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财政扶贫机制的主要做法及成效范文

时间:2019-05-15 10:1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财政扶贫机制的主要做法及成效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财政扶贫机制的主要做法及成效范文》。

第一篇:创新财政扶贫机制的主要做法及成效范文

创新财政扶贫机制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位于江西省西南边境,罗霄山脉南麓中段的遂川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山多、人多、耕地少的老区贫困县。全县总面积3144平方公里,现辖23个乡镇和2个国营林场,总人口5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1%。该县通过“八七”扶贫攻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发展,特别是新一轮的扶贫开发,该县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不断创新财政扶贫开发机制,紧紧围绕农民增收总目标,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新农村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大农村劳务输出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近十年,该县多方筹措扶贫资金累计达4.8亿多元,给该县贫困乡镇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贫困人口大幅度下降,综合经济实力有了增强。截止2010年12月31日,全县100%的行政村实现通电、通邮;100%的行政村通了电话、电视;农村水利设施、人畜饮水、乡村道路等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201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实现5.179亿元。财政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近十年,全县累计投入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扶贫资金达2.35亿元,实施扶贫项目698个,基本解决了全县108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的“五难”和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十年来,兴建和改造乡村公路345公里,兴建桥梁101座,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解决了“行路难”问题;兴修水利设施196处,实施“户户通”自来水工程6宗,解决了3670人的“饮水难”问题;新建和改造电网88.3公里,解决了286个自然村、2623户、1万多人的“用电难”问题;兴建和改建学校24所,解决了2300多名学生“入学难”问题;修建村级医疗卫生机构19处,做到了村村有医疗卫生所(室),解决了“看病难”问题;兴建沼气池1436座,涌现出3个沼气村,极大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面貌。

2、基地建设稳步发展。该县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不断发展壮大木竹、果茶、畜禽、药材、桑蚕五大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依托产业开发、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路子。近十年,该县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原则,立足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建基地,促进基地建设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十年来,全县累计投入基地建设的财政扶贫资金达7400多万元,建成400亩以上的连片基地30多处。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多种经营基地450多万亩。其中:果茶基地158万亩、中药村基地4.4万亩、木竹基地239万亩、桑蚕基地2万亩、畜禽饲养及加工基地46.6万亩。2010年,五大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10.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2%,创税收4300多万元。产业辐射劳动农户11.4万户(其中贫困户1.6万户),覆盖农户面达83%,农民年人均从中获益280元,年减少贫困人口0.4万人。

3、龙头企业逐步崛起。该县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结合起来,以改革为动力,以资产为纽带,加速转换经营机制,采取股改激活、联合带活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已建成规模较大的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年实现销售收入9.8亿元,年创税收5100多万元,基本形成了上联市场,下联千家万户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的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的壮大,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4、产品流通有效搞活。该县依托区域资源的优势和产业特色,市场流通进一步搞活,目前全县共有362个流通中介组织、6.4万营销人员,在上海、北京、广东等20多个省市建立了460多个销售网点;在西南部乡镇,建成了金桔和茶叶收购市场;在县城和五大产业集中产区建成了39个遂川土特产交易市场,使遂川成为全省较大的果茶、木竹、桑蚕、畜禽、药材产销集散地。这些市场既有突出的区域特色,又有很强的辐射功能,不仅促进了生产,搞活了流通,而且为农民解决了买难卖难的问题,并从中直接受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

5、科学技术不断推广。该县始终把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素质作为扶贫开发的支撑

点常抓不懈。一是广泛开展科技培训。近十年,全县共举办各类种养加工技术培训班448期,参加培训的达8.3万人次,8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二是努力健全科技网络。在农村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科技推广体系,全县专(兼)职农业科技人员发展到3800多人,做到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三是大力推广实用技术。为把科技信息及时送到千家万户,该县开设了“118”农业科技服务热线,成立了农业科技专家服务队,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架起了桥梁。

