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活动型课程,为课堂注入活力

时间:2019-05-14 23:0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活动型课程,为课堂注入活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活动型课程,为课堂注入活力》。

第一篇:构建活动型课程,为课堂注入活力

构建活动型课程,为课堂注入活力

摘 要:21世纪以来,国际竞争日趋向纵深发展,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思想政治课在近几年来受到各方关注,尤其高考3+3模式试点以来,思想政治课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关键词:活动型学科课程;核心素养;评价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说教”一直是这门课的标签,学生参与度不够、内容固化、形式僵化、路径单一等弊端制约着思想政治课的发展,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识不够,死记硬背成为常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为走出思想政治课面临的困境,在基于对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之上,《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建设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目标,将学科知识和活动有机融合起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活动型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单纯说教的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利用议题式教学,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真正理解并参与到课堂中来,把理论知识教学的“讲授型”课程塑造成“活动型”课程,促进知行合一,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各级学校纷纷响应新课标的要求,不同程度的开展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建设,效果也异常显著。经过实践证明,活动型课堂的确更能带动学生参与进来,重新吸引了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思想政治课也不再跟以往一样那么“爱说教”了,学生能在课堂上学习除知识以外的东西,通过议题式教学,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不仅能将知识活动化,还能将活动融入知识,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

尽管活动型学科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同样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过于注重活动形式,课堂效率不高

活动型课程的初衷是想打破思想政治课传统枯燥的灌输模式,让学生通过活动来更好的理解知识,相信知识,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些课堂上过于注重活动,从导入开始,导入活动的情景设置太长,不仅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也容易使学生沉浸在活动当中,热衷于参加活动,忘记了活动与课堂知识点的联系,教师在此过程中也没有及时进行知识的点拨和引导,没能很好地把握课堂节奏,导致课堂看似热闹,但徒有热闹,达不到教学目标,课堂效率低下。

二、教学活动的选择和开展给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学活动资源的选择,不仅要契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还要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并且在选择活动资源时还要贴近学生生活,旨在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拥有更好的体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活动与知识的融合也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要求教师必须事先备好课,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预设,将每一环节的设置都提前准备好。不仅如此,在组织教学中,教师还要适时的将思想政治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相融合,例如在讲授中华传统文化时,可以截选我国传统的诗文选段,让学生感情充沛的朗读出来,起到升华情感的作用;在讲授生活与哲学模块时,可以试着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知识,如在讲授量变和质变时,举水烧开变成水蒸气的例子。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这无疑是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活动型课程受评价模式的制约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它直接影响者着教学活动的实施。在实际评价中,有些教师看重学生在活动中的认真态度和努力程度,还有一部分教师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创新精神和问题意识。可见,大部分教师在评价方面都能掌握活动型课程的基本理念。虽然这与活动型课程的评价体系相吻合,但是仍然发现不少问题。

(一)评价过于关注活动结果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之下,教师和学生都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学习压力,丝毫不敢放松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学习成绩仍然是衡量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重要标准,甚至常常是唯一?俗肌;疃?型学科课程强调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主张在活动过程中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这种唯成绩论的评价方式显然与活动型课程注重活动过程,以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主的原则背道而驰。

(二)评价主体与方法单一

在实际教学评价中,很多教师采取活动后进行相关的知识性测验来验证学习的效果,以考试的分数来评价学生参与活动型课程的质量,仍然没有摆脱学科课程评价的阴影,且评价的主体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学生的参与。评价的方法亦缺乏多样性,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很难在书面考试中充分的展现出来,以考试为唯一评价方式的考核对学生的是片面的、不公平的。

四、基于活动型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提出以下几条解决路径

(一)活动导入要注意科学性。

情境导入时内容要简单明确,活动资源不能占用太多课上时间,例如视频剪辑不能过长,要有针对性;ppt展示字数不能太多,太多会使幻灯片字体变小,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也会限制学生思维的拓展。活动情境的设计主要为课堂服务,达到知识点的导出和生成效果,教师可以提前备好课,预计好活动占用的时间,保证活动导入的科学性,真正使活动导入为课堂添彩。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每一堂课。

