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马相伯学校“活力课堂”活动方案
一:活动组织与组织网络
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组织网络
校长室
教务处
教科室
拔尖人才
教研组长
校外专家
全体教师
活力课堂
二:实施过程
1、由校长室领导,教务处、教科室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活力课堂”有关理论知识,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培训,开展以校本培训为形式的校内专题讲座,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掌握“活力课堂”的理论知识,积极投身到“活力课堂”中来。
2、由教务处组织,首先在学校中层领导、各级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教研组长开展“活力课堂”的研究,然后在全体教师中全面展开对“活力课堂”的探索,努力使全体教师在所有课程中全面实施“活力课堂”的实践。
3、由教科室组织,积极开展对“活力课堂”的研究与探索,以中层领导、拔尖人才、教研组长为骨干,以市局文件精神为指导,以专家指导为依托,引领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活力课堂”的探索,积极参加各类听课、评课活动,积极撰写教后感,课堂教学评价,各级各类论文,努力提升全体教师的理论水平与专业实践能力。
三、实践时间表
2009年5月——8月,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开展专题讲座。
2009年9月——10月,中层领导、拔尖人才、教研组长带头实施,每人开设1-2节研究课,全体教师参加听课、评课,并写教后感、课堂教学评析。
2009年11月——2010年1月,全体教师认真实施,每人开设1节探讨课,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将教案、教后感、课堂教学评析汇编成册。
2010年2月,评选学校优秀教案,优秀课件,并上传教研室。每位教师至少写一篇关于“活力课堂”的论文。
2010年3月起,在第一轮“活力课堂”探索的基础上,将“活力课堂”深化到所有学科的平时教学中。
第二篇:大学精神-记马相伯
大学精神--马相伯
我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也没把中国叫醒。
震旦大学、复旦大学、辅仁大学的创始人马相伯先生如是说。
今读关于马相伯的文章,讲其作大学教育、现代教育的经历,很受启发,何为大学精神?今日之大学有无大学精神?何以真正树立大学精神?
内之以修立国民之资格,外以栽成有用之人才。是为大学精神。恍恍乎度日,子曰乎云云。是为无大学精神。
教授管理、学生自治。是为真正树立大学精神。
何以学生会流于形式?何以大学以卫生、早检为标杆?何以大学一党员名额为诱导?
只借复旦大学校训以告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第三篇:充盈德智相融 构建活力课堂
充盈德智相融 构建活力课堂
江苏省丹阳师范附属小学 王雨峰
学生品德的形成包含知、情、意、行四个因素。德育课程只能解决“知”,即道德认识的问题。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意志品质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这些方面应该得到和谐发展。从心理学角度看,德育课程的“刻意为之”的特点,有时会引起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教育效果往往达不到教育者的期望值。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是的,人是最鲜活的,假如德育能像和风细雨一样沁人心脾,像潺潺溪水一样轻歌曼舞,像诗歌一样弥漫着诗意的芬芳。那么,就会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语文,正好给了我们这样的一片天地。语文课堂上,历代名家的作品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启迪了学生的心灵;纵情山水的诗文,给孩子们求知若渴的心灵注入了一股清泉,愉悦了莘莘学子的性情;语文课本,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诗歌,无一不是某种思想感情的渲泻,纯粹的为文而文是不可能存在的,无文不载道,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教书育人的有利条件。记得赵谦翔曾经说过:你不占领美育阵地,假丑恶的东西就会填空补缺。在社会管不着,家长管不了,学校管不好的情况下,语文课是抵制恶俗、养情怡性、培育人文素养的最后阵地。是的,语文,可以使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在优美的文字中受到激励;使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顿悟。诗意语文可以塑造健康人格,引领诗意人生。那么,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呢?
