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改中的 读帖西
课改中的“选帖、读帖,临帖与脱帖”,伊川县教育局基础教育教研室孙灿西
寒假中与一位教师的朋友谈起课改,听到了他的抱怨“恐怕要耽误这一代学生”,很是愕然,问起原委则是他就读于某课改实验学校初一班的女儿期末考试数学只考了47分。另也听说一所学校没有课改的班级平均成绩居然比进行课改的班级高,校长有点动摇了。而鸦岭一中今年期末成绩可以用突飞猛进来概括,七八年级全部检测的15课在全乡5所中学获得第一达12课,八年级语文进入全县第三名,创造了历年来最好成绩。葛寨一中八年级的数学位居全县第一,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以他们的话则是“课改提升了学生的素质,成绩其实也成了副产品”,可见课改没有错,那么问题会出在哪里呢?
听家长与学生本人所述、对问题我概括为:
1、课堂驾驭难。老师在课堂中只讲学生的解放而不求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只讲自由、轻松,而不求必要的纪律约束,致使课堂中常出现场面热闹、纪律涣散的现象,个别学生会趁机起哄、大声喧哗,甚至有的课堂经常处于失控的状态。有些教师面对此种情况,又会回到以前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穿新鞋走老路”。
2.小组讨论的盲目性和低效性。教师在教学中为增加课堂的活动量,使学生“动”起来,不管客观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一律采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讨论,进行所谓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以为这便是新型的教学了。另外展示是少数学习好的同学专利,中等成绩的学生几乎没有说话的权利
3.教师“角色”的错位。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教师为凸现学生主体,以为要把舞台全部交给学生,自己不自觉地由教学的“中心”走向教学“边缘”,甚至退出教学舞台当“观众”,致使教学成了满堂的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过程,使课堂变成了学生的“群言堂”、“乱言堂”,教师却成了旁观者和没有明确指向的组织者。不会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不讲解,不分析,往往是教师提几个问题,学生讨论、回答一下,教师肯定一下,老师就一笔带过。
我想起了学习书法,对于课堂改革却有许多相同的地方;
1、书法学习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选帖。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墨宝”(碑帖)可谓多矣,字体不一,章法不一,千姿百态,各有千秋。一踏进“书法殿堂”,真有点头晕目眩,不知东西南北的感觉。现在对于课改来说,已经提供了9大课改范式,每个学校也都上报了课改模式,以模式为抓手,但需要加上一条,仅仅靠模式是不够的,模式必须是基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到位”之后才可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道理很简单,模式就像宝马汽车,如果你把宝马交给的是一个农民,他把宝马拿来耕田,那宝马可能及不上一头更牛,今天很多人对课改新模式的质疑大多就属于这种情况。另外反过来应想一想这种模式适合本校、每个学科、每个老师吗?一学期的实践检验,教师、学生的体验最能反映“选帖”是否科学,是否进一步深化。
2、如何读帖?“帖教人看,不教人摹。”(清·梁同书)这里的看,很显然是教学书者对优秀碑帖势必要进行欣赏。但看,不是一
目十行,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读,体味其中奥妙。读帖不能像看小说,不动脑,更不能不动手。动脑,就是要琢磨 “帖”,也就是专业术语里讲的 “ 形质 ”,帖上的字的点画、结构和章法,都是看得到的。对于“字”,看它的提按、顿挫、疾徐、藏露、方圆的用笔技巧。着重体会书家的 “ 笔力 ”。古人对此又叫 “骨力”或 “ 骨气 ”。揣摩、感受,从而达到能心领神会。相对于课改来说 校长要读透“课改领军人物如崔其升校长的改革魄力与人格魅力”,老师们应读出“对教育的宗教情怀”,师生共同读出“学校无处不在的反思文化”。要心领神会,体味其中奥妙,不读通这三点,单独的课堂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杜郎口的课堂,只是其教育整体改革的冰山之一角,可是我们有些学校却把这“一角”当作杜郎口经验的全部,这样学杜郎口等模式的课改当然很难真正有效。现在一些学校孤立地学课堂改革,收效却并不大,原因就在于此。
另外导学案不是帖,不是让教师学生来临摹的“临摹格”,他的作用如同“笔”与“宣纸”,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工具。也可定位在“学步车”,不让教师讲了,可学生不会学,好比是鼓励母亲把孩子从怀抱里放下来,可不抱着走孩子不会走怎么办?这时候学步车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导学案就是这样的学步车。关于导学案,很多人至今不明白它的功能,因为上课就是学导学案!错了,大错特错,不是学导学案而是用导学案学,导学案仅仅是工具而已,是通向彼岸的渡船,是通向科学殿堂的助推器,使用中需要师生的自主动力与科学方法才行。
3、学习书法,夯实基本功很重要。但基本功从哪里来?就是要从“读帖”和“临帖”中来,要从一笔一画的长年累月的积累中锤炼而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笔力、臂力和腕力也非几个月可达到,绝对要有一至三年或更长时间才能达到。“读帖”和“临帖”就是 “练好心性”。字如其人,心若浮躁,临帖时的字里行间就会暴露出来。通过一定时期的“磨练”,才会达到 “不温不火”。对于课改来说,不要处在急功近利状态。每年的这个评比那个考核让教师不得不拼命去做“短线”——只要能让孩子的成绩提高,无所不用其极。于是,很少有教师会去思考,如何主动让孩子养成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如何让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保持的更为长久。书法的美在于“力”和“势”呈现书写的旺盛活力,是书家流于笔端的“气质”。
课改的魅力在于按照儿童的天性、认知、思维、兴趣,去引导其满足不断的“好奇”。杜郎口中学摸打滚爬了十余年了,经验很简单,很朴素,验证了“真理是朴实的,教育是无华的。对我县大多数学校来说条件如同课改前的杜郎口,让我们在课改的道路上用良知去“选好帖,读透帖,不断临摹帖”,肯定不会耽误这一代学生,而给他们是 “启迪创新的思维”。再经过一段时间,进一步如作家史铁生那样,用生命书写爱的篇章,“脱帖”则水到渠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岂能远吗?
