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电大跨学科培训语文阅读与写作3笔记

时间:2019-05-15 10:16: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亳州电大跨学科培训语文阅读与写作3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亳州电大跨学科培训语文阅读与写作3笔记》。

第一篇:亳州电大跨学科培训语文阅读与写作3笔记

一 散文鉴赏要强调意境的审美感受

1、艺术构思的匠心;优美意境的创造;是个文采的铺染;是否具有健康的思想内容和生活情趣,给人思想启示和审美享受

2、意境是作者的思想、情感与文章中所描绘的具体景象,达到了水乳交融、完美融合的境地

(举例:《落花生》、《灯》、《海燕》、席慕容的《贝壳》等)

二 抒情散文鉴赏要体会“形散神聚”的艺术特征

1、抒情散文的鉴赏,要善于从似乎散乱的情景片段中,去勾勒那辐射于整个散文的神韵凝聚点

2、抒情散文一般不详述生活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物,而大多通过片段的人、事、景、物来传达作者的心声,反映他完整的精神风貌,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精神

3、欣赏抒情散文能够抓住或把握它的情感内核,就会领略到散文的神韵。就像一句俗话所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

三 文言文阅读要注意汲取深层的优秀文化精神

文言文不仅具有工具性质,还具有更重要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功能。它对于我们的思想意识,具有不可估量的潜在影响(举例:龚自珍的《病梅馆记》)

四 艺术虚构性是小说的根本特征和生命力所在1、文学与非文学的主要区别四点:

①篇章结构的个性表现

②对语言媒介的领略和采用

③不求实用的目的④虚构性

2、虚构性、创造性、想象性,是文学的突出特征。虚构性对小说来说则更为重要

3、小说中的荒诞、变形和虚拟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升华、超越和艺术再现,它高于现实生活。对于经典小说来说,它还提供了对现实生活的某种哲学思考(举例: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促织》、卡夫卡《变形记》)

五 精读细品以人物对话为核心的话剧台词

1、话剧剧本由于受舞台演出空间和时间限制,它决定了话剧剧本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以对话为主的台词

2、话剧台词在塑造人物性格、交换时代背景、转换演出场景、激化矛盾冲突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鉴赏话剧剧本,要善于通过人物台词去理解剧本的人物性格、剧情发展,主动想象人物动作

4、细心揣摩台词的“言外之意”、领悟表层语义之下的“潜台词”,把握人物的精神内核(举例:话剧《雷雨》、《屈原》)

第二篇:小学语文跨学科培训研修总结

小学语文跨学科培训研修总结

袁荣

这几天,我认真学习了跨学课程。通过学习使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学习了新课标,感觉当今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的熏陶作用,而非一味强调语文知识结构的完成性和系统性,这对于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来讲,无疑是一件好事。这次学习让我又一次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对自己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这让我在语文教学方面又有了新的体会和收获。

通过学习,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我们应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并将自己的这些认识通过教研活动传递给全镇的语文教师,提升全体语文教师的业务修养。

在教学进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即要求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合作精神,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突出自主性,积极主动地参与,特别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除此之外,对阅读、写作和学习方法三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表述。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在学习方法上,鼓励有独到的见解,鼓励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学习。

同时,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课,我觉得有很大的伸缩性,这就要看老师如何把握了。我觉得,首先要看学生的基础,比如对于学生容易掌握的内容、好理解的知识,为了保证教材的完整性,我问就可以利用一课时来完成。但对于篇幅较长,难点又较多的文章,我想最好是按照既备教学设计的要求进行教学。语文新课标提出我们在教学中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真正落实这些要求,抓好学生的预习环节是阅读教学成功的一半。课前预习充分,那么课堂上的初读就可以改为检查预习情况,何必再一字一句地纠正或走过场式地按部就班呢?老师对于自己班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是非常了解,一篇课文借助拼音来读通顺、读流利,这个不是问题。哪些人可能会有些困难老师心里清清楚楚,何必要等到课堂上来解决呢?老师在每讲一篇课文前布置学生课前“读”的作业,拓宽自主、探究的空间。把自主阅读、探究的时间放出一部分在课前,即让学生先读通、读顺课文,并力求达到熟读的程度,到校后让学生到学习小组长检查过关。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走进课堂。老师可以有重点的抽查,并到小组长那儿去了解情况,问题出得比较多的地方在课堂上重点指导。这样一来既养成了学生预习的好习惯,又让学生有准备的上课堂,还省下了更多的时间。这些时间我们可以更充足的学习课文,进行拓展和练习,指导背诵等等。

备课时,教师若要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抓住课文的特点,教师要反复阅读课文。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思路。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循路识斯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都有一定的思路,把握住了这个思路,遵循这个思路去反复阅读文章,才能了解作者谋篇布局,构思立意的真谛所在。认真揣摩字词句段,在无疑处生疑,多问几个为什么,把课文好在哪里体现出来,表达出现。通过反复阅读,把课文读好读熟,达到不看课文和教参就了然于胸的程度。有经验的语文老师都有体会,当老师对课文有了深刻的掌握,融会贯通,了然于心,变成自己的思想和语言的时候,就能产生精妙的处理课文的设想,就能产生灵活得当的教学方法,就能产生抛弃依赖现成教案的想法,有了选择、运用方法的自由。

每一篇课文都有它的特点、难点和关键。所谓重点,是指课文中对学生学习和理解起重要作用的部分。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或掌握有困难的部分。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不仅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而且要照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基础。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来处理教学内容。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省时高效。如果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太少,信息量太小,密度过疏,学生吃不饱,教学效率低。但教学内容也不宜安排太满。尤其是上公开课,老师往往为了给听课者留下一个好印象,总是想多安排一些内容,多体现一些理念,多展示一些亮点,结果常常拖堂。其实一节课40分钟,可以说“一晃而过”,它能安排的内容,能体现的理念,能展示的亮点,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这也舍不得丢,那也舍不得放,这也想体现,那也想展示,结果只能是什么都难以深入,什么都难以体现。

今后,我会更新教育思想,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第三篇:《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1、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2、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

①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

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

③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⑤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3、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的特点:

①是更加强调实践性;

②是有鲜明的政治性。

4、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正确”对待:

①是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

②是要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

5、新闻采访艺术:

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求实观点和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并运用心理分析加以调节和控制,使采访逐步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地把握事实和报道事实。

6、新闻采访的概念和性质

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对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7、采访的特点:

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调查研究比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它们的相同点主要表现在:

①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弄清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

③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不同点表现在:

采访这种调查研究活动有其特殊性: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

8、采访的目的、任务与作用:

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

采访的任务,主要是发现、了解和选择新闻,并掌握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事实材料

采访的作用有:①发现和落实线索;

②获取第一手材料

;③增加感性认识

;④核对新闻事实。

9、增加感性认识的作用有:

①捕捉一些生动的情节和细节

②增加真实感,增加知识和见闻,获得真知灼见

③有记者自己的比较深刻的感受,能写出独到的见解,能写的感人

10、记者需要掌握的新闻事实材料,一般包括:

①全面情况

②主要事实

③有关背景

④典型事例和细节

11、采访的指导思想:

我们的采访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观察分析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4个方面:

①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讲究唯物辩证法

③要有历史发展观点

④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

12、如何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

①是要真正处理好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是要有实事求是的勇气

③是要遵纪守法坚持原则

13、怎样讲究唯物辩证法?

①正确地选择事实

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

③注意事物的相互联系

14、怎样有历史的发展观点?

①要作发展的眼光看待客观事物;

②要善于从事物发展中捕捉其特点和新意;

③要了解事物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趋势,发掘事物深刻的内蕴

15、在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是,要正确外好几方面的关系:

①人民群众和领导个人活动的关系

②先进人物和群众作用的关系

③领导机关活动与人民群众实践的关系

16、采访的原则:

记者采访活动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无产阶段党性原则。在党性原则的指导下,具体的说,要坚持以下几个采访原则:

①实事求是②依靠领导

③执行政策④内外有别

17、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应注意划清几个界限:

①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

②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

③选择角度与乱扭角度。

18、记者在采访中依靠领导,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①依靠领导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②依靠领导与深入基层的关系;

③领导审稿与自己把关的关系。

19、在采访工作中,如何坚持内外有别的原则?

①要看形势,识大局;

②要看政策规定和报道时机;

③要看对党和人民是否有利。

20、采访的工作路线:

记者采访工作路线,概括地说,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21、深入群众要做到:到第一线去、重要的“心入”、建立采访基点、持之以恒

“身入”与“心入”——也就是采访要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22、写作的特殊规律及认识依据:

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

从新闻形成过程看,新闻写作的特殊规律,集中表现为: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生命,形式受制于事实,具体来说:

①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规律,立脚点先服从事实,再是要服从事实的报道;

②服从事实,报道实事求是,对新闻写作来讲,是根本,是立足点,也是衡量一篇新闻作品成败的基本标准;

③新闻写作服从事实的报道,就是要全面把握新闻特性和新闻的传播需要,以事实为本,争取时效。

认识依据:

我们对新闻写作规律总的认识依据是: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报道这一规律,归根结底,决定于新闻对事实的依存关系和能动作用。

①首先,新闻源于事实、报道事实,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就是社会主义新闻学在新闻与事实关系上的基本观点;

其次,新闻虽由客观存在的事实构成,却不是事实原封不动的翻版,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

③新闻写作服从事实和事实的报道规律,体现了新闻对于反映事实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23、新闻写作的基本要领:

①纪实写真

②用事实说话

③交代新闻要素

24、新闻写作要如实地反映事实,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①新闻事实与新闻真实的关系;注意的问题之一: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之二:不能不顾及宏观事实,在微观中顾及宏观。

②主观意愿与客观反映的关系;主观脱离客观的表现:合理想象、表述不当。

25、新闻中存在的用事实说话方面的问题:

①是概念化;

②是套话多;

③是事实少,议论多,不着边际

26、怎样要事实说话:

①直接陈述;

②不能以抽象的概念和议论代替事实的报道;

实事求是,按事实本身的逻辑展开新闻;

④采取第三人称

⑤注明消息来源。

27、为什么必须交代新闻要素:

①是新闻的构成规律所决定的②为适应新闻受众的普遍心理

③也是新闻用事实说话的要求

28、新闻写作的具体要求:

新、快、短、活

所谓短,就是要:

①直截了当,开门见山陈述事实

空话少说

③一事一报

④语言准确、洗练

善于删改

所谓活,就是要:

①运用蒙太奇手法,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面;

运用断裂式行文,多分段;

