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卓 《王小波杂文话语的时代意义》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5 10:17: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凤卓 《王小波杂文话语的时代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凤卓 《王小波杂文话语的时代意义》》。

第一篇:凤卓 《王小波杂文话语的时代意义》

王小波杂文话语的时代意义

凤卓

(巢湖学院安徽〃巢湖238000)

摘要:王小波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通过话语理论与文化、政治、实践三个角度进行整合性的剖析,对王小波杂文话语的时代意义进行尝试性的探索,对其独具的话语特色进行详尽的解析。

关键词:《沉默的大多数》文化政治实践

Significance of the Times in Wang Xiaobo’s Essay Discourse

FENGZhuo

(Chaohu CollegeAnhui·Chaohu238000)

Abstract:Wang Xiaobo's Miscellaneous Works Silent Majority, analyzing of the integrated through the theory of discourse and three perspectives such as culture, politics, practice.Tentatively exploring on Significance of the Times in Wang Xiaobo’s essay discourse.Detailed analyzing on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discourse.Key words: Silent Majority;Culture;Politics;Practice

评论界以为,王小波的猝死成就了他的文学,李银河和媒体的炒作也成就了他,笔者却坚信正是90年代社会转型成就了他。王小波是那个时代的不幸,却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幸事,“王小波热”作为一个现象级的文化事件,突破点正是在于他的杂文作品引起的巨大反响。今天看来,王小波的杂文话语依然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对于王小波,这么一位“非主流”作家的祭祀始终是热闹非凡的。一周年祭,五周年祭,十周年祭,这些民间有组织的自觉纪念活动,一直备受媒体的青睐。但是,一个作家的历史地位与文学价值,主要还是取决于其作品本身。

90年代以来的中国学术界,有一个词语越来越受到关注,那就是“话语(discourse)”一词。“话语是由陈述组成的,陈述是话语的单位,是话语的原子,陈述之于话语,就象句子之于本文。话语就是一些陈述群。”[1]147话语不仅仅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和媒介,它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经验和智

[1]33慧的宝库,“为什么这个话语不可能成为另一个话语,它究竟在什么方面排斥其他话语,以及在其他话语之中、同其他话语相比,它是怎样占据任何其他一种话语都无法占据的位置?”福柯认为其原

因在于:“在任何特定的场域中都有一套特定的话语形成机制,使得该说的东西得到明确的言说,而不该说的东西则严格地受到排斥。结果导致一种话语的产生,必然以牺牲和剥夺其他的知识话语的资格为代价。”[2]220一种话语形式一旦形成,它便拥有了一套特定的话语形成机制,构建了属于自己的话语场域,从而极力排斥其他话语。简言之,话语即权力,权力即话语。

笔者通过研究王小波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从文化、政治、实践三个角度剖析,试图阐释其杂文话语的时代意义,以期为更全面地认识他杂文的时代意义提供依据。

一、文化上——高举“自由”这面现代性旗帜

90年代,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社会、文化进入大转型时期,人们的精神空间逐渐走向多元化,在市场、传媒、话语等各种权力的缝隙之间,知识分子个体从各自的社会政治立场、思想学术背景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口号、主张:保守主义、人文精神、民族主义、激进主义、自由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反思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与命运。这些喧哗的“主义”“思潮”为争夺话语权,难免不发生或激烈或平和的交锋。

王小波注定是与自由、自由主义紧密相连的,他用短暂的一生给世间留下一笔丰硕的遗产,阐述了一位纯粹的自由主义者的立场。王小波杂文话语里永恒的主题,就是对自由的不懈追求,王小波是“在经历过思想浩劫的国度里硕果仅存的自由和独立思考的结晶”

[3]1,“人们喜欢王小波,首先是喜

欢他的自由精神,„„王小波一生酷爱自由,不懈追求自由的价值、自由的写作和自由的生活方式”

[4]。自古而然,中国并没有思想自由、话语自由的历史传统和社会背景,知识分子始终是国家权威话语、政治话语的阐述者、附庸者。自康梁变法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包括胡适这样鼓吹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也没有真正认识、理解与西方文化背景紧密相连的,包蕴着科学、理性、智慧、天赋人权、个人本位、个人意志自由与人格独立这样一些内涵的自由主义”,而是刻意地欲借“自由主义”设计出一套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改革方案。

更可悲的是,随着“救亡图存”革命时代的到来,自由主义作为“反动”阵营被逐渐瓦解,以至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在随后的思想改造和“反右”等政治斗争中,几乎所有自由主义者都清除了自由信念,接受了革命理想主义信念,直到1989年前后自由主义才又“小心翼翼”地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90年代,在中国大陆,自由主义终于重新拂去历史的尘封,虽然意识形态的紧张氛围有所缓和,但文学创作依然也不可能完全摆脱主流的影响。王小波却早以自由灵性的写作姿态,大胆自由的独立创作,勇于做一只摆脱体制束缚的“特立独行的猪”,在杂文里他大胆地提出:“你有种美好的信念,我很尊重,但要硬塞给我,我就不那么乐意。”[3]43[5]

王小波不是中国90年代自由主义第一人,他却是有意识地自觉争夺话语主动权“自由派”第一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王小波给刘晓阳发的人生最后一封电子邮件,不妨看作是他关于“自由”的最后宣言:“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弹在一颗又一颗地炸着,哪里有我们说话的份?但我辈现在开始说话,以前说过的一切和我们都无关系。一总而言之,是个一刀两断的意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

语,无疑表明了一个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灵魂的本真。

在王小波的杂文里,看不到高深晦涩的自由主义学理和系统的思想见解,他通过简洁明了的话语传达着一个自由主义者的批判立场:“他第一次以文学作品呈现:一个自由主义的韧性风格,这一风格不仅对文学有益,对从事学术思想者而言,也是一副适时的清凉剂。不能要求人们都向王小波看齐,但是王小波的生存方式至少能提醒人,自由主义不仅仅是一套内治严密的学理,还是一种身体力行的生活态度。”王小波的杂文对于自由的追求,对于中国自由知识分子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的杂文或许“代表了一个时代、一种群体的声音,代表了自由知识分子在90年代最有力最正确的方向”。[8][7][6]442这一席发自肺腑的话

二、政治上——颠覆主流话语秩序,还原历史本身

历史是什么?事实又是如何?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绝大多数还是他者的叙述,如报纸,书籍,谈话等。了解历史,只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借助统治者以最终胜利者的立场选择和编篡的历史材料,如历来的钦定正史。另一种是通过野史传说,民歌民谣,家族谱系,个人回忆录等形式保留下来的历史信息。”因此,历史的话语权历来为官方(主流话语)所把持,任何历史都不是预先存在的,它始终处于权力网里,只有通过权力话语的阐释才得以反映。

