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让读书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有感

时间:2019-05-15 10:5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让读书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让读书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有感》。

第一篇:读《让读书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有感

读《让读书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有感

最近我阅读了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第三附属小学校长聂三敏刊登在《中国教师报》上的一篇文章,名叫《让读书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文章分为三个模块:亲近书籍,让读书成为习惯;科研跟进,让阅读引领成长;春风化雨,让书香润泽生命。从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和阅读的意义三个方面阐述了读书在创建学校文化、促进师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聂三敏校长以其流畅的文笔表达了时代的气息。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全社会对人文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书籍已被越来越多的人遗忘,读书所具有的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功能已被淡化。学校作为育人机构,在提高全民素质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决不能忽视读书的重要性。

我们学校图书馆配备了上万本图书供学生阅读,举办各种阅读、朗诵竞赛;假期学校安排教师读报写体会、读报摘好句;学校给教师和学生发放图书优惠卡等等,都说明了学校对读书的重视程度,也说明了读书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手段是不可忽视的。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作为人类进步的“阶梯”不能倒塌。

第二篇:让管理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

让管理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

焦作市龙源湖学校温书臣

假期阅读了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书中《管理,组织才华与塑造才华》一节给我印象深刻,李希贵在这一节里表现出来的管理智慧很有借鉴意义。

这一节的第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一次学生问卷,在“我最爱戴的教师”评选活动中,学生给出的优秀教师标准和学校制定的优秀教师标准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学生的标准主要集中在:

1、尊重信任学生;

2、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3、知识渊博;

4、善于和学生交流;

5、有幽默感。学校的标准是:

1、教学成绩突出;

2、工作兢兢业业;

3、业务熟练,基本功扎实;

4、关心热爱学生;

5、备课认真,作业适量。面对这样的结果,李希贵反思说:“由此审视我们的各项规章制度,每一个改革方案的出台、修改,还是站在我们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用我们的脚去为孩子们定做鞋子。”于是李希贵明白了“学生爱戴的老师”的标准应当来自于学生。

由此我想到了魏书生,他在制定班规班纪时,总是发动学生自己思考该如何去做,随后汇集大多数人的意见,形成定稿。由于是学生自己制定出来的,这些班规班纪在执行时很大程度上就会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从而达到学生自我管理的目的。在上一学期,面对部分学生的着装不规范、头型与学生身份不相称、盲目佩戴首饰等不良行为,我没有采取粗暴的方式强制学生不怎么样,而是借鉴魏书生的做法,召开不同形式的班会,和学生讨论相关的标准,随着一个个出自学生自己之手的班级规定的出台,原来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逐渐消失。当制度真正出自被管理者之手时,管理很大程度上也就成了被管理者的自觉行为。

管理学生如此,管理老师亦然。针对教师的管理制度,如果也能调动教师积极参与制定修改,执行的过程也自然会变成教师的自觉行为。李希贵说:“实际上,一种真正科学有效的符合人性的制约,应当既能够制约人也能够解放人。它约束的是对事业不利的行为,解放的则是人的创造精神和积极性。”

第三篇:让文明成为自觉行为

让文明成为自觉行为

说起文明,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文明礼貌的风尚源远流长。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开始,我们的祖先一直走在追求文明的道路上。文明被人们放在心里的一个重要的位置。文明是什么?文明就在我们身边,文明是路上相遇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和睦,是见到师长时的一声亲切的问早、问好,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地吐痰的主动制止……文明是一种品质,文明是一种修养,文明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今天的我们要做优秀文明的传承人,让文明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也让文明伴随着我们的社会。

镜头一:今天自习课上,几个同学小声说话,或左右借东西。

镜头二:下课了,同学们一个个地走出教室,自然成排,脚步轻轻,但总有几人高声大气地说笑。

镜头三:“叮铃铃……’放学铃声响过,同学们背上书包,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校门,然而只有几人时而走出排外。

镜头四:课间活动时,个别同学突然冒出一句脏话,弄的操场的空气窒息了。

镜头五:值日生刚做完值日,个别同学就随便扔下一块废纸,立时把清洁的教室变得昏暗了。

这些现象在“向不文明现象说不”的校园活动中得到了改进,多数同学都能成为文明的学子。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见到客人主动让路;不说脏话;不随便乱扔等,课间室内的喧哗声小了,打闹的现象不见了,然而反思我们的所作所为,你会感觉我们离文明还有一段距离。在我们身边,在一部分同学身上,还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有的同学校校服忘穿了,长头发忘剪了。在课堂上昏昏欲睡呢?预备铃声早已响过,你是不是在顾盼左右,忙着说话?这些也是与我们美丽的校园不和谐的音符呀!

