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经典诵读为载体提升学生人文素养1
以经典诵读为载体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中华文化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等都是传统的经典文化名著,蕴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严谨的道德规范,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也是学校教育用之不竭的财富。在学生心灵纯真、年龄幼小的时候熟读经典文化,不光能涵养品德、规范行为,还可以提高文化素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众多的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形式中,南丹县芒场镇中心小学尤其注重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推动学生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一、探索经典诵读与学生素养培养相结合的途径
(一)宣传发动,营造浓郁的诵读氛围
1、宣传保障。良好的育人环境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采用家校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发动,一方面组织语文老师搜集整理部分经典中华古诗文作为诵读重点篇目;另一方面利用家长会、给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读经活动意义、要求,介绍读经的方法,鼓励家长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2、教材保障。“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是芒场镇中心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最为明确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学校领导在学校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了“琴棋书画进课堂,经典诵读要加强”的工作思路,立志把芒场镇中心小学建成真正的书香校园,国学乐园。学校课题组以区总课题组汇编的“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资料”作为全校经典诵读教材,并将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弟子规》、三年级《论语》经典文化诵读作为富有芒场镇中心小学特色的课程列入午间读书时间课程表,使经典诵读活动由室外进入课堂,也使《弟子规》等经典名篇真正走进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
3、时间保障。每天早上读10 分钟,中午读30 分钟,放学回家后,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5 分钟。保证每周一节经典诵读课。由读经 领导小组进行监督执行情况。
4、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读经领导小组,教务处主抓,负责督促检查落实,由班主任负责班级读经管理,语文老师做好亲子读经活动的指导工作,形成全体语文老师具体负责,全体学生参与,家长积极配合的立体管理网络。
(二)创设有效的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通过不同形式的浏览、初读、熟读、背诵,建立一个诵读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我品味、自我理解经典诗文的奥秘,通过多次的感悟,完成由情感到内化的迁移,逐渐把从经典中悟到的“忠、信、礼、义、廉、耻”等人文素养在实践中体现。
2、开辟“每周一荐”,每天诵读。在黑板的一角每日抄录一首诗或名人名言,让学生到校后每天诵读,早晨、午间读上几遍,课间空闲时还能随时吟诵一遍。
3、家校结合,熟读成诵。每天中午读书时间由老师进行新授,每次两页(根据内容的难易确定)。利用每日中午的预备铃后的5 分钟,由小老师领读。离校前集体复习一遍。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15 分钟。每月一次班会课进行交流反馈,评比诵读情况。
4、竞赛活动,激发热情。各班每月利用一节班会课,举办“读经典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吟诵竞赛,一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二来可提高学生的兴趣。擂台赛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是各种角度的归类对句,可以是诗句接龙,可以是你问我答,也可以是各种游戏等。
5、借助广播,配乐美读。在每周的红领巾广播中,由负责播音的学生按节律朗读的要求,配乐示范诵读、领读一定数量的古诗,不但培养学生节律美读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6、文化“午餐”,伙伴互助。每周二、四中午12:30 分,由五、六年级学生组成读经志愿者队伍,到低年级进行伙伴互助式读经活动,大手牵小手的形式既增加低年级学生读经的兴趣,又使高年级学生重温经典。
7、学科结合,巧妙渗透。语文教学中开展古诗文教学的拓展学习,美 术教学中结合古诗文进行诗配画、画配诗的创作实践,音乐教学中古诗文的配乐吟唱或舞蹈学习,信息技术教学中辅导学生编辑电脑古诗文小报等。为了不给孩子增添额外负担,我们要求一年级《三字经》教学与拼音教学结合;二年级《弟子规》教学与社会品德课结合;三年级的《论语》与语文成语积累教学结合;四、五、六年级与语文教学中的古诗积累相结合。
(三)借助学校资源,拓展诵读经典渠道
1、利用学校的橱窗,展示学生优秀的日记。用好板报,向学生介绍优秀的读书方法、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展示“书香学生”读书事迹和图片。
2、拓展图书来源,建立班级图书角。学校继续开放图书室,各班级可以安排学生随时到图书室借阅图书。还可教育学生充分利用好零花钱自购一些图书,同时为了使有限的图书发挥最大的效益,定期在班级内进行图书交流,有时也与同年级的其他班级进行交换。
3、深入开展各类读书活动。开展“四个一”活动,即至少读一本名著;写一篇读书笔记;举行一次知识竞赛;举办一次作文大赛。定期举办阅读节活动,开展“向你推荐一本书”、“读书交流评论会”、“读后感展评”等活动。学期末组织评选学校“读书之星”。
4、建立学生“读书摘抄本”。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每学期制定的读书计划,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学校每学期开展两次学生“读书摘抄本”展示评比活动。