王小波是90年代的异端,他的杂文明显区别于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的知识分子。可以说,王小波始终站在局外,挟带着一种审视的眼光观察着中国的政治历史,在杂文中表现为:对主流话语秩序的颠覆,努力还原真实的历史。所以,“如果可以说王小波成就了某种‘历史’写作,那么它不仅关乎于文革的历史,或中国历史,而且关乎于历史本身”。他把世界划分为“阳”(话语)和“阴”(沉默)两个世界,“这个世界有个很大的误会,那就是以为人的种种想法都是由话语教出来的。假设如此,话语就是思维的样板。我说它是个误会,是因为世界还有阴的一面”

光有阳的一面,还有阴的一面”。[3]13[3]8[10][9]。他认为,“世界不王小波的杂文,对“阴阳”的界定大体可分为如此两类关键词,“阳界”:愚昧、专制、强权、无智无性无趣、乌托邦、伦理、思想牢笼、话语圈、强势群体,它是话语权的世界,这里到处都是权力的争夺。“阴界”:自由、理性、有智有性有趣、科学、民主、人的尊严、沉默、参差多态、弱势群体,它是沉默的世界,由被遮蔽的许多个体组成。

王小波以为,从50年代开始,主流话语就一直在疯狂:既鼓吹过亩产30万吨钢,也炸过精神原子弹,说得不好听,它就是一座声名狼籍的疯人院。

[3] 15在云南当知青,有一天去集市买东西,“我身

上带的钱少了,搁下的钱不怎么够。那位傣族老太太——用当地的话来说,叫做蔑巴——就大呼小叫地追了过来,朝我大喝一声:不行啦!思想啦!斗私批修啦„„在当时,‘思想’这种状态成了‘害臊’.........的同义语。”[3]165荒谬的权力话语对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无孔不入地掺入,人们在主流“话语圈”影响下,自觉地对“文革话语”进行模仿。90年代在北方某城市,王小波曾见到一批耍猴人,锣鼓一响,耍猴人便开始训话,他们也用杨秀清的口吻说:“为了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满足大家的精神需......................求,现在给大家耍场猴戏。”.[3]76他听后反感至极,可又不能走开,因为走开就意味着“破坏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可见,中国社会虽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权力话语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控制较前已大大削弱,但从美国留学归国的王小波,还是从街头耍猴人一番脱口而出的话看出了些许“文革遗风”。

诚然,“对历史的理解,标志着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风尚和意识。过去的历史,不在于它已经过去,而在于怎样理解过去。对人而言,过去不仅过去了,而且现在仍然存在”[11]。笔者认为,王小波正是通过自己亲历的生活及经验,对特定历史时代的思考与反省,打破时代的局限性,深入到历史的本来面目。他完全不愿作政治话语的“传话筒”,而是独立地观察、思考文革及中国过往历史,将传统意义上的“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史”解构为“一切历史都是权力与欲望的历史”,这本身便是对传统历史观和主流价值观的解构与挑战。

三、实践上——自觉的边缘个人化写作

王小波杂文话语之所以“特立独行”,正是以那极具个人魅力的文字实践为载体的。王小波杂文话语的实践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我认为,王小波的杂文创作就是一种自觉的边缘个人化写作。个人化“并非特指纯粹的文学风格特征,而是对作家个性化文学话语的一种解读。个人化写作应该是捍卫个体独立人格的写作,写作主体必须具有自由意志和批判精神,必须承担与生命相始终的责任、苦难和困境”。一位追求科学、理性、智慧的知识分子,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素质便是坚持独立思考,“真正的个人化写作,正是以真正的个人的真知灼见,面对时代和历史发言,面对存在领悟存在”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以自己的话语方式发表见解,参与社会批判。

中国知识分子有追逐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悠久”传统,最缺乏的就是独立个体意识和思想魅力。“五四”现代思想启蒙并没有改变多少传统思维结构与道德价值理念,如集体主义、集权主义、大同主义等等传统元素,被融合在新意识形态中存续下来。“集体主义”作为一个历史名词,它真实地记录了建国后“泛政治化”的社会生活,“在‘消灭私有财产’和‘实行经济平等’话语的掩饰下,个人话语淹没在‘国家、民族、集体’的洪流中,其结果便是政治势力堂堂皇皇流入各人胃部,所有的人必须仰其鼻息以求生存。个人的独立存在实际完全消失,沦为统计表上一个无关宏旨的小数点”。“文革”十年浩劫之后,“那些在社会上威望较高、影响力较强的知识分子往往寄希望于对政府的改革进程施加积极的影响,他们的身份仍然是作家协会的作家、研究机关的学者、大学的教授等等”。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化写作的再度出现是在90年代,这既是意识形态统一体瓦解的文学自觉时期,也是文学创作争鸣时期。在盛行“市民写作”“意识形态写作”“都市欲望写作”的时代中,王小波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即拒绝说教,捍卫个人独立人格,维护个人价值,以英美经验理性为底线,完成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反思,即“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黄遵宪语)式的个人化自觉写作。作为“五四”时代的遥远回声,从个人话语视角出发,“在世纪末的焦躁情绪和喧哗声中,个人化写作以内心的独白和自我扩张的呐喊建构了知识分子的话语机制”。王小波的个人化写作思路,摒弃了一切政治、权力的侵扰,展现了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自觉。

王小波坦言:“《独立宣言》里说:人人生而平等。这话是讲给英国皇上听的,表明了平民的尊严。这话孟夫子一定反对,他说过:无君无父,是禽兽也——这又简直是宣布说,平民不该有自己的尊严。总而言之,个人的体面与尊严、平等、自由等概念,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是没有的,有的全是相反的东西。”[3]139-140[16][15][14] [13][12]可以看出,王小波不仅走出了单位“体制”的束缚,更是在精神、思想、话语上全面地摆脱了传统知识分子的依赖性,独立地思考个人生存的意义与价值,“在他心目中,世上只有一样东西具有自足的价值,那就是智慧,实际上是指一种从事自由思考并且享受其思考的乐趣的能力,这就

透露了他的理性立场背后蕴涵着的人文关切,他真正捍卫的是个人的精神自由。”[6]365

个人最终从集体中剥离开来,大写的“人”终于在社会实践中确立了话语主体地位,在王小波看来,知识分子的责任正是卸去“集体”,回归“个人”。自觉的边缘个人化写作,如今看来依旧是一条陷阱密布、荆棘丛生的荒途,但它恰恰又是21世纪中国文学最有希望、最有生机的精神生长点。

20世纪90年代,综观王小波的杂文话语,无论是对自由的执着、历史的思索、还是现实的批判,他始终保持清醒独立的启蒙精神和冷静深邃的思考。那跃动在文本中的现代公共知识分子的良心和积极“为人生”的理性,依旧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王小波所引起的许多话题应该被延续下来„„

