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家政服务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2 11:1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家政服务业现状与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家政服务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第一篇:福建省家政服务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福建省家政服务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者:林雅琼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年第01期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家政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需求的层次也越来越广泛,福建省家政服务行业也随着这种需求的日益旺盛而迅速发展起来。文章以福建省家政服务行业中30家家政服务经营机构①(以下简称为“家政机构”)为研究对象,以140名的家政从业人员②和124名的消费者为补充调查样本,对福建省家政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家政服务业;行业协会;对策

[作者简介]林雅琼,福建省妇女干部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行政管理,福建福州,35000

3[中图分类号] F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1)01-0118-0004家政服务,是家政服务人员为家庭生活提供的一种事务性、管理性社会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家政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需求的层次也越来越广泛。近年来,福建省家政服务行业也随着这种需求的日益旺盛而迅速发展起来。为了深入了解福建省家政服务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索福建省家政服务业的发展之路,笔者所在课题组,于2010年4月至2010年8月,进行专题调研,以福建省家政服务行业协会会员单位为调查对象,对具有代表性的家政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消费者就家政服务的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在问卷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福建省当前的家政服务业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福建省家政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家政服务市场供给和需求呈现“双高”趋势,但供求矛盾依然凸显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生活的压力也在增大,真正有条件只需让一个人出去工作的家庭不多,大部分家庭是丈夫和妻子都忙于工作,无法很好地照顾小孩和老人,请家政服务人员来“帮忙”照顾老人和小孩,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无疑也就成了这些家庭的首选。经济社会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造就了家政服务需求一直旺盛的局面,旺盛的需求也促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家政服务的队伍中来,因此,家政服务供给和需求呈现出“双高”趋势。

尽管“双高”的局面已经出现,但是供给的增长还是跟不上需求的增长。而且,选择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大都是在其他行业再就业困难的下岗工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普遍文化水平偏低且没有一技之长,因而素质低下决定了很难提供高质量的家政服务(见图

1、2)。与此同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对家政服务行业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不少家庭已经不再满足于

洗衣做饭、清洁卫生这类简单的家务,很多家庭条件好的高薪工作者需要家政服务人员能够承担起家庭事务管理、健康护理、营养膳食和家庭教育这类较高层次的家政服务。而目前市场上主要提供一般的简单家庭服务,对这些高层次的服务提供很少。再者,服务价格供需脱节。目前,消费者对家政服务“可接受的价位”在1000~1500元/月(60.8%),仅有少数家庭(4%)能够承担3000元及以上/月的高价位。而对从业人员的调查显示,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家政服务员仅占38.3%,相当一部分家政服务员的月收入在1600~2000元之间(36.2%)。这从某个侧面反映出这样的信息:消费者所能承受的价格与家政机构所提供的价格,存在一定的差距。所有这些供求矛盾也成为限制家政机构发展的最大障碍(见图3)。

(二)政府部门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全面推进家政服务业发展,但尚缺乏有效的政策和监管手段

近年来,福建省家政服务业取得较快发展,行业规模逐步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扩展,仅省妇女就业服务中心、省家政公司等30家单位就为社会提供了5万多人次家政服务,涉及17个工种。2009年9月,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省总工会、省妇联联合出台了《福建省“家政服务培训”实施方案》,鼓励支持相关群体从事家政服务。省妇联还把发展家政服务业作为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妇女就业的有效途径。省妇女就业服务中心联合全省30家家政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省家政服务行业协会,福建省家政业发展已步入健康发展快车道。

然而,目前我国有关家政服务业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政府主管部门对家政服务业的引导、协调、扶持力度还不够,跟其他省市比起来,发展相对滞后。在“家政服务培训”工程之前,50%的家政服务企业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扶持。据这次调查统计,家政服务企业认为家政服务行业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主管部门规范管理的仍然占30%,并且他们认为家政服务行业要健康发展壮大,最需要获得政府的倾斜政策支持。

另外,行业协会对其成员的作用以监督、指导为主,约束力量有限。一些家政机构对行业协会的定位甚至偏离,只强调其服务会员、代表会员合法权益的职能,忽视甚至无视其协助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本行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指导、管理、监督、检查和协调的引导职能,难以从整个行业发展的大局上加以贯彻、落实行业规范,而是选择性地实施。加之福建省家政服务行业协会成立时间不长,影响力还未充分发挥,使得协会对会员单位的约束力相当有限。数据显示,协会出台《福建省家政服务行业公约》后,机构(企业)与消费者、家政服务人员签订三方合同的比率只提高9.6%,机构(企业)为家政从业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的比率也只提高

7.1%。

(三)家政服务公司发展较为迅速,但整体规模较小,规范化、市场化和专业化程度不高

1.职业培训不规范。60.5%的一线家政从业人员并没有职业资格证书(见图4)。虽然被调查企业中有95%企业组织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但普遍时间较短,方式也以内部培训、“传帮带”为主,培训质量普遍不高。有相当部分从业者认为机构内部培训没有多大作用,培训内容与工作内容紧扣程度不高,掌握工作技能主要还是靠以往经验、自己摸索和雇主指点。

2.劳动用工不规范。在调查的家政企业当中,有32.2%的从业人员与企业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大部分的企业替员工交了部分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占20%,医疗保险占15%,失业保险只有5%。员工报酬通常情况下是企业规定,认为企业给定的薪级合理的员工只占32.2%。在大量的小型家政企业中,劳动用工不规范现象更为严重。

3.公司管理不规范。被调查的家政服务公司中,只有50%的企业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比如客服部、财务部、人事部等。在管理人员上,主要学历层次以高中(含中专)为主,占55%,管理人员追求一人多专,同时担负日常管理、人员培训等工作。就管理而言,50%的家政服务公司认为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是他们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

二、加快福建省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只有真正提高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对整个家政行业的管理,不断完善家政服务人员的权益保障机制,才能保证整个家政行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国家给予政策支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

9月1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政策措施时指出,发展家庭服务业必须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政策扶持与规范管理相结合,促进就业与维护权益相结合,要大力推进家庭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逐步建立比较健全的惠及城乡居民的多种形式的家庭服务体系。

1.加大政策扶持。积极探索家政机构企业化发展的扶持政策,可以借鉴一些省份的做法,创造条件将家政服务员纳入社会保障系统。如,上海市

第二篇:中国家政服务业现状白皮书中国家政服务业现状白皮书

中国家政服务业现状白皮书

中国家政服务业现状白皮书

2013-05-14 13:53:55 来源: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 作者:商贸服务管理处 浏览次数:337 前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社会服务的需求不断加大。在我国大中城市里,越来越多的家庭要求社会提供形式多样,质量满意的家政服务。发展家政服务业,对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对开发就业岗位,特别是解决妇女就业问题,也具有积极作用。目前在城市中,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并通过发展扩大就业,已具备相应条件。

从劳动力供给情况看,家政服务人员的供方市场是源源不断的。目前,我国城镇有下岗职工650万人,失业人员570万人,加上每年新增长劳动力800万人,还有农村富余劳动力1.4亿人,形成我国就业工作的巨大压力。但经济发展所能容纳的就业机会则很有限,以经济增长速度为8%计算,每年可新增就业机会700万个,因此,大批劳动者急需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

从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看,城市服务业是具有巨大潜力的就业新领域。农业的调整带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制造业的升级换代促使一部分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而目前,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只占全部从业人员的26%,与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40%、发达国家60%以上的比例尚有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从另一方面来看,就是吸收就业的潜力。劳动保障部对沈阳、青岛、长沙、成都四个城市1600户居民需求的调查,需要社会提供服务的家庭占到40%,以此推算,四个城市约有115万个家庭可以提供200万个就业岗位(目前尚有空缺100万个)。再推算全国32个特大城市和43个大城市,可提供的就业机会至少在1500万个以上。

从家政服务的需求来看,在城市中,可以说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就业大市场。中国社会正在步入家庭的小型化,人口的老龄化,生活的现代化和劳动的社会化,这些都可以直接促使人们产生家政服务的需求。我国超过60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0%,这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志;我国1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25%,两者之和为35%,按城乡人口3:7的比例计算,城市的老人和儿童有1.2亿人,他们首先是需要得到社会、家庭或他人照顾的群体,这其中,隐含着对家政服务的巨大需求,同时不少现代的家庭已经具备接受社会提供家政服务的能力和条件。在上述四城市调查中,家政服务占全部社区服务需求的30%以上,也就是说,在社区1500万个可能的就业机会中,有500多万个家政服务的岗位。另据我们对九个城市家政服务的调查数据显示,沈阳市对家政服务员的需求量为9.6万人,目前还有4万个空缺;武汉市需求量10万人,尚有9万个空缺;南京市需求量36万人,目前有24万个空缺;天津市的需求量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这些数据均反映了城市居民对家政服务的实际需求。

由于家政服务的需求产生于家庭的消费,因此,它可以在经济增长所容纳的就业岗位之外,再增加新的就业机会;同时,它的发展,还具有拉动有效需求,刺激消费的作用。因此,家政服务可以看作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城市开发就业岗位的主要增长点。

为促进家政服务领域就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在天津、上海、重庆、沈阳、南京、厦门、南昌、青岛、武汉等九个城市,对发展家政服务业扩大就业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提出推动这方面工作的意见。

一、家政服务业现状

(一)人员基本状况

九城市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共23.96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占总数的56.1%(下岗人员63.7%、退休人员36.3%);农村富余劳动力占43.9%。此抽样调查数据反映的情况,在全国具有一定代表性。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构成:性别比例--男性占14.9%,女性占85.1%。年龄--一般在18-55岁之间,其中,全日制为18-25岁;小时工为30-45岁;其他类型家政服务人员为30-55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下占83.9%;大专以上占16.1%。上岗前接受过家政服务业务培训的占30%。