③多写视觉新闻

29、新闻体裁的分类:

消息

通讯

特写

边缘体裁

30、消息的概念和特点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的特点:

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31、通讯的概念和特点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只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

通讯的特点:

容量大,范围广,取材全面;

讲究结构变化,展开情切,情景交融;

表现手法多样,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

比消息的篇幅长,时效性要求较宽松

32、特写的概念和特点:

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特写的特点:

内容集中在一点,着力于细节描写;

现场感强烈,注重记者的直观反映;

有较强烈的文学色彩,形象化的刻画人物或事物

33、新闻主题的概念、标准、提炼方法:

概念: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确定一个好的新闻主题有以下标准:

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

主题要正确,并有针对性

主题要集中、鲜明、深刻

主题的提炼方法:

①从认识事实入手

在比较中鉴别

③上头下头结合4.选好主题角度

34、关于主题的具体问题

1)

在确定主题的标准中,要正确并有针对性,其中针对性的依据是:

党的政策

当前形势

客观实际

2)

在主题的提炼方法中,第一条是从认识事实入手,其中认识事实的制约因素有:

事物的多层次,多侧面

本质展示的渐进性,阶段性

主体的实践水平,认识水平的制约

3)

选取角度的方法:

从说明或回答政策这一角度提炼主题;

从人们普遍关切的角度提炼主题;

从提倡基本种时代精神或风尚角度提炼主题

35、新闻典型:

是指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既能反映同类事物本质,又具有体现党的方针、政策的鲜明个性特点的人和事物的报道

36、新闻选材的概念、原则及要求:

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

新闻选材的原则:

①要围绕主题,说明主题

②要区别主次,反映实质

③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新闻选材的要求:新闻选材的总体要求是最大限度的体现新闻的价值,具体有:

①选新鲜生动的材料

②选有积极作用的材料包括选有积极作用的材料要注意三方面的动向:政治动向、思想

动向、经济动向

选独具特色的材料

选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

37、新闻选材与写作的关系:

①选取准确、真实、生动、深刻的反映事实的材料而进行的写作才能产生有益的传播价值,否则将产生极大的负效应;

②新闻事实客观存在,如何反映则为观念形态,这里就有选材的倾向性问题;

③新闻事实是一个立体多面材料系列,反映什么会一个目的性的问题

38、新闻结构的概念及一般规律

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

新闻结构的一般规律的具体要求是:

反映事实的内在联系

有利于表现主题

适应受众心理

紧凑又富于变化

符合体裁的特点

39、新闻语言的概念、构成因素、特色

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

构成因素:新闻语言以事务语言诉精练、准确、严谨部分为基础,又从文学语言和评论语言中适当撷取富有感情和哲理的成分,特别是从既通俗又生动的群众语言中吸取营养。

新闻语言的特色:

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

40、如何做到客观?

①中性词多于褒贬词

修饰语的限制性多于形容性

句子的陈述口气多于感叹口气

41、如何做到简练呢?

①要深刻认识事物本质,概括出一个鲜明的主旨,这是语言简练的基本环节;

②要说短话,写短句。不用过剩的抒情句,不用过多的形容词,不用不恰当的比喻和警句;

③在结构上,要强调简捷直叙,少曲折迂回,尤其忌讳语言杂质,不要让复杂的结构和修辞手段、表情语言淹没事实。

42、白描手法:

用简练的笔法直接勾勒事物最主要的特征的一种表现手法

43、新闻文采的特点及表现

新闻文采总的特点是:缘事而发,淡中有味,也就是要在平淡中见文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叙事突出动感

②描绘富有美感

修辞强调实感

44、新闻文风的体现和具体要求

新闻文风总的体现是: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具体要求是:态度明朗;言这有物;短而精粹;新鲜活泼

45、新闻敏感的概念、作用、表现及培养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记者的新闻敏感表现在以下四种判断能力:

判断某个事实能否引起受众的兴趣的能力,也就是发现新闻价值的能力

判断同一新闻事件的许多事实中,哪个最重要,哪个次重要的能力,也就是会分析材料,取舍内容的能力

判断某个线索是否可能导致重大新闻发现的能力

判断在已发表的新闻中,那些同记者收集到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更重要的新闻的能力

新闻敏感的作用是:

可以见微知著,迅速抓住新闻线索,进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

据以挖掘新闻素材,并从中鉴别最有传播价值的事实;

有利于选取最佳的报道角度

能够预见新闻后面的新闻。

如何培训新闻敏感

提高政治上的敏感性

要懂得新闻价值

接触实际,注重实践

勤于思考和积累知识

46、新闻线索的概念、作用、特点和来源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信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

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

线索可以指明采访的去向

线索的价值可以决定报道质量

新闻线索具有比较简略、可信性有待证实、大多反映现象等特点。

新闻线索的来源:

直接来源: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这是获取新闻线索的根本途径

间接来源:上级渠道,书面渠道,社交渠道,会议渠道,传播渠道

47、新闻选择的标准和运用

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

①新闻价值标准: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地理/职业/年龄/心理上的接近)、趣味性

新闻的政策标准:A.政治标准

B.新闻宣传思想

C.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

新闻选择标准的运用:

要综合衡量新闻价值要素(新鲜、重要、显著、趣味)

要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

要正确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48、怎样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某个新近发生的事实,能不能成为新闻,一要看它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看它是否符合新闻政策。通过新闻媒介公开传播的新闻,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必须兼备,缺一不可。

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既是互相依存的,又是彼此制约的。新闻报道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而新闻价值的根本作用则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社会效益。从总体来说,我们的新闻政策与新闻价值观念是基本一致的,新闻政策有利于新闻价值的实现。

新闻政策与新闻价值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就是某个事实具有新闻价值,但不符合新闻政策,这种情况,新闻价值就必须服从新闻政策。

在实际工作中,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只看到新闻价值,不考虑新闻政策;二是只强调新闻政策,不讲究新闻价值。

49、新闻记者的概念、分类、职责、任务、素质和修养

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记者的分类:根据专业技术职称可分为高级记者、主任记者、记者、助理记者;根据报道手段可分为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广播记者、电视记者;新闻单位,按记者的活动范围和业务分工可分为:专业记者、地方记者、机动记者、特派记者、驻外记者等

记者的职责:新闻记者的职责,最根本的就是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即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我们无产阶级记者肩负着党的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的耳目、喉舌,当然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记者的任务:新闻记者的日常工作任务主要有三大项:

及时采写新闻

反映内部情况

做好群众工作

记者的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记者的修养:知识修养、作风修养、职业道德修养。

50、在我国,新闻报道的作用主要是:

传递信息,沟通情况

宣传政策,指导工作

宣传典型,表彰先进

传播知识,开阔视野

51、记者怎样反映内部情况这一任务?

要有正确的目的②

要有坚持真理的精神

要实事求是

52、记者要经常和读者联系,特别要做好的三个环节工作是:

接待群众来访,处理群众来信

做好通讯员和作者积极分子工作

组织受众评议,掌握反馈意见

53、提高我们记者的政治素质,必须努力做到:

在思想上、政治上有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记者讲政治最重要最根本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正确的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

加强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

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

54、当前,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特别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重事实,讲真话,主持正义,坚持真理。

报道内容健康,有益社会进步。

讲究文德,反对以权谋私。记者有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侵蚀,坚决反对“有偿新闻”。

处理好与同行的关系。

55、采访的准备、方法及深化

采访的准备工作分为两种,即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

平时准备:

学习理论政策,认清当前形势;

了解全局情况,掌握社会动向;

多方面增长知识,扩大采访视野;

广泛积累资料,适应工作需要。

临时准备:

明确报道思想;

选择、了解采访对象;

背景材料的收集与分析;

特定报道对象的知识准备;

拟定采访计划。

56、关于平时准备的具体问题:

1)

了解情况和掌握动向的重点

①各行各业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情况;

②干部和群众在一个时期的思想活动

三是实际工作是的成就、经验、矛盾和主攻方向

四是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典型,冒尖的人和事

2)

积累知识的主要途径是:

一要读书看报,广采博取;

二要结合工作,重点攻关;

注重社会实践,无字“天书”,不可忽视

3)

资料积累的分类:

思想积累、情况积累、信息源的积累、业务资料的积累、知识性资料的积累

57、选择什么样的采访对象?

选择最熟悉情况的人;

选择多层次多方面的人物;

选择不同意见的采访对象;

对同一类型的采访对象要选择典型。

59、采访准备的实践意义:

做好准备,是接近采访对象的第一步;

做好准备,能尽快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

做好准备,会使记者成为一个采访的快手;

做好准备,将增强记者的新闻敏感,更好地发现和抓住新闻;

做好准备,有助于开拓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60、访问的形式、类型及分类

访问可以是个别访问,也可以是集体访问。

个别访问就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单独交谈;

集体访问就是记者有意组织或邀约多个采访对象的访问,包括座谈会和记者招待会两种形式。

访问活动的类型:因事件访问、因人物访问、因经验访问、因问题访问、因争论访问

访问的心理过程:主要表现为接近、融洽、沟通、激发四个阶段。

61、提问的方法与技艺

问法要多样,开放式闭合式问题要结合使用

抓住疑问点

尽量具体

提倡讨论式,营造双方交流的气氛

62、提问的分类:

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63、访问的要领

因人而异,灵活对待

把握重点,启发诱导

沟通思想,见机行事

少讲多听,广采博纳

求同存异,心理共鸣

64、访问的“心理控制”:

访问这种交往过程,在心理上是相互影响的过程。记者是相互影响的主导方,不仅要对被访问者的心理活动做出正确的判断,随之做出的相应的心理应变,还要善于使对方的心理状态为记者所影响和制约,这就是记者对采访对象的“心里控制”;“心理控制”,并不是说记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应当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并表示理解,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共鸣。

65、记录的一般要求:

记要点;

记易忘点;

记疑点;

记有关原话;

记典型情景。

66、记者核实访问记录材料的方法有:

向提供材料的本人核实

溯本求源,寻求物证

多方证实与逻辑判断

技术检验

67、观察的特点:

观察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新闻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外来语与搜集新闻素材与线索。

观察分为事前观察、同步观察、事后观察。

观察具有直接性、综合性、客观性、经常性、敏感性等特点。

68、现场观察的作用:

辨别真伪,收集素材;

印象深刻,生动再现;

获得亲知,深化认识;

触景生情,寄情于文;

见多实广,有利积累。

69、现场采访中的瞬间印象主要包括什么?