5、开展“经典书籍进入家庭”的活动。以儿童古诗文诵读活动为切入点,将经典诵读工程带入学生的家庭中,与学校开展的“学习型家庭创建活动”相结合。开展“亲子读经故事比赛”、“亲子读经绘画比赛”、“亲子读经书法比赛”等活动,以促进读经活动的持续开展。
二、提供展示的舞台,品味收获的甘甜
1、学校提出了“每块墙壁会说话”的教育思想,实施墙壁育人的教育方法。“内容自己找,板面自己办,解说自己来”,教室墙壁由学生承包,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学生能力,使学生学会自我设计,自主发展,也使学生的首创精神和个性得以彰显。学生把喜爱的诗人及经典诗作通过手抄报、画配诗的形式展示出来,互相交流,相互促进。
2、结合自主小舞台,举办经典朗诵比赛。比赛中,选手们精神振奋、饱含激情地诵读着,抑扬顿挫,字正腔圆。他们甜美而清新、空旷而深远、含蓄而深厚的朗诵,把诗文的音韵之美、情势之美、意境之美充分地展现出来。
3、按照计划,举办读经故事会,读经书法比赛,亲子读经配画比赛以及四五六年级古诗知识竞赛。
4、学期结束,开展征集教师读经指导方案,亲子读经感悟,评选读经积极分子以及优秀班级等活动。
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华民族振兴的高度讲,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是培育民族精神的德育工程,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人才培育工程,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工程,是团结海内外华人的精神纽带工程。对学校来说,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有利于学校增强文化底蕴,有利于形成和谐进取的工作局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有利于学校形成独特的竞争力。对家庭来说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有利于家庭美德的养成,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有利于构建和谐幸福的家庭。对学生来说,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有利于学会做一个讲道德的人,有利于增强自己的记忆力,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有利于增长自己的智慧。由此可见,无论从社会、从学校、从家庭、从学生来说,开展诵读中华文化经典都是必要的、有益的。阅读经典,让我们收获的不只是知识,还有思想道德的升华。它使师生们陶冶了情操、愉悦了身心、提升了人文素养。
芒场镇中心小学
龙桂青
第二篇: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诵读经典诗文,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在这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人文精神对学生感情的感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养成、语文素养的提高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典诵读让书香满校园,是经典诵读让孩子们受益终身。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呢?
一、立足课内阅读,探索高效的古诗教学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册都安排了三四首隽永的古诗词,这些诗词经过岁月的洗练、沉淀,彰显出特有的经典魅力。它们语言凝练,内涵丰富,需凭借丰富的想象、超时空的感知,方可体会蕴含其中的意境和主题,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实现审美的目的。作为教师要从平常的课堂教学入手,从具体特点出发,探讨古诗教学的内在规律,寻求古诗教学的最佳路径。如教学《望湖楼醉书》时,从把握诗眼入手来体会意境、感受诗情,作为古诗词钻研的有效切入点。这首诗的诗眼在题目之中,就是一个“醉”字。教学中就抓住“醉”字,以一个问题“诗人被什么而醉?”展开了一幅瑰丽的画面:第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教师主要是通过抓词“翻”“遮”,让学生来感受云的厚、重、猛,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来势汹汹的云,“乌云翻滚、乌云密布、乌云滚
滚......”;第二句,“白雨跳珠乱入船”教师则通过视频,唤起学生对暴雨、骤雨的记忆,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像跳珠一样的雨会是什么样的”?感受雨的急、快、大。“卷地风来忽吹散”,教师围绕“忽”字,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触类旁通,感受“忽”带来的惊喜等。让学生通过云的浓墨、壮观,雨的圆润、活泼,风的急速、力量,水的茫茫一片,感受到诗人被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所陶醉,为大自然的变幻和力量所惊叹的那份情感。
通过抓诗眼,形成教学主线,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会古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感情,课堂才彰显生气和价值。进而构建了实用、高效、激情的解诗题——明诗意——抓诗眼——品诗情——诵诗韵的四步教学模式,大大激活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情趣,提高了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二、依托教材拓展,厚实学生的阅读底蕴
每一首古诗词几乎都有一段浓缩的历史,每一篇美文几乎都有一个浓缩的生活场景。如何在诵读、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还原历史,还原生活场景,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到诗词的美感?我们在教学经典诗文时就应抓住时机适当延伸,拓展诵读面,扩大储存量。
1.基于主题的拓展。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就拿“送别”主题来说,有李白的《赠汪
伦》,写汪伦以歌声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对已感情之深;有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长江之水喻友人之间感情绵绵不绝;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维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达对友人离去的伤感之情。在学完《春夜喜雨》,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四季写景诗”的研究活动。
