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作文的审题
障城中学樊永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话题作文题目的基本构成;
2、教会学生话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3、训练学生规范的审题能力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规范的审题能力。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师生互动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1999年起,连续七年,高考全国卷考查的都是话题作文。江苏省的作文阅卷专家们,是这样给“话题作文”定义的:“话题作文”的命题,只是为考生提供了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往往文体不限,题目自拟,考生可以自由选择、自由发挥,写法更是灵活多样。其命题目的,主要是激发考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命题者所做的“作前指导”,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中的“一”。“话题”本身,也不是“题目”,它只是规定了一个写作的“范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
二、解析话题作文的构成1、话题作文一般由四部分组成,即:材料+提示语+话题+注意。
比如2002年高考全国卷试题中: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此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做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这是“材料”。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这就是“提示语”。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显然是“话题”。
[注意]
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这显然是“注意”。
2、许多话题作文没有材料,比如: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命是一个奇迹,在这个星球上相聚、相守、相处也是一个奇迹。但是世界
给予我们的还有更多的忧虑和不安:战火纷飞、环境污染、瘟疫蔓延„„
对此你一定有自己的体验或思考。请以“共享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
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本题中“生命是一个奇迹,在这个星球上相聚、相守、相处也是一个奇
迹„„”,这不属于材料,而是提示语。
3、有些话题作文则有材料却没有提示语,比如2004年全国卷(甘肃、青海等
地区)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
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
请以“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此题直接从材料到话题,中间没有提示语。
4、还有的话题作文是直接出示话题,比如2004年上海卷作文题:
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2)1000字左右。(3)
不要写成诗歌。
可见,构成话题作文的四个部分中,“材料”和“提示语”不必兼备,但“话
题”和“注意”是不可少的。其中“话题”是核心,是审题立意的对象;“材料”的作用主要是引出话题,同时对话题起注释和说明的作用;“提示语”的作用是
启发审题、立意和明确写作的范围。“注意”则是写作时的注意事项,也要认真
审读。
三、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作文开放性比较强,但不可能没有限制因素。因此,写作时必须有一
个严肃认真的审题过程。所谓“审题”,说得明白一点,就是命题者叫你写什么,你就写什么;叫你“向东”,你就“向东”,千万不能由着性子“向西”。
1、先读话题,把握中心。
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中心是“话题”,所以我们必须吃透话题。比如面对1999
年高考全国卷的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要吃透以下几点:a、“记忆”是指
“保存在脑子里的过去事物的印象”,不是“思维”“性格”“精神”,当然更不是“身份”“地位”“面貌”。b、“移植”在这里是指“将机体的一部分组织转移到另一机体上的一种医疗手术”,不是“克隆”“复制”,也不是单方面的“删除”,而是有“移”有“植”。通过这样的分析,就不会闹出移植爱因斯坦记忆后自己
也长出大胡子之类的笑话,也不会写出“借尸还魂”等荒唐故事了。c、“假如”,表明这是一个假设的判断,即已经假定这是一种“事实”,接下来只能对由此而
产生的结果作出判断和评价,而不必对移植技术本身的可能性、可靠性发表什么意见,决不能死抠住材料中“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
永远不会成功”,自说自话地以“记忆是不能够移植的”为观点作文,否则得分
必然少得可怜。
再如以”欣赏”为话题,题意有二: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认为好,喜欢。可欣赏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仪表风貌,也可欣赏文学艺术、风景名胜等。若把“欣赏”等同于“观赏”、“赞赏”,那就偏题
2、借助材料,理解话题内涵。
以2002年高考全国卷作文为例:材料为话题“心灵的选择”提供了一个范
例,“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是选择的对象; “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是选择的过程; “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是选择的结果。由材料可以看出写作时必须涉及到心灵深处,最好选择真、善、美的东西。
3、借助提示语,界定话题范围。
以2002年高考全国卷作文为例:提示语“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其实是对材料作了一个拓宽,告诉我们,没有必要非写生死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是对话题范围作了一个限制:可以写遇到、见到、听到的事,但必须是触动心灵的选择
4、看清注意事项。如04年上海作文《忙》的注意事项第三条“不能写成诗歌”就对文体提出
限制。所以必须看清注意事项。
四、审题训练(限时15分钟)
1、2005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皇帝造屋,百工齐集。木匠、石匠暗暗竞赛。一天,木工师傅求胜心切,重责小徒弟。徒弟为了泄愤,把师傅的木尺偷偷锉短了一分。结果,根据木尺
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而那些稀有木材是远方进贡来的。无法在当地补充,皇帝必然为此震怒。木工师傅知道自己死亡临头而大哭,这时,石匠想出了一
个办法,他把承托长柱的石礅的平整墩面改为微微隆起,补足了木柱短缺的部
分。这样,不但宫室如期落成,木工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墩设计,为中国建
筑多增一份姿采。
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处世的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推而广之,这是一种竞争中“双赢”的智慧,而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请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第一步:先读话题,把握中心,“双赢“指的是 :;“智慧”指的是:第二步:借助材料,理解话题内涵。双赢的智慧在材料中是如何得以体现的:第三步:借助提示语,界定话题范围:第四步:看清注意事项: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好奇的在一旁看着他。
雕刻逐渐成形,头部、肩膀、手臂、身躯、眼镜、鼻子、嘴巴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在面前。
小男孩万分惊讶的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她藏在里面的呢?”
雕刻家哈哈大笑,他告诉孩子:“石头里原本什么也没有,只不过是我用刻
刀把我心中的天使搬到这里来了。”
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第一步:先读话题,把握中心:第二步:借助材料,理解话题内涵:第三步:看清注意事项:
五、学生展示自己的审题成果,师生讨论、评价。.