变动着的事件细节;

突发事件的重大疑窦;

环境气氛与情景;

现场活动及人们的表情、动作、语言、神态等。

70、采访是的心理感应规律体现在哪些方面?

记者采访满足对象社会需要的程度,制约着采访的局面

“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给采访的氛围渲染上一层“晕轮”

“自己人效应”与“异已人效应”诱导着谈话的成败

采访谈话需要稳定的情绪

71、特殊的采访方式分类:

巡回采访

②易地采访

交互采访

蹲点采访

隐性采访

72、什么情况下采用隐性采访?

把隐性采访作为记者日常观察、发解情况的辅助手段

某些批评、揭露性的报道可使用隐性采访

某些表扬性的稿件也适合用隐性采访

73、如何多方面挖掘“新闻事实材料”?

找特点

抓问题

会透视,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74、怎样找特点?

认清形势找特点;

通过比较找特点;

具体分析找特点。

75、抓什么样的问题?

抓实际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抓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

抓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抓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76、怎样找问题的根源?

①是要找新旧体制的矛盾;

②是要找新旧思想观念的矛盾;

③是要找改革中不平衡的矛盾。

77、采访中“结合艺术”理解:

结合本身是一种艺术,包括:

上下结合:将上级精神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点面结合:个别和一般、特殊和普遍、局部和整体的结合;

横结合:纵的认识:对事物历史与发展的完整了解;横的认识:对一事物与他事物有机联系的了解;

正反结合:相反的两个个别事实之间的联系;

78、消息的概念、特点、组成成分与结构方式: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彩的新闻基本体裁。

消息的特点:

1.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2.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3.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4.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5.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消息由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组成消息的结构方式常用的有倒金字塔、金字塔、散文式三种

消息的分类:

按事实性质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

按报道内容分为: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人物新闻和政治新闻等

按写作特点分为:特写式消息、目击新闻、解释性报道和背景报道

按篇幅长短分为:简讯、一句话新闻和标题新闻

其他样式的分类,有公报式消息、答记者问

西方新闻界对消息的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纯新闻

按不同的写作形式、写作特点,把消息分为四大类:动态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性消息

79、事件性新闻:

是指以一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为突出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

第四篇: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纲要

***名词解释***

1.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2.新闻与事实——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3.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4.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5.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6.“心入”与“身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7.新闻记者 ——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8.专业记者——专业记者是专门采访报道某一行业或某一战线的记者。专业记者的最大特点是“专”。他们在自己分工的那个方面掌握着较多的专业知识,并有一定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9.特派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特别任务派遣的记者。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往往要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10.特约记者——是新闻单位为某项重要的采写任务约请外单位的同志来完成而给以的称号。特约记者采写的稿件一般比较重要,且有特色。11.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12.新闻宣传价值——所谓宣传价值,即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包括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这几个因素。

13.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

14.“耳目喉舌”——无产阶段的记者肩负着党的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耳目喉舌”主要指新闻记者的职责,即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充分发挥记者作为“耳目喉舌”的作用。

15.新闻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它体现着新闻报道的方向和意图,表明报道的目的、内容、范围、重点和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

16.新闻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

17.访问——作为一种采访活动方式,是指记者同采访对象交谈,从中弄清事实真相及其来龙去脉,进而收集构成新闻的事实材料。记者必须学会并善于访问,否则绝对当不好记者。18.座谈会——又称调查会,是一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经过座谈会是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有利于把握全局,弄清事实真相。

19.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0.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21.目击式新闻——目击新闻,着重强调“目击”,具有很强的视觉感,即通过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及时报道新闻事件。

22.巡回采访——也叫游动采访或旅行采访,是记者按照预定设计好的线路对沿途与采访主题有关的情况进行的采访。它具有开阔记者眼界、使报道样式活泼等优点,适用于某些特殊的、重大题材的报道。

23.交叉采访——指记者证因工作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同时交叉采访两条或几条新闻。这种采访可以充分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有利条件,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

24.报道角度——新闻角度,也称报道角度。它是记者在采写新闻时挖掘和表现新闻的着眼点或侧重点。

25.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指新闻事实的主要构成因素。一般包括:何时、何地、何事、何故、如何,简称“5W1H”。

26.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

27.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28.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29.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中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30.新闻选材——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新闻选材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极大,因为选材的过程,实质就是组成新闻从而报道新闻的过程,也就是由客观存在至社会传播的过程。

31.新闻结构——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其组成部分包括:层次和段落、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等基本成分。

32.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

33.新闻根据(由头)——又称新闻由头,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

34.事件性新闻——是指以某个独立的新闻事件为核心而展开的新闻报道,其事物变动的时态是突发性或跃进性的。事件性新闻包括大量动态消息、现场特写(新闻素描)等。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还可进一步分为突发性事件和可预见性事件

35.非事件性新闻——是指与事件性新闻相区别的新闻报道,即对一段时间或若干空间进而发生的情况、经验或问题等概貌性或阶段性的反映,其时态往往是渐进性的。非事件性新闻包括典型报道、深度报道、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等。

36.视觉新闻 ——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它立脚点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

37.一事一报 ——指一篇消息通常只报道一个有意义的新闻事件,或事物发展的某一侧面。主题集中而鲜明,表述直接而朴实,往往直叙其事,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明了,篇幅短小。38.电头——指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也有只说明新闻单位和时间。用电发往外地称“电”,稿件发给当地的称“讯”。39.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

40.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实性新闻.41.新闻导语——是就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

42.直接性导语——是一种最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最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它适用于时效性较强的事件性新闻。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式、总结式和评述式等。

43.间接性导语——又称延缓性导语,是相对于直接性导语的种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或新闻要旨。可分为描写式、引用式、对比式、设问式等

44.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这种采访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的原貌。

45.采访札记——是记者将采访中所见、所闻、所感摘要记录下来,加以公开报道的一种新闻边缘体裁。其题材范围较小,着眼点在于交流信息,推动工作。主要作用有:阐明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匡正视听、明辨事非和提醒注意等。

46.解释性报道——又称解释性新闻、分析性报道。侧重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阐述事实发生的原因、结果以及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

47.新闻线索——新闻线索不等于新闻事实,它只是为新闻采访报道担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48.视觉新闻——即特写式消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取得视觉效果的新闻。它立脚点先具有消息的特征,其次又运用特写的表现手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现场感强,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克服枯燥和概念化。

49.报道思想——是新闻构和记者在一定时期内组织和采写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包括报道内容、范围、重点和具体要求,是记者旱灾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吃透上下两头,眼观四面八方,是确定正确报道思想的根本途径。

50.新闻价值——事实本身含有的能够引起受众注意的客观价值的总和。

51.宣传价值——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并且能够体现传播者的主观意图(思想、观点、主张)的素质。新闻的宣传价值有一致性、典型性、针对性、时宜性四个因素。

二。问答题

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

1.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

2.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 3.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4.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5.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三、采访的目的、任务与作用: 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

采访的任务:主要是发现、了解和选择新闻,并掌握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事实材料 采访的作用有:1.发现和落实线索 2.获取第一手材料 3.增加感性认识 4.核对新闻事实

四、记者需要掌握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哪些?

一般包括:1.全面情况 2.主要事实 3.有关背景 4.典型事例和细节

五、采访的指导思想: 我们的采访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观察分析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4个方面: 1.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 2.讲究唯物辩证法 3.要有历史发展观点 4.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 由上面四项引申的问题: * 如何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

一是要真正处理好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二是要有实事求是的勇气 三是要遵纪守法坚持原则 * 怎样讲究唯物辩证法? 1.正确地选择事实

2.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观察、分析事物 3.注意事物的相互联系 * 怎样有历史的发展观点? 1.要作发展的眼光看待客观事物;

2.要善于从事物发展中捕捉其特点和新意;

3.要了解事物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及其趋势,发掘事物深刻的内蕴 * 在突出人民群众的作用是,要正确外好几方面的关系: 1.人民群众和领导个人活动的关系 2.先进人物和群众作用的关系

3.领导机关活动与人民群众实践的关系

六、采访的原则:

记者采访活动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无产阶段党性原则。在党性原则的指导下,具体的说,要坚持以下几个采访原则:

1.实事求是 2.依靠领导 3.执行政策 4.内外有别

七、采访的工作路线:

记者采访工作路线,概括地说,就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八、如何把新闻写短?

a.直截了当,开门见山陈述事实 b.空话少说 c.一事一报

d.语言准确、洗练 e.善于删改

九、消息的概念和特点

消息——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消息的特点:

a.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b.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c.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d.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e.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十、通讯的概念和特点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及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通讯的特点:

a.容量大,范围广,取材全面;

b.讲究结构变化,展开情切,情景交融;

c.表现手法多样,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理论色彩; d.比消息的篇幅长,时效性要求较宽松 特写的概念和特点:

新闻特写——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十一、特写的特点:

a.内容集中在一点,着力于细节描写;

b.现场感强烈,注重记者的直观反映;c.有较强烈的文学色彩,形象化的刻画人物或事物

十二、新闻主题的概念、标准、提炼方法: * 概念:

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确定一个好的新闻主题有以下标准: 1.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 2.主题要正确,并有针对性 3.主题要集中、鲜明、深刻 * 主题的提炼方法: 1.从认识事实入手 2.在比较中鉴别 3.上头下头结合 4.选好主题角度

* 关于主题的具体问题

1)在确定主题的标准中,要正确并有针对性,其中针对性的依据是: A.党的政策 B.当前形势 C.客观实际

2)在主题的提炼方法中,第一条是从认识事实入手,其中认识事实的制约因素有: A.事物的多层次,多侧面 B.本质展示的渐进性,阶段性

C.主体的实践水平,认识水平的制约 3)选取角度的方法:

A.从说明或回答政策这一角度提炼主题; B.从人们普遍关切的角度提炼主题;

C.从提倡基本种时代精神或风尚角度提炼主题

十三、新闻选材的概念、原则及要求:

* 新闻选材——是指挑选那些准备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包括选材和范围和选材过程两部分。

* 新闻选材的原则: 一要围绕主题,说明主题 二要区别主次,反映实质 三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 * 新闻选材的要求:

新闻选材总的要求是最大限度的体现新闻的价值,具体有: 1.选新鲜生动的材料

2.选有积极作用的材料包括选有积极作用的材料要注意三方面的动向:政治动向、思想动向、经济动向

3.选独具特色的材料 4.选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

十四、新闻语言的概念、构成因素、特色

? 新闻语言——通过新闻媒体,向受众传播(报道)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住处时所用的语言,叫新闻语言。它具有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等特点。

* 构成因素:新闻语言以事务语言诉精练、准确、严谨部分为基础,又从文学语言和评论语言中适当撷取富有感情和哲理的成分,特别是从既通俗又生动的群众语言中吸取营养。* 新闻语言的特色:

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

十五、如何做到客观? 1.中性词多于褒贬词

2.修饰语的限制性多于形容性 3.句子的陈述口气多于感叹口气

十六、如何做到简练呢?