2.基于体裁的拓展。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五绝、七绝古诗数量最多,五言、七言律诗、乐府诗、词及简短的文言文数量基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从作者或诗文内容着手,充实体裁,进行拓展阅读。例如学了杜甫的七言古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之后,可以推出白居易的五言律诗《绝句》(“迟日江山丽”)两者都是描写春天的诗,体裁不同,可进行比较阅读
3.基于作者的拓展。针对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著名作家,我们引导学生走近名家作品,了解名家的系列作品以及大家风范。如 学完了《望庐山瀑布》,请学生收集交流李白及其他的诗作,感受他浪漫主义的诗风。然后组织学生到图书馆、互联网搜集资料,撰写“李白、杜甫”等名家生平、诗文的研究小报告。
(4)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学习。如在教柳宗元《江雪》后,出示的张志和《渔歌子》
对比起来学习,更便于学生把握这首词的主旨。一个是寒江垂钓图: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立翁,独钓寒江雪。一个是春雨垂钓图: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同是垂钓图,意境相去甚远。学生通过比较,更能体会《江雪》那种孤独的心情。这样对教材内容进行开发重组,丰富了课程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在比较阅读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了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起到了一举多得的作用。
这样的拓展训练,打开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新视窗。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组织学生开展手抄报比赛,“古诗文知识竞赛”、“诗词配画 ”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欲望,并主动积累。
三、有机整合艺术学科,彰显经典文化的魅力 自古以来就有“画是有形诗,诗是无形画,诗画同源”的说法,诗人们常以画传诗情,以诗表画意。因此,我 除了在语文教学中充分渗透经典文化,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还把美术课的色彩、图形的审美和音乐课的音韵美融入经典诵读中,让经典诵读在艺术美中更显魅力。
比如学了《山行》,我鼓励学生根据诗意画自己喜欢画的画,可以是某一景,也可以是全景。结果学生画出了各自不同的画:有的突出远上寒山的石径;有的表现白云环绕的
人家;有的着力渲染如火的枫叶;有的画出诗人饮酒观景的得意;有的则是石径、人家、枫林等组合画面,学生在为诗作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加深了对诗文的理解,也培养了创造力和审美力。
唱古诗,“书写经典”师生书法作品展,把古诗改编成课本剧等,都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审美意识。尤其是课本剧集音乐、舞蹈、文学、美术等多门学科为一体,从编到演,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既教会学生编写剧本,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既可以通过表演与评论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智慧;既有效地改进教学方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激活课堂气氛,繁荣校园文化。
中国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其蕴含的深厚的人文内涵,千百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指导学生从千古传诵的美妙诗篇中去品味荡气回肠,感受豪情万丈,体验中华民族的伟大,赞叹中华文化的辉煌,通过诵读古诗文,从小受到民族人文精神的感召,从而使自己的人格得到熏陶,文化品味得到提升。
第三篇:以社团活动为抓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以学生社团活动为抓手
助推核心素养迅猛提升
--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方法和措施的一点思考
繁花似锦,绿意盎然,馥郁的花香和滴翠的嫩叶渲染着晚春最迷人的魅力。在这阳光灿烂的晚春时节,怀揣着振兴我区教育的伟大梦想,本人有幸参加了在北师大举行的“校长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在为期一周的培训过程中,我先后听取了北师大教育专家们的精彩专题讲座,到北京中关村第二小学、北京市赵登禹学校等学校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与在座教育同仁们进行了激烈而深入的探讨。通过学习、感悟、交流与反思,使我的教育生活因收获而丰润,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名校在内涵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推进中学教育改革进程中彰显出来的独特魅力,分享了他们的办学思想、高效管理、质量提升、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成功体验。特别是聆听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付宜红教授的精彩讲座后,让我如醍醐灌顶,这是一次启迪智慧、涤荡心灵、更新理念、增强信心的学习,同时,也让我对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什么是学生核心素养?如何解读、培养、实践?结合平时阅读与思考,现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抛砖引玉,旨在让教育回归本真,为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可持续发展服务。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学校“育什么人”,为学校教育指明了方向。随着教育考试改革的推进,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从过去单一的以分数评价逐步转变为品行、能力、素质的多元评价,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建构也成为每位校长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几年来,本人通过查阅资料、认真研读、深刻反思,对核心素养的内涵的基本内涵和主要表现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并先后在担任校长期间的初中、高中学校,以社团活动为抓手,就“如何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做了有益的尝试与研究,现向专家同行汇报如下:
