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变教学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经验论文)
转变教学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立新初中吴祖林
转变教学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已不仅仅是二十一世纪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它已变成教育界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之必须。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又取决于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转变,为了确保本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必须在教育领域开展全方位的整体改革。改革的重心是课堂教学。目前,课堂教学仍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新模式的构建,是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严肃课题。
我们的教育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我们教育的宗旨。这种教育理念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和课堂这块主阵地来实施,离开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将成为一纸空文。要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就必须从以下三个转变上下功夫:
一、实现教学轴心由教向学的转变
课堂上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在课堂上想办法把学习主体的自觉性、主动性激活,将“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教师首先应该是心灵的导师,是教育工作者,具有教书育人的天赋职能。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习,激活学生,激发灵感。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不仅仅是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方法、备学生。以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来引领课堂教学,调控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重组,这是我们每个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严肃课题。而现阶段已经不仅仅是思考的问题,而是要我们亲身践履,亲自下水,以我们的实践和努力来实现课堂教学轴心的转变。
课堂教学轴心能否转变,关键在于教师。课堂上起调控作用的是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轴心转变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课堂教学轴心的转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等于教师可以不讲,教师要少讲、精讲,以经典的导读语引导学生入境,让学习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习主体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感受课堂学习的乐趣,学并快乐着。
二、实现课堂轴心由讲向导的转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调控者,但不等于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可以任性所为。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进行全方位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要将改革视为己任,担负起历史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不能承继呆板的古老的学究式的授课方式,津津乐道于一言堂,满堂灌,将自己当作一个知识的转换器,机械地吸入并输出,在课堂上无视学生的情感接受而一味地“填鸭”,将学生视为被动的接收器。教师必须重视存在主体即课堂主体的情感接受,将满堂灌的机械式传授变为少而精的经典式导读。教师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钻研教材、占有资料,这样方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教师在课前做到胸有成竹方能在课堂上放开手脚,敢于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敢于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并提出质疑问题。
课堂轴心由讲向导的转变,教师不是轻松了,而是任务更重了,不是解放了,而是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真正地把握和驾驭课堂,首先必须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教师要对知识有整体地把握和调控的能力,对学生有引导和激活的能力,这就是教学的艺术,课堂教学艺术是每一个教师终身的课业,要常修常练,不断更新,方能跟上飞速发展的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三、实现学习轴心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而学生在课堂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任务就是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通常是“高分低能”,缺乏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早已看到了传统教学的弊端,力主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从中小学的素质教育、新一轮课改到大学的教学质量工程,所打的攻坚战无不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由被动的接收到主动地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课堂教学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主渠道,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激活课堂,点亮智慧,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
课堂教学的核心指标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中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课堂教学留出充裕的时间,创设动态的教学流程,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让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在自主学习的经历中生成。
课堂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当务之急,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共同努力,创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切磋研讨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新格局。
第二篇:转变教学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转变教学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赴二桥、杜郎口中学访学活动有感
姚安县大龙口中学:王宜兵