1.要深刻认识事物本质,概括出一个鲜明的主旨,这是语言简练的基本环节;

2.要说短话,写短句。不用过剩的抒情句,不用过多的形容词,不用不恰当的比喻和警句; 3.在结构上,要强调简捷直叙,少曲折迂回,尤其忌讳语言杂质,不要让复杂的结构和修辞手段、表情语言淹没事实。

十七、白描手法

用简练的笔法直接勾勒事物最主要的特征的一种表现手法

十八、新闻敏感的概念、作用、表现及培养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 记者的新闻敏感表现在以下四种判断能力:

1.判断某个事实能否引起受众兴趣的能力,也就是发现新闻价值的能力

2.判断同一新闻事件的许多事实中,哪个最重要,哪个次重要的能力,也就是会分析材料,取舍内容的能力

3.判断某个线索是否可能导致重大新闻发现的能力

4.判断在已发表的新闻中,哪些同记者收集到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更重要的新闻的能力 * 新闻敏感的作用是:

1.可以见微知著,迅速抓住新闻线索,进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 2.据以挖掘新闻素材,并从中鉴别最有传播价值的事实; 3.有利于选取最佳的报道角度 4.能够预见新闻后面的新闻。* 如何培训新闻敏感? 1.提高政治上的敏感性 2.要懂得新闻价值 3.接触实际,注重实践 4.勤于思考和积累知识

十九、新闻线索的概念、作用、特点和来源

*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二十、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 1.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 2.线索可以指明采访的去向 3.线索的价值可以决定报道质量

* 新闻线索具有比较简略、可信性有待证实、大多反映现象等特点。* 新闻线索的来源:

1.直接来源:到实际中去,到群众中去,这是获取新闻线索的根本途径 2.间接来源:上级渠道,书面渠道,社交渠道,会议渠道,传播渠道 新闻选择的标准和运用 * 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

1.新闻价值标准: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地理/职业/年龄/心理上的接近)、趣味性

2.新闻的政策标准:A.政治标准 B.新闻宣传思想 C.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 * 新闻选择标准的运用:

1.要综合衡量新闻价值要素(新鲜、重要、显著、趣味)2.要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

3.要正确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 怎样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1.某个新近发生的事实,能不能成为新闻,一要看它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看它是否符合新闻政策。通过新闻媒介公开传播的新闻,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必须兼备,缺一不可

2.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既是互相依存的,又是彼此制约的。新闻报道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而新闻价值的根本作用则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社会效益。从总体来说,我们的新闻政策与新闻价值观念是基本一致的,新闻政策有利于新闻价值的实现。

3.新闻政策与新闻价值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就是某个事实具有新闻价值,但不符合新闻政策,这种情况,新闻价值就必须服从新闻政策。

4.在实际工作中,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只看到新闻价值,不考虑新闻政策;二是只强调新闻政策,不讲究新闻价值。

二十一、新闻记者的概念、分类、职责、任务、素质和修养

* 新闻记者——通称记者,指的是新闻传播机构专职采访报道人员。同事泛指新闻工作者,包括总编辑、编辑、记者、播音员、通联工作人员等。* 记者的分类:

根据专业技术职称可分为高级记者、主任记者、记者、助理记者 根据报道手段可分为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广播记者、电视记者

新闻单位,按记者的活动范围和业务分工可分为:专业记者、地方记者、机动记者、特派记者、驻外记者等 * 记者的职责:

新闻记者的职责,最根本的就是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即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我们无产阶级记者肩负着党的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的耳目、喉舌,当然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记者的任务:

新闻记者的日常工作任务主要有三大项:

1.及时采写新闻

2.反映内部情况

3.做好群众工作 二

十二、关于记者的任务引申的问题: 1)在我国,新闻报道的作用主要是: A.传递信息,沟通情况 B.宣传政策,指导工作 C.宣传典型,表彰先进 D.传播知识,开阔视野

2)记者怎样反映内部情况这一任务? A.要有正确的目的 B.要有坚持真理的精神 C.要实事求是

3)记者要经常和读者联系,特别要做好的三个环节工作是: A.接待群众来访,处理群众来信 B.做好通讯员和作者积极分子工作 C.组织受众评议,掌握反馈意见 二

十三、记者的素质:

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二

十四、由记者的素质引申的问题

1)提高我们记者的政治素质,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A.在思想上、政治上有党中央保持一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记者讲政治最重要最根本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正确的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 C.加强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 D.重视政治理论的学习2)记者的心理素质包括:

好奇心理、竞争意识、冒险精神、坚强意志 * 记者的修养:

知识修养、作风修养、职业道德修养

1)当前,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特别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A.重事实,讲真话,主持正义,坚持真理 B.报道内容健康,有益社会进步

C.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记者有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侵蚀,坚决反对“有偿新闻” D.处理好与同行的关系

二十七、采访的准备、方法及深化 * 采访准备的实践意义:

1.做好准备,是接近采访对象的第一步;

2.做好准备,能尽快拉近与采访对象的感情距离; 3.做好准备,会使记者成为一个采访的快手;

4.做好准备,将增强记者的新闻敏感,更好地发现和抓住新闻; 5.做好准备,有助于开拓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 采访的准备工作分为两种,即平时准备和临时准备平时准备:

1.学习理论政策,认清当前形势 2.了解全局情况,掌握社会动向 3.多方面增长知识,扩大采访视野 4.广泛积累资料,适应工作需要 * 关于平时准备的具体问题: 1)了解情况和掌握动向的重点

A.一是各行各业贯彻招待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情况; B.二是干部和群众在一个时期的思想活动

C.三是实际工作是的成就、经验、矛盾和主攻方向 D.四是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典型,冒尖的人和事 2)积累知识的主要途径是: A.一要读书看报,广采博取; B.二要结合工作,重点攻关; C.注重社会实践,无字“天书”,不可忽视 3)资料积累的分类:

思想积累、情况积累、信息源的积累、业务资料的积累、知识性资料的积累 临时准备:

1.明确报道思想

2.选择、了解采访对象 选择什么样的采访对象? A.选择最熟悉情况的人 B.选择多层次多方面的人物

C.选择不同意见的采访对象

D.对同一类型的采访对象要选择典型 二

十八、提问的方法与技艺

1.问法要多样,开放式闭合式问题要结合使用 2.抓住疑问点 3.尽量具体

4.提倡讨论式,赢造双方交流的气氛 二

十九、提问的分类: 1.开放式提问

——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2.闭合式提问

——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三

十、访问的要领

1.因人而异,灵活对待 2.把握重点,启发诱导 3.沟通思想,见机行事 4.少讲多听,广采博纳 5.求同存异,心理共鸣 三

十一、记录的一般要求:

A.记要点 B.记易忘点 C.记疑点 D.记有关原话 E.记典型情景 三

十二、记者核实访问记录材料的方法有: 1.向提供材料的本人核实 2.溯本求源,寻求物证 3.多方证实与逻辑判断 4.技术检验

十三、现场观察的作用: 1.辨别真伪,收集素材 2.印象深刻,生动再现 3.获得亲知,深化认识 4.触景生情,寄情于文 5.见多实广,有利积累

十四、现场采访中的瞬间印象主要包括什么? 1.变动着的事件细节 2.突发事件的重大疑窦 3.环境气氛与情景

4.现场活动及人们的表情、动作、语言、神态等 三

十五、什么情况下采用隐性采访?

1.把隐性采访作为记者日常观察、发解情况的辅助手段 2.某些批评、揭露性的报道可使用隐性采访 3.某些表扬性的稿件也适合用隐性采访 三

十六、怎样找特点? A.认清形势找特点 B.通过比较找特点 C.具体分析找特点

十七、抓什么样的问题? A.抓实际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B.抓社会公众关心的问题 C.抓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D.抓事物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十八、采访中“结合艺术”理解: 结合本身是一种艺术,包括:

1.上下结合:将上级精神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2.点面结合:个别和一般、特殊和普遍、局部和整体的结合

3.横结合:纵的认识:对事物历史与发展的完整了解;横的认识:对一事物与他事物有机联系的了解

4.正反结合:相反的两个个别事实之间的联系 三

十九、消息的特点:

1.篇幅较短,内容简明扼要,文字干净利落; 2.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吸引读者; 3.通常一事一报,讲究用事实说话; 4.更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5.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十、消息的结构方式常用的有倒金字塔、金字塔、散文式三种 四

十一、消息的分类:

A.按事实性质分为: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

B.按报道内容分为: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人物新闻和政治新闻等 C.按写作特点分为:特写式消息、目击新闻、解释性报道和背景报道 D.按篇幅长短分为:简讯、一句话新闻和标题新闻 E.其他样式的分类,有公报式消息、答记者问

F.西方新闻界对消息的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纯新闻

G.按不同的写作形式、写作特点,把消息分为四大类:动态消息、经验性消息、综合消息、和述评性消息 四

十二、动态消息的概念和特点: 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它有两种不同情形:一种是对刚刚发生的或新近发生的单独事件的报道;另一种是对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具有一定持续性变动事件的报道。特点是:

A.能给人以动态感,强调反映事物的最新动态; B.讲究“时间”要素,特别注重时效; C.短小精悍,一事一报。

十三、经验性消息的概念及经验的选择:

经验性消息——是反映某地区或某单位在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中,所取得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及其显著效果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是典型报道的一种,用以推动全局,指导工作。

经验性消息中经验的选择: 1.首先应当具有新闻性

2.要选取新鲜的、富有特点的经验

3.要先取针对性强、能解决当前突出的实际问题的经验

4.要选取具有启边和指导作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经过实践检验的比较成熟的典型经验 5.不用面面俱到,抓住最主要的经验

十四、综合消息的概念、特点及写作要求:

* 综合消息——围绕一个主题思想、从不同侧面概括反映某个事件、问题的全局性情况,或综合报道不同地区、单位具有同类性质又各有特点的多件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 综合消息的特点:1.不受空间的限制 2.由多地、多件新闻事实组成 3.从不同侧面表现共同主题 4.报道面广,声势大的。