6、优惠政策得到落实。一是确定重点扶贫对象。由扶贫办牵头,每三年一次对贫困户进行重新核定,建档立卡,进行重点扶持。按照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要求,全县共确定了108个贫困村为重点扶持对象,并分村制订了村级群众参与式扶贫规划。二是落实国家、省、市制定的各项扶持政策。为解决居住在海拔800米以上的深山区和地质灾害区贫困群众的生活和生存问题,该县自2003年开始实施移民搬迁工程。工作中,不断强化措施,建立了“县负总责、乡镇实施、群众参与、部门帮扶”的工作机制,并坚持做到“六个结合”即:坚持深山区移民与地质灾害区移民相结合;坚持移民扶贫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坚持移民扶贫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坚持移民扶贫与建设小康示范村相结合;坚持移民扶贫与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相结合;坚持移民安置与工业园区建设、发展个私经济相结合。八年来,全县共投入建房补助资金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4亿元,共搬迁移民7357户、33490人,其中就近避灾搬迁2586户、11297人。对198个行政村的511个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实行整体搬迁,共建立移民集中安置点147个,集中安置移民4781户、21563人。从根本上改变了移民的生存环境,解决了求医、就学、行路难的问题,并通过多种途径的帮扶引导,逐步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富”的目标。同时,该县把移民搬迁与圩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既安置好了移民又做大了圩镇。另外,为切实解决贫困户贷款难问题,该县自2004年开始推行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改革试点工作。工作中,坚持“贫困户受益、向重点村倾斜、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同时结合县情,注重实效,做到了“四个确保”即:抓调研,确保对象准确;抓宣传,培育诚信观念;抓引导,确保贷款用途;抓服务,确保农民增收。七年来,全县共向15896户贫困农户发放扶贫贴息贷款9860万元,贴付利息335.6万元,贷款贴息户年人均增加收入460元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发展了农村金融市场。

7、资金管理不断加强。该县在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了五项制度。一是项目申报制度。通过建立财政扶贫项目库,突出扶贫重点,使项目建设具有可行性、效益性。二是项目管理制度。财政扶贫项目全部实行合同制管理,对项目实施的内容、质量、时限、责任等在合同中进行明确规范。财政补助资金在5万元以上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必须通过招投标或议标选择施工单位。项目竣工后,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相关单位逐个进行验收,确保了项目工程质量。三是财务管理制度。为加强扶贫资金的管理,监督扶贫资金的使用,制订了《遂川县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管理实施细则》,从2003年1月起对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实行报帐制管理,即在县财政设立报帐专户,各项目实施单位按项目计划、工程进度填写请款单,定期提出用款计划并附报帐凭据,经项目主管部门审核,送财政部门审批后从县专户直接拨付到乡镇专户,大大缩短了资金流转时间,防止和杜绝了违纪违规现象的发生。同时积极推行大宗扶贫物品(如沼气池灶具等工程材料)集中采购制度,这样既保证了资金安全,又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审计制度。除组织有关部门对项目资金进行检查监督外,还接受审计部门对扶贫资金的专项审计监督,确保了财政扶贫资金的专款专用。五是公开制度。把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向乡镇交底,向项目单位公开,增强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篇:财政扶贫机制创

财政扶贫机制创“新招” http://cn..gms-ain.org大湄公河次区域农业信息网>> Author : 佚名>> From :

中国新农村建设信息网

【 字号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

财政部农业司相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做好财政扶贫工作要赋予开发式扶贫新的内涵,将专项扶贫开发转变到专项扶贫开发与综合扶贫开发相结合的思路上来,增加扶贫投入,进一步创新扶贫机制。

这位负责人说,今后要更大幅度地增加扶贫投入。十七大提出了提高扶贫标准、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以及加大投入的要求,不仅中央财政需要更大幅度地增加投入,地方各级财政也需要更大幅度地增加资金投入。同时,要从扶贫工作实际出发,由注重点上开发转到点面结合,以面带点,以点促面;由解决贫困人口温饱转到解决温饱与巩固温饱并重,突出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自我反贫能力的开发与提高。据了解,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区域是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革命老区。在资金使用重点上,要积极支持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支持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和务农技术培训,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在资金使用方式上将更加注重于其他支农资金整合使用。

