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活力课堂论文
抓住情感的主线,体会文字的魅力
“情感为纽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情感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而推进、延续。课堂教学因为有了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变得更富诱惑力”。——著名特级教师 李吉林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正行走于课改的道路上,走出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浮躁,寻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出路。回头看看自己五年走过的路,我不禁想到:人的思想是要与时俱进的,可是在不断更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的语文有没有是亘古不变的?我想:文本中作者的情感是不会变的,字词本身的魅力是不会变的。我们所要做的无非就是“新瓶装旧酒”,用现代的教学理念、新课程倡导的方法将他们更好地呈现出来。所谓的活力课堂,我想大概的要求也就如此。
抓住作者的情感,让隐藏在文本中的内涵脱颖而出,并不断凝聚升华,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太容易,请看《爱如茉莉》的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课文结尾)文字投影: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指名学生读。学生读得动听而响亮。
师:如何来念好这句话呢?我们不妨先来看课文中的这么一个句子: 文字投影:病房里,那簇茉莉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完后,你们觉得那一个字写的最传神?明确“钻”(点击“钻”字),茉莉的花香是钻到作者的心中,那么此时此刻,这个“哦”是发自于哪儿的呢? 生:作者的内心。
生:这是作者内心感情的流露。
师: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深呼一口气,就把它当成是淡淡的茉莉花香,然后,再把它轻轻的送出去。学生深吸了一口气,再轻轻的发出:哦——
师:我们现在再回过头来看,这两句“爱如茉莉”,该是先前哪种读法吗?
一生轻轻的读出“爱如茉莉”,另一生带着自己的情感,深深的发出感叹“爱如茉莉”。
生读。师评价:就这样渐缓渐慢,慢慢的就钻进了同学们的心里去了。
(从以上的实录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课前做了非常深入的钻研,从两个“爱如茉莉”、一个“哦”和一个句号品悟到了作者由心而生发出的感叹。教者已经做到了“入乎其内”,可是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牵引下先是吸气,再念:哦——,再读出两个“爱如茉莉”的变化,最后让学生把第一个“爱如茉莉”送出来,把第二个“爱如茉莉”送回心里。如此不行最后又让学生喃喃自语的念。这样的引导方式却让人觉得教师牵得也有点过,一切按照教师预设的程序进行,少有生成,是一种遗憾。)
片段二:
出示: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师:这儿仅仅赞美茉莉吗?还赞美了什么? 生:爱
生:父母之间的相互体贴、照顾。生:真爱 师:真爱象什么? 生:茉莉 师:为什么?
生:真爱就象茉莉虽然平淡无其,却芬芳扑鼻。
生:真爱就象茉莉一样不引人注意,他就藏在普通的一句话中、一个动作中。
生:真爱是永恒的,真爱最能暖人心。就象茉莉的花香直钻人的心田。
师:是啊!让我们一起回顾文中那如茉莉般爱的细节(音乐,课件展示,教师配乐朗读——)
爱是吃完后再告诉你的细心 爱是直奔医院的身影 爱是紧握的双手 爱是布满血丝的眼睛
爱是手脚麻木也不肯动的体贴 噢,爱如茉莉 爱如茉莉
师:真爱就包含在平凡的细节中。让我们一起再去回味这一个个爱的细节
生配乐齐读
(这一教学片段,教师没有过多的分析,仅仅让学生回答:这句仅仅赞美茉莉?为什么真爱象茉莉?接着就让学生和教师再次回味文中爱的细节。学生在这样宽松的语言氛围中畅所欲言。思维彼此碰撞,对于真爱如茉莉有了自己的理解。教师没有让他们读这两个“爱如茉莉”,而是创造性的指引学生回归全文中一个个爱的细节,学生在这种情景中真正感受到了爱如茉莉,对于文本中蕴含的深厚感情领悟更为透彻,情感升华到了沸点。这位教师在出乎其外上匠心独运)
由以上两个教学片段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教师教学呈现方式的不同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和途径能够让我们老师有章可循?
