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书海徜徉尽情飞翔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太仓市璜泾镇王秀小学管志阳
王秀小学现拥有12个教学班,477名学生,目前,在校学生中来太务工人员子女占40%。这些未成年人长期与父母分离或父母无暇顾及他们,与家长接触的时间相对较少,缺失家庭关爱和教育,他们的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为更好地促进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享受幸福,我校致力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状态,激发他们持久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切实将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读好书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提升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幸福指数。
一、关注阅读———让书做童年的朋友
为保证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学校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未成年人读书活动。学校在图书室和阅览室专门开设了“未成年人之家”,每周固定时间组织不同年级的未成年人来到“未成年人之家”,在管理人员的指导下,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津津有味地阅读,并主动同管理人员交流阅读心得。
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学校及时制定详实可行的图书漂流计划及读书活动方案。按照活动方案,率先在高年级开展了“生活因阅读而美丽,阅读因漂流而精彩”的“图书漂流活动”的动员工作。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出主题黑板报、制作格言、名人名言等,多渠道、深层次宣传读书的重要意义。学校充分利用板报、广播、橱窗、标语等形式,营造浓浓的读书气氛,展示校园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通过强势宣传营造出了校园文化氛围,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图书漂流活动”方案的各项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图书漂流———让感情随书去旅行
为确保“图书漂流”活动有效、规范、深入、有序地开展,学校鼓励全校师生将家中的藏书变为“行走的书”,以书为媒介,广交书友,使我们的学校成为一个天然的图书馆。师生随时可以捐出自己认为可读性强的图书(可多本),贴上学校专门印制的“图书漂流”专用书签,将书放到专设的漂流书架,或直接推荐给自己的好朋友,进行图书漂流。在图书漂流活动中,学校在每周例会中安排十分钟“好书推荐会”。每个班级都创设了“读书留言墙”,师生共同将“好书推荐”、“读书心得”等内容张贴在“留言墙”上。每月月底,进行信息汇总和评奖活动,评出“漂流之星”、“读书之星”“、优秀组织奖”等。通过精心的设计和组织,全体师生都能参与积极,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师生均有收获与成长。
三、活动纷呈———让书籍为成长导航
(1)坚持开展晨诵、午读、暮省活动。早晨10分钟,全校师生一起朗诵美文;中午30分钟,师生进行个性阅读;晚学前15分钟,以日记的形式自省自警。
(2)每年十月份定期举行“金秋美文诵读”活动。每年10、11月为我校的经典诵读月,每个班级准备适合学生的美文,精心准备,在早操结束后为全体学生朗诵。
(3)家校携手,倡导家庭读书活动,感受读书乐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营造‘书香家庭’,不在于家庭书房的有无,也不在于家庭书橱的大小,甚至也不
在于家庭藏书的多少。营造‘书香家庭’的关键在于培植家庭温馨浓郁的书香氛围。”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影响,读书活动要真正取得成效,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至关重要。虽然我们学校身处农村,但是我们会向家长宣传读书能改变人生的教育理念,激发全体家长关注孩子阅读的积极性;宣传读书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以此改变家长的观念,赢得家长的支持;让孩子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向家长汇报学校安排的必读书目介绍,介绍自己的阅读生活。有些家长会及时的给孩子买来要读的书,有的甚至自己也捧起了书。因为他们要和孩子交流读书的体会。“学校的读书活动拉近了我和孩子的距离,让我和孩子都得到了进步孩子”家长感慨地说。
阅读如一盏熠熠闪烁的灯塔,正点亮了未成年人的心灵,擦拭着他们飞翔的翅膀。我坚信,伴着浓浓书香,伴着琅琅书声,这些可爱的孩子终有一天会破蛹化蝶,翩翩飞翔,飞出校园,飞进社会,飞向灿烂的未来!