2011年11月,我有幸在县教育局和学校的安排下,到武汉市二桥中学和山东省杜郎口中学进行为期两周的访学培训活动。这次访学培训活动是由云南省教育厅委托上海方略教育集团组织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学习两所中学(二桥中学、杜郎口中学)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课堂教学改革与实施。
一、两周之行。
这次访学学习活动为期两周,参加访学学习活动共计140余人,都是来自我省楚雄、昭通、怒江、德宏四专区的校长和教师。访学活动的形式主要是以听课、听报告、和两所中学的专家、优秀教师互动交流为主。在两周的访学学习活动中,我一共听课19节次,按照培训日程又听了一些专家和优秀教研组长的报告10余次,与优秀教研组长互动10余次,最后根据上海方略教育集团安排的要求认真完成了一次心得体会、3次作业。
二、学校简介
(一)、武汉二桥中学:
1、学校概况。
二桥中学1981年建校,占地14.2亩,现有25个教学班,105位教职工。二桥中学是从困境中一路走来的薄弱校,学校秉承“阳光教育”的办学理念 让全体学生在充满温暖与活力的阳光下全面发展。
2、教学模式。
二桥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简单概括为“阳光课堂‘124’教学模式”。它是以“教学案”为载体,以生本教育为理念,以合作学习为形式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124”即“一个中心、两个关键、四个环节”。
“一个中心”是以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为中心。它体现的是生本课堂的核心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主动地学习,自由地成长。“两个关键”是指教师主导课堂成功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个关键,极大地激发和提升学生思维是另一个关键。“124”课堂模式倡导的课堂是指在教师的主导下,由学生自己认真思考、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并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四个环节”是指课堂前置、小组交流、分享表达和拓展提升
(1)课堂前置。课前,教师将精心设计的教学案分发给学生,布置学生按照教学案的要求,预习课本,查阅资料,思考问题,完成作业。
(2)小组交流。课中,每4个学生围坐成一个小组,首先围绕各自的任务分工进行重点汇报,然后就预习中的共同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讨论中能解决的问题要形成具体结论,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到第3个环节由小组代表发言提问,由其他组的同学或教师帮助解答,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和包容接受的涵养。
(3)分享表达。讨论、学习的结果由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代表发言时其他同学必须保持安静并认真倾听,对汇报结果有疑问或有不同意见,须举手经教师同意后方可发言。教师既要准确把握对课堂的调控和引导,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让课堂教学在轻松、活泼、严谨、民主的氛围中有序、高效进行。
(4)拓展提升。教师在课堂中的功能除了有效组织课堂活动和灵活加以引导之外,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给予积极评价和指导,对学习内容进行精炼的归纳和适当的拓展。由于课堂上要求教师少讲课,所以对教师的教学素养和管理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讲解必须精辟,调控必须灵活和及时,评价必须中肯而具有启发性、激励性。
(二)、山东杜郎口中学
1、学校概况。
杜郎口中学是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最东部的边远乡镇中学,学校占地107亩,建筑面积2万㎡,现有教职工105人,学生800多人,18个教学班。杜郎口学中学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适应学生的发展,一切促进学生的发展。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存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建立明确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引领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关注全体学生的生命价值,为学生的生命质量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2、教学模式。
杜郎口中学经过艰苦的探索,成型了“336”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336”自主学习模式的前“三”为该模式的三个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所谓立体式就是:教学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即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等;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后“三”为自主学习“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预习模块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
“六”,即展示模块“六大环节”,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本节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展现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现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现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
三、我思我悟
1、我思
二桥中学课堂教学模式不在于教师讲得多不多,精彩不精彩,而在于学生是否都积极参与、思考,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因此,教师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整个课堂追求的是先学后教、多学少教。课前强化集体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案;
课中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共同进步;课后尽量不留或少留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就是二桥中学阳光课堂“124”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
杜郎口中学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他们把这种特色叫做“10+35”(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或者“0+45”(教师基本不讲)。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形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台上”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歌唱、或讲解、或朗诵,小品、相声、独唱、合唱、舞蹈、辩论赛、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交相辉映;“台下”学生或蹲、或站、或座、或跪,地上、课桌上、板凳上挤成一团,聚精会神、津津有味。
经过两周的访学,我认为二桥中学和杜郎口中学教学模式还是有一些共同之处,那就是以下几点:
(1)、强化预习,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预习已成为两所中学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手段与方式。教师提前备课,明确一周及每一节课的学习要求之后,告诉学生,然后指导学生提前预习,并且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不断提高学生预习的水平。在预习阶段学生要阅读课本,要认真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要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同时还要阅读大量的课外学习材料,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或拓展知识面,进一步巩固所学习的新内容,增强知识的应用能力。