从书法说起——
有人说教师的教学就象书法家完成一幅作品,书法作品的要考虑布局怎样安排,哪里实,哪里虚;什么地方浓,什么地方淡。同样要想“出乎其外”,教师在钻研教材后,就该精心思考:布局——一节课的目标是什么;浓墨之处——一节课的重点是什么;虚处——如何创设表达的空间,引领学生领悟作品的表达方式,情感和思想;实处——如何针对学生的学情由浅入深引导他们把握文本。
从文本的处理思考起——
删枝去叶读文本,准确把握文本的主体。
文本蕴涵丰富,从言语内容、语言形式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揭示的思维理性,它展示个读者的是一棵枝繁叶茂的“信息大树”。面对文本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和建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教师解读文本应有自己独特的视野,应能沉心静气在纷繁中读出清楚,从复杂中读出简单,于繁茂中读出主干。手捧文本教师要从薄读到厚,再从厚读到薄,最终读出文章的主次和精髓,抓住主要内容和文章精要再次深入读下去,删枝去叶留住精华,在头脑中形成清楚明白的文本主题和内涵,并在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减少“繁枝碎叶”的影响和干扰,更不要被枝叶茂盛的外表所迷惑。如《北风和小鱼》一文,讲述了北风吹来青草枯黄,梧桐落叶、鸟儿躲藏的动人的故事,描绘了北风、青草、梧桐、小鸟、小鱼等个性鲜明的形象,蕴含了讽刺北风缺乏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深刻寓意,面对这样的文本,我们需要删去青草、梧桐、小鸟甚至小鱼这些“枝叶”,留下北风这样的“主干”,写青草、梧桐、小鸟是为了突出北风的强大,为北风的得意提供了理由,写小鱼是为了显示北风的狂妄可笑,为北风的最终得意不起来提供了佐证,由此留下的是北风的鲜明形象和变化过程——从得意到忘形到失败,北风的失败归于它的骄傲,它的自大,骄傲必将失败,道理就这么简单,一年级学生也只需要了解这么简单的道理,所以北风是文本的主体。
要善于探究“课眼”,寻找教学的主线。
“课眼”是一节课教学的眼睛,透过“眼睛”才能看到教的缤纷,领略学的精彩。“课眼”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片段,有
时题目是“课眼”,有时问题是“课眼”。找准“课眼”,然后围绕“课眼”理清一条“主线”,顺着“主线”拓展到“面”,形成“板块”,完成立体的教学流程预设,这样的预设才是精当巧妙的。我们的预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枝枝叉叉都需要,只有舍主去次,留精舍粕,才能凸现个性,实现简单。
《北风和小鱼》中“得意”可以成为“课眼”,围绕“得意”引发思考:北风开始为什么得意,怎样得意,后来有没有得意,为什么不得意?围绕“得意”自读感悟:得意时怎么说,怎么想,不得意有会怎么说,怎么想?在简单的过程中,学生读、议、思,北风的形象丰满,寓意明了。
《黄鹤楼送别》中“送别”可以成为“课眼”。谁送别谁,为什么要送别,怎样送别,别后情形如何?读文理解,想象悟情,甚至可以引导学生拓宽视野,放飞思维,形成自己的送别版本。
聚焦汇点深引导,寻找牵一发动全身的话题。
字词句篇听说读写,内容形式情感思想让语文课堂承载了太多的重负。于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力求面面俱到,统筹兼顾,什么也不想放松,什么也不敢放手,结果教师牵引着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就像游览公园,脚步匆匆,什么风景都看了,走出大门却什么都没留下。其实,我们的语文课堂要能集中一处或几处“景点”,让学生尽情“欣赏”,深切感悟,在心中留下“美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关键处聚焦汇点深入引导,不断追问,不
停叩击学生的心灵,将一点放大,做深读细研透,让这一点灼热学生,点亮学生。
聚精会神强训练,寻找语言文字的训练点。
在训练中养就学生的语文素养,已经又一次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的认可和重视,强化读的训练,写的训练成了语文课堂的又一风景。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却往往发现老师们训是训了,学生练也练了,但却训多了,练浅了。课堂中老师们选择了太多的训练点,感情朗读、句式仿写,背诵积累,想象说话,写字练习等等,什么都想训,结果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这儿练一阵,那儿停一下,训练浅尝辄止,浮光掠影,导致训练的无效或低效。其实,不同的文本应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只有抓住一两处重点进行认真仔细扎实的训练,那样的训练才能让学生有所得,有所获。