一、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学生核心素养即指“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一)文化基础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文化基础包括:
1.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2.科学精神。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二)自主发展
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自主发展,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自主发展包括:
1、学会学习。主要是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2、健康生活。主要是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
(三)社会参与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社会参与包括:
1、责任担当。主要是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
2、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二、六大核心素养具体包括的要点
(一)文化基础类的人文底蕴又包括:
1、人文积淀
重点是:具有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的积累;能理解和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
2、人文情怀
重点是: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
3、审美情趣
重点是: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文化基础类的科学精神又包括:
1、理性思维
重点是:崇尚真知,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和严谨的求知态度;逻辑清晰,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指导行为等。
2、批判质疑
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等。
3、勇于探究
重点是: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能不畏困难,有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等。
(二)自主发展类的学会学习又包括:
1、乐学善学 重点是: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价值,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能自主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
2、勤于反思
重点是:具有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审视的意识和习惯,善于总结经验;能够根据不同情境和自身实际,选择或调整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3、信息意识
重点是:能自觉、有效地获取、评估、鉴别、使用信息;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等。
自主发展类的健康生活又包括:
1、珍爱生命
重点是: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
2、健全人格
重点是: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自信自爱,坚韧乐观;有自制力,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
3、自我管理
重点是:能正确认识与评估自我;依据自身个性和潜质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合理分配和使用时间与精力;具有达成目标的持续行动力等。
(三)社会参与类的责任担当又包括:
1、社会责任
重点是: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热爱并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等。
2、国家认同 重点是:具有国家意识,了解国情历史,认同国民身份,能自觉捍卫国家主权、尊严和利益;具有文化自信,尊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光荣传统,具有热爱党、拥护党的意识和行动;理解、接受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信念和行动。
3、国际理解
重点是: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社会参与类的实践创新又包括:
1、劳动意识
重点是: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在主动参加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改进和创新劳动方式、提高劳动效率的意识;具有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成功生活的意识和行动等。
2、问题解决
重点是: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兴趣和热情;能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复杂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3、技术运用
重点是:理解技术与人类文明的有机联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具有工程思维,能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与优化等。