参考文献:

[1] 福柯.知识考古学[M].谢强,马月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2] 福柯.权力的眼睛[M].严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3]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4] 李银河.王小波的名字是一个接头暗号[J].金色年华.2008(Z1).[5] 黄书泉.文学转型与小说嬗变[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290

[6] 刘晓阳.地久天长[A].艾晓明,李银河编.浪漫骑士——记忆王小波[C].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7] 朱学勤.1998年关于:陈寅恪 顾准 王小波[A].李世涛主编.知识分子立场——自由主义之争与中国思想界的分化[C].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1998:218

[8] 葛红兵,邓一光,刘川鄂.谁是我们这个世纪的大师[J].南方文坛.1999(5)

[9] [英]卡尔.历史是什么[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81:18.[10] 纪珊珊.关于王小波叙事艺术的一种解读[J].双语学习:学习版.2007(5).[11] 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38

[12] 黄发有.准个体时代的写作[M].上海:三联书店,2002:13

[13] 郭宝亮.个人化写作与公共性[A].白烨编.2000中国年度文论选[C].桂林:漓江出版社,2001:325

[14] 殷海光.殷海光先生文集(二)[M].台湾:桂冠图书有限公司,1980:763.[15] 丁东,谢泳.论自由撰稿人——以王小波为例[J].东方.2002(3).[16] 刘晓林.论20世纪中国文学知识分子的个人化倾向[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8(2).基金项目:

巢湖学院2011年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XWY—2011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凤卓(1982.11—),男,安徽巢湖人。巢湖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与当代传媒。

通联:238000安徽省巢湖学院凤卓

电话:0565—2600176 , ***

邮箱:fengzhuo2005@163.com

第二篇:凤卓 反叛与超越:王小波散文的当代价值(修改稿)

反叛与超越:王小波散文的当代审美价值

凤 卓1

(巢湖学院中文系 安徽 巢湖 238000)

[摘要]王小波,当代著名作家,生前鲜为人知,死后却声名远扬。王小波散文思想深邃、风格独特,彰显着他对自由、民主、科学的渴望。本文尝试对王小波散文的“异类性”进行解读,通过分析王小波反“权威”、反“崇高”、反愚昧的对抗方式,力图客观公正地评价王小波散文的当代审美价值。

[关键词]王小波;散文;反“权威”;反“崇高”;反愚昧

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王小波就是这样一个“人死了,还活着”的作家。1997年4月,王小波的猝死,成为上世纪末中国文坛一次轰动事件。王小波是特立独行的,他的人生经历、文学创作历程是异乎寻常的,他属于卡夫卡式的“身前寂寞,身后热闹”的作家。作为文坛的一名“异类”,王小波是一个聪明睿智的人,一个有着抗争精神的“文坛外高手”,在他的散文集《沉默的大多数》中,收录了他大部分关于对中国文学、艺术、科学、道德的理性认识,在诙谐幽默的话语中透析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真理的渴望,对理性的追求。

王小波是荒谬时代里的一个异端,他的散文创作是对伪权威的蔑视,伪崇高的痛斥,无知的洞察,让读者看清无数美好的词汇如道德、伦理、国学等组成的迷阵,读懂“女权主义”、“思想工作”、“青春无悔”等华丽伪装的实质。鉴于此,笔者通过研究王小波散文,从反“权威”、反“崇高”、反愚昧三个方面入手,试图解读、评价王小波散文的当代审美价值,以期为客观、全面的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一、反“权威”——以个体生命的尊严来反对哲人王的权威 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谁也无权命令别人信仰什么,或剥夺别人随心所欲思考的权力,人们拥有讨论所有问题的自由”。为此,他成为第一位因追求思想自由而殉道的哲人,至死捍卫尊严和真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恰恰生活在思考被剥夺的时代,“我”的个体常常被“我们”的集体所掩盖,“我们”的生活常常被哲人王的权威所“设置”。

哲人王曾是柏拉图理想化的君主,对此,王小波解释道:“罗素先生攻击柏拉图是始作俑者,给他这样一个罪名: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读了《理想国》,胸中燃烧起万丈雄心,想当莱库格斯或一个哲人王,只可惜对权势的爱好总是使他们误入歧途。这话我想了又想,终于想到,说理想国的爱好者们爱好权势,恐怕不是不当的指责。莱库格斯就不说了,哲人王是[1](P293)什么?就是圣贤啊。”在散文中,王小波不屑于那些自以为是的哲人王,高高在上的圣人,“著迅鲁”的书也不许看的军代表,以及在他散文里的道德说教者等诸多人物,王小波统统将他们归纳为哲人王。

在散文中,王小波给我们勾勒了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哲人王。当“我”转变为“我们”,也就是个体向集体的集中。最终,只有一个哲人王,以“我们”的姿态来代替所有的个体来发言、思考,甚至作决定。譬如:知青插队时,“我插队的地方有军代表管着我们,现在我 收稿时间:2011-12-10 基金项目:巢湖学院2011年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XWY—201103)作者简介:凤卓(1982—),男,巢湖人,巢湖学院教师,华东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与当代传媒。

认为,他们是一批单纯的好人,但我还认为,在我这一生里,再没有谁比他们使我更痛苦过了。他们认为,所谓思想的乐趣,就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用毛泽东思想来占领,早上早请示,[1](P19)晚上晚汇报。”读书时,“我哥哥有一位同学,他在‘文革’里读了几本哲学书,就穿上了一件蓝布大褂,手里掂着红蓝铅笔,在屋里踱来踱去,看着墙上一幅世界地图,考虑起世界革命的战略问题了。这位兄长大概是想要做世界的哲人王,很显然,他是误入歧途了,[1](P112)因为没听说有哪个中国人做了全世界的哲人王。”寥寥几句,一个个妄图设置别人生活,渴望政治权力的哲人王凸显出来。为了争夺“道德批判”的权力,哲人王显出一副全知全能、真理在握的嘴脸,这些声称“救民于水火”的家伙,实际上是极其蔑视个体生命尊严的,他们根本不承认平常人可以按照意愿安排自由生活的权利。

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普遍拥有哲人王情结。不仅阴险狡诈的政客,甚至连“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也对哲人王显赫的地位垂涎三尺。过去,士大夫们最讲究的是“诗言志”、“文载道”,作诗作文自然承载了过多的社会政治工具作用。“五四”以来,在启蒙者笔下批判最多的莫过于古来圣贤们尊拜的仁义道德。耐人寻味的是,捣毁“孔家店”后,现代知识分子恰恰完整保留着这些“道德力量”,为此,他们利用一切冠冕堂皇的言语加以修饰,但仍遵从着这一古老而传统的评价范式。因此,我们不难理解,近现代不少精英以民众的精神导师自居,不惜把自己装饰成一个个哲人王。