第二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好习惯伴我成长
张军
背
景:2011年9月,我新接任了2013届一班,这个班共有学生68人,他们的思想品质和个性差异较大,大都以自我为中心,自制、自控、自律的能力较差,受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绝大部分家长为农民,本身素质不高,缺乏对孩子有目标、有方法、有效率的教育)不足的影响,使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表现出明显的缺陷。因此,如何针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引导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接手后不久就开始实施了“好习惯伴我成长”活动。通过2年的不懈努力,此项活动成效显著,受到了广大教师、家长、学生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主要做法如下。做
法:
一、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
1、氛围创设明礼仪。
创意长廊、黑板报等开设“文明礼仪专版”,充分展示文明礼仪标语、图画、先进事迹。刊登礼仪常规制度,明确文明礼仪重要性及相关落实内容;利用三会课开高“礼仪讲座”,学习《规范》《礼仪常规》,讲古今中外礼仪小故事等。浓厚的文明礼仪氛围的创设,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礼仪殿堂之中,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文明礼仪素质。
2、读经诵典学礼仪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很多优良的、传统的礼仪规范,直至今日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礼仪道德所在,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青少年儿童,他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各副其实,享誉中外。
为此,每天晨会时间利用5分钟进行经典诵读,诵读优秀诗词、名人礼仪故事、礼仪童谣,加上《三字经》《论语》等古典文化名篇,提供给孩子们进行诵读,美读。内化、实践。并通过诵读、辩论、交流体验其中的思想精髓。、一日常规行礼仪
制定了一日礼仪细则,从点点滴滴,一言一行做起,抓好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早晚上学、放学要主动与父母、同学、老师打招呼问好。“您好、您早、再见”不离口,语气温和,“请”字常用。进入校门、上下楼、教室门要自然成行,右侧通行,出入办公室和他人房间,要先敲门问好。“请进、请问、谢谢”文明用语常应用。学生放学乘车自觉站队。为了有效实施,养成习惯,开始实施阶段,健全了监督机制,由中队委主抓,发现不文明现象及时纠正并进行公示,量化打分每周评出优秀小组,颁发文明礼仪星旗,以此促进此项工作的长期性,有效性。现在,同学们进校门自然成行,进入楼门不拥挤、不喧哗,上下楼走廊内通行自然站队,靠右侧通行已尉然成风,主动向师长打招呼问好随处可见。针对学生随手乱扔的习惯,要求每一名学生要做到“四带”,即带一个装垃圾用的塑料袋,带一块手帕,带一个水杯,带一块抹布。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到整理自己的房间,从个人卫生到如何保持环境都有明确的要求,因势利导,循序渐进的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消费的好习惯
如今,家庭生活都很富裕,家长给予孩子吃穿的消费投入都很大,很怕孩子亏着。因此,造成了如今的孩子乱消费的现象比较严重。垃圾堆里随时都看到整个的苹果,还有整个的馒头等食物。针对学生乱扔食品等现象,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计划用钱、适度消费、“货比三家”的好习惯行为养成教育。教育学生计划用钱、节约用钱。开展了“我与父母比辛苦”系列活动,邀请家长到学校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召开“学会感恩”主题班队会等。我们还在全班开展了从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做起,不乱花零钱、不乱扔废弃物活动。每学期都开展“废品中的希望工程”勤俭节约教育活动,号召学生把家里废弃物、易拉罐、饮料瓶、旧刊物、纸箱等收集起来,送到废品收购站,每次活动都能创收几百元。用这笔钱为特困生办了几件实事,学生也在这种种体验教育中,领悟到勤俭节约的真谛。班级每学期开展了“节约小标兵”评比活动,让事实说话节约小标兵介绍自己的一些节约小窍门和方法从而带动全班学生的节约自觉性。
三、培养学生做人的好习惯
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主题班(队)会的教育功能,讲述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以及开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每学期都开展一次“弘扬民族精神”活动月,内容包括召开一次“我心中的英雄主题班队会”;收看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节目;开展一次英雄故事会及征文活动;学唱一首英雄歌曲等。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树立了远大理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使他们的思想与道德境界得到了升华。为了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努力向上的好品质,不间断地开展了读书、书法、绘画比赛及优秀作品展,让同学们在获得荣誉、享受幸福感的同时,拥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效
果:
