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教师语言修养的方法(最终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如何提高教师的语言素养?个人认为:
1、多读学生感兴趣的童话故事或者观看学生喜欢的娱乐节目,在课堂上我们可
以旁征博引里面的经典语言,经典故事或者经典动作等,这样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
2、俗话说“三思而后行”,我们教师的语言也应该“三思而后说”。因为只有思
维清晰的人,其语言表达才可能流畅贯通,才能真正具有教育意义和启发意义。
3、幽默诙谐、风趣高雅的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可以使教学内容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因此我们要处处留心,时时在意,发现、积累生活中的幽默素材,增加储备。在课堂上灵活的穿插幽默的格言、警句、故事等,创建和谐民主课堂。
4、学好普通话,用好普通话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学高为师,教师要认真学习,坚持使用普通话,用好普通话,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能够给学生做表率,做示范,让学生体会汉语的优美、动听。
第二篇: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需要科学的方法
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需要科学的方法:
一、学习是提高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
教师在道德修养过程中进行学习,有助于明确师德修养的方向和要求,提高对师德和师德修养的认识,用正确的理论和榜样指导道德修养实践。所以,学习在教师道德修养中是非常重要的。知识与理论的学习只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形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并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第二,道德科学的理论知识。尤其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第三,教育科学理论。积极参加教研师训部门组织的“国培计划”、“省培计划”,教学比武、争先创优等活动,以及各种类型的继续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加强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有助于教师进一步了解教育的本质、目的和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理论,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克服教育方式方法上的不良倾向,从而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另外,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还有助于教师在不同的教育教学环节中将其职业道德规范具体化、现实化,从而加深对行为规范的理解,做到准确把握、切实践行。第四,一般科学文化知识。这本身是一个培养兴趣、锻炼意志、陶冶性情的过程,也有助于增加教师的人文品质,提升教师的思想境界。
二、实践是提高师德修养的基础。
教师道德修养的实践主要是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教学活动既是增长教师才干的广阔舞台,又是培养教师道德品质和道德习惯的重要课堂。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把自己的工作、生活与整个社会大舞台联系起来。教师广泛参加社会活动,对于教师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意识,加强道德修养,具有促进作用。师德水平的提高,要求教师不断地把道德认识付诸于实践,化作行动,再在实践中对自身的行动进行反省和认识,长期进行道德锻炼。
三、提高教师道德修养的具体方法。
1、道德素养的修养
包括个人道德修养和教师职业道德。个人道德修养是指教师必须有垂范于学生的道德人格。道德教育的前提之一是,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道德信念、优良的德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一部分,主要内涵是对道德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对道德教育责任的当然承担,以及在学校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教育公正、合作态度、仁爱精神等教师职业所要求的行业或专业道德修养。
2、教师专业的修养
包括学科专业水平和一般文化涵养。学科专业水平是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专业修养,对道德生活的本质、规律有专门和深入的认识。教育是一个需要情感、信念、态度等因素共同参与的领域,更具有陶冶的性质,因此文化修养对教师教育效果的改善比其他领域活动具有更大的意义。所以一般文化水平成为专业素养的一部分。教师素养中,教师对教育事业和教育者个人教育能力与应有追求的确信的品质至关重要。教育信念还包括教师对教育应有的价值取向的坚定信念。在道德教育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活动课程实施等方面,都需要组织、交流、沟通、表达、示范等方面的技巧。
3、德育素养的修养
首先是“真”的尺度,是指教师具有合乎道德教育规律的“科学”的素养;其次是“善”的尺度,是说教师既应忠于职守,完成社会分工所决定的道德教育的使命,又应当注意以提高学生道德发展和生活质量水平为目标进行道德教育;
最后是“美”的尺度,主要内容是:第一,教师应当善于挖掘道德教育内容中的审美因素,善于使学生以欣赏的心态去观照人类的道德智慧和道德人格的美丽。第二,教师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够充分利用艺术形式去开展道德教育活动。第三,最重要的是,教师的道德教育活动本身应当具有娴熟的技巧,使道德教育本身成为一种教育艺术,一种展现人类自由本质的活动---也就是具有成为审美对象的本质属性。
4、自我修养
