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5 10:11: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第一篇: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并不理想,存在着考试作弊、剽窃论文等诸多问题,需加以改进。首先阐述了诚信教育的重要性,然后从学术、贷款、就业、交往几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的失信行为,并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考试作弊;助学贷款违约;

0引言

诚信是一项基本道德规范,在政治教育、经济交往以及日常生活、学习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作为社会的栋梁和主力军,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备受关注。诚乃立身之本,信为处世之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大学生必须内诚于心,外信于人,方能在工作交往中占得优势,从而更好地适应当前激烈的竞争形势。但由于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教育制度缺失、个人自觉性低等诸多原因,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现状不容乐观,如考试作弊、毕业论文抄袭、助学金贷款违约等现象频频发生。为此,必须必须加大诚信教育力度,促使大学生诚实守信,以提高体道德素质。诚信及其重要性

诚者,天之道;信者,人之道。诚信是指做人真诚不虚伪,做事讲信誉守信用。尾生抱柱、曾子杀猪、华盛顿与樱桃树等经典故事都是在讲诚信,所以他们受到后人尊敬。前几年发生的染色馒头、三鹿三聚氰胺、肯德基苏丹红等事件在社会引起很大轰动,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诚信缺失的后果可见一斑。这两个例子是从商业角度来说的,在其他领域同样如此。国无诚信,无以邦交,政治交往中不讲诚信,必将孤立;生活中不讲诚信则无法取得他人信任,如“狼来了”的故事;学习中抄袭他人则会降低教育水平。

大学生的诚信水平对自身、对教育、对社会都极为重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迫在眉睫。首先,讲诚信是一个人的基本准则,是立身处世的基础,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便讲诚信。可见,诚信有利于大学生完善自身素质,是时代的发展需要;其次,教育不但育书,更要育人。教育水平提高,国民素质才会整体提升,而诚信作为根基,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此外,诚信可反映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求。2 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及具体表现

2.1 学术诚信教育的缺陷

①抄袭作业

大学作业较少,而且管制不严,许多同学对此不加重视,在做作业时往往是“借鉴”他人,甚至在某些学校会出现全班作业雷同的现象。

②剽窃论文

毕业论文是对大学生几年学习生涯及专业知识的总结,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反映。但对于教师发放的论文题目,多数学生都缺少独立性,不亲自查阅资料研究,而是依靠网络资源。搜索一些相关论文,粘贴复制,各摘几段内容,拼凑成一篇论文。甚至有人直接剽窃他人成果,或简单地改动就署上自己的姓名。

③考试作弊

大学多采取学分制,考试成绩是其中一部分,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否顺利毕业。从大学生考试现状来看,期末考试、四级考试、专升本等考试中,夹带小抄、偷看、替考的情况屡禁不止,扰乱了正常的教育秩序。不但作弊人数增多,作弊手段也越来越高明,如职业枪手的出现、利用隐形耳麦等高科技通信工具发送答案等。但某些调查结果显示,高达55%的同学认为考试作弊没有什么,其中47%的大学生都有过作弊行为。

2.2贷款诚信教育的缺陷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扶持贫困生专门制定的一项信用贷款政策,贫困生提供充足的资料和见证人,便可申请贷款,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某些学生违背助学贷款的初衷,虚报家庭状况,开假的贫困证明,利用助学贷款供自己享乐。甚至部分学生在贷款后拖欠不还,毕业后隐瞒工作及单位的真实信息,或更换姓名逃避贷款,不但破坏了学校形象,而且给国家造成一定的损失。如2010年某央行省分行调查显示,该省助学贷款中有3800多人都发生了还款违约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国家助学政策的实施。

2.3 就业诚信教育的缺陷

当前大学生竞争尤为激烈,为提高竞争力,不少学生竟在学历和求职简历上作假,夸大自身能力,一旦到了工作岗位,却与实际不符。2013年某国有企业招聘了20名“高素质、高能力”的大学生,但在工作中很快就发现,其中17名都有明显的注水成分。另一方面表现在随意毁约,很多大学生找的工作并不对口,在工作中一旦遇到对口的,或薪酬更高的单位,就不惜毁坏签订的协议而跳槽。这必将使得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

2.4 人际交往诚信教育的缺陷

在与同学交往中不真诚相待,表里不一,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尤其是在男女恋爱中,为骗取对方信任,就信誓旦旦地许诺,却又轻易摧毁诺言,给他人带来物质精神上的双重伤害。随着网络的普及,恶意诱惑也愈来愈多。不少大学生利用网络欺骗网友,或在贴吧等显眼位置发布虚假信息以博眼球,甚至故意诽谤他人。少数学生可能还会利用高超的技术制造病毒,盗取他人的私密信息等。改善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的信用考评体系

首先应完善大学生诚信制度,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制度,将诚信内容融入其中,如立身成为本,处世信为基;精诚探真知,独创著文章;评奖要真实,考试应自警;诚实求助贷,守信要还清。同时采取奖惩制度,对讲诚信的学生颁发“三好学生”奖,对不讲诚信损害他人利益者则予以惩罚。

其次需建立诚信档案。档案对日后的工作很重要,讲诚信与其挂钩,必将引起学生重视。如设置专门的信用评估机构,负责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立保管。除了基础资料,将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记录,如学费缴纳、助学贷款、考试行为、自学状况等做好详细记录。

此外,建立网络诚信管理系统。将学生的信息资料输入计算机,建立起网络诚信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供学生查阅。也为日后工作单位提供方便。

3.2 抓住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在大学生诚信缺失状况中,考试作弊、论文剽窃、助学贷款违约现象尤为突出,而其原因多为学校监督不严、学生自身素质较低。所以诚信教育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可在开学典礼上通过《大学生手册》普及诚信的意义,并找出反面案例给同学敲响警钟;为防止考试作弊,可在考场安置摄像头,记录学生答题的整个过程。或使用身份证鉴别仪,检验学生身份;禁止学生携带电子设备和无线通讯工具进入考场。在布置毕业论文时,重视论文的新颖,若网络上没有相关资源,则可有效地避免剽窃行为。平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能力,降低剽窃抄袭的可能性。指导教师需加大监督力度,利用专业测试软件测得学生的抄袭率,返回重修。完善助学贷款的申请程序,做好实际调查,确保在维护真正贫困生利益的同时,扫除国家政策实施中的障碍。