三、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背景和重大意义 发展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有三个背景和意义:
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二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要。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
四、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方法和措施的一点思考:
核心素养的提出,就是明确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近三年来,无论是在初中还是高中,我都致力于通过学生社团活动助推孩子核心素养提升,以达到“让每位老师都拥有幸福与自豪,让每位孩子都拥有快乐和阳光,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目标。
我先后在两所学校,成立了“乒乓球、篮球、足球、羽毛球、书法、戏剧、舞蹈、足球宝贝啦啦操、文学社、动漫、播音主持”等10多个学生社团。每个社团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点不同,但又相互交叉,互促互进。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倡导学生要建构知识经济时代的读书观——科学读书观。按照拉卡托斯的观点,一种新理论之比旧理论“科学”,应满足三个方面的边界条件:其一,能够包容和解释旧理论中一切未受反驳的成分;其二,能够解释旧理论未能实验的反常事实;其三,能在本领域内有更大的预见力。倡导科学读书观,打造书香校园无疑对学生 “文化基础”这一核心素养是大有裨益的,因此,在初一学生进校之初,我们就根据他们的兴趣成立文学社团,同时在全校大力开展书香校园活动创建。我们一是开放图书室,各班级安排学生随时到图书室借阅图书。二是拓展图书来源,建立“班级图书角”,各班级定期在班级内进行图书阅读与交流。三是学校的橱窗经常展示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四是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展示“书香学生”读书事迹和图片,黑板报向学生介绍优秀的读书方法;五是实行“三读”(晨诵、午读、晚读),设置“阅读课”,大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阅读课”每周二课时,由文学社语文老师每周确立一主题,并加以指导。六是每学期举办一次古诗词背诵竞赛和一次大型经典诵读活动。文学社团和书香校园活动夯实了学生“文化基础”,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办学实力的迅猛提升。我校多名学生文学作品在国家、省、市报刊发表,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级“书香文明号”。
在培养学生“自主发展”核心素养方面,我们一是大力实施课改教改,通过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改革、教育评价改革等诸多举措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二是通过引导全校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分别加入“乒乓球、篮球、足球、羽毛球、书法、戏剧、舞蹈、足球宝贝啦啦操、动漫、播音”等社团,提供平台、激发兴趣、挖掘潜能、展示自我,从而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发展。同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成立“学生发展中心”,推出“班级全员自主管理”模式和学校学生会干部竞聘上岗制度,进一步扩大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平台,通过推行班级、学校全员自主管理模式,把管理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每个人都成为校园管理者,使每个学生都是自我成长的主人,从而丰富了学生成就感和自我体验,强化了学生自立自强的信心,强化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促进了学生“自主发展”这一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培养学生“参与社会”核心素养方面,学校注重通过系列学生社团实践活动和主题教育促进学生“社会参与”核心素养的提升,如近几年来,学校10多个学生社团定期开展活动,并经常性组织系列大型实践活动,如组织舞蹈社团参加社区才艺展示;组织书画社同学参与各级书法大赛;组织青年志愿者上街义务洁城、交通文明劝导、到福利院服务孤寡老人、祭扫陵园缅怀先烈、学雷锋活动月;组织动漫社同学参市区科技发明大赛;组织文学社同学代表我区参加我市汉字书写大赛获最佳表现奖;组织足球宝贝啦啦操为我市首届马拉松加油,绽放青春靓丽风采;组织足球社团参加我市中学生首届足球锦标赛并一举夺得亚军、、、、、、学校社团活动蓬勃发展,功能日渐完善,已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茁壮成长,“社会参与”核心素养得到最大限度激发,我校姜某同学曾评中央电视台评为全国孝心少年。这些社团实践活动的开展,也促进了学校办学实力的迅猛提升,学校先后被授予国家级平安校园、教育部国防教育先进校、湖北省禁毒示范校等系列殊荣。
纵观“核心素养”的提出,其概念和理论研究始于国家层面,体系构建和丰富则需要校长们通过实践实现,并且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上,学校和校长不仅要关注学生向上成长的空间,更要关注学生向下扎根的土地。这是中小学校长的教育追求与责任担当,也是中小学校长的教育智慧与教育良知。总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需要培养的方面有很多,要求也很高,作为学校层面,我们也只能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围绕核心素养的总体目标,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和引导,实现逐步提高和逐步转变,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去实现,且更为重要的是社会这个大环境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有上级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我区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定能开拓出新的局面,谱写教育新的篇章!
