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小波与王朔的杂文随笔
王小波不是一位高不可攀的伟大作家,但我对他情有独钟,读他的作品,总觉得很愉快,亲切,有一种兄弟般的认同感。初次读到王小波的小说,有一种惊喜之感,觉得他很特别,有趣。有趣,大概是王小波作品给人的最大印象吧。但有趣其实不足以形容他,他还很浪漫,真诚;他的小说有很好的想象力,充满了自由精神,以及一种知识分子的智性和些许诗意。能兼具诗意与智性的作家不多,王小波是一个,当然高度如何另说。王小波受外国小说影响比较大,语言、思维都是,所以他的语言有点翻译腔的感觉。但我喜欢他的语言风格,很有意思,而且别具一格。可惜他的古文功底不是很好,文字上少了些韵味,否则是可能成文体家的。他的《时代三部曲》是世界性的作品,而其中我以为《青铜时代》写得最好,最有想象力。《黄金时代》结构精致,并已开始形成王小波式的语言风格,但有些地方感觉仍有点生硬。
王小波与王朔经常被相提并论,可能是因为两人都在北京,又都姓王,又都很幽默。但两人其实很不一样,即使幽默也幽默得不一样。王小波的幽默有一种荒诞意味,王朔的幽默则更多的是滑稽和讽刺。王小波的感觉像个诗人又像个知识分子,王朔的感觉则像个野孩子,他的文字中有一种直率和粗野,还有一种流氓气,是王小波所没有的。同样的,王小波的智性与诗意,也是王朔所没有的。王朔很聪明,但聪明不等于有智性,所谓智性通常指向哲学式的思考。王朔的小说我只看过一些,比较喜欢的是《动物凶猛》、《我是你爸爸》和《顽主》。《顽主》系列除了第一篇其余都很糟。他的小说蛮好看,好看不是因为故事讲得好,而是因为语言很带感,有活力,读着痛快,但是只有快感而无美感。鲁迅的文字读着也痛快,快感与美感兼具。
第二篇:王朔语录
王朔语录
1、多一分远见,就少一分刺激。
2、生活不能改变,我就改变,谁也甭想破坏我的好心情。
3、这海滩由于荒芜而显得苍凉空旷,天低水阔,海风遒劲。海水象呼吸一样有节奏地把清波碧浪一道道推上岸来,似在笑容可掬地邀请:来,让我为你洗涤。得不到回应,一步步退回,消逝、湮灭;继而又笑盈盈地走上岸来,周而复始,盛情不衰。远处海水波晃鳞闪,跳跃不休,也象万千人头攒昂。搔首弄姿,各执一态;恋恋不舍,生生不息。站在这情意感人的大海面前,我涕泗滂沱。
4、人在里面吃饭睡觉谈笑走动如同置身舞台。视野相当开放,内心却紧张,明白意识随时受到外来目光的观看,一举一动都含了演戏成分,生活场面不知不觉沾染了戏剧性,成就感挫折感分外强烈,很多事情都像是特意为不在场的第三者发生的。
5、敢于对抗所有人,把梦做到底,是一种做人的极致。
6、观众很可爱,观众能吃粗粮。
7、那天,是初夏,阳光很好,眼前有氤氲的光雾,我走在这之中一下腿就软了,用小资产阶级女性夸张的强调形容,我认为我是崩溃了。当然我没倒下,躺在当街,还在走,(www.xiexiebang.com)但脑子里轰然而至的都是些飞快的短问句:我在这儿干吗呢?我这就算——活出来了?我想要的就是这——眼前的一切?
8、那是一个明白无误的虚点,像袜子上的一个洞,别人看不到,我自己心知肚明:我标榜的那一路小说其实是在简化生活。
9、有的事你越拿它当事它就越是事,如果我们长时间凝望一面下垂的旗帜,它就会徐徐飘动;如果我们长时间凝望一棵树,树叶间就会出现一双和我们对视的眼睛;如果我们长时间凝望一座高楼,它就会向我们倒过来。
10、青春的岁月像条河,流着流着就成浑汤了。
11、什么也瞧不见还站在那瞧,仰着脖子,瞪着白内障,这叫信仰。
12、那些貌似热情的话都是开涮。这种涮人的恶癖基于一种根深蒂固的优越感。是的,自以为了不起,有折腾劲儿少立身之才,沦入社会底层而不自知,肉烂嘴不烂,于话语中维持自大,像活在梦里,依旧卓尔不群,睥睨众生。是爱装大个儿的,是流氓假仗义,也有点不甘寂寞,然而,还就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笑容可掬的所谓小人物。
13、石静淡妆素裹出现在我面前,她后面跟着董延平。石静向我移步走来,她晶莹透明,肤若蝉翼,她的眼睛象浸于一缸清水的雨花石,纯净滑润…… 我面无表情地望着她——我已经无法作出任何表示了,连笑一下也是不可能的,另有一种东西还是自由的,它从我眼中流出,淌过我毫无知觉的面颊,点点滴在那只向我伸来的美丽的手……
14、识的大门这就等于向我们开了条缝,新词汇瀑布般倾泻在我们这些孩子头上,从黑板、书、歌、阿姨和大孩子的嘴里一进而出。那是一个神奇的过程,纷纷扬扬的世界被笔划繁复的文字重组,每一件形象分明的物体都有一个单线条的缩写,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念头都有命名,一提便知。那时我才知自己有多渺小,在人类活动中所占的份额之少,一些词完全与我无关,写出来望而生畏,每个字都认识,联在一起不明就里。
15、死一王小波,把人王小波抬出来供出来,你别招人王小波讨厌了。
16、我认为批评不分善意批评和恶意批评的,你一定要善意的批评实际上就等于是不让人批评。
17、割了鸡巴敬神,神也得罪了,自己也疼死了。
18、我养过一只苍蝇,一冬天往玻璃上撞,春天我打开窗户,它经过窗口就掉下来,我说,你丫装什么呀?它说:不习惯。
19、韩寒老实说作品也不行,整个80后没有立得住的作品,都别吹牛逼了,少年意气写些东西。
20、中央台的春节晚会多次啊!吐了好几年不能再看了。那还不如东北农民过年呢!大红大绿多土啊!他们真的特别可笑,以为大红大绿是中国人。……你看春节晚会一开始,金光闪闪,你看那帮女的都跟姨太太似的。
21、我说张艺谋是搞装修的,你不能说装修有问题,什么都需要装修呀。而且刻薄不刻薄,您听着,您不爱听您就不听。这是我对他的看法,我不能对他有看法呀?
