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改经验材料
课改经验材料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存在着很大差距,农村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手段、专业引领在新课改中都受到了严重的挑战。面对现实挑战,促进农村学校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是摆在学校领导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为此,永中学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学校所有中层和教研组长为成员。学校打破考试评价机制,破除考试“唯分论”,除了看学生分数,还要看课改招数。加大在教师中的宣传力度,让广大教师人人参与课改,群策群力,迎难而上,以改促研,以改促教,现将我在课改以来个人的点滴做法作一个简单的汇报。
一.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处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校领导多次组织全校教师到鸡西四中,七台河三中和九中,绥芬河二中,杜郎口,昌乐二中学习他们的课改经验,同时还课改先进学校的名师到我学校送课指导,并进行交流指导,尤其是针对我校的学生特点,提出了宝贵的课改经验,使我们的有很大的启发,提高了自己的觉悟,而且使我们的起点就很高,不用抹黑过河,在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去进行课改,使我们进步很大。同时我们每月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写一篇教学反思,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改革中不断提高。
二.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过程。
课改以来,我认真完善落实教务处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要求,着重抓好备课和上课两个重要环节。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我们数学组集体备课的模式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节教研课我们要进行我个环节完成,首先是一次备课,主备人要吃透教材,梳理知识点和学习目标,确定重难点,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内容,然后辅备人在提出自己的看法,集体交流后进行改正,最后形成学案。第二,按照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一次上课。第三,所有数学成员以及相关领导在根据课堂中实际操作出现的问题,进行第二次集体备课,在二次备课中大家会把课堂中实际存在,而且在 一次备课中没有预设的问题,大家讨论解决,然后再进行第二次上课,在第二次课后,大家在一起总结在二次备课中没有考虑到的实际问题,根据二次评课,上课人在写出教学反思,以便在下次课中不要出现同样的问题,经过这样的反复的 备课,评课使我们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精心编制学案,构建高效课堂
学案设计主要按照以下原则
1.目标设定在2—3个。
2.自主学习部分给学生从分的时间阅读教材,教师把教材中关键的在知识点设计成小问题,让学生结合教材自主完成,以检验学生阅读教材的效果,同时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听课重地方所在,因为每个人的自然情况不一样,这样有利不同学生的学习,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3.教师根据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小组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的问题,教师在进行精讲点拨。
4.合作探究就是根据本节课的实际内容以及重难点问题设计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谈论,也可以组与组之间进行谈论,所有小组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有教师精讲。
5.所有问题小组都谈论完成以后,所有成员都已经解决了疑难问题后,在有小组内选择代表进行展示,已达到巩固提高新知的目的。
6.最后一个环节就是针对本节的内容设计适当的问题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的情况教师就可以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在下一节教学中进行纠正。
总之进行课改——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发热。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因为我们所处的是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所在学校的教育资源有限,各种矛盾还相当突出,应当实事求是地面对。
(1)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必须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素质,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教师队伍,这就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学历培训、岗位培训、校本培训以及继续教育。
(2)教师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冲突;教学质量监控与新课改操作的冲突。要彻底改变,必须循序渐进。
(3)农村经济的薄弱和家庭教育的滞后,也对新课改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4)农村中学教育硬件的薄弱是实施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屏障。新课改不仅强调的是人力的投入,它更需要大量的财力的投入。如图书室建设,多媒体添置,教学网络信息的建立都需要相当的物质基础作为后盾.“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永和中学课改特色之路还很长,任务更艰巨,需要研究的课题更艰难,走一步,再进一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永和中学,必将在理性的思索和扎实的课改实践中不断引向深入,并将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课改经验材料 姓名:王海涛时间:2013.12.13
