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构建活力课堂

时间:2019-05-13 14:39: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谈如何构建活力课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谈如何构建活力课堂》。

第一篇:谈谈如何构建活力课堂

谈谈如何构建活力课堂

什么样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一说到“活力”,可能就会让人想到热热闹闹的课堂场面,满堂问答的场面,就像农贸市场一样可以随便走动、交流的场景,其实,表面热闹的课堂不一定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下面就“活力课堂”谈谈我的一点感受。

一、活力课堂要确立明确的目标

教育是一种价值引导活动,投射、蕴含着教育者的价值选择与目的预设,教学目标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必要环节和重要步骤。课堂要干什么,是我们必须要明确的,这是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低要求。只有目标明确了,才能有效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才能严格按照目标去落实和实施,也才能运用恰当的评价手段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比如我在准备《开天辟地》这节课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学生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能掌握盘古无私奉献,借神话警世人的写法,更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华神话传说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二、活力课堂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也可以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

富有智慧的老师是善于整合各种课程资源的老师,这必然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整合生活资源——比如说,上《桂花雨》的时候,将真实的桂花带进课堂,让学生自己亲自去感受、欣赏,从而能更好的理解桂花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整合媒体资源——在上一些古文或者古文故事类的课文时,可以将一些很熟悉的诗词、风景、书法图片,视频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翰墨春秋博大的文化呈现给学生。

三、活力课堂要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

传统教学中,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老师是传授知识的机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没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老师教给学生学习什么,学生就只能接受什么。而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就是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所以,我理解的自主探究的课堂,应该是重视学生主体、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的课堂,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视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能力。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如果能把一群学生放在一起,让他们自己去讨论、合作、共同探究,那样学生能更好的自主学习,从而还能培养他们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上课前会将学生分组,每组学生的能力要基本相同,优差搭配。上课后将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由学生自己的讨论、探究、总结,并由小结内的成员自己推选代表回答问题,一个小组的学生回答错误或不完整的一,由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补充或纠正。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既然是活力的课堂,应该包括老师的教学活力,也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力,还包括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这三个方面的活力综合起来,才是真正有活力的课堂。所以有活力的课堂一定是学生为主体、学生个性得到培育与发展的课堂,是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提高的课堂,也必将是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终身幸福的课堂

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与幸福奠基。也为自己的幸福人生奠基。

第二篇:构建活力高效课堂之三

构建活力高效课堂之三:用导学案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近几年来,随着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已成为众多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面对新的教育教学形势,经过认真观察思考和积极探索,用导学案引领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成为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之一。

一、优质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所谓导学案,就字面解读应该是:“导”,就是引导、指导;“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预习自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形式,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讲、教师的教;“案”,就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案;更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还是学生的作业,不是知识和习题的简单堆积。

所以,科学编写和使用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关键之一。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此前提下寻求一些好方法。导学案是由教师编写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设计,由学习目标、重难点、问题设置、应用反馈、学习反思等几部分组成。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拐杖,导学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学质量。

为了完成高质量的导学案,我们最有效的办法是集体备课,“三个臭皮匠,抵一个诸葛亮”,取长补短,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具体做法是:

①由备课组长负责分工,负责召集本组成员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集体备课。②备课过程:主备课教师要先认真钻研教材、大纲,并查阅、研讨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区的与本课时相关的中考试题,在此基础上,确定每课时的导学目标要求、中考考点、重难点、预习思考题(包括新的单词、短语、句型和语法等)、导学学案等内容,并有配套练习题,形成草案。将“学案”草稿交备课审核小组审阅。审阅后,至少提前两天将草稿发给全体成员,然后召集组织集体讨论,提出修改意见。主备课老师根据修改意见修改“学案”,再将此稿交审核小组定稿,并统一印刷。各班教师根据学生实情予以补充,学生利用学案进行预习。③备课内容:期初通读教材和大纲,集体制定教学计划;每单元,又根据单元内容特点,制定单元计划,确定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以及过关检测内容。具体到每一个课时,教师们重点讨论的问题是,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即学习目标的确定和“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学习目标的确定,一要符合学生的学情实际,又要能突出本堂课的重点,并且学习目标的个数也要恰当,少了学生就不能做到在课堂内像考试一样紧张,多了就易患浅堂辄止的毛病,难以做到有效。在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中,就要对教学进度与得失情况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了解,要学习的内容中,学生已掌握了哪些,哪些较模糊,会了的不教,要教不会的。以此,确定学生自学的范围,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时间以及自学的要求。