讲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对中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就更显得至关重要。近年来,在校领导和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礼仪常规有了很大的改观,这是与校领导采取的一系列的正确措施分不开的。

我班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从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和礼仪规范教育入手。通过班会等形式去掌握文明知识;营造浓厚的文明氛围。

二、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让学生在进行言语交往时做到:“和气、文雅、谦逊”。当请求别人帮忙时,应使用表示客气的词语,如“请”、“麻烦”、“劳驾”等;当得到别人帮助时,要说声“谢谢”、“非常感谢”;当妨碍了别人,给别人添麻烦时,应主动说声“对不起”、“请原谅”;当别人向你道歉时,应说声“没关系”;

三、培养学生符合规范的“礼仪”举止。教师要求学生行为举止符合礼仪规范,并在动作姿势上提出具体要求。如怎样正确运用

微笑、鞠躬、握手、鼓掌、右行礼让、立正敬礼等礼貌体态。

四、建立各种礼仪监督制度。为了规范学生的礼仪行为,课上、课间,实行老师监督学生制度。走廊、每个楼梯口设立监督人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平时两操,集会,实行学生监督学生制度,这样会让文明之风在班级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五、建立各种评价制度。如适时采取口头表扬学生如“你的语言真美”、“你的姿势真美”,“你真大方”、“你真有礼貌”,不断鼓励学生,让他们体验文明礼仪带来的愉悦;另外也开展“礼仪之星”评比活动。该活动共分为“全能之星,纪律之星,学习之星,文明之星,卫生之星,进步之星” 6个大项。

近期,同学们是否注意到,我们学校到处可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天早晨,我们都能看到我们的同学穿戴整洁,精神饱满地背着书包,一路纵对走进学校,同学们的一句爸爸妈妈再见!老师,早上好!让老师、父母脸上绽开了笑容的花朵。每天中午、放学我们的同学在班主任的安排下认真地做着值日卫生工作,把我们的教室、校园打扫的干干净净,使我们的校园格外整洁,美丽。朗朗的读书声不时从教室里传出,花坛中嬉戏的同学变少了,出操的脚步更加有力了,“对不起、没关系”的礼貌用语多了。同学们之间多了一份谦让,还有……还有……这些文明现象难道不叫人感动吗?不为之欣喜并为之骄傲吗?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创建良好的学习成绩。让我们把文明的种子撒遍生活的每一个角

落,让文明之花开遍整个校园!

第四篇:阅读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

让阅读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

在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为期一周的跟岗学习结束了。正如我所预期的那样,在这所学校,确有许多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认真体悟、深入学习的地方。比如她的育人理念、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校务管理运作机制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培育模式等等,似乎每一处都饱含着对理想教育的不懈探寻和理性思考。而此刻我更想谈谈锡山高中近些年极力推行的一个项目---师生读书行动。

第一,锡山高中所信奉的读书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人不是因为空闲而阅读”、“要让学生成为善于读书的人,教师首先必须是个读书人”、“以读者培养读者,培养终生阅读者”。

一个被称作学校的地方,应该是什么样的地方,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具有怎样的教育品质?锡山高中用“有关读书的育人理念”作出了一个方面的回答。这些年,他们把师生读书活动作为提升学校内涵品质的一项重点工程推进,这不仅仅是满足建设书香校园、浓郁读书氛围的需要,更深层的目标是要让阅读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底色,让专业阅读去改变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并结合运用“环境”全方位地去影响教育学生。锡山高中把读书放在如此突出重要的地位,是学校管理者对教育本质进行深层思辨后产生的一种教育信仰,也是对学校教育价值观取向的一种澄清和坚守。