* 综合消息的两种情形:1.横断面综合反映动态、情况 2.纵深度综合反映成就、经验或问题 * 写作要求:1.善于分析概括 2.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3.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四

十五、述评性消息的概念及写作特点

* 述评性消息——也叫新闻述评,是一种以述为主,边述边评、夹叙夹议的新闻体裁。* 述评性消息的类型:形势述评、工作述评、思想述评 * 述评性消息的基本特点:

A.以报道事实为主,以评述事实为目的 B.述评结合,夹叙夹议 C.针对性强,富有思想性

* 述评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A.述与评要事理交融

B.议论要精辟,观点要正确、深刻 C.述评要自然亲切

十六、消息的写作要领: 1.更加注重时效性

2.运用客观笔法,用事实说话 3.善于概括和直叙 4.增加信息量

* 注重时效的表现:

A.讲求时效 B.以短、快取胜 C.体现新闻根据 D.要讲究时效,又合乎时宜 * 消息写作为什么要十分强调讲求时效? 1)时效性是消息的基本特征之一

2)讲求时效,才能给受众留下难忘的“第一印象”

3)讲求时效,才能在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讲求时效,如今愈发具有现实意义 * 如何以短、快还应时效? 1)一事一报,以短求时效 2)采用连续报道,体现时效性 3)快中求好,又快又好

十七、倒金字塔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它的主要优点: 1.最能体现新闻性 2.开门见山,概括性强

3.切合读者心理,并能引起其“新闻欲” 4.便于编辑处理稿件和制作标题 5.便于记者增加新的重要事实材料。缺点:

1.过于标准化,程式化,而缺乏多样性 2.略输文采,有“虎头蛇尾”之嫌

3.比较容易出现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三重复”现象 四

十八、金字塔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金字塔结构——是按新闻事实发和始末,即依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事实的开始和结束,就是新闻的开头和结尾。它适用二前后时间跨度比较小或者有比较完整、曲折的情节或生动细节的新闻事件,多用于非事件性新闻。优点:

1.行文构思比较方便

2.可以保持新闻事实比较完整的故事性 3.容易清楚地反映新闻事件原委始末的脉络

缺点:篇幅长容易显得平铺直叙;从头说起,容易显平淡或缺乏新鲜感 四

十九、导语的概念、功能、重要性:

* 导语——是就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的开头部分。* 导语的两重任务:一是千方百计把重要的新闻事前主其意义表现出来;二是想方设法吸引启发读者来阅读消息全文。* 导语的重要性表现在:

1.导语可以使读者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

2.导语的优劣对编辑决定稿件的取舍和确定其编排地位很有影响,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3.导语写作颇能体现记者的才华和功力

4.导语为整篇消息定下基调,关系着下文如何顺利地展开 5.一篇消息只有一条导语,而它是最优化的方案 6.新闻的实践表明了导语的重要性 * 导语的制作总则

1.研究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需要告诉人们的又是什么,把二者和谐的统一起来 2.从新闻内容中选择最重要点

3.应有新闻事实,但要避免与主体内容重复 4.交代消息的来源和新闻根据,给人以可信感 5.文字精,表达巧,凝练、醒目、明快 五

十、在什么情况下用到结尾?

1.只有当结尾能够加深读者对新闻的感觉和理解; 2.能够深化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 3.能够恰当地“旁人它事”、增加消息的信息量;

4.或者是为“后续报道”作伏笔的情况下,消息才有必要写结尾,并尽力写好它。* 常见的结尾写法分类:小结式、评论式、号召式、伏笔式 五

十一、背景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 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出现的缘由、环境和主客观条件。背景是一篇消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补充、反衬或烘托新闻事实和新闻主题的重要材料。

* 新闻背景的分类:历史背景、地理背景、人物背景、事物背景、知识背景、社会背景 * 背景的功能:

1.构成显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

2.说明新闻事实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3.分析新闻现象与本质、局部与全局等关系 4.对比映衬新闻事实和主题思想 5.巧妙地表明记者的观点、倾向

6.注释事物的特征以及某些专有名词、术语 * 怎样恰到好处的运用背景材料? 1.不同类型消息区别对待 2.因时因地因读者对象制宜

3.服从新闻主题表达的需要,不柯喧宾夺主 4.要少而精,简明扼要

5.要灵活穿插,但不要牵强附会

第五篇:公文写作与处理 笔记

公文写作与处理 第一章公文公文即公务文书,是国家机关及其他社会组织在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与规范体式的文书,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公文的含义:1)公文形成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即将出现或已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处理意见);6)讲究格式,规范性强(各个机关制发公文都应当按照规定的格式)。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1)要保证公文内容在政治上的正确性;要实事求是,在业务上符合客观规律;3)在文字表述上准确、鲜明、生动、符合语法与逻辑;4)公文起草要符合统一规定的体式与程序;他社会组织;2)公文形成的条件是行使职权和实施管理;3)公文是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4)公文是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公文是随着阶级、国家、文字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生产与管理活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汉代以前,我国文书的载体材料一般为:金石、甲骨、青铜、竹木、缣帛等。公文的特点:1)公文有法定的作者(主要是以机关的名义或机关的某一部门的名义制发的);2)公文有法定的权威(公文可以代表机关发言,代表制发机关的法定权威);3)公文有特定的效用,即指公文的现实效用;4)公文有规范的体式(制发公文是一件极其严肃的,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工作);5)公文有规定的处理程序(公文的制发和办理都必须经过规定的处理程序)。公文的作用:1)领导与指导作用;2)行为规范作用;3)传递信息作用;4)公务联系作用;5)凭据记载作用。公文的分类:1)(按来源)对外和收来文件、内部文件;2)(按行文关系)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3)(按秘密程度和阅读范围)秘密文件、普遍文件、公布文件;4)(按制发机关的性质)法律 法规文件、行政文件、党的文件;5)(按内容的性质与作用)指挥性、规范性、报请性、知照性、记录性文件)。公文的文种也就是每一份公文的名称,它是根据发文机关的权限、发文机关和收文机关间的关系以及发文的具体目的和要求而确定的。行政机关的公文文种有13种: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党的公文文种有14种:决定、决议、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第二章公文写作公文写作,是指公文的起草与修改,是撰写者代机关立言体现机关领导意图和愿望的写作活动。公文起草的组织可分别采用的形式:1)由一人准备、选取材料并构思布局直至拟写成文;2)由多人共同讨论、构思和准备材料,最后由一人执笔起草;3)由起草小组共同酝酿,多人分工执笔一人统稿贯穿成文。公文质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在思想内容方面,应该政策性强、针对性强、科学性强;2)在文字表达方面,应该结构严谨、语言精当、行文规范。公文写作的特点:1)被动写作,遵命性强(公文不是凭撰写者个人的兴趣、意志决定的,而是在机关或组织的领导授意下以被动的方式进行);2)对象明确、针对性强(公文写作必须明确受文对象,公文内容应当具有针对性);3)集思广益,群体性强(公文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就是写作过程的群体性);4)决策之作,政策性强(公文的内容既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又要提出便于基层执行的政策);5)急迫之作,时限性强(公文是为解决现实问题,往往是对重大事情作出决策,对

5)要注意选用书写的载体材料与字迹材料。公文写作的步骤和方法:1)明确发文主旨(中心内容、文种、发送范围和阅读对象、发文的具体要求);2)收集有关材料(收集、阅读和研究有关的文件、深入下去,收集有关的实际材料);3)拟出写作提纲;4)认真起草正文(把握公文主题选好用好材料、观点正确情况确实、内容涉及的有关部门要经过会商取得一致意见、文字表述要简练交代问题要清楚);5)反复检查修改(关于主题、观点、材料、结构及语言的修改)。公文写作人员应具有的修养:1)政治素质好(明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鉴别力,要求自觉地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要求严守纪律,严格遵守保密制度);2)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政治理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公文写作的成败);3)熟悉业务和机关工作情况;4)有较宽的知识面(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熟悉本单位的业务和机关工作情况);5)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公文写作人员加强修养的途径:1)与时俱进,勇于创新;2)博览群书、增长知识;3)深入实践,勤学苦练。

第三章公文的体式与稿本公文的体式是指,公文的文体、构成要素及其在格式上的安排。公文之所以要有一定的体式,主要是为了保证公文的完整性、正确性与有效性,提高办事效率并为公文处理工作提供方便。2 公文的文体,是指在公文写作中运用语言陈述事情、说明问题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和特点,即公文的表达方式和语体特征。通常在写作上运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五种。3 公文的语言特点:1)准确;2)简明;3)庄重;4)得体(要求:适应行文的语体风格、分清上下级关系掌握好分寸、恰当运用公文的专业用语)。公文的构成要素: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公文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印章、成文时间、主题词。公文的成文时间:1)在一般情况下,以领导人签发时间为准;2)经会议讨论通过的,以会议通过时间为准;3)规范性公文以批准时间为准;4)两上以上机关的联合发文,以最后一个签发机关的领导人的签发时间为准;5)一般的日常事务性公文以它们的印发时间为准。公文标注主题词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在公文主题词表中选用主题词;2)公文主题词表中的类别标题不作主题词用;3)主题词标引的顺序是先标类别词,再标类属词;4)一份文件如有两个以上的主题内容,先集中对一个主题内容再对第二个主题内容进行标引;5)在公文上标注主题词,要直接反映出该份公文所说明的问题或论述的事物;6)居左顶格3号黑体标在抄送机关上1行后用冒号。7 公文的稿本:1)公文的文稿:草稿和定稿(又称原稿、底稿、正稿);2)公文的文本,用途不同分为:正本、副本、存本、修订本、试行本、各种文字文本。