22、“保育院阿姨太凶,爸爸妈妈有点陌生,好吃的东西总是太少,小朋友们动不动翻脸,这生活听上去不尽如人意,但总比没有强。虽然不是我自己选的,既然在29号院里开了头,省事的办法就是在这儿继续下去。”
23、每到这时,就会有一个人跳上我的床,双脚夹住我,拎起毛衣袖子凭空那么一拔,我便两耳生风眼泪汪汪地大白于天下。从记事起我们就不住在一起。很多年我不知道她的下落,后来才发现她只在夜间出现,天一亮又消失了。
24、草根就没有话语权吗?是沉默大多数吗?不是皇家生下来的都是草根,我这样理解。你怎么理解?
25、标准必须攥在自己手里,我觉得好就好。我把标准交给你了,你还不把我弄死了,我还得听。我还真不信这个了,我走个人路线,我就不跟你们同流合污,跟谁都不是一头的。
26、我前些年一直演一个北京流氓王朔,其实我不是。我是一个有美德的人,我内心真的很美,我没有害过人,没有对不起人。我没有欺负过比我弱小的人。
27、我们东方人从来都是把肉体和灵魂看成反比关系,肉体越堕落灵魂越有得救的可能。
28、我压根儿对文学没什么认识,不知道什么是文学,自己想自己写。说实在文学的认识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没有什么标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标准。
29、这人太讨厌了,不接电话就是告你我不爱接我就不能让他觉得有志者事竟成。
30、《满城尽带黄金甲》我没看。地主才认为金子是最好的,就跟镶了一口大金牙似的,土鳖。国产的SB大片我不看。
31、成名以后特别没劲,那是一帮什么人呀?是一帮幸运儿,都没什么真才实学,包括我。
32、本来挺浅一池子水,前两年开始往外冒所谓国产商业大片;所谓美元上了千万的,亚洲一线红人到齐的,吊起来打的,宣传忠孝节义的。遭到狂宣,争挂票房红旗,好像中国人忽然会拍电影了,忽然爱看电影了。
33、张艺谋是第一个买我剧本的人,我过去说他臭大粪其实很不应该,我的做法有愧于他,他对我说实在的是很好的。
34、一个人在餐馆里夸赞一道菜可口并不是说他想留下来当厨师。
35、余秋雨在文学界真的不入流,写点游记,那叫作家吗?一个小说没写过,你配称作家吗?散文作家,青春作家,我觉得余秋雨已经是一个不青春的青春作家了。还来这一套,席慕容他们早搞过了,比你搞得地道多了。
36、游泳游得快,来到这世上,不能白活,来无影去无踪,像个孑孓随生随灭。用某人文绉绉的话说:如何理解自己的偶在。大白话就是:我为什么这德性。
37、我从小就是一个坏孩子,他们一直骂我,说你丫一个傻逼。我从来没认为我正确过,正确只有一个,大家都在穷其一生在错误中寻找,谁正确过,谁也没正确过。我们都在错误中。我们首先认为我们是错误的,才能校正自己。
38、尾随不是开悟的办法。
39、认为自己是从那儿出身的,一身习气莫不源于此。到今天我仍然能感到那个地方的旧风气在我性格中打下的烙印,一遇到事,那些东西就从骨子里往外冒。……是什么鸟变的就是什么鸟。
40、全国一年只放一部电影,大片和大片还互相躲呢。放俩,今年就太热闹了。没什么见识的小报记者就得满世界嚷嚷有擂台。还不如样板戏呢,那还八个呢。
41、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小的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但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
42、平时大家都装,不装早打出脑浆子来了。社会,就是一帮人在那儿装呢,谁不装,有人找你聊。人类就是装着装着,才进步的啊。
43、女人就像眼镜,度数不合适,继续戴着只会损坏视力。
44、人挡着我,我就给人跪下我不惯着自己。
45、天暗下来,路上行人断迹,操场上打篮球的人也走了。他很难再让人发现了。眼泪颇着脸蛋流下来,他揪着树叶无声地睫咽,知道父母去了远方。他很怀念保育院,现在应该洗过手坐在桌前吃晚饭了。他把一根树枝上的桃叶揪得净光,树枝一定很疼,吱吱呀呀地小声叫。他不摘桃子,阿姨说过摘桃子不是好孩子,那叫偷。他想当好孩子,却总是像个坏孩子被人追来追去。谁都追他,小朋友追,阿姨追,陈南燕也追——想到这儿他大声哭起来。
46、郭敬明,完全一小偷,怎么那么不要脸?他那帮“粉丝”、小偷团伙的。郭敬明说,我又有名又有钱。你有什么钱呀?别不要脸了,写那点东西能挣几个钱呀?那几百万算钱吗?太可笑了。
47、你必须只有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
48、你还年轻,依然漂亮
49、一帆风顺也是一种乏味。主要还是要看结局,结局可观,过程有些起伏将来都是谈资。
50、阳光明媚的早晨,这双眼睛就会变得毛茸茸的,半遮半掩。直射的晨光会把里面照得一片透明,黑眼珠变成琥珀色,眼白则变得蔚蓝,两种颜色互相融合,再也看不清那里面的想法。这双眼睛是这张脸上最清晰的不分,其余眉毛、鼻子、嘴都像用最硬的5H铅笔在白纸上飞快画出的淡淡线条,一定要在深色的背景下才能托出来。阳光稍一强,肌肤就被打透了,连头发也仿佛褪了色。
51、我曾经以为日子是过不完的,未来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我就呆在我自己的未来,我没有发现自己有什么真正的变化,我的梦想还像小时候一样遥远,唯一不同的是我已经不打算实现它了。
52、你可以驱散任何罩在你身上的阴影。
53、往前看,指日可待;往回看,风驰电掣。这是我对岁月的感受。
54、有趣的人头脑都是开放的,听什么都不大惊小怪。