(1)、嚼词析句,强化语言文字的工具性。
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26课《水》一课,教师注重语文的双基教学,在引导感悟“勺浴”的痛快时,教师适时教学生字“勺”:“勺”外形象勺子,里面只有一点说明水珍贵。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从外形上记住了“勺”这个字,而且还体会到水的珍贵,了无痕迹地做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又如顾老师执教的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黄河的主人》一课中,引导学生理解“谈笑风生”一词时,首先让他们说说字典上的解释,接着让学生联系本段内容理解:“你从这段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乘客们谈笑风生?”最后,引导学生说说如果你们是羊皮筏子上的乘客会谈些什么?在这样层层推进的教学
中,学生不仅理解了“谈笑风生”这个词,而且还掌握了解词的方法,更重要的是积累并学会了运用了“谈笑风生”这个词。学生从“谈笑风生”一词的理解过程中体验了乘坐羊皮筏子的从容自在,从而衬托出艄公的技艺高超。
(2)、琅琅书声,强化语文的朗读训练。
如《黄河的主人》一课中,在指导第三小节读出作者看着羊皮筏子能承载六个人在湍急的黄河上行驶时的惊讶之情时,教师抓住了一个我们常人不会注意的“啊”字,让学生对去声的啊所表达的赞美与阳声所表达的惊讶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正确读好了这个词。在引导学生朗读能表现作者对羊皮筏子全部情感的句子“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时,教师创设了三个情境让学生反复品读:(1)羊皮筏子这么小,这么轻,作者感叹道——(2)羊皮筏子贴着水面行走真危险啊,作者感叹道——(3)羊皮筏子那么小,没想到上面还有人,多惊讶啊!作者感叹道——
(3)、写作渗透,强化书面表达的训练。
在《水》一课的教学中通过缺水的“苦”和“天浴”“勺浴”的“乐”的对比渗透了反衬这种写作手法的指导;在《黄河的主人》一课中,教师在教学课文结束之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的笔墨去描写黄河,羊皮筏子和乘客呢?从而领悟作者的写作手法——“衬托”,让学生阅读学习的同时学会了一种写作技巧。
语文教学的训练点真是太多太多了,要根据教学需要有所取舍,对教学的组织要有讲究,否则,教师难以从容。这方面要注意三点。
①抓住文眼,围绕课眼。有不少文章,文眼和课眼是统一的。如《孙中山破陋习》中的“破陋习”,《黄鹤楼送别》中的“送别”,等等。这些课眼要抓住,且要围绕这些课眼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这样课堂教学也就有了“靶心”。②程序简单,过程扎实。教学中的程序不能复杂,不能作为教学中束缚教师手脚的“绳索”。重要的训练点过程要扎实,不能蜻蜓点水。③注重形象,减少分析。语文教学要贯彻“形象大于思想”的教学理念,因为优美的散文作者的思想感情大都是通过一定的形象来展示的,所以,教学要尽可能地“还原”这种形象,在形象中训练语言表达,训练理解和感悟能力。过多的分析,学生是不感兴趣的,也会造成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这样,课堂教学也难以从容,难以精彩。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不是纸上谈兵。不是掌握一些技巧就能对付的,它需要教师用整个身心投入。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我要用一辈子来备课”。语文不是追求展示教师自我才艺的语文,语文不是追求精巧设计的语文,语文不是掌控学生的语文。语文,课堂上追求的是儿童生命的灵动,儿童情感的放飞,儿童思想的碰撞,儿童人格的升华。儿童是教师心中永远的太阳!为儿童的生命成长而教学,这是语文的追求!