另外,根据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此疑难的问题,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才能最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特意设置了即时点拨这一栏。这样的集体备课也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使优秀教师的经验得以扩散,集体的智慧得以发挥,青年教师不断成长。

二、科学使用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落实则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学案的作用、发挥学案本身的价值则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研究的核心。如何在课堂中更好的使用导学案,发挥导学案的导学作用?

1、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整合”部分的有关问题

导学案的核心是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导学案在课前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内容进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注意文中的短语,一些关键的句子,要掌握的语法等。第二,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总之,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2、课堂导学

教师可根据不同的知识和要求采取不同的导学方式。①对简单的适合学生自学的知识,教师设计出思考题,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学完成,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②对重点知识或学生自学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采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研讨、交流的方式进行。导学案在此部分可以设计出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在教师的适时点拨下,自己得出结论。③对学生无法自学或生生、师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采取精讲点拨的方式,但教师的讲并不是满堂灌,而应该配以启发、点拨,诱导。④对由实验得出结论部分的教学,教师可采用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的基础上讨论分析得到知识,最后由教师对结论进行总结、归纳。

随着教学改革,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因而无论使用何种方式其关键在“导”,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思想,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

教师在课堂导学的过程中不管采用哪种导学方式都要求学生当堂分段完成导学案中“课堂导学”部分的内容,并适当作些方法、规律等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新课内容结束后,学生再重新审视一遍在自学时完成的导学案中的“基础整合”部分的有关问题,既本课的知识小结。

3、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分为当堂反馈练习和课后提升两个部分。当堂反馈练习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达到“当堂达标”的目的,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课后提升部分的题目在编写时就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题目作为课后的练习巩固。同时教师要适时将导学案收起,仔细批改,对导学案上反映出的个性问题及课堂上未解决的共性问题及时安排指导和讲解并指导学生对导学案进行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

4、单元总结

因为导学案是按照课时编写并在每一节上课前分发给学生的,因此导学案也许会比较散乱。为防止粗心的学生丢失,教师每一次讲评完学生订正好后要求学生将导学案上交,教师集中保管,当一个单元内容结束后,教师再将这个单元的导学案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将导学案进行整理,装订成各章节的复习资料。

5、对学生提出要求,使之养成习惯

第一是课前,要认真预习新课,大胆尝试自行解决“学案”中的准备环节,提前尝试“探究活动”和问题准备、做好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质疑的思想准备,也就是说做好新授课之前的各种学习期待。

第二是课上,学生要根据导学案的各个环节认真学习,不把资料带入课堂,但可以使用工具书等辅助性的材料,在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三是课后,经常做学习方法和解题规律的积累,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一下心得体会或者收获,把自己培养成有心人。经常对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并从中找寻规律,提高自己。

总之, 我们的导学案不仅有着导学的作用,还有“导教”的功能,“导学案教学法”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灌、学生装的费时低效的教法,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升。在众多媒体并存的今天,用导学案教学模式来优化我们的语文教学,努力构建高效课堂,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无穷的活力。

第三篇:活力课堂(推荐)

构建高效课堂 打造活力教育

我校的“活力三三三”课堂教学模式初见成效:

活力课前---自主学习---学生质疑 教师指疑 积累解疑; 活力课中---互助学习---分享探究 点拨深化 建构延伸; 活力课后---互助学习---温故探新 兴趣探索 提升待新。

例如:小学语文高段教学模式

一、活力课前:率先预习

1、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自学课文中的生字;(2)查字典理解文中出现的不理解的词语;(3)初步感知课文大意;(4)试着理理课文的写作思路;(5)搜集相关资料;(6)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二、活力课中 互助学习