(2)、分组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成长。
在预习准备阶段,一般是将任务分解为几个部分,然后让每一组学生各学习一部分内容。在预习阶段,每个小组的学生将围绕自己的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然后通过课堂展示的方式,各小组之间相互学习彼此的内容,从而达到全面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
(3)、课堂展示,让师生共享合作交流成果。
两所中学的课堂时间主要用来让学生分组展示学习成果。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他们在教室内设置了多块黑板。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一个人给全班同学展示学习的成果,也可以分组展示学习成果,也可以不同小组之间相互展示,相互补充,相互启发。
2、我悟
陈旧的填鸭式、注入式、挤压式、满堂灌的教学课堂,教师为演员,学生当观众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学生的需求,而是即将被教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的模式所替代;传统的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它的缺陷越来越显现出来。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应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 课堂上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任务则是在课堂上想办法把学习主体的自觉性、主动性激活,将“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教师首先应该是心灵的导师,是教育工作者,具有教书育人的天赋职能。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就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习,激活学生,激发灵感。这样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不仅仅是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方法、备学生。以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来引领课堂教学,调控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结构的重组,这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严肃课题。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应由教师的“讲”向“导”的转变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调控者,但不等于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可以任性所为。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进行全方位的课堂教学改革,教师要将改革视为己任,担负起历史赋予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教师必须重视存在主体即课堂主体的情感接受,将满堂灌的机械式传授变为少而精的经典式导读。教师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钻研教材、占有资料,这样方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教师在课前做到胸有成竹方能在课堂上放开手脚,敢于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敢于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并提出质疑问题。
(三)、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应由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而学生在课堂上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任务就是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通常是“高分低能”,缺乏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的接收到主动地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总之,课堂是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当务之急,我们教师要共同努力,创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新格局。
第三篇:转变教学观念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转变教学观念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唯一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方法,更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平等的身份、合作者的身份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进步、和谐发展。教师不能把知识作为唯一的目的,要把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
[关键词] 观念 教法 学法 评价 研究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们都在探索适应课程改革的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新一轮的课改浪潮中,老师们使出了浑身的解数,积累不少经验,当然也存在一些困惑。针对这一客观现实,结合教学实践,我想谈谈几点体会: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此次课改和以往的课改最大的区别在于不仅教科书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更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教师必须重新调整心态,要敢于放下架子,关注自己的学生。因此课堂教学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习,激活学生,激发灵感。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等于教师可以不讲,教师要少讲、精讲,以经典的导读语引导学生入境,让学习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习主体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感受课堂学习的乐趣,学并快乐着。
教师有了新理念,自觉地转变了角色,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才能创造新教法,用好新教材,教师已不再是教科书的盲目执教者,而是要自觉地完成从被动地教教材到主动地灵活地用教材的转变。在理解新课程教材的基础上,以自己先进的理念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并使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进行观察、试验、猜测、推理、交流等教学活动。把枯燥死板的数学学习过程变成为生动、活动、主动学习和有个性的创造过程。
二、转变教学方法、构建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