55、演员们的成名戏是怎么拍的?99%不是睡觉睡出来的。你这孩子不能演戏就不能用,你睡出大天来,你把自己给睡烂咯,都没有用。绝对不比其他行业更黑,都是公开的。
56、有这个词存在,必是有那么一种行为。特别是一些动词,所指一定在每个人的能力内,为什么对我们来说那么陌生,我们到底还能干什么?这激起了我们极大的好奇心。
57、10年之内,张艺谋是斯皮尔伯格,姜文是库布里克,陈凯歌就不要了,他更像一个作家了。
58、孔雀开屏固然好看,但转过去就是屁眼了。
59、我一向反感信念过于执着的人,仅仅自我欺骗也就罢了,往往对别人造成很大的伤害。
60、我照猫画虎学会了很多平时常说的话怎么写:桌子、椅子、吃饭、劳动什么的。还有一些蛮抽象的字眼:社会主义、共产党、国家、革命,因为总听,习以为常,也当作有实物形状的名词不假思索地认识了。写的时候脑中一概浮现出一尊高大魁梧的男人身影,以为这都是关于这男人的不同称呼。
61、你本来信佛,和尚伤了你的心。你本来信基督,教会伤了你的心。你本来什么也不信,自己伤了自己的心。
62、我觉得快乐就是自我陶醉的能力,可以无视现实的,可以省略现实的,可以虚拟现实的,都挺牛掰的。
63、当受到压力时我本能地选择妥协和顺从,宁肯采取阳奉阴违的手段也不挺身站出来说不!因为我从没被人说服过,所以也懒得去寻求别人的理解。人都是顽固不化和自以为是的,相安无事的惟一办法就是欺骗。
第三篇:王朔经典语录
语不惊人死不休 王朔各个时代的经典语录
1、你演得很好啊,装纯,本来就是你的路子。
2、观众很可爱,观众能吃粗粮。
3、平时大家都装,不装早打出脑浆子来了。社会,就是一帮人在那儿装呢,谁不装,有人找你聊。人类就是装着装着,才进步的啊。
3、人挡着我,我就给人跪下———我不惯着自己。
4、这人太讨厌了,不接电话就是告你我不爱接———我就不能让他觉得有志者事竟成。——以上来自《梦想照进现实》
5、全国一年只放一部电影,大片和大片还互相躲呢。放俩,今年就太热闹了。没什么见识的小报记者就得满世界嚷嚷有擂台。还不如样板戏呢,那还八个呢。
6、本来挺浅一池子水,前两年开始往外冒所谓国产商业大片——所谓美元上了千万的,亚洲一线红人到齐的,吊起来打的,宣传忠孝节义的。遭到狂宣,争挂票房红旗,好象中国人忽然会拍电影了,忽然爱看电影了。
7、我觉得贾樟柯同志成熟得太快了,他的访谈已经超过了他的电影。他越坚定自己要什么,越像一个八十年代的校园精英,无比正确但属于强行跟人民站在一头的。
8、导演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不真实的人,他就是一个总汇,是一个整合资源的人,设计打法的人,相当于部队打仗时的参谋长。司令是制片人。参谋长臭点,司令坚决,士兵英勇,仗还是能打的。
——以上来自《“收获”王朔与孙甘露对话》
9、“那时作家比导演红,一个年轻导演傍上一个好作家,拿着剧本一拍就红了,作品也不寒碜啊。陈凯歌、张艺谋的都是好作家改的。到他们(自己)做的时候,就成了《英雄》。”
10、“我觉得他(张艺谋)风风火火的,从1988年到现在,都20年了,可以歇会儿了,世界你也跑遍了,虚荣你也尝尽了,可以荫庇后人了,你60的人,跟20的人怎么争啊?他怕这个声望下去,而且他是一个陕西人,很倔,你越说我不好,我越做给你看。”
11、“当代中国电影的确缺乏好故事,不过原因不全是编剧能力问题,而是整个中国原创小说的疲软。”为《黄金甲》担任编剧的卞智洪认为,王朔关于剧本和电影关系的评价特别有道理,电影依赖剧本,但编剧不该为剧本差负全责,“即使是在好莱坞,电影也从来都是脱胎于流行小说、经典舞台剧,甚至是翻拍成功电影旧作,很少看到无中生有的东西。”
12、在卞智洪看来,优秀原创故事的稀缺也是张艺谋选择改编《雷雨》拍摄《黄金甲》的原因。“哪个编剧不想改编成熟的小说题材阿,可我们这个时代缺好小说”,卞智洪认可王朔“电影故事不如90年代”的言论,因为“你想想,1985年到1995年那可是中国文坛最活跃的10年,社会处于剧烈的变革时期,思想刚刚从禁锢中解放,王朔说中国电影史上奉献出《阳光灿烂的日子》、《外婆桥》、《红樱桃》、《红粉》的1995年是巅峰的一年,可这哪一部电影后面没有一部成功的小说,说到底,1995年的辉煌是中国小说界黄金十年反映在电影上的‘井喷’”。
13、不过,卞智洪表示,导演才是电影工业的核心,即使在上个世纪末也不能简单说“作家比导演红”,因为“电影依赖于导演对剧本和整个创作团队的掌控力”。好比当年张艺谋也看中了《动物凶猛》,但他最后自认为拍不了,因为气质不符合,这本子到了姜文手上就成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王朔关于现阶段电影的很多问题看得很清楚,对几位导演的评价也有中肯的地方”,但是卞智洪认为导演有探索和创作的职责,也不可能因为缺乏完美的故事就完全停止创作,“王朔他自己都认为自己进入了‘蛰伏期’,其他人更不可能有好作品了啊。有时候不能对所有人苛求太高,王朔本人可以选择蛰伏,但是对其他导演来说,不应该去否定他们继续尝试的努力,裹足不前也总是不对的。”
1、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和你们比起来我们是显得顾虑重重、优柔寡断,这和我们成长的时代的影响有关。我们为个人追求时不像你们那么大胆、一无所有却勇气十足、我认为值就不惜一切;我们考虑问题时更多的是注意到和整个方面的平衡。我们受教育一贯是把个人置于一种渺小的境地。这是我们的悲剧也是我们的习惯,很明白却无能为力。
2、王朔《动物凶猛》——
