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一年级看图说话
小学语文一年级看图说话教学策略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理论依据
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内容。叶圣陶先生在1924年写的一篇文章《说话训练》中,曾精辟地阐述了说话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他认为,说话训练是激励“生产与发展的总枢纽。”教师如果抓住了这个总枢纽,就能有效地带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说话,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必须同范文的阅读紧密结合,先接收后发表;说话,写在纸上就是作文,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与写作文联系起来;说话要时时想到听众的理解程度与反映,同时还要用耳朵去监听,判断说话的正确与否。这又与听联系起来。所以说话训练有助于读、写、听等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从叶圣陶先生的论述,可以看出说话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确实是处于“总枢纽”的地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功能目标
看图说话,是一种视、听、说话结合训练。这项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用口语把图画的内容说出来,训练学生选词造句,绘形传神的说话能力。
(三)适用范围
该模式适用于小学语文低年级看图说话课教学
二、操作程序
(一)听
对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对刚刚开始练习看图说话的小学生,一般在看图说话之前,先要进行启发谈话,可以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也可以采用讲述故事、儿歌、提出问题等方式进行。
(二)视
教师出示图画,指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边看边思考,这是看图说话的关键一步。指导看图,首先要从图的整体入手,引导学生按顺序全面地观察整幅图画,使学生对整幅图先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了解画面的主要意思,为进一步思考、设计说话或对话内容,确定话题打下基础。如果是多幅图画,要让学生将几幅图连贯起来观察、思考,对故事的内容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分别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再仔细、深入地观察画面的各个部分。最后,让学生从对各个部分观察、思考中,再回到图的整体上系统观察。
指导观察时提出的问题,可以先提一个,等学生观察思考以后,再逐步深入。也可以总的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
运用多幅图训练说话,可以先出示第一幅或其中的某一幅,让学生观察思考图意,启发学生想像下一幅图的内容。这样,伴随学生的合理想像逐一出示其它几幅图,既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
(三)想
根据话题中心,结合画面的内容,看准体现主题的主要内容和动人细节,仔细观察,分清主次,全面、细致、有序地观察,并逐步发展到抓住事物的特点,突出重点。在把握主题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情景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展开适当的联想和想像,想像出画面上的丰富内容,想像出人物具体思想感情和可能说出的话语。经过讨论之后,要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想像知道的内容进行安排,确定好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四)说
这一步是前面教学的继续和发展,不是截然分开的,只是训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前面侧重于观察,而这一步则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对各个部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把整幅图连贯起来练习说话。要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要先同桌说,分小组说,再指名在班上说。一个学生说时,其他学生要认真听,做到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纠正。多幅图说话训练,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时,可以简单地板书表示事情发展顺序的说话提纲,以便学生说得清楚、连贯。
(五)评
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总结图的情意目标。对学生的说话情况进行评议,达到鼓励再学习的目的。
三、实现条件
(一)对教师的要求
1.指导观察是说话训练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细致、有顺序地观察,并逐步做到抓住事物的特点,突出重点。
2.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想像来丰富画面的内容,具体表现主题。有的独幅图画内容较复杂,教师可根据需要把内容分成几部分,边提问,边让学生连贯讲述情节。
3.教师的启发引导,训练初期应把问题提得小些,具体一些。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要不断提高,逐步增加学生独立观察、思考、想像等思维活动。
(二)对学生的要求
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认真细致地观察画面,边看边想,根据画面的内容展开联想和想像,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说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篇:一年级看图说话
一年级语文看图学说话
永安小学——卧湖卿
师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
老师用彩色笔指着边说边划线。
师说:怎样看图说话呢?(师手指着燕子,边说边用彩色笔在燕子下划线)
师(手指着燕子)说:我们看见翩翩飞来的燕子,知道这是什么时间? 生答:春天。
师(再手指着山和起伏的地)说:我们看见这山和不断升高的地,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答:这是在山坡上。
师问:有谁啊? 生答:三个小朋友。
师说:我们一起来给他们三个小朋友起个名字。(边说边用把名字一个一个写出来)
师(手指着图)说:他叫小明。(用彩色笔写出“小明”)
师(手指着图)说:她叫小红。(用彩色笔写出“小红”)师(手指着图)说:他叫小刚。(用彩色笔写出“小刚”)
师说:这样,我们写作文的时候就可以明确地指出谁在干什么。师说:你能说说三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小明、小红手里拿着小树苗,小刚手里拿着铁锹)他们在干什么呢? 生答:植树。
师(手指着图)说:你能把刚才说的用一句话说出来吗?(让每个学生都开口说一说)
师(手指着图)说:(大家说的非常好。下面我们把它写下来)春天来了,小明、小红和小刚一起到山坡上植树。
师说:这样,我们就把刚才思考的四个问题用一句完整的话把它说出来了。
师说: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了老师在开头空出了两个格的位置,这就代表一个自然段的开始。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在开头空两个格的位置。
师说:下面再来看一下,三个小伙伴植完树以后表情怎样?(大家说说)
生答:高兴、开心、非常开心……
师说:说的好。下面我们把它写下来。植完树后,三个小伙伴开心地笑了。
师说:这样,这篇看图写话就非常完整了。下面,我们回顾一下怎样写看图写话?要思考四个问题。出示
师(手指着每一条读一遍)说:当然,做完这件事后,能把人物的心情写下来就更好了。同学们,你学会了吗?赶快去实践一下吧!