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教法轻学法,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当前,课改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唯一的角色中解放出来。不仅要关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关注方法,更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平等的身份、合作者的身份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进步、和谐发展。同时,课堂轴心也由讲向导进行转变,教师不是轻松了,而是任务更重了,不是解放了,而是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真正地把握和驾驭课堂,首先必须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教师要对知识有整体地把握和调控的能力,对学生有引导和激活的能力,这就是教学的艺术,课堂教学艺术是每一个教师终身的课业,要常修常练,不断更新,方能跟上飞速发展的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三、加强学法指导、改变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学习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主动权掌握在教师手中,而学生在课堂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任务就是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通常是“高分低能”,缺乏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注重过程,关键是教会学生“打鱼”的方法,而不是把结果告诉学生。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只要这样学生才能自己真正学到东西,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此外,传统的评价学生的方式往往以考试为主,这样会使学生的思维陷入僵硬的定势,急功近利,单纯为了考试而学习,学生也便成了考试的机器,对学生来说要培养创造性能力几乎不可能。在新的课改中,我们不妨尝试引入些新的评价方法,学生可将平时的个人代表作品、活动课表现、课堂发言(次数及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作详细记录,而后学生先自评,小组再互评,并如实地将结果填入记录卡,这些都可以算作平时分记入学期总分,学期结束时老师可根据记录卡结合考试的成绩作客观的总评。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这样既重视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既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又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良好习惯。这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在自主学习的经历中生成。
四、教师应当是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开拓者。
虽然有了《课程标准》、有了新教材,但教师不是机械地完成任务的工作者,而是教学改革的实践者、研究者、发现者、开拓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教师反思的意识应该自觉,应该特别强。在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每次我的有所悟,每次我的眼前一亮,都是在自我反思中开始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地扩展视野,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总结,捕捉丰富的、鲜活的、有创意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升华思想,提出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同时,也要做开拓者,教师不能被动地去工作,要积极地、主动地、开拓性地去工作,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学习,真正地做到与时俱进。与时俱进,就是要不断地学习新理念,捕捉新信息,在众多的新信息中进行提取筛选,这样的教师创造的经验才有“生命力”。
总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走进新角色,将变得更加自主、自尊、自信、自豪、从容,为学生的明天铺路架桥;使学生在平等、宽容、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中愉悦学习、求知、快乐成长。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
参考文献:
《课程标准解读》北师大出版社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部周济部长关于实施“质量工程”《若干意见》的讲话
第四篇: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民权县人和镇第一初级中学:贺建立
台湾作家张晓风在《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这篇文章中写到“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是啊,家长把孩子交给了我们学校,我们将给孩子怎么样的教育?我们将还给家长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我时常思考学校是什么场所?教师是干什么的?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答案是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教师是“育人”的人。“育人”才是教育的本质。
我校的育人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道德高尚,文化素质扎实,身心健康,习惯良好”的杰出人才。
我们认为育人比知识更重要,育人要寓于教学之中。我们就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地探索。
一、为什么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我们认为只有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只有课堂优质,教育才会优质。课堂教学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深化改革,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让农村孩子得到全面发展,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是我们的教育理想;“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将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受人尊敬的学校。”是我们的使命。
二、怎样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一)教师培养培训 1.加强师德建设
责任心是干好一切事业的根本,没有责任心,就会一事无成;有了责任心,就能干成事业。教育也是如此。
然而当今教师工作的责任心实在不强。其表现为,一安于现状,职业倦怠。这部分人对未来没有追求,觉得眼前的一切很安稳,没有职业危机感。二懒于学习,不思进取。一部分教师对学习没有兴趣,懒于学习,不知读书。教师不学习,不读书,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风气。很难想象一个不读书不学习的教师会教出素质高的学生。三急功近利,心态浮躁。相当一部分教师非常看重教学成绩,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仅仅是为了自己晋升职称或捞取名利,这就是急功近利,心态浮躁的表现了。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教师,没有评为高级教师时,还努力工作,一旦是高级教师时,就懈怠了,不努力工作了。四妄自菲薄,轻视自我。有的教师总觉得自己的工资低、地位低不如别人,自己轻视自己,看不起自己,看不自己的职业。凡此种种,正是缺乏教书育人责任心的表现。如何改变教师的这些状态呢?
