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 黄家骅老师《海外教育与我的游学经历》有感[5篇]

时间:2019-05-15 10:5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听 黄家骅老师《海外教育与我的游学经历》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听 黄家骅老师《海外教育与我的游学经历》有感》。

第一篇:听 黄家骅老师《海外教育与我的游学经历》有感

听 黄家骅老师《海外教育与我的游学经历》 有感

作为一个喜欢旅游的家伙而言,海外的天地无疑对我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也正因为如此吧,所以我怀着对于海外的憧憬,去听了一堂对我而言有些偏差的海外游学的经历,希望从中可以找到海外旅游的影子,但是直到讲座开始,我才发现自己真正被引入了另一天地——教育。

和广大师生一样,自己是作为中国的教育之下的产物,当然对此,大众媒体学者对此有着无限的遐想和定义,我深表赞同,也感到无奈,其中黄老师的课给了我一个我困惑无数年的答案,“学习为了什么?”。从小学到高中我们都可以听到一些有关读书的定义,无非类似于“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可以挣大钱”“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等等,但是关键是当我们读了很多书,读到大学都准备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是茫然的,毕业以后干什么?考“公务员”?当“村官”?还是回家种田?我们用来改变命运的东西,我觉得此时不是我们的知识,而是那张文凭,至于我们干什么,貌似和知识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读书人不等于财富和权力,而读书人转为官员,才代表财富和权力,那我们读书人引以为豪的东西是什么?很大一部分人用自己的行动来表明,权力和财富是最大的衡量价值。于此我不敢苟同,我认为读书人最大的财富恰恰是大家不喜欢的书生气(或者说是黄老师所说的书卷气),这种气息是难能可贵的,是一种对于知识的真正的体现,由黄老师概括为,博学,有见识,幽默,较真,也由于如此所以读书人灵魂应当是漂泊的,但同时又是“喧闹”的。我们在自己心中都有一把衡量自己价值的尺子,功名利禄也罢,学位地位也罢,奖金头衔也罢,尊重威望也罢,也正因为我们对于尺子选取的不同使得社会对读书人的理解不同,我只希望让读书回归原来轨道,得到社会应有的承认。羡慕黄老师所说的80年代,一张研究生证就可以住预留给首长的房间,不是羡慕权利的大小,而是一种社会对于读书人的尊重,不像现在“大学生满地抓,一抓一大把”的言论漫天飞,是谁让读书人的社会承认度如此低,是读书人自己。

谈谈旅游的感受,我也一直认为功利心太强的旅游也许会使得旅游失去她原本的意义,其实旅游不应该是有什么目的的,就应该是随性所作所为,旅途的拍摄也罢,旅途的休整也罢,旅程的安排也罢,应该以一种融入环境的方式来感受一个新地方的气息,包括自然风光,包括人文气息,而收获的应该是我们对于一个新地方的感悟,一种对新世界认识,也许有一种新的价值观的认识。马尔代夫好么?不知道,夏威夷好么?不知道,只有我去过也许才会知道,而且她的美与不美又怎么能阻碍我对于美丽的自然地认识呢?走自己的路,别让别人的言行左右于你。

这样就完整了,读书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第二篇:听黄丽君老师课有感

评课稿

听黄丽君老师课有感

林海英

9月25日,上饶县一小﹑石狮小学﹑汪村小学及石人小学,本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开展“盟校联谊﹑践行课改”活动.我校英语组黄丽君老师上了一节有效教育的课堂展示课.课题是六年级英语上Unit3 My weekend plan Part A Let’s learn.黄老师不愧是上饶县EEPO课堂有效教学的领跑者,教学游刃有余,轻松自如,满堂课处处散发出EEPO特色教育的新亮点.

首先,黄老师很好地运用了自己的课堂约定“One two three, Three two one”.约定与单元组,团队配合使用.约定俗成,师生心神领会,简洁明快地调控了各项教学活动.

其次,在教学中,黄老师简洁明了地运用小卡呈现新单词,新短语,用大卡有效开展小组活动.配合板卡的使用,讲与做等要素相结合,做到防只顾单一的讲而没有其他要素和资源的配合.