3.3 开展诚信道德实践活动

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通过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等形式宣传诚信教育的价值,和诚实守信的先进典型,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平。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积极营造“以诚信为荣,以失信为耻”的良好校园风气。此外,根据学生思想状况,组织学生深入工厂、企业,尤其是具有良好信誉的单位参观学习,令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教

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使其在社会实践中亲自体验诚信的意义和价值,将诚信这一道德规范逐步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追求,进而指导自身行为,成为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3.4 将诚信内容纳入教育体系

如在思想政治课上增加诚信等相关内容,或开展专题讲座,普及诚信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和诚信素质,有德之师才能更好地培育有德之人;创新诚信教育的方式,如在新生入学之际,签订《诚信承诺书》,用以约束学生行为,或在校园积极开展“诚信辩论”活动。结束语

诚信是一个人立身之本,是国家与外交往的重要准则,是各项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大学生担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必须诚实守信。针对当前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必须加大诚信教育力度。

参考文献:

[1] 易红梅,陈玉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24(2):109-110

[2] 黄俊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校研究,2013,25(8):132-133

[3] 杨素华,闫向东,王惠.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索,2011,23

(9):154-155

[4] 赵力伟,韩兆龙.大学生诚信危机表现及对策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24(16):178-180

[5] 王斌,赵长孚.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J].世纪桥,2010,23(17):142-144

[6] 马建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多维度考察[J].教育探索,2013,20(2):119-121

第二篇:医学生诚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医学生诚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张 健,李一卿

(1.天津医科大学,天津 300070,2.天津市儿童医院)1

2[摘要] 开展医学生诚信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环节,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文章对当前医学院校诚信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指出了诚信教育事关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学生的前途和命运,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提出了加强认识、完善机制,创新工作方式,针对专业特点开展诚信教育等改进措施。

[关键词]医学生诚信教育对策

诚信,简言之就是“诚实守信”,她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价值的核心,是炎黄子孙道德伦理的瑰宝。然而,近年来,诚信缺失现象大量滋生,丑陋的失信行为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就连一贯以 “济世活命”为美誉的医疗行业也深陷其中[1],出现了天津蓟县婴儿院内感染、山西问题疫苗、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等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的案例,产生了巨大的负面效应。

稍作思考,我们都会想到:这些医疗界诚信蛀虫,昔日都是医学院校的天之骄子,作为高等教育的“杰作”,他们学业上成绩卓著,道德考卷上却远远不能及格,我们的大学难道仅仅是“职业培训所”吗?医学生作为大学生的一部分,以专业知识为其显著特点,他们今后要面对的是对疾病束手无策的患者,承担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因此,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培养诚信品格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改善医疗诚信状况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在校是恪守诚信的学生,走进医院才能成为医德高尚的医生。此外,大学生具有集中性、可塑性强等特点,也便于开展教育和取得效果。

一、医学院校诚信教育现状

1.教育管理部门缺乏明确的政策指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强调要重视教育质量,大力加强医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打造和谐校园,提高学生人文修养。但如何把诚信教育作为重点,既没有教材指导,又没有可行的参考 1

评价体系,各院校间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尽相同,实际效果也相差较大,多在此问题上持谨慎、观望的态度。

2.教师行为缺乏诚信激励作用目前,许多大学教师往往注重“授业”,而忽略了“传道”,对学生的培养过程大多传承了传统的评价体系,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比较严重。此外,少数教师到处兼职,备课不充分,甚至在学术上存在抄袭现象。不健全的教学体系和不诚信的教师行为,势必会潜移默化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3.教育制度的实际运作缺乏诚信导向作用医学院校向来重专业轻社科,教育管理者在科技至上观念的影响下,越来越多地追求“精品课程”,忽略了诚信教育,只是片面强调其政治意义,而滞后了诚实待人、信实于人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在高校中,考研率、就业率仍然是核心目标,学生的素质教育课处于从属地位,往往只能让步于专业学习,久而久之,师生便习以为常地忽视了道德的教育作用,忽略了诚信的导向作用。

4.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薄弱环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加强诚信思想教育,形成学生内心自觉的诚信意识,才会使其自愿诚信成为可能。而当前大多数医学院校还没有完善的诚信教育体制,如:将诚信教育纳入德育课程,建立健全诚信评价和监督体系等。此外,近几年各医学院校普遍扩招,学生管理、思想政治队伍的配备和建设远远跟不上招生增长速度,更何谈完善教育机制。

5、医学生行为存在诚信缺失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一部分人受利益驱动,言而无信,这种现象同样存在于医学院校,医学生诚信教育的滞后,加剧了学生的失信行为:学业上弄虚作假,抄袭,作弊,屡禁不止;经济上骗取贷款,补助,拖欠学费现象时有发生;工作中与人交往不讲信用,道德涣散;对待病人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求职时制造假证书,夸大自我介绍。

二、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的措施

1.提高医学生对诚信的认同感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诚信作为个人的立身之本,是做人的首要德行,公民有了诚信这种高尚的道德人格,社会才能有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诚信道德认知水平,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诚信成为道德的自觉。其次,要增强诚信道德情感,通过诚信实践为坚定的诚信信念和稳定持久的诚信意志打下坚实的基础。再次,要锻炼医学生的诚信道德意志,促进自身诚信素质的提高,为以后踏上“救死扶伤”的工作岗位、净化医疗卫生

环境做好准备。

2.摆正德育工作位置,针对专业特点进行诚信教育2001年,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强调:“医学研究与服务的对象是人,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文、理、医渗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把医德和医术的培养结合起来。”这是对医学院校重科学技术轻思想道德倾向的矫正。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医学院校过分强调学科专业建设,忽视或轻视社会科学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的职业道德教育,仅是一种短期“程序化教育”,一般仅安排18至36个学时不等的医学伦理学课程,有的甚至将其列为选修课,这显然是很不够的。在完整的医学教育体系内,医学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医学生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的硬件所需,而高尚的医德品质、崇高的敬业精神则是他们的精神需求,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当前,医学模式已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一个合格的医生必须“ 通天理、近人情、达国法”,要有仁术更要有仁心。因此,医学院校必须切实摆正德育工作位置,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开展诚信教育工作。

