隐喻看作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即隐喻概念(metaphorical concept or conceptual metaphor)。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悉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隐喻概念在一定的文化中又成为一个系统的、一致的整体,即隐喻概念体系,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中起着主要的和决定性的作用[2]。总的来说 ,他们的隐喻理论包括的主要观点如下: 1.隐喻具有普遍性;2.隐喻在本质上是认知的;3.隐喻具有系统性;4.隐喻的内在结构是跨域映射;5.隐喻的产生有经验基础。在隐喻的认知推理过程中,人们总是先从隐喻的源域(本体)中提取反映事物规律性的、高一级的概念结构,然后把它投射到用以把握目标域(喻体)相应的概念结构中去,从而形成二者映射关系。受话人依据此映射关系进行概念的空间投射和映射,由显性信息推导出隐含信息。这一过程即隐喻认知过程。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概念隐喻分为三类: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和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结构隐喻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于是产生了一词多义现象,如spend一词最早是用于谈论金钱,后来被用于谈论time、enegy、efforts、force、fuel 等等。方位隐喻指参照空间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以空间为始源域,通过将空间结构投射到非空间概念上,赋予该非空间概念一个空间方位。如More is up这一隐喻给予quantity这一抽象概念一个纵向方位,因此英语中有Hope my income rises every year 之类的说法,汉语中有“鸡蛋价格又上去了”之类的表达。实体隐喻帮助我们将抽象的事件、活动、情感等视为有形的实体和物质。例如:The mind is an entity就是将mind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按人们对隐喻的熟知程度来划分, 隐喻又可分为常规隐喻和创新隐喻两大类。上文所提到的属常规隐喻, 创新隐喻包括文学隐喻和科学中的隐喻。

二、隐喻认知在词汇学习中的重要性

当前很多学外语的学生整天拿着一本词汇大全背记单词,片面追求扩大词汇量,而真正能看懂一般难度的外语读物和能用外语进行日常口头或书面交流的外语学习者则是少数。究其原因,一是因为词汇量太小,二是没有掌握基本的核心词汇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意义,没有掌握多义词的强大的表达力。认知语言学的范畴理论和隐喻理论在认识多义现象及其词语的语义扩展方式方面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根据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多义词的词义扩展不是任意的,毫无规律的,而是有理据、有规律可循的。弄清这种理据和规律无疑会帮助外语学习者理解和记忆多义词的各种用法,从而扩大其接受型和产出型词汇量。隐喻作为人类重要的认知工具,是外语学习者了解目的语民族认知方式及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各民族认知方式及历史文化的差异,各语言的概念系统也不尽相同,因此,帮助学生明确认识话语中的隐喻现象是实现外语教学中概念流利的一种重要方法,而词汇教学正是实现外语教学中概念流利的一个重要途径[3]。Laufer 认为掌握词汇的隐喻扩展意义(metaphorical extensions of meaning)是学习新词汇的一项重要内容[4]。Sweetser指出隐喻也是“一种常被忽视的联系一词多义的重要资源”[5]。如果他们能了解一词多义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本国语者的认知思维方式,认识多义词各个义项间的联系模式,外语学习者或许就能按这些方式从一个多义词的已知义项推导出或更好地理解其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未知意义,从而有利于记忆和灵活使用该词。因此,词汇教学中应把隐喻概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作为扩大词汇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隐喻的认知机制对词汇教学的几点启示

