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鲁教版政治七上材料分析题
二、材料分析(30分)11.请你阅读:
星期天,小明一家三口去郊游。中午,爸爸带他去了一家野味餐馆。爸爸说:“这里有天鹅、熊掌、穿山甲,弄两斤尝尝怎么样?” 妈妈说:“好啊,听说野味营养好,味道鲜!” 小明说:“„„” 请回答:(1)小明会怎么说?(3分)
(2)假如你是小明,你又会怎么做?说明这样做的理由。(4分)12.请你阅读:
材料一: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教育部、公安部对我国10省的调查表明,平均每天有44名中小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
材料二:2005年10月11 日,教育部、公安部联合召开全国中小学生安全工作会议,强调要迅速行动,在全国集中开展中小学安全管理整治行动,为广大中小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环境。请回答:(1)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建设?(2分)(2)想一想,你身边存在哪些安全隐患?(2分)(3)面对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你认为学校和青少年自己分别应采取哪些措施?(各举2例,2分)(4)请你设计两条安全警示语。(2分)13.名人名言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泽东
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邓小平请你回答:(1)从两代领导人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4分)(2)我们怎样才能不辜负他们的殷切期望?(4分)14.请你想象: 场景一:中学生小张参加数学考试,因一道题没解出来,一怒之下把试卷撕得粉碎,离开了考场。场景二:某班同学小王在一次期中考试时,本属自己强项的数学考砸了,他难过得流下了眼泪。试卷发下后,他冷静地分析原因,认真地把试卷重新做了一遍。为了加深印象,他还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做错的题目及原因,用来鞭策自己。请你回答:(1)以上两位同学受到了什么挫折?(1分)
(2)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方法谁对谁错?为什么?(4分)
(3)两种对待挫折的不同态度和方法,会产生什么样的不同结果?(2分)
二、材料分析(30分)
(友情提示:本试题答案不要求与参考答案完全一致,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11.(1)(3分)(可接受,也可拒绝。合情合理即可)(2)(4分)①不吃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1分)
②因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命世界的一员。人类和其他众多生命均以其独特的形式生活着,以自己独特的价值存在着。众多生命构成了一个共存共荣、息息相关的生命大系统。人类必须善
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否则将危机自身的生存。(3分)12.(1)(2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青少年大部分时间在校园中度过,校园的安全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未成年人生活经验少,生命意识淡漠,自我保护能力差,容易受到伤害。
(2)(2分)(根据实际情况回答,2项以上即可)
(3)(2分)学校:例如,加强对学生的安全常识教育,完善安全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学生自己:例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熟悉各种安全标志,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等。(本题不要求与答案完全一致,言之有理即可)
(4)(2分)例如:关爱生命,安全出行;高高兴兴上学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等等
13.(1)(4分)①两代领导人的话都说明了青春时节的重要性。(1分)
②青春时节,是人生的春天,是孕育理想、确立志向的最佳时期;是挖掘生命潜能、开发人生智慧的关键时期;是充满激情活力的美好时光。(3分)(2)(4分)①树立远大理想,追求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 ②珍爱生命,争分夺秒的抓住今天; 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我;
④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4.(1)(1分)考试失败的挫折。(2)(4分)
小张同学用撕试卷来否定失败,他撕碎的是自己的信心和面对失败的勇气;(2分)
小王同学考试失败后,能分析原因,正视失败,把承受挫折的压力变为进取的动力,重新树立信心,这种对待挫折的态度和方法是正确的。(2分)(3)(2分)
小张同学的做法,只能是错上加错,会造成更大的挫折;(1分)
小王同学的做法会促使他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奋起迎接挫折的挑战,一定会不断进步。(1分)
第二篇:七上历史材料分析题
历史材料题解答方法
一读:要注意读全,解题的基础。
材料题分两部分,材料部分、设问部分 二想: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 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三答:解题的落脚点
1、问什么答什么。
2、注意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晰、书写工整。
3、要恰当使用历史中的术语和关键词,少说大白话。
1、① 右图是什么人?距今约多少年? ② 图中人物使用的工具是什么?
③ 图中人物的体质特征有何特点?
④ 图中人物取火方式是什么?
2、看右图,请回答:(1)图中文物的名称是什么? 它制造于哪一朝代?
(2)它反映了当时什么手工业的繁荣?
(3)它在我国青铜器史上有什么地位?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1)根据材料,请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他的变法从何时开始?主要内容是什么?
(2)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那么他变法的目的达到没有?请说明由。
(3)某班举行了儒家、道家、法家“谏秦王”的历史剧表演,你认为“商君”站在哪一边?试说明你的理由。
(4)结合商鞅变法内容回答:在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什么?
4、这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示意图 ①这个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
②它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③至今有什么价值?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上述内容出自哪一作品?作者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的哪个国家?