通过集体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习书记做“四有”教师讲话精神等提高教师思想觉悟,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组织教师观看“最美乡村教师”,学习教师先进典型,提高教师思想觉悟。
开展学生“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树立榜样。评选出首届“学生最喜爱的教师”李贝、秦和杰、刘俊阁、谢俊海、李灿。以此来激励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让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
2.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重视不够,实行“填鸭式”教学,以应试为指挥棒,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但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身潜能得不到发挥,个性特长得不到发展。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消极地存贮知识。
因此,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除具备优秀的品格、过硬的业务水平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外,更要端正教育观念,转化教育思想,正确认识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三个中心”的转变。“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教为中心”转变为“学为中心”;“班级授课”转变为“小组合作”。3.加强教师教学技能培训
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组织教师学习。自2012年9月以来,我们先后组织教师到永威中学、竹山中学、杜郎口中学等课改名校进行培训学习。使教师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课改的信心。同时,我们还邀请县教研室有关领导和教研员到我校进行指导,把诊问脉,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确保课改顺利进行。
另一方面,我们还积极开展校本培训。通过对教师进行小组合作体验式培训,使教师体会到小组合作的乐趣及合作的要领。通过班主任论坛,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二)学生养成教育和自主管理 1.学生养成教育
人和一中秉承“以生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多方位体验研究为基础,以“让学生自主、和谐发展”为指针,以养成教育为切入口,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礼仪规范为重点,以“人人成为最美的我”为宗旨,广泛开展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的体验式实践活动。实现养成教育的不断创新和深化。育人途径:
通过活动育人,人和一中德育教育活动坚持做到月月有活动主题,活动内容,活动项目。人和一中的体验式德育已经生活化,常态化,让学生在常态的生活体验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
通过文化育人,创办校报《晨曦》。为师生交流,展示才华提供平台,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
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小组文化建设。开展最美班级评选。创造有利于课改的文化氛围。
通过课堂育人,我校自2012年9月以来,推进“四环九步”课堂模式,““四环九步”高效课堂把学习还给了学生,把教师还原为“教练员”,让学生自己学习,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我们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诚心诚意的让孩子做主人,又要严格的进行基础训练;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坚持导学案主导,学生主动,问题主线,活动主轴等原则,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一中新型育人模式。教学效果显著。2.学生自主管理
自主管理就是把班级和学校管理,交给学生去管理、去布置。学校通过竞聘成立校级自主管理委员会,班级竞聘成立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参与学校班级自主管理工作。
校级自主管理委员会设置会长(团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学习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劳动委员等;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管理岗位设置班长、宣传委员、学习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劳动委员等。
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主体性的一种有效策略。我的事情我做主,在校园生活中,学校事务责任到班,班级事务责任到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发展自己,锻炼自己,成长自己。
3.学生德育千分考核
(1)每学期按20周计算,每位学生每周基本分为50分,学生每周德育考核分=50分+奖励分-罚分。每位学生学期末以1000分为基本分,凡学期最后得分不满950分者,不得评为三好学生及优秀学生干部;不满900分者,考核等级不得为优;不满800分者,考核等第不得为良;不满600分者,考核等第不得为及格;得分特别低者,视情节作处理。
(2)各班在班内成立1个考核小组,一个监督小组,对全班学生互评,每周将考核记载报班主汇总,并将加分和扣分名单在班内公布。
(3)每月由班主任根据班内考评小组记录对班内每位学生进行考核汇总,并将考核扣分及加分名单于下月一号报年级组长汇总,由年级组长在年级内公布并报德育处汇总。评选德育标兵。
(4)除班主任作好日常考核外,我们将由德育处、团委会及年级组长对学生文明行为进行长期监督及突击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每月汇总反馈给班主任,凡出现每周考核总分不满30分的学生,班主任须及时报德育处并开列清单,由德育处每月组织他们进行学习教育,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三、课改取得的效果