活动开展以来,抓礼仪教育,创文明班风,诚实守信、与人为善、文质彬彬、和谐有序已经成为班级主旋律。随着朗朗书声,经典文化的芬芳气息弥漫整个班级,打架骂人的少了,见了师长会诚恳问好,同学有困难争相帮助„„家长反映孩子们回家变得更加懂事了,知礼、懂礼、用礼的好习惯使得家庭温馨而和睦,家长还反映,孩子们越来越孝顺了,能够体会父母的辛苦,家长的心也放宽了,不自觉间也注意起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育人环境更加和谐优美,人际关系团结和睦,形成勤奋上进的学习风气,让学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第三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1、心灵交通网
创意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
主要内容:心灵交通网是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网络,分为教育系统内网与社会家庭外网两部分。该网络以学校为中转站,贯通长春市各县、区,联接家庭和社会。内网以教育局及教育科研所为核心,由十四个县区、2000多所中小学和各学校的心理教师组成,主要是加强中小学生心理监测,提高心理危机干预的及时性针对性。外网由教育局与团市委共同建立,由青春期保健中心、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等10个专业化帮助机构组成,主要是解决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障碍问题,采取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创编校园心理剧等形式进行。心灵交通网的建立,较好地解决了中小学生中的厌学、考试焦虑、心理挫折、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2、“陶老师”工作站
创意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
主要内容:“陶老师”工作站(南京市中小学生心理援助中心)由南京市教育局主办,是一个面向个人和学生群体提供公益服务的机构,因主持人姓陶而得名。服务内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危机干预等。服务方式主要有“陶老师”热线、“陶老师”心理咨询中心、“陶老师”心理辅导流动服务站和“陶老师”信箱。采取 24小时热线电话、QQ谈心、短信平台、当面咨询与治疗、紧急现场干预、中小学校现场咨询服务和咨询信箱等形式,开展心理服务。目前,“陶老师”工作站已形成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治疗、亲子教育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体系,成为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心灵港湾。
3、心理维护三级体系
创意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教育局、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
主要内容:着眼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以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为龙头,建设市、县(市、区)、校三级贯通的心理维护体系。该体系由一级维护机构(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二级维护机构(区域分中心)、三级维护机构(学校站点)构成。2007,市有关部门拨款100万元,各区(县)、学校自筹390万元,完成了26个分中心、100个三级维护站点的建设。依托心理维护体系,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师培训、心理辅导、心理知识普及等活动,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搭建了平台。
4、农村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心创意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办、区科协、百色市文明办
主要内容:依托乡镇宣传文化站,创建农村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心,解决了农村孩子活动阵地缺失的问题。从2007年开始,在百色市进行试点,并逐步向全区推广。校外活动中心开辟有综合娱乐室、美术书法摄影室、培训室、科技活动室、电视放像室、图书阅览室和棋艺室,向农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文体娱乐、科学普及、技能锻炼和公益服务等活动,寓教于乐。同时,帮助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和家庭教育,受
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5、道德早餐
创意单位:吉林省吉林市文明办、教育局
主要内容:从2005年开始,组织全市中小学校利用每天第一节课前十分钟时间,由学生自己组织,采取讲述道德故事、畅谈个人感受、互相论辩观点、演出文艺小品、老师最后点评等形式进行道德教育,称为“道德早餐”。这项活动改变了单纯说教式的德育方法,激发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养成,已成为该市各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
6、青少年舆情监测网络
创意单位:浙江省诸暨市文明办、团市委
主要内容:建立青少年舆情监测网络的目的是及时了解青少年的思想状况和行为状态,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已在全市各基层团组织、关工委、中小学校、社区青年工作站、企事业单位等设立了198个舆情监测点,每个点都由1名热心青少年事业、工作责任心强、具一定文化程度的专兼职人员作为舆情信息员。同时,每月编发1期《青少年舆情监测》,对收集的青少年舆情信息整理汇总,为党委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7、流浪儿救助工程
创意单位:新疆维吾乐自治区司法厅