1、激趣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歌曲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等。

2、分享预习收获,整体感知。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2)读生字、新词,指导个别生字的识记和书写。(3)谈收获,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4)提出问题,梳理整合,确定本课探究目标。

3、师生合作探究,精读感悟。

4、学习表达方法,迁移运用。

5、归纳总结升华,再谈收获。

三、活力课后 拓展学习

1、自主设计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2、适度拓展阅读,拓宽学生视野。小学数学高段教学模式

1、活力课前,细雕精研(1)教师的率先学习

作为教师要通览整套教材,明晰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结构、核心概念;作为教师要研究单元教材,道本单元内容 的教学地位,编排意图;作为教师要专研每一节教学内容的编写层次,吃透每一幅图,每一句话,每一道练习。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分析并明确本节内容所承载的“基本思想、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训练点。(2)学生的率先学习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一方面要推荐一些数学家的小故事、简单有趣的数学发展史等读物让学生阅读,另一方面要结合将要学习的新知做一些前期准备,如长方体、正方体学习时的学具的制作,如百分数认识时生活中百分数的收集,如对一些数学结论的猜想„„

2、活力课中,思维灵动

课堂教学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为主”的原则;坚持落实一课一思想的培养目标(1)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巩固拓展延伸问题(2)各环节的关键点 a、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这一环节要结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及目标的要求设计。可以是一种生活情境,可以是一种虚拟情境;可以是知识点的回顾,可以是情绪的激发;当然也可以直奔主题,观察提问。b、自主探究分析问题

这一环节应在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后,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利用合适的方法探究。教师要毫不吝啬地给足学生时间,给学生思考、探索发现的机会。不要急于交流或小结。当然学生思考时教师要适时在关键点进行点拨或激励,甚至是有意的误导等。目的只有一个:学生深入的思考。

c、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重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静心倾听,思维碰撞。切记教师是引导者不是仲裁者。d、巩固拓展延伸问题

这一环节要充分挖掘课本练习的意图,发挥它的作用,不要简单的巩固知识。要在思路方法上加以渗透指导。

3、活力课后,巩固延伸

我们要细心体会并践行这一思想:课堂学习的结束,是又一个新问题的开始。在结合学校活力作业对学生进行课前前测,课中反馈,课后巩固的基础上,我们要力求引领学生产生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并具有乐于去寻求解决的途径方法的良好学习品质。

活力作业要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巩固并拓展知识,要简洁高效,要对学生有帮助,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设计思路:“趣”而有味 “精”而有神 “活”而生动 设计原则:

1、作业内容紧扣教材,适度进行拓展延伸。

2、作业设计不搞一刀切,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学生的个性差异。

3、作业设计要更加注重趣味性。力争让每一次的作业都成为学生的生长点,都能使每个学生有所获得。

4、通过完成这些作业,学生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锻炼,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负担减下来,还他们快乐的童年。

总之,活力作业、活力课堂、活力教研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活力作业促进了学生生命力的张扬——孩子们在课堂上朝气蓬勃,课间活动生龙活虎,全面发展;活力课堂促进了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的教学经验得以共享,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智慧;活力校本教研又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课堂教学提效减负,为学生提供了的全面发展的空间。