通过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转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12年、2013年、2014年学校连续三年被县教育局表彰为“教育教学综合评估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荣获“中招质量先进单位”。2013年七年级县质量监测全县第四名;2014年七八年级县质量监测全县第三名;2013年王珂中招成绩617分,2014年王培杰被县重点高中“自强班”录取。2014年县重点高中分配生分数为429分,我校学生达到441分才能享受分配生的优惠政策,分配生的指标不够用。2015年县质量监测八年级成绩较上年提高了1.26%,2015年中招成绩,500分以上19人(参考130人)。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1.部分教师教育观念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改变,对课堂教学改革还存在顾虑。我们要通过学习培训和事实来做好这部分教师的思想转变工作。
2.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还有待提高,有一部分教师不敢进行课改,原因在于这部分教师的教学技能不能够驾驭这种新型课堂。我们还需要通过培训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
3.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培养和规范。这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在课堂中,活动中慢慢的打磨。
4.现有的评价机制有待完善,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对学生的评价制度有待探索。
5.校本课程有待开发,以确保更好的进行课改。
我们行走在课改的道路上,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我们坚信只要坚守教育理想,目标正确,方法总会有的,只要坚持不懈,效果总会有的。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民权县人和镇第一初级中学:贺建立
二零一五年七月
第五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生本高效课堂
夏津县香赵庄镇中学
周传杰
2014年11月27日,德州市2014初中教学现场会在庆云县召开,我与全市的200多位市县分管领导、初中学校校长共同参加了这次大会。
上午我们分别在徐园子中学和渤海中学听了两节课,感觉这两个学校的课堂都很有特色。课堂上,学生成为了主体,积极踊跃地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与教师和谐互动,激情活跃的课堂氛围感染了每一位与会者。
徐园子中学九年级思品教师王启帅执教的《奋斗成就未来》一课充分展现了庆云县倡导的高效课堂模式:“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达标”。而庆云县渤海中学七年级八班语文教师执教的《紫藤萝瀑布》一课,则体现了该校“318问题导学有效教学模式”的精髓,其基本课堂流程是:
1、创设情境,感知目标;
2、自主学习,发现生成;
3、合作探究,汇报展示;
4、当堂训练,巩固提高;
5、梳理归纳,拓展延伸。该“模式”以小组合作为轴心,以学案为载体,以问题导学为主线,充分尊重学生和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有效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验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乐趣。
下午,在庆云一中报告厅听取了庆云县教研室、渤海中学等多家单位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努力和经验,市教研室陈吉广主任讲了初中教学向哪里引领?那就是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聚焦课堂抓质量。最后市局莫明峰副局长强调不能丢了质量、不能丢了课堂,归根结底不能了改革。
一天的学习紧张而充实,晚上冒雨返回,伴随着车窗外湿漉漉的天气的是我同样湿漉漉而略显沉重的心情,当然更多的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生本高效课堂的决心和思考。
回来后,我首先召开了学校中层及各年级组长、各科教研组长会议,介绍了学习情况及会议精神,同时探讨了我校在实施学案导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一、在实施学案导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备课中的问题
1、教师不是每节课都“备”的,也不是人人都备课的,因为备课实行轮流制。
2、有的教师“拿来主义”,“导学案”干脆借用外校的,或网上下载的。
3、有的教师“以不变应万变”,“导学案”循环使用,多年没用多少变化。因而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由个别教师轮流编写的“导学案”不一定能够保证质量。因为教师的水平有差异,缺少教学经验的教师有时竭尽全力拿出来的“导学案”,也许目标、重点定位不当,内容深浅把握不准,问题设计缺少逻辑性、层次感„„有的教师教学水平高,经验也丰富,但是由于责任心、事业心不强,会草草完成交差。有的教师水平高,责任心也强,但是由于“忙”,也有可能应付了事。一旦用这样的“导学案”实施教学,师生会集体“受害”。
当然也可以通过“集体备课”,汇聚集体智慧来提高“导学案”的质量,弥补可能存在的不足。但是,有的学科全年级只有一个人或两个人,怎能去“集体备课”?即使人多一点,可全组备课的教师只有1-2个,其他人都没有备课。在“集体备课”时,没有备课的老师对教材不熟悉,对目标、重点、内容、方法都没有内化、思考,他们能够提得出意见吗?多数教师因为他们没有备课,所有没有发言权,只能闷声不响,全盘接受。而且有的学科全年级只有一个人或两个人,他不可能独立完成,只能借用外校的,或网上下载的,或沿用往年的“导学案”。教师自己没有备课,没有思考,连一道习题都没有做,就拿着别人编写的“导学案”上课,这样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再说,再好的“导学案”也要适合自己班级的学情,也要根据任课老师个性化的理解才能科学有效地实施到教学中去,如果只要有了一个好的“导学案”就等于教学是高质量的话,那么教学工作就是天底下最容易的工作了,全国的教师只要共同打造出一个好的“导学案”,甚至汇编出一个“导学案”集,优质课就批量产生了,天下有这样的事吗?