主要内容:主要救助在内地省市进行流浪后被遣返回新疆的流浪儿童,救助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制度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对教职员工实施目标责任量化考核;二是制定流浪少年儿童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从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他们进行登记考核。三是以九年义务教育为教学内容,以思想品德教育为核心,以法律常识教育为重点,以提高素质修养、培养良好道德为目标,对流浪儿童进行引导性、针对性教育,实行亲情式、养成式的校园管理。从救助学校毕业返家的孩子,心态积极健康向上,大部分无违法违纪行为。
8、万名少儿讲孝道
创意单位:云南省保山市委
主要内容:针对青少年传统道德缺失的问题,在全市开展“万名少儿讲孝道”道德实践活动。组织中小学生进行孝道演讲比赛、参观孝道活动展览、开展《孝道歌》传唱等系列活动,开展“十大少儿孝星”、“百名孝星”评选,举办全市“雅光杯”讲孝道中小学绘画比赛,形成学校带动家庭、家庭社会促进学校的互动局面,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及时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全市80%以上的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参与活动,扩大了未
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9、《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
创新单位:辽宁省沈阳市文明办
主要内容:《沈阳市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体系》包括“基本指标”和“特色指标”两部分,共20条,41项。基本指标部分反映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情况,分为工作机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特色指标部分反映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特色、农村各县(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整体概况。测评方法包括听取汇报、材料审核、问卷调查、实地考察、整体观察等五个方面,测评总分为120分。该《测评体系》的建立,对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现规范化、制度化进行有益探索。
10、城乡社区校外辅导站
创意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文明办、市关工委
主要内容:针对中小学生在节假日无人管理、缺乏引导的情况,南通市部分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人员,依托村镇、社区、企业、学校等资源,积极创办校外教育辅导站,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目前,全市1921个行政村和266个社区中,已建立校外辅导站2923个,参与校外教育辅导的“五老”人员有17000多人。校外辅导站被誉成为“寓教于乐的假日乐园,健康成长的社会摇篮”和连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纽带。
11、“孙万清平台”
创意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
主要内容:2003年,宜昌市西陵区二马路社区居民、残疾青年孙万清创办了社区未成年人心理咨询服务平台--“窗汐热线”、“窗汐网站”和“窗汐工作室”,受到社区青少年和广大家长的欢迎。为进一步扩大孙万清平台的社会效应,宜昌市在城区挑选有条件的40个社区,建立了 “孙万清平台社区工作站”,把社区青少年关爱小组、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矫正站、青少年维权站、学校心理咨询室等统一纳入“孙万清平台”建设。通过网络实现连通互动,并为每个工作站配备一名具有资格认证的心理咨询师,同时从学校教师、心理咨询师中聘请兼职辅导员,初步形成了学校、社会、家庭联动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服务机制。
12、传统文化经典诵读
创意单位: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实验小学
主要内容:以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了解中华民族经典文化为目的,开展“经典诵读”工程系列教育活动。精选篇目,召开“经典诵读”主题班会和家长会,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和热情,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利用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校刊等校园文化阵地,开辟专栏专版,推介诵读经验。将经典诵读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开发校本教材。在校门口开辟“诵读园”,在班级开辟“诵读园地”和“经典知识角”。开展诵读经典征文活动,评选表彰“诵读之
星”,组织“诵读擂台赛”、“诵读表演剧”等活动。自2002年开展以来,已形成了学校德育的特色项目,深受学生喜爱。
13、“警校共育”新模式
创意单位:四川省德阳市公安局、市教育局
主要内容:坚持以护人、育人为主题,探索建立“党委政府推动,公安教育互动,学校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了“学生安全无小事,警民共建做大事,百姓操心变放心,社会满意促和谐”的育人氛围,带动了全市“警社共育”、“警民共育”活动的开展,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社会环境。
14、“社区青少年快乐营地”
创意单位:天津市河西区社区教育中心