第二篇:激发课堂活力
激发课堂活力提高口语能力
钱琳
小学英语教学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交际,从而自觉地运用英语的思维方式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学中应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多方面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英语课堂真正地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我是这样做的:
一、设计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本身就比较抽象、枯燥,加之学生没有相应的语言环境,不免会产生陌生感,要使小学英语变得形象、具体、有趣,让学生爱学,必然顺其天性,把游戏引入课堂,发挥游戏教学的神奇作用。英语游戏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高涨,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在课堂上,我把游戏活动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在学PEP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1后的单词后,我让学生进行一个比赛,教师报出一种教室设备的名称,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指出该物。在这个游戏环节中,个个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这个游戏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的单词,也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又如,在学完PEP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3中的A部分的句型“my friend has ……”之后,我让学生拿出他们自己画好的怪物图,让学生描述他们自己的图片,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这样的游戏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而且更主要的是复习了句型,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学习兴趣浓,不仅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掌握得也特别扎实。
二、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话题,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活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是用讲课的内容拴住儿童对教师的叙述和讲解的注意力的。”这种“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来体现,如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新颖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好学情绪,使之受到训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发展了他们的智力,使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调动。
在学习PEP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5时,我根据Let’s eat这个话题(topic),课前叫学生准备各式各样的食物图片,如hamburger, milk, cake, French-fries……等等,将学生带来的食物图片全部放在讲台上,把教室变成了一个小型快餐店,每组选出一名salesman上台销售食物,其余学生扮演顾客。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对waiter/waitress说:“I like some hot dogs.I like ……”;学生直接跑到了柜台边对salesman说:“Can I have some hamburgers?……”而waiters也忙得不亦乐乎,“Here you are.”“Thank you!”……学生都进入了角色,表演得栩栩如生,说得绘声绘色,很自然地感知了语言的音、形、义。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的知识更具有灵活性和主动性。在情境教学中,我还从学生的动手开始,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如:学习Unit 4时,我让学生课前准备一些白纸,水彩笔、之类的物品,上课时,要求学生一起跟着我念draw a room, draw a shelf,colour ityellow,draw a fridge,colour it green.draw a phone,colour it red……学生们在我创设的轻松愉快的操作情境中完成自己的作品,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生乐此不疲。
三、巧设课外作业,延续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孩子都乐起来
教师在课堂中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获得知识,是培养兴趣,提高素质的关键。但仅靠课堂40分钟的时间,毕竟是太有限了。如果能设计布置一些精彩有趣的课外作业,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课外英语,由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英语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在学生初学英语的时候,单靠课堂上对句型及词汇的操练是不够的,但如果要学生死记硬背,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我对学生说:“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使用英语,下课后也要尽量用英语交谈。从最简单的开始,如过圣诞节时跟同学说声Merry christmas!”学生们对这个活动积极性很高,在课堂上比平时更加认真了,有不会读的地方,他们会问其他同学和我。同时我还将书中的“Story time”进行排练,让他们进行表演,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英语的喜悦,为他们的课余生活增添了一份乐趣。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一定要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课外让学生“乐”起来,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乐中学,从而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好习惯自然得到培养,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结实的基础
第三篇:活力课堂心得体会
运用激励艺术,激发课堂活力
陈名春
昨天下午听了区教研室专家有关活力课堂的授课辅导,我受益匪浅,对于这种打破传统教学观、师生观、课程观的教学模式,在实施新课标实施的今天,就现代教学而言是相当有必要的,将对我们的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正面影响力。对调动学生自发、自主地投入到课堂中去,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实效很有帮助,是一种非常强的引领力,也是上好每节课亟待解决的问题。