第四篇:初中化学活力高效课堂的构建

初中化学活力高效课堂的构建

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柏树乡高庄中学 吴燕燕

一、引入化学实验,给课堂增添活力

就化学课程而言,不少化学概念与规律需要通过化学实验得以理解与深化。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化学实验这一手段,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科学探索能力,让学生在亲身实验中感受化学的魅力与趣味,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巧用演示实验,营造神秘、愉悦的学习氛围,这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阔大脑思维、加深知识理解、发掘化学规律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组织学生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精神。如教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时,教师可演示趣味实验“跳动的硬币”,以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探秘欲望。而后呈现可乐汽水,提问引思:可乐中出现的气泡是什么?什么气体?学生猜想假设,不少学生会想到是二氧化碳,再讨论交流,说说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并选取有关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归纳二氧化碳的性质。继续诱导,进入后续探究性学习活动。提问:①可乐中有二氧化碳,那怎样用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可溶于水呢?小组合作,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再组织互相交流,陈述设计思路与实验步骤,师生共同完善改进,明确实验方案,并分析实验后矿泉水瓶子变瘪的原因。②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了吗?引导学生说说判断依据,猜想新的生成物是什么?猜想前,教师演示在石蕊试纸上滴加盐酸溶液,引思:碳酸也可让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那“碳酸饮料”中是否存在碳酸,又是如何形成的?引导同学们在紫色石蕊试纸上滴入变瘪矿泉水瓶子中的液体,推测:之前获取的液体中有碳酸、水、二氧化碳,那么是哪种物质让石蕊变色了呢?讨论分析,明确实验方案。这样,通过演示实验,可吸引学生,加深知识理解;而通过学生实验,可训练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思考能力、评价能力、探究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另外,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还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有关的生活实例。如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引入情境:现在有些不法分子以黄铜冒充黄金从事诈骗活动,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有些人会上当?你们是否可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鉴别真假黄金?这样,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唤起学生探究欲望。或者引入趣味故事、传说,给课堂润色。如醋的制取传说:古时候,醋称作苦酒或醯酢,相传杜康之子黑塔有家糟坊,引江水汇酒糟,时值暑伏,他渐入梦境,醒后根据梦中所记载,二十一天后揭盖后清香扑鼻,酸中带甜,于是用二十一日加个酉字来命名这一酸水,这便是醋的来历。

二、运用电教手段,给课堂增趣味

在现代信息社会环境下,现代化电教手段,如电脑、投影仪、幻灯片等被广泛运用于各教学领域,对课堂教学起着有效的辅助作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也可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给课堂增添趣味。第一,利用多媒体,巧设情境,自然导入。如教学“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时,借助多媒体巧设学习情境:播放“用灭火器灭火”与“用飞机喷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的录像,提问学生灭火器、人工降雨运用了哪些物质?自然导入,板书课题。继续诱导:二氧化碳占大气体积的0.03%,是否会减少?过多会怎样?让学生观看课件:科学家二十年后地球环境的预言,受到震惊,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环境的影响产生强烈学习欲望(本课有较多的学习内容,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对环境的影响等,教师如果只是一一列举,整个课堂会显得呆板沉闷,而播放用二氧化碳灭火、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动画,可快速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对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的探究欲望)。第二,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感知过程。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有些化学实验或化学现象不能直接搬到课堂上,此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进行动画演示,让学生观察思考。如教学“生活中常见的盐”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借助有关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氯化钠的制取过程、钟乳石与石笋的形成,促进视听结合,刺激多种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引发探究欲望。第三,利用多媒体,改变学习方式,促进师生互动交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有助于培养的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学会利用网络技术收集所需信息,通过数据处理技术绘制图表、分析数据等。如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食盐有多中用途,教师可要求学生课前利用网络等渠道认识食盐的用途,围绕“食盐的妙用”课题制作资料卡片,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可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引导他们总结氯化钠在食品、医疗等方面的用途。另外,学生还可借助网络通信平台与教师交流,或者班级论坛讨论问题。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予以个别辅导,这就打破了时空局限,强化了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当然,传统教学中的板书、实物、仪器等教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意电教手段与传统手段的融合,有新颖、美观、合理的板书,有生动趣味的多媒体课件,有诙谐幽默的语言等,从而以强化教学效果。

三、充分准备教材知识是实现“活力高效课堂”的基础 众所周知,教学工作涵盖了“备、讲、批、辅、考”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也就是说,备课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由于初中化学知识相对简单,教师要想达到高效的教学,就应该立足于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之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地分析,并制订出周密的教学计划,指出教学重点及难点。总之,新课标对化学教学的要求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功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五篇:构建活动型课程,为课堂注入活力