家政服务的项目:主要有操持家务、照料老人、看护婴幼儿、看护病人、护理孕妇与产妇、制作家庭餐、家务管理、家庭教育、家庭休闲娱乐等。

家政服务的用工形式:分为全日工、半日工、小时工等,也有以完成一项服务任务为计费单位的形式。全日制工作的家政服务员主要来自农村,小时工和其他类型家政服务人员多来自城市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退休人员,也有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

工资水平:小时工一般在每小时5元上下浮动;全日工和半日工的工资,按地区经济水平和提供的服务不等,一般在300-500元之间,涉外服务工资较高,有的月收入超过千元。

(二)中介机构有关情况

目前,从事家政服务职业介绍的机构分为劳动保障部门开办和社会(非劳动保障部门)开办两种。劳动保障部门开办,主要是由省、市、县、区四级劳动保障部门所属就业服务机构管理,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承担。社会开办的形式较多,主要是社会团体开办,企业自办,集体和个人开办等多种形式。

1、劳动保障部门开展的家政服务

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在职业介绍机构开设专门的家政服务窗口,进行家政服务业务介绍,成交后由供求双方签订劳务合同;二是建立专门的公益性家政服务中介机构,对下岗职工实行免费培训,免费介绍工作;三是直接指导社会开办的以下岗职工为主要介绍对象的中介机构,劳动保障部门主要提供相关政策指导和、培训资金的支持等。

2、企业办的家政服务机构

主要是安置本企业下岗职工,其服务既面向企业,又面向社会。这种机构一般为经营实体,既搞家政服务的中介,又兼有组织、管理下岗职工的功能。企业办家政服务机构的特点:一是将下岗职工组织起来,帮助寻找新的就业岗位,并负责为其交纳社会保险金,这样,没有把职工直接推向社会,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二是由于介绍对象是本企业职工,知根知底,便于管理,用户也放心;三是通过家政服务的渠道,推销企业的产品,获得安置下岗职工和产品促销双丰收。

3、街道、居委会开办的社区家政服务机构

街道、居委会作为基层组织,与城市居民的生活有着直接联系,能准确了解居民的需求,能较好掌握家政服务员的工作状况,还能结合社区管理进行家政用工介绍,具有方便居民家庭,服务可靠、信誉度一般的特点。

4、社会团体和民营、个体开办家政服务机构

主要形式是成立家政服务公司。规模较大的家政服务公司在管理上一般比较正规,有严格的服务规范、工作标准和收费标准,能够较好地按照市场的需求开展各项服务业务,并注意跟进服务。为了提高服务信誉,有些机构还对服务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一般做法是,招收和组织家政服务人员,并与其签订聘用协议;按用户要求派出工作,并由公司与客户签订用人协议。用户将服务费用支付给公司,公司将工资付给服务员。

(三)技能培训有关情况

目前,劳动保障部门对家政服务人员的培训有两种形式,一是通过劳动保障部门所属职业培训学校、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再就业培训基地和家政服务公司直接开设各种家政服务培训班,开展家政服务技能培训;二是指导再就业培训基地和其他部门开办的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家政服务培训。以上两种形式的培训,招收的对象都是企业下岗职工。凡是下岗职工培训率和就业率达到劳动保障部门要求的,都可得到部分再就业培训经费的支持;凡使用劳动保障部门指定教材进行培训并经过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合格的,均可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社会上其他方面开展的家政服务培训。一部分是由社会力量开办的,以收取学员的培训费支持,培训的对象来源不限;一部分是由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自筹资金开办的,培训对象以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为主,也包括社会上其他人员。

目前,家政服务培训方法主要是由教师面授职业知识、指导实际操作,有些地区还运用了电化教育手段,开展了专门电视讲座。培训内容主要有职业道德、礼仪礼节、采买记账、居室保洁、家电使用、菜肴加工、烹调技术、服装洗烫、老幼看护、孕产护理、儿童启蒙等。培训课程的设置,通常以劳动力市场需求设定,培训时间多以短期培训为主,最短的一周,长的有三个月至半年不等。

二、各地开展家政服务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上海市从1995年就将家政服务作为再就业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规划和规范家政服务的发展,积极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建立了劳动、工商、民政、公安联合会议制度。原则上规定一个街道批准设立一个家政劳务介绍机构。由劳动保障部门统一归口审批,发给中介许可证后,属营利性机构向工商部门申办营业执照,非营利性机构向民政部门申办社区服务证。各部门分工合作,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中介行为的管理;工商部门负责企业管理;民政部门负责日常监督管理。形成各有侧重、互补协作的格局。上海市还在街道成立公益性服务社,组织就业条件差,缺乏市场竞争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从事社会公益劳动,其每月收入除服务收费外,由市里出资给予低收入者部分补贴,区县政府给予一定支持。社会保险关系方面,下岗职工的社会保险费由原企业缴纳或双方分担,失业人员中的特困人员,由政府给予社会保险费补贴。

大连市为广开再就业渠道,鼓励下岗、失业人员积极从事社区家政服务业,在56个街道劳动管理服务站各配2人负责开发社区家政服务岗位,并由市政府拨款扶持。今年3月,根据市政府有关规定,在49个街道建立了以吸收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主的劳动就业互助组织,统一名称为“社区就业服务中心;实行严格的家政服务员上岗程序,要求先培训、先体检,后上岗;由中心指导家政服务员和用户双方签订统一格式的劳务协议;并对家政服务员实行跟进服务。目前已吸收1600名下岗、失业人员。大连市为这种组织制定了减免税和免征行政性收费等优惠政策。当出现家政服务的纠纷时,由市劳动保障局负责调解或仲裁。

沈阳市政府将原居委会改组为社区服务委员会,编制中专门设立了1名劳动保障干事,负责家政服务工作管理。市劳动保障局于1998年成立市再就业劳务中心,吸收300名下岗职工为会员,组织家政服务队,承担社区家政服务,承包市政府工程和物业管理项目。由于信誉度较高,管理规范,员工工作安心踏实。为加强对家政服务中介机构的管理,沈阳市实行了证书审批和管理制度,并统一印制了社区家政服务协议书,提出家政服务收费指导价位;编写了家政服务教材,对下岗职工实行免费培训,培训后就业率达70%以上。沈阳市社会家政劳动服务公司是经政府部门批准的民办家政服务组织,也被指定为再就业培训基地,实行培训就业一体化运作,现有员工3000多名。公司内部实行企业化管理,制定10多种相关的就业培训管理制度。为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公司自办家政服务培训,研制考核题库,实行培训后上岗制。目前已向社会和家庭提供家政服务两万余次,安置下岗职工1.6万人次。

开封百帮家政服务公司隶属于开封龙亭区再就业服务中心,其职能集家政服务、职业介绍、婚姻介绍为一体。创立仅一年多,拥有网络用工单位2000余个,安排再就业15万余人次,直接帮助5000余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公司从挨门挨户发放宣传单起步,发展到应用电脑建立了求职、用工双向网络,并以“10元入网,终身服务”吸引下岗职工入网,通过电话将用人信息通知下岗职工,双方达成协议后,公司代表服务员与用户签订用工合同书。对派出去的人员,请用户对其工作进行考核,写出评语反馈公司,以便及时提供跟进服务。公司还实行“临时职工制”,规定凡进入求职网的人员即成为公司临时职工,并通过内部规章对其提出要求,对3次被客户投诉违规并经核实者,予以除名。公司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依据合同调解纠纷。免费培训求职者,通过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收入水平。公司还向社会发行“百帮卡”,以此扩展服务对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烟台巾帼乐帮家政服务公司和南京江海家政公司均是国有企业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创办的家政服务公司。巾帼乐帮家政服务公司隶属于烟台婴儿乐集团,是集职业介绍和员工管理为一体的家政服务实体,公司吸纳了婴儿乐集团66名下岗职工,为其保留劳动关系并负责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面向社会,恪守“优质服务、用户至上”和“9+1=0”原则(即员工一个月内工作有9件用户满意,1件投诉,当月成绩为0)。由于管理规范,其开展的“月子保姆”、“家庭烹调”、“计时保洁”等14项家政服务项目,业务供不应求,受到用户和社会的好评。南京江海家政公司隶属于南京江海集团,公司成立伊始就把实行岗前培训,提高家政服务员素质作为开拓市场的基础,很快赢得了“要家政,找江海”的市场信誉,为了进一步规范服务,提高质量,公司在市技术监督局的协助下,制定了“江海家政”企业标准体系,在全公司推行全面服务质量管理,目前已发布了20个家政服务员的质量规范和管理标准。如在安全保证标准中,规定了对用户进行安全投保,对家政服务员严格录用的要求。从而提高了双方的信任程度,创立“江海家政”的服务品牌。

南京市为转变供求双方对家政服务就业的传统观念,大力加强宣传,与10 多家新闻媒体策划报导120多篇家政服务宣传文章,与省、市电视台联合录制了家政服务专题片,在电视节目黄金时间反复播出,通过典型事例宣传,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为家政服务发展营造了较好的社会氛围。

吉林省支持各类职业培训中心开展家政服务业务培训,确定长春市妇联开办的培训中心为再就业培训基地,参与并指导其开展家政服务员业务培训。省妇联还与省劳动保障厅等七部门联合下发“巾帼社区服务工程”文件,建立社区服务骨干队伍,面向家政服务业,实行企业化经营,加强对家政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积极推行家政服务员持证上岗制度。

浙江宁波美乐门社区服务公司的做法,目前在家政业界应该值得推广与普及。这家成立于98年的市场化服务公司,从入市起便高起点管理,对服务人员进行职业化专业培训,改变了当前国内家政市场单纯以介绍为主的经营局面。

该公司现有全职专业服务人员达500多人,基本实现人员月薪制,使服务人员无后顾之忧;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管理功能,人员服务职业化已初具雏形。

中国家庭服务定协会副秘书长、美乐门社区服务公司总经理称,要做好、做强社区家政服务业,专业化管理与服务人员培训工作必须相得益彰,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只有对服务人员实行全面管理,才能有一个完美的管理机制,并不断提高企业的服务品牌。中国服务业的涉后关键是服务企业没有从根本上去发掘家庭的实际需求,消费者到底不什么样的问题不解决,服务业提高市场份额是一句空话。

但是,服务企业的自身发展如果有了一个急骤膨胀的市场,是不是就高枕无忧了呢?我看情况并不那么简单。就服务人员而言,每天要处理客户家庭的大量工作量,其人为造成的失手或过失,应该是正常的。但我们的客户—市场的主体是否认同于这种倾向?所以服务企业还有一个十分行重要的后续保障体系的问题,你不解决就存在着极大的风险,一旦回避或逃避,企业将失去承担社会责任的道义,自我承担责任,企业又没有实力。怎么办?保险!为客户家庭财产保险!为服务人员保险!为第三者保险!