首先,教师应注重平时的知识积累和教学反思,将指导学生活动的课程意识优质地体现于活动实践中。教师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正确把握活动型课程的本质,促进其发展。例如,教师要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正确的价值观要意识的进行表扬和赞赏,同时对于错误的思想观念及时指出。

其次,教师应自觉培养组织活动的能力。有些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会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诚然,书本知识与现实思维能力相结合是不可短时间建立的,书本知识与活动的融合也需要教师具有多方面的知识涉猎,教师除了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有多学科的视角,培养自己的文学、艺术、思维等修养,自觉积累广博的知识面,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知识贮备。另外,教师可以加强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与合作,不仅与本学科的教师互补,还有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充分发挥群体力量,激发集体智慧,综合活动资源,设计出更好的活动型课程。

(三)课程评价多元化

1.评价方式多元化

课程评价是活动型学科课程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多样化的活动方式显然与单一的评价方式不适应。多元化评价改变原有的量化评价,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没有标准答案的框架,但是却有共同标准,允许并鼓励学生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基于个体经验、采取不同方法、表达不同意见、提出不同问题,如采用表现性评价方式,在辩论赛中学生唇枪舌剑,精准把握对方漏洞,驳斥对方观点,自然会赢得同学的赞扬和肯定。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朱明光在《关于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的思考》一文中指出,相对于以“趋同”为取向的“标准化评价”,测试“素养”的评价更可能是以“求异”为取向的“差别化评价”。“被标准”的答案,往往导致“被框架”的思维。而我们的追求应该是给学生一个“会思维”的框架,帮他们走出“被框架”的思维。

2.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传统的评价模式中,教师评价占主要部分,学生只是一位表演者,最终结果如何取决于教师评价。活动型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还要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体验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评价也不例外。在评价环节中,可以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教师评价和家长参评的方式,以事实为依据,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活动型学科课程建设作为新一轮?n程改革的产物,自然被寄予厚望。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很难发挥,教学内容过于书面化,学生死记硬背之后很难运用到生活中去,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少了一点生活的味道,而活动型课程建设给教学的生活化带来了可能。通过议题等方式,开展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并且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课本知识,而学生在课本知识的指导下更好的参与活动,不仅拉近了学生和课本知识的距离,也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使思想政治课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奢侈品,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必需品。能够让学生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更好的生活才是思想政治课真正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朱明光.关于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4):4-7.[2]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6.

第二篇:将活力注入历史课堂范文

将活力注入历史课堂

余晓娟

时代的发展呼唤高素质的人才,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的培养需要全方位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场如火如荼的新课改由此应运而生。作为一名刚刚踏上三尺讲台不久的历史新教师,我想借此机会将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各位读者互相作一番探讨。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提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由此可见,尊重人性,体现个性,以人为本,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学上的实践经验以及自身的学习经历告诉我,单纯的黑板+粉笔这一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按部就班、一板一眼地满堂灌式授课更使学生觉得沉闷,整个课堂缺乏活力,死气沉沉。因此,转变教学理念,将活力注入历史课堂,是我们历史教师应该关注、思考和解决的当务之急。

一、用情感引起学生共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谈到情感教学,人们总容易想到教师的微笑、鼓励、和蔼可亲上去。这只是情感教学的一个方面。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状态怎么激励人,没有勃勃的精神怎么鼓舞人呢?只有生气才能产生生气,死气只能从死气中来。”我以自身对历史的热情和爱好投入到教学中,感染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和谐发展是教育的理想境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赏识学生,尊重学生,以此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态度之好坏既取决于其自我意识(自律)也受学习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影响(他律)。有句成语叫“爱屋及乌”,师生关系良好,学生便会对该老师持肯定态度,并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许和认可,从而转化成对该老师所教学科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学生所以对某一学科深感兴趣,产生高涨的学习积极性,许多情况下是受老师的感染、启发、鼓励而促成的。因此,教学过程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就要求教师应注意营造一种宽松自由、更具人文气息的教育氛围,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学生才能充分地张扬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交流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多个方面去思考问题,不要一味强调所谓统一答案、标准答案,同时改变自己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的角色,用平视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才会真正敢想敢说,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如此一来,历史课堂自然充满了活力。