王小波对现代知识分子重构道德理想的美梦,不予认同。例如,对于“国学热”、“文化热”,他颇具理性地认为:“我对国学的看法是:这种东西实在厉害。最可怕之处就在那个‘国’字。顶着这个字,谁还敢有不同意见?这种套子套上脖子,想把它再扯下来是枉然的;否则也不至于套了好几千年。它的诱人之处也在这个‘国’字,抢到这个制高点,就可以压制一

[1](P42)切不同意见;所以它对一切想在思想领域里巧取豪夺的不良分子都有莫大的诱惑力。”从“国学热”、“文化热”中,王小波发现了一些试图成为“内圣外王”的圣人,从这些文化热潮表象上洞察到其中暗藏着对权力的凯觑。

王小波积极强调思维的乐趣,对于如孟子、朱熹这些道德体系的制定者并没有好感,强烈反对被灌输某种终极的真理。他认为,“假如历史上曾有一位大智者,一下发现了一切新奇、一切有趣、发现了终极真理,根绝了一切发现的可能性,我就情愿到该智者以前的年代生活。这是因为,假如这种真理已经被发现,人类所能做的事就只剩下了依据这种真理来做[1](P26)价值判断。”知识分子在道德领域内的权威极易成为某种权力的工具,很难成为有价值的思想活动。知识分子不能一味强调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只有潜心做学问,在专业知识领域和智慧上有所成就才算得上称职。

他更加相信,在我们这个社会存在着一个比哲人王更高雅、更聪明,也更成熟的“沉默

[1](P43-44)的大多数”,“不管怎么说,我不想把自己的未来交给任何人,尤其是哲人王。”王小波鄙视伪权威,竭力摒弃道德说教,用异教徒的眼光审视这些人们曾经奉若神灵,不惜用宝贵生命去捍卫的清科戒律,挖掘出它的虚伪本质,以及幕后那些哲人王的嘴脸。

此段引言不妨作为王小波“反权威话语”的时代宣言: “我以为科学和艺术的正途不仅不是去关怀弱势群体,而是应当去冒犯强势群体。使最强的人都感到受了冒犯,那才叫做成就。以爱因斯坦为例,发表相对论就是冒犯所有在世的[1](P447)物理学家,他做得很对。艺术家也当如此,我们才有望看到好文章。”

二、反“崇高”——以个人生命的权利来反对虚伪的崇高 康德说过:“崇高是无形式的,真正的崇高不能含在任何感性形式里,而只能涉及理性

[2]的观念。崇高不存在于自然的事物里,而只能在我们的观念里去寻找。”崇高是人们理性思索的对象,显示了理性的智慧。人性的光辉就在于理性以及运用理性不断完善自我和社会,其最终目的就是个体自由生命的权利。崇高作为一个特殊的审美范畴,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有广大的人民来说,是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怕牺牲的精神,为了他人利益乐于奉献、甘愿牺牲自我的伟大人格。王小波并不拒绝成就“超我”西方史诗般的崇高,只是对中国式的伪崇高大呼反对:“在西方人看来,假设某人做出一份牺牲,可以给自己或他人带来很多幸福,这就是崇高。孟子不是这么说,他的崇高另有根基,远不像洛克的理论那么能服人。他说反对他意见的人(杨朱、墨子)都是禽兽。由此得出了崇高的定义:有种东西,我们说它是崇高,是因为反对它的人都[1](P135)不崇高。”

在崇高的掩饰下,隐藏着太多的荒诞与罪恶。关于这些欺世盗名的“伪崇高”,小波给我们讲述了一件往事:“河里发大水,冲走了一根国家的电线杆。有位知青下水去追,电线杆没捞上来,人却淹死了。这位知青受到表彰,成了革命烈士。这件事在知青中间引起了一点小小的困惑:我们的一条命,到底抵不抵得上一根木头?„„人家告诉我说:国家财产是大义之所在,见到它被水冲走,连想都不要想,就要下水去捞。不要说是木头,就是根稻草,[1](P176)也得跳下水。”这件事至今仍值得深思,一个风华正茂的知青生命与一根木头,关于价值大小的争论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在那个狂躁的社会背景下,多少年轻人作出了“巨大、空无、壮丽”的自我牺牲,而那些“崇高”行为现今看来毫无意义,社会却极力宣传这种虚伪的崇高,鼓舞人们超越个人利益甚至宝贵生命。

几千年来,“崇高”绝对是一个饱含毒液的话语,许多中国人一辈子就是通过这种东西来思考人生、认识世界的。沧海桑田,随着文明的进程,一切都在悄悄地改变,“伪崇高”却未随时代而消亡。1920年,梁启超依旧大声疾呼:以中国的“精神文明”去拯救西方的“物质疲惫”。文革时,瞎浪漫的崇高话语十分狂热,到处喊着口号:“我们要解放全天下三分之二受苦的人,进而解放全人类。„„当时流传着一首红卫兵诗歌《献给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勇士》,写两个红卫兵为了解放全世界,打到了美国,‘战友’为了掩护‘我’,牺牲在白[1](P117-118)宫华丽的台阶上。”王小波认为,这主要功能也就是满足阿Q的情绪,除了消愁解闷,别无他用。多年以后,“伪崇高”仍旧散见于我们的日用话语、街头话语、传媒话语之中,并时时可见。对于经典电影《庐山之恋》中的“崇高格调”,王小波极其反感,男女主角在热恋之中,不是亲昵地说“我爱你”,而是造作地呼唤“I love my motherland”!对于这些有悖正常人性的行为,小波作出辛辣的嘲讽,借用李敖的话说,这些人骨子里有“手淫中华文化,意淫全世界”的政治幻想。

现实生活有太多难以言说的事件和现象,福柯说过:“你以为自己在说话,其实是话在说你。一个人不可能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说明一切。”其中,“话在说你”就是“话在驯服你”或者“你被话驯服”的情形。从“红楼”闺阁中一段日常对话里,王小波发现了问题:“《红楼梦》里林史闺阁中的两个姑娘在大观园里联诗,深更半夜的,联着联着,冒出了颂圣的词句。这件事让我都觉得不好意思:两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躲在后花园里,半夜三更作几句诗,[1](P16)都忘不了颂圣,这叫什么事”。王小波认为这些根深蒂固“融化在血液里”的愚忠思想,正是含在感性形式里的“崇高”的根源,两个姑娘半夜低吟颂圣的诗句,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这本身便是被驯服的“强迫症”。