解决了保险,服务企业还要建立一个企业文化的问题。大家知道,现阶段服务人员从整体上看,其素质、心理与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提高难度大;严格的管理仅仅来自于强制的,冷冰冰的。服务人员容易产生抗拒与逆反心理,并把这种心理带到整个为客户的服务当中。因此推行企业的内部客户制度与服务人员的外部客户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对服务员的人情化关怀与家庭困难帮助来感化,突出公司管理在制度上与人文关怀相配套。

总之,探索中的中国家庭服务业,做强是头等大事;品牌只来自于服务企业的卓越品质。

宁波美乐门社区家政的做法,确实有一些独到的见地,需要好好进行总结。

三、目前家政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旧观念的影响仍不可忽视

家政服务业作为从传统“保姆”发展起来的新行业,尚未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从事家政服务行业,受“侍候人”、“低人一等”等旧观念的影响,被社会上一些人看不起,没有得到用人家庭应有的尊重,也使一些劳动者,特别是下岗职工感到自卑,不愿去从事。

(二)家政服务员的素质亟待提高,权益保障问题急需解决

不少家政服务员自身素质较低,有的原来接受文化教育少,有的因种种原因,没有参加过培训,服务质量不高,甚至出现事故;有的还在职业道德上出现问题,无法保证工作稳定。同时,一些人由于从事家政服务自身权益和个人安全无保障,社会保险没说法,后顾之忧较大。

(三)用人家庭的需求难以保证,家政服务的消费尚需引导

用户对家政服务的基本要求是安全可靠和质量满意,许多家庭实际上已有条件聘用家政服务员,但由于目前家政服务市场选择余地小,难以找到合适人选,又没有客观衡量标准和担保机制,故不得已放弃使用家政服务员。因没有合适人选而放弃,如社会能够提供较好的资源,则可以挖掘出更多需求。

(四)职业介绍不健全,影响家政服务发展

一些家政服务中介机构运作不规范,乱收费,缺乏后续服务,在介绍人员质量和保证家庭安全方面均无保证。非法中介机构损害用户和服务人员权益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家政服务健康开展。

(五)培训不足急需解决

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相应教材,加上师资欠缺,家政服务的培训开展不足,培训质量不高。由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没有跟上,致使家政服务员质量良莠不分,用户对家政服务员提出的素质要求难以实现。由于没有实行持证上岗和就业准入,家政服务员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素质难以提高。

(六)权益保障机制急待健全

由于家政服务供求双方、家政服务公司与服务员和用人家庭的责权利不明确,有的服务协议不规范,有的不要求签订服务协议,导致双方权益保障没有依据,家政服务员与用人家庭发生纠纷争议难以处理。

由于家政服务员的社会保障和工作期间的伤害、致残、死亡等问题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致使供求双方均存在后顾之忧,家政服务行业发展步履维艰。

此外,家政服务就业实体的发展需要加强引导规范和扶持帮助。有的地方已有优惠政策,但落实不够,需协调解决。

四、发展家政服务扩大就业的指导思想

以促进劳动者就业和满足用户需求为宗旨,以劳动保障相关政策和服务为导向,以社区为依托,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一)把发展城市家政服务作为扩大社区就业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当前就业岗位的增长点在第三产业,基础在社区,在社区就业的三个领域(社区管理服务,驻区单位服务,居民服务)中,居民服务是最重要的领域,家政服务是最有潜力的空间。要把发展家政服务作为扩大社区就业的切入点,树立向家政服务要岗位的思想,运用政策措施和服务手段,挖掘家政服务业的巨大社会需求,将潜在的社会需求转变为实际的就业岗位。在扩大就业的同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做法,运用到推动社区就业的其他领域之中。

(二)将满足社会需求与引导居民消费,提供社会化服务相结合

满足社会需求是家政服务工作的主要任务,家政服务的需求具有较大的潜在性与伸缩性,要靠有效的供给去带动。家政服务员诚实可靠度和服务质量越高,就越能将人们对家政服务的潜在需求转变为现实需要。因此,要首先解决好资源供给质低量小的问题,同时,要引导人们转换消费观念,拓宽这一消费渠道。

(三)加强培训指导,中介管理和权益保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劳动保障部门在推动家政服务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根据自己的职能,在几个重要环节上加强工作。加强对培训、鉴定的指导,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对中介的规范管理,以提高服务的可靠性;加强对权益保障的维护,以增强家政服务业的稳定性。在此过程中,逐步推行就业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健全劳动合同,劳务协议制度。

(四)发动全社会共同推动家政服务工作

劳动保障部门的职业介绍机构可开设专门的家政服务业务窗口。也可通过对社会上专业家政服务公司和就业实体的政策引导和业务指导,规范其运作。还可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各方面开展对家政服务的职业培训和业务介绍。

(五)提供全方位服务,鼓励更多的劳动者走上家政服务行业

劳动保障部门要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劳动者从事家政服务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制定国家职业标准,编写职业培训教材,实施考核鉴定和发证,规范和改进中介服务,提供劳动合同和劳务协议样本,指导签订劳动合同,引导跟进服务,制定社会保险和争议处理的办法,鼓励更多劳动者加入家政服务行业并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

(六)要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1、有关部门之间的关系

家政服务业是再就业工程的延续,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鉴于家政服务业涉及劳动保障、民政、妇联、工会等多部门的业务,因此,要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在职能和业务分工上划清职责范围,找出工作的结合点,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各自优势及相应作用。劳动保障部门以社区就业工作为主攻目标,主动与有关部门搞好协调。

2、供求双方的关系

用户与服务员之间不存在人身占有或依附的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平等自愿交换关系。用户支付工资接受服务,劳动者付出劳动接受工资。双方的责权利需建立在社会道德基础上,同时还需通过法律契约的形式加以明确,通过正常的争议处理机制来解决纠纷,以此来规范供求双方关系的健康发展。

3、公共职业介绍与其它家政服务中介机构的关系

劳动保障部门举办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可以开设专门的窗口,为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但这项工作的开展,应更多地依靠社会各方面来进行。对社会上开办的专业家政服务公司和家政服务中介机构,重在政策指导和程序规范。一方面要严格执行职业介绍机构的开办审查和许可证制度,另一方面,要鼓励支持这些机构积极开展家政服务培训和介绍工作;对劳动保障部门确定的家政服务试点单位,应视其安排下岗职工的数量和工作成绩,实行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

4、劳动业务与街道、社区基层组织工作的关系

劳动保障部门要依靠依托街道、社区基层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就业工作,支持街道、社区自办的家政服务中介组织,对其开展的家政服务培训要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对其涉及的劳动保障业务进行指导,并将具体政策和业务通过他们落实到基层。

五、推动家政服务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制发家政服务员国家职业标准

家政服务员国家职业标准已于2000年8月正式制发,内容包括职业概况,职业的基本要求、工作要求等,并将家政服务员职业等级定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相应于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四级、三级),按级别分列出相应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等。家政服务员国家职业标准是衡量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开展家政服务培训、考核命题和技能鉴定的依据。制发这项职业标准对于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家政服务人员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劳动保障部《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已将家政服务员列入了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的职业范围,标准的实行对在家政服务员行业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具有积极作用。

(二)加强家政服务职业培训

对家政服务员开展职业培训,使他们掌握家政服务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并树立健康的职业道德和就业意识,是提高家政服务队伍素质,进而提高服务质量的主要途径,也是使家政服务员顺利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的重要条件。

家政服务培训可分两个层次,一是师资培训,对象是各技工学校、就业训练中心、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已经承担或准备承担有关家政服务专业课程的教师,通过培训,使他们具备组织家政服务培训的资格,掌握教学方法,进而对家政服务员开展规范化、专业化职业资格培训;二是开展从业人员培训,由具有家政服务培训资格的教师和其它专业学科的教师负责培训教学,培训后进行考核,使参加培训的人员通过培训考核,获得职业资格。

依据家政服务员国家职业标准编写的培训教材和教学大纲是开展培训的主要工具。家政服务培训的内容和课程设置要按此进行科学安排,并要很好地结合当地市场需求变化、用户需要和从业者本人特点实施培训。在培训中,应把提高职业知识和操作能力作为核心内容,并相应强化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课堂授课,场景实践,典型帮带,经验交流,使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组合,使学员提高素质,达到家政服务上岗标准。