第二,锡山高中促成师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举措卓有成效。

唐江澎校长将读书作为锡山高中师生的“精神底子”,作为应有的“书卷气”,如同“武者拳不离手,歌者曲不离口”,而“读书人则手不释卷”。

要让读书成为锡山高中校园里的最美风景,成为师生自然而纯粹的专业生活方式,就必须在校园读书环境的布置上精心设计、巧做文章。锡山高中近些年创办匡园书屋,新增“咖吧”休闲阅读室,图书馆浅阅读区,常规借阅室、国学馆、西学馆、典藏馆,这些地方随处可见高品质的书籍。学校每个教室都设有班级小书房,三四百本书都是根据师生推荐,由图书馆统一采购配置,并负责每学期增添更新。班级与班级之间一学期交换一次,实现书源共享。锡山高中图书馆位置有些特别,位于食堂和教室之间。一楼设有浅阅读区,同学随手就可拿起感兴趣的书籍阅读

。在图书馆大厅最显眼的位置安置了一尊铜像,像是在伏案写着什么,铜像的上方墙面赫然写着“一种精神的塑像”七个大字。据说是纪念一位学校图书管理员,在“破四旧”运动中,他将图书馆典藏的书籍档案用箩筐一筐一筐挑至乡下的农舍藏起来,许多珍贵的书籍得以保存至今。在那个年代,一位普通的学校员工不顾自身安危,用明辨事理的朴实行动保护文献书籍,既是对承载人类历史文明的书籍的一种尊崇与敬畏,又凸显了这位普通职员强烈的岗位责任意识和勇于担当精神。用唐江澎校长的话说,这其实就是学校精神最好的缩影和写照。努力挖掘学校历史中具有经典教育意义的人物故事,精心创设能生动再现其育人价值的艺术造型,以此来教育一代代莘莘学子,可谓匠心独运。

2010年,锡山高中启动“百万百卷读书行动”,计划投入100万元,要让每位教师5年内阅读100本书,每一个教师每年读20本书。花这么多财力办短期内不见得起效果的事情,一开始就有人反对,也有人观望。但是管理层始终如一,不断加大投入,把书发给老师。他们注意到,成年人的阅读关键在交流,没有交流表达的机会,就会懈怠。因此读书交流活动定期开展,锡山高中的一次读书交流会创了历史记录,十几位教师一一上台,介绍自己的书和读后感受,交流会整整开了3小时,成为锡山高中史上最长的全体教师大会。把读书的种子播撒下去后,几年下来,读书之风渐起,气氛浓郁了,青年读书会、“心悦”读书社成立了,读书交流活动形成了促进教师阅读的有效机制。

2012年江苏理科最高分的华天韵,在锡山高中3年读了500多万字。华天韵说:“高中时读了很多像《病隙碎笔》这类可以启迪思想的书,为我思考人生提供了命题,让生命从某一段开始,忽然变得立体而有价值感了”。高中三年,读书多的学生可以读到1000万多字,即便在紧张的高三,许多孩子仍会挤出时间读书。一位上大学的学生给老师的信中这么说到:和舍友谈起高中生活,听他们讲无边无际的抄写、默写、考试,我立即想起高中幸福的阅读和写作历程……谢谢学校让我们有了阅读习惯,没有什么功利目的,只为在阅读中体验被人文情怀包围的沉静,以及思考的力度和悲悯的灵魂。

当阅读成为了师生的自觉行动,最终改变的是锡山高中的教育品质,也奠定了学校新的文化基础。期盼锡山高中能将先进的办学理念和行动多加示范推广,为更多的学校、为教育的明天带来阵阵清风。

第五篇:让师生成为自己

让师生成为自己

——对话洛阳市西工区西下池小学校长李艳丽

好学校是一方池塘。这句话在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西下池小学得到了完美的呈现。也许是一种巧合,洛阳西下池这个地方相传是当年武则天沐浴的地方,因此得名。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结识了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教体局副局长兼西下池小学校长李艳丽。当记者走进西下池小学,被“这方池塘”的一草一木所感动,因为它们和这里的老师和孩子们的生命都发生着关联。

满怀教育理想的人很多,但有条件且能够把教育的理想变为理想的教育的人却少之又少。李艳丽说,她所追求的理想教育是一种生态,因为教育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让师生成为他自己。

记者和李艳丽的对话,包括和她的几次面对面的交流,也包括邮件的往来,其实一直在探寻西下池小学“这方池塘”里到底蕴藏着什么奥秘?

李艳丽:我们这里大多是外来务工子女,90%是附近郊县的孩子,教师大部分是80后的年轻人,全校29名教师,50岁以上老教师3名,30岁到45岁教师8名,其余18名都是25岁左右的新教师,目前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在这29名教师中还有13名是代课教师。但就是这样一群年轻的、缺乏人生乃至教学经验的人,在短短几年内,无论是专业化水平还是人文心理素养水准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令知道、接触到他们的每一个业内人士也好,普通的家长也好都会由衷地说:“这些老师很优秀”。

记者:能得到这样的评价,非常不容易,因为这个学校的基础非常差,听说你刚来的时候,学校的状况非常糟糕?