第四章公文的行文规范按照一定的规定或准则来维护机关间的行文秩序称为行为规范,其内容包括:行文关系、行文方向与方式及行文规则三方面。确定行文关系的基本原则:1)国家行政机关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2)党的各级机关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机关间行文关系的划分:1)同一系统的机关上下级间,构成领导与被领导关系;2)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下级业务部门间具有业务上的指导关系;3)非同一系统机关间,无论级别高低,它们仅仅是(公布后对下级机关和人民群众的活动有指导、导向作用);3)有约束力(其执行是带强制的)。决策的类型:1)指挥型;2)个案型(目的是引起注意或警惕,扩大正面影响缩小消极影响);3)知照型。决议是经领导机构主持召开的会议通过的对重要事项进行决策部署的指导性公文。决议的特点:1)表达群体意志,是大多数或全体与会者意志的体现;2)有权威性和约束力,任何个人不能随意改变决议也不能拒不执行决议。决议的类型:决策部署型、结果公布型。决定和决议的关系:(联系)两者都是下行的指挥性公文,在内容方面接近侧重于对重要事项的决策,一般性关系或称不相隶属关系;4)同一系统的同级机关间的关系属于平行关系。公文的行文规则:1)注意隶属关系,尊重机关职权;2)大力精减文件,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范围;3)在一般情况下,党政机关不得越级行文;4)牵涉到几个部门的问题,部门间要先协商一致或经上级裁决,然后向下行文;5)行文必须正确确定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6)主送机关与公文文种要相互呼应;7)关于联合行文的问题,联合行文的各机关或部门必须是同级的;8)关于“请示”的行文问题,应当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9)关于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室)的行文问题(凡在自己职权范围内下发的文件,对授权的机关或领导人不作说明,直接叙述要讲的事情即可;凡是授权以办公厅(室)名义下发的文件对授权机关或领导人要在文件开关加以说明);10)经批准公开发布的公文,应视为正式公文依照执行。第五章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上)具有发布命令的领导机关: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2)国务院、3)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4)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5)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命令的特点:1)权威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发布命令的必须是乡以上级别的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二是命令的内容重要且具有不可更改性);2)指挥性(具有指挥下级机关或有关人员行动的功能);3)强制性(命令的执行具有强迫的因素)。命令的类型有:公布令又称发布令或颁布令、行政令、嘉奖令。命令写作的要求和具体方法:1)必须根据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发布命令;2)要注意各类型命令写作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内容单一,一文一事篇幅较短、结构由标题、编号、正文、签署构成);3)语言要准确、凝炼、庄重、有力。议案,是有议案提出权的机构或人民代表,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的建议性公文。议案的特点:1)行文关系及办理程序的法定性;2)行文内容的单一性和可行性。议案的类型,根据身份的不同:1)由职能机构提出的议案(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在常委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由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议案。议案写作要注意三点:1)提出的问题重要且已具备解决的条件;2)要注意提出的权限和时限;3)要注意行文格式和办理程序。决定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和安排的指导性公文。决定的特点:1)内容重要(由领导集团或权力机构针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集体研究讨论后作出的安排和部署);2)政策性强

在文字表达方面风格也一致都要求准确鲜明、简洁。(区别)1)形成的程序有异,决议须由议会通过而决定可由议会作出也可由领导机构在职权范围内作出;2)内容的范围有异,决议多半针对全局性问题,决定既可解决全局问题也有不少用以解决具体事项;3)发布形式有异,决议以会议名称发布,决定可由会议名称发布但多半以机关名称发布。指示的特点:1)针对性;2)原则性(对于具体的工作方法,要发挥下级机关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宜包办代替)。指示的类型:1)涉及全局问题,带普遍性的指示;2)涉及局部问题,带特殊性的指示。指示的写作:1)标题一般由发文单位、事由、文种组成;2)正文一般由指示根据、指示事项、执行要求组成。意见的类型:1)直接指导型(领导机关直接对重要问题发表意见用以指导下级的工作);2)批转执行型(由职能部门提出经领导机关同意,批转或转发各下级部门执行)。意见的写作:1)意见的标题,也是发文单位加事由加文种,但如经上级机构批转或转发,则上级多半用“通知”的形式下达,而将“意见”全文附在后面;2)意见的正文,开头多半是提出意见的现实根据,后面则是对工作的具体要求及实施的原则、步骤、方法等。第六章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中)公告是机关、团体向公众宣布重要事项的告知性文件;通告是机关、团体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事项的告知性文件。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公告、通告的特点和差异:1)发布的公开性,两者的内容都是公开的,发布的目的是要让大家知道或遵守。公告涉及的范围广,通告涉及的范围小;2)事项的重要性,都是代表政府或一定的机构发布的,其内容涉及较多群众,因而必须是重要的事情才可以使用公告、通告的形式发布;3)操作的严肃性,公告和通告均内容重要而面广,因而操作时必须严肃要严格按章办事。3 公告、通告的类型:1)涉及法定事项的公告、通告;2)知照性公告、通告。公告、通告的写作:1)符合权限一事一告;2)内容明确语气庄重(公开宣布较重要的事情,要有关人员知道或遵守,所以内容一定要十分明确以免执行时出现差错,在宣布时,证据要庄重以免造成误解);3)注意格式。公报是公开发布重要决或重大事件的告知性文件。公报的类型:1)会议公报(用以公布党的重要会议召开的情况及会议所作的决定);2)统计公报(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方面情况的统计数字);3)外交公报。公报的写作:1)会议公报,如目的是公布会议结果,只要简明扼要说明最后结果就行;如目的是传达会议精神,就要根据会议内容,作较详细的分析阐述;2)统计公报,必须由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或国家指定的机构发布;3)外交公报,涉及对外关系,其发布应遵循法定的审批手续和途径。复,要本着急件急办的原则,及时处理各类请示。函是机关间办理日常公务的交往性公文。函的特点:1)形式灵活,适应性强;2)务实性强。函的类型:1)商洽函,用于机关间商洽工作、讨论问题;2)问复函,用于机关间提出询问和答复询问;7 公报与公告的区别:从发布机关来说,党的领导机关多用公报,政府机关多用公告;从内容来说,宣布单独事件多用公告,发布会议情况、谈判情况、统计情况多用公报,宣布要有关人员遵守的法定事项,用公告而不用公报。通知是向特定受文对象告知或转达有关事项或文件,让对象知道或执行的公文。通知的类型:1)发布性,用于发布行政规章及党内规章制度(使用条例、规定、办法、守则等文种);2)批转性,用于上级批转下级的公文给所属有关人员,让他们周知或执行;3)转发性,用于转发上级或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给所属有关人员,让他们周知或执行;4)指示性,用于上级指示下级如何开展工作;5)任免性,用于任免和聘用干部;6)事务性通知,用于处理日常工作中带事务性的事情。通知正文的写作:1)发布性通知,只要写明发布什么规章,请贯彻执行就行了;2)批转性、转发性通知,写明批转、转发什么文件请贯彻执行,如有意见需另起一段写;3)指示性通知,先引言说明为什么要做这件工作,工作内容和要求一般结合写内容多的要分条列出,最后小结对受文单位提出总的要求和希望;4)任免性通知,写明什么权力机构任免什么人担任什么职务就行;5)事务性通知,把周知或执行的事写清。通报是在一定范围内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事项的告知性文件。通报的特点:1)周知性,即在发文范围内让所有人都知道所通报的情况;2)指导性,通报应对读者的思想、行为有指导、导向作用。通报的类型:表彰先进型、批评错误型、传达事项型。第七章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下)报告是下级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情况的陈述性公文。报告的特点:1)重陈述,报告的主要任务是如实向上级陈述工作情况,事实和意见的陈述应当是报告的主要内容;2)有主见,汇报者在报告中应当对所报告的事实提出自己的看法。报告的类型:1)(按内容涉及的范围)综合报告(金属例行报告)和专项报告(不定期的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而撰写);2)(按行文目的)呈报性报告和呈转性报告。报告的写作:1)陈述事实要清楚扼要;2)表达观点要精练清晰;3)语言要简洁朴实。2 请示是下级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或批准的报请性公文。请示的特点:1)超前性,请求必须在办事前;2)说明性,请求的目的在向上级说明情况请求帮助;3)单一性,请求必须坚持“一文一事”。请示的类型:请求批准类、请求帮助类、请求批转类。请示的写作:1)要遵守行文规则(一文一事、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当用抄送形式,但不得同时抄送下级机关、一般不得超级请示有特殊情况应当抄送被超过的上级机关、受双重领导的向上级机关请求,应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由主送机关负责答复);2)理由要充分要求要合理;3)格式要正确语言要得体(标题要事由加文种,正文按请求理由、请求事项、结束语的顺序写,语气既要委婉又要实事求是)。3 批复的特点:1)针对性,针对“请示”及请示的机关和问题;2)指导性,针对请示表态或发表意见,对下级工作有指导、规范作用。批复的类型:表态性批复、指示性批复。批复的写作:1)要先回应后批复,批复正文的开关一定要表示来文已收到;2)态度要鲜明,措辞要明确;3)要及时批

3)请准函,用于向没有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4)知照函,用于把自己管辖范围的事项告诉有关的机构。函的写作:1)一事一函直陈其事,不要转弯抹角说客套话;2)语言要平实、亲切、自然。会议纪要是记载会议情况和精神用以公布或传达的纪实性文件。会议纪要的特点:1)纪要性,把会议的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经归纳整理表述出来;2)约束性;3)知照性。会议纪要的类型:1)决议性会议纪要(多半是有一定权力的机构召开的研究工作的会议);2)协议性会议纪要(由代表不同方面的不同机构联合召开的商讨共同关心问题的会议);3)研讨性会议纪要(只要把各方的主要观点、意见或情况记下就行)。会议纪要的写作:1)一般是在会议结束后起草的,经主管领导人签字同意才算定稿,协议性会议纪要则要与会各方领导人都同意才能定稿;2)其标题常用“会议名称加文种”;3)其正文一般分为会议概况、会议内容、结束语三个部分;4)会议纪要由会议主持机关撰写,可在最后署机关名称和撰写日期,也可只在正文中写出主持机关不另外署名。条例是由党政领导机关制定和发布的系统规范某一方面工作、活动、行为等的法规性公文,于1987年首次定为行政法规名称。条例和规定在党的机关可作正式公文行文,在行政系统只能以“令、决定或通过”形式发布。条例和规定的区别:条例规范的范围大,制定和发布的机构级别高,而规定规范的范围较小,能够制定和发布规定的机构的级别可高可低;从使用范围说,规定比条例广,很多局部的、具体的工作都可用规定,而条例规范的工作一般带有全局性,不涉及过于细小的工作。条例和规定的写作:1)草拟需遵循:(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改革、开放、搞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符合宪法和法律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实事求是;贯彻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扬民主);2)起草条例和规定,应当对现行内容相同的法规进行清理;3)条例和规定的内容用条文表达,内容较复杂的多用“章条式”,内容较简单的多用“条款式”;4)语言要准确、严密。第八章机关其他常用文书的写作(上)规章类文书是规范工作、活动、行为等的规章制度类文书,适用于党政系统、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各类组织机构。其包括:条例、规定、办法、实施细则、章程、规则、守则、制度、公约等文种。其特点有:内容的规范性、执行的强制性和制定的程序性。办法是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或是对法律、条例、规定等在执行过程中某些方面的具体做法的补充规定。实施细则就是实施法律、法规的细小规则,是针对实施法律、法规时已经或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而制定的规则。章程是一定的组织机构制定的确定组织原则或办事原则的规章类文书。守则是特定范围的全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计划类文书是机关团体为达到某一目标或完成某一任务,对目标达到、任务完成前特定时段工作的设计和安排。其包括:规划、纲要、计划、安排等文种。其作用有: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统一自