3.发挥教师在诚信教育中的作用的职责是“传道授业”,“传道”者首先 要“遵道”、“守道”。如果教育者本身不讲诚信,就必然自我削弱乃至违背 育人的宗旨,受教育者就不可能形成诚信的品格,诚信教育就会成为空谈[2]。贺海波作为一名教师,假设他的造假行为没有被揭发,那么他的不诚信将会像 瘟疫般在医学院校、医疗行业蔓延开来,由此带来的不良后果远比那些造假论 文要严重得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 守望社会的灯塔,必须要树立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 高尚的诚信人格影响学生,做诚信的传播者和实践者。高校也应逐步建立和完 善从教学质量、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等方面综合评价教师和教育水平的指标体 系,达到通过教师自身诚信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的目的[3]。

4.坚持多策并举,全方位开展诚信教育医学生诚信教育要符合社会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双重标准,应该坚持融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于一体的办学特色。首先,要加强医学生入学教育,帮助他们在踏入神圣医学殿堂前摒弃唯利是图、以收入和地位为标准的歪风邪气,端正求学和择业的动机,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价值观。其次,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加强“主阵地”“主渠道”的正确导向作用,努力把诚信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学术研究、临床实习等各个环节中,全面推进诚信进课堂、进教材、进公寓、进社团、进医院,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

染力。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心理学、管理学、职业生涯规划等学科知识的应用,将诚信教育与医学生健康成长,与医生这一职业的实际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4]。再次,教育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多主题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己的导向作用,加深对诚信和济世救人本质的理解,增强自身诚信道德评价能力,自觉修正思想与行为。

5.创新工作方法,加强诚信教育实效性医学生诚信教育应该注入时代精神,深化内涵建设,当前形势下可分解为涵盖大学生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各个层面的教育体系,使之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具体来说应抓好四个方面内容:首先是忠诚正直教育,教育医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胸怀报国之志;其次是道德责任教育,教育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勇于承担救死扶伤的责任;第三是规则法制教育。教育医学生要符合规则的约束、法制的监督;第四是爱岗敬业教育。教育医学生尊重职业选择,规范择业行为,提高责任意识,真诚务实,重诺守信。教育活动中要善于利用现代通讯手段和视听技术,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工作。当前,应重点加强信息化社会条件下的工作开展,要完善校园网络建设,优化网络诚信环境,开辟网络教育的新途径。此外,诚信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整合各种力量,优化社会、学校和家庭教育环境,营造人人讲诚信的社会氛围,使方方面面都来关心、支持诚信教育,为学生的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6.建立健全诚信评价体系加强医学生诚信教育,必须建立健全既能立足当前、有效解决突出问题,又能着眼长远、保证工作不断推进的长效机制。要具体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完善诚信制度建设,形成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约束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有信者荣,无信者痛,使其恪守诚信做人的道德底线。二是成立诚信评估机构,建立医学生诚信评价指标体系和诚信档案,诚信档案的内容可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在校期间经济活动记录、行为记录三个方面,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诚实信用的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三是构建诚信管理机制,在建立诚信档案的基础上,对学生诚信状况进行科学分析,设立基本信息记录、良好行为信息记录和不良行为信息记录,对有严重不良记录和濒临诚信降级的学生实施预警制度,避免诚信状况进一步恶化。对诚信行为较好的学生,可通过表扬或奖励等方式来加以宣传。诚信记录应放进学生档案,延至今后的工作单位,成为社会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架起学校与社会诚信教育的桥梁[5]。

总之,医学院校必须调整重业务、轻道德的培养模式,使培养出来的人才

不但具备扎实的技术功底,也具有良好的思想修养,这样我们的医疗诚信问题才能有所改观,医学诚信的维护任重道远,希望通过加强医学生的诚信道德教育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方燕君,郑晓.加强医学生职前诚信道德教育的探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1):50-51.

[2] 梁小伊,刘红斌,陈晓梅.关于诚信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5,(1):84-86.

[3]张晋,吕振波.医学生诚信的失范与重构[J].西北医学教育,2006,(6):662-718.

[4] 高静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本质及其社会功能 [J].新疆科技论坛,2007,(4):5-7.

[5] 王润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视阕下的医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5):82-84.

Study on the Medical Students' Credit Educat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Zhang JianLI Yi-qing

作者简介:张健(1980~),男,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李一卿(1982~),女,医师,学士,研究方向:医院管理学

联系方式

姓名:张健

工作单位: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联系电话: ***,022-23542835

电子信箱:zhangjian@tijmu.edu.cn

第三篇:大学生“双创”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双创”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不断重视,教育体制已经由应试教育转为了更为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而这对于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考验,自双国家提出“双创”政策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关于“双创”的政策相近出台。作为中国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是政府“双创”政策下很关键的一个群体,更应该身先士卒,做好表率作用,所以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应该牢牢把握这一机遇。

关键词:双创教育 大学生 就业 机遇

随着十九大的召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决胜阶段。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作为祖国最年轻的建设者,我们要随时做好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高等学校应牢牢把握这一机遇,不但使广大学子受益,而且有益于高校的建设,人才的培养。[1]

一、国家大学生就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1.国家不断对创业大学生提供便利。首先,考虑到大学生作为年轻群体,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政府便与银行业合作,出台了一系列贷款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学生创业难问题,其次,在创业流程上,也做到足够便利,争取在政府单位解决问题,各政府机构也优化办事流程,尽量为大学生节省时间。

2.另外为了提升经济动力,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人性化服务,解决创业大学生的户籍问题,让大学生没有后顾之忧的工作,更是与企业合作,解决了一大批在企业扶持下创业的大学生们的基本保障。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提高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所有高校都能保证在线毕业生能够参加学习实践活动。

