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媒体为音乐教育注入活力
多媒体为音乐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单
位: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小学 姓
名:
潘
师
主题词:多媒体与音乐教学
内容提要:电教媒体进入音乐课堂,辅助音乐教学,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化抽象为形象,开创直观教学、并且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充分发挥了其学习的主体性,从而全面提高了音乐教学水平和质量。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也就是听觉艺术。因为音乐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音乐使人通过听来感受其中蕴含着的意境与情感。通过对音乐旋律、节奏和力度的体会来展开想象,因此应着力于听。电视是一种视觉媒体,它主要是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提供具体、直观的形象,使人通过看,来理解画面内容和画面含义,并以此为依据展开想象。因为有具体的逼真的形象为依据,学生通过看电视来获得信息,要比通过听来获得信息快得多,这又是听觉媒体所不及的。心理学家特瑞赤拉的试验表明:人类的记忆有这样的规律:从听觉获取的信息中,三小时保持70%,三天后保持10%;从视觉获取的信息中,三小时保持72%,三天后保持2%。如果听觉和视觉共同作用,三小时保持85%,三天后保持65%。可见,若是将视听相结合运用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由于小学生受知识水平、生活经历及认知规律的所限,学习音乐,光听或光看都不能起到好的效果。那么,使视听艺术相结合进行教学,效果当然就大不一样了。而现代化手段的多媒体教学正好补充了这点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一)创设特定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欣赏课总在播放配套录音带,却不播放录像,可能是贪图省事,但主要是认识不够。老师们是否想过,上课的学生“渐入佳境”了还是“渐入梦境”了呢?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兴趣乃是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 虽然都说音乐是世界语言,解情传神,但那需要一定的修养和造诣,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却完全是另外的一码事。我认为,只要条件允许,应该配合图像资料,特别是具有新颖、形象、直观等特点的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创造出悦耳、悦目的教学情景。
例如,在教授唱游课《土拨鼠》时,由于学生很少看到过土拨鼠,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可将歌曲和有关土拨鼠的画面剪辑成小影片,课前在大屏幕上循环播放,让学生合着音乐,看着画面,律动进课堂。活蹦乱跳的土拨鼠一下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萌发了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学会唱后,可以利用音乐碟中的“大家唱”将学生的演唱配上伴奏,使学生享受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
又如我在教唱《采山》时,先让学生欣赏“鸟语花香”的录音,并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步入教室,此时播放春景的录像,学生们看到了碧绿的田野,烂漫的山花,快乐的小鸟,飞舞的蜜蜂,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仿佛置身其间,感到了浓郁的花香和青草气息,强大的视觉效果立即吸引了其注意力,加深了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教唱此歌,学生们很快的进入到了歌曲的意境中去,学得非常认真,曲调掌握也快。有的同学还能伴着音乐边歌边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化抽象为形象,开创直观教学。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好,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月圆曲》是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此前,学生很少接触过分声部歌曲,为了让学生在演唱时做到声部和谐、音高、节奏准确,可以将高低声部用不同颜色显示在屏幕上,并且用“音频解霸”分别录制两个声部的伴奏。学唱时,轮到哪个声部就播放那个声部的伴奏,并且将歌曲中的渐强、渐弱等速度记号设置成“移动播放”从而提醒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唱歌曲。最后,在合唱时,还可以配上动画MTV,指导学生看着画面,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音乐课上,唱歌和跳舞还比较活泼,但是对音乐基础知识的讲述,往往让学生感到乏味,老师觉得头痛。我们使用电教媒体,把同学们熟知的曲调进行变速、变拍播放、人为停顿等操作,改变了原有的节律,听起来可能优美的旋律变成了哭腔,轻快活泼变成了沉重悲伤;让学生听音响辨别乐器的种类,接着再看其图形讲述音高与音色;如此运作,学生不仅易记书本概念,也能较好的体会基本概念的内涵。如果不采取这些手段,很难描述好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点。
