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院开展读书月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我院开展“读书月”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为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读书兴趣,提升同学们的人文素养,营造校园浓郁的“书香”育人环境,12月6日晚7时,我院“读书月”活动“阅读竞速比赛”在博园3-405举行,来自大
一、大
二、大三年级的15支队伍参加了比赛。
“阅读竞速比赛”是“读书月”活动之一。此前,我院于11月1日起在全院学生中开展了“读书月”活动。本次读书活动历时1个多月,相继开展了书签设计大赛、读书心得体会征文比赛、阅读竞速比赛等活动。
活动期间,以“记忆生活、品味书香”为主题的“书签设计大赛”共收集了百余件作品,同学们以个人或寝室为单位参赛,将生活学习中的所感所想,点滴记录在自己设计的书签上。作品中,有的励志,有的记录生活,有的创意引人。在“读书心得体会征文比赛”中,同学们就自己曾阅读过的书籍展开思考,将品读过的经典美文形成自己的语言。八十余份心得中,不乏有深度、有个人独特见解的好文章,充分展现了同学们独到的视角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阅读竞速比赛中,选手们首先进行限时阅读,在紧张的氛围中,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与回答相应问题。第二环节是考查选手对中国百科知识的了解程度。最后是抢答环节,选手不仅要掌握全面知识,更要反应敏捷。
本次活动共评选出了最佳书签创意奖4个、读书心得优秀奖6个、阅读竞速比赛一二三等奖3个。读书月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同学们的读书热情,引导同学们育德励志、提高素质,为不断增强校园文化人文底蕴、打造文明向上的书香校园营造良好氛围。
第二篇:《人文素养提升》读书心得体会
最近学习了《人文素养读本》一书,体会很多,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人文素养的缺失构成教师成长的最大障碍,缺乏人文精神的教师不可能真正成长起来。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状况直接影响教师的成长,影响着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必须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承担起历史重任,完成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
所谓文化素养是指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审美素养。从本质上说,这三方面是有机统一和不可分割的,他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只是为了说明、研究的方便才分而为三,但他们又是有区分的。其中,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素养的基础和核心,科学素养和审美素养以人文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文素养的延伸。因为科学离不开人文,科学离开了人文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科学也要人为本,科学离开了人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
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中,科学的重要性,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尽管科学尚未得到完全普及。然而人文的重要性,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在我国由于人文素养的缺失与萎靡已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出来。信念遭到嘲讽、理想受到冷落,道德濒临危机、情操蜕变为欲望,责任淡漠并与金钱捆绑在一起,诚实成了愚昧的代名词,堕落成了聪明和强者的象征,金钱常常强奸法律和正义,权力在手中成了买卖的商品。所有这一切已经并且正在严重影响着个体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蚕食着社会稳定的根基,动摇着人们的道德信念和理想,迷乱着人们的政治信仰,导致了许多的社会矛盾和危机。假烟、假酒、假药屡禁不止,道德失范、未成年人犯罪、贪污腐败等不良社会风气,这些固然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致。但不能否认,人的文化素养,尤其是人文素养的缺失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因此,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要提高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固然要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审美素养,但我们认为,更为重要的、紧迫的任务应该是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因为没有人文素养的提高,就不会有教师综合文化素养的提高;没有人文素养的教师,也不可能具有真正的科学精神,也就不会有很高的审美修养。人文素养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根本之所在。科学离不开人文,否则就会失去主导,走向邪道。所以我们说,只有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才能确实提高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提高教师素质。也只有具有人文素养的教师,才能真正懂得并尊重科学,努力去把握科学的本质,并把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必须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因为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 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人看,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而不是把他们当作工程师手下的产品,当作园丁手下的花朵。教育毕竟不同于植物的栽培或动物的饲养那样的工作。教育是通过主体、为了主体的发展,而在主体间进行的一种精神交流和对话。通过这种交流对话,教师要引导、激发学生的自觉意识、自尊意识,使其主动地寻求自我发展和进步的目标,不断完善自己。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没有人文素养肯定是不行的。为什么这样讲?这是因为,没有人文素养、缺乏人文精神的教师就不可能充分理解人性,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样的教师不会在心中有爱的阳光,也不会拥有教育的智慧和灵感;这样的教师,也不会有教育的耐心,缺乏对社会和人生的责任感,心中又没有爱,试问这怎么能教育好学生,感动学生的心灵,促成学生的转变和成长?谁都知道,爱和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但在教学活动和管理中,我们却时常见到冷漠、粗暴、野蛮这又怎么能教育好学生,唤醒学生的心灵的觉悟呢?