第二篇:西张学校课改工作计划
西张学校课改工作计划
2009-2010
1、培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利用各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凡是联区组织的优质课比赛,我校都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加强骨干教师培训。每学期都派出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课改经验,更新教育理念。
2、强化集体备课,制定新课改的教学方案。要改变课堂教学,首先要从备课抓起。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再进行个人备课,各备课组都要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新教材,运用我校教学模式,结合本科的特点认真研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研究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主体性,做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优化师生关系,体现和谐性。教师在经过共同研究,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研究自己的教学模式,认真设计教学方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质保量上好每一堂课。教导处随时检查备课情况,严格考核,并及时反馈。
3、跟踪听课,研究课堂教学改革。
从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天起,学校领导及没课的教师都要深入课堂听课,督促检查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课后要认真进行评课,研究教学。要运用新课堂教学评价十条标准进行评课、研究。听课人要填写出课堂教学评价表,指出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要使评课的过程成为改进课堂教学的过程,学习交流,取长补短的过程。要起到评好一堂课,改进一大片的目的。学校开展每人一节课改达标课活动。课前先由主讲人在教研组讲本课的设计思路,再由组内教师完善补充,课上同学科教师、组长、学校领导参加听课,然后进行评课,找出优、缺点,讨论出改进办法。
4、开展“三读”和“一疑三探”教学模式赛课,进一步推动课改。
为进一步推动课改,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育”的新模式,逐步实现新课改的目标,学校开展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比赛,全体教师人人参加,开展一次以设计适应课改的新的教学模式的教育科研活动,在通过学习培训转变观念的基础上,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研究自己的教学模式,并运用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上课。学校组织听课组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比,优胜者予以奖励。
5、下学期,每个班级都要根据自班的实际情况,在全班确立几个小组(注意好、中、差相结合),给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还要组织学生搞好黑板报,并评出优秀。
6、总结课改情况,交流课改经验。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的重点是课改,组长都要抓课改,会会都要讲课改,人人都要研究课改。随时随地都
要总结课改情况,传达课改信息,交流课改经验。学校把赛课中评选出的好课进行展示,进一步交流课改经验,从而推动我校的课改工作向深层次发展。对在课改工作中积极奋进,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大,效果好的教师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后进者要提出批评和惩罚。我们要把课改工作纳入奖金考核的重要一项,并作为职称评定、评模选优、奖励晋级的重要依据,以此推动我校课改工作全面迅速地展开。
西张小学课改工作计划
2010-2011
本学期我校新课改教研活动将继续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贯彻我县教育局《关于改进和加强全县中小学学研究工作的意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课改工作,扎扎实实地搞好课程改革工作,现对新课改主要工作计划如下:
一、明确课改意义,营造学习氛围,加强组织领导。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变革,它从根本上改变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使大批有个性有创造力,能肩负起课改重任的教师成为学科带头人。因此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课改的重大意义和本身价值。
1.学校领导与全体教师共同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校长挂帅参与课改计划制订。
2.学校明确建立领导兼课、备课、评课制度,与教研组挂钩制度,倡导校长和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同成长。
3.每一个校委会领导都有一个蹲点年级,及时指导课改实验工作,把握课改实况,提出建设性意见。
4.定期对各位教师的读书活动情况和读书笔记进行督查,使教师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争取做到外塑形象,内提素质。
.教研组制定具体课改工作计划。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钻研和掌握课程标准和教材,特别是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6.确定“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实验课题。具体开展前沿性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如:如何研究性学习,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如何评价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等等。