第二篇:课改经验材料
课改经验材料
是一所具有60年历史的农村牧区小学,更是一所具有民族特色 蒙、汉合校。现在校生562名,教职工133名。从实施基础教育改革以来,我校把课程改革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来推进素质教育。十年来在盟、旗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在教研室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重视教育培训,积极开展校本教研,通过“以研促教,以研促改”经过实践探索,我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蓬勃的动力,给学校各方面带来显著的变化,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学校各方面都获得了可喜的成绩。下面从以下几方面来介绍我校的课改:
一.健全组织,加强管理
我校对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校成立了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务主任、教研组长为成员,明确目标和任务,有具体的课改经验保障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量化标准,确保课改实验工作有章可循,促进工作的开展。
二.立足校本,深化课改
在课程改革中,我校也和其他兄弟学校一样,又开始的不知道怎样搞课改,到模仿着别人搞课改,再到结合本校实际探索课改,虽然一路走来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举措,但我们也实实在在的开展了课程改革。期间我们也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习任务的制定,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预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展
示等环节的难题。面对这些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在加强理论学习模仿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教研等途径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出现问题。
(一)加强学习,提升业务水平
课程理念是教学行为的先导,而知识是教学行为的基础。因此,我校从课改开始十分重视教师学习,不仅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还在本校加强对教师新课程理念和新课改相关资料的学习。确定每周二下午时间为业务学习时间,采取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观看录像和专题研讨相结合。做到每位教师有学习笔记,有心得体会。其中集中学习是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样可以解决教师之急需,通过对全体教师进行“洗脑”“充电”,使教师在理解了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观念得到了更新,提升了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加强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推动我校的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做好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在工作中:
1、利用每周三集体备课,集体备课采取“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再备课”的程序,以教研单位开展创设人人参与,个个钻研的氛围。做到:(1)内容提前确定,(2)教材人人钻研,(3)中心发言人要精心准备发言稿。
2、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组织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来创设教师间交流的平台,加速教师的专业成绩。同事认真落实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开展教师一对一的活动,使青年教师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
尽快成熟。
3、利用周四时间开展集体教研:形式有(1)学校集体教研(学校每周四下午学生放学后组织全体任课教师,有教学副校长负责,开展教学教研,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2)教研但教研(学校每周四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教研组长负责,解决学科教学重点问题)(3)个体教研(不定时间、地点,自主探究,学习、反思)。从内容方法有①备课、上课、听课、评课,②学科课题研究:研究教法和学法,有目标、有内容,使每个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有自主权和主动权,形成互相交流,团结协作的和谐教研团体,4、积极开各种形式的听课、评课,教学反思活动。开展四种形式的听课、评课活动:(1)坚持推门课、制定随堂听课制、负责业务的领导经常深入课堂、及时掌握教学第一线的情况,(2)开展研究课、观摩课,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开展听课、评课活动(3)坚持青年教师上过关课,(4)外出学习教师上汇报课。除四种课型外每学期学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每次组织听课,参加人员都做到先听课、后集体评课、通过活动使教师相互切磋虚心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让课堂成为教师成功的舞台。
经过十年的的实践与探索,现在面对的课堂已经由过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轴心,学生围绕教师转,而转变为,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成为组织者,参与者,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发挥了教师的主题作用,构建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三.强化教师基本素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基本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我校在这方面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加强教师的基本技能训练,注重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一)、加强教师基本技能训练,提高教师的素养