(2)他创作的新体诗歌被后人称为什么?
(3)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4)他与什么节日有关?人们用什么样习俗纪念他?
(5)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答: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的前途、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至死不屈的精神,为理想、真理执着追求、探索奋斗。
6、观察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 此人是谁?
⑵ 他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什么学说?他在文化上有哪些成就?他的言行被他的弟子整理在哪部著作里?
⑶ 他还是大教育家,请你总结他在教育上的成就。
7、阅读下列材料:
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喜欢看科幻小说吧!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科幻世界的时空隧道……我们来到了秦朝,秦始皇正在接受记者采访。如果你就是秦始皇,你会怎样回答记者们的问题呢?
记者问:“尊敬的始皇帝,据说您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请问在中央主要由哪些官员负责呢?”(1)“秦始皇”答:
记者问:“陛下,您在地方上会采取什么样的新措施来加强管理呢?”(2)“秦始皇”答:
记者问:“请问您为巩固统一,在其他方面又采取了什么措施呢?”(3)“秦始皇”答:
8、阅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请回答:
(1)这是谁提出的建议?他生活在哪个朝代?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2)他提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3)这一建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哪位皇帝对待儒家的态度与其相反?能否据此说明他们的目的完全不同? •
9、穿越时空隧道,我们来到西汉王朝,下面请你以记者身份采访一下汉武帝,了解西汉的大一统格局,请你设计三个问题。• 问题一: • 问题二: • 问题三:
10、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1 公元1世纪,古罗马的执政者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中,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的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材料2 工人日报(2004报道:在西安举行的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国际路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材料3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东起中国古都长安(西安),在中国境内有4000多公里;西到印度、伊朗等国及地中海东岸,并可直达古代罗马总长达7000多公里。
(1)材料中提到的时间在中国是什么朝代?欧洲人当时把中国称为什么?(2)请你介绍一位开辟、维护古代丝绸之路的功臣(3)结合图文材料说明古代文明交往的主要形式(4)简要说说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交往中的作用
11、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通常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纸的造价低,携带方便”
(1).我国的纸发明于何时?
(2).后来谁改进了造纸术?他在造纸术方面的贡献是什么?(3).纸的发明有什么重大意义?
12、阅读下列材料: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请回答:
①这是什么朝代谁说的话?
②作者写过什么书?大概内容是什么? ③这部著名史书在我国史学上地位如何?
13、阅读下列材料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回答:
(1)“魏主”是谁?上文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张?他这样 做的目的是什么?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魏主”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3)今天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立场上对“魏主”作一简要评价。
14、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材料二:(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魏书》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怎样的政治主张?他得到谁的支持?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是孝文帝接受汉族文化过程中的哪一项措施?除此之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3)、这两件历史事件各起了什么作用?
(4)改革变法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15、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西汉《史记》
•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书》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 南朝时江南得到开发。原因有: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 ②江南社会比较安定; • ③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 ④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 影响: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
•(3)、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 启示:保持安定的环境;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策略,引进人才;引进技术;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等等
•(4)、与此同时,我国北方出现了__________趋势,于是,__________(皇帝)顺应这种趋势进行了改革,改革的作用如何?
• 民族融合;孝文帝 作用: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16、《沁园春.雪》里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还看今朝。”----毛泽东
(1)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哪两位著名帝王?
(2)这两位帝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有人说秦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你眼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注意评价人物要全面!)
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因为: 1.他统一六国,结束战乱。
2.他制定一套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影响深远。3.他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有利经济文化发展 和国家统一。4.北御匈奴,修建长城;(修建灵渠,开发南疆)。说他是个暴君,是因为:
1.他下令“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他修建阿房宫和长城等,给人民带来繁重的劳役负担;统治时期,赋税沉重,刑罚严酷。所以,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也是有名的暴君。
17、阅读下列材料 :
《水经注》对三峡两岸猿声的描写:“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请回答:
(1)引文出自《水经注》,其作者是谁?(2)这部著作有什么价值?
(3)我国正在建设中的三峡工程,具有哪些综合效益?
18、阅读下列材料:"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农学家,他强调农业生产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还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他著的一部农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回答:
(1)这位农学家是谁?生活在什么朝代?(2)他著的农书叫什么?
(3)这部著作有何重要价值?
(4)从他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买卖。——《汉书》 材料二: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
一、材料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得摘抄原文)
(2)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哪一条是最重要的(回答这一措施的内容)?为什么
(3)在当时的背景下,秦国的贵族、新兴地主阶级、平民对变法分别持何种态度?请说明理由。
(4)根据材料三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商鞅变法的作用。(不得摘抄原文)
(5)“读书使人明理,学史让人明智”,通过学习商鞅变法,你增长了什么智慧?请写一条与大家分享。
(6)我们要学习商鞅的什么精神?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史记》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令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材料三:某某某说:“《春秋》推崇的天下一统,是天地之间的永久原则,是古往今来的一致道义。我认为,所有不属于儒家六艺范围,不符合孔子学说的学派,都禁绝其理论,不许他们与儒学并进,使邪恶不正的学说归于灭绝”。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秦王扫六合”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何时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陛下”和“上”是谁?材料三中的“某某某”和“我”又是谁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陛下”和“上”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的推行起到了什么作用?