构建活动型课程,为课堂注入活力

摘 要:21世纪以来,国际竞争日趋向纵深发展,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思想政治课在近几年来受到各方关注,尤其高考3+3模式试点以来,思想政治课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关键词:活动型学科课程;核心素养;评价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说教”一直是这门课的标签,学生参与度不够、内容固化、形式僵化、路径单一等弊端制约着思想政治课的发展,所以导致很多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意识不够,死记硬背成为常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为走出思想政治课面临的困境,在基于对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之上,《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建设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目标,将学科知识和活动有机融合起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活动型课程不同于传统的单纯说教的教学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利用议题式教学,联系学生实际,让学生真正理解并参与到课堂中来,把理论知识教学的“讲授型”课程塑造成“活动型”课程,促进知行合一,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各级学校纷纷响应新课标的要求,不同程度的开展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建设,效果也异常显著。经过实践证明,活动型课堂的确更能带动学生参与进来,重新吸引了很多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思想政治课也不再跟以往一样那么“爱说教”了,学生能在课堂上学习除知识以外的东西,通过议题式教学,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不仅能将知识活动化,还能将活动融入知识,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

尽管活动型学科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同样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过于注重活动形式,课堂效率不高

活动型课程的初衷是想打破思想政治课传统枯燥的灌输模式,让学生通过活动来更好的理解知识,相信知识,但在实施过程中,有些课堂上过于注重活动,从导入开始,导入活动的情景设置太长,不仅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也容易使学生沉浸在活动当中,热衷于参加活动,忘记了活动与课堂知识点的联系,教师在此过程中也没有及时进行知识的点拨和引导,没能很好地把握课堂节奏,导致课堂看似热闹,但徒有热闹,达不到教学目标,课堂效率低下。

二、教学活动的选择和开展给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学活动资源的选择,不仅要契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还要符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并且在选择活动资源时还要贴近学生生活,旨在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拥有更好的体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活动与知识的融合也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要求教师必须事先备好课,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预设,将每一环节的设置都提前准备好。不仅如此,在组织教学中,教师还要适时的将思想政治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相融合,例如在讲授中华传统文化时,可以截选我国传统的诗文选段,让学生感情充沛的朗读出来,起到升华情感的作用;在讲授生活与哲学模块时,可以试着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知识,如在讲授量变和质变时,举水烧开变成水蒸气的例子。这就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平时注意知识的积累,这无疑是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活动型课程受评价模式的制约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它直接影响者着教学活动的实施。在实际评价中,有些教师看重学生在活动中的认真态度和努力程度,还有一部分教师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创新精神和问题意识。可见,大部分教师在评价方面都能掌握活动型课程的基本理念。虽然这与活动型课程的评价体系相吻合,但是仍然发现不少问题。

(一)评价过于关注活动结果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之下,教师和学生都承担着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学习压力,丝毫不敢放松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学习成绩仍然是衡量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重要标准,甚至常常是唯一?俗肌;疃?型学科课程强调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主张在活动过程中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这种唯成绩论的评价方式显然与活动型课程注重活动过程,以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主的原则背道而驰。

(二)评价主体与方法单一

在实际教学评价中,很多教师采取活动后进行相关的知识性测验来验证学习的效果,以考试的分数来评价学生参与活动型课程的质量,仍然没有摆脱学科课程评价的阴影,且评价的主体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主体单一,缺乏学生的参与。评价的方法亦缺乏多样性,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很难在书面考试中充分的展现出来,以考试为唯一评价方式的考核对学生的是片面的、不公平的。

四、基于活动型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提出以下几条解决路径

(一)活动导入要注意科学性。

情境导入时内容要简单明确,活动资源不能占用太多课上时间,例如视频剪辑不能过长,要有针对性;ppt展示字数不能太多,太多会使幻灯片字体变小,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也会限制学生思维的拓展。活动情境的设计主要为课堂服务,达到知识点的导出和生成效果,教师可以提前备好课,预计好活动占用的时间,保证活动导入的科学性,真正使活动导入为课堂添彩。

(二)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程度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所以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每一堂课。

首先,教师应注重平时的知识积累和教学反思,将指导学生活动的课程意识优质地体现于活动实践中。教师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正确把握活动型课程的本质,促进其发展。例如,教师要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正确的价值观要意识的进行表扬和赞赏,同时对于错误的思想观念及时指出。