任何东西都要贴上“崇高”二字,非此即彼、你死我活的“二元对立”思维使人无法摆脱“话在说你”的阴影。王小波云南插队的地方,原是“化外蛮帮”的世外桃源,除了山清水秀之外,还民风纯朴。可是知青上山下乡,父老乡亲除了种地,还在干着另一件吃力的事情:表示自己是有些思想的人,说当时流行的“崇高”话,这对于阴险狡诈的政客易如反掌,对于普通的庄稼汉却极其困难。小波对此有一段精辟表述:“在那个年月里,在会上发言时,先说一句时髦的话语,就是有思想的表示。这件事我们干起来十分轻松,可是老乡们干起来就难了。比方说,我们的班长想对大田里的工作发表意见——这对他来说本没有什么困难,他是个老庄稼人嘛——他的发言要从一句时髦的话语开始,这句话可把他难死了。从他蠕动的嘴唇看来,似要说句‘斗私批修’这样的短语,不怎么难说嘛„„只见他老脸胀的得通红,不住地期期艾艾,豆大的汗珠滚滚而下,但最后还是没有把这句话憋出来,说出来的是:鸡巴哩,地可不是这么一种逑种法嘛!听了这样的妙语,我们赶紧站起来,给他热烈鼓掌。”[1](P163)权力对人的精神控制,剥夺了人自由言说的权力,最终“话在说你”导致了人们精神生活的匮乏。

现实生活本是一地鸡毛,我们大多也是凡人,都有一颗凡心。在平凡的生活中不必刻意地追求“崇高”的格调,下面这句话不妨作为王小波反崇高的独立宣言:

“作为作者,我知道怎么把作品写得格调极高,但是不肯写。对于一件愚蠢的事,你只[1](P348)能唱唱反调。”

三、反愚昧——以科学理性来克制蒙昧无知

古往今来,对于现实社会的矛盾,拥有权力的统治者通常对广大民众采取“愚民”思想专制,制造精神囚笼、思想真空。几千年来,导致的后果必然是:“中国人——尤其是社会的下层——有迷信的传统,在社会动荡、生活有压力时,简直就是渴望迷信。此时有人来装神弄鬼,就会一哄而起,造成大的灾难。这种流行性的迷信之所以可怕,在于它会使群众变

[1](P201)得不可理喻。这是中国文化传统里最深的隐患。”

愚昧社会实践把“愚民”政策发挥到了极致,人们一致认为:一个国家只需一个智者领

[3]袖,一个“英明”的思想者,“他是人民的大救星”取代了“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王小波就曾碰到过很多疯话、傻话:“土炕可以炼钢”,“亩产可以30万斤”,“打鸡血可以强体”,“甩手可以治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愚昧在中华大地便疯狂地蔓延着:“既鼓吹过亩产30万吨钢,也炸过精神原子弹,说得不好听,它就是一座声名狼籍的疯人院。”[1](P15)在那个无理可说的年代,各个派系为了“愚忠”而武斗,多少“开放了的美丽如诗的生命”(路翎语)在那些无足轻重的暴力“革命”中消陨。

理性是人类的一束启蒙之光,它在克服愚昧与无知的过程中举足轻重,反之,战胜愚昧无知又会充实理性本身。崇尚理性,宣传科学,才可以消灭愚昧,推动社会进步。“五四”以来,理性一直困绕着人们的心灵,“刚刚从盲从时代走出不久的知识分子,只是大声吆喝着思想解放、理性启蒙,却全然不知理性还有经验主义与唯理主义之分,以至于不知不觉地被唯理主义所摆布„„王小波相信理性,但他选择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路程,即英美的经验理性。在经验理性的世界里,没有抽象的理念,没有目标的预设,也没有终极的价值,只有

[4] 人们的生活经验和实实在在的现实功利。”王小波极力推崇经验理性大师罗素,在散文中反复地引证罗素的观点:“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他的理性所指不仅是科学知识本身,还有常识,且是生活的常识。这些常识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但最普遍、最具有哲学意义的是关于事物的存在和本质、自然的根本法则、逻辑规律方面的知识。王小波给理性通俗易懂的定义:“理性的关键是凡是不可信的东西就不信„„假如你失去了理性,就会遇到大量令人诧异的新鲜事物,从此迷失在万花筒[1](P53)里。”在他看来,理性意味着不可能“亩产30万斤”,不相信“科学也分血统与种族”,也不会“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科学是一项可以超越人类的崇高事业,“它是如此的清楚、明白、可信,绝不以权威压[1](P207)人,也绝不装神弄鬼”,“科学建立了一种理性的权威,这种权威和以往任何一种权威不同。科学的道理不同于‘夫子曰’,也不同于红头文件。科学家发表的结果,不需要凭借自己的身份要人相信。你可以拿一支笔,一张纸,或者备几件简单的实验器材,马上就可以[1](P207)验证别人的结论。”现实是残酷的,中国的农民仍处于“刀耕火种”时代,干着牲畜一般的重活;荷兰的农民却悠闲地利用风能灌溉、排水,享受着生活。王小波认为:“从任何意义上说,送粪这种工作决不比从低洼里提水更有价值。这种估计本该交给风能去干,犯不

[1](P184)着动用宝贵的人体生物能。”科学技术不仅仅能抵制愚昧,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比任何权力机构、政治集团鼓动的乌托邦都具有现实价值。王小波反对思想的愚昧,宣传科学知识的美好,这在他散文里是贯穿始终的。王小波从不轻易相信他人、传媒、教科书、意识形态所传达给他的既定命题,他有着完善的知识体系和理性批判,正所谓:“你有种美好的信念,我很尊重,但要硬塞给我,我就不那么乐意。”[1](P43)大学老师许倬云的一句话,王小波始终牢记于心:“我现在所教的数学,你们也许一生

[1](P61)都用不到,但我还要教,因为这些知识是好的,应该让你们知道。”是的,科学知识,并非一定有用。仅仅因为知识是好的,好的知识便是破除迷信和愚昧

[1](P102)最强有力的武器。他始终认为:“科学是人创造的事业 ,但它比人类本身更为美好。”科学知识是美好的,正在于它是建立在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基础之上,在信仰与价值的边缘游刃有余。理想化的科学是没有明显鸿沟界限的,知识分子只有自觉地在“大科学”的环

[1](P53)境下思索,才“可以使你生活在过去、未来和现在,使你的生活变的更充实、更有趣。”这样,我们才能够象维特根斯坦一样,作为一个创造精神财富的文化人,在临终时无怨无悔地说:“告诉他们,我度过了极为美好的一生。”

多年以后,当我们与那个狂躁的年代挥手告别且渐行渐远,才思考得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理性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准则,是一切知识分子的生命线。希望终有一天,愚昧将与乌托邦建造的现世“此岸”世界一起被彻底埋葬。

下面这句话不妨作为王小波对“愚昧”的嘲笑:

[5]“在我看来,人生最大的悲哀,在于受愚弄。”“我们曾经经历过乌托邦鼓舞的蓬勃

[1](P308)朝气,只可惜那是一种特殊的愚蠢而已。”

王小波的文字超越了他的生命,甚至超越了他的时代。他是中国当代作家的,对伪权威、伪崇高、愚昧无知进行着无情的嘲弄和解构。他同时也是一位思想启蒙者,警惕、拒绝一切意识形态、道德理想的灌输,追求自由、民主和理性,成为独特的一道文学风景。

王小波曾谈到散文写作的动机:“一个社会里,中年人要负很重的责任,要对社会负责,[1](P2)要对年轻人负责,不能只顾自己。因为这个原故,我开始写杂文。”他勇于担负起一个作家,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职责:独立地观察、思考,真正地“跳出手掌心”,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谋取也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因此,王小波的散文作品以独一无二的想象和特立独行的思想感染了无数读者,像一束穿越时空阻隔的上帝之光,照耀着无数读者的心灵„„

参考文献:

[1]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2] 康德.判断力批判[M].宗白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84—89.