再次,黄老师在处理教材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她用了很直接的导课方式,直接运用视频引出新知.她把时间留在了第二个小操练的环节上,让学生们自己设计周末计划,并会用新学的句型去与同学分享计划,在课堂上巧妙地使用“记忆风暴”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第三人称的将来时;在最后的一个大环节上,黄老师让任务升级,开始团队合作,设计假日计划,并展示,求点赞,让学生觉得有新鲜感,成就感;最后的家作设计,有必选的,也有可选择的,更有文明小知识,设计更全面.

黄老师的课是成功的,让每一位与会者耳目一新,更让我对EEPO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一定会学以致用,把EEPO有效教学方式很好地灌输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

第三篇:春雨润物细无声----听黄老师一节公开课有感

春雨润物细无声----听黄老师一节公开课有感

6月12日,在第一报告厅,我听了黄老师的一节公开课,得到很多启示,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一、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英语有个谚语:Well begun is half done.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会:其一就是黄老师的导入用一篇短文直入主题,简单实用,为下面各教学环节的展开奠定基础。其二就是在高一起始年级开设高考阅读理解专题课,可谓是高瞻远瞩,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埋下伏笔。

二、总揽全局,目标明确。

黄老师把江苏省英语高考考纲中关于阅读理解部分的考查做了解读和细化,并对照考查类型设计专门练习进行针对性训练,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尤其是关键词的点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显示出黄老师高超的课堂驾驭技巧和深厚的高考动向研究功底。

三、学法指导贯穿课堂教学始终。

黄老师教法灵活,教态亲切,学法指导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时时处处显现出名师风范。整节课一气呵成,真正做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她的课容量大、节奏快、效益高。她口语流利,语音悦耳。在教育、教学、科研中她真正发挥了骨干引领作用,是我们学校乃至整个县、市高中英语界的领军人物。

四、及时训练,当堂巩固。

黄老师这一节高考阅读理解专题课,通过10多篇文章的训练、拓展、巩固和提升,强化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师生密切配合,课堂互动有效,教学效果显著。尤其是课堂结束前的小结,更是凸显教学层次的一大亮点。

几点建议:

1.有几张PPT内容太满,字太小,看起来吃力,视力不好的学生肯定看不清。要是能将这几张PPT内容削减,字体放大,效果会更好。

2.课堂上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略显不足。如果黄老师能多给学生一些时间思考,充分照顾到中等生的学情,这节课就会更完美。

以上就是我个人对黄老师一节公开课肤浅的看法,不到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同行雅正。

第四篇:听香港黄燕萍老师诗歌创作讲座有感

爱生活爱语文爱写作

——听香港黄燕萍老师诗歌创作讲座有感

刘 凡 珍

2007年12月21日,香港中华传道会安柱中学师生一行数十人到我校进行交流活动,安排了佛港两地分别出一位老师给两校合班学生进行了两节作文课教学。

我校语文骨干教师先上了一节,课题是“个性化作文升格之文采升格”,这节课着重引导学生从语言文采方面提升作文层次,课堂设计结构严谨,流程清晰,注重规范化的操作,对应试当是听有帮助的,让我们很受启发,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不过,我个人以为,这节课很规范严谨,这节作文教学的内容思想还是突出规范性,若要说“个性化作文”,似乎还值得商榷。我们的学生在谈自己对别人写的文章的看法时,首先想到的是能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我们的写作已经被考试“套牢”了,我们还能有什么个性呢?

第二节是安柱中学黄燕萍老师的课,她的课给我们听课的老师带来深深的“震撼”!我用“震撼”一词,无丝毫的夸张之意,最起码对我这个内地的语文老师来说是触动很大的。听完后和几个本校语文老师也讨论了几句,都觉得黄老师的课真是吸引人,那可是真正的语文课,感觉真“爽”。

要是我是黄老师的学生,那我可真要爱死语文了,肯定会心甘情愿地扑入“语文的怀抱”之中!

听了黄老师的课,感觉我们内地的语文教学的确是有问题,而且问题很严重。我个人感觉,我们内地作为祖国文化的主要传承地,在语文方面还需“狠狠地努力”,我甚至感觉我们内地的语文教育真的是显得落后了。不知自己是不是太偏颇了,还是妄自菲薄了;但我想,我们内地的语文教育真的应该反思!