主要内容: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等措施,建设 “社区青少年快乐营地”。自2006年以来,整合社区硬件资源5000平米,分三批创建了100个社区青少年快乐营地,覆盖全区13个街道,惠及辖区的6万多名中小学生。同时,依托“社区快乐营地”,开展社会实践和道德实践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发挥潜能、展示才华的舞台。
15、未成年人网络天地
创意单位:上海东方网络电视有限公司
主要内容:为打造未成年人绿色、健康上网的平台,2005年初,上海东方网络电视有限公司创建了全国首个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题的网络电视平台-《未成年人网络天地》。该平台依托互联网络,以视频节目为特色,建立起专业、权威的德育资源库,实现了德育资源的有效集成,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资源。2007年,《未成年人网络天地》又开设了校园电视平台,利用学生午休、课间休息、班会队会时段,通过教室闭路电视播放电视节目,覆盖到全市1100所中小学校。
16、少年图书博览会
创意单位:河南省漯河市漯河小学
主要内容:针对班级图书角图书数量少、内容单一陈旧的问题,采取“少年图书博览会”的方式,在学生中开展体验教育。博览会分布展、交易、收尾三个阶段。布展时,以班级为单位,在操场自行设计布置班级书店(图书展台),由学生担任书店的工作人员;交易时,学生和家长在展台前自由选择、自由交易图书,学生以工作人员的角色进行售卖;收尾时,把图书交易额的10%作为学校少先队救助基金,并进行优秀书店、优秀销售员、优秀营销策略等奖项的评选。图书博览会成功实现了班级图书角的图书交换使用与更新,达到了让学生感知社会、体验生活、创新思路、诚信服务、热心公益、正确理财的教育目的。
17、“道德三在”活动
创意单位:重庆市求精中学校
主要内容: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开展“道德'三在'”(“道德在校园”、“道德在家庭”、“道德在城乡”)活动。道德在校园,通过开展“文明在我,我创文明”活动,加强道德教育。道德在家庭,通过开展“感恩长辈”和“爱在心头”系列活动,让行孝、感恩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道德在城乡,通过开展建立爱心基金、向山区学校捐款捐物、慰问孤寡老人、帮扶困难家庭等倡导道德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18、“六亿宝贝”护少年
创意单位: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
主要内容:从2006年开始,江西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借助技术力量,组织研制和推广应用名为“六亿宝贝”的反黄助学软件,为青少年打造安全文明的绿色网络空间。如果点击不良网址,该软件会自动屏蔽,并弹出一个健康网站供浏览。到2007年底,全省中小学校已有近20万台电脑安装了这套软件,许多学生家长也主动在家庭电脑上安装了该软件。
19、村校家“道德三联卡”
创意单位: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李寨中学
主要内容: “道德三联卡”,即“学生成长记录卡”、“家长沟通放心卡”、“村校联系明白卡”,分别记录学生的成长表现。这个办法始于2004年,通过村、校、家各自的学生档案,互通互知信息。每学期召开全乡“三联卡”联席会议,村校家共同制定计划,明确各自责任,搞好相互衔接,推动形成“村校家一体互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网络。
20、“道德马拉松”
创意单位: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第七中学
主要内容:“道德马拉松”寓意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顽强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心去坚持。从2002年开始,该中学以课堂为主阵地,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同时,强调道德实践环节,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到“三好四不五做”。“三好”即: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四不”是不吸烟、不进网吧、不看不健康影片、不信邪教;“五做”即:为社会做好事,为学校做好事,为父母做好事,为同学做好事,为他人做好事。
第四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奏 响 爱 的 旋 律
——南昌市出新幼儿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一.产生背景
当我们安然有序地学习工作、安康幸福地享受天伦之乐时,一个不幸的家庭却在紧急呼救!一个幼小的生命正在泣血求助!2006年3月刚开学,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来到美丽的幼儿园,而大
(一)班的万煜祺小朋友却迟迟未来报到,当班上老师打电话给祺祺妈妈询问时才意外得知,他在寒假期间因一次头痛发作被送往医院检查并确诊为恶性脑瘤,目前正在北京准备做脑瘤切除手术。当听闻这个不幸的消息,大家都惊讶极了!平时活泼可爱的祺祺怎会患上如此重疾?一个幼小而孱弱的生命正期盼着爱心和温暖!生命处于危难关头的祺祺,正迫切需要我们的帮助。
二.主 要 做 法
1、“一声倡议 大手牵小手齐支援”
幼儿园领导班子召开紧急会议,研究怎样尽快展开对万煜祺小朋友的援助工作。经研究决定我们即时召开了全体教职工援助动员大会,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支持和积极响应。
(1)园宣传报道小组立即拟出了一份捐款倡议书,向社会大众发出倡议:
中华民族素有济贫扶危的传统美德。面对如此的不幸,我们怎能忍心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在倡导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广大师生、家长朋友们,让我们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一社会风尚的感召下,在“让世界充满爱”这一信念的烛照下,为这个幼小的饱受病魔肆虐的生命做点什么吧!