第二篇:高考话题作文如何审题
高考话题作文如何审题
最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命题,都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形式。跟以前的材料作文相比,话题作文在审题上难度较小,作文偏题的考生减少了许多。但是,难度较小,不等于不需要用心审题了。从这几年高考作文阅卷的情况来看,因审题不用心而导致不同程度偏题的作文仍然有一定的比例。此外,审题解决的也不仅仅是切题的问题,它也是把文章写好的前提。?
话题作文的命题,主要由话题材料、话题和写作要求组成。审题时,对写作要求(主要是对题目、文体、字数的规定)自然要看清,并严格按要求去做;而更要紧的是要细读话题材料与话题,思考文章的立意、取材乃至布局安排,这是审题要下的主要功夫。?
一、吃透材料,根据命题意图确立观点
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一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审题时,首先就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
2001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是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青年在人生路上必须有所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对于人生来说,诚信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做人的根本,怎么可以抛弃呢?尽管这个故事并没有结论,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是很清楚的:诚信不可抛。要按这个道理立意,就是命题者通过话题材料给予考生的提示。因此,作文的话题虽然只是“诚信”二字,但作文是必须按“诚信不可抛”来写的。?
再看下面的题目:?
中国足球队经过44年的努力,经历了6次失败之后,终于圆了进军2002年世界杯的梦。对这次冲击世界杯的成功,有人评说是我们机会和运气好,既未与日、韩照面,又避开了伊朗、沙特。否则,结果如何还很难说。你认为是这样吗?请以“运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注:2002年世界杯,日、韩两国为主办国,其球队直接出线,不参加亚洲区的选拔赛;中国队在亚洲区十强赛的分组中,抽签编入B组,伊朗、沙特在A组)
这个题目的话题材料中说中国足球队出线是靠运气,显然有失片面。因此,话题材料中的问题:“你认为是这样吗?”就隐含着一个“不是这样”的答案。看出了这一点,就知道要在辩证立论上下功夫了,既不能全部否定运气的作用,也不可把成败的根本原因归于运气,起根本作用的还是主观努力和实力。如果写这个题目时,以“好运来了挡也挡不住”立论,就与命题者的意图相悖了。?
二、吃准材料,抓住关键问题思考立意
读懂话题材料,不仅与能否确立正确观点有关,还与能否抓住关键问题构思文章,使文章的立意与表达的重点符合命题要求有关。如果抓不准材料中的关键问题,作文就难免或浅
或偏。
2000年高考作文题的话题材料说的是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会上一位学者以4个图形的实例说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而这个被说明的道理就被用作话题。这个话题,也就是我们构思文章的前提。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有什么思想感受,想到些什么,想怎么办,是写好这篇作文的关键问题。抓住这些关键问题去思考立意,就容易写出一定的深度。如果停留在为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补充例证,虽然并不偏题,但文章立意容易偏浅(因话题材料已说明此意)。如果对这些问题根本没注意,而去改写、扩写这个会议故事,就完全偏离命题要求了。?
再举两个例题:?
第1题:世界永远处在变化之中,自然界在不停地变,社会在不停地变,人在不停地变。有位哲人说:世上惟一永恒的事情就是变化。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请以“变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这个题目不能停留在反映“变化”上。话题材料已经说明了世界是变化的,再停留在反映这一点上便不符合命题要求。要紧紧抓住话题材料提出的问题“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来思考作文的立意,写出鲜明的观点来。如“以变应变”、“与时俱进”等,以及我们不仅要适应世界的变化,更要探索变化的规律,主动地去改变世界等等。这样抓住关键思考立论,文章就有了深度。
第2题:随着交通、通讯越来越发达,随着网络的出现,世界似乎正变得越来越小;而随着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地球不过是人类居住的一个小小的村落。于是,一个新名词“地球村”出现了。“地球村”,多么形象的称呼。对此,你有什么联想、想象或见解呢?请以“地球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写这篇文章容易犯的毛病就是重复话题材料已经说明的意思,地球变小了,变成村落了。这是话题材料已经说明的意思,不宜再多说。这个题目实际上是要求以“地球已经是个村”为前提,来写你的联想、想象和见解。明白了这一点,思路就不难打开,文章也不难写好。如,地球变小,经济一体化了,我们应该怎么应对(可以联系我国加入WTO来写,这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可以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再如,在一个村子里,和平显得格外重要,而现在的世界还不怎么安宁,呼吁和平可以成为很好的立意。再如,地球变小,资源更应珍惜,环境更需要保护等等。这些方面都有很多文章可做。明白了这一点,在文章的结构上也容易把握住。对地球怎么会变小就不能花较多的篇幅去论说,三言两语开个头就行,主要篇幅要用来论说我们该怎么办的正题。?
三、看清话题,避免脱离命题范围
话题的文字总是很简短。但尽管这样,对话题也一定要看清,想清,否则也有偏出去的可能。
1999年的话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的考生在文章中大写特写记忆到底能否移植,也有的写记忆移植的试验如何如何,完全脱离了话题规定的范围。话题假设记忆可以移植,就是规定了前提和范围,考生只能在这个范围内作文。再去讨论能否移植的问题,就是对这个前提有意见,也就越出了话题的范围,在写另外的题目了。这在高考作文中是不允许的。
再如下面的题目:?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可不少。灯红酒绿、金钱美色、名誉权位„„甚至赌与毒,都能让你的心灵经受考验。面对诱惑,人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充实的、高尚的、有意义的人生呢?请以“战胜诱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可以用话题也可以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这里的话题是“战胜诱惑”。如果忽略了“战胜”二字,大写特写“诱惑”的种类、危害以及深受其害的各种案例,文章也许可以写得很精彩,但对于话题来说,却肯定是偏出去了。因为根据这个话题,作文的重点,应该放在“战胜”二字上。?