1.隐喻认知对词汇语义范畴发展的作用

范畴与范畴化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范畴指事物在认知中的归类;范畴化指人类对世界万物进行分类并赋予语言符号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过程。在经验世界中,范畴具有不同等级。范畴化的过程是复杂、模糊的认知过程。隐喻思维的延伸在形成不同范畴之间的关系网中起了重要作用,大部分隐喻思维都是在基本范畴等级上发展的。我们知道基本范畴词比其他范畴词有更多的隐喻用法,如:bird、flower、dog、fox、wolf、lion等比 dove、rose、animal的隐喻用法更多,这说明这些基本范畴词被用于隐喻频率最高,其语义变化最多,发展最快。而人们认识新的抽象概念时,总是与已认识的事物相联系,找到他们之间的相似和关联点,于是产生了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映射,这种创造性的隐喻思维发展了语义范畴的抽象意义。以“床”为例,它的基本义又有河床、冰床、机床、苗床、花床、矿床等等。在此基础上,又产生了温床。英语中也有a bed of roses、a bed of nails等,并在名词的基础上发展了其动词意义:把……栽于苗床,为客人安排床铺。这些都是人类共同隐喻思维的结果,语义的发展正说明了这一点。表示人体任何部位的词语都有隐喻的用法,如:face of a mountain, face of a building, face of a watch;mouth of a hole, mouth of a tunnel, mouth of a cave, mouth of a river。如 eye这个词,最初是用来指人自身的一个重要部位,通过隐喻的认知功能发展为指其他动植物及其他物体的“眼睛 ”、“中心 ”: the eye of a typhoon 台风中心 the eye of a needle 针眼。不仅是表示人体器官的词,英语中许多词都通过隐喻以中心意义核心产生多层意义。不难看出日常语言中充满了隐喻。据统计,英语词义的70%都是隐喻或源于隐喻,词典中词条下罗列的词义都有一定的联系,最基本的是中心义项,其他义项则是由中心义项通过隐喻发展而产生的。

在词汇教学中, 根据认知范畴理论,教师在讲解多义词时,应重点讲解中心意义,让学生理解各义项之间的深层关系,培养他们根据上下文推测具体意义的能力。这样,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能够重点突出, 融会贯通, 最终达到灵活掌握和运用的目的。

2.隐喻认知在词汇隐喻概念理解中的作用

认知语言学认为一个概念隐喻包含两个部分:一个始源域和一个目标域,隐喻的认知力量就在于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之上[6]。如:下列表达方式可以证明Argument is war 是一个隐喻概念:Your claims are indefensible./ He attacked every weak points in my argument./ His criticisms were right on targer./ I’demolished his argument./ I’ve never won an argument with him.可以看出,争论是一场“舌战”,有进攻、防守、反进攻、输赢等,“争论是战争”这个隐喻概念是借助战争概念来理解的。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这种跨域映射的图式结构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 7 Life of a Salesman的文章有:

He takes the first unsteady steps on a journey to Portland’s streets, the [ZZ(Z]battlefields[ZZ)] where he [ZZ(Z]fights[ZZ)] alone fo his independence and dignity.He’s a door-to-door salesman.Sixty-three years old.And his [ZZ(Z]enemies-a[ZZ)] cripped body that [ZZ(Z]betrays[ZZ)] him and a changing world that no longer needs him-are [ZZ(Z]gaining[ZZ)] on him.With trembling hands he [ZZ(Z]assembles[ZZ)] his [ZZ(Z]weapons[ZZ)].从下划线的词可以看出,作者利用了隐喻概念Making a living is a battle.这里上战场作战的图式结构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形象地再现主人公生活之艰难。再如概念隐喻:Life is a journey,人们对具体行为journey的经验基础上对抽象现象进行理解,如果只从字面意义来理解life,其语义是很单纯的,但用journey的隐喻结构来理解,意义是非常丰富的,而这丰富的意义是来自人们的亲身体验,这体验不能直接表达,只能通过隐喻才能言传,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隐喻语言一旦被其他字面语言代替便索然无味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利用概念隐喻讲解词汇、课文,学生学起来既生动有趣,又会加深对词汇的理解,最终达到记忆与运用的目的。