这样的教师必然会压抑学生的主体意识,制约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窒息学生的思维活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应付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根本无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塑造强健的心灵,当然也谈不上让学生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和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因此,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是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挑战的需要,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要提高人们的人文素养,就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教育抓起,而首先必须从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抓起。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一定是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师。只有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才可能从教书匠成长为能师、经师甚至名师。而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要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
学习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是每位教师的人生必修课。从某种角度说,学会读书和学习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基础。只有学会读书和学习,我们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没有学习,就没有教师的成长;不吸收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创造和积累的文化财富,教师在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就无法做到从容不迫,游刃有余,把握有度;不汲取人类几千年积累的智慧和道德理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就无法抵御物欲和声色的诱惑,远离浮躁的心态、宁静致远;教师也无法在现实的、繁重的日常教育生活保持冷静和克制,把握教育的契机。因此教师要学会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尤其要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文化素养,尤其要提高人文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这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形成、发展的基础,也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在一定意义上说,教育思想和智慧的形成,就是教师跨越东西方文化经典所构成的桥梁的过程。在我国,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要在汲取西方文化的科学精神、民主精神、讲求实证精神的基础上,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背靠五千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中汲取营养,学会思考和拿来。唯其如此,教师才能远离平庸和浮躁,才能真正成长起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精神生活的指导者,让学校和教师的管理更有效,教育更成功、更有智慧,更加人性化。
当然教师还要向周围其他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还要积极向教学实践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思考、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等,所有这些都是必要的。但这一切都有一个必要的前提,这就是教师必须首先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具有人文精神。没有了人文素养,缺失了人文精神,教师是绝对不可能真正成长起来的。
总之,努力读书和学习、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培育人文精神,这是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成长为能师、经师乃至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
2010年11月3日
第三篇:我院大学生人文素养调查问卷
大学生人文素养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您好!
这是一份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调查问卷,请您仔细阅读每一道问题,依照平日的感觉,选出最接近个人实际情况的选项。本卷不记名,其答案无所谓“对”与“错”,我们旨在了解大学学生的人文素质基本情况,为学校课程安排、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提供事实依据,绝不会泄漏相关调查人的任何个人信息,请您放心作答。十分感谢您的参与!
——营销3111班“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 所在学院:_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_班级:班上职位:
第1题 您的性别:单选
1男2 女
第2题 你的专业是:单选文科2 理科
第3题 你对人文素养了解如何?单选非常清楚2 比较清楚3 一般了解4 不清楚
第4题 你认为自己的人文素养如何?单选很好2 较好3 一般4 较差5 很差
第5题 是否有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想法和行动?单选
1有想法并有行动2 有想法但没有行动3 没想法没行动
第6题 假如你现在去参加一场人文科学的普及讲座,你最希望听到那些方面的内容?多选经济知识类2 政治理论类3 法律知识类4 文史哲学类5 艺术欣赏类6 教育知识类7 管理知识类8 其他
第7题 你怎么看待大学生读课外书的问题?单选应博览群书,提高人文素养2 精通专业基础上,读部分经典图书3 只读有实用价值的图书4 读不读影响不大
第8题在上网(玩电脑)时,你的时间更多地花在了哪一方面?单选找资料2 浏览网页3 玩游戏4 看书,看电影5 其他
第9题你认为制约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多选社会主流导向,造成学生忽视人文素养的提升2 学校措施乏力,无法吸引大量学生参与其中3 课业负担较重,影响了在人文素养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4 家庭氛围影响,造成从小在这方面培养的缺失 5 个人兴趣不大,不想再这上面花费时间精力
第10题你认为人生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多选
1金钱、财富2权力3名誉、地位4享受5给自己所爱的人带来幸福6对国家、民族或者全人类有所贡献7其他
第11题你认为人文素养会影响自身发展前景吗?单选会,起决定性作用2 会,作用很大3 会,作用一般 4 会,作用轻微5 不会,无关紧要 第12题在提高人文素养方面,你认为学校应该加强什么工作?多选提高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人文培养的重视程度2 提高人文课程质量,优化校选课设置,增加人文课程数量3 着力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4 加大投入打造校园人文景观,优化人文教育硬化环境5 多邀请有影响的人士,多开展一些有影响的人文活动