培训经费的筹措由各地劳动保障部门积极争取当地政府财政应给予大力支持,同时要开拓包括有偿培训等其他经费渠道(详见附件4)。

(三)开展家政服务员职业技能鉴定 职业资格鉴定考核是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和任职资格条件,通过鉴定考核,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与认证的活动。家政服务员的资格鉴定考核,以家政服务员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检查劳动者实际职业能力为目的,采用“统一标准、统一教材、统一命题、统一考务、统一证书”的办法进行。

凡是从事和愿意从事家政服务,年满18-60周岁的劳动者,都可根据职业标准中各等级的申报资格条件,自愿申请鉴定。他们经过一段学习和培训后,按照规定的时间,在规定的场所,参加由鉴定机构组织的知识和技能两种考试,合格者,可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持证上岗的依据。为了保证家政服务员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水平的统一,要建立家政服务职业的国家题库,开发试题资源并编写配套复习资料。试题的编制要合理务实,充分反映实际工作中对从业人员基本素质和工作能力的要求;鉴定考核方式的采用要可行可靠,确保鉴定考核的可操作性,树立权威性;这两项工作要在充分试验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劳动保障部将编制专门的国家题库管理软件配发各地。

(四)规范家政服务职业中介机构和就业实体的运作

家政服务职业中介机构和就业实体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中介服务型,即从事家政职业介绍服务,工作任务以提供劳务和培训信息,输送合适人选,提供职业指导为主。目前,劳动保障部门职业介绍机构多为此类型;后者是企业运营型,即从事专门的家政服务员的派遣,并进行经营和管理,工作任务以组织供给资源,收集用人信息,输送合适人选,提供短期培训,对所属员工进行劳动保障事务管理等,此类型多为社会团体、企业、民营机构开办的实体。

适应市场需要,一些地区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开设了专门的家政服务窗口,他们广泛收集用人信息,为家政服务求职人员和用人家庭、单位提供优质、高效的中介服务;对有从事家政服务工作意愿的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指导;为职业培训机构提供培训定位信息,介绍家政培训学员。一些城市还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采集、发布家政服务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随着家政服务市场需求的加大,有些地区的劳动保障部门成立了专门的家政服务就业实体。按照家政服务运营操作模式,实行培训、就业、员工管理一体化运作。这种机构既可在职业介绍机构下挂靠开设,也可视需求单独设置。

从发展看,家政服务就业的主渠道应当依靠社会力量,包括社会团体、各种民办、个人办的以及社区组织兼办的。劳动保障部门更多的不是自己去直接操作,而是在劳动政策、劳务信息、就业培训业务等方面给予指导,对目前运作较好的家政服务就业实体给予重点扶持,形成以点带面,布局合理的家政服务经营载体网络。

各类家政服务中介机构和就业实体应按照家政服务供求双方的需要,遵循业务活动的客观规律,逐步完善运作机制,组织好供求信息的沟通和匹配,执行国家的就业准入、职业资格和劳动(劳务)合同(协议)的要求,实行科学管理,提高匹配效率和服务质量,开展跟进服务业务,真正形成一批信得过的“红娘”。

(五)保障家政服务供求双方合法权益

1、健全和完善供求双方的劳动关系

家政服务员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实质上也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一般来讲,应当根据法律规章来确定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包括劳动时间、劳动条件、服务质量、工资报酬、权益保障、争议处理等事项,并通过契约的形式来体现。即家政服务员应当与用户直接签订劳务协议,职业中介机构应该提供各种合同的样本,提供咨询指导和相关服务。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家政服务公司是企业实体,所以劳动合同和劳务合同是由“三方两纸”形式实现的:一是家政服务公司按照劳动法的规定,与作为自己员工的家政服务员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公司与劳动者的责权利;二是由家政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劳务合同,按照用户要求,派出家政服务员。如用户有意见,直接与公司交涉。用户直接向公司交费,由公司再向家政服务员支付工资并代交保险。

2、在发生劳动争议时,享有由劳动保障部门受理劳动争议的权力

按劳动法的规定,对劳动合同以外的劳动争议不予受理。鉴于目前家政服务供求双方签订的多为劳动(劳务)协议形式,因此,劳动保障部门应研究将原劳动争议服务范围加以延伸,受理家政服务劳务协议中有确定劳动关系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如下:家政服务员与用户发生劳动纠纷,先由家政服务中介机构或家政服务就业实体调解,调解无效,由当地劳动保障争议部门调解,仍无效,由劳动法庭进行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者,可到当地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六)要逐步将家政服务员纳入社会保障范围

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作为国家一个职业的从业人员,家政服务员要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家政服务公司应向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对已经开业的家政服务管理机构,应按照有关规定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补办社会保险登记。家政服务就业实体作为社会保险缴费单位应积极参加,并负责组织家政服务员参加社会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是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后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伤保险是劳动者在因工作而遭受意外伤害、致残或死亡时劳动者本人及其供养直系亲属能够得到国家和社会必要的物质帮助;还有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都要鼓励家政服务员参加。

对家政服务员参加社会保险要实行分类指导,家政服务员应当按照原有身份和工作经历等情况进行区分和确定其参加社会保险的范围和方式。下岗、失业人员在家政服务就业实体就业,在与原所在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同时,社会保险关系按规定转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做好接转工作。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参加家政服务工作,在就业所在地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仍继续参加,未参加的,可由家政服务就业实体组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界定其参加社会保险的资格。家政服务员参加社会保险的具体办法由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国家鼓励发展补充保险。有条件的家政服务就业实体,也可以参加商业保险。家政服务就业实体在未实行劳动合同制管理前,要为家政服务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医疗疾病等保险,为家政服务员在劳动过程中的劳动安全提供保障,保险金可采取由公司和家政服务员个人按比例分担形式缴纳。家政服务就业实体要为用户提供家庭财产责任保险,对家政服务员在劳动过程中损坏的具有一定价值的物品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保险金由家政服务就业实体交纳。

稿件来源: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

第三篇:乌兰浩特市家政服务业的现状与思考

乌兰浩特市家政服务业的现状与思考

家政服务是适应家庭生活现代化需要而兴起的,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它一方面把许多人从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家庭生活的质量,另一方面又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城市下岗职工,在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及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我国家政服务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居民工作和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居民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需要更多的家政服务;另一方面,我国家庭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等社会特点日益突出,“空巢老人”“留守子女”不断增多,家庭成员从事日常劳务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居民收入的增加,也为家政服务市场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消费能力。但是,我市的家政服务业现在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因此对我市的家政服务业进行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乌兰浩特市家政服务行业的状况,深入剖析当前家政服务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促进本地区家政服务业健康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为此,市妇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等形式对乌地区的家政服务业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以下认识:

一、我市家政服务业现状

我市家庭对家政服务具有了相当的需求量。调查表明,我市目前有家政需求的居民家庭占家庭总量的38%。对家政服务需求量最迫切的是离退休老人家庭,约占整个需求量的32%;其次是婴幼儿家庭和月稳定收入约在3000元以上的双职工家庭,约占需求总量42%左右;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个体私营业主家庭成为家庭服务需求的第三支大军,约占需求量的17%。所需家政服务项目主要是卫生保洁、照料孩子、月子护理、照顾病人、陪护老人、料理家务等。在规范的家政公司,家政服务的需求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

我市家政公司规模小,多数属于中介机构。目前我市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家政公司大大小小共有83家。其中,专门从事家政服务的有8家;其他75家是经营项目含家政服务的。8家专门从事家政服务的机构中,注册资金50万元的有1家,注册资金30万元的有4家,绝大多数家政公司规模较小,同时调查了解到,它们大多属于中介机构,一次性收取中介费,对用户和家政服务员双方不再承担任何责任,运作管理不够规范,总的看我市家政服务业市场还处于发育期。

我市家政服务业起步晚,发展缓慢,多数家政公司经营状况不良。调查发现,近两年家政公司大批上马,又纷纷倒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家政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家政服务具有很大的发展市场,很多人看好这个行业,各种名目的家政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虽然我市家庭对家政服务具有了相当的需求量,但居民选择的倾向性也很明显,普遍认为只有选择信誉度高的家政服务公司,诚实可靠、服务优良、专业培训、持证上岗的家政服务员,得到的服务才会有保障,所以真正能发展起来的还是少数正规、规范的家政公司。另外,家政服务业是一个微利行业,公益性很强,既需要自身对社会的努力贡献,也需要社会各界以及政府的关心支持。乌兰浩特知名家政企业“兴安家政”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与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二、我市家政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旧观念的影响家政服务尚未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家政服务业作为从传统“保姆”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尚未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受“侍候人”、“低人一等”等旧观念的影响,社会上一些人看不起家政从业人员,认为做家政服务是伺候人的活儿,使一些家政服务人员得不到客户应有的尊重,也使一些劳动者,不愿去从事。而有的下岗职

工觉得从事家政工作会被亲戚朋友看不起,因此影响了从事家政服务行业人员的积极性。

培训不足急需解决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相应教材,加上师资欠缺,家政服务的培训开展不足,培训质量不高。由于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没有跟上,致使家政服务员质量良莠不分,用户对家政服务员提出的素质要求难以实现。很难做到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从而导致家政服务质量的低层次。有的出现事故,甚至在职业道德上出现问题,使客户缺少应有的安全感,也使从业者失去工作的稳定性。

家政服务业企业化、市场化进程缓慢。目前我市家政服务业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属于低层次的服务市场形态。多数家政服务公司走的是中介服务的路子,呈现出小型化、胡同化、零散化的特点,从业者随意性很大,远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和品牌效应,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家政服务公司管理不规范。我市家政服务业企业化、市场化程度低,直接导致了家政服务公司运作不规范,管理不严格,制度不健全,收费混乱,缺少后续服务;很多家政公司对家政服务员不培训或非常简单地培训就派工,服务质量不高;家政公司与服务员和用人家庭的责权利不明确,有的服务协议不规范,家政服务员与用人家庭发生纠纷争议难以处理。供需双方均存在后顾之忧,阻碍了家政服务业的发展。