就我个人而言,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上,做得还很不够,尤其是在实际上课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一些。有人说:“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教师应在这个充分展现个人教育智慧场所灵活地展示出个人魅力,让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充满生气,唤起学生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意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从而构建活力课堂。我觉得这很有道理,在目前的教学形势下,运用好激励艺术,对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氛围有很好的作用,起到良好效果。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他(她)很注重老师对自己的看法,很善于表现自我,很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这个问题对每个老师而言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但用得更多的是用各种方式去激励学生。此时教师运用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要乐有目的、趣有内容、幽默而不俗套。
一、融通式激励,努力搭建师生沟通桥梁
师生关系在体育教学活动与体育教学效果之间具有一种“中介”作用,知识的传授、品德教育、情操陶冶、身体锻炼,只有在师生之间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体育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只有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才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同时体育教师受专业的熏陶,形成了体育教师特有的专业气质。例如,健壮的体魄、整齐洒脱的仪表,富于幽默的谈吐、洪亮的口令,对专业的高度热情等,不仅使体育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形成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形象,而且具体生动地看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从而引发学生努力上好体育课的热情和兴趣。
二、勉励式激励,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体育课不能是带有教师强制性的,必须是能使学生自发、自主地享受运动中的乐趣的体育课。勉励式的激励,就成了体育教师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利用这种教学手段我们就要充分运用激励用语。例如教师布置学生练习立定跳远时,说:“你们都必须跳过XX米,跳不过去的要受罚!”学生听了心里就会不舒服,带着情绪练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如果换成勉励式布置:“同学们要大胆地练习,跳不过去没关系,我再继续辅导你们,让我们一起找出原因。这们的话同学们听了不但乐意去练习,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练习效果肯定比前者要好。现代管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任务,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呆板的命令,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由此可见,激励用语的运用是教学所必需的。
三、参与式激励,师生共同管理参与决策
参与管理、参与决策,是人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精神方面的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精神方面的一种高层次的需求。从这一原理出发,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就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让学生献计献策,倾听学生呼声,了解学生要求,收集学生建议,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一切是从实际出发,集思广益,教师才能教得自在,学生才能学得开心。
四、期望式激励,学生跨向成功内在动力
上课的时候,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表扬,有某些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讽刺挖苦和冷遇。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要运用适当用语:该表扬的,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让学生因成功而产生的自信再次加强,鼓励他(她)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例如:“你做得真好,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坚持到底!”“你真行(真棒、真勇敢等等)”;对于某些有过失或做得不好的学生,教师要予以安慰和鼓励。教师恳切的激励,能让失败孕育成功,树立起信心,例如:“不要气馁,老师和你一起分析一下原因;,再练几次,试一试,你会成功的!”
五、宽容式激励,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
课堂上,师生之间产生误会和矛盾是常有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容人之短,不怀成见。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对学生要热情教诲,以情感人。若教师不冷静采取“以牙还牙”的办法,必然激化矛盾,破坏师生关系,影响教师形象,从而影响教学。
六、影响式激励,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偶像”
影响式激励主要表观在教师自身的模范作用上。准确优美的示范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师的示范动作准确协调、熟练自然、干净利落、优美大方,并具有美的表现力,是体育教学的无声语言,对学生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使学生去模仿、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大为提高。同时教师得把握好示范的时机、位置、角度、方向、速度等方面的艺术性,从而使学生对技术动作产生一种强烈的需要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课堂上,如果教师懒懒散散,学生就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教师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学生就会模仿老师,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表率行为,具有很大的感召力,能对学生产生有力的感情激励作用。