应当注意的策略是:第一是德育使命策略,核心是“教中学”,即在指导学生道德修养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修养,使所有教师认可道德教育的使命。只有教师有了教育使命的意识,教师才可以找到德育教育工作的最大意义,才能确立起德育主体意识和进行自修的真实动机。第二是科研带动策略,只要教师有自己的科研意识,就会有学习德育理论、改进德育工作的冲动。德育科研意识肯定会带动教师整体素养的提升。如火如荼的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教研教改吹来了春风,我们要积极参加教研教改,在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尝试、摸索新的教学方法。涟源市师资培训中心的教研项目“课本剧”也给我们的教学科研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手段,这将会促进我们德育教育的发展。第三是实践与反思策略,应当采取一种“实践--反思”模式,当教师能够真正对自己的教育实践作经常性的反思时,德育工作的改进就有可能,德育主体素养的提高也就有了经常性的动力。
第三篇:如何提高教师修养
如何提高教师修养
发布者: 赵娟发布时间: 2012-12-6 13:59:34
通过国培学习,我认识到提高教师修养的途径是比较多的。但总的来看,我认为还是三个基本的方面,一个就是学习,自我学习,学习是一个基本途径,这种学习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相关经验的学习,有关道德方面的学习,也包括向人学习等。还有一个途径,就是交流和探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他人进行交流这种方式是很重要的。因为交流中不断发生着人们之间相互对话,就某一个问题,都在谈自己的感受。这会无形扩大自身在教育教学中多样化的考虑和选择,所以交流这种方式在教师职业道德自我修养当中不可忽视。第三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实践,就是我们所说的在实践当中去体会,良好教师职业道德在实践中生成、巩固和发展。实践过程能使我们从中感悟到哪些是我们应该坚持操守的,哪些是我们需要加以调整的。自我修养的途径,总体上可划分为这样三种,具体的在现实修养中还会有很多,就靠我们自己去把握了。
第四篇: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心得体会
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心得体会
当教育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素质教育蓬勃发展之时,我们耕耘在三尺讲台上,播种着祖国的希望。作为教师,应不断增强自身素质。
一、要加强道德修养。
教师从事的工作是艰巨而繁重的脑力劳动。“桃李满天下”是教师的劳动成果,教师是学生的楷模,俗语说“言教不如身教”。教师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为人师表的典范,用自己优良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要有较高的知识修养。
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能博观而略取,厚积而薄发。教师不应长期停留在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的钻研上,要加强政治、历史、地理、自然等科目的学习和研究,做到一专多能,向多样化发展。
三、要有较强的教学能力。
读写是教师的基本技能,要善于听,善于言辞和熟练的写作技巧,既能动口又能动手。教师还应有驾驭教材的能力。教学中要虚心学习,不断发展和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现代化人才的培养,从而在知识的大海里扬起一面素质教育的大旗。
第五篇:怎样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怎样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通过师德培训和学习,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提升教师自身师德修养呢?我认为首先就是要富有一颗爱心。教师的人生就应该是一部爱的经典,爱教育,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爱学校,爱岗位,爱学生,只有倾注了全部的爱,师德修养才能在爱的奉献中得到提升,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新时期师德修养》指出,爱岗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内容。高尚的师德来自于坚定的教育信念,这种信念是教师的精神追求和奋斗目标,具体体现在对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工作中能够以身作则、严谨治学、乐于奉献、为人师表。一个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决不会做到爱岗敬业;一个仅仅将教书看成是一种谋生手段的教师,决不会成为一名好教师,更谈不上有高尚的师德。诚然,教师的职业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也是清苦的,但是只要有着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热爱,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对民族和未来是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就会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就会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勤奋求实,兢兢业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在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实现人格的升华,具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从而适应时代的要求,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因此,还要求教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应当是这种人。其次,凡要求老师要
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勿以恶不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学生一视同仁,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这就要求我们做思想工作时应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来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