提供的家政服务层次低、水平低,从业人员职业化程度低。目前我市绝大多数家政公司提供的服务还停留在做家务、看孩子、看护老人、搬家、家教等低层次的基础性家庭服务阶段,衣食住行指导性服务和投资理财及生产经营、教育顾问等高层次的家政服务远远没有开发出来。另外,无论是社会还是家政服务人员,都还只是把从事家政服务作为打零工而不是一种社会职业来对待,家政服务职业化程度有待提高。

家政服务市场管理需要加强。至今全市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家政服务行业组织,全市的家政服务市场在服务价格、服务程序、服务质量、服务员技能鉴定、服务监督等很多方面都缺乏标准,急需规范。由于市场准入标准不严,造成家政公司水平良莠不齐,自律能力低。

家政服务的消费尚需引导。家政服务行业具有自身的特殊属性:无形性,服务的成本很难确定,价值与服务质量很难在客户的思维里达成同步;差异性,不同的人在同一项服务中也不可能产生同样的结果;即时性,家政服务不能被预先贮存、重复出现或直接进行销售,也不能退还。易消失性:服务在交易完成后自动消失,客户并没有得到“实质性”地、长久地拥有服务(产品),因此用户对家政服务的基本要求是安全可靠和质量满意。目前许多家庭实际上已具备了聘用家政服务员的条件,但由于家政服务市场选择余地小,难以找到合适公司和人选,又没有客观衡量标准和担保机制,故不得已放弃使用家政服务员,影响了家政服务市场的开发。

家政服务人员的权益保障机制不完善。家政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一种“零距离服务”,当家政服务人员走进了客户的家庭“私人空间”时,就要求家政服务供求双方的责权利必须明确。而目前家政服务协议有的不规范,有的甚至根本不签订服务协议,这样双方权益保障没有依据,家政服务员与客户发生纠纷和争议时,很难得以处理。另外,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保障和工作期间的伤害、致残、死亡等问题目前也没有妥善的解决办法。这些因素的存在,致使供求双方均存在后顾之忧,造成家政服务行业发展步履维艰。

三、发展家政服务业的对策和建议

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家政服务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内涵在实践中已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它不只是为下岗妇女和农村进城打工妇女提供了工作,也为各种各样的人才施展能力打造了一个平台。为此,全社会应该大张旗鼓地 进行宣传,改变

以往人们对家政服务的观念,认识家政服务在深化管理机构改革和城市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从根本上为家政服务产业化扫除障碍,为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快“兴安家政”发展,更好地发挥其龙头作用。2003年3月,为帮助下岗失业妇女实现就业再就业,兴安办事处创办了“兴安家政服务社”。在市委、市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兴安家政”本着“安置一个人,温暖两个家”的服务宗旨,狠抓规范管理、优质服务,五年多来,培训下岗失业妇女2万人次,安置下岗失业妇女231人,为20000余户家庭提供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乌兰浩特市家政服务品牌。2005年,兴安家政在兴安街办事处领导对社区服务的重视和盟市领导对家政服务业的观注下,得到了自治区发改委项目奖励资金30万元的扶持,为兴安家政的发展上规模,上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装修改造后,建立综合服务大厅、月嫂基地、管理办公室、大教室、小教室、员工宿舍、保洁员休息区已投入使用。同时作为软件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兴安家政服务网已开通了,兴安家政网的建立,居民足不出户就能得到相关的家庭服务,全市乃至兴安盟家政服务加盟后,不仅能解决部分职工再就业问题,而且整个乌兰浩特市地区的家政服务企业将得到整合,资源将进一步优化、对提升乌兰浩特市地区的家政服务业整体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2007年4月,又推出科学催乳服务,堪称兴安盟内首创,由此,该中心一举成为乌兰浩特市地区一家专业化服务、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运作、市场化发展的新型家政服务组织。公司发展势头良好,社会效益和社会知名度也有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家政服务公司只有走出家庭式小作坊经营,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运行,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同时精心打造品牌,连锁扩展,规模经营,才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下一步要支持“兴安家政”规模扩张,发展更多的特许经营连锁店,同时利用盟委所在地的独特优势,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全盟家政业的发展,推动全市乃至全盟经济的发展。

通过丰富服务项目、提升服务层次积极拉动家政服务消费。家政服务业大体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基础性家庭劳务服务,第二层次的家庭衣食住行指导性服务和第三层次的家庭投资理财及生产经营、教育顾问等服务。家政服务的需求具有较大的潜在性与伸缩性,要靠有效的供给去拉动。当前要不断丰富第一层次的服务,大力开发第二、三层次的服务,不断开发家政服务市场,拉动居民消费,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还要抓住家庭教育这一目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热点,开发出深受家庭欢迎的服务项目,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尽快成立乌兰浩特市家政服务业协会,规范家政服务市场秩序。行业协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一个地方行业协会组织的健全程度反映了一个地方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目前全国已有包括郑州、长沙等省会城市在内的20多个省、市成立了家政服务业协会。乌兰浩特市作为盟委所在地的中心城市,要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乌兰浩特市家政服务业协会,履行好其作为全市家政服务行业管理服务主体的职能,规范市场,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对行业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协调服务价格,监督服务质量,组织家政服务管理经验交流,开展法律和经营准入等咨询服务,提供国内外市场信息,树立行业品牌,使家政服务这一小行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实现大作为。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行业扶持力度。目前我市家政服务业还属于弱势产业,家政服务人员是弱势群体,政府要加强对家政服务业发展的重视支持,把这项事业的发展作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引导。要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家政服务公司的运作,规范市场秩序,形成有序、有效、充分的市场竞争;建立健全家政服务就业及从业人员的配套服务体系,开展家政服务员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行业准入制度,实行持证上岗。使家政市场参与者能够有法可依。同时发挥好在家政服务业

发展的研究和宣传中的主导和主力作用,引导雇佣双方更新观念,改变彼此互不信任的尴尬局面。雇主应在人格上尊重保姆,善待保姆,只有保姆的归属感和职业感增强了,家政服务业的价值才能被社会普遍认同,这个行业的职业化进程才会加快。才能在全社会营造一个有利于家政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将其建设成为城乡公认的高尚职业、阳光工程。

第四篇:社区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范文]

社区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根据市政府*府办明**号文件精神,我局组成工作组就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采取听汇报、实地考察、个别询问、座谈讨论等方法开展调研活动,对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情况有了较好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区服务业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社区服务业是指在政府的倡导、扶持和推动下,以满足社区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为宗旨,以基层街道(镇)、社区为依托,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兴办的,具有公益性、地缘性、福利经营性的多元化服务。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对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谐;对于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区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个特殊领域。政府机构、社区组织、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和社区居民都可以成为社区服务业的投资主体和兴办主体,它是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开发、服务的领域。社区服务的对象包括社区内的弱势群体、普通居民群众、驻区单位等各类社区成员;服务内容涉及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社区就业、便民商业、物业管理、文化教育卫生、家政服务、餐饮、修理等许多行业;具有上门入户服务、设点集中服务,无偿服务、低偿服务、有偿经营服务等多种服务形式。

二、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现状

1、社区自治机制得到体现。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规范社区各项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居民会议制度、社区建设理事会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居务公开制度,切实保证居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各社区组织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培育和发展服务性社区社会组织,较好地实现了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机制。

2、社区服务设施得到改善。为改变城市社区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市委、市政府分别在**年和**年开展了两轮社区共建创建活动,其中第二轮共建创建活动还在进行当中。通过政府、社会、帮扶(驻区)单位、社区自身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全市社区尤其是城镇社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很大改观,尤其是长期困扰社区服务发展的办公和服务用房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中心城区的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平均都达到了300平米以上,都配备了电脑、电视、电话等办公设施。

3、社区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基本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区服务网络。如吉州区已有一栋面积达96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中心由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居民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网组成。中心开办了35项业务,形成了为民服务四大体系:以法律服务为主的社区法律服务体系,以劳动监察为主的社会弱势群体保护体系,以低保、社保、医保为主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以社区便民利民为主的生活服务、就业服务体系。全区各街道建立了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街道各部门全部进入中心开展服务。社区全部建立了社区服务站,开展社区困难群体救助、再就业服务、家政服务、计划生育和环境卫生服务、文化服务等。全区各社区“一站四室”(服务站、办公室、警务室、活动室、医疗室)都相应齐全。通过三级服务中心(站)的建设,区、街、居三级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全区各街道全部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以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基本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

4、社区服务内容不断丰富。社区服务已由原来由政府举办的针对特殊和困难群体的福利服务和就业服务发展到由政府、企业、集体、民间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覆盖全体社区居民的系列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以救助、劳动保障、就业、安全、计生、卫生、文化、环保、教育、体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和以养老、托幼、家政、助残、帮困、小型商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非公益性服务。据不完全统计,仅**年,全市613家托幼机构提供托幼服务55600多人次,370多家家政服务机构提供家政服务78520多人次,240多家中介和代办机构提供服务31000多人次。

5、服务机构出现专业化和品牌化。**区引进和培育了“万众和”,“精诚”等企业化的社区服务机构。“万众和”集社区家庭服务、社区就业服务、社区信息网络技术服务、社区教育服务、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社区智能安防服务、社区终端物流配送、社区文化传播于一体,开发服务项目200多个,创立了“社会化运作、网络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社区服务模式,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2834个,年产值突破1200万元,中央、省、市领导和媒体多次视察和报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然我市的社区服务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1、社区服务设施不够完善。虽然近几年通过共驻共建等方式加大了社区建设力度,大部分社区包括办公、服务用房以及其它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但还有部分社区缺办公、服务用房(有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面积不足100平方米)、办公和服务条件落后的面貌没有得到根本改