李艳丽:当时西下池小学是西工区最差的学校。据当时在校工作的一位教师讲,上课时间,教师把学生关到教室后,就去忙自己的私活去了。去种菜、摘菜、织毛衣、打扑克,甚至让学生到教师家里去打扫卫生。学校的人际关系也糟糕透顶,老师们常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学生的面吵架、打架。学生更是里历害,除了学生打学生之外,还敢和老师们打架,不仅在校内打,而且打到校外,他们成群结队时,周围学校的学生们都怕西下池的学生。▼做教师,最重要的是他是否有一颗宽厚善良的心

记者:让一个基础很差的学校走上规范化管理,似乎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教师的真正成长。西下池小学的老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

李艳丽:回顾他们的成长的历程,其实也是回顾我自己成长的历程。这些年,每到暑假开学,都是我工作上的一道坎。因为学校的严重缺编,每到这个时候,由于参加市里、区里的招教考试,学校原有的代课教师就会有大量变动,需要招入新的代课教师,就像2010年9月份,学校一下进来了6名,加上区里新分来的3名新教师,一共就是9名。面对这一张张年轻热情而又对教育充满茫然的面庞,我的心里很清楚,又一场旷日持久的硬战来了!记者:从哪里着手呢?

李艳丽:一切从谈话开始。我首先需要知道的是这个年轻人是否适合干教育。判断在初步的谈话中完成。这么多年的从教经验告诉我:一个人是否适合做教师,跟他的学历、讲课的水平等外在技术层面的关系不大,重要的是他是否有一颗宽厚的、善良的心。有了这颗心,就具备了当教师的根本条件。在谈话中,还需要完成的是,要让他(她)对自我有初步的觉察和认知,建立对所从事工作的信心与责任心。所以我通常会要求他们写出一份“个人成长规划”。规划从两方面来写:一是专业化成长,根据自身专业的欠缺提出成长的计划,从基本功、备课、上课、作业、教案、辅导、学生管理等方面,选取自己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来制定方案;二是人文、心理素养的提升,这是根据自我内在的欠缺来制定方案,这个内在的成长更多是情绪、感觉、心理、认知方面的内容。如果注意观察,我们会发现,现在的人们很

多时候是活在情绪之中,纠缠在关系里面,一切烦恼、无明由此而生。一个人,一个教师如果他(她)不能把自己的内在建设好,很难想象他能把学生带好,更不用提到教育了。

教育其实是精神层面的事情,学校应该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师生心灵自由的栖息地。这就要求教师的内在要提升到精神层面来,而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和哲学家,天然地理解、懂得并且活在精神中,所以,教师有了这样的素养,才可能与孩子对话,建立真正的连结,这样的关系、互动才有意义,才有了人性的价值,也就是教育的价值。个人成长规划的意义就在于此。

▼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敬畏的记者:从老师们的个人成长档案里,可以看出老师们读了很多书,对读书有要求吗,读哪些书?读书的收获是什么?

李艳丽:教师个人成长规划中重要的量化指标是读书和学习。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最少要读两本书,一本是专业书,一本是自己喜欢的人文心理书籍。然后是每周固定一次的集体学习,这个集体学习的内容选择标准是:有打动心灵、让人心有所悟的感觉。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些年来我们共同读过、学过的内容。这也是我们共同陪伴、共同成长的过程。很清楚地记得,读的、学的第一个人、第一本书是魏书生。他让我们懂得了在人生的长河中,人是多么地渺小,又是多么地有价值,所以要宽容、珍惜教育人生中的人和事。他开阔的胸襟和对教育的赤诚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也让我们在面对工作的时候,少了很多计较和抱怨,开始理解教育。随后教育界的周弘、金正昆、李镇西、王淞洲、张祖庆、朱永新、苏霍姆林斯基,《百家讲坛》的于丹、康震、王立群、钱文忠、曾仕强,心理界的毕淑敏、武志红、张德芬、艾克哈特·托利、罗杰斯以及兼顾教育与心理的大师林清玄、蒙特梭利、皮亚杰、孙瑞雪开始逐渐地步入我们的视野,在与大师们悉心的交流对话中,我们不断在解决着自身关于焦虑、恐惧、愤怒、内疚、忧伤、嫉妒等等情绪问题,不断地觉察着自己的内心,不断地发现着自己真实的感觉。这是一个向内寻找,反求诸己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自己、懂得自己、接纳自己乃至实现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像在一个了不可知的黑洞中探险,有喜悦,有恐惧,有迷茫,有顿悟,但正是这些最真实、独特的体验,造就了每一个真实、独特、有价值的教师个体。最终大家共同来到这个充满魅力的精神世界,彼此懂得,彼此接纳:自己有价值、有尊严地活着,也容许别人有尊严、有价值地活着,相互不是纠缠,而是尊重。这个过程,也让每一位教师都明白了教育的真谛,那就是: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价值的,都是值得爱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敬畏的,都有着无限地可能——只要教育者能给予他们真正的爱和自由。