二、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智力潜能,学起来也就觉得轻松愉悦。历史教师要突出历史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变抽象为形象,变无趣为有趣,使课堂对学生永远都有一种魅力,感受课堂生活的快乐。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设计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和导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心理研究表明,兴趣是由迷惑、疑问、好奇引起的,因此,作为教师应精心准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不仅要上好第一课,每堂课的导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该堂课兴趣的十分重要的环节。或新颖别致,或诙谐幽默,或富有哲理的导言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在上课之始就被吸引,始终以浓厚的兴趣上好该节课。

2、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学生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手段展示形象逼真的景观,直观生动地再现历史事件和人物,代替单纯的说教与复述,让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其中,既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培养合作精神,又能唤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实践中关于商鞅变法,我作了如下设问:如果你是商鞅、秦孝公、旧贵族、老百姓,你分别会对变法抱什么态度?为什么?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陈述不同人物的观点。

4、注意学科间的结合,尤其是文史不分家,正确运用诗词、俗语、典故、成语等进行教学。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如“卧薪尝胆”、“纸上谈兵”等成语生动再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中的故事。

三、开展实践活动,给学生以广阔的学习时空

在目前教学中,往往重结论,轻过程,学生通过受教育过程,只是熟悉了一些现成的结论并形成对这些结论确信无疑的心理定势,这非但不是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与解放,反而是对学生个性的控制和压抑。新的课程标准就大力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倡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努力改变过去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而要做到这些,开放教学内容就显得极其重要。书本不应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教材也不应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材料,教学的终极目标不在于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而是以教材为载体,使学生学会学习、适应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正所谓“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仅仅依靠教材教学是无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因此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开展实践活动,给学生以广阔的学习时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已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教学实践活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1、利用现代化手段,搜集和整理网络中的历史资源,开展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教师指导学生到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中查找相关资料,核实整理成文字材料,带到课堂中与同学、老师进行展示、交流。这些活动使学生走出封闭的课堂,主动探究知识,体验创造成果的喜悦,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2、让学生自主编演历史小品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激情。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往往出现“老师唱独角戏”的尴尬局面。一方面课堂气氛搞得沉闷不堪,枯燥无味,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让学生自主编演历史小品剧,例如,在讲述商鞅变法时,就上演了一出《商鞅舌战群臣》。当“历史老人”带领学生穿越时空隧道,进入历史情景以后,由同学们自己扮演的历史人物、历史场景便活生生地再现在渴求知识的同学们面前。最后经过概括归纳,并引导同学们对商鞅、秦孝公、旧贵族、老百姓的不同言行进行了分析讨论,从而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

3、组织历史辩论赛和历史知识竞赛。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组织一些此类活动,能大大激发同学们在历史学习中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而且巩固深化了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掌握。总之,富有生命活力的历史课堂是多元性、开放性的,不追求某种标准化的、狭隘的、唯一的方法与答案,“百家争鸣,百花争艳”,允许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鼓励创新。从桎梏学生思维的沉闷的传统课堂到放飞学生心灵,充满活力的新型课堂,虽“路漫漫兮”,但我们仍将“上下求索”,努力寻求突破,将活力注入历史课堂。

2004年10月

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

余晓娟

班主任工作需要热情,更需要讲究方法。我以为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在搞好班级常规建设和管理的前提下,必须着重做到三点:1、实施目标管理;2、关爱学生;3、树立和保持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一)目标管理 良好的班级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这是立班之本,也是对班级管理实行宏观监控的一种手段。因此在每学期伊始,我就适时地召开主题班会,全班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明确班级总的奋斗目标。确定了目标,全班同学便纷纷围绕这一目标制定了个人目标和阶段奋斗目标。大家齐心协力,刻苦学习,互帮互助,班上形成了一股浓郁的学习氛围。

(二)关爱学生 班主任要关心和爱护学生,这已是不争的教育规律。关爱学生,一方面表现在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不偏袒、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另一方面表现在能敏锐地洞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让学生感到老师在时时关注着自己,从而让他们提高自我意识。我经常找学生谈话,谈话能真正架起师生之间理解与沟通的桥梁,也是老师关爱学生的具体体现。谈话要相准时机,同时要在适当的氛围中进行。在学生遭遇挫折倍感无助时、在学生家庭遭遇变故惶恐不安时、在学生百无聊赖不思学业时、在学生面临情感上的困惑不知所措时,都是老师应该找学生个别交谈、倾注关爱的最佳时机。另外,每天在记事本上写的日记也是我与学生心灵沟通的一座桥梁。