变,为社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手段还比较弱。

2、对社区服务业的认识不够。目前社会各界对社区服务业的界定不够明晰,社区居民在单位制逐渐解体,政企分开、政社分开的市场化取向改革的今天,群体归属感仍在单位,社区意识不强,对社区服务的认识模糊,参与程度不高,整体活力不强。企业办社会,单位办社会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人们对社区服务业存在择业观念上的偏见。目前仍旧有不少人认为从事服务业社会地位低、劳动强度大、收入少等,造成社区服务业许多岗位闲置无人干,而下岗人员又纷纷找活干的局面,或者在一个岗位上不能长久坚持下去,既阻碍了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又影响了就业面的扩大。相关部门对社区服务业的政策扶持不够有力,使社区服务业的开拓和发展受到很大限制,难以向更高层次发展。

3、社区服务业的产业化程度不高。缺乏资金投入和龙头企业的带动引导。我市的社区服务业布局零散,服务面窄,层次低、规模小、经济效益差,难以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局面。社区服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社区服务的产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4、社区服务队伍素质良莠不齐。我市从事经营性社区服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管理人员严重缺乏,一般都是无其它就业选择的人员,甚至是失业人员加入到服务队伍的行列,文化科技素质普遍不高,没有接受过比较系统的社区服务工作的专业训练,服务技能和开拓市场的能力有限,不能及时地采集信息和有效地配置资源,已成为制约社区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社区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以社区为载体发展便民服务、家政、保健、休闲、娱乐的社区服务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出来。社区服务业将成为服务业中重要组成部分。既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又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社会保障”功能。

下一步我市的社区服务业要以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社区服务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凡属福利性服务项目,以政府主导、公共财政保障为主;凡属经营性项目,以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创办为主,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坚持社区服务社会化,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从各地区、各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既注重整体推进社区服务业,又突出解决薄弱环节和重点问题;既要体现政府支持,又要量力而行防止包揽。区分社区服务业的不同类别和居民的需求状况,给予不同的扶持政策和扶持方式。

(一)对策

1、加强社区公益性服务。

①进一步健全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服务。积极构建覆盖社区各类弱势群体和优抚对象的新型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的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完善市、区(县、市)、街道(镇)和社区四个层次的帮扶救助和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做到工作有队伍,经费有保障,办公有场所,服务有制度。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形成科学规范的社会救助制度。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

②进一步健全社区为老服务。初步建立起以老年福利、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老年服务体系,基本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加快老年养老设施建设。城区规划建设一批老人公寓(托老所)。积极探索推进居家养老模式。加强社区老年医疗保健工作。开展老年健康咨询、老年保健、老年护理和临终关怀等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老年康复病房(区)。开展社区老年人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市民学校、社区学校等载体的作用,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进一步完善老年活动设施。

③进一步健全社区就业服务。构建组织健全、设施完善、程序规范、服务到位的就业帮扶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体系。健全街道、社区管理服务组织,发挥基层党组织、退休人员自管组织、志愿者队伍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使企业退休人员及特殊困难人群社会保障服务更加优化,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发展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和非正规就业组织,鼓励失业人员和残疾人自主创业兴办社区就业实体。大力开发与社区居民生活相关的社区环境绿化、卫生清洁、安全保卫、设施维护、停车管理等服务岗位,开发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后勤社会化服务岗位,广泛吸纳低保、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就业,积极援助有困难的妇女就业。增强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提高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的比例。

④进一步发展社区治安法律服务。健全以公安机关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社区和辖区单位防范工作为基础的社区治安防范体系。要健全社区警务、人民调解、信访处理等制度。要建立公安牵头,有关部门相互配合,辖区单位支持,社区居民参与的群防群治队伍。深入开展 “平安社区”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为困难人群提供法律援助。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健全组织,明确职责,完善措施,规范运作。

⑤进一步发展社区文体科教服务。健全街道、社区文体科普骨干队伍,加强基层社区群众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团队和科普宣传队建设,举办社区邻居节、文化艺术节、体育健身节和科普活动周,组织开展文艺演出和电影进社区“双百场”等为居民喜闻乐见的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的各项活动,并形成制度。发展社区教育。建立市民学校,开展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创建“学习型”社区,构建终生教育体系。加强社区文体科普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文体科普设施向社区开放,加强服务设施管理。

⑥进一步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基本形成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积极开展以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实施“健康知识进社区”和“医疗专家进社区”工程。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技术、设备准入、管理和监督制度,形成较为完备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体系。

2、加强社区非公益性服务。

积极把与市场化商业联系紧密、营利性、适宜产业化的社区服务项目,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企业与事业分开的原则,实行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逐步减少直至取消政府的直接投资。

①促进社区便民利民服务业发展。新建居住区要按住宅面积的一定比例,设置以经营粮油、副食品、小百货等生活日用品为主的综合超市、便利店、快餐店和综合便民商业服务点。通过直营、特许或连锁等方式,大力推进社区便民、便利连锁网络建设,不断改善老居住区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增强商业网点服务功能,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加快发展社区医药、保健、洗染维修、代理服务等新兴服务网点,努力培育和发展一批连锁化、品牌化、规范化的社区服务企业。鼓励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等各种力量共同兴办社区养老、助残服务事业,积极探索政府鼓励、社会创办、自主运作的福利服务社会化新路子。积极推动放心早点店、放心肉专卖店、放心食品专柜覆盖全市社区。鼓励有条件的商业服务企业在社区服务站设点,开展“四上门”(送货上门、送餐上门、修理上门、回收废旧物品上门)服务,发展网上购物、网上服务,促进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化、规范化、产业化。

②促进社区家政服务业发展。鼓励发展家庭保洁、烹饪、保姆、老年人护理等多种类型的社区家政服务,重点扶持一批规模较大的社区家政服务公司。整合各级社区服务中心,建立覆盖市内各社区的家政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加强培训,提升家政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大力提高社区家政服务人员的持证上岗率。

③促进社区物业管理服务业发展。新建住宅区全部实施物业管理,积极探索和推进旧小区物业管理。建立业主与物业企业双向选择的机制,鼓励上规模、上档次的物业管理企业进小区实施物业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物业管理专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二)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把社区服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完善市、区、街道(镇)、社区四级社区服务组织领导体系。健全市社区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及时研究、协调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重大事宜。各城区、街道(镇)也要建立相应的制度,理顺本辖区内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职,为社区服务提供指导和保障。

2、完善政策制度。各区、县(市)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本地区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市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本行业的具体实施计划,在就业岗位开发、困难救助、医疗保健服务、社区服务中心管理、社区呼叫信息化服务、证书管理、中介服务机构培育、资金筹集等方面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及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社区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3、加快社区设施建设。按照国家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区建设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切实落实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的问题。新建小区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住宅区建设规划。新建住宅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要纳入建筑设计规划,必须与小区开发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鼓励企事业单位以及有条件的机关后勤服务设施面向社区居民开放。

4、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加快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市、区政府要在立项审批、资金扶持、设施保障和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社区服务业专项发展资金,对公益性的服务项目予以保障;对福利经营性的服务项目给予一定的支持;对社区服务业中纯经营性的、社会效益和市场前景良好,但初期运作困难的项目,可采用贴息或一次性补助等办法给予扶持。对符合有关条件的服务项目,要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同时,采取项目管理的办法,鼓励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开办社区服务项目,兴办社区服务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社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为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5、加快社区服务业机构和队伍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建立政府对社区公益性民间组织的评估和资助机制,促进社区民间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健康、有序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调动社区非营利组织提供社区服务的积极性。鼓励发展并规范管理社区民间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加强社区服务业从业人员岗位职业培训,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

6、大力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建立健全市、区、街道(镇)、社区四级社区志愿服务队伍。规范社区志愿者组织管理,将其纳入社会组织管理范畴,实行注册、登记和管理。积极支持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重点抓好社会救助、助残、优抚、就业、为老、文体等服务项目,摸索建立“时间银行”、“服务储蓄”等社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和制度,采取委托制的办法,将一部分社区公益性服务项目委托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承担,不断开拓社区志愿服务新领域,积极发挥他们在社区福利服务中的骨干作用

7、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整合各级社区服务中心,实现社区服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交换和共享,使居民通过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手段享受有关便利服务。积极向市民和社区工作者提供信息技术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全民信息化水平。加强对全市社区信息化推进的考核和引导。

通过5年努力,全市基本建立起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镇建设、产业结构相适应,多种经济并存、管理效益优良、社会互助经常、群众参与踊跃、服务手段先进、覆盖范围广泛和服务门类齐全的社区服务业网络,努力实现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的社区服务业发展新局面。

第五篇:宝鸡市家政服务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宝鸡市家政服务业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为全面了解宝鸡市家政服务行业的基本状况,深入剖析当前家政服务业面临的主要矛盾问题,促进宝鸡市加快家政服务行业的健康协调发展,近期,市妇联、市商务局采取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组织讨论、联合抽样等多种形式,对市辖三区家政服务业现状进行了摸底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现状