让我们发扬团结友爱、互助奉献的精神,献出我们的爱心,伸出我们的援助之手,积极捐助,以实际行动帮助万煜祺小朋友早日战胜病魔,度过难关!
(2)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班上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以“大手牵小手齐支援”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万煜祺小朋友的不幸遭遇,孩子们也纷纷要拿出自己的压岁钱和零花钱来捐给急需手术治疗的万煜祺小朋友。
(3)万煜祺所在的大一班的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组成了一个宣传小队,在每天早晨家长送幼儿入园和下午接幼儿离园时,向家长们发放援助倡议书,让广大的家长们更真切地了解事情的紧迫。
2、“伸出你我的手
献出真诚的爱”
2006年4月3日上午,在出新幼儿园的操场上,全体教职员工、小朋友和家长们,共同向我园身患恶性脑瘤的万煜棋小朋友举行了“伸出你我的手 献出真诚爱”的献爱心捐款活动。万煜棋小朋友的老师、小伙伴们都发自内心地呼唤“祺祺,希望你能坚强地战胜病魔,早点回到我们的身边!”、“万煜棋,我们好想你!”“万煜棋,我为你折了好多好多漂亮的千纸鹤,妈妈说千纸鹤可以让你平安,手术成功!”听着这些发自肺腑的言语,在场的人都不禁哽咽了,就连路过幼儿园大门口的行人都禁不住停下脚步。
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深情旋律中,出新幼儿园的全体教职工、小朋友和家长们都自发有序地进行捐款,幼儿园带头捐款一千元,有许多孩子更是拿出自己积攒的压岁钱和零花钱进行捐献,老师和孩子们还送上自己亲手折的千纸鹤,并寄予祝福的话,有的还献上鲜花和各种礼物。此情此景感人至深,大家都流下了动情的泪水。
出新幼儿园的小朋友、家长和教职工们,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一社会风尚的感召下,在“让世界充满爱”这一信念的烛照下,正竭力为这个幼小的饱受病魔肆虐的生命奉献自己真诚的爱心,以实际行动帮助万煜祺小朋友度过难关!
当把近7000元捐款交到万煜祺小朋友的外婆手中时,老人紧紧拉住老师和园长的手,用哽咽地声音不住说“谢谢!谢谢!”。
3、“电波寄情
真挚关怀”
捐款活动结束后,与万煜祺小朋友共同在幼儿园生活、学习了三年的小伙伴们在家长、老师的帮助下,给远在北京接受治疗的万煜祺打电话、写信、发短信息,鼓励他要坚强,“等你病好了,回幼儿园来我请你吃好甜的水果糖,你就不会怕药苦了!”