二、社会发展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

人才一直是各个国家发展的第一要素,可以说,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也依赖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科技竞争关键是人才竞争,一个国家的竞争,说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着它的科技水平,而科技水平决定着国家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更能提高一个国家的国家地位。

三、就业市场的扩大

首先,为了提高就业率,各个高校及时观察社会的热门专业,并且在政府的帮助下开设了热门专业,并引进该专业领域的精英,来让更多的人受益,从而走向更宽的人生道路;其次学校还扩大了就业渠道,从以前被动的等企业来学校招聘,到主动联系企业,推广生源,并在网上建立招聘页面,吸引更多的学生就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就业率。企业也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随时物色合适人选。还有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从找工作到联系企业,学校都为学生提够了极大的便利,学校的中介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等,这样就使得学校的就业市场就业率较高,市场的效益能够得到发挥,因其效率高、可靠性强、方便简单而受到大学生的青睐。最后,就业方式也得到不断丰富,从单纯的去单位应聘,到单位主动来寻求合适人选,极大节省了学生的时间。

四、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纷纷建立并逐步完善

首先,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以及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已经建成,并为毕业生和用人企业提供了各方面的指导服务。目前,各学校的就业指导已经走向规范化道路,即通过就业指导的专门化,来鼓励学生更多地来做就业指导,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就业的道路上上少走弯路,不断地提供各个时期的就业指导,满足学生全方位的服务。以前的就业指导机构多半得不到充分利用,便已荒废,而如今学校不断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力保学生的就业问题,把以学生更好地就业作为学校的根本要求。此外,学校特地从社会聘请更多地就业专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做到一对多或一对一指导,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

其次:在教学上各高校对大学职业生涯给予充分的指导,开设就业指导课程,配备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使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丰富多彩。在“双创”教育时代下全面指导大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使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对于大学生毕业后有更好的就业创业基础知识。

再次,各高校对在校大学生提供了有力的就?I体系,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政策。部分高校纷纷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中心。配备完善的实验场所。使在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自主创业,锻炼和提高创业就业能力,给大学生毕业之后打下坚实的创业就业基础。

结语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双创”带来的机遇,牢固树立创新创业的意识,时刻关心社会主流信息,培养敏锐的创业嗅觉,做到不盲从,不跟风。尽管我们一直身在大学校园,但却束缚不了我们的思想,我们是富有活力和想象力的90后,我们更是这个国家年轻的接班人,未来等待我们去抒写,让我们运用学校教给我们的一切,去不断努力创造;另外由于学校和政府的通力合作,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我们新一代大学生的路会越来越好走,不要被历史的大流所卷走,我们如一朵朵浪花,而历史的长河虽奔流不息,可我们也不应自甘埋没,尽管不能搅它个天翻地覆,但也要让它不那么平静,我一个人的力量虽小,可我们如若团结起来,那一定会在历史的书籍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能为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秋霞.从当前的就业机遇和形势谈大学生就业.[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09.30

[2]李利峰.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教师.2017.07.15

第四篇:当前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当前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吕红梅

(经济学院)

摘要: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加强学生社团建设,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是关系到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团的事业不断发展和党的青年工作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大事。目前,大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着社团管理体制不完善;社团内部管理机制不得力、管理制度不健全;社团建设深度有待提高;社团活动经费紧张,活动场地、设施建设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应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科学指导社团发展。通过狠抓社团制度建设,规范社团内外部管理;努力打造品牌,积极鼓励创新;高度重视网络建设,打造社团虚拟家园;积极营造社团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强化正确的学生社团发展导向等措施,促进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现状对策

一、大学生社团的基本功能

(一)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社团活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内容健康的、符合道德规范的、形式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融人与渗透了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内涵,而学生社团活动又是在学校的引导和控制下开展的,这就使得学生社团活动能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被有效运用。同时,溶思想性、文化性、学术性、娱乐性于一体的社团活动,能够把学生的共同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互动性、针对性,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实现大学生在自我参与、自主思考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平台

社团活动的时空更为广阔和灵活,更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大学生社团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大量多层次、多样化的活动,满足大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体而言:第一,跨学科、跨专业、多层次、多内容的社团活动,有助于打破封闭的教学体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培

养大学生们获取、分析、利用各种信息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第二,社团活动为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提供的多种途径,一方面可以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需要,并据此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第三,大学生通过参与社团开展的各种学术、科技、社会调查活动,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激发自身的创造欲和专研进取的精神。

(三)大学生社团是繁荣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力量

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大学生社团的迅速发展,给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精彩纷呈的社团活动和大学生在其中表现出来的良好的精神风貌,给校园文化注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对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对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对传承学校的优秀传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团活动融洽了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安全稳定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和重心,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社团是联系广大学生的主要形式,在社团活动中大家由于志向一致、兴趣相投,所以情感易于沟通,信息易于交流,有利于营造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校园精神,有利于化解学生中的冲突、矛盾。通过社团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在理智上受到启发,于感情上引起共鸣,进而从知、情、意、信、行诸方面完善自我。

二、当前大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一方面,高校学生社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社团活动也深受大学生的广泛欢迎,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也愈发突出,而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大学生社团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也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社团管理体制不完善

高校社团的主管部门一般是团委,如果仅仅把社团活动看作是学生的自娱自乐,这种管理体制没有问题,但是要把社团活动作为育人的重要手段的话,其弊端就明显了。一方面,团委本身承担着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放到学生社团上的精力、物力只能是一小部分,而社团建设又是一项纷繁复杂、耗时耗力的工作,投入少了,难出成果,投入大了,又难以承担,甚至会影响本身的正常运转。还有,许多上档次、专业性比较强的大型活动,需要学校多个部门齐抓共管,单靠团委是不够的。不是做不了,就是做不好。

(二)社团内部管理机制不得力、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学生社团一般都是“进出自由”,面试在某种程度上也只是表面文章,离开社团也是随心所欲,只要自己不乐意再参与其中了,便可以随时退出。学生自己也认为大学生社团没有任何纪律约束,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过大的流动性和自由度,使社团很难形成完善的制度,即使有,也很难有效执行。这种状况不利于社团的良性发展,社团的活动、计划、思想不能很好地保持连续性,更谈不上积累、沉淀优秀的社团文化了。久而久之,社团就会失去美丽的光环,失去学生对它的兴趣。