(4)“陛下”和“上”除采取了材料中2个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外,还采取了哪些?请另举1个。
21、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请回答:
(1)孔子生活在什么时代?他提出了什么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指出孔子的教育思想。
(3)孔子的思想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22、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 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 请回答:
(1)管仲是什么时期人?被哪一个国家任用为相?
(2)管仲在齐桓公称霸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有利措施?
(3)材料二中“不以兵车”应得益于管仲的什么策略?
(4)桓公最终确立霸主地位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3、有人认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的大一统局面被打破,社会处于分裂状态,政权更迭频繁,是历史的停滞、倒退”,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分裂的确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但在分裂的同时,局部地区的统一仍然存在,人们的生活相对安定,各民族人民接触频繁,民族融合的进程加快,江南地区的经济也得到开发,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所以说这一时期是历史的停滞、倒退是不正确的,这一时期是我国的封建社会由统一走向分裂,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继续发展的时期。
第三篇:九上鲁教版政治第一课教案
第一课公平、正义——人们永恒的追求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努力培养合理真切的社会公平感和对待社会生活中不公平现象的理智感;增强维护社会公平的责任意识,自觉树立公平的合作意识;对正义充满向往和追求,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规则和程序为荣的意识。 能力:理解社会稳定、个人发展需要公平;能独立判断社会上存在的公平与不公平现象;具有分辨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认知能力;自觉维护正义的实际行动,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具有见义勇为精神。
知识:正确认识公平问题,公平与社会稳定、发展的关系;正义行为与非正义行为的含义;正义与社会公平的关系;有正义感的人,应该做到的具体要求。教学重点
1.公平对社会的作用2.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教学难点
1.公平要求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2.敢于与非正义行为作斗争 3.课时安排:四课时授完
第1、2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框——我们向往公平教学重点:公平对社会的作用 导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1.导入语:(详见教材P3页导言一、二、三段)一位老人向记者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2.板书课题:第一课公平、正义——人们的永恒追求
二、自主学习,完成综合能力训练网络填空
三、新课导学:
板书框题:
一、我们向往公平1.良好的合作需要公平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3—4页材料)学校开展小科技制作和小发明活动,李明邀请同班几个同学组成科技制作小组积极参加。他们准备制作一个航空飞机模型,可是,当图纸设计完毕,材料准备齐全,模型制作即将开始时,李明的母亲因病住院,他必须每天放学后到医院陪妈妈,没有时间再参加小组的活动。后来,这个小组制作的飞机模型在学校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在颁奖大会上,上台领奖的同学中没有李明,获奖证书上也没有他的名字。
议一议:※你认为这对李明公平吗?为什么?※应该怎样理解生活中的公平?(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板书)
(1)公平要求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讨论交流:※什么是公平?(公平意味着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既要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到的利益。公平要求对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说说你对公平与不公平的理解。(不公平的表现)(如果一个人承担的责任少于他应承担的责任,或者获得的利益多于他应获得的利益,则是不公平的。)辨一辨:(详见教材P4页爱因斯坦名言)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包括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爱因斯坦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①公平意味着每一个人既要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的利益;②公平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力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公平涵义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懂得公平是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分担自己该做的事情。如果一个人没有承担他应该承担的责任,或者没有得到她应该得到的利益,人们就会认为这是不公平的。由此可见,爱因斯坦这句话的意思是“公平意味着每一个人既要承担应分担的责任,又能得到应得的利益;②公平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实现权力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情境活动二:(详见教材P4——5页材料)
王某和刘某是好朋友,看见别人做服装生意很赚钱,便商量决定合作开一家服装店。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两人签订了一份合作协议。协议规定:王某出资4万元,刘某出资2万元,利润按出资比例分成,若出现赔本也按出资比例分担;王某负责进货,刘某负责销售。开业后,两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生意日益红火起来。一年下来,按协议王某分的利润1万元,刘某分得利润5000元。第二年,王某又让自己的妻子在附近开立一家相同的服装店,他把所进服装的大部分紧俏货放到该店销售,致使王某刘某合作的服装店生意越来越冷清,利润下降。而在利润分红时,王某仍按原定协议分成。
议一议:※王某的做法对刘某是否公平?这种做法会导致什么结果?(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板书标题如下!)
(2)公平是合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学生阅读教材后教师简述,强调要点!)