虽然黄老师的国语不标准,甚至黄老师用语上还出现了把我们内地讲成“国内”之类的;但黄老师的这节课谈诗歌创作的经验体会,非常有语文味,非常有诗歌文学味,非常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非常能够让人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文学的魅力。这节课调起了学生的胃口,学生始终被黄老师吸引着;我们 1

听课的老师更是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一上课,黄老师让我们欣赏了一则根据“禽流感”题裁创作的歌曲FLASH动画,在生动、活泼的形式下引入了诗歌创作来源于生活。接着黄老师结合具体的诗歌作品,结合具体的生活事实,结合一些具有丰富图象效果的图画,讲解了现代诗歌的朦胧美。黄老师让人感受到诗歌是美的,诗歌与我们的生活实际密切相连,是对切身生活体验的提高、诗化。所举诗歌作品例子非常贴近生活,亦非常生动有趣,让我们感受到语文的可爱、有趣。

黄老师自己本身非常喜欢创作,已经出了九本作品了。课堂上,黄老师还展示了她的诗作,诗句优美有韵味。黄老师带来了一些书签,书签上题有黄老师的小诗和她的学生配上的画,很精美——书签图画精美,小诗更是精美!每个在场的学生都获赠黄老师的一张精美书签,我们一些老师也获赠十二张一套的书签,由于黄老师带的书签数量不多,有的老师没有获赠,甚感遗憾。

我很喜欢黄老师书签上的小诗,启人深思,例如其中的一首——

自 由

自由是——可以恶毒的时候/我们选择善良

自由是——可以贪婪的时候/我们选择坦然

自由是——可以堕落的时候/我们选择积极

自由的人/永远有更多的选择

黄老师书签上的小诗短小有韵味、情致,例如例如其中的一首——

安 慰

你说:

我的心,是挂在天边的一朵云,渐阴霾渐沉着至无法负荷,终于,哭出了滂沱大雨!

我答:

哦!宝贝!难道你不知到,雨后有明媚的七色虹,从此岸跨到彼岸,从我心跨到你心!

我想,黄老师是一个爱文学的人,一个爱生活的人,是一个真正的语文老师。文学能够超越世俗功利追求,让人的精神境界澄明,让生活充满诗意美。

我们不是口口声声叫嚷要“诗意地生活”么?

读书,原本是一件乐事,可我们一谈“读书”,就觉得是苦事了;

语文,原本有诗意灵动,可我们一说“语文”,就感觉面目可憎!

难道仅仅因为我们内地的教育体制、考试压力?

难道仅仅因为我们那太急功近利的功利化追求?

语文,汉语——我为你悲哀!

作为语文老师,我更感悲哀!

我们内地的语文教育诟病最多!

我们语文教育捆绑的太多太多!

大家都在谩骂,指责„„

月朦胧,眼迷蒙,雾里看花„„语文单纯一些,那该多好!

何时能还我“语文”真面目!

黄老师的这节课触发我想了很多,为我们的语文感到悲哀,为自己的语文教学感到悲哀,悲哀,悲哀„„借用鲁迅先生的话:呜呼,我说不出话来。我无话可说了——我不想去指责,抱怨,我只愿我们多点冷静地反思,多些切实的行动。

2007-12-22

第五篇:春天里的相遇 ——听黄厚江老师讲课有感

春天里的相遇 ——听黄厚江老师讲课有感 时间:2016-04-12 12:35 作者:郑玉萍

3月27日,阴阴的天,绵绵的雨,南昌市二中就在这蒙蒙的春雨中静默着。步入校园,一块一块被修理得平整有型的绿色草坪,错落有致的树木花草,干净的小路边还有舒适的长椅,它们都在如烟似雾的细雨中,安静地凝视着从全国各地匆匆赶来参加“真语文“活动的老师们。如果不是主教学楼有“昌吉二中”这样的字幕,我还以为这是一处小花园呢!

好喜欢这样的校园,清丽诗意!江南这样的校园可能比比皆是,对于北方的我,一见钟情于这样美丽如画的校园,是不是有点少见多怪了?我想更美丽的应该是,让我们越过千山万水,不辞辛苦,一路寻来,满怀好奇和期待的“真语文”活动吧!

果真如此!

“真语文”活动以江苏语文特级教师黄厚江的一堂高中语文课《葡萄令》拉开序幕,这堂《葡萄令》以及黄老师的讲座《解读文本的立场和维度》,使我对“真语文”何为“真”,一下豁然开朗了。

(一)我们先来看课堂教学的开始:

师:我们来“咀嚼”一下课文。黄老师读一个片段,你们从中感受一下哪个词用的次数比较多。(读课文)

大家有没有发现哪个词出现的次数最多?对,是“了”。如果再细读,这篇文章除了葡萄,除了月,这个“了”用得多就很有意味,这是什么样的语言风格?