我感激所处的那个年代,在那个年代学生获得了空前的解放,不必学习那些后来注定要忘掉的无用知识。我很同情现在的学生,他们即便认识到他们是在浪费青春也无计可施。我至今坚持认为人们之所以强迫年轻人读书并以光明的前途诱惑他们仅仅是为了不让他们到街头闹事。
在我少年时代,我的感情并不像标有刻度的咳嗽糖浆瓶子那样易于掌握流量,常常对微不足道的小事反应过分,要么无动于衷,要么摧肝裂胆,其缝隙间不容发丝。这也类同于猛兽,只有关在笼子里是安全的可供观赏,一旦放出,顷刻便对一切生命产生威胁。
我又羞又急,渐渐萌生出一种难以遏制的愤怒,真想抄起个什么沉重结实的东西扔过去,以惊人的“豁啷”一响和满地粉碎的结果来表达我的感情。当然,同我鼎沸欲喷的情绪恰成鲜明对照的就是我身体的一动不动。
本来以为父亲会非难我,孰料他竟意外的态度诚恳,并无疾言厉声,基本属于娓娓动听和循循善诱。他告诫我年轻的时候应该把精力都用到学习上去。要树立远大理想,要有自己人生目标,当然这目标不是别的什么,而是当时惟一的;做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他表示他和其他很多我不认识的人都对抱有殷切期望。似乎他们认定我将来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而这点在当时我自己一点把握也没有。
我一点也不感动,不是施教者不真诚抑或是这道理没有说服力,而是无法再感动了。类似的话我从不同渠道听过不下一千遍,我起码有一次到两百次被感动过,这就像一个只会从空箱子往外掏鸭子的魔术师,你不能回回都对他表示惊奇。另外我也不认为过份吹捧和寄予厚望对一个少年有什么好处,这有强迫一个体弱的人挑重担子的嫌疑,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造就一大批野心家和自大狂。
他们唱的是那个年代很流行的俄国民歌《三套车》,歌词朴素,曲调忧伤。在月朗星疏、四周的山林飒飒作响的深夜,听来使人陡然动情,不禁叹息,无端有遗珠失璧之慨。我至今有所不解;中苏两国的民族经历是那么相似,为什么两国的民歌传达的精神实质那么不同?我们的民歌总是欢快的,要么就是软绵绵的伤感,偶有悲凉也是乘兴而抒,大概我们的人民个个都是天生的乐观主义者所以如此吧。
为什么我还会有难以排遗的寂寞心情和压抑不住的强烈怀念?为什么我会如此激动?如此敏感?如此脆弱?
我在清澈透明的池底翻滚、爬行,惊恐地挥臂蹬腿,想摸着、踩着什么紧硬结实的东西,可手足所到之处,都是一片温情脉脉的空虚,能感到它们沉甸甸、柔韧的存在,可聚散无形,一把抓去,又眼睁睁地看着它们从指缝中泻出、溜走。篇二:王朔语录 王朔:他们能为了拆百姓一幢房子而出动军警武装可他们却可以把数十万平方公里国土拱手相送,他们能为了得到非洲国家对他们的认同可以大把掏银子可他 们却给不了我们孩子一间读书教室,他们能竭尽全力抢救活一个油尽灯枯的老孽障可他们却对国民在异域被残杀显的束手无策。他们这群杂种注定要遗臭万年!王朔语录:
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神马的肾虚口号和远大目标,类似于这种一听就知道在我有生之年实现不了,忽悠傻逼们的东西,我全当臭屎晾着。政府要是爱人 民那就实在点儿,让人民活的舒服点儿、自在点儿、安全点儿,你丫要做不到就换人做,别说没用的,其他都是扯淡。反正我他妈就一钱串子,有钱就有安全感。中国人之间的对话,多数是黑暗和黑暗的对话——在有光的地方见。可惜很多人一辈子没见到过彼此,一直在黑暗中喧嚣,却看不到真实是什么。海明威说当作家要有一个不幸的童年,这个话有点儿意思。准确说不是不幸的童年,而是特殊的童年。特殊的童年经历会促使你有一种特殊的视角来看待世 界,拥有这种视角才能成为个性鲜明的生活记录者。一个好作家心理完全健康是不太可能的,心理健康有时意味着庸俗。国外的卡夫卡,中国的韩寒,都是例子。中国人谈政治就像一群太监讨论性生活多么美好是一个意思。大伙儿有多少见过选票长什么样的举手我看一下?即使见过选票长什么样,能按照自己意愿选举 的再举手看一下?符合条件的全是常委了。这又好比一群穷逼振臂高呼:是金钱如粪土,还是要饭好。不能拥有,只能假装清高了。其实,我们不如闭口不言。国学的牛逼之处无非在于顶着个“国”字,顶着这个字,谁有不同意见就是投敌叛国,卖主求荣,冒天下之大不韪,所以国学才把大家套了好几千年。压制一切,在思想界和知识界巧取豪夺。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主要是看用它来行善,还是用它来行骗。
上帝有仨苹果:一个诱惑了亚当夏娃,存在于他们的欲眼中;一个砸醒了思考中的牛顿,感知它确实存在;第三个握在乔布斯手中,他毫不犹豫地咬了一口,他直觉到上帝存在。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成了一种主义,诠释了完美,用完美和细节去侵占人心。苹果赚的不是钱,是人心。一个伟大的资本主义的私生子。很多人批判乔布斯是资本家,不值得纪念。听说潘十亿先生在乔不死先生死后,说对乔先生最好的纪念是苹果公司马上推出1000元以下的爱疯给大伙儿 用,让每个人都用上爱疯,就是对乔最好的纪念。后网友回复说如果潘十亿盖每平米1000元以内的房子,十几亿中国人民也会纪念潘先生。我仅想说:中国也有 资本家。
最近看了几部电影,都是史诗般的坑爹大作,总是玄幻中带着科幻,科幻中带着魔幻,魔幻中带着言情,言情中带着惊悚,惊悚中带着文艺,文艺中带着武 侠,武侠中带着警匪,警匪中带着悬疑,不伦不类。中国电影,神马玩意?看得睾丸素都要燃烧殆尽了,难道你们丫不觉得骗钱很可耻吗?第n代导演?一坨狗屎。