社会需要合作,更需要良好的合作,公平是合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因此,在生活中我们与他人合作时,需要树立公平意识,努力维护合作公平!情景活动三:(详见教材P5)填一填(略——见教材P5)
人们在社会合作中的表现是不一样的。下列表现中,哪些是利于合作公平的表现,请把它们挑选出来。
为他人着想自私自利负责任利益共享歧视对方少负责多取利益自己说了算 互惠互利尊重理解双赢不取不应得利益积极承担责任相互平等 ※属于合作公平表现得是:。※合作公平的要求还有:。2.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
公平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只有社会公平,才会有今天生活的安定祥和。所以,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1)社会公平在我国的表现: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们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会公平,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国家为了维护社会公平采取了多种措施,取得了很大成效。情境活动四:(详见教材P6页)※照片中的现象体现公平吗,为什么? ※列举你所知道的有关社会公平的现象。(学生阅读教材后思考讨论)讨论交流:社会公平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社会公平主要表现为社会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并使每个人都能够按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得到应得到的利益。)
教师讲述:教材谈到的社会公平主要是指公民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通常所说的社会公平,一般包含公民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等几个方面。教材选取了三个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来介绍。
权利公平主要表现为公民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人格上的平等,全力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机会公平主要表现为公民参与社会合作,要求社会确保机会平等,就是要使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对于一切机会、植物和地位,都有资格平等参与竞争;结果分配公平主要是指社会财富(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分配要合理,要顾及全体人民的利益,走共同富裕之路。结果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根本内涵和最高层次,是合作公平的主要表现形式。情境活动五:(详见教材P6——7页材料)※国家采取上述措施表明了什么?(表明我国已经本实现了社会公平,并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
※请列举我国社会公平的表现。在经济生活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岗职工再就业经济适用房制度,国家对一些贫困地区实行优惠的经济发展制度国家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工资扶贫工程再就业工程 在政治生活中:民族平等制度法律援助制度法律监督制度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政治权利
在文化教育生活中: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国家对一些少数民族考生实施高考加分政策
对贫困考生的贴息助学贷款制度对贫困考生的助学希望工程 相关链接:(详见教材P7页链接材料)(略)
(2)维护社会公平对社会稳定的作用(学生阅读教材后思考讨论)想一想:
维护社会公平有何意义?(公平对社会的作用?)(见教材P8页第一段)①维护社会公平能促进社会合作取得成功,有利于社会合作的不断延续; ②维护社会公平能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③维护社会公平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社会冲突,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情境活动六:(详见教材P8页材料)(略)议一议:
※温总理帮助农民工追讨工资对维护社会的稳定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的思维应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拖欠农民工工资是不公道、不公平的,农民工辛苦一年付出了劳动却得不到应得的报酬,不符合公平的原则,温总理帮助农民工追讨拖欠工资是维护社会公平的义举;第二,大量的农民工工资拖欠,应得的利益得不到兑现和保障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产生新的社会矛盾,甚至引起社会冲突。温总理帮助农民工追讨头拖欠工资,使社会矛盾得到了正确处理,有利地维护了社会稳定。总之,温总理这一行为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维护社会公平,二是保持社会稳定。)(3)维护公平是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维护社会公平,不仅要靠政府和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而且要靠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努力。议一议:
※维护社会公平对每个社会成员有哪些基本要求呢?(我们应该如何维护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公平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
(树立社会公平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而又不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填一填、说一说
※青少年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平等参与的机会有:
(受教育、享受法定权利、履行法定义务等。)
※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我们现在能够承担的社会责任有:
(自觉接受义务教育、遵守各种规则、履行应尽义务。)※怎样才能做到不损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尊重他人、平等地对待他人;遵守各种规则、自觉维护社会公平。)
四、课堂小结
让生谈谈收获,构建本节课知识网
五、作业安排
1.做综合能力训练题
2.梳理知识点(1)什么是公平?(2)社会公平的表现是什么?(3)维护社会公平有何意义?
(4)维护社会公平对每个社会成员有哪些基本要求呢?(我们应该如何维护社会公平?)
第3、4课时
教学内容:第二框——为正义高歌 教学重点: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 教学难点:
1.公平要求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和统一 2.敢于与非正义行为作斗争 课时安排:两课时授完 导学过程
一、板书框题:为正义高歌
二、让生自主学习,完成综合能力训网络知识填空
三、新课导学:
1.分清生活中的正义和非正义行为(P9)情境活动一:(详见教材P9页材料)议一议:※国家为什么要打击社会黑恶势力?