(二)课堂上的问题
1、有的教师的课堂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导学案”仅仅是多了一张“练习题”。
2、部分教师没有领会“自主互动、合作探究”的实质,整个课堂“乱哄哄如同赶集,教学效果稀松了了”,没有学生质疑,缺乏合理科学的教学环节,自由散漫,不求教学效果如何,光求热闹好玩,放任了学生,放松教学质量。
3、小组展示存在问题
(1)展示的内容缺少选择性。小组展示应该是面向全班的,只有把多数同学都有教训值得吸取,有规律方法值得总结的题目拿出来展示,才能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可有的老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自己无法选择,只好临时指定各小组展示导学案的不同内容,导致每道题都必须展示,一道也不敢不展示。这样就出现了低效现象:只有个别学生错误的题,(甚至全班无误的题)也要展示,结果多数同学“陪绑”,浪费了时间。(2)小组展示代表的选择没有针对性。参加展示的学生理应是代表了某题的某种错误类型的一个或几个学生,这种展示才对具有同类错误的学生具有教学作用。但是由于同样的原因,教师只好课上指定代表进行课堂展示,盲目指定的结果,就有可能会出现该生展示的内容100%的正确,做错的学生不能从中吸取教训;也有可能全班只有一个或几个学生做错该题,让参与展示的多数学生浪费时间。也有的展示是只请差生,这样做,没有学习困难的“优生”受害最深,长此以往会出现“肥的拖瘦,瘦的拖死”。
(3)小组展示的重点内容不突出。展示时应该采用“要题入手展示法”,将最重要的题最先展示处理,以确保展示的充分性。有的教师展示不分主次,按照顺序展示,平均分配展示时间,有可能导致次要题化时太多,而重要题没有足够的展示时间。
(4)小组展示缺少深度。由于展示是由学生完成的,学生的水平决定了展示层次的肤浅,即使有了其它学生的帮助,恐怕也达不到揭示错误原因并总结解题思路、方法的深度,这就必须依靠老师启发、引导、解析。
4、总结归纳的问题
第一是缺乏“总结归纳”的意识。在新授课教学中,有的老师课文教了一篇又一篇,模块教了一块又一块,专题教了一个又一个,由于没有“总结归纳”,学生不知道专题、板块、课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诸多文本在头脑里留下的是模糊的知识,凌乱的方法、残破的观点„„因而也谈不上形成运用、创新能力。
第二是缺乏“总结归纳”方法的引导及习惯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归纳”的方法。学习与归纳是紧密联系的,而学生的得益和提高又是一个学习与归纳不断反复而又螺旋式推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归纳要放在学习之后,即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这样容易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当然也可以在学习之前,先回顾相关的规律、方法,加深印象,然后进入学习实践。还要教学中让学生逐步养成归纳反思的习惯。可有的教师采用的方法却是先把规律、方法以口授、板演、印发资料的方式“灌输”给学生,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这样,往往造成学科理论与学生学习实际的脱节。更谈不上归纳反思的习惯的培养了。
第三是教师越俎代庖。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写作或解题等学习实践后,教师往往把应该由学生完成的总结、归纳、反思的机会剥夺掉,代之以教师自己的“归纳”,其理由是“学生答不到点子上”,“完不成教学任务”,“浪费时间”„„这其实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教学的变式或翻版。
第四是急于求成。似乎某些规律、方法的归纳,一次就必须系统、全面、正确,以后就一劳永逸。不知道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个道理。于是片面追求“归纳”的完美,造成脱离学生认知水平,似是而非,一知半解。
5、课堂评价的问题
(1)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客观、缺乏真诚,显得空泛。(2)评价需要精心预设,不能随意。(3)注重结果评价忽视过程评价。(4)对于学生与众不同的发言,教师要善于挖掘其中的合理见解,因势利导,生成课堂教学的意外精彩。
(三)作业设置与批改的问题
1、作业布置方面
(1)作业内容目的性、针对性不强。作业内容理应要精选,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作业要精心设计,形式要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凡是布置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必须先做一遍,体会每道题目的目的性和解答关键,精心选择并准确把握作业的难易程度及完成时间。