教师的基本素质决定着学生的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学校的根本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必须从练习基本技能入手。我校结合本校实际,采用内容多样化的训练,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针对有些语文教师对学生朗读不重视,我们决定开展教材朗读比赛,为提高教师的书写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开展钢笔字比赛。开展任课教师语文教材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经验交流、教学设计、写字等比赛。以提高教师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基本技能,从而提高整体素质,更好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注重个性特长,促进素质全面发展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在教师素质得到提高的基础上坚持素质教育为核心,张扬学生的个性特长,以求真育美为目的,拓宽学生的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发挥自身特长,开展了音乐、美术、体育、读书等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整体提高,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自开展“书香校园”以来,我校就非常重视师生读书,制定了校内读书活动计划,师生也制定了自己的班级的读书计划。平时师生每周选择一本健康有益的书籍,做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语文教师每学期都上一届课外阅读推荐课,每学期我校根据教研倡导的读书活
动和《语文课标准》提出的阅读要求,结合世界读书日开展读书周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启动读书周活动,读书活动拉开之后(1)各班级按要求在原有图书的基础上开展“捐一本书,读百本书”活动,同学们纷纷把自己收藏的图书带到学校,充实班级图书角。(2)各班级汇报图书成果,用表演课本剧、读书卡、课后感、读书笔记等形式体现。每次读书周活动都评选出:书香班级、朗读明显班级、创高明显班级、读书大王等,并进行总结颁奖。
同时还推行学校和班级两级图书借阅制度,积极开展演讲比赛,现这些活动逐步成为固定的活动。
2、在校园艺术方面,我校给予高度重视,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比赛活动,并取得很好的成绩。
我校的节目曾多次代表前旗参加盟级的艺术比赛。2009年我校的舞蹈《盛开的索玛花》代表前旗参加了盟级的艺术节表演,得到了旗里和盟里领导的一致好评。此节目还获得了自治区级一等奖,国家级三等奖的好成绩。因此也大大鼓舞了我们的信心。除此之外,舞蹈《乳香飘》获盟级小能手指导教师奖;舞蹈《快乐的小伙伴》多次参加上一级的艺术活动。2013年我校的舞蹈《扎西德勒》又一次代表前旗,接受了盟里的验收。同年5月31日,我校举办了本校的以“中国梦,我的梦”为主题的规模庞大的校园艺术节,做到老师、学生全员参与,时间长达五个多小时,学生们尽情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在他们节日即将来临的时候,他们用自己的才华,不同的表演方式诠释了他们的喜悦、他们的爱、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我校艺术节在教
师的大合唱《歌唱祖国》、《走向复兴》中圆满结束。
3、在美术方面,我校有专门的美术活动教室。开设了泥塑、水彩画、国画、书法等兴趣小组。正在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开展活动。十年当中,在我校培养的基础上,先后有四名学生用美术专业考上了本科大学。
4、在体育方面,我校常年有中长跑训练小组,此外,特别重视队列、队形广播体操比赛,运动会等体育活动。目前,我校已成功申报兴安盟体育俱乐部,成为全盟唯一一所小学体育俱乐部。我校开展的以上这些活动都成为固定形式,每年都开展。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校园文化,更主要是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回顾过去十年,课程改革虽然在我校的到蓬勃的发展,给学校带来各方面显著的变化。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但在课程改革方面与兄弟学校比也有很多不足,决心通过本次活动为契机,我们有决心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把创办人民满意教育落到实处。
第三篇:个人课改经验材料
个人课改经验材料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政治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如何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成为时代对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命题。2006年上半年我校开始进行了以“生命课堂”的课程改革,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实施”双自主、四环节”教学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几点做法及自己的一些感受。
首先,从教案到“学案”
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拿不出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学生生命的 问题。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
二、“双自主、四环节”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1、学案自学。自学是基础,课前自学。(1)教师要根据自学内容和学情,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明确自学时间、内容和自学方法步骤,编制好导学案,并对学生导学案自学情况进行批阅,掌握学情,及时调整课堂中教学时间、内容和方法的设计。(2)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根据要求进行自学,独立思考,尝试解决,记下疑惑,生成问题。