记者:校长的作用是什么呢?

李艳丽:每学期末,我都会单独和每一位教师做一次交流,主要是根据个人成长规划谈本学期的成长。这样的谈话更多的是心灵的沟通,以内在建设为主,以技术性的专业学识为辅。其目的还是要大家谈出相互间的感受,建立真我的连结,获得相互的鼓励和促进。其实更像是一次次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通过谈话,给教师减压,让她把注意力更多放在自我内在的觉察上。在平时有时候,我也会同时和三五个教师聊天,一杯咖啡,或一壶清茶,坐在校园里,办公室,抑或是公园中,谈论的话题就是学生、自我、感受、爱,那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层面的享受。

记者:校长在引领教师成长,教师和教师之间共同成长,是这样吗?那么,教师共同成长的生态如何构建?

李艳丽:分享,是我们在共同陪伴、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要求读完书,每学期要写5000-10000字的读书笔记此外,每学期末,学校里一定会组织一次由全体教师参与的读书报告会。主要是针对本学期的读书、成长谈个人的感悟。三十五岁以下的老师作报告,三十五岁以上的老师全程跟听。读书报告会要求三十分钟以内,PPT课件,脱稿。每一次的读书报告会都是学校期末工作的一件重要的大事件:每一个作报告的老师全力以赴,每一个听报告的老师翘首以待,每一个分享和交流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去年年底的读书报告会中,这些年轻人以《爱在成长的路上》、《走在成长的路上》、《在自由中体验爱》、《不要用爱控制我》、《对自己说是》、《爱和自由》等不同的话题使在场的所有人对教育的感悟又得到了一次升华。

读书报告会真正的意义在于,它带给大家更多的是对教育和他人的接纳与认同。我们会发现,其实每一个人的内在都是一幅巨大的风景,都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只是在平常的工作中,大家都太忙了,忙地没有功夫去驻足欣赏他人的美妙;大家都太累了,累的不愿意去觉察倾听他人的表达。而读书报告会恰恰提供了这么一个时间和空间,能让大家都坐下来,自由表达,彼此看看,相互会惊奇地发现:哦,原来每一个生命状态都是如此地相似又如此地不同。这时候,慈悲心会起,真正的尊重会起,而倾听就是当下送给对方最好的礼物。这一刻,真我会相遇,心灵会相通,能量会流动,幸福会到来。这就是我所能理解教育的职业幸福感。▼无条件地接纳与关注

记者:教师论坛给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

李艳丽:,我们来到这个学校背后有个家庭,有个社会,但是进到校园里,没有人关心你,你背后的故事是什么?我们只看你今天教学怎么样,学生怎么样,他好像在人与人之间隔了一堵墙,在这墙之外,你很安全,但是住到这堵墙之内,你很累,很孤独,你没有推到这堵墙的机会,没有人问你发生了什么,你背后的故事是什么,各自都很忙,但是当我们坐下来,给你一个平台,交流的时候能量流动了,我们就知道了,眼来他的背后有这样一个东西,原来他有这样一个认识,同时一本书,每个人认识的都不同,就像有的人缺钙,有的人缺维生素,书比较有营养,你可以从里面找到你需要的,谈出不同的感觉然后,我们就克服了一个问题,我们学校没有文人相倾,大家都相互对生命的那种敬畏,你会觉得生命不同,跟我不同,但是他值得我尊敬他,教师关系发生改变,这次他谈到不同的感觉,下次你看到他,他跟上次就不一样了,换了一个人,你发自内心的跟他有一种平等的、尊重的感觉,我们是一个相互的陪伴共同往前走,论坛真正的意义在这。次要的是老师水平提高了,口才变好了,会表达真实感受了,我会很快打开自己,跟你有了链接关系,能量流通,爱、喜悦和接纳,是我们论坛是经常提到的,如何接纳自己不完美,当你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时,你就能接纳这个自己,像孔子说的反求知己,向内用心。现在老师在一起非常好,没有等级之分,你会发现这些老师不简单,水准太高了。