3.隐喻认知对词义发展的作用

在新词语或旧词新义的创造过程中,形象化的类比、想象、联想等多种隐喻思维方式起着很大作用。计算机技术中的很多术语都是利用隐喻扩展语义得来的,如:computer virus, network, informatio highway, address, E-mail, floppy disc, cyberspace等。计算机设备和运行过程也无一不是从隐喻而来:copy, store, retrieve, memory, download, databank, disk drive, read, write, output, input等等。新词产生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借助于旧词构成新词,在其背后隐喻的思维方式也在起作用。如航天学的moonwalk, lunar rover, earthrise, soft landing(软着陆), linkup(靠泊),splashdown(溅落), black hole(黑洞)等等。还有heart bridging operation[JP+3](心脏搭桥手术), airbus(空中客车), aerotrain(悬浮列车), future shock等。了解到隐喻思维再创造新词新义中的作用,有助于学生从认知的角度理解词汇构成, 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使词汇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更有意义。也可鼓励学生利用隐喻思维大胆联想, 以基本词汇为基础扩大词汇量。

综上所述,从认知角度出发的隐喻理论对词汇教学是有深远影响的。在词汇教学实践中,教师可系统地向学生介绍隐喻理论,如隐喻的图式结构、隐喻相似的本质、隐喻的创造性等,使学生认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起一种隐喻观,从而改变过去那种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的词汇学习方法,从隐喻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词汇与词义的关系,达到灵活运用和掌握词汇的目的,最终促进听、说、读、写等各方面技能的发展。但是,隐喻作为认知现象又体现着文化的差异,不同的民族文化沉淀必然在隐喻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如中国人将自己称为“龙的传人”,龙象征着吉祥和王权,而在西方文化中,龙是一种凶悍的守卫宝藏的巨兽,是贬义词。所以亚洲四小龙,英语不译为“four dragons”,而译为“four tigers”(四小虎);汉语中说嫉妒别人,会说某人得了红眼病,而英语中表示嫉妒却用 green(绿),说“green-eyed”等等。所以在词汇教学中对词汇文化内涵的介绍,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恰当利用母语的正迁移,深入理解中西方文化内涵类似的词汇;另一方面,通过词汇文化内涵差异的对比使学生意识到中西方隐喻思维的差异,进而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但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具备跨文化教学的意识和能力,注意词汇隐喻意义的跨文化比较和研究。

第四篇:浅谈英语构词法与词汇记忆

浅谈英语构词法与词汇记忆

{摘要}本文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本人对这一学期英语词汇学课程所学的综述,第二部分为本人对所选词汇学课题的展开论述,即浅谈英语构词法与词汇记忆。本文旨在探索英语构词法的规律,剖析英语词汇的组成,从而帮助英语词汇的记忆,扩大英语学习者的词汇量。

词汇学是一门有关于词的科学,它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对词汇进行调查研究、描述并予以理论化。它运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研究语言中有关于词汇的问题,讨论词的形态结构及构成方式,探讨词的意义及语义关系,阐述词汇的发展变化过程。学好英语词汇学不仅可以了解现代英语的词汇的普遍规律、分析研究现代英语词汇现象和英语词汇的演变和发展,还有助于掌握英语词汇学习的方法、途径、手段和策略。

本学期的词汇学课程让我对英语词汇的系统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学习了词汇的各种形态结构及构词方法,有利于我们较好地分析英语单词的意义及词义关系,有助于扩大词汇量并自觉运用词汇。了解到英语词义演变的原因、方式和过程,及英语词汇的最新发展,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词的意义,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对词汇的语义结构、语义类型和语义关系的学习有助于我们有效地组织、划分和贮存词汇,增强对词汇意义用法的了解,增强准确用词的能力。还有英语隐喻系统的学习帮助我们形成英语概念系统,锻炼思维方法,提高英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下为我对本学期词汇学的学习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即英语构词法与词汇记忆这一角度展开的有关论述。