三、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良好的音乐教学对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创造性是十分有效的,唱游教学要特别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和“创造”精神,让学生有机会即兴唱、即兴跳、即兴作等,发挥他们的创造欲。唱游动作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我们就可以把学生这些所熟悉的内容见切成一段段的录像播放给学生看,然后引导他们大胆仔细观察,启发他们积极思维,鼓励他们大胆的创编。如在教学《小猫钓鱼》时,先播放歌词中所涉及的小猫钓鱼的寓言故事,让学生模仿影片中小猫的叫声及钓鱼时的样子,再让他们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创编动作。这样,学生们创编的动作就比较生动而富有感情。教唱完歌曲后,我让学生进行歌词创编,“刚才我们演唱了《小猫钓鱼》,那么我们能不能来自己创编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童话故事《小猫钓鱼》呢?编得最好的同学,老师就把他的作品用实物投影展现出来,大家共同演唱。”这时孩子们都显得非常活跃兴奋,就连平时对音乐不感兴趣的同学,也开始接受并积极参与,充满创新的欲望。
四、优化教学结构,扩充教学容量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例如在欣赏教学中,以前总是对录音磁带进行剪辑,不仅费时,而且效果不理想,但电脑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使以前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效果更佳。
在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我第一遍播放时,采用原速,学生听完后说此歌曲表现的是一种悲伤、沉重的情绪,第二遍,我放快了速度,学生听后发现,悲伤、沉重的情绪没有了,乐曲变得面目全非。通过这样,让学生认识到速度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里增大课堂的教学信息容量。如在认识管弦乐器一课中,如果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出示挂图再讲解板书恐怕一节课的时间不会够,然而运用了多媒体计算机,这一内容只用了半节课时都不到的时间,既让学生在高涨、激动的情绪中学习,又保持了学习中思维的连贯性。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挂图及音响播放所消耗时的时间,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将更广泛的应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上,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而全面提高了音乐教学水平和质量。
第二篇:为山村幼儿园注入活力
为山村幼儿园注入活力
种着苦瓜、茄子、辣椒的小小种植园,竹制的手工玩具,宽敞的游戏室,丰富的儿童操,七彩的泡沫保护地垫……既有“乡土”气息又不失现代的色彩,记者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所见的显然已不是我们印象中的乡村幼儿园了。改变来自一个开展了3年的项目――“山村幼儿园提升计划”。
5月18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携手救助儿童会、联合利华(中国)共同开展的“山村幼儿园提升计划”结项研讨会显示,四川省洪雅县“山村幼儿园提升计划”使当地早期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幼儿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投资儿童早期发展,社会回报是最高的,也是最合适、最有效的方法,是能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投资。”联合利华北亚区公共事务总监吴亮表示。在中国地区,联合利华通过“Everyone”(每一个)项目,直接影响到超过1万名儿童和5万名家长,间接影响到30万儿童。这一项目在中国地区的投入是180万欧元,而洪雅县的“山村幼儿园提升计划”就是其中的重要试点。
作为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中等的山区县,洪雅县在幼儿早教的普及率上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然而受到多种因素制约,教育质量仍不高。因此这里的试点研究对于中国广大中等发展水平农村地区更具价值。
“在中国中西部偏远地区,儿童的早期教育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存在大量问题,不仅需要提高幼儿教育的普及率,更要思考如何从有质量向高质量转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方晋表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于2012年正式启动了“山村幼儿园计划”。洪雅县的“山村幼儿园提升计划”由基金会与联合利华、救助儿童会共同开展。
自项目开展以来,教育专家及志愿者多次造访山村,寻找出一条整合政府力量、公办优质教育资源、社会力量的“民办公助”幼儿教育模式。该计划从培养更高素质的教师,培育更健康的幼儿,建设更规范的幼儿园环境和建立更科学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四方面入手,通过公办园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民办园教师接受定期培训成为常态等方式,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同时,当地政府在项目期间每年配套200万元用于改善幼儿硬件环境,还通过减免租金等方式帮助民办园扩大规模。项目还为在园幼儿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包”以缓解幼儿课间饥饿现象。
编辑|杜娟
juan.du@wtoguide.net
第三篇:简政放权,为深化改革注入新活力