据初步调查统计,目前全市注册的家政服务企业有67 个,其中今年新批6家。走访了解中,宝鸡们发现无证经营的家政职介数量较多,三区家政从业人员约在3500人左右,其中男性从业人员约占65%以上,年龄跨度较大。从业人员以市区周围的农村人口为主,约占从业人员80%以上,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以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居多,约占三分之二。家政从业人员的工资收入主要以钟点工资为主,属于松散型群体结构,农闲一哄而上,农忙供不应求,家政服务市场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通过在市区抽样调查显示:超过45%的家庭使用过不同类型的家政服务,如搬家服务、保洁清理、管道疏通、家电维修、家教辅导、住家保姆、幼儿接送等17项家政服务使用率排在前列。近年来,送餐、医疗等新型家政服务也悄然兴起。家教、婚庆、物业管理更是方兴未艾。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三大类

近年来,宝鸡市家政服务业发展和其西安、咸阳等周边城市相比总体呈现滞后状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家政服务业总体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主要组织形式可分为三大类:

1、社区家政服务站。由社区主导推动和具体组织实施,主要是公益性质的义务服务,其员工主要是招募从事公益活动的志愿者,还有近年来政府出薪招聘的社区公益性岗位的服务人员。这些服务人员有社区专人组织管理,基本属于无偿服务性质。管理机构没有收入,所以,发展比较缓慢。渭滨区爱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09年新民路社区针对老龄问题组建起的服务机构,但目前由于没有经费保障,计划开设的服务项目迟迟没有运作起来。

2、专业性家政服务公司。所谓专业家政公司经过工商注册,合法经营,有固定办公地点和工作场所,有较为专业的服务项目和较为规范的服务标准,并具有一定规模。如宝鸡市惠普妇女创业服务有限公司的“温馨大姐”家政部。去年以来,在国家培训项目的支持下,对家政服务人员进行较为专业的培训,实行了五统一”(体检、服装、培训、持证、跟踪)的员工制管理模式,现从业人员200多名。目前正在组建“三嫂两员”(月嫂、厨嫂、育婴嫂,保洁员、陪护员)队伍,力求引领宝鸡家政服务向高水平发展。

3、家政个体从业户。这种组织形式大部分未经工商注册,其中多以家庭夫妻店、姊妹店形式经营。“一间房子、一张桌子、一部电话”就开张营业的现象比较多。街头、马路、楼道、地面广告象牛皮癣一样屡见不鲜。主要开展一些层次较低的、一次性收费的零工介绍、家教介绍、家庭清扫,医院陪护、外墙清洗、空调养护、婚介,房介、维修、房屋租售等服务项目。

(二)从服务水平上看,还处于低层次发展阶段

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与压力也相应加大,家务劳动市场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不少家庭选择了花钱雇请人员、购买服务的方式。但宝鸡的家政服务水平和层次却与市民的期望不相适应。

1、服务层次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从调研数据上看,收入高的家庭层面对家政服务的需求量较大,对服务层次的要求也较高。本次抽样问卷显示:没请过保姆的占54.7%,请过保姆的占45.3%。从需求层次上看,家中有老、幼、病、残,工作时间紧的人群需要中低层次服务的居多。但目前市场上能够提供的服务员大部分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技能和素质较差的人员,而且70%左右是刚刚走出家门没经过正规培训的人员,介绍入户后,只能慢慢的“自学成才”。

2、服务人员无证上岗现象严重。据调查,目前市区内经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另时机构、亲朋好友介绍的家庭服务人员70%没有健康证、培训证、上岗证,个别人甚至没有身份证。有些公司虽然要求服务人员提供健康证,但费用一般都是由用户承担,公司和服务员都因效益差为由不给用户出据健康证。至于国家认可的培训证、上岗证只有几家大的公司有,无证经营的小公司给服务员培训办证更无从谈起。

3、服务机构还不能适应市场需要。从本次座谈的情况看,市区内虽然有60多家经过登记的家政服务机构,但大部分是以送水、管道和家电维修、房屋租赁、搬家,零时用工为主,向家庭提供定时服务和长住服务员的机构没有几家。市及时雨家政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宝鸡贴心家政公司虽然已有6年以上的服务历史,但由于经费短缺、宣传及人员培训不到位,加之“黑家政”、“散工”与他们抢“ 蛋糕”,造成家政服务业恶性竞争。所以,现有的公司没有达到正规的服务水平,基本上都停滞在初级发展阶段。

(三)从服务种类上来看,人员短缺、服务种类单一。

找家政难,找保姆难,找个适合自己家的服务人员更难。这是宝鸡市区居民对本市家政市场的共同评价。

1、居民基本上找不到对口急需的服务员。在入户调查中,大家反映最强烈的是保姆难找,适合的更是难上加难。一位处级干部告诉宝鸡们:“老母亲患老年痴呆已四年多,宝鸡们姐弟都在上班,靠年迈的父亲照顾。近三年来,宝鸡为找服务员跑遍了市区的所有家政机构,曾先后找过5个住家服务员,但都不能稳定的服务半年以上。宝鸡的保姆太难找了,宝鸡们急需的服务人员真是找不到。”李处长的话道出了大多数用户的苦衷。

2、高层次家政服务项目在宝鸡处于空白。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都市兴起的月嫂、育婴嫂、高级管家等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高层次服务,目前在宝鸡还基本上处于空白,市民无法享受高层次的家政服务。随着宝鸡市经济发展外向度提升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一些外资、合资企业的高层,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老总、中层及白领阶层,寻求服务而无处寻觅。一位私企的女老板想长期雇请一名厨嫂兼家庭老师,找了几年都没有合适的人选。只能雇请一名初中文化的下岗职工在家搞一些简单的家务。宝鸡们在调查中了解到,类似这种情况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3、新型服务项目没有得到开发。家政服务同其它社会服务一样,随着人们需求层次的变化须不断的开发新项目,提高服务档次。2009年以来,除市妇女创业服务中心同市妇幼保健院联合培训了三期35名月嫂以外,基本上再无任何机构投资和开发这一领域。可想而知作为百万人口的宝鸡市仅靠能坚持上岗的不足30名月嫂,显然是杯水车薪,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在走访调查中宝鸡们看到许多孕产妇因无法预约到经过正规培训的高级服务而愁眉苦脸,也表达了许多的无奈。

二、急需破解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从社会整体层面看,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把家政服务看作社会化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重视程度不高,社会关注度底,没有把家政产业作为促进就业的一个“朝阳产业”给予足够的引导和支持,综合各方面的问题和矛盾,主要存在四大难题需要破解:

(一)公众观念陈旧,认识水平不到位

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对某一个事物的总体看法。而观念的更新需要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让整个社会来推动。目前就家政服务而言,整个社会对其作用和地位的认识都存在着偏差。

1、各级党政部门对家政服务业发展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强化。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

门,从职能分工上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没从促进社会服务事业发展的高度统筹长远。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和支持更是凤毛麟角,更谈不上给家政企业税费减免等相关的优惠政策及扶持资金。特别是近年来劳动部门的就业培训眷也没有落实在家政培训中,使这一能安置大批妇女就业的行业门厅冷落。大部分家政公司因无钱投资而放弃了宣传和培训,有些经营时间不长的小公司甚至入不付出而倒闭,行业处于无序的发展状态。

2、从业人员自身观念陈旧。近年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倡导,使从业人员的观念和意识发生了很大改变,但很多人仍然把家政服务视作低人一等的行业。加之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家政服务人员价值取向偏差。从200份“家政服务员调查问卷”中显示,有近50%的服务员对工资的希望值过高,要求每月管食宿后净拿1000—1500元。有65%的人不敢在亲朋邻居面前承认自己正在从事家政服务。当问到“你最无法忍受的用户缺点是什么” 时,有105人回答“被人瞧不起”;当问到“用户家财产丢失问你时,你的第一反映是什么”时,有125名选择了“被人怀疑很委曲、很生气”。

3、社会上普遍认识高度不够。座谈时,很多家政公司反映,公众总体上都没有从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新兴产业上来看待家政服务。特别是相当一部分雇主素质低,自身修养欠缺,追求并希望能得到技能全面的服务员,能代替他们去作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但在费用上,却谋求与大众平衡,不愿更不会出高价。使一些高技能的服务员劳动付出与经济回报不对等。本次对200户市民的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在宝鸡能够接受的家政服务员的月工资,42%的人选择了800元以下,38%的人选择了800—1000元,只有11%的人选择了1000元以上。这种状况与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使总体的服务不能与时俱进。加之好多家政公司缺乏与之相配套的专项规划、长效管理体制、信息发布体系。致使家政服务行业社会地位偏低,且劳动力的价值定位偏低。影响了家政服务事业的振兴和发展。

(二)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家政产业化程度很低任何一种产业的发展都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宝鸡作为陕西省的二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制约家政服务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家政市场启动迟缓、发展慢的因素之一。

1、风险担保机制尚未健全。目前70%以上的家政服务员没有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85%以上的服务员没有购买养老、医疗保险。其它社会保险更无从谈起。员工在服务中如遇意外伤害得不到医疗保障。已从事了4年家政、目前正在月嫂岗位上的李双课说出了大多数服务员的心声,“宝鸡们做月嫂的由于没钱办保险,最担心的是怕出了意外事故难以承担。还怕老了没人管,因而在这个行业也干不长久”。

2、信息服务影响业务范围。家政行业大多数是个体户,规模小,媒体宣传需要很高的费用。服务客户的主要渠道是通过114服务台报号来取得,加之全市没有一个家政网络信息服务平台,搬家、清洁、管道等上门服务业务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严重制约着业务范围的扩大。

3、员工的职业稳定性较低。作为从传统“保姆”发展起来的新行业,尚未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特别是受“侍候人”、“低人一等”旧观念的影响,服务员被社会上一些人看不起,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使一些劳动者、特别是下岗职工感到自卑。大多数服务员以被动择业为主,使其吸引就业的潜力大打折扣。