(三)社团建设深度有待提高

各高校目前基本上没有配备社团工作的专职指导老师,学生社团的指导力量主要来自于团委。从整体上看,无论是有专业人士介入的社团,还是由团委老师直接指导的社团,其专业力量和深度都显薄弱和不足。因为社团数量众多,社团活动涉及的知识面要求较宽,光靠团委老师很难一一实现有的放矢的指导,请专业老师做做面上的指导也许可以,但是要他们经常与学生泡在一起,可能不现实。此外,高校社团工作一般是公益性的,报酬较低,或者根本没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团建设的深度。如果社团建设没有一定的深度,那么很多具体的社团活动就有可能仅仅是形式上的热闹,而缺乏内涵,最终显得层次不高,效果不好,也降低了社团本身在学生中的吸引力。

(四)社团活动经费紧张,活动场地、设施建设不到位,难以保证活动效果 资金匮乏是制约高校社团建设和正常开展活动的瓶颈之一。虽然要提倡节约办社团,但是如果连基本的活动经费都难以保障,那么其活动的效果就可想而之了。目前,无论是学校拨款、会员缴费,还是社会赞助,往往都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最终只有在降低社团建设和活动成本上动脑筋了,其结果是大大降低了社团的影响力和社团活动的综合效果。另外,由于学校场地,设施紧张,能够给社团运用的资源微乎其微,即便是租借,有时也会出现时间上的冲突,往往是社团活动为其他活动让路。

三、加强大学生社团建设的具体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要促进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固有功能,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大学生社团发展

首先要确保大学生社团发展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教育青年学生,通过积极构建“一体两翼”的社团运作新模式,来吸引学生、凝聚学生,并使得大学生社团能够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同时,要对社团发展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从宏观上科学把握社团的发展方向,高度注重对社团文化的深层次塑造,始终保持学生社团的先进性与旺盛的生命力。要大力扶持理论学习类社团,以此类社团为龙头,用正确的理论引导和塑造青年;要积极倡导学术科技类社团,不断培养和激发学生投身科技学术活动的热情;正确引导志愿服务类社团,鼓励青年大学生投身社会,不断引导学生“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积极弘扬时代新风、社会新风;科学规范文化艺术类社团,着力营造健康、活泼、百花齐放的校园文化;积极鼓励体育健身类社团,积极倡导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要始终以素质拓展为主线,积极发挥各类社团的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狠抓社团制度建设,规范社团内外部管理

社团制度包括章程、管理办法等是社团内部管理和展开活动的总体框架和依据。为保证社团运作井然有序,必须狠抓社团制度建设。社团成员只有明确了社团负责人的选举产生办法、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社团发展思路,社团内部负责人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定期举行会议,讨论活动安排,整个社团才能有序运作。社团联合会作为各社团的外部管理机构,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引领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要理顺工作机制,正确处理好与学生会、其他社团管理机构的关系,保证社团工作决策科学、服务到位、机制畅通。要善于搭建工作平台,加强学生社团之间的交流互动,营造健康有效的竞争合作环境,指导开展大型的社团活动,做到社团工作整体规划、分步推进。要不断整合各类资源,坚持内涵发展,挖掘现有资源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内外资源的效益。要坚持高起点、高目标、高效率的工作原则,敢于走国际化道路,树立起全球意识、大局意识,发挥好社团资源的集成优势,提高整体工作实力。要合理设臵社联会各个职能机构,科学制定《社团联合会章程》、《社团联合会管理条理》、《明星社团评比条例》等规定,定期对社团进行活动检查和财务监督,每年对社团进行登记注册等等。要严格规范社联会运作,适应时代发展,改变社联会以往呆板的管理模式,积极转变社团联合会工作职能。要形成一整套科学的工作流程,以此规范各方面的工作,有效做好对社团进行宏观指导、监督、管理、服务的工作。

(三)努力打造品牌,积极鼓励创新

要重点建设具有良好运行基础、活动成效显著的优秀学生社团,特别是要重

点建设有特色,有影响,高品位,高起点,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学生社团。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多个方面加大对这些社团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通过这些示范性社团建设的导向作用,以点带面,以滚动发展的方式带动了更多的社团进一步完善自身建设,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出更大作用。同时,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要积极鼓励创新,包括鼓励社团种类创新,建设一批具有时代性、符合当代青年大学生品味的、代表时代最前沿声音的学生社团;鼓励社团活动创新,打造一些高起点、高品位、高层次、影响大的社团品牌活动;鼓励社团运作理念创新,引入当代最先进的运作理念来经营社团。只有依靠创新来激发社团活力,为社团赢得各种必需的资源,才能实现社团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四)高度重视网络建设,打造社团虚拟家园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必将为推动高校社团建设、繁荣社团文化做出举足轻重的贡献。通过网络,一方面可以给广大社团成员提供更为宽广自由的展示自己的舞台,提高社团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加强了社团与社团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可以通过网络加强与国内外其他高校社团的联系,进行有效交流与沟通,相互学习与借鉴。还可以通过网络向世界展示自身的风采,营造社团虚拟家园。比如由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主办的“中国高校十佳社团网站”评比活动,吸引了全国许多高校社团积极参与。这些社团网站不但内容新颖,界面活泼,而且文化品位浓郁,向社会展示了新时期我国高校学生社团旺盛的生命力。

(五)开动脑筋,积极营造大学生社团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学生社团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团委、社联会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企校共建”“区校共建”中的作用,实现学生社团与企业、街道、乡镇的对接,为社团争取尽可能多的各类资源和搭建更为广阔的展示舞台,鼓励有条件的社团进行高品味的商业化运作,在开展活动的同时合情合理依靠自身优势把社团“养活”。通过深入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积极推动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青年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拓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要积极与宣传、文艺、影视广播、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信息沟通渠道,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各类社团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坚持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激发并满足学生社团和青年大学生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