简政放权,为深化改革注入新活力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进一步强调了要加强简政放权,通过放管结合来进一步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即精简政府机构,把经营管理权下放给企业,是中国在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阶段,针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职责不分、政府直接经营管理企业的状况,为增强企业活力,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而采取的改革措施。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简政放权,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以下要求:
1、今年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
2、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注册资本登记,逐步实现“三证合一”,清理规范中介服务;
3、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总结来说,就是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通过简政放权,为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报告强调“有权不可任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这指明了转变政府职能的方向,澄清了过去长期以来的一些模糊认识,为政府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提供了一个明确的规范,这为下一步的简政放权,矫正政府缺位、越位,实现归位,提供了明确的思路。
在简政放权的征途中,制定“三份清单”是至关重要的举措。所谓“三份清单”,即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政府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定“三份清单”,对于理顺市场经济体制下各方的权力和责任有着指导性作用,避免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滥用权力、扰乱市场的正常秩序。
第一个是政府的权力清单,现在简政放权力度很大,但公众不知道政府具体有什么权力,这需要公开。如果不公开还有哪些部门、还有哪些权力,那么该不该下放、该不该取消是说不清楚的。所以要公开受监督。
第二个是政府的责任清单,有些地方简政放权之后觉得权力下放了,不审批了也没有责任了。实际上,从中央的要求、党和政府的要求来说,不是说不审批就没有责任了,法定职责还是必须的。
第三个是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其作用是规范政府和市场、企业关系的制度。过去多是正面清单,作为企业来说,不知道哪些领域能进,哪些领域不能进。负面清单则是告诉你哪些领域不能进,其他的完全放开。这实际上也是对政府权力的制约,是对政府和企业市场关系的一种规范。
李克强总理推进简政放权的决心再次彰显无疑。这两年,政府一直在做减法,但“放的仍然不够”的声音始终存在,要全面激发市场经济的活力,政府转型的路仍任重道远。
第四篇:让学习兴趣为高年级语文课堂注入活力
让学习兴趣为高年级语文课堂注入活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成分,也是推进学生进行学习最主要的源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积极投入地参与课堂,在课堂中得到收获。特别是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兴趣更是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反思我们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经常遇到或发现这样的现象:
一、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举手的同学寥寥无几,经常一节课下来,课堂就由这几个同学唱主角。在这些同学回答的过程中,其他的同学忙于做笔记或者是人云亦云,他们在课堂中就是一个旁听者的身份。有时不禁纳闷,这个班在低年级时可是小手林立,怎么现在却没有人举手了,然后归咎于年龄大了,孩子性格开始“沉稳”了,不再那么张扬了;
二、在批作业时,我们在办公室中经常会听到:“这道题目明明我课堂刚讲过,怎么又那么多同学错!”“这题目不知做了几遍了,怎么还有人错?”一句话,得到办公室很多老师的响应,都认为进入高年级,学生作业没有小时候认真,做作业开始心浮气躁。
主观分析上述原因,我们知道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由于学生的学习负担加重,他们渐渐变得现实,把学习看成是一种任务。有的同学在家长和老师长期强制下学习,对学习渐渐失去兴趣,甚至厌倦,有的同学随着年龄增长,对学习以外的事物产生了兴趣,分散了注意力,因此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学习成绩下滑。而从客观上分析,主要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出了问题。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来看,7-11岁的儿童还是属于具体运算阶段,思想还是停留在比较单一的程度,而我们现在的课堂过早地拔高了对他们的要求,提早要求他们进入成人的思维,导致学生产生了畏难的情绪。研究表明,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但是如果不给他们提供实现这一需要的方法,他们就体验不到认识的欢乐,这种需要就会萎谢,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
那么,如何在自己的课堂上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我尝试在课堂中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活学生学习的欲望。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托兰斯研究表明,创造性儿童往往因教师不能理解支持他们的思想而隐藏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对他们的创造性产生了严重的抑制作用。教师要通过对学生情感上的交流感染学生进行创造思维活动,试想:面对一个面目冷冰冰的教师,学生怎敢各抒己见呢?