生:一种拉家常似的、非常平易近人的风格。

师:太好了,“拉家常”这个词把汪曾祺散文的特点说出来了。一般人的散文语言都是典雅的,文学性很强,但汪曾祺口语化的语言特别多。很多人觉得不仅仅像老大爷的语言,有时候还很接近一个孩子的语言。汪曾祺的散文句式也有特点,大家可以把这一段自己读一读,再看一看其他段的句式有什么特点?

生:比如说第七段,后面用了个词:碧绿,我觉得这个词写得很短,但是让人感觉很有力度,感觉到叶子长出来了。

师:非常好。让我们有种感觉:一句一话,一词一话,每个词都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好像看到这个碧绿的情景,劳动者在这个葡萄园里就有一种自豪感、成就感。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老师选取文本的一段,朗读之后,让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去寻找哪个词用的次数比较多。当学生发现文本中的“了”字,出现的频率颇高时,黄老师就让学生细细体会“了”字背后的意蕴,学生很快感受到汪曾祺先生散文语言的平易质朴,淡而有味的特色。

而黄老师,站在学生中间就像邻家大叔,笑容亲切,语言朴实,对话机敏,点拨幽默风趣,让课堂的湖水漾起一阵又一阵美丽涟漪。课如其人,你看,“一句一话,一词一话,每个词都能用一句话来形容”这样的语言如大地般的朴实深厚,如黄老师朴素平凡的外在形象,洗尽铅华,只见真纯。

这种语文的真,是返璞归真,是自然实在,是至高的追求和境界。

窗外春雨淅沥。在这阴雨霏霏的日子,与黄厚江老师,与真语文相遇在春天里,千里相会的缘分,语文人爱语文万遍不厌倦的共同情怀,让我们济济一堂,共同享受了这堂语文教学的精神盛宴,甘之如饴,回味无穷。

(二)探究文本结构和材料安排这一教学内容时,黄老师在课堂的这条河上是这样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

师:为什么汪曾祺的文章看上去随意没结构,但大家都说好?我们不能看表面,汪曾祺曾说他的文章结构都是苦心经营的。从哪个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详略得当。

师:有详有略就形成了散文式的齐奏韵味。为什么你们的作文写得就像流水账?大家体会一下,粗略地看看文章的结构,想想哪一段写得最详,为什么这一段要写得最详,就看出他的苦心经营了。能看出几月份写得最详吗?

生:五月。

师:为什么五月份写得详?

生:五月份对葡萄生长应该是比较重要的时期。

师:有没有同学找到了不同之处?

生:我觉得五月是葡萄长势最好的时期,长势越好就越有生机,生机盎然就越得到作者的喜爱。

师:对,她说得更好一点。五月份对葡萄生长最重要,五月份是最富有生机和生气、最富有生命力的季节。详略分明,写出了文章的节奏、重点,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这一教学环节,黄老师用“汪曾祺曾说他的文章结构都是苦心经营的”这句话引发学生对文章谋篇布局、材料详略安排的思考。第一个学生的认识较为肤浅,黄老师继续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之处。学生对作者“苦心经营的结构”终于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原来五月生命勃发的季节,与文章的节奏、重点一脉相承,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这个环节看似寻常,但就是寻常之处最奇崛。师生之间轻松的对话,水到渠成的过渡,由咀嚼品析文本语言推进到探究思考文本写法,让课堂的教学内容逐渐深入,教学设计由浅入深的层递性很自然地呈现在教学的流程里,如清风徐来,水波无痕。然而却让学生看到了水草丰茂处。

这是无技巧中的教学技巧,又是教学技巧中的无技巧。教师的成长就如侠客练剑一样,第一阶段“手中无剑,心中无剑”;第二阶段“手中有剑,心中无剑”;第三阶段“手中有剑,心中有剑”;最后达到“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即人剑合一的至高境界。在春天里,与朴实坦诚的黄厚江老师在南昌相遇;在春天里,与温润如玉的肖培东老师在新疆昌吉相遇,他们的课,他们的教学都在告诉我们,“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即人剑合一的至高境界就在他们的教学生命里!