总之,审题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话题作文也不例外。
第三篇:高考话题作文素材审题训练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审题训练(1)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鱼问大鱼:“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有点儿危险。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能保证安全呢?”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不去吃它。”
“可他们说,那是我们最渴望得到的,一般的鱼儿都经不住那样的诱惑。”小鱼说。
“这种想法完全错了,”大鱼说,“最光鲜、最具诱惑力的东西里面最有可能裹着一只害人的钓钩!”
理解寓言思想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以“________的故事”为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写作这篇作文,审题立意时,应该抓住大鱼所说的一句话:“最光鲜、最具诱惑力的东西里面最有可能裹着一只害人的钓钩!”仔细揣摩这句话的含意,可知其内涵是“要谨防诱惑”。鱼儿要谨防诱惑,我们亦如此。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良诱惑,才能健康幸福地生活、学习和工作。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似乎有身边找不到的东西,不仅仅是自然风光、人文胜地……更多的是一种梦想,一种精神归宿,一种灵魂里涌动的向往。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中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远方,充满放飞心灵的渴望。[来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拟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超出材料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试题,给出的材料是富有文采、富含哲理的一段话。认真阅读这段材料,整体把握其思想态度,特别要抓住“远方、梦想、归宿、放飞心灵”等关键词语,仔细揣摩其内涵,并加以归纳整合。作文立意可以是为理想而奋斗,永不言弃;可以是摒弃一切世俗杂念,淡泊名利,让心灵永远恬淡宁静;可以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敢于冲破一切传统观念,放飞心灵,开拓创新,铸就人生新辉煌……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体肤粗糙,棱角分明,血性方刚。我和我的兄弟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形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仔细阅读材料,我们可以体会出这样的哲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无论是什么人都拥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独特优势。只要我们拥有足够的自信,坚定信念,不怕磨难,顽强拼搏,都可以成就人生的辉煌。以这样的哲理感悟为基点立意行文,便是切合材料主旨的。
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代诗人陆游这两句诗,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表现了人生或社会变化发展的规律性,富于哲理。
对此,你有类似的生活体验吗?你有新的感受吗?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仔细审读材料,认真揣摩其内涵,可以知道“山重水复”比喻逆境和磨难,“柳暗花明”比喻光明的前景。因而,本作文试题的最佳命意为:逆境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无论道路多么艰难,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进取,人生就能“绝处逢生”,迎来光明、成功和辉煌。
5、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中国教育报》曾刊发过一条来自新华社的新闻,标题是“有责任感的毕业生求职最受欢迎”,内容是山东人才网对200家用人单位的人事主管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在挑选大学毕业生时,看重的因素依次是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待人接物能力等等,其中责任感被排在第一位。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请以“也谈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话题作文审题立意要瞄准材料中的关键词“责任感”,从不同角度着眼,层层开掘,确定出不同的作文立意。例如,可以从“责任感”的重要性的角度,确定这样的立意:①责任是人生的最美内涵;②要勇于担负责任。也可以从“责任感”与他人关系、与学业事业的关系上立意:①责任是人生之本;②责任是事业成功的基石等。
2012年高考话题作文素材审题训练(2)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人生的舞台上,你一定经历过无数值得回味的东西。在日常的工作中,你一定成功过,也许还曾失败过。无论成功,抑或失败,你都会或多或少有些体会,成功的前后有“悟”,失败的前后有“悔”,“悔与悟”伴随着你的成长。
请以“悔与悟”为话题,写一篇或讲述亲身经历,或联想相关故事,抒写内心感受的记叙文。
[写作提示] 这道题目的话题带有很强的思辨性,旨在引导学生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
第一,考题贴近学生的生活,直接切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有利于他们说真话,抒真情。这道文题带有浓重的思辨色彩,主旨非常明确,那就是“悔与悟”。
第二,写作的重点应是“悔”的情感体验过程,着重描写后悔、痛苦、自责、渴望等情感,把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作为描写重点。为了增强效果,可以在描写心理情绪、展示内心世界的同时,简练穿插对过去的回忆,这样对比起来写,更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第三,要想写好这个文题,必须大胆地解剖自己,在亮丑的同时,使自己的思想境界有一个质的飞跃。撕下遮羞布,坦诚出美文,让自己的心灵底片曝光,你的思路就会豁然开朗。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青年人的朝气蓬勃与旺盛的生命力;当看见叶子从树上落下,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应该珍惜时光,发奋进取;当看见一株青松从泰山的岩缝中长出来,傲立山巅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逆境与磨难更能造就坚强的性格……
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吗?请就自己的经历及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试题,在材料中,给出了多种自然现象及可以参悟的人生哲理,要求考生“就自己的经历及感悟”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笔者在此特别提醒考生,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注重引导考生贴近现实生活,贴近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这一道作文试题,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命题导向。“就自己的经历及感悟”作文,就要求考生必须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自己的真实感悟,而不能以写他人为主,不能天南海北、古今中外地泛泛而谈。另外,考生要注意写出感悟,感悟不是一般的酸甜苦辣的浅层感受,而是要在记述经历的基础上,层层开掘,参悟出深刻的人生哲理。3、请联系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以“修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写作提示] “修养”是一个传统话题,每一位考生对此都不会陌生。然而要写得出彩,必须深入体悟“修养”的内涵、外延。考生若能站在时代发展需要的高度,站在人应肩负的历史使命的高度,讨论加强人文修养、品德情操修养的意义,能使文章立意高远。另外,试题明确要求写成议论文,且要求“文体特征鲜明”,考生务必要特别注意,观点要鲜明,议论阐述要充分,做到“以理服人”。
4、阅读下面的文字,请按要求作文
一位年轻人在岸边钓鱼,坐在他旁边的一位老人也在守望着一根长长的鱼竿。
一段时间过去了,奇怪的是,老人不时钓到银光闪闪的鳜鱼,可是年轻人的浮标却没有动静。年轻人迷惑不解地问老人:“我们钓鱼的地方相同,您也没有用什么特别的鱼饵,为什么您能钓到这么多鱼,而我却毫无收获呢?”