这么多年的教师培训,带给我的最大感悟是,只有给予教师真正的爱,即深深地理解和接受,即无条件地接纳与关注,即准许他(她)创造一个自我,让教师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成为自我,也就是把自己的内心建设好,真正的教育才有可能。因为你怎么可能让一个不懂得真爱的人去付出爱,让一个一辈子住在监牢中的人去明白什么是自由。而教育是爱和自由的事业。

记者:你对老师们的期望是什么?

李艳丽:我们老师在一起聊天,都是聊精神层面的东西,你的心要足够的纯净,宁静,单纯。我希望我的每一位老师都成为教育家。我们相信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真我,他更多的时候被孩子唤醒了,他的觉察力更好了。

记者:这就是让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成为自己。

李艳丽:爱和自由——让老师和学生成为自己,我现在在讲课的课题。如何成为自己,先懂得自己,懂人生,我们再讲内在的关系模式如何投射在外部,你把你的领导当成你内在的父母,把你的学生当成你内在的孩子,教育过程中,可以内心得到修复和治疗,懂得孩子,懂得教育,0-18岁孩子的认知规律特点,你才能真正懂得教育是怎么回事,有没有为孩子提供空间。我们提出的口号就是让每一位老师都是独立的、完整的、内在有力量的人,这才是教育。他们内心都有一个信念,我是值得爱的,我是有价值的。因此,我们老师都说,我爱这个孩子,不因他考100分,不因他漂亮,就是爱,因为他是一个孩子,他们都是有价值的。

▼觉察力与平等心

记者:老师这样自发的爱孩子,是你把每个人潜力激发了出来,他们从你身上吸收了什么?

李艳丽:心理学提出来,人的成长有两方面,一点是遇到一个人,这个人给你无条件的爱、接纳、关注,第二,是自我察觉。当我知道这,我就给我的老师无条件的爱和接纳。现在很大问题出在爱不够,我们所有人都是在有条件的爱中长大。我一直在学心理学,在对人进行研究,我一直在想我们的老师到底需要什么,我们都在有条件的爱中长大,感觉只有我足够的好我才值得被爱,所有我现在需要让我们老师知道,我不需要任何条件爱你,你这个

人拥有了人的全部的价值,你只要站在我面前,就值得我爱你,就着一个信念,然后他知道自己内在的父母、小孩出现什么问题了,他有觉察,就去解决问题。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有一种人,他会察言观色,他的内在觉得我这样是好的,他的父母肯定是很挑剔的,他用这种方式去取得父母的爱,如果得不到他就会伤心,觉得这个人不好,所以我们让老师体会自己内心的模式是什么,他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就好了,这个世界没有好与坏,他只是基于我们小时候内在的思维模式告诉我们怎么办。如何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就是核心内容,我们一直在做人文与心理素养的培养,把这个做好了,任何技术上的都没有问题。

记者:是你在引领老师成长,那么,你呢?有没有特别困惑的时候?和谁对话,你的成长动力来自哪里?

李艳丽:我们真的没有遇到不可跨越的困难。这个学校有困惑的时候就会有人出现,我们就会解决暂时的问题。如果说,有障碍的话,那就是我自己的心理问题。我一直在建构心理。我一直在讲接纳自己,有时看到一个人,我们不接纳他,那是因为他身上有种特质是我身上有的,其实你是不喜欢你自己,如果你是一个文雅的人不喜欢轻浮,为什么不喜欢,其实你身上有这种东西在,当你知道了,你就接纳他了。举一个例子,一个人被蛇咬过,看到一根绳子就害怕,如果你没被蛇咬过,见到它你也就不会害怕。所以当你不接纳别人,其实是讨厌自己,我以前非常讨厌女孩子去喝酒,喝的什么都不顾了,现在不讨厌了,我身上也有,我觉得不好,没让他出来,所以我接纳了自己,就接纳了别人,接纳了自己就接纳了孩子,很多时候,我们是有条件的爱长大的,我们缺爱,我们缺无条件的爱,当一个人在我面前毫无保留的表现自己,那我对他来说是安全的,我们老师要给学生一个安全的陪伴,我们老师老说,这不是我教的,是他们自己成长的。