(三)树立和保持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班主任是学生的偶像,学生对班主任有着苛刻的要求与标准。因而,要真正让学生听从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作为班主任必须树立和保持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我的做法是:

(1)认真上好历史课,向学生全面而深刻地展示自己的专业功底,让学生佩服你,信赖你。

(2)适当地投学生所好,与学生寻找共同语言,与学生谈论他们所感兴趣的人和事。我认为这样子就无形中拉近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缩小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代沟。

(3)敏捷地反映和传递时代的信息和气息。当今时代被人们称为“e时代”或“i时代”,计算机、网络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同时,科学技术在迅猛地发展,随着2000年6月26日世界科学家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成功绘制完成,人们越来越多地谈论起基因,谈论起生物芯片,谈论起人类的寿命究竟能否达到1200岁,如此等等,都是学生感兴趣并渴望了解的。因此作为老师如果能敏捷地捕捉和传递这些时代的信息,自然会赢得学生的尊敬,树立起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让学生觉得在你面前他永远是学生。可以想象,以这样的博学多闻去 影响和感染学生,学生没有理由不敬佩和依恋老师。

班主任工作是个集多重角色于一身的工作,繁杂而又具体、琐碎而又重心明显。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我深感责任重大,尚需不断地磨练提高。我将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加倍努力,以收获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以人为本 民主治班

作为一名班主任,如果说哪一点最令我感到欣慰,那就是我一直与我的学生们在用心灵交流。有人说,语言的交流是肤浅的,只有心灵的交流才是人世间最动人、最温暖的经历。我在教学中,在管理班级的工作中这样做了,我的学生们也这样做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冬天,我因身体不适,到医院挂盐水,是可亲的学生们把饭菜帮我送到医院;在我的孩子降生的时候,学生们争相商量着买婴儿用具来看我;在我请产假的那段时间,班里的学生总是会和我聊班里的事。因为我的学生深知我是一个放不下工作的人。学生的目光充满了信任,在这种目光的注视下,我又能怎能不竭尽全力为学生服务呢?

对于班级工作,其实可用十六个字来概括:民主建班、以制理班,以人为本,自主管理。

众所周知,战国时思想自由,百家争鸣。其中的儒家和发家,一个是推崇仁义,另一个是强调法制。而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正是采用了两者的结合。首先通过学生自荐上岗,竞选班干部来培养民主气氛,另一方面,再实行充分的民主策略,也就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从学生中来”,就是放手让学生集体讨论制定班级管理条例;“到学生中去”,就是让学生不断对照自己所定的条例来衡量检测自己,通过量化打分,来鞭策自己,从而不断进步。这一学期,我们还实行三区三制总控制。对于教室,实行“值日班长制”和“值日班干部”制相结合。通过值日班长制,让每位同学对一天的情况进行纪录,通过这一行为,增强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使人人都能走上讲台,人人都敢于走上讲台;对于就餐区,实行桌长承包制;在宿舍区,实行寝室长负责制。所谓总控制,就是在对这三区的检查中由每天的值日班干部作宏观的管理,从抽查、得分情况或值日班长的登记情况来对每一天进行量化打分,一周一统计,两周一表彰。正是这样的一套学生自己实施、自己监督、自己完善的班级管理体制,使我们班的四项竞赛成绩卓有成效,更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所谓“以人为本,自主管理”,就是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许多事情,我总是尽量鼓励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做。当然,首先必须培养一支精明能干的班干部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点带面,良好的班风、学风才能迅速形成。;班主任工作是漫长而艰辛的,我才走过六年多的路程,却深深地体味到其中的甘甜与快乐,但我觉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在这里,我只是谈了一点对班主任工作的感悟,但我愿以我的座右铭来激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转眼间又是一年,在99学年至2000学,我来到一个新的环境,新的场所,希望中学合并了一所学校,建立了一所分校,我被派到分校工作并承担班主任工作。在这一年里,我同各科任老师一起圆满而成功的完成了本学的学校赋予的各项使命,就这一学年的班主任工作特作总结如下。