7.学校每月组织课改组成员进行一次研讨活动,具体了解各位老师的课改情况。
8.积极完成省、市、县、中心校安排的任务和活动。
二、加强学习,提升教育理念。
教育改革,理念先行,要取得课改成功,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加强教师教育理念学习中重点做到:
1.学理论文章,记心得笔记,充分利用学校及个人报刊杂志有关课改资料,精读细研,把精华摘录在笔记本上,作为研究的指南针。
2.抓校本培训,提长教育理念。本学期继续坚定不移地抓校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鼓励和发动骨干教师、青年教师投身课改中。
3.走出去,请进来。学中求发展,借鉴中求创新,聘请教研室教研员,课中指导,现场报告,推广先进教学经验。
继续组织部分教师认真参加省、市、教研部门组织开展的课改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4.积极组织教师观看课改教学录像,课堂教学实录,结合教学实践,研究新教材,探讨、尝试新教法。
5.积极开展校际之间的听课活动,让老师们通过听课评议,看到自己的不足,彻底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
6.响应号召,开展基地与非基地校的“一帮多”、“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做到共同提高,共同促进。
三、深入课堂研究,注重教学实践。
学校将以“教师课堂”为主阵地,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课堂动起来,这是构筑课堂互动式转变的着眼点,也是学校实施新课改的令旗,做到“六有”即学校有规划,教师有课题,学生有目标,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
1.要求课改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科研兴校的理念,主动确立解决本校实际问题的科研课题,认真参与一校一题的科研活动,营造科研氛围。
2.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安排集体备课,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实验课等教学活动。
(1)、集体备课和重点放在探索教材教法,新课程教学设计,侧重体现有利于学生参与,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掌握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
(2)、公开课、示范课重点探究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应用与体会,发挥骨干教师先导作用,使好的教法在全校得以推广。
(3)、上实验课、研讨课,围绕确立的课题,在某环节、某方面作一些探讨,尝试,按步骤实施,力求有所突破。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筑信息平台,改造和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让不断更新的新知识丰富教师的大脑。把多媒体教学与课改相整合。
3.开展好本学期的评教、评学活动,要做到有课必评,有题必议,特别对实验课题要进行中期评估,调整和完善课改实验成绩方案,组织交流推广先进经验。
4.注重教学反思,深化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1)、在实践中反思,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成功和失败进行理性思考,写成反思心得,每学期不少于10篇。
(2)、立足行动研究,把反思心得带入课堂。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投入教学工作,在教学中研究,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修正和改进,在研究中教学实现“教研相长”。
四、总结评估课改工作。课改工作的评估,在课改中有着重要意义。理论不自于实践,但实践需要上长至理论,再回来指导实践。这是不断提升的工作总结,发现问题后的总
结,再执行再总结,要贯穿在课改的始终,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课改工作产生质的飞跃。
1.各科教师在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自评基础上对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进行系统总结。
2.把新课标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实际性建议。3.表彰课程改革中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具体办法以自评,他人评,学生评,家长评,并且结合本校考核制度考核。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我校教师将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同心协力,开拓进取。
西张小学课改工作计划
我校有着典型的小班化课堂,为了让“小班化”教学有所创新,创建“轻松、愉快和幸福”的课堂,打造理想的课堂教学模式,巩固和提高教学质量,我校领导班子和教研组围绕“小班化”教学的有效性共同讨论制定了我校本学期的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教师教学行为为前提,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优化教学管理,深化课堂改革,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基本目标
1、教师观念切实转变。高效课堂构建对教师是一次教育观念的大变革。通过这一工作的开展,教师要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对有效教学理论的理解与运用,提升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增强推进素质教育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教学工作的理论水平,改善教学行为与管理行为。
2、课堂教学优质高效。构建高效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途径。通过构建高效课堂,力争做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学习的课堂,实现由教师的“讲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学生的主