(社会需要正义。国家打击社会黑恶势力,表章见义勇为就是伸张正义,维护社会秩序和人们的安定生活。)
列举社会生活中的正义行为。(见义勇为、扶贫助困、捐资助学、扶老携幼、助残帮困、爱心捐助……)
教师简述:从古至今,人们在不断地追求正义,因为我们都愿意生活在一个充满正义的社会里。历史和现实都告述我们,社会正义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1)社会正义是人们追求的共同目标(P9)那么,判断正义和非正义行为的标准是什么呢?
(2)判断正义和非正义行为的标准(P9)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情,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讨论交流:※什么是正义行为?(凡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
※划分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标准是什么呢?(学生阅读教材P9页地二段正文,讨论回答)
(区分正义行为的标准:一是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行为;二是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行为。符合这两点就是正义行为,不符合的就是非正义行为。)情境活动二:(详见教材P9—10页材料)(略)※请继续列举社会的规则和程序。
※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制度、规则和程序,社会生活将会怎样?(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讲述:通过讨论我们明白了,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必须有自己的制度、规则和程序。每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程序的正常运转中受益,也都受正义制度的约束。如果没有制度、规则和程序,社会将陷入无序和混乱。由此可见,要维护社会正义,必然要求人们要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
(3)正义要求人们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P10)(学生阅读教材,思考讨论交流)思考讨论交流:
※什么是正义制度?制度的正义性是什么?正义的要求有哪些?((社会离不开规则和程序,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和程序就是正义制度)
(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普遍性,制度之所以是正义的,是因为,社会规则和程序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制定的,正义代表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违反这些规则和程序就是违背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
(正义制度要求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社会生活中的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不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就不符合正义的要求,就是非正义的。)
总之,每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转中受益,也都受正义制度的约束,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社会合作就无法进行,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人们制定的规则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公平的。在规则面前,人们平等地遵守,则是正义。请你选择:(详见教材P10)
逃票乘车——非正义行为;考试作弊——非正义行为;参与选举——正义行为(4)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后果(P11)教师讲述:
正义行为有利于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应得到人们的赞扬和支持;非正义行为阻碍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正当权益,必然遭到道德的谴责或法律的制裁。情境活动三:(详见教材P11页材料)(略)
议一议:※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以不正义的手段多得利益的行为?(非正义行为损害公共利益和和他人的正当权益,我们应鄙视、制止和谴责以不正义的手段多获得利益的行为。)
2.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P12)(1)要为人正直:情境活动四:(详见教材P12页材料)(略)(阅读思考讨论交流)想一想:吵架过后,吕毅为什么还要投何雯的票?
(虽然吕毅与何雯平时有矛盾、有误会,但是在选三好学生时仍投了何雯的票,这表明了吕毅为人正直,这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应有的表现。)议一议: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当时是怎样做的?(2)自觉遵守规则(学生阅读教材)(P12)情境活动五:(详见教材P12)(略)
※议一议:邓亚萍为什么这样做?她的做法导致金牌丢失,值不值得?
(邓亚萍遵守规则,虽然失去了金牌,但却赢得了对手和外国人的尊敬,体现了中国运动员的高尚风格。她这种坚持正义的精神比金牌还要宝贵。)
教师讲述:这一事例告诉我们,遵守规则、具有规则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制度、规则和程序不仅仅是对人行为的一种约束,同时也是对人自由行为的一种保护,在制度规则和程序范围内是自由的,超越出这个范围,就是不自由的了。
因此,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是一个现代人应有的品格,是一个人有教养、有文化的表现,没有规则意识,就不会成为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板书)
(3)要坚持正义的标准(P13页)
教师讲述:辨别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不是凭个人情感的好恶,而是看是否符合正义的标准。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一定要坚持正义标准。
议一议:有正义感的人都有哪些表现呢?(按照正义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事坚决不做,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集中表现。)(4)不侵害他人的利益(P13页)情境活动六:(详见教材P13)(略)讨论交流:
※小强等人的行为错在哪里?
※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哥们义气算不算正义行为?(课后作业)(※小强为同学打抱不平,为受欺负的同学报仇不是正义的行为。因为他的行为侵犯了别人的利益,伤害了他人的身体,是最严重的非正义行为。)
(※“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哥们义气”不是正义的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侵害了他人的利益、伤害了他人的身体。而不伤害他人、不侵害他人的基本权利是正义的最起码要求。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是决不会做侵害他人利益的事的。)(学生阅读教材正文)
※怎样才能做到不侵害他人的利益?(见教材P13页中)(5)敢于与非正义行为作斗争(P13页)(阅读教材正文后思考讨论交流)说一说:※当你遇到非正义行为发生时应怎样做?(课后作业)※怎样做有一个有正义感的人?(课后作业)
(※有正义感的人应当鄙视以不正当的手段多的利益的行为,当遇到非正义行为发生时,对实施非正义行为的人要进行积极的劝说和制止,必要时依自己的勇敢和机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①要为人正直;②自觉遵守正义规则。尊重和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是一个现代人应有的品格;③要坚持正义的标准。按照正义标准对人对事、做人做事,违反正义标准的事坚决不做,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的集中表现;④不侵害他人的利益。不伤害他人、不侵犯他人的基本权利是正义的最起码要求。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乃至生命是最严重的非正义行为;⑤敢于与非正义行为作斗争。)相关链接:(详见教材P14页)教师讲述:(详见教材P14页材料后)
四、课堂小结(按板书小结本课要点)
五、作业安排
1.完成综合能力训练
2.梳理知识(1)正义行为及划分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标准是什么呢?(2)什么是正义制度?制度的正义性是什么?正义的要求有哪些?(3)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哥们义气算不算正义行为?(4)当你遇到非正义行为发生时应怎样做?(5)怎样做有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第四篇:政治分析题
分析题答题套路
分析大题之永远三步走 ①是什么?