2、自主学研。(1)教师要合理分组,科学设计问题,进行小组分工,指导组内交流方法,并巡视问访,时间设计合理。发现问题调整控制时间。(2)小组组长主持,人人参与,交流自学成果、问题与困惑,兵教兵,解疑释惑,整理问题。
3、研讨展示。(1)教师要及时点评、纠偏、规范行为,做到善于鼓励、善于追问,调动组内、组与组之间的补充回答、竞答和评价,达到预设问题的呈现和解决。(2)学生要勇于表达,展示成果、问题与困惑。组内合作充分,小组间竞争积极,评价到位。
4、检测小结。(1)教师要根据课标和学情,合理设计达标题,要把握好重、难点,有针对性设计问题并呈现多层次性,(可设必做、选做题),并进行当堂测评,及时反馈讲评,查漏补缺。(2)学生能按时完成测评,90%以上学生当堂达标。
5、课后反思。(1)教师要对导学案的设计、课堂四个环节的教学过程,包括时间、内容和方法以及学生达标情况进行问题整理和量化统计,并从教师导学和学生学习过程及达标情况进行经验反思,完善提升。(2)学生用双色笔整理导学案,查漏补缺,归类整理。
三、“生命课堂”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1、具有可调节与兼容优化性:“生命课堂”教学程序的操作,可根据各堂课具体教学内容要求进行调整。教学中,要求老师、学生都要及时做好教学笔记,课后进行总结。“学案”兼容了师生在教、学中的智慧和才能,老师根据每一课时教学实践,修改、优化“学案”的知识结构;调整运用能力训练题,把学生设计出的或收集到的创新性题目编入“学案”;追踪学生探究问题的新趋向,及时进行指导和总结。学生借助“学案”,而不拘泥于“学案”,可以从老师、同学的教、学中,吸取先进经验,又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个性,通过教学互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经过教学实践、总结的不断反复和提升,进一步优化“学案”结构优化课堂教与学的过程。
2、“增效”而不“增负”:当代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素质能力为核心,以不增加教师、学生负担为前提。教师备“学案”只需在新模式下稍加调整,工作量减少。学生学会了使用“学案”,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学会高度概括技巧,可以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实际上减轻了学习负担。随着实践的深入,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就更为融洽,以后的教、学就更为轻松自如。
当然,“双自主、四环节”教学法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吸取更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进,这仅仅是我现在的一点看法,相信随着课改的深入,这种模式会越来越成熟,更好的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第四篇:个人课改经验材料
个人课改经验材料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如何有效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成为时代对教育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命题。2010年上半年我校开始进行了以“学案导学”的课程改革,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实施”双自主、四环节”教学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几点做法及自己的一些感受。
首先,从教案到“学案”
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拿不出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自主能力弱的现状。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
二、“双自主、四环节”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1、学案自学。自学是基础,课前自学。(1)教师要根据自学内容和学情,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明确自学时间、内容和自学方法步骤,编制好导学案,并对学生导学案自学情况进行批阅,掌握学情,及时调整课堂中教学时间、内容和方法的设计。(2)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根据要求进行自学,独立思考,尝试解决,记下疑惑,生成问题。
2、自主学研。(1)教师要合理分组,科学设计问题,进行小组分工,指导组内交流方法,并巡视问访,时间设计合理。发现问题调整控制时间。(2)小组组长主持,人人参与,交流自学成果、问题与困惑,兵教兵,解疑释惑,整理问题。
3、研讨展示。(1)教师要及时点评、纠偏、规范行为,做到善于鼓励、善于追问,调动组内、组与组之间的补充回答、竞答和评
价,达到预设问题的呈现和解决。(2)学生要勇于表达,展示成果、问题与困惑。组内合作充分,小组间竞争积极,评价到位。
4、检测小结。(1)教师要根据课标和学情,合理设计达标题,要把握好重、难点,有针对性设计问题并呈现多层次性,(可设必做、选做题),并进行当堂测评,及时反馈讲评,查漏补缺。(2)学生能按时完成测评,90%以上学生当堂达标。
5、课后反思。(1)教师要对导学案的设计、课堂四个环节的教学过程,包括时间、内容和方法以及学生达标情况进行问题整理和量化统计,并从教师导学和学生学习过程及达标情况进行经验反思,完善提升。(2)学生用双色笔整理导学案,查漏补缺,归类整理。
三、“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1、具有可调节与兼容优化性:“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程序的操作,可根据各堂课具体教学内容要求进行调整。教学中,要求老师、学生都要及时做好教学笔记,课后进行总结。“学案”兼容了师生在教、学中的智慧和才能,老师根据每一课时教学实践,修改、优化“学案”的知识结构;调整运用能力训练题,把学生设计出的或收集到的创新性题目编入“学案”;追踪学生探究问题的新趋向,及时进行指导和总结。学生借助“学案”,而不拘泥于“学案”,可以从老师、同学的教、学中,吸取先进经验,又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个性,通过教学互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经过教学实践、总结的不断反复和提升,进一步优化“学案”结构优化课堂教与学的过程。
2、“增效”而不“增负”:当代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素质能力为核心,以不增加教师、学生负担为前提。教师备“学案”只需在新模式下稍加调整,工作量减少。学生学会了使用“学案”,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学会高度概括技巧,可以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实际上减轻了学习负担。随着实践的深入,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就更为融洽,以后的教、学就更为轻松自如。