窗外的雨,下得更欢了,而会议厅暖意融融,笑声阵阵。

(三)让我们再看看黄老师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的精彩之处:

师:“月令”指的是生长周期,但是这两个字放在这个地方,讲究的是一种美感。我们感受到了诗一样的语言,所以说汪曾祺的散文是散文中的散文。那么想一想,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说明文的内容、散文的意境、诗一样的文章?

生:我觉得作者必须得热爱从事的事情,发自内心的那种喜爱。

师:对,热爱种葡萄,热爱葡萄。要写出《葡萄月令》这样好的散文来,一是要熟悉它,不熟悉写不出来。此处还要有文学的修养,能够把看到的东西表现出来。可当时下放到农场去种葡萄的,也有很多有文学修养的人,种着种着就吊在那个葡萄树上了,也有很多人跟汪曾祺一起喷农药,喷着喷着农药就给自己喝掉了,但是汪曾祺没有。想一想,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散文来呢?

生:乐观,他一定要特别热爱生命,因为葡萄也是生命。

师:一个真正热爱生命的人就应该是这样。还有哪个同学有新的想法?

生:我觉得还要善于从平常的生活中受到启发,他看到葡萄的生长,就对生命有了感受,对人生有了一个新的理解,因此我觉得要从中体会到一种更高的意义。

师:在你心目中觉得汪曾祺和葡萄是怎样的关系呢?

生:我觉得他赋予了葡萄生命。

师:这个理解非常好,他赋予了葡萄生命,葡萄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葡萄就是汪曾祺的孩子。其实这个散文就像葡萄,你看到了吗?一串串的葡萄,一个个句子也是葡萄,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葡萄背后看到了一个像葡萄一样纯净、单纯、有赤子之心的作者。

黄老师和学生对题目中的“月令“的仔细咀嚼,学生再次深深地感受到了汪曾祺的散文有说明文的内容、诗一样的语言,散文的意境。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呢?由此引到学生对作者理性的认识上,学生只看到汪曾祺对葡萄的喜爱,对文革的这个特殊年代,黄老师又是怎样让学生了解这个背景进而认识汪曾祺的呢,黄老师的点拨语言可谓四两拨千斤:

“可当时下放到农场去种葡萄的,也有很多有文学修养的人,种着种着就吊在那个葡萄树上了,也有很多人跟汪曾祺一起喷农药,喷着喷着农药就给自己喝掉了,但是汪曾祺没有。想一想,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散文来呢?”学生在黄老师机智诙谐的语言中立马醍醐灌顶,拨云见日,一个在**年代,身处逆境却豁达乐观的汪曾祺就跃然在学生面前了!

“葡萄就是他生命的一部分,葡萄就是汪曾祺的孩子。其实这个散文就像葡萄,你看到了吗?一串串的葡萄,一个个句子也是葡萄,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葡萄背后看到了一个像葡萄一样纯净、单纯、有赤子之心的作者。”其实,语文又何尝不是黄厚江老师生命中的葡萄,这堂课上又何尝不折射着黄老师对语文炽热、纯净的赤子之心呢!

春雨与大地依然缠绵不休,而《葡萄令》这堂课在意犹未尽中结束了,黄厚江老师也开始了他的讲座《解读文本的立场和维度》。我凝望着两鬓已花白的黄厚江老师,听着他通俗易懂的文本教学解读理念,不觉间,我心中溢满了感动。一个年岁几近花甲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对语文教学现状的深深忧虑,对语文教学孜孜不倦的探索思考,不就是在用自己的拳拳之心,用自己的生命在解读语文教学吗?

从黄厚江老师课和讲座中,我明白了:真语文,就是语文课堂呈现出真实自然的本色,是语文教师那“人剑合一”的真功夫,更是一颗热爱语文的赤子之心!

相遇就是久别重逢,就是生命中的相知。在这绿意盎然的春天,与黄厚江老师相遇于蒙蒙细雨的日子,我们的语文就在这春雨无声的滋润下,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青春的力量。

语文如春,课堂如春,生命如春,一切,美丽又富有生机!

(新疆霍城县初级中学

郑玉萍供稿)

下载听 黄家骅老师《海外教育与我的游学经历》有感[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听 黄家骅老师《海外教育与我的游学经历》有感[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