[3] 注:本句摘自歌词,歌曲《东方红》大肆歌颂“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取代了《国际歌》中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让思想冲破牢笼。” [4] 许纪霖.他思故他在——王小波的思想世界[A].王毅.不再沉默—— 人文学者论王小波[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39.

[5] 王小波.似水流年[A].王小波文集(一)[C].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181.

Rebellion and Beyond: Contemporary aesthetic value of Wang Xiaobo ’s prose

Feng Zhuo

Zhang Daocai

(Department of Chinese,Chaohu College Chaohu Anhui 238000)[Abstract]Wang Xiaobo, a famous contemporary writer, unknown during his lifetime, but famously after his death.Wang Xiaobo prose’s profound thinking and unique style, revealing his desire for freedom, democracy and scientific.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terpret alien natuere of Wang Xiaobo’s prose, by Wang Xiaobo’s confrontational approach of anti-authority, anti-noble, anti-ignorance, trying to evaluate contemporary aesthetic value of Wang Xiaobo’s prose objectively and justly.[Key words]Wang Xiaobo;prose;anti-authority;anti-noble;anti-ignorance

作者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安徽省巢湖学院

邮编:238000 联系电话:0565—2600176

手机:*** 电子邮箱:fengzhuo2005@163.com

第三篇:雷锋精神时代意义

论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

雷锋(1940——1962)同志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毛主席曾说过:“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学习。

雷锋精神的价值理想是真、善、美的统一。在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理想层面上,雷锋精神所蕴涵的一般价值目标是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特征,对于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来说,它蕴含着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蕴含着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从社会对个人所规定的责任和使命的层面上看,雷锋精神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雷锋精神最核心的价值理念。雷锋精神所体现的集体主义价值理想,是在集体中实现个人价值、在个人价值的实现中提升集体价值的双赢互动理想。正如雷锋所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正是实现社会和个人“两个价值目标”完美统一的有效路径。

价值的现实是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价值现实是雷锋精神最本质的价值属性,是其理想性的价值规定达到客观化、现实化的一种价值事实,是一种实然性价值存在。可以从“质” 和“量”的层面上分析。雷锋精神价值现实的“质”是指雷锋精神所具有的先进性的内在价值,在其现实性上所达到的最佳价值境界。雷锋精神价值现实的“量”,是指它所具有的价值功能在现实中所能达到的客观效度。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弘扬雷锋精神,达到义务与权利、为社会、他人与有益于自身的统一,就必须把握雷锋精神“质”和“量”的规定性,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紧密结合起来。

价值的实践是知与行的统一。遵循知行统一原则,关键在于把握实践这个中心环节。实践是知之源泉和动力,是检验其知是否具有真理性和行为是否符合真理要求的唯一标准。同时也要德才统一,“德”是前提,是方向,它决定着“才”的价值实践程度。

价值的维度是历史与空间的延伸。雷锋精神的产生和发展既是一个历史过程,又是一个由个别到普遍、由局部向全局辐射的过程。每年的三月份是学雷锋的日子,且学雷锋已经陪中国人民走过了49个春秋,也出现一批又一批的活雷锋,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骄傲”的那些英雄们,还有我们不知道的无名英雄们。

可是,在当今市场经济下,人们追求利益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有些人不但缺乏那些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外,连一些基本的道德也不存在,近年来的“三聚氰胺”“染色馒头”“发霉豆芽”等等。。这些商家为了得到最高的利益,侵害消费者的权利,这种行为与雷锋精神的“真,善,美”完全脱轨。更搞笑的是听过一则报道:说某地的一家派出所在值班期间突然来了一个中年男子,说自己在某天在马路上扶了一位老人,那老人说会让感谢他的,他就扶起了这位老人,第二天这位男子就跑到这派出所要一面乐于助人锦旗。这报导听完后一开始就感觉好笑,可是再想想,如果这位老人不答应或者没表态要感谢这个男子的话,这男子还会去扶这老人吗?其实扶一位老人是一件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事了,可是又有另外一种情况出现了,在马路上扶老太太一定要有一个证人才敢扶了,因为现在的社会中,有很多老人是“扶”不起的,像徐老太太这样的人也不少。因为这样的彭宇案,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焦虑。因为乐于助人也会造成自己巨大的麻烦,像这位徐老太太,如果知道会是这样的一位老人,还有谁敢扶。因为这件的事情报导出来了,现在的人都会有种顾虑了。我们要唤醒雷锋精神,不能再让英雄流泪。我们需要的仍是一个公平,公正,爱恨分明,是非分明的和谐社会。这样也许就不会发生小悦悦的悲剧了,而对于那些过路的人除了一些道德的谴责,其他还能怎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经济的发展有着两面性。可能社会压力过大,人们有时候会把道德先放在一边。虽然每年的三月份是学雷锋日,可是学雷锋真的就在三月份吗?答案是否定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地区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风范,不培育文明风尚,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我们时刻要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助人为乐,这真的是很正确的,每当帮助别人后不管有没得到赞赏,自己内心还是会很愉快的。

可是现在有很多人怀疑雷锋做好事不是很真实,可是我想说的是,不管是真是假,我们学习的不但是雷锋的人,更重要的是学习雷锋的那精神,毕竟雷锋走了很久了,可是这种精神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虽然有些人做好事是为了名和利,有些人做好事被伤害,但是,世界上还是好人多的,雷锋精神在当今仍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我们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因此,全社会学习雷锋精神,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仍然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的时代意义,不仅不可忽略,而且应当大张旗鼓地弘扬光大。

思政3班

李林

第四篇:话语之间杂文随笔

即使每天说了很多很多的话,也还是想要和人说话。

今天久违地去了很远的一个书店,试图在里面找到自己可能会买的书本,但是在里面待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发现他的书变得越来越少了。如果书店不能和咖啡厅结合在一起,仿佛就无法赚钱。如果不能给人们提供看书的环境,就无法吸引人们停留。但是如果所有人都在此停留,这里就会变成一个凝固的空间。