第四篇:诵读经典,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诵读经典,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乌海市海勃湾区第一小学 艾玛丽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只有在日常教学中,重熏陶,重课堂,重活动,重积累,引导小学生大量诵读,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其精华,得到诗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增强语言感受力、领悟力和想象力,提高语文素养。
一、重熏陶
1.设文化教学氛围。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在黑板报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一角,每天为学生提供一首或一段古诗文,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2.开辟家庭小书屋。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利用家长会的契机,号召每个家庭成为“书香家庭”,建立家庭小书屋。让父母和子女携手阅读,一起交流,享受读书的乐趣,学生在浓浓的家庭读书氛围中得到熏陶、感染。
二、重课堂
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最外在、最鲜明的标识。因此,它本来就该满贮着文化的精华来到课堂。
1.创设导语情境。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铺垫蓄势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诗词赋文、传说故事、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以课文为基点,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篇(部)著作拓展;以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我们只要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课堂上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2.教一篇背数篇。在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实际和兴趣入手,拓展学习途径,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经典古诗文,供学生诵读积累。我常教一篇并且启发学生背数篇。比如学完《村居》时,让学生诵读一些关于赞美春天的诗;学完《静夜思》时,让学生诵读一些关于怀乡
思亲的诗;学完《赠汪伦》时,又让学生诵读一些关于送别友人的诗……学生们兴致盎然,背诵了许多许多。所诵读的古诗中有学过的,也有未学过的,大家背得津津有味。这样教一篇背数篇丰富了学生的积累,也使他们融入了浓浓的古诗词学习之中。积淀学生的语文功底,丰富学生的文。
三、重积累
1.大量诵读。古典诗词是中华灿烂文化中一朵瑰丽的奇葩。《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三个学段要求背诵优秀诗文110篇(段)。这么大一块面包如何“吃”?我们采取化整为零,分而化之的方法。每天利用早读的时间,安排每个学生轮流当小老师领读一首古诗词,使学生在集体跟读中初步感悟诗意,然后在每节语文课前再诵读两遍,以求熟记在心,出口成章。这样,一个学期下来,每人至少会背将近100首古诗词。同时,孩子们在课外还把学过的古诗词和跳皮筋活动结合在一起,既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又巩固了所学的诗词。例如,上学期,我组织学生诵读了《三字经》。《三字经》内容包罗万象,义理深奥,如果让学生囫囵吞枣般进行背诵,势必会令他们感到枯燥,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我尝试着每天背诵四句。在学校,利用早自习、课前两分钟时组织读背,回家后由家长督促背诵。这样,既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家人分享,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快乐的学习,激发了兴趣。
2.摘抄笔记。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的同时,进行有效摘抄,是培养阅读能力,把所读内容内化吸收的好方法。新课标也有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在中高年级每学期要写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见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并写一定篇数的感悟。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及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的巨大作用,更不言而喻。
四、重活动
“学以致用”,读书不是为了读而读,教师应铺设平台,开展精彩纷呈而又实实在在的活动,引领学生走进古诗文天地,领略古诗文的魅力,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1.古诗文背诵比赛。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各种诗文背诵竞赛。人
人都参与比赛,比一比哪一位同学背诵的古诗词、《三字经》、儿童诗或者对对子的数量最多,最有情感,就封他一个“诵诗小能手”的称号,并在班内增设“背诵之星”等多种奖项来激发学生背诵诗文的兴趣和热情。还可把相似的几首诗放在一起,分类比较记忆。如描写春天的诗,放在一起诵读,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而记之。又如把李白所写的代表诗作放在一块,集中记忆,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和极度夸张的笔法等。有自读有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文的热情高涨。孩子们的身心也在诗情洋溢的诵诗比赛中受到熏陶,于潜移默化中提高文化素养,深化文化底蕴。