老人微笑着说:“你要我讲真话,我就告诉你。你的毛病在于思想浮躁,情绪不稳定,动不动就烦乱不安。我钓鱼的时候,常常达到了浑然忘我的境界,只是静静地守候,不像你时不时地动动鱼竿,叹息一两声。这边的鱼根本感觉不到我的存在,所以,它们咬我的鱼饵,而你的举动和心态只会把鱼吓走,当然就钓不到鱼了。”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哲理感悟?结合自己的思想经历,结合社会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注意不脱离材料内容,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试题。仔细阅读所给材料,从整体上感知、揣摩,特别要抓住垂钓老人富含哲理的话。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人生启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美好的心态,否则易于烦乱躁动,终将一事无成。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品尝美味佳肴,品尝海鲜干果,每一种滋味都让人回味咂摸。人生百味,喜怒哀乐,悔恨懊恼,每一种情感都令人难以忘怀。面对高山流水,大漠孤烟;面对师长亲朋,父母家人,或许你都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请以“回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要求感情真挚,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回味”写作内容宽泛,不论是自己亲历的事,还是他人的事,不论是国家的事,还是民族的事,只要是过去的事,都可以写。是回味就要有所体会,体会的可以是认识,可以是情感,可以是蓦然回首的感动,可以是痛定思痛的酸苦,还可以是拨云见日的顿悟。
文体不限,记叙文、议论文均可。议论文可以谈回味的作用,如何回味等。作文时要想以理服人,就要注重论证结构的安排,分论点的设置,新鲜论据的使用。写记叙文应以回忆为主,将叙述、描写作为主要表达方式,抒情、议论为“画龙点睛”,以情感人,自然水到渠成。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审题训练(3)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从前,有一个人拥有一张由黑檀木制成的好弓。他用这张弓射箭射得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爱惜它。有一次,他仔细观察这张弓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好了。”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一面说着,他拉紧了弓,想露一手,弓却断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立意拟题,完成作文。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写作这篇作文,其立意角度有三:第一,从猎人角度看,关爱事物,追求完美也要适度,莫让溺爱横流;第二,从弓的角度看,真实最美,去掉装饰,追求本质;第三,从事件角度看,要讲求实际,追求生命的本色。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大自然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她可以启发人们去思索生活,去寻求生命的意义。高山教人以刚强,溪流教人以欢快;菊花教人以高洁,绿茵教人以质朴;大海教人以胸怀豁达,森林教人以庄重沉静。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结合自己思想经历,以“大自然的启迪”为话题,写一篇800字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颇具特色的话题作文试题。考生写作此文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根据作文材料的行文特色,特别是写作要求,要写好这篇作文,最好选用托物言志的散文体裁;第二,认真审读作文材料,仔细揣摩写作要求,从作文审题方面,切实把握好“从大自然中得到的人生启迪”的话题导向,并以此作为立意的基点。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相声百年经典》一书中,作者记述了著名相声大师 侯宝林先生的一段往事。在排演相声《关公战秦琼》时,他特地去请教了京剧表演艺术家这样一个细节问题:关公那个代表性的亮相姿势,究竟是左手捋髯、右手背在身后,还是右手捋髯,左手背在身后?对大师的这种做法,人们无不称叹,你又有何感受?www.Kao8.CC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拟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阅读这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去揣摩材料内涵,可以得出不同的作文立意:一是抓住“细节”二字,可以得出“细节决定成败”的哲理;二是抓住“请教”二字,可以得出“要虚心求教”的观点;三是体味侯宝林先生探究问题的特点,得出“要有认真的态度,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的作文立意。
4、某市一中拟在周末举行“学八荣八耻,做高尚学子”的主题演讲会。如果你也准备参加,请写一篇演讲稿,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要写好这篇演讲稿,第一,要注意紧扣“学八荣八耻,做高尚学子”这个主题;第二,语言必须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激情飞扬,切不可含混晦涩,枯燥乏味;第三,要注意演讲的对象是老师和同学,说话要亲切、得体;第四,注意演讲稿特定的行文格式。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季羡林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有一次,季羡林做客央视“百家讲坛”,当主持人请教他,青年人如何才能拥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美德修养时,季羡林先生回答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不知道是否有捷径可走。以我之见,学会聆听当是最好的选择。”听了季羡林先生的话,在场的人无不鼓掌称叹。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呢?请以“聆听的魅力”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给定导言材料的新型命题作文。首先,审读导言材料,特别是抓住季羡林先生所说的一段话,准确立意。第二,审读作文题目,“聆听”就是仔细、诚心诚意地倾听教诲,倾听哲理启迪;“聆听的魅力”就是要讨论学会聆听对于人生进步、情操提升的意义。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审题训练(4)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2009年6月21日,29岁的周森锋,当选为宜城市长,成了“中国最年轻的市长”,这件事成为当时舆论界的一大热点。这本来是件好事,然而社会上却充满着猜测和联想。关于周森锋的“家庭背景”,关于他的“后台”,一时之间,沸沸扬扬,说他是什么人的儿子,曰其为某高官的快婿,甚至还有传他的妻子是“市人大副主任”的。