其次,教师应自觉培养组织活动的能力。有些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会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诚然,书本知识与现实思维能力相结合是不可短时间建立的,书本知识与活动的融合也需要教师具有多方面的知识涉猎,教师除了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有多学科的视角,培养自己的文学、艺术、思维等修养,自觉积累广博的知识面,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与知识贮备。另外,教师可以加强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与合作,不仅与本学科的教师互补,还有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充分发挥群体力量,激发集体智慧,综合活动资源,设计出更好的活动型课程。

(三)课程评价多元化

1.评价方式多元化

课程评价是活动型学科课程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多样化的活动方式显然与单一的评价方式不适应。多元化评价改变原有的量化评价,注重过程性和发展性,没有标准答案的框架,但是却有共同标准,允许并鼓励学生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基于个体经验、采取不同方法、表达不同意见、提出不同问题,如采用表现性评价方式,在辩论赛中学生唇枪舌剑,精准把握对方漏洞,驳斥对方观点,自然会赢得同学的赞扬和肯定。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朱明光在《关于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的思考》一文中指出,相对于以“趋同”为取向的“标准化评价”,测试“素养”的评价更可能是以“求异”为取向的“差别化评价”。“被标准”的答案,往往导致“被框架”的思维。而我们的追求应该是给学生一个“会思维”的框架,帮他们走出“被框架”的思维。

2.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传统的评价模式中,教师评价占主要部分,学生只是一位表演者,最终结果如何取决于教师评价。活动型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还要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体验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评价也不例外。在评价环节中,可以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教师评价和家长参评的方式,以事实为依据,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活动型学科课程建设作为新一轮?n程改革的产物,自然被寄予厚望。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很难发挥,教学内容过于书面化,学生死记硬背之后很难运用到生活中去,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少了一点生活的味道,而活动型课程建设给教学的生活化带来了可能。通过议题等方式,开展一系列与课程内容相关并且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课本知识,而学生在课本知识的指导下更好的参与活动,不仅拉近了学生和课本知识的距离,也拉近了学生与教师的距离,使思想政治课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奢侈品,而是触手可及的生活必需品。能够让学生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更好的生活才是思想政治课真正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朱明光.关于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4):4-7.[2]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6.

下载谈谈如何构建活力课堂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谈如何构建活力课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活力课堂学习的心得与体会范文

    构建活力课堂学习的心得与体会 传统的教学观把简单地学习看成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输入过程。教学就是要把结论告诉学生,让他们理解了,记忆下来,从而在以后需要的时候可以提取出来......

    充盈德智相融 构建活力课堂

    充盈德智相融 构建活力课堂 江苏省丹阳师范附属小学 王雨峰 学生品德的形成包含知、情、意、行四个因素。德育课程只能解决“知”,即道德认识的问题。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

    如何构建活力高效课堂正版[样例5]

    如何构建活力高效课堂 永昌县第二小学 孙发喜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探讨的题目是 如何构建活力高效课堂。 活力课堂呼唤的是课堂的回归,是让越来越多的学......

    活力课堂心得体会

    运用激励艺术,激发课堂活力 陈名春 昨天下午听了区教研室专家有关活力课堂的授课辅导,我受益匪浅,对于这种打破传统教学观、师生观、课程观的教学模式,在实施新课标实施的今天,就......

    激发课堂活力(★)

    激发课堂活力提高口语能力 钱琳小学英语教学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交际,从而自觉地运用......

    活力课堂、激情校园

    《骨干引领、合作共赢,构建活力课堂、打造激情校园》 活动实施方案为了深入贯彻《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切实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塑造学校教学特色,以促进......

    激发物理课堂活力

    张扬个性,激发课堂活力威海十三中戴涛 在物理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先进性和创造性,能凸显学生的主体,使学生主动发展,积极奋进。在......

    活力互助课堂学习心得

    实践活力互助 课堂满溢收获 —活力互助课堂学习之我见 通过一学期对活力互助课堂模式的了解和实施,我深深感受到活力互助教学模式使我们的课堂更高效、生动、灵活,它基于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