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读后感[定稿]
近日,一名印度工程师所写《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红遍网络。他说,或许不应
过分苛责。但我只是忧虑,如果就此疏远了灵魂,未来的中国可能会为此付出代价。
文如下:我在从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吃惊
地发现,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
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
客大部分是在安静地阅读或工作。中国乘客大部分人要么在穿梭购物,要么在大声谈笑和比
较价格。
现在的中国人似乎有些不耐烦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一次我和一位法国朋友一起在虹
桥火车站候车,这位第一次来中国的朋友突然问我:“为什么中国人都在打电话或玩手机,没有人看书?”
我一看,确实如此。人们都在打电话(大声谈话)、低头发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戏。或
喧嚣地忙碌,或孤独地忙碌,唯独缺少一种满足的安宁。
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
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
在中国各地中小城镇最繁荣的娱乐业就算麻将馆和网吧了,一个万多人的小镇,有几十
个麻将馆五六家网吧是常事。中老年人参与到麻将,青年人上网,少年儿童看电视。中国人的娱乐生活几乎就浓缩为麻将、上网和看电视。
不管是在网吧,还是在大学的电脑室,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都在玩游戏,少部分在聊
天。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读书的学生少之又少。再看看各部门领导,一天忙于应付各
种检查、应酬、饭局。读书已经变成了学者的专利,也许很多学者也不看书了。这确实让人
担忧。中国人不爱读书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民文化素质偏低。二是从小没有养成阅
读的良好习惯;三是“应试教育”,让孩子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四是好书越来越少。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的著作《低智商社会》意外地触动了中国人的敏感神经。他在书
中说:在中国旅行时发现,城市遍街都是按摩店,而书店却寥寥无几,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
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国家”,未来毫无希
望成为发达国家!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最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以色列人均
每年读书64本。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
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
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在犹太人眼里,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
习惯,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美德。这里说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在“安息日”,所有的犹太人都要停止所有商业和娱乐活动,商店、饭店、娱乐等场所都得关门停业,公共
汽车要停运,就连航空公司的班机都要停飞,人们只能待在家中“安息”祈祷。但有一件事是
特许的,那就是全国所有的书店都可以开门营业。而这一天光顾书店的人也最多,大家都在这里静悄悄地读书。
而另一个国家匈牙利,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却拥有近两万家
图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而我国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所图书馆。匈牙利
也是世界上读书风气最浓的国家,常年读书的人数达500万以上,占人口的1/4还多。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当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以
色列人口稀少,但人才济济。建国虽短,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8个。以色列环境恶劣,国
土大部分是沙漠,而以色列却把自己的国土变成了绿洲,生产的粮食不但自己吃不完,还源
源不断地出口到其他国家。
而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就有14位,涉及物理、化学、医学、经济、文学、和平等众
多领域,若按人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他们的发明也非常多,可谓数不胜数,有小物件,也有尖端产品。一个区区小国,因爱读书而获得智慧和力量,靠着智慧和力量,将自己变成了让人不得不服的“大国”。记得有一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读书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要知道: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我坚信:阅读始终是知识的源泉
第二篇:不阅读的中国人令人忧虑读后感
读《不阅读的中国人 令人忧虑》有感
这是一篇令人读后感慨万千的好文章,在我阅读后使我那颗原本有些世俗麻木的心,还是被针刺了一下的痛,且久久不能平复。近日来,很多调查显示中国人的读书率在降低,如今的科技信息发展趋势下,互联网的简单快捷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习惯,大多数的人阅读由纸版变成电子版,读书似乎可以随时随地的来完成,然而社会在进步,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外加一些原因,读书的人越来越少。都在沉迷于3G,微博,微信。游戏这些。
因为不读书而沉迷于上网微博,微信这些。,这种现象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或曰麻木不仁了,从三四岁的孩童,到六七十岁的老者,无不为能上网,能打游戏,能玩微博微信,而骄傲而牛B,老人说的好,上有所好,下必所效。而新闻媒体过度宣传有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全民皆以玩三G手机,掌上电脑为荣为唯一,而静静的悠闲的享受的读书成为奢侈,成为老土,成为另类。一个不喜欢或是失去读书兴趣乐趣的国家,将会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一个不读书的名族,那民族文化将会是怎样的传承?任何的科技军事以及娱乐的支撑,都是文化的基石打底,而不爱读书的,不爱学习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国家,不爱学习的民族是劣等粗鲁无知的民族,文化的沙漠,是永远无法撑起五千年甚至更加久远的优秀国家和高素质的民族,高尔基曾经说过,读书吧,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认为,当前中国人的读书生活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不读书”.在“不读书”中最值得思考的现象是浅阅读和快餐化:内容上以无厘头的消解,解构为上,或只以感官的刺激为是充满了游戏精神以及荒诞不经的色彩;方式上则是以动漫,图像为主,文字为辅.真正的阅读是指,你忘记了周围的世界,与作者在另一个世界快乐,悲伤,愤怒,和平它是一段段无可代替的完整的生命体验,不是那些碎片信息和夸张的视频可以取代的.当然,网路侵蚀阅读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并不是中国才有,但有阅读习惯的人口比例,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当中,显得尤其稀少.其实我想说的是,当下的中国,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与另一个自己------自己的灵魂---------对话的空间;生活总是让人疲倦,我们需要有短暂的“关机时间”让自己与自己相处,阅读,写作,发呆,狂想,把灵魂释放出来,再整理好重新放回心里.