然而经调查,周森锋根本没有什么所谓“背景”,周森锋家三代务农,他是一个从河南禹州乡下走出来的农家娃,他的老父至今还在农村,甚至还在窑场打工。他的岳父母,一个是下岗职工,一个在家务农。至于传称为“市人大副主任”的妻子,其实是周的同学,只是“市人大”的一个副处级干部……
你对周森锋当选市长的遭遇有何看法?请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800字的评论。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时评类新材料作文试题,试题类型与2009年天津卷作文(以“我说90后”为话题)相似。时评类作文与一般新材料作文的区别有三:一是时评类作文必须写成议论文,而不是“文体自选”;二是评述的主要对象是试题所提供的时事新闻材料,而不能是其他的人和事;三是写时评必须结合当今的社会实际,或褒扬正气,或抨击不正之风,旗帜鲜明,观点明确,具有社会现实意义。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与梦想相伴,能使荒漠上升起一片绿色,空白处填充一片色彩,孤独时呈现一片活力。与梦想相伴,大地就会多一分生机,生命就会多一分鲜活,心灵也就会多一分慰藉。与梦想相伴,前程会更加光明。
你对“与梦想相伴”有什么体会、经历或见解呢?请以“与梦想相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提示] “梦想”是指美好的理想。“与梦想相伴”一要谈论树立美好理想对于人生的意义,二要阐述人一旦树立了美好理想,就要时时刻刻用这种“梦想”与精神追求来要求自己,鞭策自己,激励自己,使自己永远朝着美好的目标前进。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www.Kao8.CC
在非洲,有一种很特殊的羊,叫驼羊。驼羊性情很善良,又很勇敢。无论多么陡峭的山崖,它都敢于攀登;无论多么凶恶的狼,它都不怕。狼来了,驼羊从从容容,昂着头颅向狼冲过去,结果狼吓得落荒而逃。于是牧羊人常用它来看护羊群,其护羊效果往往胜过最好的牧羊犬。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想?请选择一个角度,自主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试题。该作文立意可以确定为:面对艰险和强敌,要从容镇定,无所畏惧,要敢于“亮剑”,才能战胜艰险和强敌,点亮人生。确定立意之后,就可以构思行文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用哪种文体,都必须选用最鲜活、最切合作文命意的素材,这样才能使得作文内容充实,更好地表达出文章主旨。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位哲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可以用一段充满禅机的语言来说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确是山,看水确是水。
这就是说人生之初纯洁无瑕,初识世界,一切都是新鲜的,眼睛看见什么就是什么,人家告诉他这是山,他就认识了山,告诉他这是水,他就认识了水。
然而,随着年龄渐长,经历的世事渐多,就发现这个世界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甚至于对事物的认知经常会黑白颠倒,是非混淆。
可是随着时光的流转,经过曲折和磨难,人会把自己提升到第三重境界,茅塞顿开,洞察世间万事万物的内涵。
你是否有这样的生命体验?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试题。与一般新材料作文不同的是,这里的材料是一段富含哲理的话,其内涵限定了考生作文的基本观点。因此,从审题立意方面来说,考生要把握住“人生三重境界”的哲理内涵,并据此立意。另外,考生还要特别注意作文要求,此文只能写记叙文,且文体特征要鲜明。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云: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曾国藩说:“善莫大于恕。”
安德鲁·马修斯说:“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
最新科学研究显示:原谅别人有益身心健康。
请选定一个角度,明确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写作提示] 审视这道新材料作文试题后,可以把作文立意确定在“宽恕别人与善待自己”之类的关系型话题的范围之内。宽恕别人是一种美德,是大度的表现,所以人生在世,要以宽容之心待人;当然宽恕别人也不能过分,要把握好分寸。另一方面,宽容是一种美德,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因而宽恕别人也就是善待自己。
第四篇:话题作文审题
作文审题,是写作者下笔之前必须面对的第一道关卡。就命题作文而言,审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目的含义。就审题而言,要使文章深刻、透彻,有创新,就要把握最根本的一个规律,即将题目的含义由本义向引申义、比喻义开拓!自1999年以来,高考作文采用了话题作文这样一种新的作文形式,当年的作文话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要求“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与话题有关就符合要求”。受此影响,近几年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大多侧重于话题作文的写作,而学生又大多陷入了这样一个认识误区:话题作文的内容只要与话题有关即可,不存在跑题、偏题、离题的问题。所以写作时常常是天马行空,信马由缰,真个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而写出来的文章则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平时训练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考场上自然也就欲罢不能了。因此,年年因作文失误导致名落孙山,抱憾终生的,大有人在。
实际上,综观几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从1999年的“写作时可以大胆想象,内容只要与话题有关就符合要求”到2001年的“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再到2003年的“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话题作文的“紧箍咒”越念越紧,这意味着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过好话题作文的审题关,在高考作文训练指导中,就显得非常迫切而又重要了。那么,话题作文如何审题呢?