身步调。计划类文书的特点:1)目标的前瞻性(任何工作计划都有一个需要完成的预期目标,这目标不是任意确定的它必须服从更长远的奋斗目标);2)操作的预想性(可操作性,同时具有尚未经实践检验的预想性)。计划类文书的类型:规划类、计划类、安排类。计划类文书的写作:1)分析情况要认真细致;2)确定目标要实事求是;3)措施步骤要切实可行;4)条目要分明语言要简洁。5 提案的写作要求:1)熟悉同提案有关的情况;2)注意区别提案同一般文章的行文格式(一般把“案由、提案人、理由、办法“突出来顶格写在每部分的开头后面加冒号)。建议的写作格式:标题、称谓、正文、落款。建议的写作要求:1)把握分寸要适度,建议的写作要实事求是,要使建议在现实条件下行得通;2)4 总结的特点:1)回顾性,总结的内容是回顾已经做过的工作;2)经验性,从具体工作中引出经验教训以便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借鉴。总结的类型:1)综合性总结,是关系全局的总结,内容涉及多方面的工作;2)专题性总结,内容比较单一。总结的写作:1)回顾工作情况要实事求是;2)总结经验教训要着眼未来;3)纲目要清晰,文风要平实。总结的正文常见的写法有:分层展开式,是一种纵式结构;纲目带动式,是一种模式结构。调查报告的作用:提供真实的社会情况,为制订政策、贯彻政策、宣扬先进、揭露阴暗、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服务。调查报告的特点:1)针对性强,即调查报告写作的目的很明确,都是针对定的现实问题写的;2)纪实性强,调查报告的主要任务是提供与要解决的问题有关的事实,是真实的、确凿的材料。调查报告的类型:新闻性、政务性、个案性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写作:1)深入细致、客观公正的调查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前提;2)围绕问题展示重要的、典型的材料是调查报告的主要任务;3)调查报告的格式:其标题有公文式(对象、内容、文种)和新闻式(有单行和双行两种,形式比较多样)。第九章机关其他常用文书的写作(下)讲话类文书的类型:讲话稿、开幕词 闭幕词、欢迎词 欢送词 答谢词。讲话类文书的特点:口头性、直接性、针对性、情感性。讲话类文书的写作要求:1)主题要鲜明、集中;2)材料要真实、新颖;3)而已要清晰、紧凑;4)语言要明白、生动。记录类文书是指如实记录有关内容而形成的公务文书。其类型有:1)会议记录;2)电话记录;3)接待记录;4)大事记(将本机关本部门工作的重大公务活动或重大事件按年、月、日的先后顺序进行如实记载的一种记录性文书)。记录类文书的特点:1)内容的纪实性(是对有关内容的实录);2)材料的直接性(是直接第一手材料);3)语言的实录性(一般不是作者的语言,而是如实记录别人的语言)。大事记写作要求:要记述“大”事;要客观真实、要言简意赅。简报的特点:1)简,在文字上要简明扼要;2)快,在尊重事实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的“快”;3)新,立意要新、内容要新。简报类文书的写作:1)报头(简报的正下方印上期数,期数左下方写主编简报的单位名称,右下方写印发的具体日期,再在下面加上一条红线与主体隔开);2)主体(由按语、标题和正文组成);3)报尾(正文写完后用一条黑线隔开)。简报类文书的写作要求:1)内容要真实、确切;2)篇幅要短小;3)针对性、指导性要强。建议类文书可分为:1)议案;2)提案(是指,提请机关或一定组织的会议讨论、处理的意见或建议的文书。提案一般在各级政协会议和职工代表大会中使用);3)建议(是组织、单位或个人对某项工作、某项活动或某方面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时使用的文书)。建议类文书的特点:建议性、说理性、委婉性。建议类文书的写作:1)标题;2)案由;3)提案人(可写在案由下方,也可放在正文后日期之前处);4)理由;5)办法;6)日期。

所列内容要具体,易于落实;3)表述语言要精练,建议书的写作只需言简意明地把具体办法和措施列出来。第十章公文处理工作从广义上说,公文处理工作就是运用科学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机关公文的拟制、办理、管理以及整理归档所进行的一系列衔接有序的工作。公文处理工作的特点:1)政治性(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的贯彻执行);2)时限性(表现在:凡进入文书部门的公文一般都要及时迅速地进行处理、有的公文的处理要讲究适时、公文处理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时间上的衔接);3)机要性(指公文处理所涉及的一些文件的内容具有不同程度的机密性及文书工作岗位的重要性);4)规范性(指公文在形成、办理、管理和整理归档过程中,必须遵循统一的规范)。公文处理工作的作用主要指从公文的形成到公文的办理、管理、整理、归档等一系列环节对机关工作所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助手作用(有助于机关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机关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提高机关工作的水平);2)纽带作用(任何一个机关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各机关间联系的纽带除当面谈话研究工作及电话联系外,还有公文);3)查考作用(机关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件,办理完毕后其中部分对日后工作还有查考作用,需转化为档案保存)。公文处理工作的基本任务:科学地组织机关的文书工作、及时准确地处理机关的往来公文、有条理地安全地运转公文、完整地保管公文、正确地发挥公文的作用、有效地推进机关工作、为机关领导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公立处理工作的组织包括:组织机构、组织领导、组织形式。

A公文处理工作的组织机构:1)对于一些较大的机关来说,归机关的办公厅(室)领导;2)对一些较小的机关或者基层单位来说,一般中要在办公室设一两个专职或兼职的文书即可;3)对一些企业单位来说,大中型的可在办公室内设文书科或秘书科等,而小型的只须在办公室内设专、兼职文书即可。

B公文处理工作的组织领导:1)从全国来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分别负责领导和指导党和政府系统的文书工作;2)从一个机关来说,由本机关的秘书长或办公厅(室)主任负责领导;3)从上下级机关的关系来说,上级领导机关对其所属的机关、单位具有业务指导的责任;4)从机关主要业务职能部门来说,可责成一名秘书分工负责公文处理工作;5)对机关档案部门来说,它对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也负有一定的指导责任。

C公文处理工作的形式:1)集中式(指在一个机关内除文件的承办外,公文处理的各个基本环节都集中在办公室来进行);2)分工式(指将一个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分别由机关的办公厅(室)及各业务机构的公文处理部门或专、兼职文书分工负责进行),分工式又可分为两种情况:按文件内容和职责分工、按公文处理的不同环节分工。公文处理工作形式的选择应考虑的情况:1)机关的工作性质、任务和职权范围;2)机关内部组织机构设置的层次、数量;3)机关收发文件数量的多少;4)机关办公驻地是集中还是分散以及距离的远近;5)机关工作人员的数目和机关文书的配备等。公文处理工作的要求:1)准确、周密,确保质量;2)及时、迅速,注重时效;3)做到安全可靠,确保机密;4)加强集中统一管理:5)坚持实事求是,遵规守纪按行文机关要求和公文处理规定进行;6)精简文件,深入实际、反对官僚主义和文牍主义。第十一章公文办理程序公文办理程序指,公文在机关内部从形成到运转处理所必须经过的一系列环节。主要有:签收、拆封与登记;分发与传阅;拟办、批办与承办;催办、查办与注办。签收公文应做到“四查清”:1)查清信封或封筒上的收文机关名称是否确属本机关的收文,以防错投、错收;2)查清信封号码与递送人在签收登记簿上所登的号码是否一致;3)查清文件封口是否破损包装是否牢固,如发现有散包、破封、密封条被拆等情况应及时追查原因;4)查清文件的登记件数与有件数是否相符。公文登记的作用:1)便于管理和保护文件,防止积压和丢失;2)便于检查和检索文件;3)便于文件的统计和催办工作;4)作为核对与交接文件的凭据。收文登记的形式:1)簿册式(优点是:容易保存,适宜按时间顺序进行登记);2)联单式(优点是:可减少重复登记的某些项目,简化登记手续);3)卡片式(优点是:能适应使用和管理文件的需要,在卡片盒里灵活地进行分类排列)。分发亦称分办,是指文书在文件拆封登记后,按文件的内容、性质和办理要求,及时、准确地将收来文件分送给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和承办人员阅办。分发的原则和具体要求是:1)对那些方针政策性的,关系本机关工作全局的指挥性文件或重大问题的指示、报告类的文件,及文书还不能判定应由哪个部门承办的文件,均应先送办公部门负责人或机关领导;2)对那些属于机关日常事务性的已有明确分工的文件,直接分送有关部门或承办人;3)对来文机关答复本机关询问的文件,原来是哪个部门请求、询问或要求下级报送的,复文就分送哪个部门阅办;4)在文件人数少阅办阅知部门多的情况下,就按先办理后阅知、先主办后协办、先正职后副职的次序分送;5)公文的分发要建立登记交接制度。传阅文件应注意:1)传阅的顺序;2)传阅文件应以文书人员为中心进行传递;3)在传阅过程中或传阅完毕后,文书人员要及时对文件进行检查,发现有领导批示时,要按指示意见进行处理;4)每份传阅文件都应由文书部门在文件首面附上《文件传阅单》由阅看人员在上面签注姓名和日期。7 拟办是指,对来文的处理提出初步意见,供领导人批办时参考。做好拟办工作的要求:1)拟办前要认真研究公文的内容和发文机关的要求,弄清来文的背景查明问题的症结所在,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要行的拟办意见;2)要清楚地掌握有关政策和规定,力求使拟办意见既符合实际情况,又符合政策规定;3)要熟悉业务;4)拟办意见要周到,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和影响;5)拟办意见的文字要简明扼要,拟办意见之下要签署拟办人姓名和拟办日期。批办是指,机关领导人对送批的文件如何处理所作的批示。批办的内容有:1)提出处理该份文件所