困于书架之间,静静地寻找自己的位置。应该寻找的教科书,却被一本随笔给吸引住了,关于两个人在充满机遇的年代所经历的动荡人生。也来不及去看其他的教科书,急匆匆地买单后就离开书店了。手机一直保持在低电量状态,恰好可以开始读书。

我好像总是在隐藏着心里所想,明明是很珍惜的东西,却因为别的托词而隐藏自己内心的想法。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也很想过自己的人生,也无关乎未来好多年后的变化,而是当下的这一刻。说实话好像很难想象十几年后自己的模样,但是如果一直保持行走,渐渐地就能看见雏形了。我隐藏了自己内心的想法,是因为我知道他们也只需要钱,也只想要钱,好像爱与关怀都是只有钱才能体现,只有钱才能解决。而他们之间的问题,明明是出于感情的缺失,却总要将责任归咎于我。不由得思考,是因为我的出走使得他们越来越疏远,还是因为他们的逼迫才使得我越来越想逃离?

一个反循环。如果这些事情真的都能用钱解决就好了,可惜并不是的。一切都是因为虚荣心作祟,永远有更好的,当你满足了一样东西,达到某个程度的时候,你就会奢求更多。所以让大家动荡的除了无法交流的无效沟通之外,还有就是永不满足的目的。虽然大家都在说话,也没有在说谎,但是却没有言语能进入对方的大脑里面,他们疯狂地叫喊着我明白,但是站在我这里来看,他们什么都不明白,而我由于词穷的原因,也无法使他们了解。

太糟糕了。为什么他们总是希望我能解决一切的事情?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是处处退让。退到某个边界,自我就会开始消失掉了。

其实我并不想成为与他们一样的人,但是因为麻烦,因为过分的徒劳无功,我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今天即使已经说过很多话,也还是很想找人倾诉。

第五篇:小时代的经典话语

1、“我并不是因为你从小就有宝马车接送而喜欢你,我也不是因为你的LV包包而喜欢你,我更不是因为你送了我D&G的靴子而喜欢你。就算你没有一分钱,我也喜欢你。”

2、白光四下流淌,逐渐炎热起来的空旷街道像是一步黑白默片。无限膨胀开来的寂静。

3、惆怅的青春,叛逆的岁月,发酵成一碗青绿色的草汁,倒进心脏里。

4、但是生活永远不是连续剧。它不会再应该浪漫的时候,响起煽情的音乐;它不会再男主角深情告白的时候,就让女主角浓烈的回应;它不会再这样需要温柔和甜蜜的时刻,就打翻一杯浓浓的蜂蜜。

5、当青春变成旧照片,当旧照片变成回忆,当我们终于站在分叉的路口,孤独,失望,彷徨,残忍,上帝打开了那扇窗,叫做成长的大门。

6、当我们都认为,人生已经出现坏的不能再坏的局面的时候,上帝总有办法超越我们的想象,把一切弄得更加腐烂。我们这群人,从小一起,分享着彼此的秘密、喜悦、悲伤、痛苦

7、对于喜欢你的人,你的小缺点小任性都是可爱的,对于不喜欢你的人,你的小清新小优雅都是做作。——顾里

8、各种各样的人以电波为介质,通过这个我们暴露在身体之外的心脏,寻找到我们链接上我们,轻易地摇撼着我们原本平静的世界。

9、顾里想了想,说:“那还是琼瑶剧吧,郭敬明的主角哪个不是死了的,他的心里一定极其阴暗变态,他的童年一定充满了阴影和扭曲。”

10、很多时候,我们的人生,就像是电影里配乐的叙事片段镜头从我们身上一个一个地切过去,然后转了一圈,又切回来没有对白,没有台词,我们沉默地出现在这些被音乐覆盖着的镜头里。

11、巨大的月亮把白天蒸发起来的欲望照的透彻。银白色的月光把一切丑恶的东西都分刷成象牙白。

12、连续数十场的暴雨。每天早上都是电闪雷鸣。巨大的闪电和雷声,像是长着尖利长指甲的手,硬生生撕扯着每个人的耳膜。每一声爆炸性的雷声,都像是黑暗里突然甩过来的一个重重的耳光。

13、没有人能替你承受痛苦,也没有人能拿走你的坚强。——顾里

14、没有物质的爱情只是虚弱的幌子,被风一吹,甚至不用风吹,缓慢走动几步就是一盘散沙。

15、每个人每个人……包括我自己,都有愚蠢透顶的时候,正因为如此,每个人都应该要有一次被原谅的权利。——顾里

16、每一天都有无数的人涌入这个飞快旋转的城市——带着他们的宏伟蓝图,或者肥皂泡的白日梦想;每一天,也有无数的人离开这个生硬冷漠的城市的摩天大楼组成的森林——留下他们的眼泪。

17、你被失望拖进深渊,你被疾病拉进坟墓,你被挫折践踏得体无完肤,你被嘲笑、被讽刺、被讨厌、被怨恨、被轻视、被放弃。但是我们却总是在内心里保留着希望,保留着不甘心放弃的跳动的心。我们依然在大大的绝望里小小地努力着。而这种不想放弃的心情,它们变成无边黑暗里的小小星辰。——崇光

18、你要相信世界上一定有你的爱人,无论你此刻正被光芒环绕被掌声淹没,还是当时你正孤独地走在寒冷的街道上被大雨淋湿,无论是飘着小雪的清晨,还是被热浪炙烤的黄昏,他一定会穿越这个世界上汹涌着的人群,他一一的走过他们,走向你。——崇光

19、你知道吗,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的,一场又一场,永远无休止的闹剧。

20、平静地穿梭于世界上空的电波。磁流。讯号。它们从不同的地方漫延而来,越过无数陌生人的头顶,越过无数块荒凉或者繁华的土地,然后传递进我们的手机里。

21、青春是终将腐朽的,时间对谁都公平,谁都只有这几年新鲜,谁都输不起。——顾里

22、如果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以前另一种未知的可能性的话,那么在大学围墙范围内,这一场追逐大战,谁先遇到谁,都可以导致完全不同的结局。这就像有人在转盘里撒下一大把钢珠,在转盘没有停下来之前,谁都不知道最后的赢家会是谁。

23、如果我们的生活是一部电影,或者说是一部高潮迭起的连续剧。那么,在这样的时刻,一定会有非常伤感的背景音乐缓慢地从画面上浮现出来。那些伤感的钢琴曲,或者悲怆的大提琴,把我们的悲伤和难过,渲染放大知道称满一整个天地。在这样持续不断的,敲打在人胸腔上的音乐中。