第13题你认为校人文活动存在有那些问题?多选
1活动少且覆盖领域狭窄 2内涵不深刻,参加后感觉没什么收获3枯燥乏味,缺乏创新不具吸引4宣传欠佳,影响力不够,活动本身挺有意义
第四篇:开展手抄报活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开展手抄报活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朱蕾蕾 颍上一中
摘要: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大,都想把他们培养成材,而高中阶段的教育更是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机器,忽略了人文思想的教育。手抄报活动的展开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关键词:手抄报 人文素养培养 引言
高中英语教学已经进入了第八个年头了。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总以为自己多学、多做、多说的话,学生就会有成绩。可是这样做了以后却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的积极性并没有很大程度的改变和提高。去年参加了《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组之后,我对自己以往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发现了一些被我忽略的事实。
一、开展第二课堂----手抄报的必要性
现在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很大,可以自由分配的时间很少。因此,学生普遍存在课外阅读量不足,阅读方式盲目被动阅读等问题。其次,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不能忽略了他们的主导作用。再次,从人文的角度来看,我们不能培养的学生只会做题,还应该培养他们组织,动手及合作能力。所以,为了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就有了创办英语手抄报的想法。
二、创办英语手抄报的具体做法
首先在我所带的两个班级里说了我以上的想法,得到他们的一致赞同和支持。然后让每个班的每一个小组推选一位代表,组织这些代表和课代表在一起进行了讨论,制定出以下的具体步骤。步骤分成两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第二个是编辑阶段。1.准备阶段
(1.)内容的准备:主要包括各种材料和工具。具体包括:拟定本期手抄 报的报名;准备好一张白纸(大小视需要而定);编辑、撰写有关的文字材料(内容应多准备一些,可以有多点选择);书写、绘图工具等
(2.)人员的准备:先把每班的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有六人 左右。每组的小组成员可分别负责采编,编辑,美工和誊写。每个小组推选出一个小组长,按照大家的自愿和特长分别负责不同的任务。每个小组负责一期。2.编辑阶段
这个阶段是手抄报制作的主要过程。分成版面设计、抄写过程和美化过程。(1.)版面的设计,根据文章的长短进行排版,可以用铅笔先轻轻地画好格 子或 版块,手抄报制作完毕后可以把铅笔的痕迹轻轻擦去。分为报头、文章、插图、花边。
(2.)抄写过程,我们前面已经说了手抄报的用纸为白色,所以单词的书写常
用黑色水笔。单词书写的要求不要特别漂亮但书写一定要工整,大小适中。另外一定不能写错单词。(3.)美化过程,文章抄写完好,就可以进行插图和花边的绘制。这个部分的 制作很关键,如果制作的精美而且内容丰富的话,可以更大地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切就绪之后,第一小组的成员开始了制作工作,内容很丰富,有文有图。例如,学了世界各地的节日之后他们把中国的元宵节的相关内容了解放到了手抄报里。文字是黑色的,在黑色的字上又用红色的笔描写了一个大大的“倒福”,在文字的旁边还粘贴了可爱的福娃。除此之外,还让我们了解到了情人节的由来,文字内容写在一个红色的心里。在报纸的一角还有制作组的大名。
三、手抄报活动的实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对他们来说,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所以课堂教学也主要重视知识的教授,忽略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而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大大的提高。首先,在这个过程中,突出了以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题这个教育理念。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学生是主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主动收集和查找。学生对于自己亲手制作出来的东西更有感情,会记得更牢固。
手抄报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内容,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和风土人情,中国有句俗语叫 “入乡随俗”。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而不是高考,所以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在这个压力日益增大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家长和老师包括学生自己也把生活的中心放在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上,忽略了他们除学习能力以外的素质的培养。同学之间的相处很保守,不愿意在学习中互帮互助。除此之外,他们很少有机会了解别的同学(除了考试成绩之外)。在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其他同学的一些特长,例如编排,绘画等能力。增加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这项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
在指导学生制作手抄报的实践过程中,我觉的手抄报作为学生学习英语的辅助资料,也为学生学习英语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和实践平台。制作手抄报以来,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大大提高,词汇量扩大了,视野也得到了扩展,学习效果明显。今后,我还要继续探索,多方学习,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
参考文献 : 【1】庄晓蕙:《英语报刊阅读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3年第11期
【2】雒岩:字体设计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报 2011(87-87)【3】赵荣芹:《手抄报里的大文章》,教育实践与研究 2014年第14期
第五篇: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开发课外课程资源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宁阳二十四中 王见