1、教师要成为一名探索者和学习者
在课堂上,我常常以一个探索者和学习者的身份出现,从而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我们经常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但人无完人,教师也不是万能的。
在留美博士黄全愈先生所著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到美国之后,我发现多位教授对我的提问让人难以置信地回答道:“我不知道!”“我无法回答你!”有一次,我对一个问题穷追不舍,一位我十分敬重的知识非常渊博的教授稍有愠色地抬起眼睛对视着我,说:“我已经告诉你拉,我不懂!”不懂就是不懂,老师的谦虚反而让学生觉得真实和可信,远远比告诉一个摸棱两可的答案或者错误的不确定答案来的精彩。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率先发现答案,那获得的成功感所带来的激动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更长久保持下去。学习《观书有感》这首诗时,有同学在下举手说我“朱熹”的“熹”读错了,应读作第三声。她还振振有词,拿出一本《唐诗宋词》给我看,说上面的注音就是第三声。立即有同学在下面插嘴说,应该是第一声。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我没有生气,而是提出建议:“你们为什么不去借助一下工具书呢?”立即我们开展了查字典比赛,几秒钟我们就一起找到了答案,应该是第一声。这一个课堂内的小插曲,使得学生印象深刻,对于诗的学习兴趣盎然。
在高年级的课堂,教师必须带着探索者、学习者的身份进入课堂,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这样更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2、教师要成为一名引导者和欣赏者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要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意,读中悟法,就必须成为一名引导者和欣赏者,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年级的学生与高年级的学生不同。低年级的学生需要教师外在的刺激,小朋友的鼓掌,老师的拥抱,一朵小红花等等都能让学生兴奋半天。而高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应该从内在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肯定。此时,一个欣赏的目光,一句鼓励性的评价,能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如在学习《观潮》一课第五小节时,我请同学说说读了文字后对钱塘江大潮的感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了这个问题。下面是一段实录:
生说:“从六米多高中我可以感受到浪非常高,非常壮观。六米多高相当于我们两层教学大楼那么高的高度呢!”
师评价:“你很会学习,能运用平时教学中作比较的方法读懂句子内容。” 生说:“从比喻句中可以感受到潮水的壮观。作者把浪来时的声音比作了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时发出的声音,可见浪来时的声音非常响,当时的场面十分壮观。”
师评价:“你不仅读懂了句子内容和修辞方法,更出色的是回答问题完整规范,很了不起!”