(六)强化正确的社团发展导向,防止大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的不和谐因素

由于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社团正处于成长和规范期,众多高校学生社团活跃于校园,一方面丰富繁荣了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容易产生诸如部分社团过分繁荣,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社团文化功利化倾向愈来愈明显,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自由主义抬头,低俗商业文化侵入等一系列影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因素。所以要高度重视对社团发展导向的控制,密切注意学生社团干部的思想动态,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和引导,加强防范,有效防止和消除大学生社团在繁荣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消极因素,确保各类大学生社团良性发展和社团干部的健康成长。

大学生社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将会对大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的塑造和思想道德的培养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大学生社团也必将在更为宽广的平台上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和更为旺盛的生命力,绘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张文学.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及其指导[J].中国青年研究.2006(06)

[2]赵丽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

究.2006(3)

[3]李晓明.大学生社团管理办法论[M].吉林:延边人民出版社.2000年

[4]李继兵.站在先进文化的高度引导学生社团建设[J].广西民族学院学

报.2002(5)

[5]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第五篇:中国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3至2014学实训周 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报告

《中国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状与对策》

学院:政法学院

专业:13级公共事业管理

指导老师:符文品老师

黄开腾老师

学生:李炯辉(组长)

邓智聪

蔡罗明

何弛宇

叶子菁

易佩瑶

林俏仪

2014年5月

中国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现状与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高等教育不断普及,高校扩招导致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使得大学生在就业遇到的问题与困难日益呈现。尤其以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特别明显,许多女大学生因自身生理特征,社会传统观念等因素,在就业中容易受到性别歧视,但这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公民平等权,也不符合人文关怀。本文通过对女大学生在就业中所受到的性别歧视问题和现状,进行深刻的研究讨论,总结出原因,再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女大学生 就业 性别歧视 原因 解决方案

目前,我国的就业歧视问题很严重,其中女性就业歧视问题则更为突出。2010年7月,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发布的《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调查报告》显示,68.98%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求职者的性别有明确要求。为数众多的女性大学毕业生都表示,在求职过程中感到了歧视。这种状况,严重侵犯了女性的人格尊严和宪法赋予女性的劳动就业权,抑制了女性潜力的充分发挥,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影响了社会公正和和谐社会的建立,危害了社会稳定。

本文从就业歧视的概念与女性就业歧视的认定标准、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状与案例,深入总结女大学生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解决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政策方案。

一、就业歧视的概念与表现

(一)就业歧视的概念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阶段内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益而进行的活动。而就业歧视是指因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血统或家庭出身所造成的任何区别、排斥和偏见,并由此产生剥夺、损害就业或就业机会均等的影响。总而言之,“就业歧视”就是条件相近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由于某些与个人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无关因素的影响,无法与他人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从而使其平等就业的权利遭受侵害的现象。

(二)女性就业歧视的认定标准

就业歧视的基本特征是对求职者和员工区别对待。但并非所有的 区别对待都构成就业歧视。通常有三种情况不构成就业歧视:一是出于职业本身的客观、特殊需要。二是因某种临时特别情况出现需要给予的特别优待。三是因某类人群的劣势而给予特别的照顾。

判断是否构成就业歧视的总原则是职业的客观需要,具言之即:雇主的差别对待行为应基于合法的目的,实现目的的手段应该是适当的、必须的,目的和手段之间应当有必然的联系。凡是不符合职业的客观需要的差别对待行为即构成就业歧视。

《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1980年)将性别歧视定义为:“基于性别而作的任何区别、排除和限制,其作用或目的是要妨碍或破坏对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公民或任何其他方面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承认,以及妇女不论已婚未婚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享有或行使这些人权和基本自由。”

综上,我们认为,女性就业歧视的认定标准是:就业时用人单位提出与职业的客观需要无关的、基于性别的提问或要求;与职业的客观需要无关的性别定岗和差别待遇;女性因怀孕而受到歧视性差别对待;不顾两性差异,一味追求绝对等同。

二、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状与案例

性别歧视是各种歧视中历史最长、最突出的问题。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广告中都公开注明要求应聘者“须为男性”或“男性优先”。在条件相当甚至更优秀的情况下,女性经常仅仅因为性别问题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这种情况在高学历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中更为普遍。

(一)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的现状 :

1、女性就业机会远少于男性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在招聘中,大多对求职者提出性别要求。绝大多数提出性别限制的职业和职位既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也不属于具有合理性别要求的特殊职业和职位。还有一些用人单位虽然在招聘广告中没有明确提出性别要求,但最终还是录用男性,有人称这种现象为隐性歧视。因此,女性的就业机会远少于男性。国内某高校对某1068名大学本科毕业生调查结果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生一次就业率仅为63.4%,比男生低8.7个百分点。

2、人为设置女性就业障碍

与人为削减女性就业机会相伴生的是人为设置女性就业障碍。为数不少的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对女性提出身高、外貌气质、婚姻状况、生育状况等与职业客观需要无关的要求,导致现实中发生了一些诸如“就业容貌歧视”和“就业身高歧视”等诉讼案例。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对女性求职者明确提出婚姻和生育方面的限制。

3、女性就业中的“玻璃天窗”现象

由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对求职者明确提出性别要求和限制,在使用中对男女两性员工区别对待,导致女性就业和职业生涯中出现“玻璃天窗”现象,即:女性就业者大多集中在轻型、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而女性在高科技产业中所占比例较低;女性在商业、社会服务、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工作的比例超过男性,在金融保险、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以及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工作的比例接近于男性;技术和高级管理人员职位多由男性担任,女性职位主要集中在行政助 理、销售员、收银员等职业层次较低的岗位;女性进修、晋升的机会少于男性。这种“玻璃天窗”现象,使女性在平等地进入高级职业层、获得有职权的位置和相同的报酬,甚至在就业行业和就业类型的广度方面都受到阻碍。