英语词汇具有数量大、增加快的特点,难以记忆掌握,然而只有具备一定的词汇量,才能更好的发展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对于很多学习者来说,词汇记忆是英语学习过程中难以攻克的障碍,词汇量的拓展往往耗时多、收效微。因此我们应重视词汇的记忆和记忆方法的研究,关键词法、上下文法、语义编码法、联想法和单词表法不同程度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推崇。但是,从迅速扩大词汇量的角度来看,上述方法在某些方面是存在局限性的。关键词法操作较复杂,适用面较窄,而且英语、汉语分属不同语系,很难在汉语中找到读音近似的关键词,因而并不适合中国学生。而许多实验及研究证明,外语学习者用来学习词汇的时间有限,主要靠上下文暗示来认识词汇的过程非常缓慢。语义编码的使用对学习者的要求较高,编码过程较复杂费时。英语词汇浩如烟海,靠利用单词表一个一个地记忆单词显然也不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方法。英语词汇之所以数量大且增长快,除了它具有吸收其他语言词语的传统外,主要原因是英语具有强大的构词能力,也就是不断的通过已有的词素来构成新词的能力。如果我们能从分析英语词汇的内部结构出发,掌握英语构词法的基本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用于实践,将很好地帮助我们事半功倍地记忆词汇。构词法揭示了词汇的构成方式、组织原则和分析技巧,是学习词汇、迅速扩大词汇量的十分有效的方法。了解构词法对学习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帮助:

1.有助于了解词的结构,扩大巩固所学的词汇。在阅读时,碰到生字可以由已知的成分去分析未知词的含义,甚至可以“猜字”。比如说,如果我们知道了词anthrop=man(人)的意思,就不难理解下面几个词的含义:anthropology(人类学)、anthropologist(人类学家)、anthropological(人类学的)、philanthropist(慈善家)、misanthropist(厌世者)。其次,学习构词的方法对词汇的记忆和联想也是大有帮助的。

2.有助于深刻理解词义。如:人称词后缀-ster有时含有轻蔑意味:trickster(骗子手)、gamester(赌棍)、poetaster(打油诗人)、gangster(歹徒)等。

3.有助于培养灵活运用词语的能力和善于造词的本领。比如,on-the-spot(现场的)、sixteen-in-one-group(十六进制的)、blue-black(蓝黑)、under-develop(发育不全)、middle-of-term(期中)、hair-bulb(毛球)、fever-blister(发热性疱疹)、mind-blindness(精神性盲)等等。一.词缀法

词缀法是利用派生词缀和词根结合构成新词的方法,又称派生法。词根是派生词的基础,而词缀能起到决定派生词的词汇意义和语法属性的作用,可以说词缀和词根是扩大词汇量的最重要的钥匙。派生词缀分为前缀和后缀。加在词根前的叫前缀,加在词根后的叫后缀。前缀含义丰富,可表示否定、逆反、轻蔑、程度、尺度、位置、方位、态度、时间、次序、数字、转类等。而后缀不仅可以改变词的意义,而且后缀有很强的语法意义,能够决定词的语法属性,可以使单词由一种词类变为另一种词类,可以用来构成名词、形容词和动词等各种词类。如:care加上后缀-less,就能猜出careless:了解-ness是名词后缀,就可以猜出carelessness意思。要逐个记住成千上万个单词是困难的,但是词根、前缀、后缀的数量是有限的。有人把词根、前缀、后缀称为扩大词汇的三把钥匙。不论你的词汇量已经有多大,只要一知道前缀和后缀的范围、知道使用前缀和后缀的主要限制,你的词汇量马上就会剧增。二.复合法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一定的顺序结合在一起构成新词的方法叫做复合法或合成法。复合词的构词成分可由各种词类表示,而且其组合不受英语句法在词序排列上的限制,比较灵活、机动,复合词的构词材料多半由基本词汇提供。在整个英语发展过程中,复合法在构词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为英语增添和补充了大量词语。如:up-to-date(最新式的)、up-to-the-minute(非常时髦的)、film-goers(电影观众)、easy-chair(沙发)、consulting-room(诊室)、over-estimate(估计过高)、outnumber(超过数目)、gas-forming(产气)、giant-cell(巨细胞)等等。从语法形式和句子结构来看,英语发展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复合形容词就体现了这一特点,如:worldworking等以形容词为中心的复合形容词;peace – loving, homemouthed, chicken-hearted, foreignquack(鸭叫声), rattick(钟的嘀嗒声)。2.重复而改变元音:如tickpatter(啪哒啪哒的脚步声), ding-dong(门铃等的丁声)等等。3.重复而改变词首辅音:bowtata-dub(鼓的咚咚声)等等。