对于话题作文而言,审题就是要正确理解话题的含义,包括话题的字面意思、话题的内涵和外延、立意取向和选材范围等等。比如1999年全国卷作文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话题的内涵和立意取向非常明确:立意的前提是记忆可以移植,立意的取向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主宰这个世界的人类会做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从而使这个世界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如果考生反其道而行之,大谈什么记忆不可移植,否则世界将走向毁灭,或是人们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丧尽天良,做绝坏事,这与命题人的意图将是格格不入的!那么,这样的立意、构思绝对也是等而下之的,不入流的!再如2000年全国卷作文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作文要求特别强调“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也就是说,话题的外延很大,加之 “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这实际上是在具体点拨考生:怎样构思与表达!如果在审题时顾及不到这些,此题的构思将大受局限!又如2001年全国卷作文话题“诚信”,其字面意思是“诚实,守信用”,可有些考生不解其意,导致审题立意出现偏颇、偏差,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个教训是非常深刻的!至于2002年全国卷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其内涵和外延则较难把握,这同时也制约着此题的立意取向和选材范围:“选择”是外延,“心灵” 是内涵。也就是说,可供“选择”写的材料各色各样,但不是所有的选择都是属于“心灵”方面的。这就是说,你所写的选择的事件,都必须有内心的活动、思想的参与、精神的指引;都必须倾听灵魂深处的声音,让隐秘的内心站出来进行抉择。这样的立意构思才算完全符合题意,才有可能写出新意,拿到发展等级的高分!2003年全国卷作文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从形式看,是一个并列短语;从内容看,则是一个关系式话题。既然如此,作文时就要能够正确、全面的揭示出话题蕴涵的各种关系:感情亲疏会影响事物的认知,感情亲疏不会影响事物的认知,感情亲、疏导致对事物的认知正确、错误,感情亲、疏导致对事物的认知错误、正确„„运用数学上的概率统计,二者之间至少包含16种以上各不相同的关系。为了避免材料对考生可能造成的单向影响,题目中明确提示“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作文卷中可用也可不用”。这一点暗示考生:这个话题可以从不同的或相反的角度立意,进行多角度思考。只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个话题才有可能写出新意!同时,这个话题的选材范围也是比较宽泛的。因为话题本身启示我们:(1)生活小事中隐含着许多有价值的道理,关注生活,思考人生,在对事物的认知上就能够取得新的收获;(2)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在感情上的亲疏浓淡这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认识到了这一点,结合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两个方面,那么可供选择的材料——家庭中的、社会中的、学校中的都是很多的。
总之,审题要“三审”:审话题材料,搞清思维模式(怎么想)和话题题旨(是什么);审话题范围,特别要注意命题者隐含在其中的暗示性信息,搞清写作重点(写什么);审注意事项,搞清具体要求(怎么写),要确定易于写成功的文体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命中目标,从而取得高考作文的优异成绩。
最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命题,都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形式。跟材料作文相比,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较小,作文偏题的考生减少了许多。但是,难度较小,不等于不需要用心审题了。从这几年高考作文阅卷的情况来看,因审题不用心而导致不同程度偏题的作文仍然有一定的比例。此外,审题解决的也不仅仅是切题的问题,它也是把文章写好的前提。
话题作文审题该审什么。
要求学生上课件主页,了解近三年高考题,并分析话题作文的组成部分,了 解话题作文审题审什么。
资料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2002年全国高考作文)
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臬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话题必须在这个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资料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资料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04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水有水的性格——灵魂,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魂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
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1,话题包括两个方面,可以只写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
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
4、题目自拟。
5、不得抄袭。
资料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05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丰富充实,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话题包括三个方面,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展开。②自定立意。③自拟标题。④自选文体,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
小结:“话题材料+话题+要求”,是近几年高考话题作文所采用的主要结构形式。审题就应该三方面都审到。如何审呢?
1、审话题材料
举例:(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阅读下面一段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 ‘机敏’ ‘才学’ ‘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分析:材料中“丢弃”是个关键词,“有弃有取,有失有得”是个关键句。年轻人在人生的渡口必须做出取舍时,将“诚信”抛掉了。尽管故事没有给出结论,但其中蕴含的思想倾向我们应该清楚――诚信不可抛。这就是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据此立意命题,方可准确无误。尽管作文的话题是“诚信”,但文章内容必须围绕“诚信不可抛”来写。然而少数考生写诚信可抛,可见是未审透材料、未看出材料中隐含的观点。