4、女性在职业生涯中遭受的其他不公正待遇

(1)女性基于其特殊生理现象而产生的权益受到侵犯。由于女性自身的生理原因,在女性职业生涯中会出现一些特殊时期,即:特殊生理期、怀孕生育期、哺乳期、产假等特殊时期,并因此产生了女性相关权益。现实中,女性的这些权益时常受到侵犯。女性因怀孕、生育遭到解雇或降职、降级的情况,在私营企业较为严重。有调查显示:有近半的用人单位没有落实女性怀孕的权益,而女性特殊生理期的保护则最差。

(2)男女同工不同酬。有些工作男性得到报酬,女性却没有;或同样的工作,女性得到的报酬比男性少。这种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存在。我国也同样存在这种情况。据有关权威部门的统计显示,在我国不同的行业中,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3)男女退休年龄及退休金待遇不平等。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造成了男女退休年龄不同的情况,这也属于女性就业歧视现象之一。男女退休年龄不同,限制了女性参与社会发展的机会,同时也损害了女性的经济利益,导致男女退休金待遇的不平等。

(二)案例 案例1:2008年上海文化研究中心实习生招聘启示为例,招聘人数:3人;招聘要求:一是硕士及以上学历,党员,男性优先;二是对文化领域的人才工作、产业政策、行业状况、公共文化管理方面有一定研究;三是有较强的责任心。招聘要求中的第一点就提出了男性优先的原则。这些例子不胜枚举,如被誉为中国最权威、最公正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和省公务员测试,即平常通俗所说的“国考”和“省考”,也存在这一问题。

案例2:2012年11月23日,原计划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的首场女大学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终因无法邀请到用人单位而无奈取消。但由此产生“毕业生就业难,而女大学毕业生就业更难”的话题却引起了整个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讨论。

案例3:2012年7月25日,在北京市海淀区海淀南路30号院“巨人教育”楼前,刚刚本科毕业的中山大学女生郑楚然跟其它9个女孩,一边唱着改编后的《最炫民族风》,一边跳着舞,以行为艺术的方式抗议巨人教育集团因性别原因拒绝将某些工作岗位面向女生开放。这是女毕业生提起首例就业性别歧视诉讼。

案例4:今年22岁的晓景是哈尔滨商业大学某专业大四的学生,她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自己就奔波于哈市各个人才市场,可跑了近一年还是没有找到工作。“我学的是市场营销,在找工作时我发现,很多单位都明确表示不招女生,好不容易遇到一家愿意招女生的,看到我以后说,我身高不够,他们要招身高在164厘米以上的。真不明白他们招的是员工还是模特。” 从事某品牌手机销售工作的万女士说:“我们在筛选简历时,对于男生往往只看实践能力、学历这些东西,而对于女生却要考虑外貌身高这些因素。”

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曾对62个定点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67%的用人单位提出了性别限制。

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曾在2010年8月发布《当前大学生就业歧视状况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68.98%的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求职者的性别有明确要求。该百分比超过了非残疾、户籍地域、身高长相、政治面貌、无病原携带等,位居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的歧视类型第一位。调查报告还显示,43.27%的大学生遇到用人单位明确要求性别是男性。这些数据充分反映了我国大学生就业中性别歧视的普遍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颁布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两个《妇女发展纲要》。同时,《教育法》、《劳动法》、《刑法》、《民法》、《继承法》等许多法律也都鲜明地体现了男女平等的原则。2005年,胡锦涛同志在纪念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10周年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我们将坚持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不断促进性别平等和两性和谐发展,我们将继续运用经济、法律、行政及舆论等多种措施,使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真正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女大学生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

(一)女大学生就业市场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中就存在着性别歧视,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显现的性别歧视,即女生一次性就业率低于男生,或女生就业数量少于男生。女生就业时劳动力市场没有向她们提供数量平等的就业机会和与能力相符的劳动岗位,致使一定比例的女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用人单位在录用名额中明确规定了男生多于女生的比例,甚至言明男生优先,这种性别歧视现象较为普遍。二是潜在的性别歧视,即女生获取工作机会时在岗位、工资待遇等方面做出让步或牺牲,也就是说女生的就业质量低于男生。

此外,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市场还不够健全,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市场信息还不够畅通,市场交易还不够规范,人力资本价格机制还没有形成等等,造成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较高,交易成功率较低,最终导致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就业难。

(二)政策法律的不健全使女的女大学生就业在事实上处于不利地位

女性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载体,在人类的繁衍、文明的延续方面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基石。保护女性的劳动就业权利,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是国际组织对国际社会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我国在保护妇女劳动就业权利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保护女性就业权利的实现。在大学生就业方面,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就业制度改革,毕业生就业法律法规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就业机制正在形成。但从总体上看,由于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保障措施和设置最有效的保 障机构,立法的内容仅停留在一般的原则性内容上,因而无法确切保障女生的就业平等权。我国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法律法规建设上,对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不全,缺乏有效的监督,法规的内容计划体制色彩浓厚,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等等,堵塞了就业渠道,影响了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就业。

(三)女性生育保险制度不健全

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试点并推行的《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是针对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用工制度而出台的保护妇女就业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妇女的权益。但由于以下原因:生育保险制度在执行上缺乏应有的刚性;各地生育基金的统筹方案不规范,法律监督不力;人们在观念上不重视,企业参加生育保险不积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支付企业女职工生育的费用一般与实际支出差距较大,超出部分还要由参保企业承担,增加了妇女就业企业的负担和劳动力成本,给妇女就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所以《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从推行到目前实践效果并不理想,许多省市还没有完全实行。同时由于女性退休早,在经期、孕期、生育期和哺乳期对工作产生一定影响,平时因子女和家务拖累等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一生中实际在企业的劳动时间比男性少工作5—8年;女性的寿命长,平均比男性多领几年退休金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女性就业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因而,作为市场主体的用人单位,从其自身的经济效益考虑不愿意录用女生,致使女大学生就业难。

(四)女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薄弱 一是就业指导形式单一,有些学校的就业指导就是搞几次讲座,内容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讲和执行、提供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条件和机会、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有些高校虽然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没有把就业指导当成一门学科来研究,指导作用不突出。二是就业指导教师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的、高素质的就业指导教师太少,缺乏指导的知识和经验,不善于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和能力来指导,致使大学生就业指导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比较突出,服务职能欠缺,与大学生的需求反差明显。三是就业指导工作的季节性,不少高校的就业指导主要在大学的最后一年甚至最后一个学期,在其他年级很少进行就业指导。