第三篇:一年级看图说话
【范文一:打扫卫生】
一天下午放学后,同学们一起打扫教室。他们有的扫地,有的擦桌子,还有的擦玻璃。一会就把教室打扫干净了。
【范文二:打扫卫生】
放学了,一群可爱的小朋友们在明亮的教室里认认真真地打扫卫生。
他们有的擦玻璃,有的擦桌子,有的扫地,还有的洒水。擦玻璃的小朋友把玻璃擦得亮晶晶的,就像一面大镜子。擦桌子的小朋友把桌子擦得一尘不染。扫地的小朋友把地扫得一干二净。
第四篇:一年级看图说话教学设计
一年级看图说话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看图,学会想象,让学生把故事说得通顺、完整而具体。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教育学生要爱护小动物。教学重点:
发挥想象,把几幅图连起来说几句话,把图意表达清楚。教学过程:
一.看图启发谈话引入
(出示图)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一副非常好看的图画,仔细看图上有什么?生答得不具体,可以这样引导:什么样的树?什么样的小鸟?还可以用个什么词来形容?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可爱的小鸟生活在树林里会感觉怎样?
是呀,树林是小鸟的家,小鸟是多么快乐呀,可老师这里却有一只小鸟怎么也快乐不起来,大家看他怎么了? 二.观察图画
1.(出示受伤小鸟图)你看到了什么?你猜小鸟是怎样受伤的?假如你是这只小鸟,受伤后会感觉怎样?谁能把刚才看到的想到的完整起来说几句话? 2.正在小鸟伤心的哭泣的时候,大家看谁来了?(出示图一)谁来给这个小男孩取个好听的名字?我们暂且叫他小明吧。小明是怎样发现这只受伤的小鸟的?什么时候发现的?谁能把这一幅图的内容完整的说说?(先指生说,再同桌说,相机板书:发现小鸟)
3.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发现小鸟这幅图,我们先仔细观察了图上的重点事物,接着进行了大胆的想象,然后把看到的想到的连起来说完整的一段话。(板书:观察想象 完整)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来看看第二幅图,看谁学得快,说得好。学生看图思考,指名说,让多个同学说,对说得好的同学加以肯定,让不会说的跟着学。(板书:抱回小鸟)根据情况点拨:小明心情怎样?怎样抱起小鸟?怎样回家的? 4.焦急的小明,小心的抱起小鸟飞快的跑回家是怎样做的呢?请用同样的方法观察第三幅图。先学生观察,后交流。(观察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我想许多同学有过受伤的经历,想象受伤后医生或爸爸妈妈是怎样给你处理伤口的?联系生活,让说话生活化,让学生有话说,会说)
根据情况点拨:怎样包扎小鸟才不会痛?(让学生体会小明的爱心)板书:包扎伤口
5.十几天过去了,在小明的精心照料下,小鸟恢复了健康,看,小明在做什么?(出示第四幅图)先观察,再同桌交流补充,最后集体交流。根据情况点拨:小明和小鸟生活了这么长时间,他们之间会有什么?临别前,小明会怎么说?假如你是小鸟,拍拍翅膀会怎么说?(板书:放飞小鸟)三.故事起名
看完了四幅图,我们连起来讲一个故事好吗?要讲故事就要先起名字,谁能根据四幅图的意思起一个好听又合适的名字?学生起名,教师点评:同学们起得名字既新颖又扣题还简洁,讲故事起名字就该这样。四.讲故事
先自己看图练习讲,再同桌评讲,然后点名讲,讲完师生点评,最后再照着讲的好的同学的样子讲给同桌听。五.创设情境谈话总结
同学们的故事讲得太精彩了,如果故事中爱护小鸟的小明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什么?
是呀,让我们一起来爱护小动物,让动物和人类友好相处好吗? 六.作业
回家把小明爱护小鸟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五篇:【DOC】一年级看图说话教案
一年级看图说话教案
——《鸡鸭比赛》 胜利小学 何杭梅
教学目标:
1、通过仔细看图,让学生把故事说得通顺、完整而具体。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教育学生做事要学会谦让。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以及心理活动,把故事说得具体完整。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大胆而合理的想象。教学过程:
一 导课 这节课我们上看图作文课。二 新授
1、看图作文时,我们要一看 先说。这次看图作文的题目是什么?(指说)看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带着你们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来仔细看图。二看图的。主人公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 除了鸡鸭之外。还有什么小动物? 看图作文歌诀要求我们三看。
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小动物在干什么?仔细看图,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
3、我们再一幅图一幅图仔细观察。第一幅图:
请同学们看第一幅图,小公鸡和小鸭子比赛什么? 大白鹅手里拿着什么?你知道大白鹅是干什么的? 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要进行捉鱼比赛?
比赛开始前,大白鹅在干什么?小鸡,小鸭在干什么? 完整的讲第一幅图图意。第二幅图:
只听“叭”的一声响,比赛开始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捉鱼的?
先看小鸡是怎么捉鱼的。
再看小鸭子是怎么捉鱼的?很快就把鱼捉完了。捉到了吗?小鸡和小鸭谁的办法好? 这个办法可能是谁想出来的呢?
他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跟其他小鸭子说呢? 完整的说第二幅图。第三幅图:
比赛结束了,结果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三幅图。
站在领奖台的是谁呢?他们胸前挂着什么?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仔细的观察一下三只小鸭的 动作、表情。说说他们是怎么做的?大白鹅裁判会对他们说什么呢?而小鸡呢?他们低着头在些什么?大白鹅教练又会说些什么呢?
完整的讲三幅图的图意。
三 总结:三只小鸭子有谦让精神,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