所以说,我和老师们之间是相互陪伴。我这么多年的学习,关键是两个词:觉察力和平等心。平等心让你发现一切跟自己是一个整体,当你在矛头攻击别人时其实就是在攻击你自己。接纳别人其实是接纳自己。当你站在一个高度去指责别人,那就太自恋了,我一直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实你看似在做教育,其实是在让自己成长,你可以毫无畏惧的面对外面任何的评价体系。世界没有对于错,只有选择,你要对你的选择负责任,我这一辈子要做教育,我这一生的追求是得到自己人生的真悟,在这个过程中,名利会来,来就来,不来就不来,不强求。其实很多都是相通的。

▼规则可以厘清界限

记者:教育的本质是给人的成长提供外在的自由,从而达到内在的自由。但是有一句话很有道理,“界限不清难有自由和尊重”。那么,在西下池小学,哪些是老师应该放手的,哪些是老师要管的,“界限”在哪里?

李艳丽:爱和自由的后面还应该有一句话,就是规则与平等。对基本规则的共同遵守,于人类社会来说,意味着对每个个体自由的最大保障,而对教育来说,帮助孩子建立界限,是让儿童自由、独立成长的最大保障,建构儿童完全自律的品质和智能。规则可以用来厘清界限。人性的界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和别人的界限,一种是过去和现在的界限。学校中教育的界限既有人性的界限(教育的根本),也有课堂、各类活动的界限。不仅体现在教师个体和学生个体间的界限,也体现在学校生活的每一个层面。这些界限有一些可操作的规则来体现,这里有几条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学生该做的、能做的教师不要干涉,粗俗、粗野的行为不可以,别人的东西不能动,不打扰别人,做错事要道歉,学会说“不”等。另外还有专门针对课堂、劳动等的具体规则。这些规则基本上可以把教师该放手的、该管的界限说清楚。

记者:相关联的一个问题是:自由意味着放手,但仅仅有自由还不够,还必须有责任。在西下池,你和老师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一定都能充分地体现这一点。不知是否赞同这个观点。如果赞同,那么,西下池的自由我们已经很清楚了,责任呢?老师的责任、学生的责任,如何体现、如何落实?如何监督实施?

李艳丽:至于教师、学生的责任体现、落实、监督实施问题,我们把它称之为学校文化之生态管理。生态管理的形成也历经了一个过程。我们2003年做的是行为教育,2005年做了普及与特长。2007年做课改,我们当时就有几个老师做,我们天天下课堂去听,怎样评价,一开始一些老师有情绪,也跟着走,几个月下来,课堂就出来了,我们有环节,有导语,我们后来就做文化,我们后来就知道了学生要做自己的主人,老师不要用爱的名义去控制他。后来形式就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方式、方法已经没有问题了。▼孩子才是真正的老师

记者:其实,只有老师给予孩子们爱和自由的时候,自己才能真正地成长。

李艳丽:稍微懂点心理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一个人外在关系的投射都来自于内在的关系模式,而一个人内在的关系模式又来自于童年与最重要人的关系,即父母的关系。所以,要想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必须回到童年。学校恰恰给我们教育人提供了这么一个场所。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在教育学、心理学大师的指引下,教师们在慢慢懂得孩子的过程中,也好像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在解决孩子的问题时,其实也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孩子们在唤醒教师深埋内心的真爱,也在疗愈成人内心的创伤,就像在去年年终的读书报告会中,史会景老师在分享自己的成长,谈起自己的学生时,流下了喜悦的泪水,她历数着那些曾经的问题孩子,欣悦的表达着她在这每一个孩子身上看到的闪光的价值,充满了欣赏和深爱,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在场的听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其实,她所看到的、接纳的更多的是自己内心的那个小孩,是自己。她流下的喜悦的泪水是对自我和他人接纳的喜悦。教育到了这一刻,充满了动人的价值和魅力。