体地位得到落实,探究的时间、空间得到保证;让课堂由知识传授的场所,发展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平台。
3、教学管理全面优化。我们学校要抓住机遇,以高效课堂建设为抓手,统领学校教学工作,全面促进学校发展,在提高学校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和业务能力提高,促进学生学业水平普遍提高,最终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学校未来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均衡发展逐步推进。高效课堂构建是一个促进教师学科教学、学校教学工作均衡发展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学校内部能够实现学科间、教师间教学水平的均衡提升。(三)基本思路
1、注重统筹协调,系统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学、管理、评价等许多环节,必须通盘考虑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所有要素、环节及其主次关系,突出重点,要坚持“学校统筹、学科实施”的推进策略。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参与意识。学生是高效课堂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员、全程、全面参与高效课堂建设,要多倾听、时刻考虑学生的需求与感受。
3、立足实际,自主创新。高效课堂构建没有最高标准、最好标准,也没有唯一标准、永恒标准。因此,我校要立足实际,形成自己的思想与模式:“二十四字教学法”,在突出学科共同要求的同时,着力体现学校特色。
4、注重方法,科学研究。在高效课堂构建工作推进过程中,要尊重科学,讲究方法,做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不盲目实施,要积极稳妥,保持学校教学工作的稳定性。(四)深入开展校本教研。
其一、全体教师间周做课。教师共同听课,共同评课,评出优点,找出不足,使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其二、实行“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有经验的教师来我校指导教学工作,并且让我校教师走出去,到外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业务能力,为我校的教学工作服务。
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要想办法克服困难,挖掘教师潜力,鼓励教师跨学科担课,保证学校按新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其
三、坚持开展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就是立足本校教师自主开展教研和科研,通过自主的教研发现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通过自主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达到自主进修的目的。
第三篇:西沱初级中学校课改标语
西沱初级中学校课改标语
课堂因我而精彩,我因课堂而自信。
探索使人聪明,合作使人快乐,展示使人自信。
精彩课堂,由我展现;快乐人生,由我把握。
自己的课堂自己把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梦想自己去圆。自主培养能力,探究开发潜能,合作互利双赢。
在沉默中爆发,在爆发中参与,在参与中成长。
预习如发芽,展示象开花,实践全靠你我他。
预习展示皆精彩,你争我抢乐开花。
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我的未来我把握,我的一切我做主。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失败。
把握参与的今天,成就美好的明天;相信自己行,自己方能行。试一试我能行,拼一拼我能赢。
今天我为母校骄傲,明天母校为我自豪
我参与,我成长,我快乐
亮出自己的旗帜,你将成为一道绚丽的风景
你争我辨,快乐无限
新课堂,我主张
我们主宰,课堂精彩
挖掘你的潜能,铸造巨大的成功
张扬你的个性,描绘不凡的人生
乐着学,学着乐
艺术课堂,多彩人生
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
张扬个性,塑造品格,展现自我,成就未来
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
抓机遇,快参与,显风采,真英雄
给我一次机会,还你一份惊喜
多彩课堂,缔结希望
勇于质疑,敢于展示
你追我赶,有识有胆
领先来自争锋,成功源与合作
进入新课堂,谱写新篇章
付出就有收获,尝试就能成功
张扬个性、塑造品格;展现自我、成就未来。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
艺术课堂,多彩人生。
亮出自己的旗帜,你将会成为一道绚丽的风景。你争我辩,快乐无限。
学习的课堂,展现的舞台。
今天我为母校骄傲,明天母校为我自豪。抓机会,快参与;显风采,真英雄。
给我一次机会,还你一份惊喜。
多彩课堂,缔造希望。
勇于质疑,敢于展示。
付出就有收获,尝试就能成功。
进入新课堂,谱写新篇章。
你追我敢,有识有胆。
领先来自争峰,成功源于合作。
宁可充实过一分,不可茫然过一世。
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预习是展示之本,展示是学习之魂。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活动成为课堂的中心。以课改为契机,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掌声响起来、声音大起来、自信强起来。根基壮起来、枝叶旺起来、花儿红起来。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素质高起来、少年崛起来、祖国盛起来。
把握科学的教育观,让学生去感受学习的快乐。
第四篇:在课改中成长
在课改中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
新闻来源: 现代教育报 作者:王峰斌 发布日期:2010-09-08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反思才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呢?