激励的根本在于肯定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他们,热爱他们,注意培养他们的成功感。此外,教师应特别注意经常鼓励学生学习中取得的点滴进步,使无论学习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进步的快乐,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推动自己自觉努力学习。这样,每一个学生就能在愉悦中不断进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达到发展学生体力,增强学生体质的教学目的。
第四篇:活力课堂(推荐)
构建高效课堂 打造活力教育
我校的“活力三三三”课堂教学模式初见成效:
活力课前---自主学习---学生质疑 教师指疑 积累解疑; 活力课中---互助学习---分享探究 点拨深化 建构延伸; 活力课后---互助学习---温故探新 兴趣探索 提升待新。
例如:小学语文高段教学模式
一、活力课前:率先预习
1、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自学课文中的生字;(2)查字典理解文中出现的不理解的词语;(3)初步感知课文大意;(4)试着理理课文的写作思路;(5)搜集相关资料;(6)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二、活力课中 互助学习
1、激趣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歌曲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等。
2、分享预习收获,整体感知。
(1)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2)读生字、新词,指导个别生字的识记和书写。(3)谈收获,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4)提出问题,梳理整合,确定本课探究目标。
3、师生合作探究,精读感悟。
4、学习表达方法,迁移运用。
5、归纳总结升华,再谈收获。
三、活力课后 拓展学习
1、自主设计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2、适度拓展阅读,拓宽学生视野。小学数学高段教学模式
1、活力课前,细雕精研(1)教师的率先学习
作为教师要通览整套教材,明晰教材的编排体系、知识结构、核心概念;作为教师要研究单元教材,道本单元内容 的教学地位,编排意图;作为教师要专研每一节教学内容的编写层次,吃透每一幅图,每一句话,每一道练习。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分析并明确本节内容所承载的“基本思想、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训练点。(2)学生的率先学习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一方面要推荐一些数学家的小故事、简单有趣的数学发展史等读物让学生阅读,另一方面要结合将要学习的新知做一些前期准备,如长方体、正方体学习时的学具的制作,如百分数认识时生活中百分数的收集,如对一些数学结论的猜想„„
2、活力课中,思维灵动
课堂教学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为主”的原则;坚持落实一课一思想的培养目标(1)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分析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巩固拓展延伸问题(2)各环节的关键点 a、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这一环节要结合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及目标的要求设计。可以是一种生活情境,可以是一种虚拟情境;可以是知识点的回顾,可以是情绪的激发;当然也可以直奔主题,观察提问。b、自主探究分析问题
这一环节应在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后,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并利用合适的方法探究。教师要毫不吝啬地给足学生时间,给学生思考、探索发现的机会。不要急于交流或小结。当然学生思考时教师要适时在关键点进行点拨或激励,甚至是有意的误导等。目的只有一个:学生深入的思考。
c、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重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静心倾听,思维碰撞。切记教师是引导者不是仲裁者。d、巩固拓展延伸问题
这一环节要充分挖掘课本练习的意图,发挥它的作用,不要简单的巩固知识。要在思路方法上加以渗透指导。
3、活力课后,巩固延伸
我们要细心体会并践行这一思想:课堂学习的结束,是又一个新问题的开始。在结合学校活力作业对学生进行课前前测,课中反馈,课后巩固的基础上,我们要力求引领学生产生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并具有乐于去寻求解决的途径方法的良好学习品质。
活力作业要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能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巩固并拓展知识,要简洁高效,要对学生有帮助,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设计思路:“趣”而有味 “精”而有神 “活”而生动 设计原则:
1、作业内容紧扣教材,适度进行拓展延伸。
2、作业设计不搞一刀切,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学生的个性差异。
3、作业设计要更加注重趣味性。力争让每一次的作业都成为学生的生长点,都能使每个学生有所获得。
4、通过完成这些作业,学生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锻炼,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负担减下来,还他们快乐的童年。
总之,活力作业、活力课堂、活力教研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活力作业促进了学生生命力的张扬——孩子们在课堂上朝气蓬勃,课间活动生龙活虎,全面发展;活力课堂促进了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的教学经验得以共享,增强了教师的教学智慧;活力校本教研又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课堂教学提效减负,为学生提供了的全面发展的空间。
第五篇:雷菊花活力课堂问题论文
“活力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雷菊花
张集小学
【摘要】:“活力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让课堂充满活力,【关键词】:焕发活力 活力课堂 新课标
随着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新的课程理念走进张集小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主阵地,成为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让课堂焕发活力;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已经成为新课程标准下张集小学教师追求的教育理念。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会出现很多问题,有的因为某种原因,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用心去上好课;有的因为不知道课堂教学的基本规范,面对上好每一堂课的要求束手无策;有的因为自身的素质能力有限,对新课程不适应或力不从心而上不好课,等等。
一、课前没有预设,教学设计形同虚设。