当然,“双自主、四环节”教学法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吸取更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进,这仅仅是我现在的一点看法,相信随着课改的深入,这种模式会越来越成熟,更好的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第五篇:黄堡课改经验材料
践行生本理念 促进内涵发展
——保康县黄堡镇中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位于荆山北麓的黄堡镇中心学校,创建于1920年,于2005年建成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现有学生912人,教职工109人,其中专任教师75人,本科学历44人,占专任教师的58.6%,市级名师1人,县级名师1人、市县级骨干教师15人。学校建有标准化的理、化、生仪器保管室和实验室,有规范的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和先进的远程教育设备。
自开展生本教育以来,我校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紧跟课改步伐,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开展“生本课堂、生本德育、生本活动、生本管理、生本服务”实践为重点,通过搭建“三个平台“,抓好“三个环节”,落实“四个四”工程,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力提升办学水平,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一是全体教职工教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生本理念扎根于老师们心田,目前基本做到了人人会编导学案,人人能按“三段六环”模式上课;二是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实现了转型,自主、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已蔚然成风;三是师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搭建“三个平台”,全力转变教师育人观念,抓住内涵发展之“根”。
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动。课改首先是改观念,然后是改方法、改措施。要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实现教师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的根本性转变。因此,我们着力搭建“三个平台”,为教师观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革提供思想和理念的支撑。
1、搭建学习的平台,强化理论学习,为生本课堂建设奠定思想和理论基础。一是集中学习。组织教师学习上级文件、有关生本课堂改革的相关报告、报刊上刊登的各地课改的典型经验,以及《走向生本》、《生本激扬生命》等著作。二是考察学习。通过分批组织教师到山东及我县试点学校对课堂的现场观摩,与师生面对面的交流,增强了教师实施高效课堂的信心与决心。三是举办讲座。邀请县教研员及核心团队成员来我校进行指导,以教研组为单位,围绕生本课堂改革问题,每周确定一个专题,为全体教师进行一次培训辅导,以此提高教师驾驭生本课堂的技能。一年来,教师学习笔记人均达五万字,教学反思、学习体会累计达180余篇,先后有18人次的课改文章在《襄阳日报》、《湖北教育》、《走向生本》等报刊上发表,80余篇案例论文在国家、省、市、县级评选中获奖。
2、搭建交流平台,建立定期交流机制,促进教师教学相长。一是建立校内交流机制。我们建立教研组月交流制和学校学期交流制。让教师把自己在生本课堂研究中的所思所想、所收所获、所企所盼全部倾述出来,畅说欲言地进行交流,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二是建立校外交流机制。我们充分利用协作区大教研活动,着力推荐我校教师主讲观摩课、示范课,使他们每参加一次活动,教学技能就有一次提高,教学方法就有一次改进,教学效果就有一次提升。同时,欢迎县内兄弟学校来我校切磋教学技艺,彼此相得益彰。中学部崔德丽、郭世敏老师承担了市名师送课活动,季书珍、李春玲、刘立翠老师出色完成了生本研讨暨复习研讨课任务,中小学一大批年轻教师在交流中受到了领导的好评。
3、搭建研究平台,强化校本研训,破解生本课堂实施过程中的难题。为了破解生本课堂研究中遇到的难题,我校把生本课堂建设与校本研训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以研带训的方式,促进教师间相互交流研讨,找到方法和途径。一是收集问题,确立研修主题。学校坚持让教师每月向教导处提交一个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问题,并简单阐述困惑的原因。学校教导处每月对教师提交的问题进行一次梳理,找出共性问题,作为校本研修主题确定下来。二是开展研修活动,寻求解决方法,做到“三个一”,即:举办一次理论学习,为教师参与校本研修活动打下理论基础。召开一次专题会议,教师围绕问题展开平等、坦诚的心灵对话和思想碰撞,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通过教师个人的反思领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观摩一节专题研讨课,我们组织教师观摩一节研讨课,要求执教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研修中寻找到的方法,让这些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检验,并为全体教师提供借鉴。三是反复实践,破解难题。我校通过校本研训,寻找到解决生本课堂相关问题的方法后,首先抓好示范引路,然后要求全体教师人人上一堂公开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使最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促进课堂改革的步伐,提高教师驾驭生本课堂的能力。
二、抓好“三个环节”,扎实推进生本课堂步伐,扣住内涵发展之“本”。
我校在生本课堂实施中,坚持以集体备课编写导学案活动为先导,以“课内比教学”、“升等晋级”活动为载体,以教学反思交流评比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生本课堂建设。