一、反思中有理论基础
反思需要以理论为指导,缺乏理论指导的反思只能是粗浅的反思。只有将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然后再到实践中去探索,才能使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逐步得到提高。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过:“教学真正需要的是那种来自于实践又能指导实践的理论。”的确,教学反思的最重要目的是完善以后的教学,而在这一点上,理论的支撑是极为关键的。有了理论支撑,可以使我们理智地看待自己教学活动中“熟悉的”“习惯性”的行为,能够深层面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进而使自己的专业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二、反思中有理性思考
当下,反思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已引起重视,导学案上也设计了“教后记”一栏,但很少有老师真正去思考反思什么、怎么反思、如何改进反思中提出的问题。因此,出现了大量“假、大、空”套话式的反思。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总结,没有对自己经验寻根究底的精神,提高教学水平就是不可思议的。”教师没有了自己的思考,即使对教材胸有成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那也只能是“涛声依旧”。教师只有经过教学反思,使原始的教学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的思维加工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反思中有发展方向
目前,部分教师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教学实践中,处在经验性思维定势、书本定势、权威定势和惰性教学之中。李吉林的伟大在于他毕生研究“情境教学”,孙双金的风采在于他的“情智语文”,薛发根的成功在于他确定了“简单平实”的语文风格,王崧舟的魅力在于他的“诗意语文”„„我们要围绕自己的专业方向钻研下去,深化、细化,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
四、反思中有持之以恒
教师的反思行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持之以恒,贯穿教学活动始终。教学过程中的丝毫火花、点滴感受,都是反思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反思的基础。2002年6月26日,苏州大学朱永新教授在教育在线网站上发了这样一个告示:“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了,本着确保客户利益,激励客户成功的宗旨,欢迎各界人士尤其欢迎教育界人士投保,保期10年,金额不限,投保条件就是每日三省吾身,写千字文一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来本公司。理赔办法,如投保者十年内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所谓“启事”或许只是一个玩笑,可朱永新先生的“用心良苦”值得我们深思。可见,要实现教师专业化、持续化发展,就必须大力倡导教师的反思实践,使每一位教师拥有这种思想、意识、能力、习惯,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最终实现自我的不断成长。
总之, 思之则活, 思活则深, 思深则透,思透则新, 思新则进。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夯实业务素质、积累教研素材、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化成长过程。
(山东省滕州市羊庄镇洪村小学 王峰斌)
第五篇:读《学记》思课改
读《学记》思课改
青浦一中 沈玉莲
《学记》开篇处即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为: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设学施教。充分论述了教育对于个人发展和国家兴盛的重要性。但是,身为一名教师,从教数年来,也一直在思考,究竟该教什么,该怎样教。尤其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同时又不得不“屈服”于应试教育的今天,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一个徘徊、迷惘的我,似乎尤其要好好地思考这个问题。
洋思归来,践行课改,重修理论,似曾相识——自主学习、先学后教、“兵”教“兵”等等——不就是《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吗?人们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教育思想又何尝不是呢?其实今人的很多主张,我们的睿智的先人们早就提出过了。于是,我终于忍不住又翻开“冷落”已久的“故纸堆”,重温经典,也重温经典的教育思想,拂拭心灵的细尘,重新审视我的教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学校)里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对学生考查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等基本阅读能力的情况,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在广博的学习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格)叫“小成”。