此外,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创新扶贫机制,在继续开展各项试点的同时,探索管理方式的创新和机制的创新:一是要研究建立重点县的进退机制。把重点县领导干部的政绩、升迁与扶贫工作挂钩,并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贫困县脱贫摘帽。二是要建立以结果为导向的扶贫资金分配激励机制,促进扶贫责任的落实。在绩效考评机制基础上,将财政扶贫资金分为两部分分配,一部分资金按照贫困规模、贫困程度等因素进行分配,以体现公平性;另一部分资金按照绩效考核情况,实行“以奖代补”。三是全面改革扶贫贷款及财政贴息管理体制。中央财政将扶贫贷款贴息资金全部转列地方专款,并由省级财政根据贷款情况自行结算贴息,以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和充分发挥

贴息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四是建立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因地制宜选择机制。下放项目审批权限,由县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自主选定扶持项目,实现责权对等,提高资金项目针对性。五是建立完善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机制。完善和扩大扶贫资金项目招投标和采购制度,对重大项目要严格实施招投标制度,小项目尽量交由村级组织,由群众自主决策实施。同时,要完善和强化项目资金报账制管理。六是建立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监督机制。完善扶贫资金及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充分利用好“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信息系统”,用现代技术手段强化资金和项目管理;健全多元化的监督检查体系,促进扶贫资金和项目的安全、规范、有效运行。

来源:中国财经报

第三篇:蒙城县基层农技推广机制创新做法与成效

内容摘要:

摘要介绍了蒙城县基层农技推行运行机制创新的主要做法, 总结 了其取得的成效,以期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提供 参考。

摘要介绍了蒙城县基层农技推行运行机制创新的主要做法, 总结 了其取得的成效,以期为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提供 参考。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机制创新;做法;成效;安徽蒙城

1主要做法

(1)建立政府推动、部门主动的农技推广联动机制。在重大农业生产活动、抗灾救灾、项目落实中,政府牵头推动、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协调、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形成了快速反应、执行迅速的为农服务机制。农业技术指导员通过区域站与所在乡镇政府建立农技推广定期沟通协调制度,农技员主动参加联系乡镇的涉农工作会议,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使农技推广工作与乡镇农业中心工作融为一体。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明确农业综合站目标管理责任制,强化对全县农业推广工作的统筹协调。

(2)建立了公益性农技推广队伍为主导,科研教学、社会团体、农资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广泛参与与合作的推广模式。这一模式的建立,实现了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与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有效衔接。其表现形式是,以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为支撑,以行业协会为龙头,以社会化组织为平台,以技术服务为保证,加快了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推广速度,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与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业 科学 院等科研院所协作,聘请上级业务部门为技术支持单位,创建科技示范场(园区);每年将全县农技人员集中到县委党校,进行为期7~10 d的知识更新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大力支持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县级农业部门为其组织产业化开发提供技术、资金、物质、信息保障,向农业专业合作社派出专家,帮助他们进行技术培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与农业社团、农资企业合作。联合举办科技下乡活动、帮助企业规划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基地;将新品种、新农药、新肥料等农资产品,经农技部门试验示范成功后,在农技部门指导、监督下,由农资企业以优惠价格供给农民使用。

第四篇:创新工作机制,突出监管重点,确保扶贫成效

创新工作机制,突出监管重点,确保扶贫成效

宜章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1年2月18日)

2010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以“减少贫困、增加收入、缩小差距、构建和谐”为目标,以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为抓手,以创新机制、加强监管为重点,大力实施扶贫攻坚,取得了良好的扶贫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工作重点,改善基础条件,促进生产发展。