记者:因此可以说教师这个职业是比较容易找到职业幸福的人。

李艳丽:跟孩子在一起,就跟爱在一起。比如我们在学习爱的语言,像一个愤怒的孩子来找你,你要说:“你看起来很愤怒,他就明白自己现在的感觉是愤怒,允许他的情绪发生,你拥抱着他,说想哭就哭吧,我陪着你,我爱你,这样孩子会体会到,事件本身跟自己是区分开的,这样他就能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他长大了,就不会否定自己,人的价值和事情是分开的。长大以后的问题解决都要回归童年,代价太大,不如现在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成长我们就给他什么样的成长。

我们现在四年级以上把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小学化了,我们的学生很优秀,到初中以后都是班干部。我一次坐出租车,司机师傅说他的孩子原来就是在我们学校,当时来的时候数学成绩不足20分,来的时候是四年级,现在初一,全年级第一。这不是最重要的。他说他孩子跟我们学校的郭老师,比跟他妈妈还亲。我们的毕业生说到,我想最后再看一眼这个学校,我太爱这个学校了,我们老师看到都感动了。每个孩子都有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现在没有傻瓜孩子,我们老师给他空间让他自由发挥。

▼孩子的感觉超越一切

记者:如果用一句话怎样概括你的核心办学理念?

李艳丽:我们核心的理念就是让学生成为他自己。我们有校园文化生态,有20道人文景观、教师生态培训、学生生态课堂,我们的老师都是独特的自己,学生也是。要像对待学生一样对待老师,如果学生、老师都自主了,就算校长走了也没问题。

记者:对于学生的成长,你最看重的是什么?

李艳丽: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和艺术家。只要给他感觉,他就能创造自己。有个孩子说:我发现有一种东西在慢慢地靠近我,时间久了,我发现那个东西是爱和自由。我在心灵花园里成长,在玩沙的时候,沙子从我手指间流过,还有什么是我解决不了的呢?我的悲伤、喜悦,我的情绪都随之流淌过去。这是孩子的话。你去看孩子的感觉,你会感叹。还有个孩子说:每次我走到我们的生态园里,我会有一种我无法形容的感觉,你看那纵横天下的南瓜,我发现时间不在钟表里,而在人的身体里,当这个时间走过,生命就没有有了。当我们的老师看到孩子们写出的这些东西,怎么还能去控制孩子呢。我们的老师怎样保护他,给他空间,让他的感受出来,小学的教育就应该落实在这,学习是顺手牵羊的事情。感觉是超越一切的,他的创造力、想象力都来源于感觉。越是农村的孩子,要让他有机会接触优雅、高贵,让他发现还有一种生命最高状态。也许他这一生都去从事这么个事情。

下载读《让读书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让读书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让担当成为自觉追求(5篇)

    让担当成为自觉追求 领导干部勇于担当,既涉及个人价值取向,也关乎党组织的职责,要坚持“三严三实”,提升能力素质,树立正确导向,营造良好环境。 学习体悟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读让廉洁成为一种习惯有感

    廉洁是一种美德 ——读《让廉洁成为一种习惯》有感 廉洁,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编写了一篇篇历史,更替了一个个朝代,翻新了一个个世纪,成就了一批批名人。清廉,是古往今来人心背......

    读《让廉洁成为一种习惯》有感

    读《让廉洁成为一种习惯》有感 读了《让廉洁成为一种习惯》一书,使我很有感触。 书中即引经据典,描述了许多古今内外和廉洁有关的故事,也讲述了当今各行各业许多和廉洁有关的平......

    读《让敬业成为一种习惯》有感

    读《让敬业成为一种习惯》有感 慎读敬业,何为敬业?我觉得敬业应该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是一种职业精神,更是一种能力;是对所负使命的忠诚与信守,是对自己工作的出色完成,一种美德,......

    徐德建-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大全]

    语文教学 文 题: 《让阅读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作者姓名: 徐 德 建 联系地址:连云港市赣榆县厉庄初级中学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工作单位:连云港市赣榆县厉庄初级中学 2221......

    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读书成为习惯 ——读《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有感 08小教张锁林这是继《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薛瑞萍读教育理论》、《书声琅琅的三年级》之后,读的第四本薛瑞萍的著......

    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满校园 今天4月 23日, 是世界读书日,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老师有话要对全体同学们说, 大文豪莎士比亚有一句名言:“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

    《师生共读》有感

    师生共读一本书心得 今天读了钱裙老师的“读绘本,玩创意”这篇文章,我获益良多。 为了提升绘本阅读的效能,钱群老师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学习单,开发孩子的多元智能,从不同角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