联系原理,照抄方法
该材料联系的是„原理,该原理认为„;**原理要求我们„ ②怎么讲?
联系材料,解释说明;批驳错误观点(如果有)这个材料告诉我们…; ③怎么干?
提出行动,建议措施
调动三个积极性:人+科技+自然条件
马原
毛中特
近现代史
思修法基
世经与形势政策
分析题可能之形式 马原(哲学)中特+马原(政经)毛概+近现代史
思修法基
世经+时事
分析题:马原(哲学)
1、矛盾对立统一规律
2、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认识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对立统一定律
一、是什么: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 ①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同一性:
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相互吸收利己的因素; 2)双方可向各自对立面转化(需一定条件)3)规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斗争性:
相互排斥、相互制约 造成量变,实现质变。
二、怎么讲?永远之第二步: ①贯穿始终的“一分为二”:A+B 一方面,我们在干A的时候,要注意B; 另一方面,我们在干B的时候,要注意A。②批判割裂的“形而上学”:
如果我们只注重A,忽视了B,我们就会„ 如果我们只注重B,忽视了A,我们就会„
三、怎么干:矛盾分析法
⑴“两点论”: 全面、兼顾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⑵“重点论”: ①干工作,多选一:
抓关键--抓主要矛盾
②对人或事,做判断、评价:
看主流--看矛盾的主要方面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一、是什么?
1、感性认识vs理性认识
①区别:
认识的初级阶段vs高级阶段(具体、生动vs概括、抽象)②联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③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ⅰ.获取丰富实际的感性材料
ⅱ.加工制作,上升为理性认识:16字箴言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④实现从理性到感性的飞跃:检验认识
二、怎么讲?
三、怎么干?
1.唯物论--一切从实际出发
2.矛盾普遍性vs特殊性—理论+实践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认识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一、是什么?
理性因素vs非理性因素
①定义:
情感、意志(冲动、欲望、想像、直觉、灵感)②作用:
理性因素:指导、解释、预见
非理性因素:动力、作用、诱发
③两者关系:
理性因素是主导,理性因素制约非理性因素,但也承认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④怎么干:
创新!
科学的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合力 理性分析、严密论证+自信、意志力、发散思维、怀疑精神
在工作中敢于打破成规,勇于探索,突破前人,创建全新的工作方法
预测题目: 两种人、两种工作的结合分析题:马原(哲学)预测题【材料】 ★
我国航天之父、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一生致力于我国的航空航天科技的研究与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他的夫人蒋英女士是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培养了很多著名的歌唱家。钱学森谈到他的夫人蒋英:“我们结婚44年的生活是很幸福的。尽管蒋英是女高音歌唱家,她与我的专业相差很远,但正是由于她为我介绍了音乐艺术,使我丰富了对世界的深刻认识,学会了广阔的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他们夫妇还合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对发展音乐事业的一些意见》,这篇文章中谈到怎样吸收西洋音乐的长处,和怎样继承我国民族音乐遗产的问题。【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请指出该材料涉及的认识论中的哲学原理并分析其内涵。
(2)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后的学习与工作有何启示。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真理的特征:
⑴客观性——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内容+标准)⑵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绝对性=客观性
相对性:有待深化
二、真理与价值 ⑶二者联系:
①任何真理都是两者的统一(二者相互包含、相互转化)②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真理: 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反对教条主义、机械僵化
怀疑科学、诡辩论 ▲我们应该怎么办?