24、如果我们都是孩子,就可以留恋在时光的原地,坐在一起一边听那些永不老去的故事一边漫漫皓首。

25、莎士比亚说,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美精致,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没有什么能逃过他横扫的镰刀。

26、上海没有秋天。往往是夏天一过去,下几场大雨,然后整个城市就开始飕飕地冒汗气。冬天迅速地在地上打几个滚,于是一切都变成冷冰冰的样子。

27、时间的齿轮从未停止转动,他用一种最冷酷和理智的方式,让每个生命得以平行前进。

28、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流逝告别。我们慢慢地走向一个被上帝作记号的地点。

29、他漆黑的头发遮住了年轻偶像的面容,也遮住了他对这个世界巨大的失望。

30、头顶巨大的黄色月亮,把流动着的光芒,均匀地涂抹在黑暗的茂密树林里。

31、——我多想和他在一起。——我多想和在像从前一样,在一起。

32、我们的生命存在于这样的小小的、拥挤的、温暖的时代之中庞大的背景音乐,悠扬地回荡在整个上海,为这个繁华的时代点缀着金边。还有更多我们并不知道的时间,我们未曾看见的场所,这个时代并未停止转动。它用一种最冷酷和理智的方式,让每一个人的生命平行前进。

33、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里,漫天漂浮的宇宙尘埃和星河的光尘,我们是比在些还要渺小的存在。你并不知道生活在什么时候就突然改变方向,陷入墨水一般浓稠的黑暗里去。你被失望拖进深远,你被疾病拉进坟墓,你被挫折践踏得体无完肤,你被嘲笑,被讽刺,被讨厌,被怨恨,被放弃。但是我们却总是在内心里保留着希望,保留着不甘心放弃的跳动的心。我们依然在大大的绝望里小小地努力着。这种不想放弃的心情,它们变成无边黑暗里的小小星辰。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

34、我们永远都在崇拜着那些闪闪发亮的人。我们永远觉得他们像是神祗一样的存在。他们用强大而无可抗拒的魅力和力量征服着世界。但是我们永远不知道,他们用什么样的代价,去换来了闪亮的人生。

35、我走出黑暗的展厅,窗外是南京西路逼人的奢华气息。无数高级轿车从面前开过去。那些从橱窗里发射出来的物质光芒,几乎要刺瞎人的眼睛。这是上海最顶级的地段,也是上海最冷漠的区域。这里的人们内心都怀着剧烈的嫉妒和仇恨,这些浓烈而扎实的恨,是上帝仍给这个上海顶级区域里的一枚枚炸弹,没有人能够幸免,所有人都在持续不断的轰隆声里,血肉横飞,魂飞魄散。

36、我坐在客厅里流眼泪,虽然没有哭出声,但是中途差点被渗透到鼻腔里的眼泪给活活呛死。

37、夕阳的光线像是被风吹散一般迅速消失,正如同再也回不去的美好年华。那感觉,像是一个时代最后的剧中。

38、心脏上像是瞬间破土而出一颗疯狂生长的巨大食人花,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就用它肥硕的枝叶遮盖了所有的光线,巨大的黑暗里,无数带刺的藤蔓缠绕攫紧我的喉咙。

39、胸腔里翻腾的哽咽和刺痛,都被用力地压进身体的内部。像是月球上剧烈的陨石撞击,或者赤红色蘑菇云的爆炸,被真空阻隔之后,万籁俱寂,空洞无声。

40、旋转着的,五彩缤纷的物质世界。等价交换的,最残酷的也最公平的寒冷人间。

41、血肉横飞只是开始而已。魂飞魄散才是真正的好戏。当然,我们都知道,我们热爱生活中这样刺激有跌宕的drama。

42、也许我们最终都会成长为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模样,但在此之前,面对黑暗无边,让我与你并肩。

43、夜晚沉睡的大陆,无数的肮脏秘密和扭曲的欲望,从潮湿的地面破土而出,他们把湿淋淋的黑色触手甩向天空,抓紧后,用力拔天幕拉垮。

44、一整个小小的宇宙里,有整个小小的时代。

45、隐约的一种直觉,让我感觉像是光脚走在一片长满水草的潜水湖泊里,不知道哪一步,就会突然沉进深水谭里去,被冷水灌进喉咙,被水草缠住脚腕,拉向黑暗的水底。

46、有时候女人需要一个男人,就像逃机者需要降落伞,如果此时此刻他不在,那么以后他也不必在了。——顾里

47、又是这样漫长而灰蒙蒙的冬季,我们的爱,恨,感动,伤怀。我们的过去,我们的现在,我们无限遥远的未来。我们呼朋引伴的草绿时代,我们促膝长谈的漫漫长夜。

48、源源不绝的泪水混合着无法排遣的沮丧心情,不断地从我身体里流出来。我觉得自己像是一座超过水位线的巨大水库。整个身体里都是满满的泪水。

49、在我们平凡而又微茫的生活里,并不是只有轻松的欢笑和捧腹的乐趣。在时光日复一日的缓慢推进里,有很多痛苦就像是图钉一样,随着滚滚而过的车轮被扎进我们的心中。

下载凤卓 《王小波杂文话语的时代意义》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凤卓 《王小波杂文话语的时代意义》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学说相结合的实践性产物,是一种文化的继承和升华。研究雷锋精神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问题,对于继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建......

    万隆会议的时代意义

    当代世界政治与国际关系 万隆会议的时代意义摘要:1955 年4 月18-24 日,由29个国家参加的在印尼名城万隆召开的第一次完全由亚非国家发起和举办同时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

    微时代的意义

    微时代,即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 140字微博的流行,促进阅读进入“微时代”,人们在身体力行地写微博、读微博之后,恍然发现,原来传播交流信息......

    王小波与王朔的杂文随笔(5篇)

    王小波不是一位高不可攀的伟大作家,但我对他情有独钟,读他的作品,总觉得很愉快,亲切,有一种兄弟般的认同感。初次读到王小波的小说,有一种惊喜之感,觉得他很特别,有趣。有趣,大概是王......

    深圳市卓影时代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卓影公司简介 深圳市卓影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专业影视3D、4D、5D设备科研、开发、生产为一体化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具有独特的4D、5D特效影院策划设计、特效影院银幕、立......

    长征精神及其时代意义

    长征精神及其时代意义长征精神及其时代意义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谱写的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中华民族极......

    论孔繁森的时代意义

    响应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号召,一个向孔繁森同志学习的热潮正在全党和全国兴起。在学习中,许多同志思考着这样一些问题:孔繁森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有什么普遍意义?在......

    论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

    论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 姓名: 毛英 11级经济学1班 学号:11040125 时代在变,“雷锋”也在变。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时代精神。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社会日益多元化,个人意识觉醒,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