英语单词虽然难记,但它本身却有内在的规律可寻。掌握基本的构词法,学习者就可以根据已知去分析理解一个词的含义,举一反三,由记一词而忆多词,以点带面,使词汇学习变得简单、高效,使得迅速扩大词汇量成为可能。深入理解和掌握构词法可以较好的提高词汇记忆和英语运用能力,学习者通过构词法批量有规律地记忆单词,能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参考文献:

[1] 汪榕培.英语词汇学高级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 曹磊.英语词汇学.天津大学出版社;

[3] 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 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第五篇:词汇教学论文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探讨

国培英语班 钟建明

词汇的重要性

词汇是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是语言的基本材料,离开词汇就无法表达思想。没有足够的词汇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就无法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际。着名语言学家里弗(River)也认为,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没有词汇就没有能运用所学的结构和功能的意念。而事实上,一个人词汇量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这个人英语水平的高低。由此可见词汇的重要性.二

词汇教学的几种方法

2.1直观教具教学法

从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第一点“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可看出兴趣是多么重要,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教师”而直观教具的使用恰恰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动机。“斯波斯克(B.Spolsky)认为,外语学习动机本身包括三方面内容:对待学习外语的态度、学习这种语言的愿望和为学习这种语言而付出的努力。”(转引自林崇德, 2001)当教师首先呈现的东西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兴趣,那他们对待外语的学习态度将会是积极的,心中也就会很渴望学会这种语言,虽然学起来较难,巩固较难,但由于态度积极、而且有种强烈想法的感情,他们便愿意下苦功,掌握这种语言,以便达到他日能在同学、教师面前有好表现,甚至见到外国人也能说上两句。如:玩“Simon says.”这个游戏时,由教师或学生发命令,如,“Hands on head”, “Pencils in desk.”, “Hands

on shoulders”, “Hands behind your back”等等,当在命令前加上“Simon says”这句话,学生就执行命令,如果命令前没有“Simon says”这句话,学生就静止不动。这个游戏正符合了学生们好动的特点,但如果他们不会说单词和句子,就无法参与,这样就使他们迫切想学会单词,自然他们也愿意为此而付出汗水。这一些都是因为处于青少年这个阶段虚荣心较强,爱表现,想引起别人注意的年龄特点。

也正是这样,在适当的时候教师采取直观教学,我认为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直观教学是采用如图片、实物、玩具、幻灯片等一系列辅助教具及手势、动作、表情开展的手段,对于一些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表示具体动作的动词、表示情感的动词及形容词一般可采用直观教学。对于初学者,对英语是一窍不通的,我们如能采用直观教学,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他们参与。如学习apple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一手举起苹果,口中问到:

“What’s this? It’s an apple.”再延伸举起两个苹果问:“What are these? They are appl-es.”自问自答,再展开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学生答,这样反复操练,学生不但掌握apple这个单词的词性,单复数,而且在运用时也琅琅上口,教师如能在学生回答得好之后,把苹果奖给他,那课堂气氛就更好,从而激励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2.2 利用音形结合、构词法教单词

“英语词汇总量虽上百万,但基本构词成分却是有限的。无论就音形而言,还是就意义而言,每个英语词都同其他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整个英语词汇系统中的一个分子。”由此可见,各个词汇之间是有联系的,而且系统性很强,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利用词汇的这些特点,立足于词汇系统之上,当然对于这些特点教师也不能够直接把它们说出来,最好能在集中教学词汇时呈现出来,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发现,这样的学习有学生亲自的参与,更能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

如学习care这个单词,可用构词法,引申出care –careful-carefully-careless 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也学得了词汇的知识,再如集中学习单词时,可把形音相近的单词,如:

window-low-blow-grow-know-flow-borrow-throw, lake-face-date-page-gate-name-hate-rare.bird-first-third-thirsty-birthday