一、文道结合,让语文教学更具体、形象。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性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结合,文道结合是必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材料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诵,引导学生赏析,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品德教育,更深刻地体会学科知识的思想性,从而保证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学习《诺贝尔》要能使学生在了解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精神。同样,本单元课文的学习都是渗透这种精神的教育,相信如果本单元都这样教学,学生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二、注重激发,让学生情感真挚,积极向上。
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即是晓之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在语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动力,因此,在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中,应当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例如,学习《爱之链》,要使体会人间真情,激发爱亲人、爱生活的情感。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三、夯实训练,使学生分清善恶,明辨是非
从开学起,我们利用每节课的课前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讲身边发生的事、讲故事、讲成语、推荐文章,学生讲完之后,都要自己点评一下所讲的故事或推荐的文章,从中引导学生有是非的判断力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必要的时候,我还会带领大家讨论辨析事例中所蕴含的道理,启发引导学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来看待世界。
四、立足生活、让课堂延伸课外,熏陶品德。
学科教学有两个阵地,一课内,二课外。课外是课内的延伸。学科渗透既要落实在课内,又要延伸到课外。前者面对全班同学,后者可有较大的灵活性,人数不拘,形式多样,因材施教,发展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德育、美育有“面”上的渗透,有“点”上的滋润,点面结合,学生就徜徉于良好的思想教育、情 操教育的氛围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1、提高阅读品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
语文教材中有古今中外的作品,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区别精华和糟粕。而课外阅读更须加强指导。由于国家、社会、历史渊源和现实生活本身的复杂性,各种信息中的美和丑,善和恶,健康与腐朽常夹杂在一起,出现在学生眼前,语文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指导。有的学生由于涉世不深,常喜爱看情节离奇、荒诞不经的作品,好多学生爱看武打的,言情的,如不引导,学生不仅会耗费精力,而且思想、道德、情操会受到消极的影响。有的学生对西方哲学,西方文化,由于知之甚浅,往往盲目崇拜,有时会错把腐朽当神奇。为此,更要作一点深层次的指导。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他们课外阅读的情况,然后进行 有针对性地指导,来提高阅读品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
2、经常推荐好作品,给学生提供精神食粮。
在语文教师的生命辞典里,教语文,不应只是完成语文课本的教学任务,而是中华文化。文化属性规定着人属于“这一个”民族而不是其他民族。它并非与生俱来,但却在生命的最初阶段由一定民族的血亲或家庭打上鲜明的民族特征的印记,并在后来的生命历程中被社会生活与学校教育不断强化。赵谦翔曾说: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必须目中有“人”。既教学生读有字之书(教材与书本),又教学生读无字之书(社会与人生);既教学生学作文,又教学生学做人。确实,成功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不断开发学生的心智、牢固奠定他们的人文精神基础、培养他们感受自然,感受生活和表达这种感受的能力。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更独到地解读传统经典文章,自由地邀游在鲁迅、郭沫若、茅盾、沈从文、张爱玲等名人名家创作的浩瀚的现代文学海洋里,语文教师有必 要经常向学生推荐好作品,让学生大量阅读。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另一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收集剪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演讲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薰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即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育、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诵、演讲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语文学科的德育并不是教师空洞的口头说教,而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溶化在学生的血液里。有位特级教师说:“语文课中最成功的思想教育,是学生觉察不到老师是在进行思想教育。”我作为语文教师应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渗透德育的时机,相融无痕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第四篇:建设活力学校工会活动方案