在初三上学期我刚刚接宏文中学的这个毕业班时,班级宛如一盘散沙,各种不良风气盛行,在这里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气,并成帮结派江湖风气盛行,我为改变这种班风,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对他们的内心进行耐心而细致的了解,通过调查研究我掌握了学生们的内心情况,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有对知识的渴望,但外界条件、家庭条件等多方面因素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思想。我针对这种学生的现状,对学生进行耐心而细致的说服教育,利用班会介绍名人的成长道路,帮助他们明白人的成长道路不可能是一番风顺,人生没成坦途,你若成就一番事业,必先要饱受磨难,而后才能成功,这才是一个人生。通过这些思想教育逐步使学生转变了对人生的消极态度,逐步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习风气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的发生变化,张嘴骂人,动手打人的现象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文明礼貌,互相帮助。在学生思想发生改变的同时,我在班级开展了一系列的评比活动,如“谁是学习最好的人”,“谁是最爱帮助同学的人”,“以寝室为单位,进行学习比赛”等,增强了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学生们的凝聚力。我的学生由在原来的学校,各科频繁换老师结果造成了学生基础非常薄弱,同主校相比简直是无法比拟,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方面,我协调各科任老师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基础稍好一些的同学在注重双基的同时抓技巧,对基础稍差的同学着重抓双基,利用自习时间加以补习,对有音、体、美特长的学生,注重他们在发展自己的特长基础上,抓学习基础。这一系列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很大的效果,班级的前几名可以进入主校的大榜、并且位置比较靠前,在运动会上我班在九个班级中团体总分第六,在单项上并有夺冠的上佳表演。在生活方面,因为我们是住校的管理方式,所以在学生的生活管理上,许多问题也要用班主任处理。安排后勤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我协调食堂给学生以最可口的伙食,安排最好的寝室。为了能让学生吃好、睡好,我们安排各个老师轮流值宿制度,与学生一起吃住,给学生以无微不至的关心,使学生有一种家的感觉。

通过这一年的工作,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以双倍的自信去迎接中考的考验。这一年中,我圆满地完成了学校给予我的各项工作,结束这一年的班主任工作。评语:

优点:

1.利用班会、说教进行人生观教育; 2.通过系列评比增加凝聚力; 3.对薄弱生个别辅导;

4.关注学生的起居,使学生有家的感觉。

不足:

1.班级干部的培养与使用; 2.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引导与形成; 3.学生成长中的好的事例;

4.语言很多处倒装,论述逻辑顺序缺少清楚的层次。

第三篇:为山村幼儿园注入活力

为山村幼儿园注入活力

种着苦瓜、茄子、辣椒的小小种植园,竹制的手工玩具,宽敞的游戏室,丰富的儿童操,七彩的泡沫保护地垫……既有“乡土”气息又不失现代的色彩,记者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所见的显然已不是我们印象中的乡村幼儿园了。改变来自一个开展了3年的项目――“山村幼儿园提升计划”。

5月18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携手救助儿童会、联合利华(中国)共同开展的“山村幼儿园提升计划”结项研讨会显示,四川省洪雅县“山村幼儿园提升计划”使当地早期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幼儿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投资儿童早期发展,社会回报是最高的,也是最合适、最有效的方法,是能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投资。”联合利华北亚区公共事务总监吴亮表示。在中国地区,联合利华通过“Everyone”(每一个)项目,直接影响到超过1万名儿童和5万名家长,间接影响到30万儿童。这一项目在中国地区的投入是180万欧元,而洪雅县的“山村幼儿园提升计划”就是其中的重要试点。

作为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山区县,洪雅县在幼儿早教的普及率上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然而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教育质量仍不高。因此这里的试点研究对于中国广大中等发展水平农村地区更具价值。

“在中国中西部偏远地区,儿童的早期教育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存在大量问题,不仅需要提高幼儿教育的普及率,更要思考如何从有质量向高质量转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方晋表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于2012年正式启动了“山村幼儿园计划”。洪雅县的“山村幼儿园提升计划”由基金会与联合利华、救助儿童会共同开展。