2.吟诵表演。这种教学方法,包括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和吟诵古诗词两部分。我在操作过程中特别强调了用自己的语言将诗叙述出来,这对于学生体会作者写作意境和准确理解字、词是很重要的。好的朗读,是学生充分感受诗歌魅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朗读,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适当举行一些古诗词的朗诵会和评议会,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3.写诵读后心得。在背诵后,我经常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叙事诗改写成小故事,《宿新市徐公店》、《赠汪伦》、《村居》等一首首古诗词都成了学生练笔的好素材;有时也会让学生写一些诵读体会。这样,由读到写,读写结合将想象到的情景和感受到的情感流于笔尖,让诵读的内容更有效,教学更有味。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们体味着经典诵读的快乐与幸福,尽情地吸收古诗文中的丰富营养,逐步形成深厚的知识积累。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培养,全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拘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经典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我们带来了一片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的灵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充满激情的美好情怀,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了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与文化底蕴,提升了学生语文水平,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第五篇:加强诗文诵读提高人文素养
加强诗文诵读提高人文素养
四川省南部县伏虎镇小学
高雄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度,有着灿烂的优秀文化。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词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古诗词所蕴藏的深沉的思想、宽广的胸怀、婉约的情致,挺拔的风骨,永远放射出璀璨的人文魅力,多读一点古典诗词,有利于陶冶情操、丰富思想、提高人文素养。
心理学研究证明,童年阶段是最好的记忆时期,也是良好的人格品行形成的关键期。“童子以记诵为能,少壮以学识为本,老成以德行为重”,童年时候能够多背读一定数量的经典名篇,其意义不仅仅是识字和记忆,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将会转化为人的素养和能力。
自2002年秋季开学以来,我校在全体师生中开了古诗词诵读教学研究活动。在研究中,我们以新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活动”为主要策略,探索出了一些古诗词诵读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1、保障诵时间。必要的时间,是进行古诗词诵读的有效保障。为了让古诗词诵读落到实处,我们在诵读活动时间安排上做到“四个一”:
一周至少读一首诗(词)。充分利用前两分钟的时间,把“课前一支歌”和“课前一首诗词”相结合。各班推选“古诗词小博士”,引导同学们诵读古诗词,每周固定读一首,或指名读,或听读,或一起诵读。到了周五,再由“古诗小博士”来检查同学们的诵读情
况,不能达到诵读要求的,要利用课余时间补上来。诵读情况还要在我校特制的《古诗词诵读登记表》上做好登记,一月进行一次班内评比,凡本月诵读最多者便成为当月“古诗词诵读小博士”。一周诵读一首诗词,一学期下来至少可以背诵20首古诗词,一年就要以诵读40首,古诗词诵读任务自然水到渠成地完成了。
一月至少上一次古诗(词)活动课。每个班每月必须上一节以古诗词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课,如:漫步古诗园,唐诗拾趣,古诗巧接对,四季诗会等。
一学期至少开一次赛诗会。赛诗会以年级为单位,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分别安排不同的内容,如一、二年级的“古诗,你能背多少”,三年级的“古诗巧接对”,四年级的“读古诗学成语”,五年级的“中秋节赏诗会”,六年级的“春联比赛”等。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既诱发学生学习古诗词教学得到有益的扩展和延伸,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一年举行一次古诗词读书节。读书活动包括必须内容和选修内容,必修内容就是全校学生必须参加的“古诗词考段。”最低为1段,最高为10段,学校为此特地制定了相应的考段量标。选修项目是学生可以通过才艺表演来加分。读书节上,有的同学根据古诗词意境现场演唱;有的边读古诗,边勾勒出一幅惟妙惟肖的简笔画;有的学生和着轻盈的曲子,手舞足蹈;有的学生摇头晃脑、拖腔拉调学古人吟诗诵词等等。这样做不但较好地理解了古诗的意境,而且让学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2、营造诵读氛围。营造良好的古诗词诵读氛围,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有效途径。我们利用校园各处设宣传牌,学校、班级黑板报设专栏,校门口设“好诗词快递”。红领巾广播、班队活动围绕古诗词诵读开展主题活动。学校领导和值周教师每周校会上率先背诵一首古诗或引用一句古诗词讲话,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日常生活中力求引用古诗词表情达意,并鼓励学生的习作中引用古诗词,力求让学生走进校园就能够受到诗词诵读的浓厚气氛。
3、开发诵读资源。学校拨出专项经费,购臵与古诗词诵读相关的图书及音像资料;争取社会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为学生捐赠和购买古诗词书籍;倡导学生节约每一分零花钱,自行购买古诗文书籍;鼓励学生上网查询、向社会饱学之士请教、到寺庙园林摘抄等等。学校还专门组织骨干教师,精心编写了校本教材《乘着楚风飞翔》一书供学生诵读,这样为开展诵读活动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
4、建立诵读组织。除学校建立诵读领导和研究组织外,学校及各班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如诵读、唱诗、画诗、舞诗、演诗等兴趣小组,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特长自主选择参与兴趣小组开展的活动。另外学校还成立了“红枫”诗社,各班也成立了相应的诗社,许多学生都有个人诗歌创作集。每班均编辑有班级诗歌创作集,学校诗社每月出刊校园诗歌创作集。并鼓励学生将优秀诗歌向各级刊物投稿。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发挥自己个性特长的自由空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5、认定诵成果。认定只是一种督促激励手段,认定以活动为载体,如诗歌朗诵会、诗歌知识竞赛、背诵大王评选、办诗词手抄报、妙言佳句连珠等。通过认定活动,让学生获得成功诵读的快乐,激发深入诵读的信心,提高诗词诵读效果。
三年来,我们通过以上活动措施,努力挖掘“源头活水“,多方开辟“润物之径”,开创了“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可喜局面。让学生完全浸润在了古诗词馨香之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他们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