新锐作家和传统作家的区别是:新锐作家是装逼让傻逼们评价,传统作家是装逼还不让傻逼知道。所以,传统作家现在明显干不过新锐作家。中国亿万劳苦大众辛苦创造的财富,被数百万之众的贪官利用手中的职权,至少巧取豪夺一半,这就是为什么当今亿万劳苦大众辛辛苦苦劳动,却总是处于贫 困状态的根本原因之一,这就是为什么当今虽然经济飞速发展,但贫富悬殊如此之大的根本原因之一。相比中国贪官而言,美国华尔街的贪婪是小儿科。
人骆家辉不过吃碗炸酱面,坐个经济舱,去趟民工子弟学校,咱报纸就不干了。你他妈一中国报纸,贪官不敢报就算了,人家吃穿简单点也碍着你了,非跟你 一起鲍鱼鱼翅同流合污你丫才满意?逼是一样的逼,装上见高低。丫留意天气预报,雷雨天别出门。别和这拨人挨太近,哐铛劈下个分叉儿大雷,容易把你带走。没有谁能在谁的心里永远牛逼,早晚会过期。如果过期了,就不要再去留恋,过期后的思念是一种犯贱。处理过期感情的方法就是把那段过去当成你人生大戏 里弹出来的植入广告,看过了,也买了,买完不适合就退货或者丢掉了。可能这个说法比较没人性,但是起码不会让你难受,只留青春,不留遗憾。
有人看不明白,我闲着也没事儿,给大伙儿说细点儿:50后,基本穷逼,晃悠着;60后,政治年代,多数当官了;70后,赶上改革开放吹满地,发 了;80后,多数50后穷逼的子女,苦逼了;90后和00后,60后和70后的子女,除了富二代就是官二代。环环相扣的,这下明白了吧?苦逼80后的出现 不是无缘无故的。拼爹时代,无论是官二代、富二代还是星二代所犯下得二,根儿上都是上一代的问题。苦心经营的一代们用金钱、名誉、地位换来的不过是二代们的无知、无 耻和无畏。以为开一名车,就可以领跑世界;拎一名包,就可以领袖中国;这般一厢情愿地自封其为未来领袖,其实是被庸俗双规了水货。少年庸俗,则国庸俗。老湿曰:旧民主主义革命加弱者情节在中国电影这条道路上是走不通的。作为一个穷逼,你可千万别去看大片,因为你的票钱可能有一半会被不相干的人赚 走。比如搞装修搞得最好的张艺谋当年拍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假设80块钱一张票,有可能有40块钱是被卖装修材料和卖菊花的人赚走了,这比电影本身更悲 剧。
中国电影想跟国际接轨,跟人家好莱坞打招呼,还得且等呢!中国大片儿,无非就是乱花钱,动辄一两个亿,大手笔大制作,说白了咱的大导演都是搞装修 的,张艺谋是一典型代表,像「黄金甲」其实大部分钱就花在装修上了,剩下的一是买菊花了,一是给那些有名无实的所谓豪华阵容当片酬了。埋单的永远是观众。当代传奇:一个调查前县委副书记贪腐的纪检干部,在其办公室身中11刀死亡,最后被当局认定为自杀。且不说这个神奇的干部到底是神还是外星人,反正 这事儿给科技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异常牛逼的新课题:如何用11刀杀死自己,这很值得研究。虽然他身中11刀,但我认为其死亡的主因应该是咽喉炎,您就信了
吧。
杨澜。她老公。红十字会。中非希望工程。达芬奇。阳光基金。等。很多真相无法还原,是因为人们不愿意接受它。篇三:王朔经典骂人语句有哪些
王朔经典骂人语句有哪些 ? “这哥们儿写东西也不过脑子了!一个那么大岁数的人,混了一辈子,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莫非写武侠就可以这么乱来?”“都说张艺谋的电影歪曲了中国人的形象,我看真正子虚乌有的是金庸,会些拳脚,有意见就把人往死里打,这不是热血男儿,也与浩然正气无关,这是野生动物。”“这些年来,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金庸小说,可说是四大俗。”
———《中国青年报》1999年11月1日《我看金庸》 骂张艺谋 “张艺谋是该灭了,所有人都觉得他是臭大粪,这话现在都在小声说,就差大声说了。要不灭,影响极为恶劣,现在只等待着一个契机。”还特别指出《我的父亲母亲》“极度虚假,假装单纯”。
———《文化月刊》2000年3期《无知怎么了》 骂余秋雨和赵忠祥
“余秋雨、赵忠祥这样先红后紫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成为焦点人物。”王朔总结说道:“公众人物就像公共汽车一样,大家都想上去搭一程。不让搭不成,拒载的后果更不堪设想。每年的文化事业里都要开进这么几辆大公共汽车,大家就都有车搭有饭吃了。而媒体就是卖票的、揽客的、‘管儿局’的。”还是奉劝
他们要“了解交通状况,要想出人头地就要当公共汽车让人搭”。———《文化月刊》2000年3期《无知怎么了》
骂“80”后 2006年6月,沉寂了几年的王朔接受作家孙甘露的采访,痛斥“80后”的无聊。2007年2月,王朔再次高调复出,痛骂“80后”作家是一群无知的“孙子”,并怒骂“80后”作家代表人物郭敬明是“小偷”。范东波冯俊峰
王朔成长史
王朔,一九五八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至今,王朔也不愿讲他是北京人。在王朔出生后不久,他便随着父母来到北京郊区的一个部队大院落户。上中学后,王朔搬进了城,朝阳门的城根下,他和北京的语言发生了直接的交流。在此之前,他对北京文化几乎没什么认识,北京的语言对他来讲是陌生的。