自项目开展以来,教育专家及志愿者多次造访山村,寻找出一条整合政府力量、公办优质教育资源、社会力量的“民办公助”幼儿教育模式。该计划从培养更高素质的教师,培育更健康的幼儿,建设更规范的幼儿园环境和建立更科学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四方面入手,通过公办园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民办园教师接受定期培训成为常态等方式,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同时,当地政府在项目期间每年配套200万元用于改善幼儿硬件环境,还通过减免租金等方式帮助民办园扩大规模。项目还为在园幼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包”以缓解幼儿课间饥饿现象。

编辑|杜娟

juan.du@wtoguide.net

第四篇:简政放权,为深化改革注入新活力

简政放权,为深化改革注入新活力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进一步强调了要加强简政放权,通过放管结合来进一步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即精简政府机构,把经营管理权下放给企业,是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阶段,针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的状况,为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而采取的改革措施。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简政放权,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以下要求:

1、今年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

2、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注册资本登记,逐步实现“三证合一”,清理规范中介服务;

3、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总结来说,就是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通过简政放权,为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报告强调“有权不可任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这指明了转变政府职能的方向,澄清了过去长期以来的一些模糊认识,为政府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规范,这为下一步的简政放权,矫正政府缺位、越位,实现归位,提供了明确的思路。

在简政放权的征途中,制定“三份清单”是至关重要的举措。所谓“三份清单”,即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政府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定“三份清单”,对于理顺市场经济体制下各方的权力和责任有着指导性作用,避免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滥用权力、扰乱市场的正常秩序。

第一个是政府的权力清单,现在简政放权力度很大,但公众不知道政府具体有什么权力,这需要公开。如果不公开还有哪些部门、还有哪些权力,那么该不该下放、该不该取消是说不清楚的。所以要公开受监督。

第二个是政府的责任清单,有些地方简政放权之后觉得权力下放了,不审批了也没有责任了。实际上,从中央的要求、党和政府的要求来说,不是说不审批就没有责任了,法定职责还是必须的。

第三个是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其作用是规范政府和市场、企业关系的制度。过去多是正面清单,作为企业来说,不知道哪些领域能进,哪些领域不能进。负面清单则是告诉你哪些领域不能进,其他的完全放开。这实际上也是对政府权力的制约,是对政府和企业市场关系的一种规范。

李克强总理推进简政放权的决心再次彰显无疑。这两年,政府一直在做减法,但“放的仍然不够”的声音始终存在,要全面激发市场经济的活力,政府转型的路仍任重道远。

第五篇:构建活力高效课堂之三

构建活力高效课堂之三:用导学案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近几年来,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已成为众多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势,经过认真观察思考和积极探索,用导学案引领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成为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之一。

一、优质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所谓导学案,就字面解读应该是:“导”,就是引导、指导;“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预习自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形式,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讲、教师的教;“案”,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案;更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还是学生的作业,不是知识和习题的简单堆积。

所以,科学编写和使用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关键之一。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此前提下寻求一些好方法。导学案是由教师编写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设计,由学习目标、重难点、问题设置、应用反馈、学习反思等几部分组成。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拐杖,导学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学质量。

为了完成高质量的导学案,我们最有效的办法是集体备课,“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取长补短,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具体做法是:

①由备课组长负责分工,负责召集本组成员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集体备课。②备课过程:主备课教师要先认真钻研教材、大纲,并查阅、研讨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区的与本课时相关的中考试题,在此基础上,确定每课时的导学目标要求、中考考点、重难点、预习思考题(包括新的单词、短语、句型和语法等)、导学学案等内容,并有配套练习题,形成草案。将“学案”草稿交备课审核小组审阅。审阅后,至少提前两天将草稿发给全体成员,然后召集组织集体讨论,提出修改意见。主备课老师根据修改意见修改“学案”,再将此稿交审核小组定稿,并统一印刷。各班教师根据学生实情予以补充,学生利用学案进行预习。③备课内容:期初通读教材和大纲,集体制定教学计划;每单元,又根据单元内容特点,制定单元计划,确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以及过关检测内容。具体到每一个课时,教师们重点讨论的问题是,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即学习目标的确定和“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学习目标的确定,一要符合学生的学情实际,又要能突出本堂课的重点,并且学习目标的个数也要恰当,少了学生就不能做到在课堂内像考试一样紧张,多了就易患浅堂辄止的毛病,难以做到有效。在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中,就要对教学进度与得失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要学习的内容中,学生已掌握了哪些,哪些较模糊,会了的不教,要教不会的。以此,确定学生自学的范围,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时间以及自学的要求。

另外,根据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此疑难的问题,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才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特意设置了即时点拨这一栏。这样的集体备课也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使优秀教师的经验得以扩散,集体的智慧得以发挥,青年教师不断成长。

二、科学使用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的价值则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如何在课堂中更好的使用导学案,发挥导学案的导学作用?