等归纳在一起学,从以上的单词可看出,它们不但词形大致相同,发音也一致,特别是元音字母a的发音[ei]后都有是元音字母+辅音字母+不发音字母e构成,这样的规律,也教会了学生用音标记单词,对于单词,学生自然也不会那么恐惧。

2.3 英语解释法

“学习语言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多听、多读,通过听读这两条渠道向大脑输入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材料。有了大量的、足够的语言输入与积累,才能融会贯通形成语言规则。”(林祟德,2001)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用英语来教学,用英语来解释单词、句子等,并用英语设置交际情境来启发学生用英语思考,在英语教学大纲中,也要求教师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教学。因为中学生身处的环境是说汉语的环境,如果在每天一节英语课上已不能完全接触英语,没有一个说英语的环境使他们锻炼和培养自身的听说读写能力,更别说课后能说得更多。而这种英语解释法正符合了用听、说向大脑输入大量语言材料的要求。英语解释法是用简单的,学生们已学过,熟悉的词汇来解释新的单词,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掌握新单词的听、说、读、写。这样用简单英语解释单词,不但训练了学生的听力,而且对于旧的单词能得到反复重现,也使学生找到了同义词,了解更多的词汇知识。学生对于教师所说的英语能听得懂,又知道新单词的意思,这样增添了学生们学习的信心,厌烦心理也自然消失得七七八八了,自然也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积极学习的信心。

如可以这样解释下列单词:(1)holiday:time off from work(2)invite:ask someone to dinner or a party(3)housework:work done around the home(4)afternoon:between 12:00 and 6:00 in the daytime(5)exam:an important school test(6)diffe-rent:not the same(7)entrance:place where you go in。当然用简单英语解释英语单词,是要求教师在课前做一定量的收集工作去查找最简单的词汇。

2.4 语境教学法

“语境不仅包括文章或言谈的上下文,而且也包括了各种社会环境。”如果没有一定的语境,任何词汇也将变得没有意义。由此可见语境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学习词汇一定要放在某个语境里学习。正如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所说:“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头才有生命,才容易记住,才知道用法。”由此可见语境教学法可使学生通过语境更加深刻地理解单词的用法和多种意义,从而对于单词的记忆更加牢固。归纳起来说,笔者认为利用语境教学法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通过句型或上下文来教单词

当遇到讲授新单词时,教师课前也是要花时间来准备的。如:water这个词,在讲授时可以借助一些教具或动作,如花洒、浇水的动作和喝水的动作等,这些都必须是学生熟悉的行为,再呈现以下的句子。如:(1)I’m very thirsty, I want to drink some water.(2)The flowers are dry, I must water them every day.(3)There is some water in the bottle., we can drink it.从语境中我们可猜测出(1)、(3)句中的water 是水,(2)句的是浇水的意思,从中我们也可以知道water 不同的词性和用法。

(2)利用情景教单词

利用情景教单词,是中学生较喜爱的一种方法,因为情景虽然是模拟的,但至少也像置身于真正的交际情景中,这些可以使学生真正参与的活动,也是他们日常熟悉的场景,比如说,学习打电话用语时便可拿两部会响的电话,让他们好像真的在打电话一样,在交际中,学得了知识。如: A: Hello!May I speak to Jim?

B: I’m sorry he isn’t here.Can I take a message for you?