调侃,成为王朔语言最大特色。而调侃本身则是一种不硬也不软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与其说王朔是把它当成了工具,还不如说王朔把它当成了武器。王朔选择了调侃,这样既能化解对方造成的侮辱,又有保护自身尊严的功能,王朔成为人们眼中的披着文化外衣的“痞子流氓”。有人问王朔:“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名利了。”王朔答。就写作本身而言,王朔是个作家,但是他又不是人们心目中所设计的那种作家:人格多伟大,道德多完善,行为多文明,是人类的楷模,灵魂的工程师。他没有那么高的境界。尽管如此,他对文学的贡献仍不可抹煞。#####我是流氓我怕谁 篇四:王小波十大经典语录
王小波十大经典语录
语录一
吃饭喝水性交和发呆,都属天赋人权的范畴。假如人犯了错误,可以用别的方法来惩办,却不能令他不发呆。如不其然,会引起火灾。(《革命时期的爱情》)语录二
我认为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当然我不想把这个标准推荐给别人,但我认为聪明、达观、多知的人,比之别样的人更堪信任。(《思维的乐趣》)语录三
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智能活动里,没有比做价值判断更简单的事了。假如你是只公兔子,就有做出价值判断的能力--大灰狼坏,母兔子好;然而兔子就不知道九九表。此种事实说明,一些缺乏其他能力的人,为什么特别热爱价值的领域。倘若对自己做价值判断,还要付出一些代价;对别人做价值判断,那就太简单、太舒服了。讲出这样粗暴的话来,我的确感到羞愧,但我并不感到抱歉。因为这种人士带给我们的痛苦实在太多了。(《思维的乐趣》)语录四
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们都会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还会有人在走着。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件事,心里就很高兴。(《智慧与国学》)语录五
这个世界自始至终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像我这样的人,一种是不像我这样的人。
语录六
人活在世界上,就如站在一个迷宫面前,有很多的线索,很多岔路,别人东看看,西望望,就都走过去了。但是我们就一定要迷失在里面。这是因为我们渺小的心灵里,容不下一个谜,一点悬而未决的东西。所以我们就把一切疑难放进自己心里,把自己给难死了。
语录七
假如人生活在一种不能抗拒的痛苦中,就会把这种痛苦看作幸福。假如你是一只猪,生
活在暗无天日的猪圈里,就会把在吃猪食看作极大的幸福,因此忘掉早晚要挨一刀。所以猪的记性是被逼成这样子的,不能说是天生的不好。语录八
我呀,坚信每一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该是眼前的世界。眼前的世界无非是些吃喝拉撒睡,难道这就够了吗?还有,我看见有人在制造一些污辱人们智慧的粗糙的东西就愤怒,看见人们在鼓吹动物性的狂欢就要发狂。
语录九
语录十
人活在世界上,快乐和痛苦本就分不清。所以我只求它货真价实。篇五:王朔语录
王朔语录
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神马的肾虚口号和远大目标,类似于这种一听就知道在我有生之年实现不了,忽悠傻逼们的东西,我全当臭屎晾着。政府要是爱人民那就实在点儿,让人民活的舒服点儿、自在点儿、安全点儿,别说没用的,其他都是扯淡。反正我他妈就一钱串子,有钱就有安全感。
中国人之间的对话,多数是黑暗和黑暗的对话——在有光的地方见。可惜很多人一辈子没见到过彼此,一直在黑暗中喧嚣,却看不到真实是什么。
海明威说当作家要有一个不幸的童年,这个话有点儿意思。准确说不是不幸的童年,而是特殊的童年。特殊的童年经历会促使你有一种特殊的视角来看待世界,拥有这种视角才能成为个性鲜明的生活记录者。一个好作家心理完全健康是不太可能的,心理健康有时意味着庸俗。国外的卡夫卡,中国的韩寒,都是例子。
中国人谈政治就像一群太监讨论性生活多么美好是一个意思。大伙儿有多少见过选票长什么样的举手我看一下?即使见过选票长什么样,能按照自己意愿选举的再举手看一下?符合条件的全是常委了。这又好比一群穷逼振臂高呼:是金钱如粪土,还是要饭好。不能拥有,只能假装清高了。其实,我们不如闭口不言。
国学的牛逼之处无非在于顶着个“国”字,顶着这个字,谁有不同意见就是投敌叛国,卖主求荣,冒天下之大不韪,所以国学才把大家套了好几千年。压制一切,在思想界和知识界巧取豪夺。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主要是看用它来行善,还是用它来行骗。
上帝有仨苹果:一个诱惑了亚当夏娃,存在于他们的欲眼中;一个砸醒了思考中的牛顿,感知它确实存在;第三个握在乔布斯手中,他毫不犹豫地咬了一口,他直觉到上帝存在。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成了一种主义,诠释了完美,用完美和细节去侵占人心。苹果赚的不是钱,是人心。一个伟大的资本主义的私生子。
很多人批判乔布斯是资本家,不值得纪念。听说潘十亿先生在乔不死先生死后,说对乔先生最好的纪念是苹果公司马上推出1000元以下的爱疯给大伙儿用,让每个人都用上爱疯,就是对乔最好的纪念。后网友回复说如果潘十亿盖每平米1000元以内的房子,十几亿中国人民也会纪念潘先生。我仅想说:中国也有资本家。
最近看了几部电影,都是史诗般的坑爹大作,总是玄幻中带着科幻,科幻中带着魔幻,魔幻中带着言情,言情中带着惊悚,惊悚中带着文艺,文艺中带着武侠,武侠中带着警匪,警匪中带着悬疑,不伦不类。中国电影,神马玩意?