(2)作业量不适当。有的教师有时会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没能做到精心设计作业,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力求少而精,没能做到难易适度,作业设计缺乏梯度,没能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题目。
(3)作业要求不够明确。如收交及时,书写认真,字体规范,独立完成,严禁抄袭等。
2、批改作业方面。
(1)作业的批改做不到全收全改,精批、略批、面批,学生自改、互改相结合;部分教师做不到按时收、及时批、尽快发。(2)作业的批改只是“√”、“×”,缺乏鼓励性评语。(3)作业批改记录过于简单,未能做好定期的作业讲评。
二、改进措施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
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三、今后打算 第一阶段:诊断课堂
各年级组组织教师在改进过去课堂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每人再出一节展示课,同年级组、同学科互相听评课,总结经验,分析不足。
第二阶段:理论学习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上鲜明地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我们计划在前几年远程研修的基础上,结合“学案导学”模式的成功之处,从本学期开始开展“生本高效课堂”系列主题教研活动。
(一)学习山东省教研员李家栋老师关于“生本高效语文课堂理论研究成果”的专题报告。
1、明确“生本高效课堂”的内涵。
“生本高效课堂”是一种思想,一种境界,一种追求。它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生长需要,遵循语文学习与语文教育规律,师生共建的生态的,一定时间内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的语文课堂。
2、明确“生本高效课堂”的基本理念
(1)全面了解学生。全面有两个含义:班里的所有学生,学生的各个方面。了解年龄、身心发展特点、个性差异、认知水平、学习需求、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等。该怎样了解学生?通过设计课前的高质量的自学指导、自学之后的分析研究这是基础,自学只有了解结果
(2)充分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知规律、独特个性、学习兴趣、内在需求、学习方式、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存在的差异。
(3)学课文是为了学语文。把课文的学习当做学语文的例子,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4)教学内容等于预设内容加生成资源,预设总是与学生的学习发生矛盾,要有生成性的课堂。(5)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多学少教,注重学生自主学习
3、熟悉“生本高效课堂”的基本要素
“生本高效课堂”的基本要素是:尝试自学
合作交流
探究质疑
拓展补充
评价反驳。
(二)结合学科特点,使生本高效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
1、各年级组长以各种形式组织本年级组教师认真学习与教研主题有关文章、案例,观看优秀课堂实录,改进教学行为。
2、通过学习,教师每人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学习体会,年级组推荐优秀心得体会参加学校的评比。
3、教师努力把生本教育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
第三阶段:初步实践
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一个能充分体现“生本高效课堂”理念的教学案例,年级组交流,使教研主题真正落实在课堂上。
第四阶段:课堂探索
指定上研讨课,撰写评课意见或观课感,及时记录在课堂教学中策略运用的成功之处或失败的原因,集体反思,寻找改进方法。
1、上课老师进行说课,谈自己的课前设计(如何运用?为什么?要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及课后反思(成功之处、失败原因、今后行动的方向)。
2、听课老师评课。要求说出至少一点值得学习的地方,也要指出至少一点值得商榷之处,并结合前一阶段的课堂实践,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
第五阶段:总结反思
1、各年级组成员分析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撰写教学反思,摸索自己的课堂模式。
2、各年级组开展“我的生本高效课堂”教学论坛活动,总结反思,初步拟定各科生本高效课堂模式。
3、总结学校生本高效课堂模式。201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