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同
毛概+近代史
辛亥革命 材料切入点:
1、纪念辛亥革命百年
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
3、台海两岸关系
1、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先生及其事业的关系: 孙中山先生的事业: 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孙中山先生是……3个伟大
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3个者 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
2、怎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道远。
我们要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团结奋斗。3个旗帜(国内、国外、外国)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
3、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 1)群体范围:
中国大陆公民+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
2)最基本的政治原则:存意识形态之异求,求祖国统一之同 3)维护祖国统一,反对祖国分裂
4)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4、台海两岸关系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1)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
孙中山和革命先驱振兴中华的宏愿; 2)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 大陆和台湾;
3)两岸同胞的共同目标:
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增强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促进两岸同胞密切交流合作,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提升两岸经济竞争力,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终结两岸对立,抚平历史创伤,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延安整风与党的七大 整风的序幕: 毛泽东1941《改造我们的学习》; 1942《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 整风的任务:
整顿党风(主观主义)、学风(宗派主义)、文风(党八股)。第一个任务是最重要的。基本哲学原理:
反对客观唯心主义,反对理论脱离实际。怎么干---应对方法:
1、解决主观主义: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加强调查研究;
2、“实事求是”的科学解释;
3、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联系党和自身实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怎么讲--延安整风的伟大意义:
端正了思想路线,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自觉性和能力; 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整风的结果:
1945七大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特+政经
社会主义改造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核心基本理论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在经济上,新民主主义存在五种经济成分,这就是: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主要矛盾。核心基本理论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收入分配、社会保障
1.基本理论: 按劳分配:
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
即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按照各人提供给社会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1.基本理论
1)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收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为什么按劳分配是主体?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2)为什么按劳分配是主体? 首先,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
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2、结合材料
1)如何体现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也体现在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2)坚持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重要意义?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只有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才能实现共同富裕。3)反对错误观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同劳动价值论并不矛盾。3.怎样做---方法论 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在消费资料分配问题上存在一种误解:即把共同富裕看成是全体人民在同一时间以同等的速度富裕起来,如果社会成员的收入出现了较大差距,就认为是两极分化,背离社会主义。该种误解犯了“平均主义”的错误。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可能导致的两种错误思想及结果:
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出发,如果不谈“先富”、只谈“共富”,不仅不可能为实现“共富”逐步创造物质基础,相反地,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
当然,如果不谈“共富”,只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
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依靠什么手段富裕起来的问题?
先富起来的条件必须和只能是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
从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出发,在处理“先富”与“共富”关系上,在不同的时期也应该有不同的重点。
2)怎样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要从5个统筹的高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 统筹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
统筹城镇社会保障和农村社会保障 统筹公平和效率
统筹政府作用与市场效率
体现了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社会保障体系包括: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制度。现有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
基本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1、社会存在
=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生产方式+地理+人口
2、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依赖和根源于社会存在 基本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能动的反作用 1)能动作用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
2)其发挥作用的程度、范围和时间,同掌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密切相关
3)社会文化建设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有助于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的正确发挥
思修法基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价值观的地位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核心内容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
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新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学习的伟大意义(全体、大学生)
1)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和道德上共同进步;
2)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诚实守信
1.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意义
1)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 3)是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4)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2.大学生加强诚实守信的意义
1)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2)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3)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世界经济与政治
1.经济全球化
2.中国的和平发展
一、是什么?
主要表现:三个“国际化”
材料关键字: 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数值变化
二、怎么讲? ⑴经济全球化的两面性
①加大南北发展差距、使发展中国家更易受外部波动影响 ②问题根源:
Ⅰ.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居于主导地位 Ⅱ.并制定现有世界经济规则
二、怎么讲?
⑵错误观点:(大题第二步补)①贴标签:西方(美日)当政的高级官员/右翼、保守分子 “单极稳定论”、全盘“美国化”、“新干涉主义”、“人权高于主权”„
二、怎么讲?
⑶错误观点:(大题第二步补) ②揭露其丑恶面目:“永对3句话”
所谓的“„”理论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表现(“单极稳定论”、全盘“美国化”、“新干涉主义”、“人权高于主权”„) 是毫无根据,且别有用心的,有着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其意在维护西方发达国家的根本利益,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三、怎么干?