看得睾丸素都要燃烧殆尽了,难道你们丫不觉得骗钱很可耻吗?第n代导演?一坨狗屎。新锐作家和传统作家的区别是:新锐作家是装逼让傻逼们评价,传统作家是装逼还不让傻逼知道。所以,传统作家现在明显干不过新锐作家。
中国亿万劳苦大众辛苦创造的财富,被数百万之众的贪官利用手中的职权,至少巧取豪夺一半,这就是为什么当今亿万劳苦大众辛辛苦苦劳动,却总是处于贫困状态的根本原因之一,这就是为什么当今虽然经济飞速发展,但贫富悬殊如此之大的根本原因之一。相比中国贪官而言,美国华尔街的贪婪是小儿科。
人骆家辉不过吃碗炸酱面,坐个经济舱,去趟民工子弟学校,咱报纸就不干了。你他妈一中国报纸,贪官不敢报就算了,人家吃穿简单点也碍着你了,非跟你一起鲍鱼鱼翅同流合污你丫才满意?逼是一样的逼,装上见高低。丫留意天气预报,雷雨天别出门。别和这拨人挨太近,哐铛劈下个分叉儿大雷,容易把你带走。
没有谁能在谁的心里永远牛逼,早晚会过期。如果过期了,就不要再去留恋,过期后的思念是一种犯贱。处理过期感情的方法就是把那段过去当成你人生大戏里弹出来的植入广告,看过了,也买了,买完不适合就退货或者丢掉了。可能这个说法比较没人性,但是起码不会让你难受,只留青春,不留遗憾。有人看不明白,我闲着也没事儿,给大伙儿说细点儿:50后,基本穷逼,晃悠着;60后,政治年代,多数当官了;70后,赶上改革开放吹满地,发了;80后,多数50后穷逼的子女,苦逼了;90后和00后,60后和70后的子女,除了富二代就是官二代。环环相扣的,这下明白了吧?苦逼80后的出现不是无缘无故的。拼爹时代,无论是官二代、富二代还是星二代所犯下得二,根儿上都是上一代的问题。苦心经营的一代们用金钱、名誉、地位换来的不过是二代们的无知、无耻和无畏。以为开一名车,就可以领跑世界;拎一名包,就可以领袖中国;这般一厢情愿地自封其为未来领袖,其实是被庸俗双规了水货。少年庸俗,则国庸俗。
老湿曰:旧民主主义革命加弱者情节在中国电影这条道路上是走不通的。作为一个穷逼,你可千万别去看大片,因为你的票钱可能有一半会被不相干的人赚走。比如搞装修搞得最好的张艺谋当年拍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假设80块钱一张票,有可能有40块钱是被卖装修材料和卖菊花的人赚走了,这比电影本身更悲剧。
中国电影想跟国际接轨,跟人家好莱坞打招呼,还得且等呢!中国大片儿,无非就是乱花钱,动辄一两个亿,大手笔大制作,说白了咱的大导演都是搞装修的,张艺谋是一典型代表,像「黄金甲」其实大部分钱就花在装修上了,剩下的一是买菊花了,一是给那些有名无实的所谓豪华阵容当片酬了。埋单的永
远是观众。
当代传奇:一个调查前县委副书记贪腐的纪检干部,在其办公室身中11刀死亡,最后被当局认定为自杀。且不说这个神奇的干部到底是神还是外星人,反正这事儿给科技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异常牛逼的新课题:如何用11刀杀死自己,这很值得研究。虽然他身中11刀,但我认为其死亡的主因应该是咽喉炎,您就信了吧。
杨澜。她老公。红十字会。中非希望工程。达芬奇。阳光基金。等。很多真相无法还原,是因为人们不愿意接受它。
第四篇:王朔经典语录
关于王朔经典语录
关于王朔经典语录1
1、你演得很好啊,装纯,本来就是你的路子。
2、观众很可爱,观众能吃粗粮。
3、平时大家都装,不装早打出脑浆子来了。社会,就是一帮人在那儿装呢,谁不装,有人找你聊。人类就是装着装着,才进步的啊。
3、人挡着我,我就给人跪下———我不惯着自己。
4、这人太讨厌了,不接电话就是告你我不爱接———我就不能让他觉得有志者事竟成。——以上来自《梦想照进现实》
5、全国一年只放一部电影,大片和大片还互相躲呢。放俩,今年就太热闹了。没什么见识的小报记者就得满世界嚷嚷有擂台。还不如样板戏呢,那还八个呢。
6、本来挺浅一池子水,前两年开始往外冒所谓国产商业大片——所谓美元上了千万的,亚洲一线红人到齐的,吊起来打的,宣传忠孝节义的。遭到狂宣,争挂票房红旗,好象中国人忽然会拍电影了,忽然爱看电影了。
7、我觉得贾樟柯同志成熟得太快了,他的访谈已经超过了他的电影。他越坚定自己要什么,越像一个八十年代的.校园精英,无比正确但属于强行跟人民站在一头的。
8、导演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不真实的人,他就是一个总汇,是一个整合资源的人,设计打法的人,相当于部队打仗时的参谋长。司令是制片人。参谋长臭点,司令坚决,士兵英勇,仗还是能打的。
——以上来自《“收获”王朔与孙甘露对话》
9、“那时作家比导演红,一个年轻导演傍上一个好作家,拿着剧本一拍就红了,作品也不寒碜啊。陈凯歌、张艺谋的都是好作家改的。到他们(自己)做的时候,就成了《英雄》。”
10、“我觉得他(张艺谋)风风火火的,从1988年到现在,都了,可以歇会儿了,世界你也跑遍了,虚荣你也尝尽了,可以荫庇后人了,你60的人,跟20的人怎么争啊?他怕这个声望下去,而且他是一个陕西人,很倔,你越说我不好,我越做给你看。”
11、“当代中国电影的确缺乏好故事,不过原因不全是编剧能力问题,而是整个中国原创小说的疲软。”为《黄金甲》担任编剧的卞智洪认为,王朔关于剧本和电影关系的评价特别有道理,电影依赖剧本,但编剧不该为剧本差负全责,“即使是在好莱坞,电影也从来都是脱胎于流行小说、经典舞台剧,甚至是翻拍成功电影旧作,很少看到无中生有的东西。”
12、在卞智洪看来,优秀原创故事的稀缺也是张艺谋选择改编《雷雨》拍摄《黄金甲》。
的原因。“哪个编剧不想改编成熟的小说题材阿,可我们这个时代缺好小说”,卞智洪认可王朔“电影故事不如90年代”的言论,因为“你想想,1985年到1995年那可是中国文坛最活跃的,社会处于剧烈的变革时期,思想刚刚从禁锢中解放,王朔说中国电影史上奉献出《阳光灿烂的日子》、《外婆桥》、《红樱桃》、《红粉》的1995年是巅峰的一年,可这哪一部电影后面没有一部成功的小说,说到底,1995年的辉煌是中国小说界黄金十年反映在电影上的‘井喷’”。