园领导也通过多次与万煜祺父母的通话,了解到他的第二次手术做得很成功,病情得到了控制,大家都为此激动不已。并且,在病中的祺祺还亲口说:“园长妈妈,等我病好了我要回幼儿园和小朋友们一起上课、一起画画、做游戏,我还想在升国旗的时候当一回升旗手,好吗?”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怜爱的好孩子啊!只有5岁的他在与病魔顽强抗争的同时,心里想的还是小伙伴和幼儿园。
4、“奏响爱的旋律 圆国旗下的心愿”
6月23日上午,在南昌市出新幼儿园的操场上,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升国旗仪式,担任此次活动升旗手的正是身患恶性脑瘤,刚从北京治疗初愈归来的万煜棋小朋友。
万煜棋小朋友在生病期间,一直都盼望着能早日回到幼儿园,能再当一次升旗手。在上一次的爱心捐款活动后,在老师和小伙伴们的关心下,通过手术,他的病情已得到了控制,今天,他回到了日夜想念的幼儿园来圆 “国旗”下的梦。随着进行曲的奏响,全体幼儿行注目礼,万煜棋小朋友双手紧紧地握住滑绳一下一下和着国歌的旋律,将五星红旗高高升上蓝天,他的神情是那样向往,那样的庄重,让人无不为之动容。
5、“放飞童心 放飞梦想”
在大班毕业典礼上,孩子们是那样的安静而又整齐站立着,老师们捧着一张张毕业证书是那样的高兴而又依依不舍,三年的生活让师生们彼此深深相知,情浓于血。特别是当大一班的胡老师把毕业证书发到万煜棋小朋友手中时,他是那样的兴奋、激动,他说:“老师,我永远不会忘记你教我学本领,为我盖被子,和我做游戏,我喜欢老师和小朋友们,我舍不得离开你们”。
三、基本成效和社会反响
通过捐款、举行升国旗仪式和毕业典礼等系列活动,赢得了家长们对幼儿园这一爱心行动的一致赞誉和积极支持,也积极参与到援助行动中来,除了拿钱给孩子捐款,自己还再捐款。有的家长还反映,孩子在家时变得比以前懂事了,学会关心家人了,看见家里人生病会主动关心和照顾;在公共场所也变得更加懂礼貌了,像给比自己更小的弟弟妹妹让座,看见老人过马路会要求上前搀扶等。有位家长感慨到:“这真是花钱都买不来的实实在在的爱心教育啊!”
此次爱心捐赠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良好的反响,六月底幼儿园招生时有许多家长也都慕名而来,他们说:“我们就是想把孩子放在你们这样一个充满爱心的幼儿园里,我们更放心,我们要让孩子的心中从小就流淌着爱的清泉
江西电视台、江西教育台、南昌电台和江西法制日报、江南都市报都对这一活动给予了系列的跟踪报道,新闻媒体一篇篇真实感人的报道,描绘了又一朵就绽放在南昌市出新幼儿园的爱心之花,它朴实无华却美丽动人,南昌市出新幼儿园开展的这一系列生动形象的德育教育活动,使校园处处弥漫着爱的芬芳,让幼儿感受到爱心教育的“润物细无声”,使品德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走进幼儿幼小的心灵。同时,也充分反应出了该园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扎实性和取得的良好成效。
南昌市出新幼儿园 2007年2月28日
第五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最终版)
附1:
连云港市第三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
建设工作创新案例申报表
单亲学生的感恩教育——让心河不再冻结
申报单位:东海县横沟小学
活动范围:全校
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我们传统的感恩教育往往都是出发点很好,然而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正常家庭所拥有的关爱,因此感恩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把双刃剑,容易教育也很容易无意中伤害单亲孩子。由此出发点,我们在实施此“单亲学生感恩教育”活动时,切忌空谈,从把握学生心理,举办活动等和单亲学生息息相关的事情,吸引他们的注意,不漏痕迹地深入单亲孩子的内心,不让其感受到你在对其进行感恩教育,成功地让单亲学生感受到“爱”的真谛。
一、活动背景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一些人特别是青少年对这种千古美德的意识越来越变得淡薄起来。以我们横沟中心小学校为例作个调查分析,学校现有学生736名,地处偏辟农村,留守儿童占32.8%,单亲家庭子女占16.7%,孤儿占1.5%。通过对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统计,知道父母每天早上几点上班、晚上几点下班的占47.9%,不知道的占52.1%;知道父母的健康状况的占56%,不知道的占44%;认为父母照顾孩子是理所当然的占42%;经常对父母发脾气的占30%;不知道父母生日的占31.2%;平时在家里会向长辈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的只占44.3%;父母会经常教育孩子要懂得回报、感恩的只占43%;父母给子女过生日的却高达93%,而在父母生日时表达过祝福的只有27.7%。