1、中国足球队经过44年的努力,经历了6次失败之后,终于圆了进军2002年世界杯的梦。对这次冲击世界杯的成功,有人评说是我们机会和运气好,既未与日、韩照面,又避开了伊朗、沙特。否则,结果如何还很难说。你认为是这样吗?请以“运气”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注:2002年世界杯,日、韩两国为主办国,其球队直接出线,不参加亚洲区的选拔赛;中国队在亚洲区十强赛的分组中,抽签编入B组,伊朗、沙特在A组)
分析:这个题目的话题材料中说中国足球队出线是靠运气,显然有失片面。因此,话题材料中的问题:“你认为是这样吗?”就隐含着一个“不是这样”的答案。看出了这一点,就知道要在辩证立论上下功夫了,既不能全部否定运气的作用,也不可把成败的根本原因归于运气,起根本作用的还是主观努力和实力。如果写这个题目时,以“好运来了挡也挡不住”立论,就与命题者的意图就相悖了。
2、有人说,有什么都不要紧,千万不要有病;没有什么都无关紧要,千万不要没有钱。也有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请以“我看钱这东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分析:我们在拿到这样的题目以后,如果不假思索,提笔就写,很容易写到大谈金钱的作用,弄不好还有拜金主义的思想流露,那就和命题者的意图大相径庭了。材料告诉我们金钱固然有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两个“有人说”的是不是正确,有没有偏差呢?这个就需要我们对材料进行一些分析,从材料的整体高度把握作文命题中心。这两个“有人说”肯定了金钱的作用,但对金钱过分强调。没有钱固然不方便,但钱是不是人的唯一生存条件?这种说服代表了许多人对金钱的认识误区。这个话题作文的命题意图显然是要我们去阐述充分肯定金钱的作用,但是也要阐明对金钱的正确态度,即要合法地追求金钱,正确使用金钱,让金钱给自己、家人和社会带来幸福。这就是全面把握材料,让文章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纵横驰骋,而不游离于命题之外。
3、世界永远处在变化之中,自然界在不停地变,社会在不停地变,人在不停地变。有位哲人说:世上唯一永恒的事情就是变化。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请以“变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分析:写这个题目不能停留在反映“变化”上。话题材料已经说明了世界是变化的,再停留在反映这一点上便不符合命题要求。要紧紧抓住话题材料提出的问题“面对这变化无穷的世界,人该怎么办呢?”来思考作文的立意,写出鲜明的观点来。如“以变应变”、“与时俱进”等,以及我们不仅要适应世界的变化,更要探索变化的规律,主动地去改变世界等等。这样抓住关键思考立论,文章就有了深度。
4、目前环境污染极为严重,导致许多疾病发生。如果我们的生存环境得以净化,不仅可以减少疾病,而且可以使人们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其实,需要净化的岂止是自然环境„„请以“净化”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分析:仔细阅读引话题,先找出材料中揭示材料主旨的关键句,或归纳出材料主旨,然后结合材料主旨和话题来作文,如“净化”这个话题,细读引话题,揭示主旨的关键是“其实,需要净化的岂止是自然环境?”抓住此主旨句结合话题“净化”,文章的主旨也就明确了,即“社会环境需要净化,人们的思想、语言、行为等社会环境更需要净化”围绕这个主旨进行选材作文就不容易偏离了,而且可以将作文主旨深化。但是,在同学们作文中,常常是整体把握了引话题主旨,文章开头有话题意识,所写内容在话题的范围之内或与其直接关联,但写着写着就抛开了话题,游移转换话题,部分段落跑题的为数不少,如“净化”作文,前文写着环境污染,后文又转到净化环境活动的助人为乐。这样偏离了主题,也影响得分。应注意,作文时我们所选定的话题范围是贯穿文章始终的。
5、同时代的青年朋友„„/不是每一个战士/都能建立盖世的殊勋/不是每一个学子/都能写出流传百代的雄文/既然先辈把我带到这个世界/既然社会扶携我度过一生/我就给这世界增添些什么/增添一块砖/一片瓦/„„(张海迪《生命进行曲》)
这首诗引发你想到了些什么呢?请以“生命”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分析: 以“生命”为话题一题,只需抓住“不是每个战士,都能建立盖世的殊勋”“我就给这世界增添些什么”“增添一块砖,一片瓦”就可以准确地概括出中心了。我们多数人会平凡地度过一生,平凡但不能平庸,要尽最大努力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虽平凡但要有意义。原材料的主旨,一般来说就是你文章的主旨。即你的文章的中心从大方向上来说应该与背景材料的中心是一致的。归纳:(1)审命题者意图,审材料意旨。
(2)抓关键句(具有议论色彩的语句、揭示材料寓意的语句)、提示语。提示语对取材的范围有提示作用,对话题切入的角度有限制作用。
话题作文的材料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话题的引语,又是对作文的提示语。话题材料中总是隐含着命题者的某些意图,如对作文范围与立意的某种限定等。审题时,首先就要把隐含于材料中的命题者的意图读出来,并据此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
2、审话题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可不少。灯红酒绿、金钱美色、名誉权位„„甚至赌与毒,都能让你的心灵经受考验。面对诱惑,人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充实的、高尚的、有意义的人生呢?请以“战胜诱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可以用话题也可以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分析:这里的话题是“战胜诱惑”。如果忽略了“战胜”二字,大写特写“诱惑”的种类、危害以及深受其害的各种案例,文章也许可以写得很精彩,但对于话题来说,却肯定是偏出去了。因为根据这个话题,作文的重点,应该放在“战胜”二字上。
归纳:我们把重点放在审话题材料上,只是因为我们常常忽略它。并非说不要审话题。审话题同样重要。
要审清话题含义。如,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这个话题,应是“诚实、守信”的意思。有些考生误解为“自信、坚贞、相信、信仰、信服”等,这就不切合题意。
要审清话题范围。1999年的话题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的考生在文章中大写特写记忆到底能否移植,也有的写记忆移植的试验如何如何,完全脱离了话题规定的范围。话题假设记忆可以移植,就是规定了的前提和范围,考生只能在这个范围内作文。再去讨论能否移植的问题,就是对这个前提有意见,也就越出了话题的范围,在写另外的题目了。这在应试作文中是不允许的。再如下面的题目:
3、审要求(略)
第五篇:话题作文审题
话题作文审题——话题作文中的限制
话题作文我们往往注意到开放的一面,忽视其限制的一面。其实凡是考试,都必定有限制。再说,在审准题意这个问题上,评分等级有切合——符合——基本符合——偏题这样的等差标准。切合指十分符合,要切合题意,就要弄清作文题中的限制问题。例题评析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也是正确的,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