我们以整村推进为主战场,以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为重点,突出产业扶贫,突出自我发展,突出规划先行。一方面,坚持内部输血与外部造血相结合。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注重解决贫困村的水、电、路、校、医等民生问题,使贫困村的基本民生状况在短期内有明显改善;在产业发展上,注重特色,因地制宜,发展一乡一品,一县多品,坚持产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积极培育特色增收和防灾减灾产业;在提高农民收入上,坚持扶贫先扶智,注重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和强化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技能本领,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坚持项目申报与严格把关相结合。在扶贫项目库建设上,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先易后难和轻重缓急的原则,做到项目规划设计科学合理,项目选择准

确切实可行;在扶贫项目选择上,注重民情民意民智,坚持摸实情、看实况、找实路;在项目申报上,坚持“三不”原则(即未通过评估论证的项目不入库;未入库的项目不申报;未经专家评审,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共同审核,县扶贫领导小组审批的项目不申报),做到严格审核,严格把关。

二、突出产业开发,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我们始终把贫困地区的产业扶持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把产业开发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一是抓“三级联创”,创建产业扶贫基地。我县积极探索产业开发与贫困农户的有机结合,逐步摸索出三级联创绿色脱贫基地的扶贫开发新模式。即县级以县扶贫办、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水产兽医局、蔬菜局、农经局等部门联合,乡(镇)、村以扶贫协会和农业龙头企业牵头,广大贫困农户参加创建产业扶贫基地的扶贫开发模式。先后创建了城西万亩脐橙基地、城南乡新田村生态休闲农庄、长村乡千家岸村猕猴桃种植基地等一大批种植养殖基地。县、乡、村三级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做到既分工,又协作,共同致力于扶贫产业基地的建立。将贫困户、贫困村和公司三者利益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整合成一个“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取得了贫困户脱贫、贫困村增加集体收入、公司发展壮大的三方共赢的良好效果,实现了贫困农民增收有渠道,脱贫致富有保障,返贫率低的良好局面。二是抓产业开发,拓展扶贫工作成效。我县

位于全国最适宜的柑桔、橙类生产带,也是传统的油茶产区。为了壮大脐橙和油茶产业,县财政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安排扶贫开发配套资金100万元,引导扶贫产业发展。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企业租赁、大户承包或农户入股等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促进土地流转,推动脐橙、油茶分户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同时,坚持“谁种谁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个人、法人及其他经济组织,跨行政区域、跨所有制、跨行业,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油茶和脐橙基地建设。截止目前,全县种植脐橙已达8.6万亩,油茶林12.8万亩,涉及26个乡镇256个村,覆盖全县22.68万人口,其中贫困人口5.72万人,占当地农村低保和扶贫对象总人数的85.5%。全县流转至各企业主和大户的脐橙、油茶林地面积已达18.6万亩,建有8大产业基地,共吸纳贫困户5676户,贫困农民人均年增收682元。新华乡东山村、吾作村、巩桥村,由村扶贫协会牵头协调,村民用土地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或经济能人出资的股份合作方式共同开发油茶产业,现已流转土地5000多亩,集中连片种植油茶2000亩,吸纳贫困户入股358户。梅田镇上寮村绿色脱贫产业基地以“三级联创”为平台,建成了山顶种树、山腰种果、山下建场,集种、养、加工、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农庄。每年接待农业旅游观光休闲12000人次,农民人平纯收入增加1100元。三是抓投入保障,形成扶贫开发合力。扶贫工作既是大事,— 3 —

也是难事、更是善事,需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为了将好事办好,我县县委、县政府把扶贫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专题研究扶贫工作3—5次,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深入贫困村现场办公,排忧解难。县直相关部门发挥各自在行业中的技术资金优势,积极配合,在技术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为完成扶贫攻坚任务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三、突出能力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拓展致富门路。