13、不过,卞智洪表示,导演才是电影工业的核心,即使在上个世纪末也不能简单说“作家比导演红”,因为“电影依赖于导演对剧本和整个创作团队的掌控力”。好比当年张艺谋也看中了《动物凶猛》,但他最后自认为拍不了,因为气质不符合,这本子到了姜文手上就成了《阳光灿烂的日子》。“王朔关于现阶段电影的很多问题看得很清楚,对几位导演的评价也有中肯的地方”,但是卞智洪认为导演有探索和创作的职责,也不可能因为缺乏完美的故事就完全停止创作,“王朔他自己都认为自己进入了‘蛰伏期’,其他人更不可能有好作品了啊。有时候不能对所有人苛求太高,王朔本人可以选择蛰伏,但是对其他导演来说,不应该去否定他们继续尝试的努力,裹足不前也总是不对的。”
关于王朔经典语录2
1、王朔是一位思想犀利、言辞锐利的作家,他有很多名言,语出惊人,引人思索,宛若一颗颗耀眼的珠子,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2、在他笔下,把荒诞又真实的人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3、探究这些,或许能为我们的人生带来新的启示。
4、人生的意义止于人生,有不做梦的,没有梦不醒的。
5、人生的最高价值在于生命本身,人类探索生命意义的过程就像是一场梦。
6、人生会有各种各样的遭遇,有时候处境压抑、打击沉重,有时候欢笑开怀、自然逍遥。梦境之中的我们也许会有着无数美好。但如同梦的开端一样,也会存在着醒来的时候。
7、快乐可以源于自己内心,不一定非要抓住什么,不一定要取决于外界的.因素。在不给他人添麻烦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和态度来制造快乐。
8、最困难的是认出来谁是徒具人形的狼。要证明狼吃羊是很容易的,至于怎么吃的羊,那只是技术性的问题
9、有些人或者事情看起来很好,但却可能背后潜藏着不可预知的风险或阴谋。
10、我们必须学会分辨真相和虚伪,并保持高度警觉。
11、如果过分沉醉于手段,最后总把目的忘了。
12、如果一个人过于专注于手段、方法,忽略了最初的目的,那么我们可能会失去方向并最终无法取得实际成果,这是没有意义的。
13、无论是在专业领域还是生活中,我们需要抱着最初的愿景,去选择适当的手段和方法,更加明确和有针对性。
14、我只是喜欢不高兴,不高兴的时候最踏实,看什么都很清楚,不会做出将来可能后悔的事,兴高采烈的时候往往控制不住。
15、人在不高兴的时候,往往就能掌握自己的情绪和场所,更能清醒、理智地看待问题,更好地决策。
16、我们东方人从来都是把肉体和灵魂看成反比关系,肉体越堕落灵魂越有得救的可能。
17、在东方文化观念中,我们将肉体和灵魂看作是两种相反的存在。
18、人的灵魂在肉体受到磨难时,反而会显得更为强大,并获得更多的精神力量。
19、死,就是跟着幻觉去了。濒死,就是一生所有画面涌到眼前,对不起人的,就是地狱;一生无愧,就是天堂。
20、这句话揭示了死亡和人生的本质。
21、死亡之际,人们可能会经历一些短暂的心理体验,如幻觉、回忆等等。濒死之际,我们会回顾自己一生的剪影,并面临相应的结局。
22、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做了不对的事,那么这些体验可能会让他感到非常难受和折磨,就像是进入了地狱。而如果一个人一生都做了善事,那么这些体验可能让他感到非常美好和愉悦,就像是进入了天堂。
23、我们都不同意安逸会使人堕落的观念。我们都出自贫困,看过太多贫困产生的罪恶。
24、我们都明白艰苦奋斗的重要性,但其实安逸也是一种奖励,是辛苦工作后必须要得到的回报。
25、安逸和堕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些缺乏责任感和自律的人才会因为安逸而堕落。
第五篇:王树人杂文随笔
王树人(1843—1908),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十二月生,系福建省霞浦县牙城镇人。又名文锐,字元宾,号雨田,别号云崖山人。清末著名画家,监生。望族门第,书香世家出身。其父王廷珏、秀才,擅长书法;长兄王树屏(1829—19884),号菊石先生,“文章雅正清新”,书法家传,颇具造诣,先后在桃城(三沙)、牙城设私塾学堂教学,堪称牙城教育第一人。受父兄的熏陶,王树人“不凡稚龄,已工书画”。长大后入国子监读书,成为太学生。但参加乡试,屡试不中,遂无意进取,而沉迷于书画。
据民国版《霞浦县志·方技》记载:王树人,字雨田,牙城人。善画,凡翎毛、花卉,所贻手笔,时人重之。
另据民国霞浦县首任知事王邦怀所撰写的《清太学生雨田宗先生传》一记载:雨田宗先生,邑之凤城人也。字树人,别号云崖山人。状魁梧,生有异禀,工书能诗,而于画法尤登峰造极,所绘翎毛花卉及山川岩石之属,涉笔点染脱手如生。每一幅出,得之者珍同拱璧。尤有嗜古癖,见名人墨迹辄把玩不释手,必售以重资,什袭藏之,不轻示人,平居题咏甚多,身后散失无遗,惜哉”。
光绪三年(1877年),乌程闵昌文赞曰:“树人,业儒而精,画理流派淞泖,为近是先生后起之秀者”。县令廖钧与王树人相交甚厚,称曰:“树人以书画名于世”。福州举人黄奎(曾任云南知县)十分赏识他,将第四个女儿许配给他。
县令汤四如爱好丹青,聘王树人为幕宾,并追随其辗转多地。两人闲暇之余,一同研究古人书画,每每有所悟,画技也日益精进。光绪十九年(1893年),其应省南台福防清军府李石梧司马之聘,襄理斋政。
光绪二十年八月,因其妻病逝,他伤心不已,辞去时任职务,回乡教书自娱。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八月逝世,享年六十六岁。
王树人由于“平居题咏甚多,身后散失无遗”,经考证,其画作存世极少,而四幅《花鸟·春》、《花鸟·夏》、《花鸟·秋》、《花鸟·冬》存世之作,珍藏于杭州康德楼,并且于2017年9月18日,在杭州国艺堂举行第47期近现代名家书画真迹专场拍卖,才有幸于世人见面,真可谓是研究画家王树人的珍贵的文物、史料和艺术价值的稀世之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