1、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整合”部分的有关问题

导学案的核心是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内容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注意文中的短语,一些关键的句子,要掌握的语法等。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2、课堂导学

教师可根据不同的知识和要求采取不同的导学方式。①对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教师设计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②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导学案在此部分可以设计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自己得出结论。③对学生无法自学或生生、师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采取精讲点拨的方式,但教师的讲并不是满堂灌,而应该配以启发、点拨,诱导。④对由实验得出结论部分的教学,教师可采用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得到知识,最后由教师对结论进行总结、归纳。

随着教学改革,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因而无论使用何种方式其关键在“导”,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思想,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教师在课堂导学的过程中不管采用哪种导学方式都要求学生当堂分段完成导学案中“课堂导学”部分的内容,并适当作些方法、规律等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新课内容结束后,学生再重新审视一遍在自学时完成的导学案中的“基础整合”部分的有关问题,既本课的知识小结。

3、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分为当堂反馈练习和课后提升两个部分。当堂反馈练习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课后提升部分的题目在编写时就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巩固。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导学案收起,仔细批改,对导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并指导学生对导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

4、单元总结

因为导学案是按照课时编写并在每一节上课前分发给学生的,因此导学案也许会比较散乱。为防止粗心的学生丢失,教师每一次讲评完学生订正好后要求学生将导学案上交,教师集中保管,当一个单元内容结束后,教师再将这个单元的导学案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将导学案进行整理,装订成各章节的复习资料。

5、对学生提出要求,使之养成习惯

第一是课前,要认真预习新课,大胆尝试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准备环节,提前尝试“探究活动”和问题准备、做好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质疑的思想准备,也就是说做好新授课之前的各种学习期待。

第二是课上,学生要根据导学案的各个环节认真学习,不把资料带入课堂,但可以使用工具书等辅助性的材料,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三是课后,经常做学习方法和解题规律的积累,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一下心得体会或者收获,把自己培养成有心人。经常对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并从中找寻规律,提高自己。

总之, 我们的导学案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导学案教学法”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的费时低效的教法,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在众多媒体并存的今天,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来优化我们的语文教学,努力构建高效课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无穷的活力。

下载构建活动型课程,为课堂注入活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活动型课程,为课堂注入活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谈如何构建活力课堂

    谈谈如何构建活力课堂 什么样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一说到“活力”,可能就会让人想到热热闹闹的课堂场面,满堂问答的场面,就像农贸市场一样可以随便走动、交流的场景,其实,表面......

    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活力[推荐阅读]

    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活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注入新的生命力,更好地在企业改革改制、发展中发挥先导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

    多媒体为音乐教育注入活力(优秀范文5篇)

    多媒体为音乐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单位: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小学 姓名:潘师 主题词:多媒体与音乐教学 内容提要:电教媒体进入音乐课堂,辅助音乐教学,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化抽象为形象,开......

    校园文化建设为课程改革注入新活力

    端正办学思想,重建学校文化, 为 课 程 改 革 注 入 新 的 活 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的方向,而先进的学校文化将给新课程的实施提供良好而有力的保障。加强校......

    以人为本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注入新活力

    以人为本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注入新活力 企业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人又是其中最有活力的要素,因此在企业中如何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永恒的主题,科......

    让学习兴趣为高年级语文课堂注入活力

    让学习兴趣为高年级语文课堂注入活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成分,也是推进学生进行学习最主要的源动力。只有学生......

    开封县“一定双述双评”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活力

    加强党的建设创新考评机制 开封县“一定双述双评”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活力 日前,开封县在全县基层党组织书记中广泛开展了以‚制定工作目标、分别向本级党组织和上级党委述职、......

    发掘身边的资源,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发掘身边的资源,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教学活动的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能够改变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