双中活力学校建设工会活动方案
一、加强工会的维权机制是激发教职工活力的保障
我们每做一件事都要反映教职工的意见和要求,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健全和完善校务公开制度,凡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决策、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以及涉及教职工利益的其他事项,及时向教职工公布并做好校务公开情况的登记及有关资料的整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教职工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选举权”、“表决权”、“监督权”和民主参与权等。做好教工大会代表提案的征集和落实监督工作,广泛向教职工征集制度建设和绩效工资的建议,引导教职员工把自己的全部身心交付教育事业。加强教职员工的自信心和主人翁教育,大力倡导奉献精神和“校兴我兴”的意识,培养他们参政议政、当家作主的能力,全心全意依靠全校教职员工、群策群力办好学校。
二、开展多样文体活动是增强教职工活力的催化剂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参与面广、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和趣味活动,不断满足教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以此为契机,拉近教工间的距离,增进教工间的情感,充分发挥工会的协调、凝聚作用,如篮球、乒乓球赛、拔河赛、接力赛、演讲,各种知识技能竞赛等,在每次学生大型活动中都插入一个教师项目。通过参加各类健康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既锻炼了教职工身体,愉悦了教职工的身心,又丰富了教职工的文化生活,融洽了教工们的关系,营造了校园中浓厚的和谐氛围,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增强了教职工的活力。
三、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和健康是教职工活力的保证
关注教师健康,为教职工进行体检,建立教师健康档案制度;探望、慰问生病住院教职工,做好重病、死亡家属的慰问和善后处理工作;,真正把教职工的生活保障工作落到实处,使本校教职工工作热情进一步高涨,爱校如家氛围进一步浓厚,从而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教职工活力的保证。
钟友德
2011年5月
第五篇:“实践活力新课堂”活动心得
“实践活力新课堂”活动心得
自上学期学校开展“活力新课堂”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以来,近两个学期的时间了,我一直在践行着课改精神,努力打造着充满活力的课堂。XX——XX下学期伊始,教研员召开全区教研活动,活动会议上他便向全区语文老师传递了课堂改革的精神。紧接着,学校领导便组织我们去十四中学习,学习十四中的课改模式。回校后,我们便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使用小组合作的课堂组织形式。接下来,即开学的第三周,学校召开了“‘活力新课堂’课堂改革动员大会”,李校长在会上给全体老师解读高效新课堂教学模式,并下发了“烟台世回尧中学‘学案导学合作学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会上,我们倾耳聆听,仔细揣摩所谓的活力新课堂的内涵;会后,我们认真阅读文件,悉心领会活力新课堂的精神。第四周的青年教师电教课,我们便开始使用导学案了。经过一个阶段的实践活动,学校针对前一个阶段听课的发现,总结经验,逐渐完善课改模式。于是,学校又召开会议对课改的情况及时的总结汇报,李校长在会上又对活力新课堂的模式进行了解读,这次的解读较上次更详细,更深入。6月6日第六、第七节课,我们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活力新课堂”课改汇报精品课的听评课活动。我们分别听了牟学彦老师的角平分线
(一)和孙惠惠老师的《窗》。两节课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课堂上涌现出来了一位位的小老师,同学们之间互相点评、辩论,课堂气氛活跃。课堂上,老师变成了一个引导者,角色类似于主持人,他们在同学们辩论恰当时机加以适当的点拨和指导,而导学案也成为了指导学生自学和探究的有效学习单。
活力新课堂进行到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攻坚的阶段,因为相信,所以坚持。同学们在课堂上不仅收获了知识,而且培养起了互助合作的品质,现在同学们之间交流的语言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变成了“我们组”、“我们组调换了组员”等。一个个小组长无论是从学习方面还是从品质砥砺方面都获得的提高。他们懂得了谦让、宽容,懂得了互助、共赢,懂得了妥协、进取。某同学曾经写到:“现在组里的这种局面,是我花了很大力气才挽回的。”“今天组长请假了,我感到很放松啊。明天就要回来了,我的好日子又到头了。”不要小看了一个个的小组,他们是整个班集体的一个个有机组成部分,因为理解所以宽容,他们他管理组员的同时,也理解了班干部、班主任。
活力新课堂使学生更加自信。郝同学初一刚入校时是个非常内向的小姑娘,跟老师说话时都是低着头,刚一开口,脸就红了一大截。但是她的学习习惯很好,乐于助人,于是同学们推荐她当二组的小组长。现在的她已经出落成了一个大姑娘了。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抽查背课文,他们组长是我首选的对象,不巧,她那次没有背下来。第二天的课前,我早早地来到教室,走到她的身旁,拍拍她的肩膀:“来,你来背!”她便开始背起来了,我示意她站起来背,她立刻站了起来,并且大大方方地说:“老师,对不起!”。现在的她与老师对话自如,丝毫没有了曾经的腼腆和内向,我想这跟活力新课堂上对她的训练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她是组长,有许多展示得机会,有很多组织组员交流的机会,这使她一改以往的内向,变成现在的信心阳光女孩。
活力新课堂真正做到了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曲某某曾经写到“今天的语文课上,我对于老师的提问全部都答对了,我感到很开心。我觉得我能够学的更好。”“今天老师讲的我全部都听懂了,我感到很开心。”“今天的数学测试,我全部都做对了,我感到很高兴。”
总之,活力新课堂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