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
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③题目自拟。
④不少于 800字。
本次作文评分的操作要点:
1.一篇临场作文如果不走题,审题正确,又达到了高中毕业生作文的普通水准(全文基本上明白,基本上通顺,基本上完整),即可得到“基础等级”分的上限,进入41——50分的分数段。
2.“发展等级”分有较高的要求,不是人人皆可得到,它要求作文有“亮点”,有“精彩”之处。你尽管得了“基础等级”的50分,但通篇平平,也不可能得到“发展等级”分。你如果有“亮点”,有“精彩”之处,哪怕45分的“基础等级”分,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发展等级”分。注意:只有“基础等级”分在45分以上(含45分),才可以考虑给“发展等级”分,这是一条很严格的分界线。
3.审题和表述有较多的毛病,在36分——40分之间浮动。
4.审题和表述有严重毛病,在35分以下浮动。
关于“闪光点”:
①它可以是一个巧妙的构思。“巧妙”即“机智”。何而
“机智”用王蒙的话说,就是“亏他想得出来”。②它可以是一个较为新颖的思考角度。不要满足于对考题进行。正面冲突”,而要善于变换视角,尽可能地发现一点其他考生没有发出的„东西”,这样你就可以脱颖而出了。③它可以是一个有特色的句子,甚至是一个富有感染力的、内涵丰厚的词,有时候一个标点也会叫人眼睛一亮。
例文三篇作文评分和评价。
例文1.美的答案
例文2.换个角度会很美
例文3.高中生活
审题小结
(1)整体读题,明其大意
从前到后:材料—→提示语—→话题—→要求
关注点:话题是什么,有什么基本限制
(2)反向再读,找准关键
从后到前:话题揣摩,话题本身的限制
——话题关键,话题语言形式
提示语揣摩,提示当中的限制
——同话题对应的关键词是什么
材料揣摩,材料里面的限制
——同话题对应的关键词是什么
其实,这些关键词既是本作文的限制,也是启示——扣住它们来思考或立意,就可以写得符合题意进而切合题意,也能迅速找准写作方向。
该作文要求特别强调“话题的范围是宽泛的,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这里意在提示考生注意理解话题的意义,要在意义的联系上去做文章,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去写自己熟悉的事物,而不必拘泥于寻找答案、论证结果。如果考生能写出答案的丰富多彩,又能把“为什么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这个问题解释清楚就更好了。
该题的关键之处是:“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对题目只作粗粗扫描,是不容易抓住关键词语的;只有一字、一词地细读,才能“强迫”自己把命题的主要“指令”搞清楚。
抓牢了“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还不够,还必须向该“话题”的“前因”和“后果”开拓。
所谓“前因”,主要指:①世界是千变万化的;②看问题的角度、标准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所谓“后果”,主要指;①丰富多彩的答案中有正确的和不正确的;②只有全面地、辩证地思考分析,才能找出正确的答案;③正确的答案又分最佳的、好的、较好的,等等;④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益求精,才能找到某一时期、某一情境中的最佳答案;⑤找寻最佳答案,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创造。
这么一拓展,文章的思路就开阔了,可说的、该说的、有分量的话就多了。否则,你就只能平面展开,罗列一些“丰富多彩” 的“答案”来应付了事。这种“罗列”,是肯定不能提高作文档次的。
例如:《换个角度会更美》,扣合住材料住材料与提示语中的“限制与启示点——角度不同”来写作。在《优化设计》上有七篇高分作文,它们在切合题意的前提下,百花齐放,思维活跃,单就文体而言就异彩纷呈。
所以,整体上把握,细致处弄清,明白其开放度——话题范围,找准其限制点——话题核心,就可以获得迅速进入写作状态的启示点,并运用大脑中搜索器从自己的积累仓库中搜索出相应的内容,然后将作文写得切题。例题评析二:
作文:一位科学家说,基因决定论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它就是当年纳粹优生主义,种族灭绝的基础。谁都没有权利决定某些具有残疾一类基因特征的胎儿不得出生,谁都没有权利认为他们是我们社会的累赘,谁都没有权利来怜悯他们,使他们不能享受人生,连幸福的权利都没有。从基因理论的角度看,他们是为我们大家受苦的,不是他就是我大家都可以轮到的。
这位科学家的言论会引起你怎样一些类似的联想和相关的思考?
请以“我们和他们”í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注意: 本次话题作文的限制问题
(1)?.整体读题,明其大意
材料表明——一个科学家对基因决定论的否定,对残疾者的关爱,体现出一位科学家的良知。
提示表明——引起类似的联想和相关的思考是关键。
话题表明——“我们”“他们”作为第一和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两个有差异的类型,意味着分类,划分,距离,差异;“和”是并列关系联结,表明语意核是某种“关系”。
(2)?.反向再读,找准关键
弄清:话题本身的关键——什么与什么的关系
提示当中的关键——类似的联想和相关的思考
材料里面的关键——我们:健全者;他们:残疾者。
我们:有权利者;他们:无权利者。(“决定”)
话题,提示和材料的关键联系起来联想和思考:
“我们”“他们”指代什么呢?就材料而言,是指健全者与残疾者;就其关系而言,是指我们怎样处理与他们的关系——是以平等的态度尊重他们,还是以支配者的态度来剥削他们。
就提示语中“类似”“相关”而言,思路拓展开去,在我们——健全者,他们——残疾者这个对应关系限制中,还可以看有强者与弱者,强势者与弱势者,支配者与被支配者等关系,这从材料中“决定”一词也可以看出来。
所以,我们与他们,对应材料和提示中的关键,是强与弱,健与残,强势与弱势,支配与被支配,多数与少数等等之间的关系,核心是作为前者的我们怎样对待他们的问题。
怎样对待呢?
平等与尊重,尊重他们的权利,尊重他们的幸福,尊重他们的人生……为他们获得权利,享受幸福,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帮助,又不伤害其自尊。
所以,值得思考的是:
1.我们能否以强者,健全者,多数者等的名义去剥夺弱者,残疾者,少数者的权利和幸福,不论在行动上还是心理上,感情上?
2.我们是否可以主流者的地位,去轻视压制边缘者的思想?
3.我们是否可以文明,进步,发达的名义轻视少数民族,认为他们野蛮,原始,落后?
4.我们能否以富起来的名义去改变和毁灭少数民族独特的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生活习俗等?(举《中国国家地理》一例)
5.我们能否以成绩好的名义轻视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并剥夺他们的一些正当权利?
6.我们能否以多数者名义剥夺少数人的一些正当权利?(举《中青报》一例)
7.我们能否以胜利,荣誉的名义剥夺他人的某些基本的正当权利?(举《中青报》一例)
8.我们能否以成人的权利,以理想等名义剥夺儿童们的天真和童趣,把我们的思想或语言强加于他们?
9.我们能否以万物之灵长的优势去任意残杀,驱赶,改造动物们?
总之,这个话题让我们每个人反思自我,反省我们在生活中种种言与行!
而这种种反思都是在我们整体把握了话题作文材料与提示,话题与要求,尤其是弄明白了限制点之后而获得启示,进而才打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