第三篇:读《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有感
“毫无墨水”的我们
—读《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
一个人,由肉体和灵魂柔亦仅仅是一个躯壳而已。而灵魂,它们生命,大步来源于书中的营养。如果从此失去了灵魂营养,可想而知,我们会变成什么?社会会变成什么?中国又会变成成什么?
中国是一个文明大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从古到今,多少位作家和诗人写出来多少本领他们呕心沥血的著作,有很多都被外国人所欣赏。可现在的我们,我们的世界,有了平板,有了`手机,有了电脑,就把好书弃之脑后,如垃圾般仍在旁边。“毫无墨水”的我们,将如何应对中国,又是否愧对先人写下这传世著作?
记得曾看到过这样一则短文:日本的妈妈们在孩子们刚会爬的时候,便会在各种书上涂上蜂蜜,孩子们便会舔食。这样,就使孩子们从小感受到书籍的乐趣与甜蜜。从小,孩子们就乐意读书,喜爱读书,的确,好书确实像蜂蜜一样甜,但小时是甜在嘴上,长大后却是在心里,中国人不爱阅读的原因之一,就是: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
现在许多学校明令禁止不许阅读课外书,只允许学习课内知识,做资料。可是他们的有没有想过一个学生,只有上课学习的知识,那么一个肚子里只有一点儿墨水的学生,怎么做好一个学者?当然了言情小说,鬼故事。是绝不允许的。好像现在的学生只是为考试,考试好为什么?为了工作?工作为了什么?为了强国。但是你连一个国家的著作都没读过,你拿什么强国,只是你肚子里少得可怜的“墨
水”吗?
现如今,网络上又极其多的网络语言。如:“词穷”,为什么词穷,因为阅读量少。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中国呢?中国可能是文盲最多的国家了吧!可是谁都不想这样。但是因多现在的好书少之又少,盗版书,错字多之又多,还有一些没有用的甚至有害的书籍。
最后,我想问一句:你拿什么富强中国,我的同胞们?只是口头的说一句,我要富强中国,要让中国成为发达国家。只是简单的一句就够了吗?不是。一个人灵魂的发展,在于一个阅读的多少。一个国家的未来是好书决定的。要明白,读书决定人的灵魂。一个只有一点墨水的人的人生,不是一个完整的人生,不是一个有希望的人生。
第四篇:《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有感
时间都去哪儿了
《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有感
最近在网上看了篇印度的工程师孟莎美写的《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这是一篇耐人寻味的文章,不仅触动了国人灵魂深处,且久久不能平静。《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主要讲了作者在德国至上海长途飞行中,看见玩ipad的 基本是中国人,而这些人是在玩游戏,或看电影,几乎没有人看书。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中国乘客只有少数人看书,大多数在商店里穿梭购物,大声谈笑,比对价格,打电话也是大声交谈,缺少一种满足的安宁。而欧洲人大部分是在安静的阅读中渡过,即使打电话也是低声细语,生怕吵到旁人。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不仅是直接传递知识的方式,也是经验的积累,将一部分人获得的知识 抒写成书广泛传播出去,不但促进了不同地域、不同种族文化和知识的交流融合,还能让有限的认识不断深化、扩宽。多阅读可以增长见识,也能让人平心静气。如今喜欢阅读的人越来越少,这种现象早已见怪不怪,或已麻木不仁。在我们身边不难看到从三、四岁孩童,到六七十岁老者,无不以上网,打游戏,刷微博而快乐,加上新闻媒体过度宣传又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使得全民视玩智能手机、掌上电脑为时尚,而悠闲享受阅读者成为老土,另类。我们并不是不阅读,很多年轻人几乎是每10
分钟就刷一次微博
或微信,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但微博和微信太过于流行也让人担心,它们会不会塑造出只能阅读片段信息、只会使用网络语言的民族?