我们按照“培训一人、脱贫一户,输出一批、致富一村”的工作思路,把抓好劳务技能培训作为有效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提升贫困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效措施来抓。一是加强领导,强化工作责任。我们成立了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培训工作责任人,推行目标管理,下发了培训文件。二是深入调查研究,摸清生源底子,建立生源档案。我们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到贫困村进行调查摸底,对符合培训条件的农村贫困青年全部登记造册,纳入劳动技能培训生源库,根据年龄等情况,分门别类地、有计划地安排培训时间和类别。三是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我们利用广播、电视等各类新闻媒体和流动宣传车等形式和手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激发他们学技术、学知识,树立靠知识改变命运、靠勤劳脱贫致富的理念。四是加强跟踪管理,注重培训实效。我们利用培训学员档案库对培训学

员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和服务,及时为培训学员提供便捷、周到的服务,确保他们稳定就业。同时围绕产业开发,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为产业开发提供科技支撑。

四、突出监督管理,创新工作模式,提高扶贫成效。

第一,在扶贫项目管理上,我们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原则,以重点项目为突破,着力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坚持项目建设不偏向。在项目计划的落实上,按照“分片包干”原则,坚决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启动、早实施,及时派出督查小组,下到各贫困村督促指导项目实施,确保执行省、市批复计划不走样、项目实施不偏向。二是坚持项目监督不走样。首先,在项目选定上严格坚持六个原则(社会效益优先原则、示范性开发原则、产业化建设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原则、多元化投入原则、尊重农民意愿原则),并在规划前向群众公示,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其次,在项目组织实施上,明确了项目实施责任人,成立了乡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参加的项目质量监督小组,对项目的质量、进度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县扶贫办做到随机抽查、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最后,在项目验收上,实行县、乡、村、群众代表联合验收制。县扶贫办与县财政局深入项目点,组织乡村干部共同验收,每验收一个项目均要拍摄项目责任人与项目实施效果照片,建立健全附有项目责任人和项目实施效果照片的项目档案,并在村务公开栏上公开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杜绝扶贫

项目资金的“跑、冒、漏”现象。三是坚持项目资金不脱管。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检查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县扶贫办和县财政局共同制定了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实行项目责任人和管理责任制,重点加强了扶贫资金运行中的四大环节(项目申报、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项目运行管护)的管理,严格执行项目管理的“三专制”、“公示制”和“县级报账制”,促进扶贫项目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第二,在扶贫资金管理上,不断探索和创新管理模式,做到了严把“四关”:一是创新项目初审模式,严把项目申报关;二是创新项目监管模式,严把项目验收关;三是创新资金整合模式,严把资金用途关; 四是创新资金报帐模式,严把资金监督关。有效地促进了扶贫开发资金效益的最大化。

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群众的期望以及兄弟县(市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决定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在新的一年里,加压奋进,创先争优,努力把我县扶贫工作推进上一个新台阶。

第五篇:创新财政支持机制

创新财政支持机制,开创农村科普工作新局面 ——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巡视员 居昊 2009年11月2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来参加“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经验交流会。首先,我想借此机会,代表财政部教科文司对中国科协领导和科协系统的同志们,以及地方财政部门的同志们多年来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此次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共同召开“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经验交流会,各级科协、财政部门相关负责人、科普惠农兴村获奖对象代表齐聚一堂,总结交流科普惠农兴村工作经验,探讨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方向,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对于推动农村科普工作、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四年来,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探索建立科普惠农长效机制、公益性科普服务体系、财政科技支农新机制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功经验和显著成效,已经成为农村科普工作和财政科技支农工作的一面旗帜,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各级科协和财政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一会儿齐让书记将对“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四年来的实施情况、成效做全面的总结。下面我结合财政工作做一简要发言。

一、发挥职能,大力支持科学普及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科技工作包括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这两个相辅相成的重要方面。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既是激励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必须作为国家的长期任务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打下最深厚最持久的基础”。可以说,“创新”与“普及”是科技工作的“一体两翼”。而科学普及工作对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基础性作用。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将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提升到了重要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通过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