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三,推论事理,并有坚强的信念,不违背老师的教诲,(达到这一阶段的学习标准)叫做“大成”。唯其这样,才能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周围的人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会来归顺他,这就是大学教人的宗旨。说的真好,学生要学知识、学能力,更要提高思维的品质、为人处世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人生观,有坚韧之志,有博爱之心——这才是我们要的“好学生”,也是真正的合格的具有良好素质的公民。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学校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休息的时候,也有课外作业。课外不学杂乐,课内就不可能把琴弹好;课外不学习音律,课内就不能学好诗文;课外不学好洒扫应对的知识,课内就学不好礼仪。可见,不学习各种杂艺,就不可能乐于对待所学的正课。所以,君子对待学习,课内受业要学好正课;在家休息,要学好各种杂艺。唯其这样,才能安心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与群众交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尽管离开师长辅导,也不会违背所学的道理——学习之,践行之;精学之,博采之。生活丰富多彩,兴趣爱好广泛,才是健康、聪敏、有修养的学生。我们不该再紧紧拘囿学生于课堂,是该把课余的时间还给学生。我们更要学会指导好学生安排课余的时间,去发挥他们真正的兴趣和特长。
那么,在不占用学生课余时间的情况下,如何有质量地进行课堂教学?这是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意思是:今天的教师,单靠朗诵课文,大量灌输,一味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致使他们不能安下心来求学。教人不能因材施教,不能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的方法违背了教学的原则,提出的要求不合学生的实际。这样,学生就会痛恶他的学业,并怨恨他的老师,苦于学业的艰难,而不懂得它的好处。虽然学习结业,他所学的东西必然忘得快,教学的目的也就达不到,其原因就在这里啊!——现在教师本身的教学压力大,为了让学生考出好成绩,就不顾学生的认知规律,尽其可能地多塞点知识给学生,而结果往往是贪多嚼不烂,学生厌学;老师也是吃力不讨好。如此僵化、机械、教条的教学,不仅是作为教师的悲哀,更是对武术莘莘学子的摧残。
换言之,教学的关键,是要让学生懂得、明白。教师要注重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鼻子走;教师要督促勉励学生,但又不能强制压抑他们;要打开学生思路,但又不可以提供现成答案给学生,他们才能独立思考,使其智能得到发展。
这不就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吗?教师要从“传道、授业、解惑”的单一角色,变成教学中学生的“引路人”,学生成长中的“促进者”,生活指导上的“辅导员”,心理疏导的“保健医生”,学生个性发展的“挖掘者”。甚至连评价一堂课的好坏,也已经不在于教师教了什么,而要看学生身上留下了什么;不再追求教师的表演给学生留下了多少的印象,而要追求是否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所产生的深刻体验;不是让教师用手中的绳索把充满灵气的孩子驯服成温顺老实、循规蹈矩的老黄牛,而是要教师用心去牵引出学生个性更丰富的一面,实现对完美人格的塑造。
但反思实际教学,课堂提问往往呈“三多三少”的现象:学习好的学生回答得多,成绩中下的学生回答得少;一问一答的多,独立思考的少;直接或间接给答案的多,分析论证的过程少,致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思维不活跃,不敢主动发问。而《学记》中的“和易以思”说的则是那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两千年前的先人学者已为我们现在的教育工作者点亮了一盏智慧明灯,告诉我们只“牵”不“导”,不是好的教学,教师得用“心”去为学生导航,“牵”要达到给学生指引前进的方向,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这才是教学中所需要的。
这又不禁让我想到了现在的课改,想到了自己在课改中摸索、实践的坎坷崎岖和收获的点点滴滴。
一.充分相信学生——这是我这段时间探索课改中最大的感触。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丰富的宝藏,关键是教师如何帮助他们挖掘自己的潜能。在上《黄生借书说》一文时,让学生经过自学和小组讨论后,归纳本文中所涉及的“对比”,在交流展示中,学生回答得非常全面,除了个别措辞的改进,根本不需要老师补充什么。而这次开课中,学生的表现再次向我、向我们的老师证明了他们的能力。目标的制定方向都比较正确,交流过程中对文本的解读和对词句的品味,都切中要害。像小李这个小姑娘,她的语文成绩并不突出,只能算是中上水平,但是在这堂课上,她大方地上台,阐述本文中作者传达出的对马来的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