(三)信息对接不畅,供需矛盾较突出

由于家政服务在信息提供、服务配套、服务品种、服务质量等总体上差距较大,信息对接不畅下形成的供求信息严重不对称,使供求在总量和结构上都存在着不相适应的情况。

1、个性化的需求加深了求大与供矛盾。目前居民家政服务需求迫切,特别是一些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如月嫂、家庭高管、专业护理等人员十分紧俏。另一方面,在松散的劳务市场上大量无序求职人员,特别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员又不能及时找到岗位,闲置待业时间较长。

2、用户的高需求与低水平服务不对接。在目前职业介绍欠规范、家政服务人员不够专业的情况下,所形成的矛盾简单的说就是雇主想请a类保姆,但是a类人群不愿意从事家政行业,所以雇主就只能请b类保姆,但又对b类保姆的素质与能力抱怨不停。而且个别雇主在费用上近乎苛刻。另一方面,城镇和农村却有一大批低收入的人群找不到工作,导致双方的利益无法顺利对接。

(四)行业标准缺失,监督机制不完善市场需求决定发展进程,宝鸡家政服务行业起步较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刻,但政府管理监督机制、服务规范体系和行业自律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没有同步,而且严重滞后。

1、服务合同不完善。目前相当一部分家政中介行业,与雇主与家政服务员之间都缺乏“一纸之约”,雇主和家政服务员都没吃上定心丸,使双方行为都缺乏约束。有些公司虽然与用户和服务员签定合同,但协议不规范、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约定不明确。有的不愿意签定服务协议,唯恐在发生意外事件后自己吃亏。致使家政服务公司、家政服务员及用户三者间的权责利不明确,用户和服务员发生纠风和争议后很难处理,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声誉。

2、投诉渠道不畅通。由于服务合同、服务标准不规范,加之行业监督机制不健全,服务员权益受到侵害或发生恶性事件后,被服务对象受到虐待或家中贵重财产丢失后,双方均无处投诉。有合同的靠家政公司来调解,无合同的只能相互打架斗殴,给行业的诚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对策与建议

家政服务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居民对家政服务需求日益增加。发展家政服务业,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破解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而且对于缓解弱势群体就业压力、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宝鸡的家政服务规范化发展势在必行。

(一)、强化舆论宣传,建立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家政服务向高层次发展既是家政服务公司的责任,也是各级政府需要密切关注的大事。宝鸡们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家政服务地位和作用认识。各党政及相关部门应把这一产业作为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给予关注。一是通过政府主导的五大新闻媒体进行系列的宣传,设立“家政连着你宝鸡他”宣传窗口,大力营造“家政服务光荣”的舆论宣传;二是以社区、乡村为阵地向农村妇女和下岗失业人员开展家政服务宣传动员工作;三是注重居民家庭服务需求引导,使社会各阶层对家政服务业产生广泛认同。

2、强化政策扶持配套力度,加快家政服务产业化发展进程。家政服务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城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宝鸡们建议一是在国家商务部、省商务厅项目支持的基础上,设立宝鸡市家政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建立家政服务信息平台;支持对家政服务人员分级专业培训。二是对从事家政服务业的龙头家政公司,给予信贷支持,在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的优惠,制定出台具体的扶持政策标准;三是给在家政服务领域就业的困难群体在办理社会保险方面制定和出台优惠政策,可以参照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模式,通盘考虑对家政服务员的养老与医疗保险制度安排。提高家政服务员的待遇与社会地位,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家政服务行业中来。

3、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支持鼓励高端家政服务实现突破。专家预测,未来10年家政服务仍然是求大与供,星级家政服务员将成为抢手职业。在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的大环境下,政府主管部门要建立优秀家政服务员和家政服务优秀企业表彰奖励制度,每年评出一批典型进行大奖励、大宣传。建立引领家政服务向高层次、高水平、产业化方向迈进的激励措施和发展意见。

(二)搭建信息平台,强化管理监督机制

目前,宝鸡市家政服务同外地一样普遍存在“没有行业标准对其进行规范;执业人员没有执业资格可供遵循考评;真正的反馈、投诉和监督体系不健全;缺乏信息对接和反馈平台

等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和规范执业标准,优化环境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有关家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工商等单位要加强宏观管理和行业规范,加强市场监管。凡从事家政服务业的经营机构,必须依法登记。对无照经营家政服务业的,要加大整治取缔力度,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充分整合现有服务资源,逐步建立服务监督评价机制。引导企业融入现代流通方式,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手段,降低服务成本,推进家政服务规模化发展。

2、成立宝鸡市家政服务业协会,引领家政服务市场向高层次发展。由政府出面协调成立宝鸡市家政服务行业协会,制定协会章程,吸纳业内人士入会,协助政府制定行业服务标准,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协助调查和处理恶性竞争和违反行业行规的行为,引领家政服务向规模化、规范化经营方向发展。

3、建立宝鸡市家政服务信息平台,促进供需之间的信息对接。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整合运用现有信息平台,支持有关企业和单位,建设“宝鸡市家政服务网络信息中心”,通过电话、网络等信息手段,无偿为市民、企业提供服务。使其成为对接供需、规范服务、人才调配、标准制订、资质认证、保障安全的重要载体。依托该中心,整合各类家政服务资源,形成便利的家政服务网络;对企业资质、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评价,对服务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及时淘汰不能满足居民需求的企业,形成基于行业自律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提高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居民便利、安全消费。

(三)实施“三化”并举,引领家政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在未来的三至五年中,宝鸡的家政服务业要想实实在在的发展壮大,完成从不规范发展到规范化运作的蜕变,宝鸡们认为应当在政府倡导支持、职能部门配合、专门机构监管下,走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培训、品牌化发展的路子。

1、继续坚持市场化运作的方向。家政服务作为一种产业,它的发展同其它产业发展一样,必须寻求一种有激励机制的运作模式。宝鸡市妇联巾帼家政职介服务中心是12年前创办的,虽然一直由招聘人员坚持开展家政服务,但由于缺乏市场化运作的理念,一直没有做大做强,做出自己的品牌。近年来,调整思路,实行了“妇联搭台、能人唱戏”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后,以月嫂、厨嫂、育婴嫂为主的“西秦温馨大姐”服务品牌助推并引领宝鸡的家政服务市场向前发展。实践证明,家政服务市场化运作是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必须大力的倡导并引导其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应借助目前全民创业就业的良好机遇,拓展领域,鼓励大学生等有创业愿望的人员参与和创办家政服务公司。同时,对已有的那些规模较大、运作较好的公司给予重点扶持,使家政服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全力启动专业化培训工程。在目前家政服务员技能普遍低下的情况下,加强培训是提高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因为大部分服务群体来自农村,对现代家政服务的概念一无所知,全凭一贯经验做事,所以,技能培训是当务之急。要按照国家“家政服务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把服务员的技能提高到雇主需求的层次上来。但培训不是一个简单的计划和号召,它需要实实在在的教学和实践。建议在全市选择3—5个企业全面启动实施“每年培训2000名家政服务员”的计划。按照国家编制的家政服务员培训教育为蓝本。重点放在实际需求的专业化培训技能上,坚持逐级培训,不断提高服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如家政公司可定期让员工进行提升培训、优秀员工的交流演讲,初级服务员参加高层次的培训和全国家政服务行业的认证考试等,促进家政服务向专业化发展。

3、加快实施品牌化带动战略。宝鸡市家政服务的市场要规范、要发展必须走品牌化定位、项目化管理的路子,但品牌化带动战备目标的实施。一是需要有效的载体。如“西秦温馨大姐” 家政服务等。二是品牌化发展要有具体的标准:如服务员经过专门培训且实行员工化管理;服务员统一着装且入户时自备生活用品;服务员一律持证上岗且文化、思想、服务技能等综合素质好的应占员工比例的50%以上。有了载体、标准和政府职能部门的扶持监

管,相信宝鸡市家政服务的发展将即日可待!家政服务公司也将不负众望、顺应市场趋势,在做精、做大、做强服务规模的基础上,实施品牌化带动的战备,使其在推动全民就业、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科学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下载福建省家政服务业现状与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家政服务业现状与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家政服务业现状的调研报告

    家政服务是适应家庭生活现代化需要而兴起的,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它一方面把许多人从家务劳动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家庭生活的质量,另一方面又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城市下......

    珠海家政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珠海家政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带动了社会服务需求的逐渐加大。目前,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个人要求社会能够提供形式多样、......

    我国家政服务业的现状分析与规范化建设

    我国家政服务业的现状分析与规范化建设 李艳梅 ( 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 家政服务业是为家庭提供多种类服务的一种行业, 在第三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家政服务业工作总结

    一、公司简介湖北好姐妹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是襄樊市家政行业的知名企业,公司法人刘登记是湖北省家庭服务业协会副会长、襄樊市家庭服务业协会筹委会副会长。湖北好姐妹家政服务......

    浅谈家政服务业的现状及其劳动保障问题

    文章标题:浅谈家政服务业的现状及其劳动保障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的细化、竞争的加剧、人口的老龄化,城市家庭对家政服务业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入,就......

    福建省油茶良种培育现状与对策(模版)

    福建省油茶良种培育现状与相关方法 邹明海2015级农推 摘 要:最近几年来我国油茶产业进步很大,油茶是我国的木本油科植物,其选种的技术有很久的发展历史,而且优良的油茶种子与......

    浅谈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大全五篇)

    浅谈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服务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但无论是从内部结构的均衡还是国际比较来看都存在许多问题。20世纪 70年代开始, 各国......

    医学生诚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医学生诚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张 健 ,李一卿 (1.天津医科大学,天津 300070,2.天津市儿童医院) 12[摘要] 开展医学生诚信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环节,是构建社会主义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