中央财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的决策和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支持科学普及工作,重点支持了全国科普日等主题科普活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中国科技馆旧馆科普展教设施运行维护和新馆展教设备及配套设施研制工作,以及中国科技馆新馆建设项目等。同时,为进一步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科学素质纲要》精神,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6年起,财政部与中国科协共同组织实施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在全国评比、筛选、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的、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强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等先进集体和个人,对其开展科普惠农活动进行补助和奖励,带动更多的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掌握生产劳动技能,增强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意识,把学习科技知识变成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创了农村科普工作的新局面,也探索了财政资金支农的新思路。

二、创新机制,推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顺利实施

中央财政积极支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并在投入和管理机制上有一些新的探索。根据农村科普工作的特点,采用了“以点带面、榜样示范”的运作管理方式和“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资金投入方式,探索实行了“报账制”的资金管理方式。通过这样一种机制、管理、投入上的创新,更好的发挥了中央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进了各级政府、各级科协引领农民开展科普工作的新局面。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切实保障资金落实。这是顺利实施这项计划的物质基础。为支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四年来中央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4.5亿元,通过中央对地方的专项转移支付形式下拨给地方。中央财政对地方科普工作的资金支持,过去没有过专项转移支付,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意义非常重大。在资金安排上,2006年安排资金5000万元,2007和2008年各1亿元,2009年2亿元,短短四年就翻了两番,从中可以看出中央财政支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支持农村科普工作的决心和力度。在资金分配过程中,财政部与中国科协密切配合,组织专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兵团)申报材料进行评审,确定奖补对象,并按程序进行公示,确保了资金分配的公平、公正、公开。

二是创新资金投入机制。目前对农村、农业、农民有关经费的支持渠道较多,但基本是通过项目方式支持。我们在会同中国科协制定“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方案过程中,考虑到我国农村面很广,农民人数又很多,农民对科普工作的需求量很大,仅仅依靠“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不可能完全满足农村对科普工作的资金需要,因此,在资金投入上采取了“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方式,对评选出的有突出贡献和较强区域示范作用的、辐射性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奖励和补助,将有限的资金投放于能够带动农民科学生产、科学生活的示范点上,力图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把专项资金投入的效能放大。这种方式既是对这些先进集体和个人过去在科普工作中已做出的贡献的肯定,也是对这些先进集体和个人今后更好地开展科普工作的支持,更是带动更多的农民群众主动参与科普,自觉利用科技手段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推动基层科普工作的重要手段。同时,这种方式创新了财政资金支农的思路,可以更好地避免与现有支农资金项目的重复,更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使更多农民受益。

从近几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情况看,虽然国家没有对各地方提出资金配套的要求,但在中央财政资金的带动下,地方财政主动安排资金,实施本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部分地县也积极跟进。可以说,中央财政资金充分发挥了导向作用,调动了地方政府投入的积极性,实现了中央与地方资金的合力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是严格规范资金管理。为规范和加强专项资金管理,财政部和中国科协专门制定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专项资金按照“定额补助、定向使用”的原则进行分配、使用,实行报账制管理。定额补助是指财政部会同中国科协根据评选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开展农村科普工作的实际需要、专项资金总量等因素确定单位奖补资金额,并随同当年各省推荐名额共同下达,这种做法有利于资金分配的公允,也更体现出奖补资金的特点。定向使用是指资金专项用于奖励和补助评选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并且有明确的开支范围,用于这些先进单位和个人开展科普惠农活动,包括科普专用资料和设备费、科普活动费和其他用于开展创新性农村科普活动的费用。在资金管理方式上,借鉴世界银行的相关做法,采用了“报账制”的管理方式。这种方式创新了地方专款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工作量较大、管理较细,需要各级财政部门、尤其是县级财政部门和县级科协(包括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所属同级财政部门和同级科协)的密切配合,来做好这项工作。在县级财政部门和科协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这四年的运行和实践证明,报账制在加强惠农专项资金管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继往开来,开创农村科普工作新局面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四年来,在各级科协和财政部门的密切配合下,进展比较顺利。但我们也收到了一些举报信件,虽然基本属于查无实据,但也给我们一定的警示。希望在下一步工作中,各级财政部门和科协能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协作配合,选好奖补对象,用好奖补资金,继续做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工作。并不断探索、改革创新,开创农村科普工作新局面。