一、目的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并存,生活方式的剧烈变革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当代中小学生是在消费大众文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使得他们思想苍白,情感干瘪,人文匮乏。这就给我们语文教师一个警示,要把学生的眼光引向广阔的文化领域,让学生在阅读、写作和实践中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帮助他们打下一点精神的底子、文化的底子,形成深厚的人文底蕴。我们确立本课题,目的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的基本方式,使书本知识和课外的体验相互得到印证、启发和补充,激发对语文的浓厚兴趣,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课题研究将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提升教师的素质,并且有助于教师用多元智能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目标完成情况
1、教师的教育观念明显改变
研究与实践使语文教师对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课程观从单一教科书向完整的课程意识转变;育人方式观由封闭向开放的、主动活泼发展的方向转变。教学中更加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2、教师的教学方式明显改善
教学重心由以教为主转为以学为主,教师以学生为本位、以开放生成为本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唤起他们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出发,精心选择教学方法,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如:设置疑问、创设情境、鼓励想象,激发学习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情感共融、价值共享、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同探求新知、共享生命体验的完整的生活过程。
3、探索出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途径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探索出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途径: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成分;广泛开展阅读活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实际从事人文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三、具体内容和实践效果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通常人们把人文素养教育看作是关于人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好地解决人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人智力、德行、感情、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人文素养教育对应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就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而言,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充分开发、积极利用课外资源。课外资源在这里主要指课文以外的资源。具体而言,我们主要从如下方面着手:
1.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成分,鼓励学生探究、积累。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也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会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我们语文教师以人为本,以文为本,引导学生认真体验感悟,加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理念,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和人文渗透,为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教材内容具有时代特点,体现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蕴含着热爱祖国、关爱他人、团结协作、自主自立、热爱科学、保护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思想情感因素。我们引导学生积极解读文本,质疑文本,积极开发课文以外的资源。学完一篇课文,我们一般要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谈体验或者展开联想思考与课文中心相关的现象。课上经常会问:“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想?”“你联想到什么?”“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如:学习《紫藤萝瀑布》一文,学生感悟到生命的喜悦、美好和永恒。学习《丑小鸭》一文,学生从中悟到身处逆境中要固守的品质:忍耐、坚持和自信。当学生被文本感动时,就自然受到了熏染。也只有立足文本、关注人本的教学,才不会使我们的语文课迷失方向。
2、广泛开展阅读活动是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
人文教育重在熏陶,广泛开展阅读活动是最好的手段。学生在阅读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提高文化品位和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完成人文素养的自我教育和培养。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7-9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如果折合成天算的话,初中学生每天阅读应不少于2000字。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通过大量阅读来提高人文素养。我们注意引导学生阅读那些充满人性和爱心、关注人类命运的文章,让学生通过阅读,能经常与那些人类良知的代表者如鲁迅、巴金、托尔斯泰、罗曼罗兰等人对话,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奠定坚实的人文底蕴。几年来,我们向学生推荐了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如:《繁星〃春水》、《水浒传》、《西游记》、《朝花夕拾》、《骆驼祥子》、《安徒生童话集》、《伊索寓言》、《鲁宾逊漂流记》、《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学生阅读文选》、《神笔阅读与作文》系列丛书、《情感读本》等。我们每周利用 90 分钟阅读课时间,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把语文课教给学生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独立运用。我们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考,随时做好读书笔记,及时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有时组织比赛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优秀作品朗读比赛,读书笔记展览活动。三年下来,学生读书笔记多达八万字。我们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关爱生命,热爱自然,懂得珍惜亲情、友情,知道尊重、理解别人,用向上、健康的心态去度过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