对于发展中国家,机遇or挑战(大题第三步) ①既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又要其中趋利避害; ②既要积极参与规则的制定,又要加快自身发展; ③最终目标:实现各国“共赢”、平等、公平、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中国的和平发展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大题第三步 ⑴旗帜+政策:
①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 ②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⑵中国外交“永对3句话” ①中国的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
中国的正确主张与国际旧秩序完全对立,倡导国家的平等和国家之间关系的民主、文明,符合世界和平、共同发展的方向;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大题第三步 ①中国的主张建立国际新秩序: ②中国的主张符合„代表了„
中国的主张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代表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核心„本质
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核心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大题第三步 ⑶推动构建和谐世界 ①永不称霸
现在不称霸,将来即使强大了也永不称霸 ②承担责任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将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 ③和谐世界的前景——胡主席“八个字” 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第五篇:八上政治鲁教版一二单元检测
新华网北京2009年11月26日电记者26日从共青团中央了解到,到今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总数达到1.23亿人,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网民达1830万人,占到总数的14.9%。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成长发展的社会基础设施,获取信息、定向搜索、休闲娱乐、高效工作和优化生活已成为青少年基本的网络需求。同时,这位负责人指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许多亟待加以完善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网络成瘾的问题。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瘾调查数据报告》,我国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网民存在网瘾问题。“‘尊龙名社'是一个由未成年人构成的犯罪团伙。这个社团打着‘义气为先'的幌子,专门引诱未成年人‘网上勾连、网下犯罪’。”卢湾区检察院办案检察官告诉记者,“尊龙名社”成员在上海先后作案8起,主要涉及抢劫、寻衅滋事和敲诈勒索,目前涉案的12名团伙成员均已被判刑入狱。据悉,“尊龙名社”是上海检方首次发现的隐藏在虚拟世界中的未成年人网络犯罪团伙。该团伙纠结方式创新,从传统的小范围纠合,到网上一呼百应,实现了网上吸纳扩展与网下深化联络、网上交流思想需求与网下共同实施不法行为的虚实结合。问题:1.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学成为“网民”,你是如何看待网络交友的? 网络交友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交友的好处是:⑴互联网带给我们大量信息,拓宽了我们交往的渠道,甚至有可能把我们的交往范围扩大到全世界。⑵交往越广泛,越有利于我们拓宽视野,发现外面的世界非常精彩,会让我们的学习与课外活动变得丰富多彩,有可能受到更多的教益。网络交友的弊端:⑴可能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⑵容易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性格孤僻、情绪低落;⑶难以辨别是非,分清良莠,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而言,一旦轻率地与网友见面,就可能造成人身伤害。2.在网络交友中,我们该注意些什么? 在网络交友中,我们该注意:(1)科学、合理的安排上网时间,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2)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从中汲取有益的信息,结交良朋好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轻易相信别人等。
奶奶告诉我:宁念家乡一撮土,不恋他国万两金;爷爷告诉我:国泰可民安,国强民也富;爸爸告诉我:家和日子旺,国和万事兴;叔叔告诉我: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些话分别说明了什么?
热爱祖国是高尚的情操,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有爱国意识、爱国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每一个中华儿女应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思想品德课上,老师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让学生积极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采用了“不同角色,我来扮演”的方式,让每小组的学生扮演一个不同的角色,通过亲身实践去感受热爱祖国的表现和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以达到学以致用、培养情操的目的。假如你是小组成员,请你来完成: ⑴一组的角色:在国外求学的留学生。热爱祖国的做法:
⑵二组的角色:与外国人谈判的中方代表。热爱祖国的做法:
⑶三组的角色:外资企业的一名员工。热爱祖国的做法:
⑷四组的角色:你和刚转学来的回族同学是同桌。正确交往的方法:
⑸五组的角色:你是一个到拉萨旅游的旅客,藏族同胞捧来了酥油茶,可你不喜欢它的味道。
你的正确做法:
⑹六组的角色: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中学生。①热爱祖国的做法:
②维护民族团结的做法 8.2008感动中国人物,最后的特别奖颁给了全体中国人。组委会认为,2008年的中国经历了太多悲怆和喜悦,在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举办奥运会等事件中,中国人用坚韧、勇敢、智慧向中国和世界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⑴材料集中体现了“中国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⑵这种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⑶青少年应怎样弘扬这种精神?
⑷请你为“中国人”写一句赞美之词。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分)奶奶的话说明我们必须热爱自己的祖国;爷爷的话说明了祖国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及个人和祖国生死相依、荣辱与共的关系;爸爸的话说明了国家的稳定、民族和睦团结的重要性;叔叔的话说明了每个公民都应自觉承担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
(22分)⑴要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自尊心,要时时处处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和利益,要勤奋好学,将来学成归国,为国家做贡献。(3分)要代表国家形象,维护国家利益,不卑不亢。(2分)
自尊自重,认真工作,但决不低三下四,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积极同损害祖国的言行作斗争。(3分)
尊重回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回族的风俗习惯,特别是饮食习惯,尊重回族的语言文字,体现民族平等,不搞大汉族主义。(3分)只要符合藏族同胞习惯的做法即可。(2分)
①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努力学习,为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名族文化而尽心竭力;积极进行爱国宣传,从身边小事做起,体现爱国行动。(3分)②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的事。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6分)
(17分)(1)中华民族精神。(2分)
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4分)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心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高举爱国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8分)略(3分)
【明辨是非拒绝庸俗】
眼下,风靡一时的网上“偷菜”游戏,因为既能挣“钱”,还无人追究责任,使无数网民对此类“偷菜”游戏趋之若鹜。天水市秦州区42岁的妇女李某却嫌在开心网和QQ农场上“偷菜”不过瘾,受游戏误导,连续上演真人版偷菜闹剧,结果被警方拘留并罚款,可谓得不偿失。
此案例对你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