(五)“男强女弱”的社会观念不利于女大学生充分发挥潜力 我国的封建社会长达几千年,封建礼教和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文化传统在社会公众的意识中根深蒂固。社会上许多人对女性存在偏见,认为女性生理、智力、体力逊于男性。一些官员和经济界人士对女性就业歧视现象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都是正常的。对女性持有偏见的不仅限于男性,一些女企业家、女经理身为女性,却也对女性存有偏见,不愿雇用女性。这反映出我国公众的社会意识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是很严重的。

(六)雇佣女大学生使用人单位增加了其经济成本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经济效率和经济效益,部分用人单位对女性的能力和价值的认识有偏差,加剧了女性在就业中的不利处境。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 自身面临改革、改制、精简的压力,影响了其对女性就业群体的吸纳能力。劳动力市场对私营中小企业和非正规就业领域监管不力,使得这些企业中的女性就业歧视现象更为严重。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女性的生育成本,加大了企业的负担,成为产生女性就业歧视的重要原因。

(七)女性本身就业观念偏差

除了以上几方面的客观原因导致女大学生就业难以外,还有许多来自于女大学生本身的,不可忽视的主观原因。

四、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政策方案

(一)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就业市场

我们认为,就女大学生就业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完善就业市场,对于招收女大学生就职的用人单位可以由相关部门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或税收优惠,及时清除现有法律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中涉嫌女性就业歧视的条款,消除女性就业中的制度歧视,为今后反歧视法和反就业歧视法的顺利实施,扫清障碍。

(二)完善相关立法

1、制定反歧视法和反就业歧视法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反歧视基本法,已经有学者公开发表了反就业歧视法专家建议稿。这两部法律应尽快纳入国家立法机关的立法规划中,以便反女性就业歧视有法可依。

2、完善现有相关法律法规条款和相关诉讼程序法 我国现有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劳动法》等相关条款需进一步完善;应明确专门歧视领域禁止歧视的范围,改权利宣告性规定为禁止性规定,以解决规范的有效性问题。修改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把反就业歧视纳入诉讼范围,为反女性就业歧视提供有效的法律救济途径。

一旦用人单位的行为被认定为构成“就业性别歧视”,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即可通过非正式程序,如协商、和解以及劝服等手段,劝诫其放弃歧视行为,若这些程序无法奏效,委员会可直接对其予以行政处罚,并可主动免费为受害人提起就业性别歧视诉讼。而就业性别歧视是对求职者或受雇者的平等就业权的侵害,属于民事侵权行为。一旦被判决歧视成立,受害人可向用人单位要求因这项歧视所造成的损害之金钱赔偿。反就业歧视法应明确规定对违法者处罚的种类、对受歧视者的救济措施和具体赔偿标准等,特别是可通过制定惩罚性赔偿标准,加大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使其不敢违法。

(三)强化社会公众平等就业意识

现实情况表明,目前在我国的主流社会意识中,对女性就业的偏见和歧视是客观存在的,甚至是集体无意识,已经构成严重的社会歧视。要消除这种歧视,就必须在全社会进行平等思想和观念的教育,使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公众牢固树立男女平等,就业机会平等的意识,为女性公平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四)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必要干预

为应对女性就业歧视的严重局面,政府应进行必要干预:一是 采取平权措施,消除女性就业时遇到的障碍。二是推进生育保险制度。生育保险制度,将生育成本社会化,实行国家、社会、个人的合理分担,是目前解决女性就业歧视问题的较好措施。但由于生育保险不是全国性的强制险种,很多地方政府为吸引投资不实行这一险种。因此,需要政府采取措施进行推进。三是加强监管。政府劳动监察部门应发挥行政权力的优势,加强执法力度,切实保护女性的平等就业权。

(五)高校教育改革促进女大学生就业

目前一些就业形势较好的专业,在各大高校间“遍地开花”,一时间某些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大幅度增加,造成了严重的供过于求的恶劣就业形势。

针对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高校应针对女性进行必要的改革,开设一些适合女学生的课程和专业,发挥女性独有的特长和优势,提高女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开设一些就业指导讲座,指引女大学生在求职展现自己的风采。

(六)改变自身观点,多渠道就业

许多女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只愿找一些较安稳、轻松、待遇好的工作,对一些条件较差的基层职业或是高难度高挑战的工作敬而远之。许多数据表明,多数女大学生向往“铁饭碗”和“一业定终身”,这导致女大学生求职“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女大学生应该从自身找原因,改变自身观念,认清现在的就业形势,明确自身的就业优势与特长,不满目跟风,不要只要求轻松高待遇的工作,适合自己力所能及的才是最好的工作,放弃一味的求稳心态,灵 活就业,多渠道就业,才能在就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五、结语

任何事物都会经历千变万化的发展过程,就业市场也是一样的。只有充分认识到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遭遇性别歧视的深度原因,才能够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们小组也相信,只要政府、社会、公众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努力,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遇到的性别歧视问题会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

下载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学号:200909030303 姓名:宋科刚《大学生成才与社会需要》课程结课论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2012年5月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在改革开放、......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快,教育作为我国重要的任务却没能得到很好的实践,尤其是教育模式的僵化,......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村基础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也是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基础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对国民实施基本普通文化知识的教......

    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以嘉兴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例 2010-06-13 15:38:36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总第290期) 作者:周建新 【摘要】近年来,由于就业形势严峻,从政府......

    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及其对策建议 ——基于学生主体视角 摘要: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甚至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有效的可行之路。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参与者少、旁观者......

    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现状进行概括:我国人才供需不平衡;遍地都是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热门专业人才过剩;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结构性差距太大;大学生毕业生待遇过低,......

    论大学生礼仪现状与对策

    论大学生礼仪现状与对策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在字典上的解释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

    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与对策研究5篇范文

    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各国的宗教文化也在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我国是个宗教信仰自由的国家,近年来具有宗教信仰的人数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