真正的阅读是指,你忘记周围的世界,与作者一起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快乐、悲伤、愤怒、平和的一段段无可替代的生命体验,不是那些碎片式的讯息和夸张的视频可以取代的。我其实更想说的是,当下的中国,缺少那种让人独处而不寂寞、与另一个自己——自己的灵魂——对话的空间。生活总是让人疲倦,我们都需要有短暂的“关机”时间,让自己只与自己相处,阅读、写作、发呆、狂想,把灵魂解放出来,再整理好,重新放回心里。
据有关报道说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我不知这数字来源是否准确。就我个人而言,不会麻将扑克,对网游没有兴趣,电影电视剧更是觉得太假,我常常逛书店,发现书店里卖的大都是各类辅导书籍占据了半壁江山,另半壁江山由《养生学》,《 成功学》所统领,开发人类智慧,净化心灵空间等经典书国内外籍少之又少。不过要想找一本喜欢的书不容易。能读到一本有意义的书更难,所以很多人愿意把时间耗在打牌搓麻将,看电影,网络游戏上,应试教育也让孩子和家长感到学习压力山大,没时间,没精力阅读课外书籍,视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人想快点逃离苦海,自然很难建立阅读兴趣,我也同样热爱游戏电影音乐一个也不能少,但我知道这些都是建立在文字的基础上的有很多的人一天忙于应付各种检查、应酬、饭局,更是感叹抽不出时间来读书,读书已经变成了学者的专利,还常常抱怨这个社会的不公,自己的机会太少,可是他是否想过,当你把宝贵的时间耗在推杯换盏、打牌玩游戏、欢歌劲舞等娱乐中,当你在应酬、饭局,打麻将的时候,却不愿花时间认认真真地读几本好书。要知道: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一个不爱读书的个人,是没有希望的废人。我坚信:阅读始终是知识的源泉。因此,我们少一些应酬,静下心来多读几本好书吧。
马云说: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你不是缺少战斗前的准备,而是缺少准备前的战斗!!
技术部:ESPRESSO(原创)
第五篇:读《令人忧虑,不读书的中国人》有感
读《令人忧虑,不读书的中国人》有感
作者:劳婷
春节之际,微信、微博上都是无尽的祝福语。这时候我们就会感慨,科技的进步给我们带来多大的便利,连一声轻轻的问候都是指尖的事情。于是,为了增进我们与朋友之间的感情,我们每天都忙于刷微信、微博,在车站我们要刷、吃饭时我们要刷、就连上个厕所的时间都不放过。我们那么忙,哪里有时间看书?
当我们都在玩微信、刷微博时,是否有注意到一篇由印度工程师孟莎美所写的文章《令人忧虑,不读书的中国人》?这篇文章可谓亮瞎了眼。作者孟莎美在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惊讶地发现已熄灯的机舱里,不睡觉玩ipad的乘客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由此作者想起了爱读书的德国人,在飞机上他们大部分是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或者一部kindle、一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工作。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中国人并不是不读——很多年轻人几乎是每10分钟就刷一次微博或微信,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但是这却让作者担心,它们会不会塑造出只能阅读片段信息、只会使用网络语言的下一代?当一个局外人都替我们担忧时,可想而知,这确实足够让我们反省自己了。高尔基早就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若我们都没有阅读书籍的习惯,又何以谋求进步?我们的民族又何以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呢?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曾有过许许多多的人这样疑惑过。殊不知,这样的疑问同样应该出现在刷微博、微信上,可是发出这样疑问的人却寥寥无几。刷微博、微信到底有什么用?无疑它只是为我们空闲的时间增添一点乐趣罢了。网络上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地向我们席卷而来时,我们可曾想过自己的选择权?只是被缭乱了眼睛罢了。我们总以为在网络上也可以获取信息,这便也是阅读。可殊不知这样碎片化的阅读,根本无法形成系统的框架。这样一来,我们真正能从中学到什么呢?
作为中国人,有多少人真正耐心阅读过我们的四大名著?恐怕有些人连四大名著的作者是谁都全然不知吧?有些人总是痛恨古人留下来的文言文,让我们费解,却从来不懂得抱着欣赏的心态去尝试阅读。不阅读《西游记》,又怎能真正体会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险阻?不阅读《水浒传》,又怎么理解这梁山好汉的情与义?不阅读《三国演义》,又怎么领略这三国的风云呢?不阅读《红楼梦》,又怎能感受到宝黛爱情的幽怨缠绵呢?不阅读,又如何去学习外国他乡的风土人情呢?又如何去学习借鉴甚至超越外国发达的科技文明呢?
近年来,“抄袭风”席卷着我们的周围。许多论文、科技成果都被copy亦或是模仿。能真正踏踏实实地做自己学问的人又有多少呢?的确,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是功利心理在作怪。进而,没有多少人愿意沉下心来,耐心地看一本书,做自己的学术研究,那么研究成果也不尽人意,都是再次嚼别人嚼过的成果。这样,我们又何以寻求进步?又如何不令人担忧?无庸质疑,浮躁的心态在社会中大行其道,许多人往往无法静下心来,自然无法自我沉淀,去看一本书。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当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摒弃浮躁的心态,为自己的未来不懈努力,也为民族的未来而拼搏。喧闹的世界里,我们应当学会沉淀自我,品茗着手中的茶,阅读着我们心爱的书籍,这便是美好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