我们还让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经典诗文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比如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原则,“见贤思贤”、“无欲则刚”的人生哲理等,正是这些为人之道,在中华文明史上曾哺育了无数民族英雄和仁人志士,使他们为民族、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我们让学生诵读中华文化经典,就是让他们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从小学会做人,陶冶完美人格,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
3.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包括故事会、辩论会、名人专访、社会调查、创建文学社、创办社刊校报等。我们创办了“清泉”文学社,经常组织征文比赛,有一些已经结集出版。这些课外实践活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
4.是鼓励学生实际从事人文活动,引导学生去体会生活中的人文因素。我们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和体会实践中那些散发着魅力的人文素材,特别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去亲身体验,用心感悟那些高尚、高雅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平常事中养成不平常的良好习惯,从平常事中体验到不平常的人文精神。在一些传统的节日中,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我经常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及时的教育孩子们去了解这些节日的文化知识,体会节日当中的传统
美德。一些重要纪念日我们也引导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有意义的事,然后把经过写在周记上。让学生把爱送给老人,送给父母,老师以及周围的同学。让爱的种子撒播开,让学生学会了爱自己,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周围的每一个人。如:母亲节到了,我们就让学生为母亲做一顿饭,洗一次衣服,然后记下来,全班交流。教师节到了,我们鼓励学生为老师倒一杯水,引导学生搜集歌颂教师的文章,举办朗诵比赛。通过这些具体的活动,教育学生对周围的一切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有一颗爱心,懂得将来学有所成时应当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迹及其它人文景观,促成学生感受人文精神。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验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综合性学习目标的制订是有其人文意义的。学生办刊、演出、讨论、调查访问、查引资料的过程原本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更是一个重要的人文素养的积累过程。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能认真“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就意味着对他人意见或研究成果的充分尊重;学生对于自己“成功”的表现形式——成果,总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与尊重,这过程中,就必然有一个尊重和关注他人成果的心理转换过程。这是唤起学生关爱他人、关注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综合性学习也是积累学生人文素养的一种重要途径。
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设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每次活动,教材均设计出了活动目标、教师准备、活动指导、活动建议等内容,为我们顺利开展活动提供了便利。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后面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这就是我”,我们要求每个同学作自我介绍,并向同学们推荐自己。这个活动促使每个同学认识自我,分析自己的优缺点,为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理解、尊重打下基础。下册一单元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成长的烦恼”,我们让学生想成长的烦恼,说成长的烦恼,写成长的烦恼,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烦恼,采取积极的人生态度。其它的活动
如“感受自然”、“我爱我家”、“黄河,母亲河”、“戏曲大舞台”等,都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极好的活动材料。我们在教学中都认真把握这些教学机会,精心设计并组织实施,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每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不断积累,不断发展。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人文素养的积累有别于语文教学中其他方面的积累如语言积累等。因为人文素养本身是无形的,它表现在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是一种需要较长时期才能见效的积累;而语言积累则可以以具体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相比之下“见效”较快。
四、项目特色创新点
本课题立足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其创新点在于以下两方面:
1、从开发课外资源的视角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鼓励学生了解人文知识,参与各种人文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2、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同时提升。
五、存在问题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而忽视,为了训练某个知识点而省略,为了多做一套题而简化。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应该是如何改革考试内容和评价方法,引导广大中小学师生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
总之,语文教师要明确教学任务,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培养其良好的人文素养,弘扬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