有效预设是有效生成的基础。课前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是课堂成功的主要因素。课堂预设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有效备课的基础上的,新课程标准非常强调预设的有效性,它是一堂理想课堂诞生的前提,要预设有效,教师就不能“一厢情愿”,必须以生为本,首先要从学生的已有知能水平出发进行预设,在研透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能基础,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要树立功在课前,利在课上,只有精心课堂教学设计,才能上出精品课的观点,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设计效益。其次要从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出发进行预设,教师不仅要设计“教什么,怎样教”,而且更要设计学生怎样学,把教师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课堂设计的重点。要准确把握教材内容与教学要求,既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与要求,又要突出教学重点,不要让一堂课承担太多的任务与要求;再次要从教师自身的教艺特长和课的基本类型出发进行预设,使课堂教学更具特色和个性化。坚决克服忽视学生,目中无教材,心中无主体的倾向;克服照搬教参,不表现集体研究和个人创造成果的倾向;克服设计与教案脱节,设计与上课脱节的倾向。许多研究学者都认为,教学就是为了促进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安排。根据教学的这一持性,布里格斯曾为教学设计下了一个定义: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欢送系统的全过程。在这一定义的基础上,瑞达。瑞奇提出,教学设计是“为了便于学习各种大小不同的学科单元,而对学习情境的发展,评价和保持进行详细规划的科学。”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M·加捏曾经提过“为学习而设计”的口号,我觉得这个口号正确而合理地看待了学与教之间的关系,也正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把学习者作焦点,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课程理念。新课程教学设计注重“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应该更多的考虑学生的需求,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新课程教学设计要求好用、实用、有新意。而要构建此种教学观念下的课堂教学,就要求教师预设要全面,设计要合理,其中包括导入、教学语言的使用、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学生的展示、评价,板书设计、处理偶发事件的技巧和教学评价级课堂结尾等方法。
二、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教学效果不明显。
“活力课堂”提出的“三目标,五环节”确定目标,落实目标,拓展目标,在落实目标还有些欠缺。要以学生的和谐自主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如果整堂课下来,给人的感觉是:“听、说、读、写”各方面的教学要求都有那么一点体现,但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不知道,本堂课着重要解决的或提高的是什么不够明确。那就等于没有目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大打折扣。所以新课程强调突破学科本位,砍掉学科内容的繁、难、偏、旧,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世界的窗口,学生活中的数学,读身边的语文,探寻大自然的奥秘,获得合作的乐趣,生活融入甚至成为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本身就是生活,经历、体验、探究、感悟,构成了教学目标最为重要的行为动词。
三、教学资源不会合理有效的利用
现在许多教师“教材二次开发”的能力比较弱,不能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不能整合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间的有关知识,只是依据教科书上显性内容照本宣读,上课变成了教材内容的解读。其实,我们课堂上的教学资源很丰富,我们要会合理的运用,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是有区别的。教材内容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但不是惟一的依据。要把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至少要经过这样几方面的处理:一是充分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教材的隐性内容通常包含在图示中、实验中、习题中、思考题中,但往往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二是对教材的显性内容与隐性内容进行梳理、整合。三是根据学生的知能实际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四、对课堂教学没有进行及时的反思及评价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评价就没有提高。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现行的课堂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发生了”质”的转变。
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相互评价。教师也应该对自己的教学不断进行反思,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活力课堂”,焕发教学的生命活力。评价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风向标。学校和教研部门也要对教师的课堂进行评价。但在运用评价时,要防止二个倾向:一是用优质课、比赛的标准、要求来评价教师常态课的质量;二是评价标准程式化,不分学科、教学对象、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素质机械地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要“以评促建”,通过评价,促使学校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教学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要“以评促改”,通过评价,促使教师不断改进和优化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要“以评促学”,通过评价,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不断凸现,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要“以评促优”,通过评价,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范式、课堂常规达成共识,为广大教师树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好课标准,从而使多数课堂的教学更有效。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应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课堂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就是新课程改革形式下所追求的理想课堂。
文献:①《新课程标准》
育出版社2001年3月 [注⑤]钟启权等《普通高中新课程导读》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