(一)认真总结,继续实施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是第一笔以专项转移支付形式支持农村科普工作的资金,体现了中央财政对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要与各级科协紧密配合,认真总结四年来的科普惠农工作的特点及经验,再接再厉,不断完善组织实施工作,切实保证评比的公平、公正、公开,对推荐对象进行认真筛选、优中选优,同时要建立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机制,广泛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从而真正评选出一批示范作用突出,深受农民欢迎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确保科普惠农工作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加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效果。各级财政部门和科协要把对优秀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农村科普带头人评比筛选过程与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激发广大农民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农村科普工作。

(二)明确职责,分级管理,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有关工作一直要深入到非常基层的工作层面,深入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科普带头人、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等。所以在工作的落实部署上,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各级科协,都要按照有关管理办法要求,认真履行好各自的职责。省一级有省一级的职责,县一级有县一级的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合力,共同推动工作的开展。

(三)加强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级科协和财政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奖补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的监督,起到各自应有的作用。奖补资金下达后,各级财政要加快拨款进度,并会同各级科协严格监管,确保专款专用,严格按照经费管理办法的开支范围和要求管理和使用经费。科协把好审核关,财政部门做好复审和报销工作,既严格管理,同时又要服务好,方便获奖单位和个人使用。同时各级科协和财政部门要注重资金使用的跟踪管理和支出效果的控制,对资金使用情况和绩效情况及时进行总结上报,对资金使用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四)努力创新,进一步完善财政支持农村科普工作新机制。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仅靠输血、投入,关键是推动农村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只有不断培育一批又一批新型农民,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农民自主发展能力,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内在、持久的动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多条途径、多种手段,农村科普工作则是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在推动农村科普工作、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各级财政部门应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借鉴,深入分析农村科普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以长期、长效、长远的思路来统筹农村科普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支持和管理机制,探索财政支持农村科普工作从而惠及广大农民的新思路、新模式,开创农村科普工作的新局面,在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有新的作为。谢谢大家!

下载创新财政扶贫机制的主要做法及成效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财政扶贫机制的主要做法及成效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产业扶贫机制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扶贫对于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扶贫开发中,我区各地从实际出......

    中心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总结(做法与成效)

    中心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总结(做法与成效) 为了贯彻落实上级教育扶贫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教育扶贫管理工作,根据县教体局文件精神,按照统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

    我国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机制分析

    我国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机制分析 李小云 唐丽霞 张雪 [内容提要]财政扶贫资金的治理关系到扶贫效率和效果,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开始关注因为管理问题带来的扶贫资金投入效果不善......

    基层党务工作做法及成效

    基层党务公开调查报告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推进党务公开工作,关键是提高党务公开的规范化水平。近年来,我们按照事前公开、征求意见,决策公开、民主讨论,结果公开、接受监督的基......

    扶贫成效

    扶贫开发唱新曲——镇安扶贫开发“四重奏”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王 臻 刘明德 来源:投稿 发布时间:2012-01-04 16:13:24 扶贫开发唱新曲 ——镇安扶贫开发“四重奏” 镇......

    创新建设星级文明社区经验做法及成效

    创新建设星级文明社区经验做法及成效 XX年初,我区率先在全市启动了“星级文明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将文明社区创建与构建和谐社区有效结合,并不断深入推进。通过三年来的创建,......

    创新党员群众经济联合体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创新党建新载体实现致富新跨越 ――金溪县创新党员群众经济联合体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去年以来,县委因势利导,对合市镇创建党群众经济联合体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及时总结宣传,并把创......

    创新扶贫机制 促进精准扶贫

    创新扶贫机制促进精准扶贫 摘要:当前我国呈现出贫富差距加大的趋势,容易导致诸多社会问题,例如贫困人口过多,政府负担和压力巨大,贫困延缓社会发展的步伐等。虽然国家已经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