1、抓好课前导学案编写环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上好生本课堂的前提。我们按照“合理分工、轮流主持、集体研讨、人人参与”原则,提出两个硬性要求:一是导学案必须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的个案,二是导学案要体现四导,即“导路径、导方法、导疑惑、导思维”。在开学初分配好导学案编写任务,做到超前一周编写。为了保证导学案编写质量,学校中层干部每人包一个学科,每周五前,利用例会前时间,组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对下周要使用的导学案进行集体研讨和审查,每次研讨审查时,先由初备人对编写的导学案进行说课,在初备人说课后,包学科领导和同学科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再由主备人对初备导学案进行二次修改,然后定稿,交包学科领导审查签字,在下周上课前打印给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使用。一学期下来,全体教师均能熟练编写导学案,运用导学案组织教学。
2、抓好生本课堂教学实施环节。对课堂教学提出四个硬性要求:一是必须使用导学案上课。二是要按照“三段六环”生本课堂教学模式上课。(“三段”即:前置学习、交流释疑、巩固拓展,“六环”即:导入激趣、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展示点拨、拓展延伸、巩固反馈)。三是“生本”理念贯穿教学过程,一节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时间不少于30分钟,教师独立讲解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四是必须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建好合作学习小组,分三层评价,即科任教师课堂评价评分、班级小组评价打分、教导处实时监控评价。生本课堂改革实施一年来,生本理念现已扎根于教师心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已成主流,真正实现了老师们教的轻松,孩子们学的快乐。
3、抓好课后教学反思交流评比环节。杜郎口中学提出了“反思三年成名师”的观点,给了我们很大启示。因此,我校在生本课堂实施中,也要求教师写教学反思,并做到每天必写,每学期一本,反思内容可写成成功亮点、失败教训、片段分析、案例剖析、课堂故事、教学思考等。为了保证教学反思的质量,发挥反思作用,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检查一次,每月交流评比一次,每学期考核一次,以此督促教师自觉反思,认真反思,实现教师在反思中改进,在反思中成长的目标。一年来,老师养成了自觉撰写反思的好习惯,有不少反思性案例文章在《走向生本》上发表。12人次被邀加入县生本课堂研究核心成员。
三、落实“四个四”工程,创新生本管理思路,助推学校内涵发展。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和落脚点,几年来我校仍然从全县大形势出发,结合学校实际,以“协作区大教研”活动为载体,以过程管理为主线,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终极目标。因地制宜,在教、导、管方面大胆创新,使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
1、落实常规四级管理。一是领导随机查:每名干部每周必须抽查一名教师的常规,可以是常规中的一个方面,及时把结果报教导处,教导处汇总后在例会上通报。二是教导处每周一查:每周由教导处随机抽查一个教研组或者备课组的一项常规,重点检查备课质量、教研活动落实情况、教研组管理质量、常规改进要求落实情况,及时通报检查结果。三是教研组每月一查:教研组每月对常规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结果交教导处。四是学校每学期两次总查:分期中、期末进行常规总查,所有干部全部参加,分块检查(备课检查组、作业检查组、听课与业务学习检查组)。
2、落实学科四级考试。一是随堂检测:语文、数学、英语每周必须有两次以上课堂检测,其他学科每周必须有一次课堂检测,打造高效课堂。二是单元过关:按教学进行组织单元过关,用好教研室单元过关题。三是月考:每月进行一次月考,通过月考分析学生成绩情况,分析教师教学情况,让同教师通过比较,反思教学得失,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四是协作区联考:严格按中考分值及试卷结构组织命题,全部使用答题卡答题,全力模拟中考模式。
3、落实赛课四个结合。一是整体规划与常规活动相结合,认真组织学习县教育局相关方案,制订学校方案,再由教研组进行细致安排规划,做到长远计划,分步实施,讲求效果。二是梳理问题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在第一轮活动后,要求每个人都总结自己存在的主要问题,由备课组及教研组进行提炼,根据提炼结果由教师自己制订研究计划,作为课题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三是个体提升与团体提高相结合,通过人人参与活动,展示每个人的教学特长,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通过议课、备课、讲课、说课、评课等方式,让教师的智慧作用于个体,提升参加县级活动教师的素质,同时为培养学科能手奠定基础。四是过程参与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平时参与活动与常规考评相结合,活动结果与年终绩效考核相结合,做到有活动必考核、有考核必兑现。
4、落实教研室“四级验收”。首先,全体老师分学科自选内容,抽签决定讲课、说课、评课时间,接受考研组验收。然后,根据教研组的验收情况,按照讲课、说课、评课三项综合得分,推荐教师接受学校验收。接着,学校验收合格的教师,推荐到所在协作区大教研组进行验收。最后,经过协作区大教研组验收合格的教师才能接受县教研室的验收,才能参加优质课评选。
自从实行生本课堂改革以来,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学校2012、2013连续两年获教学教研成功二等奖。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也一年比一年强,在县教育局组织的教育目标考核评比中我校连续二年获得优胜单位。学校的其他各项工作也都取得了优异成绩,中小学生运动队参加县第十三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分获中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我校崔德丽老师被认定为“隆中名师”,郭世敏老师被评为“保康名师”。
形势催人奋进,目标任重道远。虽然我们所取得的成绩,距领导的要求、家长的期望和学校事业的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体教职工一定能借着全县课堂大变革的东风,继续发扬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走出一条具有保康教育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
2013年12月16日