A: OK!This is Kate.My telephone number is 87654321.B: All right.A: Thank you very much.Bye.B: Bye.学习交际用语还可以有购物、借物、问路、邀请和看病等情景可以用。这样学生不但兴致勃勃地学知识,让他们多参与,既能说,又能听,还能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使用语境教学法,教师的工作量是比较大,而且对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求较高。首先课前准备要充分,所使用的英语单词是学生学过而且比较熟悉的,上课时要能使用全英教学,轻松自如地用英语解决上课遇到的问题。

2.5 通过游戏教单词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家也研究认为,兴趣可增强记忆,兴趣是人对事物的积极而持久的认识倾向,它与大脑皮层中思维活动的兴奋中心相伴随。”(程世禄、张国扬,1996)而玩是孩子的天性,对于这种天性我们不能压抑,只能加以引导。游戏便是一种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娱乐方式,也是孩子们偏爱的一种学习方式,不用说小孩,连成年人也不喜欢呆板,沉闷、枯燥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为零的,要想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吧,在词汇教学中更要采取活泼多样的形式,来减轻学生对单词厌烦和焦虑心理,教师只有帮他们清除了这些心理障碍,孩子们的各方面能力才会有所提高。关于词汇的游戏是多不胜数,下面只举几个例子,如(1)What is it?一队的学生描述一件东西,如:“It has four legs.It’s made of wood.It’s used for sitting.另一队学生就可答:“It’s a chair.”这种猜测游戏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2)学数词也有不少游戏,如:“Who has number… ?写些数词卡片,根据所教数词的多少,卡片上分别写上从1到25,从25到100,从100到1000和超过1000以上的数词。当教师指卡与学生背诵、做游戏时,就用数字代替他们的各字。就像他们的英文名字一样,使用多了就记熟了,这个游戏锻炼了学生们的记忆能力。(3)Add-on这个游戏结合图片、实物来做,学生1:“I see a

living room.”学生2:“I see a living room and a kitchen.”学生3:“I see a living room a kitchen and a bathroom.”如此类推。或者学生1:“I like milk.”学生2:“I like milk

and pie.” 学生3“I like milk, pie and cake.”也是如此类推,看谁坚持说得最长时间、最多的词汇,这样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复述能力和单词的贮存量。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英语教师必需按照有关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规则,认真地分析学生学习英语词汇中存在的问题,因应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词汇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感兴趣,才能有法可循有样可学,积极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初中英语词汇的教学效果。

参考书目

程世禄、张国扬,1996,《ESP的理论与实践》[M],广西教育出版社。

汪榕培,2000,《英语词汇学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林崇德,2001,《英语教学心理学》[M],北京教育出版社。

董蔚君,2001,《英语游戏》[M],安徽教育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

余德敏,2002,“探索英语词汇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期。

下载记忆阶段性理论与外语词汇教学论文[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记忆阶段性理论与外语词汇教学论文[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输出理论与英语口语教学论文

    摘要:在我国英语教学中,长期存在着重输入轻输出的现象,学生无法顺畅地进行口语表达。文章对输出理论的三大功能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指出口语教学必须重视语言输出,从而提高学生的口......

    词汇衔接与翻译论文

    词汇衔接与翻译 1 词汇衔接 在 Halliday和 Hasan看来 , 衔接是一种非结构性语篇意义关系 , 它侧重于句间不同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他们把形成衔接的非结构性意义关系分为五......

    词汇与 对外汉语教学

    词汇与 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桥是由孔子学院举办的中文比赛,比赛内容包括汉语语言能力、中国国情知识、中国文化技能和综合学习能力。汉语桥已成为各国大学生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

    词汇记忆方法在教学中的尝试教育论文[范文模版]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以义务教育一至五级的目标为基础,共有四个级别(六至九级)的目标要求。其中七级是高中阶段必须达到的级别要求,八级和九级......

    大学学习方法与理论论文

    大学的学习方法 一、大学生研究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于每个大学生是非常必要的,据专家们估计,人类知识的总量每隔7~10年就要翻上一番,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

    土木工程理论与实践论文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土木工程理论与实践》学习报告 题目土木工程新型建筑材料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2011级7班 学生姓名张帅 学号201101020734 2015 年5月 教师评......

    高中物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互动论文

    摘要:在当前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未认识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互动与能动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物理教学水平。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高中物理理论教学与实......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论文(本站推荐)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之近义词教学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政治与经济地位的提高,汉语在国际交往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语言。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汉语热”成为时下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