述问题的原则和方法;2)提出并指明负责承办该文件的单位或承办人,规定承办的时限;3)凡是需要两个单位或人员共同承办的,须指出主办单位和主办人,以便承办单位和承办人具体执行;4)各项批办意见,均应着重地填写《公文处理单》的“批办意见”栏内,并签署批办人姓名和批办日期。承办,指机关有关部门或人员按照来文的要求进行具体工作或办理复文。它既是收文办理的最后一道程序,又是发文程序的开始。承办需注意:1)对有领导具体指示的公文,一定要认真领会领导的指示精神,按领导的意图及时办理不得延误推诿;2)一般性公文就根据有关的文件精神、有关规定或按以前的惯例酌情办理;3)对领导批办要求本部门牵头与其他部门联合办理的公文,本部门要先拟出复文请有关部门会商,并由本部门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签名后再报请机关领导审批;4)复文需经领导人审定的,要将有关文件材料一并附上,以保证领导能全面掌握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10 催办指,那些必须办理答复的文件,根据承办时限的要求及时对文件承办的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催办工作应注意:1)要明确催办范围;2)要将催办落实;3)要建立和加强公文催办工作的组织机构。查办指,文书人员协助机关领导检查各项方针、政策、决议、指示的执行和落实,及对某些问题进行查处、解决的一项承办性工作。查办的工作程序:1)阅读有关材料,为查办立项作准备;2)查办立项(确定查办的事由、明确办理要求、指明承办单位或承办人、规定完成时限、提出办结后的反馈要求);3)查办的办理(一种是转出交办,一种是由查办人员直接承办);4)查办的结果与反馈(1肯定的,即反映问题属实按规定作了处理、2否定的,即反映问题失实,向指示人当事人说明了情况、3部分肯定部分否定、4事件的范围有所扩大,即由一个问题涉及一片。)5)整理归档。12 注办指,对公文承办的情况和结果,由经办人在公文处理单上所作的简要说明。注办的内容有:1)一般的传阅文件,在有关人员传阅完毕后文书应注明阅毕的日期;2)需要办理复文的文件,办完后要注明“已复文”并注上复文的日期和文号;3)用口头或电话答复的要注明时间、地点、接谈或接话人等,并由承办人签字;4)不需复文的要注明“已办、已阅、已摘记”等。发文办理程序的环节:拟稿、审核与签发;核发、缮印与校对;用印、登记与分发。拟稿是指,公文承办人根据领导交拟或批办的意见草拟文稿的过程。审核指,公文的草稿在送交机关领导人审批签发前,对公文的内容、体式进行的全面审核和检查。公文的审核要做到“六查”:1)查是否需要行文,以什么名义行文;2)查文稿内容与法律、法规和政策及上级的有关规定是否一致,与平等机关和本部门已有的规定是否矛盾;3)查要求和措施是否明确具体,切实可行;4)查涉及其他部门或地区职权范围的问题是否协商一致并经过会签;5)查方案表述是否准确、简练、条理清楚,标点是否正确文字书写是否规范;6)查公文格式是否符合规定。签发需注意:1)必须确认是自己职权范围内的有关公文才有权签发,不可超级;2)以机关内某个部门名义的发文,可由部门负责人签发;3)在签发文件时,须对文件的内容和文字作严格的审阅修改,对其所签发的公文内容和文字表述的正确性负完全责任;4)文件经签发人审批发出时,签发人应在送签的发文稿纸的签发栏内写上“发、印发、急发”等字样,并署全名及年月日;5)联合发文,一般由主办该公文的单位负责,送请有关联署机关或部门的领导人会签。核发的内容与要求:1)审批意见是否明确,审批人员是否签署全名及时间等;2)文稿中的文种、格式、内容等是否正确;3)编排发文安号;4)对需要标明密级、紧急程序的公文进行标注;5)确定分送单位和印制份数。缮印需注意的问题:1)要忠于原稿,如发现原稿有不当之处须经过秘书或办公部门同意才能更改,不允许擅自改动;2)文字无误、设计美观大方、格式排版合要求、便于阅读办理;3)不要出现末页无正文的现象;4)要注意保密;5)公文的缮印要建立登记制度。校对,指将公文的誉写稿、打印稿清样与经领导签发的原稿核对校正,以修改和消除书写、打字上同保存价值(凡是反映社会历史发展和记录机关主要职能活动、反映机关基本历史面貌的重要文件,所起的作用和保存价值就必然要大一些;而机关工作活动中所形成的一般性文件相对而言就小些,甚至没有保存价值)。

6归档文件整理的质量要求:1)归档的文件应齐全完整,已破损的文件应予修整,字迹模糊或易褪变的应予复制;2)整理归档文件所使用的书写材料、纸张、装订材料等应符合档案保护要求。7 推行以“件”为单位的归档文件整理方法,应做好:更新观念,增强改革意识、提高人员素质、加强硬件建设,即加大对现代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注意新旧整理方法的衔接。归档文件整理的工作步骤: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以件为单位进行装订时应注意:的错误。用印指在印好的文件上加盖机关印章。用印需注意:1)必须以机关领导或部门负责人签发的公文原稿为依据,经核对无误后始得用印;2)公文用印要端正、清晰,不得模糊歪倒;3)两个以上机关或部门联合下发的发文,都要加盖印章;4)公文用印一定要与制发公文的机关部门或单位相一致;5)公文用印要核实份数,超过份数不能盖印。封发文件应注意:1)先要看发文稿纸注明的发送单位、密级、有无附件等,然后按发送份数进行分装;2)收文机关的邮编地址、名称要在发文的信封上写准确;3)发文如系密件、急件、新启件,凡文稿上没注明的须分别注明,并在封套上加盖密件戳、急件戳、写明亲启;4)文件封装后应及时发送,发送方式按文件性质分别采取邮递、机要交通传递和专人传递;5)会议发放的文件,凡怒放带回的也要发行签字手续,并应向与会者所在单位发出“会议文件目录”,以加强对会议文件的管理。第十二章公文的整理(立卷)与归档归档文件整理是指,将归档文件以件为单位进行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使之有序化的过程。归档文件整理工作的意义:1)它能够保持文件间的有机联系,便于文件的查找利用;2)可以维护文件的完整与完全,也便于文件的保管;3)归档文件整理为档案工作奠定了基础,它既是公文处理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又是档案工作的起点。实行文书部门整理(立卷)制度的优越性:1)可充分发挥文书部门熟悉本职业务,提高归档文件整理的质量和工作效率;2)可有效地避免和防止文件的散失,有利于归档文件的齐全完整及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3)文书部门可暂时保存当年的文书,有关人员平时查阅比较方便也便于平时文件的收集与整理;4)可促进机关档案工作,提高机关档案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机关工作服务。选择机关公文整理(立卷)环节应考虑的相关因素:1)被确定为整理(立卷)环节的文书部门要直接经手文件的处理;2)对整理(立卷)一切所经手处理文件的数量有一定的要求;3)要考虑机关办公地点的分布情况;4)要考虑文书人员的数量和配备情况及他们对业务的熟悉程度。归档文件是指,立档单位在其职能活动中形成的、办理完毕、应作为文书档案保存的各种纸质文件材料。其含义可从几方面来理解:1)指出了归档文件的来源和范围;2)应于归档的文件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文件,正在办理的文件还不能归档;3)应于归档的文件须是能作为文书档案保存的各种纸质文件材料。归档文件的整理的基本原则:1)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间的有机联系;2)区分文件的不

1)对“件”内文件进行排列;2)对用纸规格需按A4型纸的尺寸加以折叠,但应尽量减少折叠层次折痕应处于文件、图表字迹外取齐右边和下沿;3)装订前,应对不符合要求的文件材料进行必要的修整;4)装订前,应将“件”内各项按一定方式对齐;5)装订服务器须符合档案保护要求。9 归档文件的分类:1)按分(分时,一般应以文件签发日期为准,据以判定文件所属);2)按保管期限分(永久(50年以上)、长期(15-50年)、短期(15年以下);3)按机构(问题)分(机构分类法和问题分类法)。归档文件目录的具体填写要求:1)件号:填写室编件号;2)责任者即文件的发文机关或署名者;3)文号,一般由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4)题名即文件的标题;5)日期即文件的形成时间;6)页数,以件为单位填写总页数用于统计和核对;7)备注,用于填写归档文件需要补充和说明的情况。归档文件目录一般要打印三份,其中一份随文件入盒,一份承受归档文件向档案馆(室)移交,一份留存备查考。档案盒的内容:全宗号、、保管期限、机构(问题)、起止件号、盒号。装盒要求:不同形成的归档文件不应放入同一档案盒,不同机构(问题)形成的归档文件不应放入同一档案盒,装盒时应视文件的多少选择档案盒的厚度。归档范围,凡机关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经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整理、立卷后,应定期向档案部门归档。归档时限,机关文书部门或业务部门一般应在第二年上半年向档案部门移交档案。归档要求:1)应归档的文件材料齐全、完整;2)文件和电报按其内容的联系,合并整理、立卷;3)归档的文件材料,应保持它们间的历史联系,区分保存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下载亳州电大跨学科培训语文阅读与写作3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亳州电大跨学科培训语文阅读与写作3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 ——北印新传专硕笔记 一、新闻采访的概念、特点和活动方式 1、新闻采访是整个新闻工作的灵魂 代表性的诠释有两类: 一类是,新闻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实际的活动......

    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 电大

    文秘管理与应用写作 一﹑填空 1.主旨﹑材料﹑结构﹑语言是一切文章的构成要素. 2.公文的发文字号是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三个要素构成的. 3.发文机关名称﹑发文事由和公文种类是构......

    新闻采访与写作重点笔记

    新闻采写的第一次作业(10月25日) 一, 采访一位记者,谈谈他们的采访报道技巧 基于条件限制,我采访的是校内校园媒体的记者,虽然他们是业余的校园记者,但是丰富的采访实践也给了他们......

    秘书与公文写作笔记整理

    秘书与公文写作 第一章 事业单位概况 一、事业单位概述 1、事业单位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1)定义: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

    电大《阅读与写作(一)》学习小结

    电大《阅读与写作(一)》学习小结(1) 《阅读与写作》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上编是阅读,下编是写作。本学期,我们完成了《阅读与写作(一)》的学习。这门课程实践......

    电大《阅读与写作(二)》学习小结

    电大《阅读与写作(二)》学习小结 《阅读与写作(二)》的内容是写作,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的写作素养,写作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写作教学的能力也得到了同步提高。 一、坚持理论与实践......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编导102班 杨洪江-------------------- 一、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

    《广告文案写作原理与技巧》笔记

    广告文案写作 《广告文案写作原理与技巧》 第一章 广告文案 第二章 广告文案的立足点、创作原则和要求 第三章 广告文案的写作准备 第四章 广告文案的构思和思维激发 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