这不能不算是给小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从广大农村学校来说,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或是单亲家庭子女,许多家长外出打工,将其孩子托给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养育。还有一部分孩子的母亲是经过买卖式的婚姻,孩子出世,她们早已离开他们了。这些孩子大部分都缺少父母双亲的关爱,缺少亲情教育,导致不少孩子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他们根本不懂得感恩之心,这是道德教育建设的一大空白。加之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为社会的主导。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等许多现象。调查表明,多数的孩子不懂得去关爱他人,对来自父母的照顾理所当然,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现代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这决不是让孩子自由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丧失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是一个迫在眉睫、亟须解决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单亲家庭孩子的感恩教育。
二、主要做法
根据单亲家庭学生的特点,对他们的教育我们以情感为依托,深入了解,找出其产生自我否定意识的根源,及时准确地发现其心里自卑、自闭的根源,利用各种教育活动,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心理情景,使其发现自我的价值,唤起他们的自卑心和情感回复正常的心态,摆脱自卑的心理障碍。
(一)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交往,营造和谐温馨的班集体
在师生交往中,教师用深沉、细腻的爱,将单亲学生包容在爱的世界里,让他们体会到师爱的严谨与伟大。班主任用广博、真挚、深沉、持久的爱 去扶持单亲家庭孩子那颗看似冷漠、实际强烈敏感的自尊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予孩子父母般的热爱,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让他们敞开心扉,宣泄心中的苦闷,减轻心理压力。
为孩子营造一个和平、温馨、和谐的集体环境,发挥群体力量,人人献爱心,时刻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同学的信任,消除排斥心理。
(二)创设相互信任、相互鼓励的生生交往环境
首先我们学校开展了“小学生知恩、感恩采访报道”小记者活动。鼓励单亲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让他们有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单亲学生在采访过程中能够锻炼胆量,口语交际,又能够通过这一活动增强与人的合作能力,从而达到感恩的目的。小记者活动让小记者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自由选择采访对象,确定采访主题,对自己或邻居的家长进行采
访,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身临其境,去探索问题的根源,去亲身感受那些不幸的人的滋味。然后写成采访报道,召开主题班会活动进行交流,最后还评出优秀稿件,由学校予以表彰。
另外,学校还在上好感恩教育课、开展好感恩教育主题班队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开展搜寻活动,与父母、教师、同伴、书本、电台、网络等对话,让学生去感知理解感恩的时代内涵,从而激发起自身的感恩的激情。再就是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校园氛围,开展讲述感恩故事、创办感恩小报、设计感恩广告、编排感恩节目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单亲学生更多地在不同的场景、通过不同的形式施展才华,感悟人生。
此外,学校还结合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等节日,开展向亲人说心里话活动,述说人间至纯的亲情和友情。
(三)家校联通践行感恩教育。
学校教师经常和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感恩教育成功的经验,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调一致,让学生践行感恩教育的知行合一。学校采取“教师布置、检查——家庭督促、反馈——学校评价、激励”等方式,让学生在家庭、社会开展以下实践活动:经常问候,让父母舒心;少说多做,让父母省心;诚实守信,让父母放心;积极上进,让父母开心;宽容豁达,让父母顺心;持之以恒,使父母安心。
三、活动效果
“单亲学生的感恩教育——让心河不再冻结”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活动后,单亲孩子学会了感恩集体,会用同样的爱去爱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做到了“用爱拥抱每一天,用心感动每个人”。我们用“感恩”为单亲学生疗伤,并成为单亲家庭学生心灵上的引航路灯,顺利走向生活的彼岸。
总之,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施感恩教育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内省”的教育新模式,它可以真正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发展,使人最终成为一个感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