(还有的同学分别从速度,以及横贯江面的气势等方面阐述了潮水的壮观。)
在这堂课中,教师给以点拨为主,以评价为导,在学生的回答中随时捕捉智慧的火花,给与充分的欣赏,让学生感受被肯定时的快乐。
二、优化教学过程,维持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良好的教学过程去维持兴趣,那么兴趣就会稍纵即逝。因此需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全面地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地设计教学方案,要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培养学生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
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验自主学习的成功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多边活动的统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前提。在课堂中可以通过让学生个性化地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场”,张扬学生个性,放飞学生潜能。因此,语文教学的难易度应处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够得着”。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领会方法,都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而且要有一个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逐步积累过程,建立恰当目标。如《小溪流的歌》一课,内容比较浅显,富有童趣,是学生比较喜欢的课文。因此,在这课教学中,我着力研究让学生自读自悟,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真正在课堂上自己读书,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读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激发阅读的兴趣。“从描写小溪流的语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听到小溪流唱的歌,你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得到哪些启示?”问题设计比较有层次性,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因此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了这个问题。有的同学读懂了小溪流的活泼调皮;有的读懂了小溪流热情友善;有的读懂了小溪流不知疲倦、勇往直前等等。课堂中教师给学生提供读悟表达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个性化地体验,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教师给以点拨启导,学生在教师点拨中逐步学会了自主学习的方法,体验到成功。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
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体现在教学的某一方面某个环节上,而是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有兴趣,形成连锁反应,这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如:质疑设问,以疑激趣。在《揭开雷电之谜》一课中,通过“读前质疑→读后质疑→深思质疑”这样一个层层推进的过程,千方百计调动学生质疑、解疑的积极性。让学生不断深入文本,在逐渐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了兴奋点,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在研读文本去解决问题,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又如:创设情境,以情求趣。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坚持情感教育,即在教学中创设能激发学生情感,有吸引力的环境,如图片、录音、影视、多媒体等创设、渲染出教学具体、形象、生动的环境和氛围,把学生引入课文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使学生在感情上受到震动,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3、改变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搭建主动学习的平台
高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于课文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对于一些内容比较浅显的课文,开展小组间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知识的建构,更加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舞台,对自我价值有了肯定。以同一个教研组两位老师执教的《奇异的琥珀》一课为例。第一位教师精心设计教案,巧妙地通过导语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习琥珀形成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课堂教学自然流畅,足见教师功底。可是,学生发言的面不广,使得课堂的效率不高。而第二位教师在教研讨论的基础上,采取让学生以小组合作自学的方式,让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在大组交流时,教师适时进行有效指导。教师讲解时间减少,学生学习实践的时间增加,在智慧火花碰撞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处于高速运转,使得课堂中焕发活力,课堂效率大大提高。正所谓“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会还你一个精彩”。
第五篇: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活力
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新活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注入新的生命力,更好地在企业改革改制、发展中发挥先导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生产、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积极投身于企业的改革改制和发展中去,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企业一个非常现实而紧迫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一、理论要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主要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目的和任务、方针和原则、内容和方法、体制和队伍等,我们党在几十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我们要在发扬中改进、创新,按照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等的要求,根据时代的变迁,结合现代企业体制的特别、发展,扬长避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探索出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论,用新的理论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二、工作要尽力超前
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及其他一切工作在时序的关
系上有超前、同步、滞后的三种形式,所谓的超前就是做在其他工作的前面。我们在企业的各项方针、目标、决策、制度的落实之前,要开展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大家学习、讨论,增加思想上的认识,具体是对干部、职工群众的教育、提醒、警示,要预防各种事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所谓的同步,就是下及时雨,我们在各项工作中要,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时地解决问题,把矛盾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能任之发展,让问题成堆,那么,造成的影响就更大,甚至于造成矛盾的冲突。
所谓的滞后,就是当问题成山,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时,必须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照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给予当事人适当的惩处,以教育本人,也警示群众。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作用是导向引路,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必须立足于超前。
三、方法要力求灵活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应当紧密联系实际,抓住改革改制的主要矛盾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分开不同层次、不同对象进行教育,由于人们的思想觉悟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深入群众和基层,与群众交朋友,及时了解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才能收到实效,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我们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放臵在空对空的形式上,对职工群众的实际问题要及时了解,及时地解决,对存在的矛盾要能及时地化解,我们不但要说道理、讲解、宣传来提高职工群众的觉悟,更要在制度,维权上能主持公道,摆平职工群众的利益。
四、企业要形成合力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新方法、新内容,认清形势,把握主动,才能达到凝聚人心的目的。就企业来讲,传统的加强“空洞说教”的灌输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已不能与新形势相适应。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原则,紧密联系实际,才能找到新的途径,我们就说企业的班组是企业的细胞,只有细胞充满活力,企业才能勃勃生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紧紧围绕企业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密结合企业的工作实际,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教育职工,为企业的改革、改制发展和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